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

关于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14) 说说(993) 名言(18) 诗词(5k+) 祝福(75) 心语(7)

  • 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

  • 夏日,李清照,文学
  • 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日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再读李清照《夏日绝句》散文随笔

      一场游戏一场梦,深陷在能扭曲一切般的重力场中,严重的泥泞挡不住男人想要君临天下的欲望,挡不住横矛纵马、战死沙场也要称雄的快感,挡不住女人也想坐拥荣华、贵为王妃,至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限存在。历史是有维度的、是有深深的维度的,在战马铁甲、刀光剑影、非生即死、别无选择的矢量上,会不会有例外呢?你给了世人一个彻底清洗的答案:炎炎夏日的逼仄绝句,像极了霸王的利剑,为受重伤而**的例外补上了好几个狭长的窟窿。此时,再也看不到你那如花如柳,绿肥红瘦的迷人娇艳,而眼前浮突于笺纸上的,是你照不清自己的另一面---无例外,金莲!

      战旗猎响,烽烟滚滚,万里江山,车轮而过。是谁把历史的衣服全部脱下,转瞬间,就看个精光。如果时光允许倒流,我只想成为一株*凡的松柏,守着山岩上的清淡岁月,与小岩鹰偶尔聊聊,消遣下年华,在逐渐风蚀的皱纹间,看一看日落日出、霞喷彩绘、云淡风轻。不闻世间的寡薄,不问凡尘的情恶,仅是简单的在这样隐秘宁静的光华中,微荡涟漪地度过匆匆人生。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15]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阅读全文]...

2022-03-19 03:22:31
  • 李清照夏日绝句的诗意(夏日绝句李清照的古诗赏析)

  • 夏日,李清照,诗意
  • 1127年,对于大宋朝来说是一个耻辱年,这一年金人入侵中原,抓走了钦、徽二位皇帝,史称靖康之耻。也都是在这一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登基做了皇帝,改元建炎,赵构正是宋高宗,自此,南宋王朝开始。

    然而南宋*初建,赵构就听信谗言,赶走抗战派李纲,又受奸佞小人唆使,放弃中原,从应天府逃到扬州。后又听信秦桧的“南北分治”建议,阻止进军北方,收复河山,但并没有换来和*和安定。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二月初,金兵奔袭扬州。乐不思蜀的赵构,被半夜传来的消息惊得失魂落魄:女真铁骑前锋已经间道疾进至泗水!此刻的赵构正在一个宫女的身上大展雄风,听到消息手忙脚乱披衣起床,立即改作戎装,带了五六名亲信打马扬鞭迳驰运河,抢船出江。

    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赵构一行人走得如此心急火燎,扬州城中立即各种谣言满天飞。百姓惊疑不定四处乱逃,宫女太监们从行宫中哄散而出。恐怖象瘟疫一样在扬州城中蔓延开来,上至*巨贾,下至升斗小民大家争相出逃。由此,引发了南宋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这个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记载:“军民争门而出,死者不可胜数。”

    赵构身为皇帝,遇事即逃,给下面的官员树立了很坏的榜样。建炎三年(1129)二月,女神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时任江州知府,遭遇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

    是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后值金兵南下,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行至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之地,清照不禁气血豪涌,心潮澎湃,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出了著名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说,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此诗名为咏史,实则借古讽今。高度赞扬了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嘲讽鞭挞了南宋朝廷厚颜无耻、贪生怕死的逃跑行为。恰与唐人杜牧的七绝《题乌江亭》意思相反: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开头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人杰”和“鬼雄”运用了典故。人杰,意为人中豪杰,是汉高祖刘邦对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敬称;鬼雄,语出屈原之《国殇》,曰:“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作者运用这两个典故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人生观。在李清照的人生字典里,人活着就应如同张良、萧何、韩信那样,用自己的文治武功为国家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成为世人眼中的真豪杰;死也要为国而死,为国去捐躯,死后则应成为像屈原所歌颂的为国捐躯的鬼魂中的枭雄。

    三四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借怀念不肯过江东的项羽,讽刺当朝者的懦弱。这两句也包含了典故,就是项羽自刎乌江。这里一个“思”字既点出了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也表达了李清照对项羽英雄气概的敬佩之情。

    在李清照看来,活就应该活得像人家西楚霸王一样。西楚霸王是怎么个活法?大家可能有疑问,西楚霸王不是打败了吗?不是没胜过刘邦吗?让刘邦把他给弄得自刎了,怎么能学项羽呢?当然不是学项羽不会用人,没有眼光,没有大局观。而是要学项羽的英雄气魄。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李清照就是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调皮少女,或者是写那个“海棠依旧”的那样一个小小的迎风弄月的弱女子。但我们发现她不仅有婉约之情,还有雄壮之气,李清照写“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有所指的。她就是想借着项羽这种大无畏的悲剧英雄的形象来反照那些每临大战就缩头缩脑、苟且偷生的宋朝的官员和将领,因为的的确确靖康之变,让我们看到了这南宋小朝廷的真相。

    这首《夏日绝句》,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豪放诗中的经典名作,具有人生的鞭策和指引意义,一经流传,人人称奇,代代称好。在这首诗里,李清照面对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用高超的手法借古讽今和鞭策人们,用独特的视角讴歌败王项羽的壮烈之举,用"不肯"这一诗眼点亮南宋这盏昏灯,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这也许才有之后南宋的岳飞、辛弃疾等继承和发扬光大者。其诗境界可谓深远高大,意义非凡,让我们这些须眉们汗颜而又佩服!

    [阅读全文]...

2022-03-05 19:51:35
  •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李清照

  • 最美,千古,李清照
  • 千峰开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李清照希望大家喜欢。

    1、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2、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

    3、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4、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5、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6、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7、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8、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9、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0、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2、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阅读全文]...

2022-01-02 04:52:58
  • 李清照表达思念的诗句

  • 李清照,思念
  • 李清照表达思念的诗句

      虽然李清照有着独特的个性,但是在封建礼教熏陶的文化氛围下,在丈夫出游之后,她仍然无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深闺思妇的主角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李清照表达思念的诗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夏日绝句》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思念爱人的诗词有: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清*乐·年年雪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李清照诗词的女性情怀

      1、纯真的淑女情怀

      上层士大夫家庭宽松的教育环境,书香世家之间的政治活动的目濡耳染,使李清照的视野广阔,气质高贵。在当时的社会中,像李清照这样的贵族少女通常都是囿于闺房足不出户娴熟针锈女红,稍微有点知识的也仅限于在自家庭院里吟风弄月,伤春惜花。但李清照是封建贵族淑女中的另类,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常常走出闺阁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并留下了一些传颂千古歌咏大自然的佳作。她既有性格开朗,心胸宽阔,俏皮可爱,天真活泼的一面:或者与女伴郊游欣赏风景;或者泛舟湖上,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或者在花园荡秋千,展现自己纯真的少女情怀。又有感慨万千,愁情满怀的一面:她对一年四季春来秋去十分敏感,词中常见她因物兴怀,或悲或喜,或乐或愁,常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去描绘自然寄托情怀。她的这些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操,都鲜明地反映在她的前期作品中。

      在繁花似锦,充满活力的春天,天真烂漫的少女李清照会在春晨“露浓花瘦”的花园中独自荡秋千,直致“薄汗轻衣透”后才“起来慵整纤纤手”(《点绛唇》);黄昏,她又在“淡荡春光”“海燕未来”(《浣溪沙》)的时节跟女伴们快乐地斗百草嬉戏。

      在天高云淡,荷花飘香的夏天,她热情地邀请女伴郊游,看“溪亭日暮”(《如梦令》),金阳铺照下,有少女轻舟,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以致兴尽归舟,才争渡惊鸥。这些,都是一幅幅生意盎然的美景,难怪乎会“沉醉不知归路”。若非词人亲临其境亲身领略,道来不至如此活灵活现,呈现给读者的印象也不至如此鲜明。

      在“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摊破浣溪沙》)的秋天,泛舟湖上,明明看到已无夏日那种“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的情致,明明已体会到是“湖上风来波浩渺”的时节,明明也知道“秋已暮,红稀香少”的现实,却不管不顾地认为“说不尽,无限好”(《怨王孙》)。在别人眼中晚秋景色是可悲的,然而李清照却没有丁点儿的悲秋迟暮之感。秋暮时节,正是莲实的时候;荷花颓败,正是红藕丰收的时节;整个景象没有西风萧瑟的气象,也没有“败荷零落,衰杨掩映”(柳永《夜半乐》)的景色,“而是由莲实、红藕、频花、青草、沙鸥、白鹭等所组成的一幅富有生气的色彩鲜明的清新寂静的风景画,处处蕴藏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心情。”②这正是一个纯真的淑女形象乐观豁达,心胸宽阔的思想情怀的自然流露。

      在“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冬日,于“江楼楚馆”里,仰望蓝天,有白云悠闲随风而飘移;俯视江面,有碧波荡漾逐水而远去;在漫长、清凉的白昼,有赏梅人沉醉在梅香中,凭倚着雕栏放眼远眺,纤手随意卷弄低垂着的翠绿色的帷帘,心里想着“歌声共水流云断”,更渴望“南枝可插,更须频剪”把梅的`风姿倩影尽量地留在身边。女词人在感伤岁月飞逝之余,更有劝君珍惜时光之感。否则,待到羌笛吹起泣诉离别时,离愁别绪就会涨满西楼。

      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在今天来看,有些词作甚至还带有剥削阶级的生活情趣,没有什么社会意义,如《庆清朝慢》(禁幄低张,彤栏巧护)。但是,占主调的还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千年以后我们于字里行间分明还可以感受到那份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淑女情怀。

      2、缱绻的少妇情怀

      从纯真的少女到十八岁初为人妇,无庸置疑,李清照都是幸福的。她的爱情让人艳羡也让人唏嘘,我们不得不承认,她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的经典。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社会地位低下的女子的婚姻总是押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上,对于“幸福”这个字眼,经常带上“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宿命色彩。幸运的她不但可以自由恋爱,而且两情相悦;所恋之人不但风度翩翩,而且门当户对;其夫婿不但相诚相待,而且夫妇志趣相投。单这一点,就足以气煞同朝稍后的著名女作家朱淑真了。正是由于丈夫赵明诚是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人,两人情投意合,更难得的是他们除了爱好一般文人诗词琴棋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这让李清照对爱情充满信心,就算生活在庭院深深、显赫而又森严的赵府之中她还是大胆地在词中浪漫的情感体现及率真的少妇情怀。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显示她娇嗔痴情的独特个性。此词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词人爱美好胜的脾性。尤其是侧重于内心刻画的下片,主旨写戴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脱出一位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新嫁娘形象。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女词人是否貌若天仙,然而从其部分词作中自信的言辞里,不难想象她在青年妇女中,应属美貌超群,唯其如此,她才能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然而又担心自己还不够娇美,因此揣度郎心,娇蛮地缠着新郎“比并看”,却终未说出哪一个更美,含蓄蕴藉,留有余味,缱绻之情初现。

      如果说“徒要教郎比并看”只是让她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初露倪端,那么“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就是她大胆披露自己爱情之火的宣言。“词一开首就毫无忌惮地喊出‘寂寞深闺’实属凤毛麟角。”③这份挑战封建礼教的味道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缱绻情怀再现。

      在丈夫离家日子的寂寞深闺里,造就了与李清照率真性格的另一面——心细如尘、多愁善感。春来秋去,花开花落本是自然规律,而偶尔的一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更是*常不过,她却偏要在“浓睡不消残酒”的精神状态下迫不及待地问卷帘人经过风雨后的海棠到底怎样,而在粗心的卷帘人作答“海棠依旧”后仍不依不挠地说应是“绿肥红瘦”。

      在多愁善感的情感世界里,李清照这会儿是“细雨吹雨弄轻阴”(《浣溪沙》),待会儿又是“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或者讨厌“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念奴娇》),或者由春草返青写到江梅初绽,由花影压门写到淡月铺帘,加上茶香驱梦,反反复复地描写春天之美好,并迫切地呼唤夫婿“归来也,着意过今春”(《小重山》)。开朗与善感交织,造就李清照独特的少妇情怀。

      二、    柔弱和刚强并举的巾帼

      虽然李清照有着独特的个性,但是在封建礼教熏陶的文化氛围下,在丈夫出游之后,她仍然无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深闺思妇的主角。与她的幸福和幸运同样无庸置疑的是,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学识和才气并没有扭转她在情感上的脆弱局面。正所谓,“爱得越深,伤得越深”,自认“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李清照也没有例外。正因为李清照的爱情太完美,生活太幸福,所以在丈夫出游后,李清照才感到万般无奈万种悲苦。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在幽独的空间里她只能寄情诗词,抒发闺怨闲愁。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她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的与众不同之处体现在她对文学的修炼,她在空房里将最普通的爱情表达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例《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旧题元人伊世珍《琅嬛记》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极为叹赏,务欲胜之。于是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妻子的词杂于其间,请友人陆德夫评点,陆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④“这三句是众所周知的千古名句,不惟‘妇人所难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⑤“此话若非出女子自写照,则无意致。”《湘绮楼词选》)⑥可以想见李清照直将词这门艺术修炼几达炉火纯青,难怪乎后人评她的词“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⑦

      1、幽独的思妇情怀

      正因为李清照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是女人,要命的还是女诗人女词人,所以她不能没有爱,她要求的爱还须是完整的,完美的。在赵明诚频频外任的时候,倾诉相思之苦成为李清照的创作主要题材。她对爱情的忧患意识使她如痴如醉地在深闺独处时抒发出幽幽的离愁别恨,不管白天还是黑夜。看看,离别相思之苦究竟使她怎么样?让人最深刻的是她的慵懒——“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尽不续,被乱不折,头发不梳,宝奁不擦,日升既高,该做不做,短短几句便写尽一个思妇的懒散心情;她不但心事重重——“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萧条庭院》)而且心情压抑——“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以致愁绪万千——“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寂寞深闺》);只好借酒消愁——“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谁料酒入愁肠愁更愁,使她迁恼于天气——“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念奴娇·萧条庭院》);老天还嫌不够,偏还要来上一阵无情风雨,这就不得不恨了——“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多丽·小楼寒》);不解恨就哭——“泪湿罗衣脂粉满”(《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泪融残粉花钿重”(《蝶恋花·暧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哭多了肯定要失眠——“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暧雨晴风初破冻》);晚上难以成眠,白天只好望穿秋水——“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寂寞深闺》);如此种种的折磨怎能不憔悴——“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多丽·小楼寒》);难怪要消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到如此地步,离人还是未有归期,剩下的只有慨叹——“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李清照对爱情的执着之悟,对相思的刻骨之情,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可谓千载有余味。所幸的是虽然离愁别绪,难舍难分之情充斥着她的词作,但是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一种叫爱情的花朵在盛放。她的爱情起码胜之稍后的陆游,纵然陆游如此深爱唐琬,最后还是在《钗头凤》为我们留下了爱的悲伤,而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的却是另一端——爱的甜美。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颇为惬意的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⑧这是何等的幸福,如蜜似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如这首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以清新的格调及女性特有的真挚情感,上阕隐含相思之意,下阕直宣情愫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两句从两方面来写相思之苦,显得越发难能可贵。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真挚的深爱和充分信任,也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思妇的嗟叹“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狭隘心胸大异其趣。

      李清照的词无论是题材或是风格都体现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向世人展现出一个在封建时代非常特殊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而她善感幽婉的内心世界和卓尔不群的气质,让她所选择的景物都是符合她的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的事物,红梅、黄菊、海棠、等这些审美的象征体一旦进入李清照的审美视野,便不再是客观的自然景物,而是着上李清照主观的感情色彩并抽象化为闲愁、相思、幽怨等精神产物。

    [阅读全文]...

2021-12-02 15:06:44
  •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 李清照,夏日,诗人
  •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夏日绝句》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译文: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夏日绝句》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长江以南的地区,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夏日绝句》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夏日绝句》鉴赏: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字词解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诗歌鉴赏赏析

      这首诗的一、二句,是议论,阐明诗人的生死观,读之使人感到振奋、悲壮,故后世的仁人志士常常引用,借以表达自己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忘死的豪情壮志。

      三、四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直到今天还怀念项羽,就是因为他兵败乌江时,没有过江东(即江南)去苟且偷生。对项羽之死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如xxx就有“不可沽名学霸王”之句,诗人在这里对项羽之死是肯定的,承认他是英灵永存的英雄。以此印证一、二句的观点,并且暗示北宋王朝的南逃,是可悲的、可耻的。这首绝句,语言朴素,含义深刻。它辛辣地讽刺和抨击了北宋王朝所奉行的逃跑主义政策,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气节。这首诗起词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扛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阅读全文]...

2022-06-21 16:45:33
  • 李清照《夏日绝句》

  • 李清照,夏日
  •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阅读全文]...

2021-12-08 06:16:42
  • 描写秋天的诗句 古诗李清照

  • 秋天,李清照
  • 描写秋天的诗句 古诗李清照

      李清照描写秋天的诗句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语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白话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阅读全文]...

2022-03-19 02:54:05
  • 李清照 多丽·咏白菊_咏菊绝句

  • 李清照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李清照 多丽·咏白菊》,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多丽咏白菊》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渐秋阑、雪清玉瘦,

    注释:

    1、潇潇:疾历的风雨声。一作萧萧。

    翻译:

    长夜里,虽然放下了帘幕,

    秋天将尽,白菊愈发显得雪清玉瘦,

    赏析:

    多丽,一名鸭头绿,一名陇头泉139字,是漱玉词中最长的一首。曾慥《乐府雅词》题作咏白菊。

    词先渲染了菊赏的深静寒寂的氛围。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抒情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的感受。

    在李清照的词中,花是出现得最多的意象。她笔下的花,不仅有人的情志,如宠柳娇花[《念奴娇》(萧条庭院)],梅心惊破[《孤雁儿》(藤床纸帐)];而且有眉、腮,如柳眼梅腮[《蝶恋花》(暖雨晴风)];有肌骨,如玉骨冰肌[《瑞鹧鸪》(风韵雍容)];因而也有肥瘦,如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菊花纤细,这里就用揉损琼肌来描写菊花的纤纤玉骨。然后进一步用四个历史人物来作类比反衬。贵妃醉脸,是对牡丹的比喻。李正封咏牡丹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玄宗认为可比杨妃醉酒(见《松窗杂录》)。孙寿,东汉权臣梁冀之妻,色美而善作妖态。她画的眉,长而曲折,时号愁眉(见《后汉书梁冀传》)。韩令,指晋时人韩寿,韩是贾充的椽吏(佐吏),长得很俊美。贾充之女看上了他,与他私下往来,并把皇帝赐给她父亲的外臣进贡的异香偷赠韩寿。贾充闻到韩身上的香味,发现了女儿的私情,只好让他们成婚(见《世说新语惑溺》);徐娘,南朝梁元帝妃,人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见《南史后妃传下》)。傅粉,本为三国时魏人何晏典。何晏*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人称傅粉何郎(见《世说新语容止》)。这里一气铺排典故,来说明白菊既不似杨妃之富贵丰腴,更不似孙寿之妖娆作态。其香幽远,不似韩寿之香异味袭人;其色莹白,不似徐娘之白,傅粉争妍。她是屈子所餐,陶潜所采。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饮酒》之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细赏此花,如对直臣高士,香淡风微,清芬酝藉,不减于酴釄。酴釄,即荼蘼花,花黄如酒,开于春末。

    下片续写,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这里不说人对残菊的依恋,反说菊愁凝泪洒,依依惜别。汉皋解佩,《列仙传》载:郑交甫经过汉皋,看见两个少女,佩两珠。交甫向她们求珠,这两个少女就解下珍珠送给他。走不远,二女不见,珍珠也忽然失去。纨扇题诗,用班婕妤典。班婕妤,汉成帝妃,失宠后退居东宫,曾作《怨歌行》,以秋扇见捐自喻。这两个典说的都是得而复失,爱而遭弃的失落、捐弃的悲哀。怅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风,浓烟暗雨之中,又通过这既清朗、又迷离的境界具象化。同时,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洁,又迷蒙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

    词人不胜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纵使怜爱之极,亦不能留花片时。情不能堪处,忽宕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且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古诗咏菊。

    [阅读全文]...

2021-12-15 00:40:29
  •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 李清照,夏日,诗人
  •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霸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做一个杰出之人!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

      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宋词如梦令李清照赏析

      如梦令

      【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①日暮,沉醉②不知归路。

      兴尽③晚回舟,误入藕花④深处。

      争渡,争渡⑤,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溪亭:溪边的亭子。

      ②沉(chén)醉:陶醉。

      ③兴尽:游兴得到了满足。

      ④藕花:莲花。

      ⑤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

      【译文】

      那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哧哧全飞起来了。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是李清照回忆外游时所作。

    [阅读全文]...

2022-06-24 13:04:35
当前热门
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 - 句子
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 - 语录
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 - 说说
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 - 名言
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 - 诗词
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 - 祝福
思念一个人的古诗绝句李清照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