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谋臣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谋臣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谋臣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谋臣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三国蜀汉谋臣秦宓生*简介
秦宓(?—226年),字子敕,三国蜀汉时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璋,后降刘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蜀汉谋臣秦宓生*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秦宓生*简介
秦宓,字子敕,是广汉竹绵人,就是现在的四川德阳人。他是三国蜀汉时期的谋臣,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最善长的便是舌辩。
初仕益州牧刘璋,刘璋投降。刘备派简雍出使,但简雍十分傲慢无礼,于是就遭到了秦宓的怒斥。刘备称帝后,提升秦宓为学士。孙权一直想偷袭取得荆州,杀了关羽,对此刘备非常愤怒想要讨伐孙权,秦宓苦苦劝阻不要讨伐,刘备对于秦宓的不从十分愤怒,想要将其斩首,众人都为秦宓求情,才能暂时暂时被囚禁起来,后来诸葛亮向刘备求情解救秦宓,但刘备不理会诸葛亮的求情。后来蜀汉和解,东吴遣派张温出使蜀国。在酒宴上,张温认为秦宓是蜀国的学士但才能肯定不如他,而且秦宓已经喝醉,所以想要用自己的才华为难秦宓,不料却被秦宓反驳的哑口无言,于是对秦宓表达了自己的敬佩。
王商想为严君*、李宏建立祠庙,秦宓就写信对他说:“我因为疾病隐避在外,听说你要为严君*、李宏两位君主建立祠庙,这可是对同道之人的`鼓励和厚爱啊。看严君的文章,那是首屈一指,好像高山一样不可动摇。但是像李仲元这样的,如果他没有遇到《法言》,那么他的名声肯定不见经传,因为他的文章缺乏华丽的辞藻,也可以说他是一个趋炎附势依靠他人的人。”
公元214年,也就是建安十九年,刘备*定益州后,广汉太守夏侯纂想要请秦宓出任祭酒身份,以及出任佐吏之首,尊重他。但秦宓推辞称有病在家修养,于是夏侯纂带着功曹古朴、主簿王晋,带着酒和下酒菜前往秦宓家中设宴交谈,但秦宓依旧躺在床上没有与其一起畅饮。
秦宓论天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三国蜀汉时的谋臣,善长辩论。吴蜀同盟后,孙权派张温到成都访问。在酒宴上,秦宓与张温进行辩论战,秦宓把张温说得无言以对。后官至大司农,建兴四年,病逝。
吴蜀联盟后,东吴派张温出使蜀国,让其前来和解。在张温将要返回时,文武百官都为他送行。众人到齐后,唯独秦宓未到,诸葛亮多次派人催他,张温见状后问:“他是什么人?”诸葛亮说:“益州的文人学者。”
秦宓到后,张温问他:“您学*吗?”秦宓说:“五尺高的孩子都学*,您又为何小看人呢!”张温又问:“天有头吗?”秦宓说:“有头。《诗经》有言‘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张温问:“天有耳朵吗?”秦宓说:“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说,‘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天如果没有耳朵,用什么来听?”张温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天没有脚,用什么行走呢?”张温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有姓。”张温问:“姓什么?”秦宓说:“姓刘。”张温问:“您怎么知道?”秦宓回答说:“当今天子姓刘,从而知道天姓刘。”张温问:“太阳在东方诞生吧?”秦宓说:“虽然它诞生在东方,但最终还是归宿在西方。”一问一答,对答如流,张温对秦宓的才能十分佩服。秦宓的口辩才能,一直都是如此厉害。
秦宓屈张温
秦宓,字子敕,是广汉竹绵的人。三国蜀汉时期十分有谋略的功臣,善长舌辩。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被当时的君王赏识。曾经上书益州牧刘焉,并推荐为儒士任安。后来吴蜀同盟,孙权派张温到成都访问。在酒宴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哑口无言。张温对于秦宓的口才不得不佩服。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县人。少年时就十分有情操,守本分,身躯凛凛,相貌堂堂。黄武三年,也就是224年,任命以辅义中郎将的身份,被孙权遣派出使蜀汉。对此孙权原本担心诸葛亮会故意为难张温,但张温表示丝毫不担心。张温在上书蜀汉朝廷的文书时故意称赞蜀汉,以表达和解的诚意,蜀国君臣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两国的关系便更加紧密相连。他在蜀汉的突出表现,被受到蜀汉朝廷器重。回东吴不久,其职务就被提升,但孙权害怕张温叛变,于是在事业上不再重用他,从此张温在事业上再也没有发展的机会。经过六年,张温病逝。
三国时,东吴派张温出使蜀国。回访结束后,蜀国的文武百官都为张温送行,唯独秦宓还没有到,诸葛亮多次派人催他。张温便问:“他是什么人?”诸葛亮回答说:“是学士秦宓。”秦宓到后,张温就想为难秦宓,于是就问:“你有学*吗?”秦宓回答说:“在我们蜀国,小孩子都在学*,我怎么能不学*呢?”张温又问:“天有头吗?”秦宓答:“当然有,在西方。《诗经》中就有说到‘乃眷西顾’。”张温再问:“天有耳朵吗?”秦宓回答:“有啊,天处于那么高,如果没有耳朵怎么能听到地上的声音。《诗经》中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张温还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诗经》中写道:"天步艰难'。没有脚怎么步行呢?”张温又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有姓,姓刘。这是从天子姓刘得知的。”对于秦宓应答如流,在场的人都十分惊奇叹服。
刘邦的谋臣有哪几个
刘邦能够成功登上帝位,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的身边,有多位谋臣为他出主意、献良策,以助他一臂之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邦的谋臣有哪几个,欢迎阅读收藏。
刘邦的谋臣有谁
张良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臣,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自己也曾说过,论运筹帷幄的本事,他比不上张良。当初,刘邦面对鸿门之难,在生死存亡之际,是张良劝他要言辞温和,保存实力,取信于项羽,并助他拉拢项伯,才能转危为安。之后,又凭着他无双的智计协助刘邦夺得天下。张良虽被封侯,却并不贪恋权位,在晚年的时侯喜欢云游四海,最终病逝于长安。
萧何同为汉初的三杰之一,虽然他的智谋不如张良,但也是刘邦身边不可或缺的谋臣。在助刘邦夺天下之后,被任命为丞相,又助吕后智擒韩信,深得刘邦的信任。在刘邦病重缠绵于病榻之时,吕后曾问刘邦在萧何之后,由谁来接替丞相的位置。刘邦告诉吕雉,曹参可以当此大任。吕后又问接下来的人选,刘邦就回答说:“曹参之后,丞相的位置可以让王陵来接替,但是王陵的能力不够,还需要陈*来帮助他。
陈*智谋有余,但能力不足,所以少不得需要周勃来安定江山。
所以,在刘邦的身边,张良、萧何、曹参、王陵、陈*以及周勃是比较有名的,不可或缺的谋臣。这些人在刘邦夺天下和定天下的过程中,都占据了十分关键的地位,深得刘邦的.信任。
评价刘邦
刘邦从一位市井小民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开国皇帝,这与他的个人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有人说,刘邦是一位圆滑的小人,有人说刘邦是位远见卓识的英雄。那么,后人是怎么评价刘邦的呢?
从刘邦的能力来看,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先以“关中”为根据地,采取退则据关而守的战略来对付项羽。刘邦和项羽发动战争时,虽然刘邦数次败于项羽之手,但是刘邦总会东山再起。正是因为刘邦意识到“关中”的有利条件,才敢于数次和项羽正面发动战争。
刘邦的个人能力还表现在他善于结盟,广交朋友这一方面上。刘邦十分看重集体的力量,他善于结盟,以团结之力去对付共同的敌人。所以,刘邦好项羽在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赢得了胜利。
关于刘邦的评价,*曾对刘邦有过这样的评价:“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从这句话便可得知,刘邦是位心胸开阔、任用贤才之人。刘邦阵营中多员大将原先都是项羽阵营中的将士,比如英布、张耳等。因刘邦出身低贱,所以他很清楚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是信任和公*。所以,当英布、张耳、萧何、韩信等大将来到他的阵营时,刘邦总能以礼待人,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刘邦能给这些有志之士提供发挥能力的*台,让他们尽情地展示。
刘邦项羽对比
刘邦和项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出身,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结局。接下来,让我们对比一下刘邦和项羽吧。
刘邦为人谦虚谨慎,注意纳谏又知人善用,这也是他能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因素。当年,刘邦灭秦,入驻咸阳。在看到咸阳宫的奢华之后,刘邦有些流连忘返。当张良以暴秦为例劝谏刘邦之时,他能够及时清醒,下令将秦宫中的一切财宝封存。同时他也采纳了张良的建议,与关中的百姓约法三章:**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朝的一切苛政律法都尽数被废除。如此一来,刘邦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而项羽虽然出身贵族,素来以勇武闻名,但却刚愎自用,胸无城府又盲目轻敌,这些问题都是项羽功败垂成的重要因素。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本是项羽部下。但是项羽不识其才,使明珠蒙尘。是萧何将韩信推荐给刘邦,而刘邦也对韩信十分信任,让他带领将士,尽展奇才。在鸿门宴中,项羽的刚愎自负则更加地明显。他对于范增屡屡的暗示视而不见,轻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最终让刘邦得以脱身。等到楚汉之争时,又中了刘邦的反间计,怀疑范增的忠诚,最后使范增怒而离去。失去了范增的项羽就像是被斩掉了翅膀的雄鹰,又怎么能飞得起来呢。
刘邦在性格上比项羽更胜一筹,但在感情的专一性上就显得逊色很多。刘邦冷落了苦苦等候自己的发妻,专宠戚夫人,而项羽则对虞姬深情不渝,至死不悔,这种对比又是如此的明显。刘邦与项羽的对比就是如此,他在性格上比项羽更具优势,但在感情上逊色很多。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鬼谷子·谋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史记·赵世家》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学而篇》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篇》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周语·王孙满观秦师》
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后汉书·列传·朱冯虞郑周列传》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荀子·正论》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眼孔浅时无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谋。——《醒世恒言·卷一》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子·饰邪》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说苑·谈丛》
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管子·霸言》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孙子兵法·行军篇》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士》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战国策·齐三·楚王死》
舍*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者,逸而有终。——《后汉书·列传·吴盖陈臧列传》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易传·象传上·讼》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尚书·周书·周官》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戴圣《大道之行也》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荀子·正名》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国语·吴语·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避*畏闻*,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咏史》
「时之至,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後之则不及。——《太白阴经·人谋下·作战篇》
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卑不谋尊,疏不间亲。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朱子家训·全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下集》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佚名《论语十则》
怀必贪,贪必谋人。——《左传·宣公·宣公十四年》
苏幕遮·草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露堤*,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译文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注释
⑴苏幕遮: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墅:田庐、圃墅。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
⑶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
⑷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⑸窣(sū)地:拂地,拖地。窣:拂,甩动。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⑹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⑺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切经音义》有“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⑻王孙:贵族公子。
⑼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鉴赏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
“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云:“梅圣俞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准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欧公击节赏之。”
东溪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
⑴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⑵野凫:野鸭。
⑶蒲茸:初生的菖蒲。
⑷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⑸薄暮: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沙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创作背景
皇佑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
汝坟贫女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译文
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
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
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忙。
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弱女多多相帮。
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
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也无力安葬。
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
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注释
(1)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诗经·周南》有《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此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2)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
(3)道死:死在路上。
(4)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5)昆阳:故地在今叶县。
(6)行哭:即哭。行,从事,做。
(7)丁:成年的男子。
(8)壮:壮年人。
(9)督:督促。
(10)遣:遣派。
(11)稽留:停留。
(12)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
(13)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14)依傍:依靠。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15)适:刚才。
(16)闾里:乡里。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
(17)疑:迟疑。
(18)强:勉强。是说想打听一下父亲的消息,又怕凶多吉少,所以迟疑不敢问。
(19)弱质:柔弱的身体。贫女自谓。
(20)何所当:活着有什么用?当,抵当。
(21)拊膺:捶胸。膺,即胸。
(22)奈向:犹言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呢?奈,犹何。
赏析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诉说老父被迫应征的情况。前四句诉说家中孤苦,没有丁壮,老父年迈无依。郡吏征集弓手,强迫老父应征,县官虽知实情,却不敢违抗。后四句诉说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紧迫,不许稽留,老人只得拄着拐杖应役。在老父上路之时,贫女殷殷地嘱托同行的乡邻,恳求他们照顾年迈的父亲。按照当时诏书“三丁籍一”的规定,这家本不在征集之内,但是官吏们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语》诗中所写的“搜素稚与艾,唯存跛无目”,与这里所说的情况相同。
句子大全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足智多谋的意思和*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足智多谋
【读音】:z zh duō mu
【正音】:智;不能读成z。
【辨形】:谋;不能写成煤。
【足智多谋的意思】:足:充足。有丰富的智慧,很多的计谋。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义词】:好谋善断、多谋善断、老谋深算
【反义词】:一筹莫展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足智多谋造句】
1、纵使你足智多谋,事到临头,往往也只有AB两个方案。
2、阴谋诡计成就了帝国,史书上就会变成足智多谋。
3、如果心术不正,足智多谋就成了可怕的东西。
4、超前的思维,常未雨绸缪,有长远眼光,会足智多谋......
5、这道题我用脚趾头想都能想明白。 那你真是足智多谋啊!
6、我没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不像赵云那样英勇善战,但我依旧可以守护你
7、没有任何人成长的背后没有跟别人斗过心眼,成功了那叫足智多谋,失败了那就叫阴谋诡计!
8、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都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可在自己的事故里我们都成了鸵鸟!
9、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
10、位高权重之人的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足智多谋的贤人。
11、公子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可猜得小女子的心事?
12、你想大公子的足智多谋,二公子的宽容稳重,三公子的八面玲珑,四公子的冷酷傲骨,五公子的斯文温润,六公子的一脸忧伤惹人怜
13、拿破仑打了胜账,这不是因为他足智多谋,也不是因为他有雄兵百万,实际情况是连他发出的许多命令也没能及时送至,有些命令虽然送到了,却根本没有被执行。
14、有人羡慕别人的貌美如花,有人羡慕别人的足智多谋,有人羡慕别人的家世显赫,有人羡慕别人的宁静淡泊:人们常常就在对彼此的羡慕中,忘记了自身的独特,模糊了自我的形象。
15、他有宏图大志,她足智多谋,为他出谋划策,他试图征服天下。
16、他从小就足智多谋,长大了更是深受领导重视。
相关推荐
【中文】:粗暴
【读音】:cū bo
【粗暴的意思】:鲁莽,暴躁。
【*义词】:粗鲁、暴躁
【反义词】:温和
【粗暴造句】
1、家长如果用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如果粗暴的触碰玫瑰的话,可是会被刺伤的哦。
3、简单粗暴效果好啊,一目了然嘛。
4、对别人的生活粗暴地做出评价是不对的。
5、暴风雨无论多么粗暴以至残忍,都不可能改变文化的使命。
6、生活就是会被从好梦中粗暴地惊醒。
7、简单粗暴是我的行事艺术,不服就干是我的生活态度!
8、简单粗暴的表白:有时间一起睡觉.
9、对母亲这个身份,简单的赞美和批评都显粗暴。
10、做人有的时候需要简单粗暴一点。结局最坏还能怎样?
11、男孩子在爱情里总是简单粗暴,但女孩子却*惯细致入微。
12、你们都活成不动声色的大人吧,我只想简单粗暴的去爱去憎恨。
13、世界上,有一种爱,看起来是简单粗暴。但这种简单粗暴,却是爱最深的表达方式。
14、马上要到儿童节啦,全部把零食放我桌子上,友情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15、军用飞机太热了怎么办,美军:直接给我冻上!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16、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17、缘分这种东西很奇妙,我们粗暴的将它分为善缘和孽缘,只是有些时候,不走到最后一刻你很难分辨这段缘分是好是坏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百年有意存礼乐,一饱未足谋通塞。——叶适《剡豀舟中》
衰谢多扶病,功名安足谋。——释绍嵩《山居即事·独坐空山裹》
结茆堪避世,种竹足谋生。——安希范《武康卜居·其五》
赋诗且自乐,斗禄乌足谋。——朱希晦《次本之侯先生》
所贵者仁义,势力焉足谋?——郑元祐《拟古五首·其三》
是何竖子不足谋,四百开基有真命。——董纪《鸿门会·卯金刀》
朝廷方贵士,经术足谋身。——范梈《赠裴秀才》
肉食不足谋,继起孰人杰?——郑孝胥《治水》
璋不足谋凯自败,张公孤注犹堪慨。——郑孝胥《胡琴初五十诗》
悠悠晋鄙辈,何足谋成功。——俞樾《朱亥故里·即朱仙镇》
《诗经:臣工》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王厘尔成,来咨来茹。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
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于皇来牟,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
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注释:
1、嗟:发语语气词,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臣工:群臣百官。
2、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在公:为公家工作。
3、厘:通“赉”,赐。成:指成法。
4、咨:询问、商量。茹:调度。
5、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不取。
6、莫: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7、又:有。求:需求。
8、新畲: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畲。
9、於:叹词,相当于“啊”。皇:美盛。来牟:麦子。
10、厥明:厥,其,指代将熟之麦;明,成,刘瑾《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11、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12、迄用:终于。康年:丰年。
13、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14、庤:储备。钱: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鎛: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
15、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铚艾:铚,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译文:
喂,喂,群臣百官,
你们勤谨地从事公务。
王赐给你们成法,
你们要商量研究调度。
喂,喂,田官,
正是暮春时节,
还有什么事要筹画
该考虑怎样整治新田畲田了。
啊,多茂盛的麦子,
看来将要获得好收成。
光明伟大的上帝,
终于赐给丰年。
命令我的农人们,
收藏好你们的锹和锄,
我要去视察开镰收割。
赏析:
《周颂》是宗庙祭祀乐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其中有十篇编为一卷,以这篇《臣工》为首,标明为《臣工之什》。这一篇和另几篇是农事诗(或与农副业生产有关的诗)。
这篇诗传说是周成王时代的作品。从诗的文本来看,确是周王的口气。全诗十五句,前四句训勉群臣勤谨工作,研究调度执行已经颁赐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成法。下四句是训示农官(保介):暮春时节,麦子快熟了,要赶紧筹划如何在麦收后整治各类田地。再接下四句是称赞今年麦子茂盛,能获得丰收,感谢上帝赐给丰年。最后三句说:命令我的农人们准备麦收,我要去视察收割。全诗脉络清楚,诗义很明白,确是一首歌颂周王关心农业生产,训勉群臣勤恳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的政策,感谢上天赐予丰收的乐歌。
全诗反映出周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周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依靠在当时处于先进地位的农业而兴国,建立王朝之后,进一步采取*生产力和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之作为基本国策。周朝制度,周王直接拥有大片土地,由农奴耕种,称为“藉田”。每年春季,周王率群臣百官亲耕藉田,举行所谓“藉田礼”,表示以身作则。“藉田礼”中也祈祷神明,演唱乐歌。据西周文献,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就制定土地分配、土地管理、耕作制度的具体法规,如品种改良、土壤改良、水利建设以及轮种等耕作技术都包括在内。这一套法规,就是诗中所说的“成(法)”。当时鼓励开垦土地,又注重土壤改良,把田地分等级,耕二年称“新田”,三年称“畲”。为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朝廷规定了因地制宜的整治方法,如轮作、深翻、*整、灌溉、施肥等等,即诗中所说的“如何新畲”,周王要求臣民按颁布的成法去做。周朝重祭祀,祭礼众多,不但在开耕之前要向神明祈祷,而且在收获之后也向神明致谢,这篇诗中面对即将到来的丰收,自然也要向神明献祭,感谢“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当时的周王不但春耕去“藉田”,收割也去省视,末三句就是写这一内容。周王说:锹、锄暂时用不着了,要收好,准备镰刀割麦子吧。他对农业生产很熟悉,指示比较具体,这进一步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此诗究竟产生在怎样的具体环境,历来解说就很不一致了。有人说是“藉田礼”之歌,驳者以为诗中所指暮春麦熟,不是“藉田礼”举行的春耕时节;有人说是“庙祭”之歌,驳者以为诗中并无祭事;有人说是庙祭后周王对助祭诸侯说的话,驳者以为诗中明明是对臣工的训勉。诸家成篇累牍的解说,颇多分歧,但是,这并不影响读者对此诗基本内容的理解。所以,有的学者如今只说这是“赞颂周王省耕、劳群臣、祈丰年的乐歌”(袁梅《诗经译注》)。具体细节,留待历史考据学家研究。
此诗的“王”,可信是成王。它编为《臣工之什》之首,下一篇《噫嘻》首句即直称“噫嘻成王”;因为这一篇用成王的口气,作为成王的训示,所以放在前面,它们都是歌颂成王的。殷商后王把歌颂先王省耕和祈祷神明的诗,配合乐舞,作为宗庙乐歌在一定的礼仪上演唱,也是为了追念先王的功业,继承先王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继续贯彻执行以农立国的基本国策。所以,此诗和其他几篇农事诗都被编入《周颂》。从此诗的形式来看,全诗十五句,不分章,不用韵,与《周颂》其他作品相类,确是宗庙乐歌。
又:此诗的历代训诂也多歧义,主要是第三句的“成”字和第五句的“保介”一词。“成”字有释为“成绩”者,则句意为“王对你们的成绩给予赏赐”,亦通。兹仍以《诗集传》等书所释“成法”于上下文义更为圆通顺畅。“保介”一词,有人释为“执甲之士”,即周王左右卫士,有成篇的考据,终觉迂曲求深,未若释为“农官”更合情合理。当然古代官制官名时有变化,对这些细节问题,不妨求大同,存小异。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译文
春天已至,万物复苏。春风如一位美丽而又心灵手巧的姑娘,迈着纤纤细步款款而来。她挥舞剪刀,尽情地展示那高超的女工技巧。她先裁出了柳叶,随着柳条袅袅依依地舞蹈;又裁出杏叶、桃叶,嫩嫩的,绿绿的,如小孩子的眉眼,似乎对着人笑。杏花开了,花瓣圆圆的,肥肥的;桃花开了,花瓣尖尖的,厚厚的。桃花、杏花开满枝头却毫不拥挤,既不太稀,也不太密,显得疏密得当。风姑娘还精心地打扮这些花朵,给它们穿上了红的,白的,粉红的衣服,白的如雪,红的如胭,真是艳丽无比,将春天装点的万紫干红,灿烂生辉。
在这大好的春光里,虽然即将分别,可大家的心情倒还不坏。为什么呢?原来,许久以来,京城江南一带正遭受旱灾,天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下雨了,汴河已经绝流很久,不能通航,身为转运判官的马遵被困京城好久回不到江南任上。而现在天气已经有所好转,那整日吵闹的黄鹂停止了呜叫,深深的园子里,幽静的沟壑中不时传来鹁鸠嘈杂的喧叫声,这都是要下雨的征兆啊。而且,从事引黄河入汴河工程的夫役也已于前日被遣发。要不了多久,滚滚黄河之水就会通到汴河了,这样,断航日久的汴河通行在即,马遵也即将可以离京赴任,怎能不令人欢喜鼓舞呢?此时又何须悲悲切切呢?
长时间以来,都城里的人每天都引颈而望,盼望着早降甘霖,他们心情就像是那渴极的人盼望水喝一样的急切。寒食前夕,京城里大小沟渠都也已经疏通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地排洪。如果地面降水深一尺即可解除旱情,汴河水深一篙即可通航,等到大雨来临,黄河水也到来之时,不仅都城人民和吴楚人民得以解除旱象,而且汴河也畅行无阻了。马遵也不用再滞留京城,可乘着如刀之轻舟,顺流直下,夜兼程,回到江南了,那可更是皆大欢喜呀。
吴楚常常受到苦旱灾害的折磨,连年欠收,即使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可以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还是不能缓过气来。重税之下,老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逃亡。我今天出城去送马遵,不惜拿旧衣服去典押以便换取酒钱,买些酒好为他践行。
此次离开必定向雎阳的方向进发,太傅大尹都是大英雄大豪杰。请求友人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对于天下的人有好处。只有国家强盛富足,人民才能得到复苏;只有人民温饱,有力耕作,国家才能富足。只有国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要是地方太*,不生事端,那么就有时间跟马遵去遨游东园。
注释
①燕脂:同胭脂。
②黄鹏:均写即将下雨的征兆。俗语“天将雨,鸠逐妇”,见《埤雅》。
③嗷嗷:象声词,形容鸠逐其匹的嘈杂喧叫声。
④开汴(bian):疏浚汴河。放:停止。
⑤河槽:河床。
⑥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沟已淘:谓汴京城中沟渠疏淘完毕。
⑦何当:多么合适,犹言正巧。黄流:指引来的黄河水流。
⑧脂膏:油脂,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喻人民的财物。
⑨求羡:征收额外的赋税。羡:盈余。唐代节度使等将正税常额之外加收的无名税收贡献朝廷,称为“羡余”。
⑩穷鸟困兽:喻百姓将如无食之鸟、被困之兽,被迫逃亡。
?典弊袍:拿破旧之袍典押。
?雎(sui)阳:今河南商丘,秦代曾于此置睢阳县.宋时称南京应天府。
?国给民苏:国家富裕充足,人民安居乐业。苏:困顿之后获得休养生息。
形容谋臣的古诗
形容谋臣的古诗句
含臣的古诗
臣与卿的古诗
仲谋的古诗
带义臣的古诗
张玉谋的古诗
君臣的古诗
高启臣的古诗
带臣字的古诗
邢俊臣的古诗
君送臣的古诗
沈明臣的古诗
写谋道的古诗
谋结尾的古诗
含树和谋的古诗
写计谋的古诗
臣和霞字的古诗
骂佞臣的古诗
关于臣相的古诗
带有曦臣的古诗
关于谋权的古诗
以谋开头的古诗
梅尧臣的千古诗
关于大臣的古诗
有关老臣的古诗
梅尧臣的东溪古诗
关于邢俊臣的古诗
梅尧臣的古诗陶者
关于赵谋明的古诗
古诗改编的故事
形容好脾气被得寸进尺的古诗
描写酒债的古诗
如果写古诗的时候带不带拼音
池上古诗的字
我与祖母的古诗
配音乐背景的古诗
古诗中浪漫的颜色
用棍棒教育子女的古诗
真实的古诗词
古诗赞孔雀的词
青年人风华正茂的古诗
离别的爱情的古诗
表达灵光一闪的古诗
男人怀念情人的古诗词
少年军校适合的古诗
古诗李白的画像
描写知行的古诗
昆明城外的古诗
不想和别人计较的古诗词
韦应物含有沅的古诗
菊花古诗的含义
李白的深情目送的古诗
包含楚辞的古诗词
古诗词歌曲追求的最高境界
最新出版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赞美果实累累秋游的古诗
适合上小学公开课的古诗
古诗词朗诵的开场
关于民族互惠发展的古诗
春秋悲伤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