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人从善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使人从善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使人从善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使人从善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逢入京使》古诗赏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逢入京使》古诗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翻译/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安无恙。
注释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安又苦于没有纸笔旳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旳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旳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旳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旳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旳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旳雄心旳,此时,心情是复杂旳。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旳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旳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旳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旳意义。在*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旳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赏析一
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赏析二
《逢入京使》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逢入京使》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遥想公元757年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这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能让我们想起上学期所学哪首诗歌的两句诗呢?这让我们回想起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里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在这首诗里,“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的渴望。今天,我们来学*他的另一篇名作《逢入京使》,一同再次轻叩诗人岑参独特的心扉。
二、诵读,读出节奏感。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诗歌,并准备在全班朗诵。(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一生读)
师:字正腔圆,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还要有节奏感点。提示:七言律诗或绝句可以按二二三节奏来读,请同学们划下这首诗的节奏,并且试着再读一读。(生朗诵)
师:现在听老师读一遍。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三、借助注释,读懂诗意。(屏显)学*要求: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2、学*小组内交流自自不懂的地方,如还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小组提出来全班交流。
(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自学中有哪些疑问?生问
师:其他小组的同学知道吗?生2回答,师评价并明确。
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了,现在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生: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安。
使至塞上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10、长河:黄河。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15、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关于向上向善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向上向善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作品出自:陆游《金错刀行》
2、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愁损辞乡去国人。——作品出自: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作品出自: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5、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作品出自:李商隐《陈后宫》
6、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作品出自:赵鼎《寒食》
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8、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作品出自:罗隐《西施》
9、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作品出自:司空曙《贼*后送人北归》
10、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11、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作品出自:杜甫《岁晏行》
12、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作品出自:刘禹锡《蜀先主庙》
1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作品出自:王禹偁《清明》
14、*亦有限,列国自有疆。——作品出自: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15、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作品出自: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6、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作品出自:温庭筠《过五丈原》
17、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作品出自:李纲《念奴娇·宪宗*淮西》
18、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作品出自:李益《隋宫燕》
19、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作品出自:唐寅《把酒对月歌》
20、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作品出自:李白《渡荆门送别》
21、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作品出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2、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作品出自:谢逸《送董元达》
23、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作品出自:欧阳修《画地学书》
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品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5、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作品出自: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26、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作品出自:张华《游侠篇》
27、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作品出自: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28、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品出自:苏轼《念奴娇·中秋》
29、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作品出自: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30、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作品出自: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31、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3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品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3、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作品出自: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4、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作品出自: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3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作品出自: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6、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作品出自:张籍《蓟北旅思》
37、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作品出自:李颀《送陈章甫》
38、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作品出自: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39、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作品出自: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40、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作品出自:汪遵《息国》
41、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作品出自:李白《千里思》
42、*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作品出自: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3、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作品出自: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44、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作品出自:陆游《读书》
45、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作品出自: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46、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作品出自: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7、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作品出自:杜甫《小至》
4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作品出自:于鹄《题邻居》
49、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作品出自: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关于向上向善的古诗
导语: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关于向上向善的`古诗,希望有所帮助!
1、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作品出自:陆游《金错刀行》
2、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作品出自:屈原《国殇》
3、愁损辞乡去国人。——作品出自: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作品出自: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5、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作品出自:李商隐《陈后宫》
6、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作品出自:赵鼎《寒食》
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作品出自:屈原《国殇》
8、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作品出自:罗隐《西施》
9、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作品出自:司空曙《贼*后送人北归》
10、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作品出自:屈大均《秣陵》
11、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作品出自:杜甫《岁晏行》
12、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作品出自:刘禹锡《蜀先主庙》
1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作品出自:王禹偁《清明》
14、**亦有限,列国自有疆。——作品出自: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15、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作品出自: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6、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作品出自:温庭筠《过五丈原》
17、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作品出自:李纲《念奴娇·宪宗*淮西》
18、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作品出自:李益《隋宫燕》
19、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作品出自:唐寅《把酒对月歌》
20、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作品出自:李白《渡荆门送别》
21、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作品出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2、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作品出自:谢逸《送董元达》
23、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作品出自:欧阳修《画地学书》
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品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5、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作品出自: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26、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作品出自:张华《游侠篇》
27、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作品出自: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28、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品出自:苏轼《念奴娇·中秋》
29、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作品出自: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30、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作品出自: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31、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作品出自:屈原《国殇》
3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品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3、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作品出自: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4、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作品出自: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3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作品出自: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6、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作品出自:张籍《蓟北旅思》
37、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作品出自:李颀《送陈章甫》
38、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作品出自: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39、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作品出自: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40、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作品出自:汪遵《息国》
41、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作品出自:李白《千里思》
42、*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作品出自: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3、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作品出自: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44、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作品出自:陆游《读书》
45、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作品出自: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46、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作品出自: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7、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作品出自:杜甫《小至》
4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作品出自:于鹄《题邻居》
49、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作品出自: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酥的小雨滤去了烟尘,把清晨的空气都浸透了,雨雾洗净了青瓦绿柳,这如醉的美景啊,似乎在挽留着你。此去边塞,天各一方,乡音难觅,再来一杯家乡的美酒吧。
此诗的意境缠绵,可谓送别诗的经典,绵绵细雨中,黑瓦上的一片绿意让惊艳。有人将此解作屋舍间的片片翠柳,推窗见绿;有人则解作屋顶瓦片间生出青翠,客房瓦舍间,新柳抽出绿芽。我更赞成后一种说法。
然而,屋顶为何会有青绿色?是什么生在了上面?
去古镇游玩或在乡下见过老宅,一定都看到过如下的场景:
小松一般的多肉植物
鲜绿的青苔
正是以上两类植物赋予了黑色瓦片浓浓绿意。
瓦松
瓦松是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cm。全株粉绿色,无毛,密生紫红色斑点。根多分枝,须根状。茎直立,不分枝。
说白了,瓦松就是一种长在房顶上瓦片间的多肉植物。另外,瓦松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可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用于治疗血痢、便血、痔血、疮口久不愈合等。
由于瓦松本身主体颜色为粉中带绿,且主要分布于瓦片之间连接处,因此,从远处望去,只能带来很浅的绿意。更多的绿色则是青苔带来的。
青苔
青苔,又称为苔藓,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极其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因此不能在土壤中形成根系,用以固定自身,也无法通过根系吸收水分,苔藓必须生存于多水之地,附着于多孔且坚固的物体表面,其养分则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苔藓的结构
生长区域——苔藓植物喜欢有一定阳光及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瓦片和苔藓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我们来看看瓦片的烧制过程。
瓦片由粘土烧制而成,粘土及其他材料制成瓦坯进窑烧制,里外烧透,然后熄火,使窑和瓦自然冷却。此时,窑中空气流通,氧气充足,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氧化气氛,使瓦坯中的铁元素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由于三氧化二铁是红色的,所以也就会呈红色。此时,往窑中不断淋水,由于窑内温度很高,水很快变成水蒸汽,将会阻止空气的流通,使窑内形成一个缺氧的环境,三氧化二铁便被还原成氧化亚铁,呈青灰色。
砖瓦窑
瓦片的烧制过程,决定了其结构,由于制胚过程简单,成分分布不均匀,同时含有大量水合物,在烧制过程产生水汽,加上后期向窑中淋水,在水蒸气作用下,形成大量微孔结构。
这种结构在特定的条件下便有利于苔藓的附着和生长。在细雨连绵,空气潮湿地区,瓦舍之上便成了苔藓最好的生长地了。
环境条件——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用以完成光合作用。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以上。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
气候分析
其实由此,我们便可以大致判断一下初唐都城长安及其周边的气候条件。
柳色新,说明柳树刚抽芽,此时应为早春时节,有句诗叫“二月初惊见草芽”,新草将出应为农历二月,大致是阳历三月中至四月初。
现代西安市三月份*均气温在6到17摄氏度,*两年三月月均降水量不到6毫米。6毫米降水量是什么概念呢?气象学上将24小时降水量小于10毫米,称之为小雨。也就是说,西安三月份*均一整个月下的雨如果全部集中到一天下下来,也只能算是小雨,也就是堪堪将地面打湿。可以说现代西安阳历三月份气候是寒凉且十分干燥的。和苔藓的适宜生存条件:湿度80%以上,温度22℃至25℃以上。相去甚远。
可见,能够做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说明唐早期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远比现在温暖湿润。
整个唐朝,主要的经济和人口在北方和中原地区,这和气候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见微知著,在古诗文的的细节里也许藏着有趣的秘密。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三、词句注释
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 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 库车附*。
⑵渭城:秦时 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四、白话翻译
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五、阅读鉴赏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浥”,湿润。
善画风景的王维,在诗的一开篇,就描画出一幅清新明朗的图画——早晨的一场细雨,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天气清朗,从长安西去的大道显得洁净清爽。“浥”字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洗尘而不湿路,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的。
客舍,总是与羁旅相伴;柳,更是离别的象征(“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在离别时常常折柳相送,表示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己”。但在王维的笔下,客舍和杨柳并未令人黯然消魂,反而因一场朝雨的洗涤显得明朗清新。*日里,尘土飞扬,路旁杨柳不免笼罩上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重新洗出了它那青翠的本色,让人感觉它变“新”了。又因柳色之“新”,更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朝雨过后,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一切,读来只觉风光如画。这样的.环境让人留恋,然而,却要离别。在这样的环境下离别,人们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只有四句,诗人没有多余的篇幅去敷衍、渲染送行的场面。他只剪取了饯行酒宴即将结束时的一个场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宴*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满含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到了。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却浓缩着最强烈、最深挚的惜别之情。
阳关,在河西走廊最西头,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进入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之地,王维就曾在另一首送别诗中写过“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的酒,是一杯浸透了诗人全部深挚情谊的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也包含着对朋友的担忧、关切,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劝君更尽一杯酒”,或许便是表达此刻千愁万绪的最好方式。不需要多说什么,诗人没有说出的,要比已经说出的丰富得多。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临别殷勤劝酒,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人们都非常熟悉,在王维之前却从没有人用诗句表达过。一经诗人说出,便使人们感到道出了自己想要说而未能说的肺腑之言,遂传为千古绝唱。明人李东阳说:“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清人赵翼评这两句“至今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六、评解
历史留下的赠别送行诗歌不可胜计。但是这首诗描写的是一次最普通的离别,却成为了离别诗中最优秀的篇什。这首诗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情谊,写的是“人人眼中所见,人人心底所感,人人笔下所无”。
唐时此诗即被谱曲。人们歌唱时,连续反复唱“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所以被称为《阳关三叠》;因诗句以“渭城”开头,又称《渭城曲》。而唐代很多诗人都曾在诗文中提及它,如刘禹锡“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李商隐“断肠声里听阳关”等等,足可见其传唱之久远,影响之广泛。
清人王士禛在其《唐人万首绝句选》中,将此诗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七、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诗文赏析】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王维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深度鉴赏】
《送元二使安西》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王维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王维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王维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小窗幽记·集醒篇》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言志》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岑参《逢入京使》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李商隐《春日寄怀》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苏轼《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楚一·江乙为魏使于楚》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赠范晔诗》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行 / 客中作》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格言联璧·接物类》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子·饰邪》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增广贤文·上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菜根谭·概论》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菜根谭·概论》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三·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战国策·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小窗幽记·集醒篇》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关于善于写作的古诗名句
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
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翻译;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一首好的诗要贴*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天然)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推敲,严谨)
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分享,研讨。翻译: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
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翻译:*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使人从善的古诗
送元使安西使的古诗
天使的古诗
教使让的古诗
关于使者出使的古诗
有善的古诗
善行是真善的古诗
虎使君的古诗
彭入京使的古诗
《使至寒上》的古诗
使的古诗词
逢入惊使的古诗
驿使的古诗
使用虚与实的古诗
福善的古诗
善人有善报的古诗
有善女的古诗
善谏的古诗
善德的古诗
十善的古诗
善孝的古诗
使用拟人的古诗
逢入京使的的古诗题
使人震撼的古诗
使用降调的古诗
使字的古诗词
使人振奋的古诗
古诗引号的使用
含有天使的古诗
使人痛苦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