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

关于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5) 语录(10) 说说(19) 名言(6) 诗词(2k+) 祝福(2k+) 心语(1k+)

  •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

  • 文学
  •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赏析: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阅读全文]...

2021-11-25 08:25:34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朝天子咏喇叭古诗分享)

  • 分享
  • 明代戏曲名句

    望湖光万顷玻璃,山色空濛濛雨亦奇,宜写在丹青画里。

    —朱有燉《北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湖边晚行》

    想到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秋,湖水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如玻璃般明亮,远处的山峦烟雾缭绕,令人陶醉不已,恍如身在画中。

    东乡米似珠,西市薪如桂,滴得愁人心如碎,怨天公不禁龙师。

    —杨廷和《北中吕·普天乐·秋雨》

    阴雨连绵,滴得愁人心如碎。自然灾害使得粮、柴价格暴涨,百姓流离失所。怨天公。

    望东华人乱拥,紫罗襕老尽英雄。

    —王九思《北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

    东华,指明代的紫禁城。紫罗襕,指明代高级官员的官服。作者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感慨官场的险恶,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不*之气。

    青杏儿才黄,小鸭儿成双,雏燕语雕梁。

    —王九思《北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

    作者辞官归故里,过着闲适的生活,夏日的农村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不贪眼角飱,自吃犁头饭。莫怪先生腰折懒。

    —王九思《北双调·清江引》

    《晋书·陶潜传》里记载陶渊明的誓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也是作者归乡后的自白,绝不贪嗟来之食,自力更生。

    北山北山石常烂,东海东海水曾乾。此情若比海和山,今世里成姻眷。石头烂也情离较难,水波乾也情离较难,苍天万古为公案。休辜负,莫浪攀,交人容易可人难。

    —王九思《南仙吕·醉罗歌·闺情》

    借“海枯石烂”表达了闺中少女对忠贞爱情的渴望,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向往。休辜负!

    细雨湿蔷薇,画梁间,燕子归。春愁似海深无底,天涯马蹄,灯前翠眉。马前芳草灯前泪,梦魂飞,云山万里,不辨路东西。

    —唐寅《南商调·黄莺儿》

    由景入情,对比远处的“天涯”与*处的“灯前”,渲染了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分付鱼龙稳睡著,等闲间休放波涛。

    —王磐《北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秋夜同陆秋水湖上泛舟》

    “分付”与“休放”几字,威风凛凛,表现了作者秋夜与友人泛舟湖上的满腔豪情。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王磐《北中吕·朝天子·咏喇叭》

    口大肚空,既是喇叭、唢呐的特点,也是正德年间专权宦官的嘴脸。作者辛辣地讽刺了为害国家、鱼肉百姓的奸人丑态。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王磐《古调蟾宫·元宵》

    明代国家渐渐衰败,百姓生活也每况愈下。作者以对比的手法,以昔日元宵佳节之热闹,反衬今日之冷清。“后经荒岁苛政, 闾阎凋敝, 良宵遂索然矣。”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

    —康海《北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康海也曾仕途得意,因被刘瑾一案所牵连,遭贬,回首往事,感慨良多。当初为了营救友人李梦阳而投靠了宦官刘瑾,当自己身陷风波,李梦阳却熟视无睹。因刚直而被杀害的膺和滂,因放诞而传名的籍与康,作者借用这些史例,表达了自己蒙受冤屈的激愤之情。

    客枕恨邻鸡,未明时,又早啼。惊人好梦回千里。星河影低,云烟望迷,鸡声才罢鸦声起。冷凄凄,高楼独倚,残月挂天西。

    —杨慎《南窗调·黄莺儿》

    独在异乡为异客,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作者,在途中做梦回到了故乡,然而这样的好梦却被早啼的鸡给打断了。醒来,仍旧是“星河影低,云烟望迷”,想着重新睡去再次入梦,窗外的乌鸦又叫了起来。移步高楼,一轮残月还挂在天空,冷凄凄。

    这壁厢取吉,那壁厢道喜,砂糖口甜如蜜。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俏的矜夸,丑的瞒昧,损他人安自己。东家里怨气,西家里后悔,常带着不应罪。

    —陈铎《北中吕·朝天子·媒人》

    古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不能私相授受,媒婆的作用就很重要。作者生动地刻画了媒婆的形象,她们东奔西走,巧舌如簧,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促成姻缘,往往夸大男女双方优点的同时隐瞒各自缺点,从而酿成了多少婚姻悲剧。

    倚阑无语掐残花,蓦然间春色微烘上脸霞。

    —沈仕《前调·春怨》

    闺中女子,面带红霞,无语亦动人。

    闷葫芦一摔一个粉碎,臭皮囊一挫一个蝉蜕,鸦儿守定兔窠中睡。曲江边混一回,鹊桥边撞一回。来来往往,无酒也三分醉。空攒下个铜斗儿家缘也,单买那明珠大似椎。恢恢,试问青天我是谁?飞飞,上的青霄咱让谁。

    —常伦《南商调·山坡羊》

    通过写对功名利禄的参破之感,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豪爽,直率。

    灞桥驴背上,耸吟肩,风卷寒花扑帽檐。

    —吴承恩《南商吕·梁州序·咏雪》

    雪天,一文人吟着诗骑着驴正从桥上过,风卷起了雪花直扑向他的帽檐。意境潇洒,耐人寻味。

    背地里瞒神吓鬼,向人前苫眼铺眉。

    —张鍊《北双调·沉醉东风·阅世》

    [阅读全文]...

2022-07-09 17:01:42
  • 明朝嘉靖年间的古诗92句

  • 经典
  • 铜官山醉后绝句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铜官山醉后绝句

      唐代李白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应须一作:要)

      译文

      我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它千年也不想离开。

      我要天天长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注释

      铜官:铜官山,在今铜凌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为中国有色金属矿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开采,唐时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

      拟:欲。未拟还:言留恋铜官山,不想离开。

      要须:需要,必当。

      鉴赏

      这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但其间诗人思想情感高强度的抒发和艺术夸张手法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拍案叫“绝”。

      “我爱铜官乐”,诗中首句就开门见山点出全诗主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荡,用侠人直语引出诗人对铜陵深沉爱的情感,夸张之源正在于此。爱铜陵之情,诗人先从眷恋不舍之情写起——“千年未拟还”。“千年”从时间上极度夸张,引出了诗人对铜陵爱的延绵,从时间(数字)的夸张,引出情感的夸张,表现诗人情感的真挚。诗人置酒铜官山,宴饮谈笑,挥动象征壮志的长剑助兴,拂动帘大的衣袖歌舞长啸,使读者羡慕其乐。由宴饮歌舞之乐,诗人又用夸张把情感推向*。

      三、四两句即言诗人对铜官山欢宴之乐还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意,尚须一回舞袖,拂尽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荣,山上岗峦泉洞、花草树木,不可能教“舞袖”“拂尽”,这是浪漫色彩行为的`空间上的夸张,表现了诗人对铜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拂尽”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似水柔情。诗中用的两处夸张,方式虽属相同,皆属于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前者把时间往长处说,后者把空间往大处说),但细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前一夸张写得较虚较略,后一夸张写得较详较实,两者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烘云托月,在造成色彩强烈的艺术境界中,让诗人“我爱铜官乐“感情的积聚爆发。

      由此可见,在抒情诗里,夸张能把诗人的情感强烈鲜明地抒发出来。夸张的“失真”和悖理,诗情的真实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异和联系。而正如艺术真实离不开生活真实一样,夸张当然也离不开诗人郁积的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无此,夸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情感共鸣的心弦。李白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成功就在于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础作后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游铜陵时所作,作者看到铜官山、五松山的雄浑景色,酒醉以后,兴奋地舞之蹈之,再也不想回长安去了,也是作者不愿低头折腰事*的傲慢者的心态,同时也是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处发挥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态。

      “应须回舞袖”“要须回舞袖”之辩

      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铜陵虽未置县,但朝廷封铜官山为利国山,并派铜官开采铜矿。铜官山冶矿场景壮观,风景秀丽,李白多次到此游览赋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所作《铜官山醉后绝句》即其中之一。诗云:“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但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李青岩等人纂修的《铜陵县志》不知何由将诗中“应须”二字转抄成“要须”,时至*年,尤其是铜陵人转抄引用此诗的颇多,有引用“应须”的,也有引用“要须”的,正误难分。应是“应须回舞袖”。可查验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铜陵知县李士元主编《铜陵县志》,原木刻版现藏于宁波天一阁。今查木刻版的影印本《嘉靖铜陵县志》,仍是“应须回舞袖”,而非“要须”二字。该版《嘉靖铜陵县志》,是现存距李白游铜陵吟此绝句时间最*的、可查阅到的历史文字资料,比清代李青岩编纂《铜陵县志》要早194年,比清代编纂的《全唐诗》及清代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要早200多年。《嘉靖铜陵县志》是古代典籍中最早记载李白游铜陵吟咏诗句的历史文献,据此,“要须”疑是“应须”之误。

    [阅读全文]...

2022-07-27 14:17:15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

  • 古诗文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朝天子·咏喇叭

      作者: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翻译/译文

      译文一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对听了军对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对。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对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对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赏析: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用意。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在河中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社会昏天黑地,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军官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这些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势压人,同时表面上又装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样子,手段阴险而毒辣。“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旳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旳灾难来着笔旳。

      “吹翻了这家”是*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旳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旳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旳“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旳负担,激起人民旳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旳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旳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旳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旳恨。

      王磬旳《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旳对立,反映了人民旳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旳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旳物于所讽旳人关合旳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这首散曲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旳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旳。

    [阅读全文]...

2022-05-16 17:57:22
  • 明朝诗人有哪些(明朝的著名诗人及诗句)

  • 诗人
  • 一日,*想起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但记不清了诗句,便写信请秘书田家英替他找宋人林逋的诗文集。

    之后,想起来是一首七律诗,其中有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但记不清是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感觉是林逋写的,但是查林逋的诗文集没找到。于是,*又写了一封信告诉了田家英。

    没多久,又记起了,可能是清人高士奇所作。只记起了前四句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再次写信告诉了田家英,请他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

    很快,田家英查到了原诗和作者告诉了*。

    梅花九首(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随后,*用草体书写了全诗,并在右起处大大地写上“高启”二字,还注明:“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这位明朝最伟大诗人高启,一生特别喜好诗文,又善于写诗文,他因诗文,得朱元璋赏识,也因诗文,遭朱元璋猜忌,也因诗文,受朱元璋杀害。

    01

    入世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农民起义,其中就有濠州郭子兴,朱元璋等。徐寿辉之后又有陈友谅。浙东还有方国珍。江浙地区还有张士诚。而高启正生活在张士诚的地盘苏州。

    当时,张士诚称吴王,占据江浙。他对江浙地区有名望有影响力的元朝官员和人才采取拉拢任用的政策并重视教育和科举。当时元朝淮南行省参政饶介比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待张士诚的吴国态度是杜门(闭门)不出,张士诚便亲自造访,礼遇有加,任命他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

    这个饶介是元末著名的文人、书法家,喜欢诗文,为人倜傥豪放,与当时俊流皆有交往。听说高启,高季迪很有才华,诗词写得好,他便多次派人邀请来府上。还出过命题作文《题倪云林竹木图》,让高启以“木绿曲”为韵作诗考一考他。

    高启确实是大才,随口应答,道:

    主人原非段干木,一瓢倒泻潇湘绿。

    逾垣为惜酒在樽,饮余自鼓无弦曲。

    饶介大惊称赞,奉为上宾,当时高启才十六岁。

    自此,饶介召高启为幕僚,高启踏入仕途。

    由于张士诚广招名士,优待文人,江浙一带知识分子为了逃避战乱都依附于张士诚,一时间,文人汇聚,文风昌盛,高启也在其中,诗名鹊起,与当时的杨基、张羽、徐贲合称为“吴中四杰”,也被*称为“明初四杰”。

    02

    出世

    朱元璋在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下,迅速崛起,先是打败了陈友谅,之后又与张士诚发生战事,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各地,张士诚地盘越来越小。

    而身在张士诚地盘的高启,也看出了局势,江浙难保,更令他选择离开的原因是对官场的厌恶。因为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性情正直,追求士大夫的人格独立,言论自由,不能与官场士人和光同尘,这让他厌倦了朝政和功名利禄。

    他开始走向“出世”。二十三岁的他选择了隐居,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自己起了一个外号,青丘子。在这里,他过得很闲适,终日苦吟,研究诗,作《青丘子歌》自嘲。

    青丘子歌(节选)

    青丘子,癯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屩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天下基本*定,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同年,新朝广招天下人才,这其中就有高启。三十二岁的高启再次入仕,成为翰林院编修。高启的才学自然不必说,很受朱元璋赏识,又命他教授诸王。当时,太子的老师叫魏观,同时也教授诸王,高启和魏观成为同僚,又都喜欢诗文,关系走得很*。

    一日,嗜诗的高启写了一首诗《题宫女图》,其中有两句,“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抄写呈给了朱元璋,并暗示是讽刺他。多疑的朱元璋便对这个高启有一丝猜忌。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打算任命高启为户部右侍郎,结果孤高耿介的他坚持不受,想离开归隐。本来朱元璋对张士诚统治地区的文人就有戒心,因为明初当地文人普遍怀念张士诚称其为“张王”,高启的固辞不受更加加深了朱元璋的猜忌。

    朱元璋虽心里不高兴,但也不便直接发作,为了显示新朝开明,自己度量大,爱惜人才,便仿唐明皇赐金放还李白事,赐金放还了高启。

    高启再次回到了之前隐居的地方青丘,他终日以教书为业,耕田自足,过上了田园生活。

    03

    离世

    洪武五年(1372年),高启曾经的同事魏观被任命为苏州知府。魏观来到苏州自然想到了高启,魏观知道高启是个大才不可多得,便将他家搬到了自己身边,彼此相见自然甚欢,之后每天早晚必见面畅谈。

    魏观来到苏州,干了一些实事,他重视教育,改善风气,兴建学舍,革除了一些苛政,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来要升任到四川行省,结果百姓挽留,朝廷一时没有找到人选接替他,只得留任魏观继续任苏州知府。

    高启 像

    到洪武七年(1374年),魏观决定在张士诚旧宫殿的基础上重修府衙,按照当地风俗修盖房屋一般会搞个仪式,尤其是上屋顶最高的中梁时,一般会写一个上梁祝词。不用说,魏观自然想到了高启,他邀请高启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众人看后都啧啧称赞。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事被别有用心的人给盯上了,魏观被诬告有反心,意图谋反。

    朱元璋得知魏观在张士诚旧宫原址修府衙,高启又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里面还有“龙蟠虎踞”四个字,竟然敢说张士诚的宫殿是龙盘虎踞,立马大怒,朱元璋对高启的猜忌此时都已认真,杀心大起,下令杀魏观,腰斩高启。

    临刑前,高启徒弟吕勉来给他送行,高启知道自己凶多吉少,难逃朱元璋的手掌,便吟诗道:“枫桥北望草斑斑,十去行人九不还” ,“自知清彻原无愧,盍请长江鉴此心”。

    行刑时,朱元璋亲自坐镇监斩,亲眼看着三十九岁的高启被腰斩处死。

    文人的孤高耿介,坐而论道、分庭抗礼、刑不上大夫,终究抵不过帝王强权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臣纲常。

    [阅读全文]...

2022-03-16 18:00:19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翻译(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赏析)

  • 朝天子·咏喇叭

    明 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作者简介]

    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作诸生,厌其拘束,弃去,终身不应举求官。纵情山水诗画间,尤善音律,丝竹觞咏,彻夜忘倦。散曲有《王西楼乐府》一卷,无论抒情咏物,讽刺俳谐,皆称能手。

    [注释]

    朝天子:曲牌名。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真共假:真与假。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

    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云彩辨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赏析]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阅读全文]...

2022-07-06 09:21:34
  •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 文学
  •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相信《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它不仅是明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扛鼎之作,*历史演义小说的丰碑。

      2、《水浒传》

      《水浒传》是大家熟悉的明朝四大名著之一,书中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西游记》

      如果问明朝有哪些文学名著能称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定要投《西游记》一票,它是*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其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战争以后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等多种语言。

      4、《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是有名的明代文学著作之一,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本书集史实与传闻之大成,将商纣王的暴君形象作了最后的定型,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

      5、《金瓶梅》

      说起明朝名著小说,这部被誉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的《金瓶梅》广为人知,这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6、《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包括冯梦龙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明朝文学作品中它无疑是*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

      7、《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朝经典文学著作之一,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它是公认明代剧本发展的最高峰,*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它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Daniel S.Burst编著的《100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中,《牡丹亭》名列第32位,是唯一入选的*剧本。

      8、《剪灯新话》

      《剪灯新话》是元末明初有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说是文言小说发展史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是古体小说向*体小说转变的重要时期,虽然它在文体上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传奇体,但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适当地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体现出一种新风貌。本书也是明代文人创作小说遭到朝廷禁毁的第一部,在国外《剪灯新话》也影响巨大,尤其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都有它的大量读者和研究者。

      9、《杨家府演义》

      《杨家府演义》是明代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不仅塑造了杨业、杨六郎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而且在着力反映激烈的民族斗争的同时还描写了北宋王朝内部忠奸之间的尖锐冲突,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皇帝的昏庸无能。明代著名小说中这部作品深入民心,流传久远,至今仍有生命力,可以说是杨家将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在杨家将故事的流传过程中具有集大成的意义,对于后世杨家将小说戏曲以及其他家将小说的繁荣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10、《紫钗记》

      《紫钗记》是明朝著名的文学作品,他根据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主干创作了《李十郎紫箫记》,后又在《紫箫记》的基础上创作了更为成熟的《紫钗记》,堪称汤显祖“临川四梦”第一梦,它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最具代表性的剧作之一,广为流传,被改编为昆曲、粤剧、京剧等多种戏曲表演形式,是*古典戏曲瑰宝。

    [阅读全文]...

2022-06-13 20:11:40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诗词

  • 阅读,文学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 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作者简介

      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解读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

      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的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来着笔的.。

      “吹翻了这家”是*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的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的“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的物于所讽的人关合的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这首散曲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的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的。

    [阅读全文]...

2022-01-23 10:14:59
  • 明朝诗人有哪些著名的诗人(明朝著名诗词十首)

  • 诗人,著名
  • 高启曾被*称之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史称“高太史”。他出生苏州,因父母早亡,从小与堂兄高逊志生活在一起,1360年后随逊志在新丰住过七年,因此把新丰认作第二故乡,诗论家冉觐祖等均把他纳入新丰高氏家族。

    高启早熟,生性警敏,熟谙历史,嗜好诗词,以诗成就最著。早在元末,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1351年,虚龄才16岁的高启,竟被饶介招为幕僚,延为上宾,与巨儒硕卿共室。

    由于他幼小遭受颠沛之苦,对社会产生不满,厌恶官场,故而相处不谐,与同僚时有龃龉。1358年借故离开,携家眷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遂号青丘子。此时他无官无束,活跃于诗界,与高逊志等10人,号称“吴中十才子”,高启年纪最小却名列首位。

    这位警敏又叛逆的年轻诗人写下了千古留名的《青丘子歌》,这是他的代表作。此诗开头写了小引:

    江上有青丘,予徙家其南,因自号青丘子。闲居无事,终日苦吟,间作《青丘子歌》言其意,以解诗淫之嘲。

    以解诗淫之嘲,实际是发泄不满。其中最有名的诗句是“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还说:“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向社会投出了一把匕首。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推翻残暴的元朝,高启应荐仕明。初授翰林院编修,参修《元史》。受朱元璋赏识,升侍读学士,教授诸王,成了太子的文学侍从。洪武三年(1370)秋,经入对(考试),皇上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

    可就在这三年,他发现明王朝内幕也很黑暗,故固辞不受。虽经允许赐金放还,返青丘授徒自给。当时朱元璋对他已产生了疑心,便派人查看了他的诗文,发现有“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的歌谣,认为是污蔑大明王朝。

    高启自己弃官,还劝两位堂兄,即高逊志时任侍讲学士,高正志是濮州同知,叫他俩别再为王朝效力,作诗说:“新丰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加上那首《青丘子歌》,也硬说是反对大明,使朱元璋从怀疑转到忌恨。

    事有凑巧,高启回青丘遇上了苏州知府魏观,两人诗酒往还。一日,魏观在修复府治后,请高启撰写《上梁文》,这在苏嘉*俗中,百姓建房也唱《上梁歌》,本属正常。可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告发魏观有反心,再一查在《上梁文》中有“龙盘虎踞”四字,便判定是公然为张士诚张目,在歌颂吴王,这就罪不容赦了,于是高启被处以“腰斩”极刑,年仅39岁。

    高启人生虽短,著作却颇丰,诗有《缶鸣集》,词有《扣舷集》,文有《凫藻集》,*收编为《高太史大全集》。他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清代纪晓岚评价高启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他的诗除了《青丘子歌》名著诗坛外,其咏梅花也是绝唱。**在1961年11月6日酝酿《卜算子·咏梅》时,曾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查找一首咏梅诗,根据*对诗句的记忆找到了高启的《梅花九首》。*最欣赏的是第一首:

    琼姿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衣疏影萧萧竹,

    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此诗以瑶台仙姿赞美其超凡脱俗,以高士美人歌其孤傲高洁,以疏影残香怜其澹泊自爱,突出了梅花高洁坚贞的精气神。*在赞赏之余,亲笔重新书录了全诗,而且在诗前注上:“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还在“伟大”二字下面重重地划了一道横线以示强调。

    这位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我们既为他的不幸遭遇而惋惜,又为他的卓越诗才而自豪。

    [阅读全文]...

2022-07-18 06:37:57
  • 明朝龚鼎孳的诗词有什么特点

  •   龚鼎孳生*简介

      龚鼎孳是“江左三大家”之一,明清历史书籍中都有记载龚鼎孳生*简介,通过了解龚鼎孳生*简介得知,龚鼎孳生于公元1615年,卒于公元1673年,终年58岁。龚鼎孳是安徽合肥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安徽一带颇有名气的读书人。龚鼎孳聪慧灵敏,十二三岁时便能做八股文。明代崇祯年间,龚鼎孳因考取进士,而担任湖北蕲水县令一职。

      龚鼎孳画像

      后来因为龚鼎孳镇压张献忠起义立下了功劳,所以晋升为兵科给事中。龚鼎孳在兵科任职时,曾经弹劾过王应熊、吕大器等朝廷权臣,因此受到朝廷官员的尊敬。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龚鼎孳为了逃避杀戮,便携带妻子投井自杀。随后,龚鼎孳夫妇被李自成救起,随即投入李自成门下。明朝灭亡之后,世人曾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来形容龚鼎孳气节沦丧。

      公元1644年,清朝睿亲王多尔衮入京,龚鼎孳前去迎接,清帝重用龚鼎孳,授予他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等多个职务。顺治十一年,龚鼎孳因奏章过激而被贬官。公元1632年,龚鼎孳官复侍郎一职。后来,龚鼎孳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先后担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多个要职。龚鼎孳不但在政坛上活跃,而且还在文学领域颇有建树,《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等都是龚鼎孳的代表作品。公元1673年10月,龚鼎孳因病去世,终年58岁。

      龚鼎孳诗词特点

      龚鼎孳的诗词在清朝初年颇具盛名,因龚鼎孳在文学领域有不俗的造诣,因此时人将龚鼎孳、钱谦益、吴伟业并称为“江左三大家”。龚鼎孳诗词特点非常鲜明,大多表现出了忧伤之感。《定山堂集》是龚鼎孳代表作品,诗人龚鼎孳以送别、赠友为题材,抒发了自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思想感情。

      龚鼎孳作品

      除了对时事的感叹,龚鼎孳大部分诗词都表现出仕清的自责与悔恨。在龚鼎孳诗词作品中,“失路”一词用得最多,这也是龚鼎孳诗词特点之一。这里的失路涵盖多方面意思,一是说明朝灭亡后,本是明朝人的龚鼎孳失去了家园,二是说,龚鼎孳走错了人生道路,他不该在清朝廷为官。对古代文人来说,气节两字很重要,很多亡国文人因“一仆不侍二主”的思想而选择终身隐世。众所周知,明朝灭亡后,类似王夫之、黄宗羲等文学家、思想家都选择归隐生活。此时,龚鼎孳如同“异类”般,出现在了世人眼中。

      明朝遗士认为龚鼎孳卖主求荣,对他嗤之以鼻。而清朝官员认为龚鼎孳气节沦丧,对他非常不齿。在这种生活背景之下,龚鼎孳将愤懑之情全都写在了诗词作品中。所以纵观龚鼎孳诗词作品不难发现,龚鼎孳的诗词作品中既表现了内心忏悔,又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除此之外,怀古、送别、怀人、赠答是龚鼎孳诗词又一特点,《老友阎古古重逢都下感赋》是龚鼎孳代表作品。

      龚鼎孳的故事

      龚鼎孳是安徽合肥人,如今在坊间还流传着龚鼎孳的故事。关于龚鼎孳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对对子”讲述的就是龚鼎孳童年时期的故事。龚鼎孳自幼聪慧灵敏,加上父亲对他的培养,因此小小年纪的龚鼎孳便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神童。有一年,龚鼎孳的父亲送龚鼎孳参加考试,当时因为参加考试的人有很多,朝廷官员为了有秩序的组织考生考试,便决定让考生按顺序进入考场。

      由于龚鼎孳很年幼,为了不让人群冲散他,龚鼎孳的父亲便将龚鼎孳架在脖子上。轮到龚鼎孳进入考场时,主考大人一见龚鼎孳还架在父亲的脖子上,便面露鄙夷之色。随即,主考大人问明情况之后,便随口说了一联,考察一下龚鼎孳是否能对上。主考大人说:“小学生将父作马”,龚鼎孳听后,不假思索的对答道:“老大人望子成龙。”

      主考大人见龚鼎孳对联很是工整,便决定再考考龚鼎孳。因为前来参加的考生有很多,龚鼎孳对完主考大人出的对联后,便好奇地东张西望。主考大人想到了《孟子》中“古之为市者”,于是主考大人以“以左右望”为上联,随即龚鼎孳以《中庸》中的“与天地参”来对答。主考大人听完龚鼎孳的下联后,十分感慨龚鼎孳的才华,便让他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如今,在安徽合肥一带,有关龚鼎孳“对对子”的故事仍在坊间口口相传。

    [阅读全文]...

2022-04-24 08:55:12
当前热门
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 - 句子
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 - 语录
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 - 说说
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 - 名言
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 - 诗词
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 - 祝福
明朝天井放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