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和霞字的古诗

关于臣和霞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臣和霞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臣和霞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臣和霞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6) 诗词(22) 祝福(1k+) 心语(52)

  • 描写春天晚霞的古诗

  • 晚霞,春天,文学
  • 描写春天晚霞的古诗

      红日西沉,天色逐渐暗了下来。西边,烧起了一片火红的晚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春天晚霞的古诗,欢迎参考!

      《元日早朝》

      耿湋

      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远珂时接韵,攒炬偶成花。

      紫贝为高阙,黄龙建大牙。参差万戟合,左右八貂斜。

      羽扇纷朱槛,金炉隔翠华。微风传曙漏,晓日上春霞。

      环佩声重叠,蛮夷服等差。乐和天易感,山固寿无涯。

      渥泽千年圣,车书四海家。盛明多在位,谁得守蓬麻。

      作者介绍:

      耿湋,字洪源,河东人。唐代诗人。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号大历十才子。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西江月》

      吴文英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暮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吴文英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题表丈三大夫书斋》

      杨巨源

      盛府自莲花,群公是岁华。兰姿丈人圃,松色大夫家。

      素卷堆瑶*,朱弦映绛纱。诗题三百首,高韵照春霞。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以及莘县*原副*杨巨源。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作者介绍: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与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著名的骈文家和诗人,令狐绹则是牛党后期的领袖人物,父子俩与当时文坛名家都交游甚密。令狐楚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 老,老去有谁怜 。

      身瘦带 频减 ,发稀冠 自偏。

      废书 缘惜眼,多灸 为随年 。

      经事还谙 事,阅人如阅川 。

      细思皆幸 矣,下此 便翛然 。

      莫道桑榆 晚,为霞 尚满天。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1、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2、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3、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

      4、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5、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6、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7、几百黄昏声称海,此刻红阳可人心。

      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9、东方红阳再度起,何时落入青山后。

      10、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阅读全文]...

2021-12-08 22:41:15
  • 含有臣字的古诗词 带臣字的诗词名句

  •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六韬·文韬·文师》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史记·太史公自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增广贤文·下集》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朝天子一朝臣。——《增广贤文·下集》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君疑臣则臣必死——《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佚名《北山》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济公全传·第二十四回》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韩非子·爱臣》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增广贤文·上集》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咏史 / 和蕃》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管子·牧民》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忠臣不借人以力,贞女不假人以色。——《列女传·贞顺传·楚白贞姬》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三国演义·第一回》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

    善恶同,则功臣倦——《三略·上略》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夷待访录·原臣》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李鸿章《临终诗》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荀子·大略》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韩非子·奸劫弑臣》

    [阅读全文]...

2022-05-15 08:53:14
  • 梅尧臣《陶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陶者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阅读全文]...

2022-03-16 12:08:10
  • 晚霞的诗句古诗唯美(赞美晚霞的诗句)

  • 晚霞,唯美,赞美
  • 文/善泽(韩忠芳)

    一、秋月照两厢(*水韵)

    梦幻初秋日昊扬,

    沧桑遍地野花香。

    沟塘芦苇羞飘穗,

    山间欢歌赛正忙。

    处暑炎炎雷畅噪,

    寒来急欲换衣裳。

    多情燕子桥飞架,

    皓月为君照两厢。

    2020年8月10日

    二、沐浴夕阳(新韵)

    夕阳西下落庐圆,

    暮日无暇畅满天。

    柒月星繁莲华醉,

    清茶一盏点江山。

    2020年8月7日

    三、落霞(新韵)

    夕阳西下落霞圆,

    沐浴黄昏暮满天。

    遥看苍穹春欲醉,

    茗茶一盏享清闲。

    2020年8月8日

    四、知音难觅(新韵)

    琴弦慢弹涧盈蓝,

    云雾缭氳鸟叫喧。

    知罄难寻春百雪,

    溪流带汝觅音缘。

    2020年8月2日

    五、秋意凉(*水韵)

    夜深秋意降,

    阵阵感风凉。

    微冷潜清梦,

    回笼觉更香。

    2020年8月9日

    六、池塘(新韵)

    池塘清水绿,

    静观满浮萍。

    荷叶托莲子,

    鸳鸯戏藕红。

    2020年7月20日

    作者韩忠芳(善泽),黑龙江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月退役。吉林一汽轻型车厂工作,现退休居吉林市。

    [阅读全文]...

2022-06-09 18:30:08
  • 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鲁山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e):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着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阅读全文]...

2022-04-25 01:40:13
  • 形容晚霞很美的古诗 用晚霞表达思念的古诗词

  • 晚霞,思念
  • 形容晚霞很美的古诗

    1、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3、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4、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5、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6、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7、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

    8、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9、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1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1、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12、河水*秋岸,关门向夕阳。

    13、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

    1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5、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16、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17、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18、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

    19、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20、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2、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23、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24、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2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6、东方红阳再度起,何时落入青山后。

    27、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28、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门前不见归轩至,城上愁看落日斜。

    29、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3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1、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32、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33、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34、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35、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36、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3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8、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39、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

    40、几百黄昏声称海,此刻红阳可人心。

    41、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

    42、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4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4、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45、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46、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阅读全文]...

2022-04-04 17:45:22
  • 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原文意思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原文意思翻译及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尧臣鲁山山行古诗原文意思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山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阅读全文]...

2022-07-14 14:51:54
  • 描写晚霞的诗句古诗大全(描写晚霞的好句分享)

  • 晚霞,分享
  • 一、秋月照两厢(*水韵)

    梦幻初秋日昊扬,

    沧桑遍地野花香。

    沟塘芦苇羞飘穗,

    山间欢歌赛正忙。

    处暑炎炎雷畅噪,

    寒来急欲换衣裳。

    多情燕子桥飞架,

    皓月为君照两厢。

    2020年8月10日

    二、沐浴夕阳(新韵)

    夕阳西下落庐圆,

    暮日无暇畅满天。

    柒月星繁莲华醉,

    清茶一盏点江山。

    2020年8月7日

    三、落霞(新韵)

    夕阳西下落霞圆,

    沐浴黄昏暮满天。

    遥看苍穹春欲醉,

    茗茶一盏享清闲。

    2020年8月8日

    四、知音难觅(新韵)

    琴弦慢弹涧盈蓝,

    云雾缭氳鸟叫喧。

    知罄难寻春百雪,

    溪流带汝觅音缘。

    2020年8月2日

    五、秋意凉(*水韵)

    夜深秋意降,

    阵阵感风凉。

    微冷潜清梦,

    回笼觉更香。

    2020年8月9日

    六、池塘(新韵)

    池塘清水绿,

    静观满浮萍。

    荷叶托莲子,

    鸳鸯戏藕红。

    2020年7月20日

    作者韩忠芳(善泽),黑龙江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月退役。吉林一汽轻型车厂工作,现退休居吉林市。

    《青烟威文学创作苑》 编辑:李勋修

    [阅读全文]...

2022-07-16 12:33:25
2022-01-16 04:33:38
  • 古诗欣赏:《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

  • 重阳节
  •   年代:唐

      作者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一作渔山神女智琼祠二首〕〔张茂先神女赋序曰。魏济北从事弦超。嘉*中。夜梦神女来。自称天上玉女。姓成公。字智琼。东郡人。早失父母。天地哀其孤苦。令得下嫁。后三四日一来。即乘辎[车并]。衣罗绮。智琼能隐其形。不能藏其声。且芬香达于室宇。颇为人知。一旦。神女别去。留赠裙衫[衤两]裆。述征记曰。魏嘉*中。有神女成公智琼。降弦超。同室疑其有奸。智琼乃绝。后五年。超使将之洛西。至济北渔山下陷上。①遥望曲道头。有车马似智琼。果是。至洛。克复旧好。唐杂曲曰。智琼神女。来访文君。按十道志云。渔山一名吾山。汉武帝过渔山。作[夸瓜]子歌云。吾山*兮巨野溢。是也。〕

      ①笺注本“陷”作“陌”,是。

    [古诗欣赏:《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阅读全文]...

2021-12-19 15:05:46
当前热门
臣和霞字的古诗 - 句子
臣和霞字的古诗 - 语录
臣和霞字的古诗 - 说说
臣和霞字的古诗 - 名言
臣和霞字的古诗 - 诗词
臣和霞字的古诗 - 祝福
臣和霞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