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

关于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1) 说说(117) 名言(681)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三顾茅庐的佳句摘抄

  •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题 目:《 三 顾 茅 庐 》

    好 词:疏 疏 朗 朗 、潺 潺 、青 翠 欲 滴 、恭 恭 敬 敬 、茅 塞 顿 开

    好 句:岗 前 几 片 松 林 疏 疏 朗 朗 , 潺 潺 的 溪 流 清 澈 见 底 , 茂 密 的 竹 林 青 翠 欲 滴 , 景 色 秀 丽 宜 人 。

    感 想:我 看 了 这 篇 文 章 , 我 觉 得 刘 备 非 常 尊 重 诸 葛 亮 , 而 且 , 刘 备 已 经 第 三 次 诚 心 诚 意 的 邀 请 他 ( 诸 葛 亮 ) 出 山 , 辅 助

    自 己 统 一 中 国 的 大 业 。

    书名:《三国演义》

    篇名:《三顾茅庐》

    内容:写刘备因长期寄人篱下,四处奔波不定,在其强烈的兴 复汉室的思想下,经徐庶指引,到南阳——隆中——卧龙岗三次拜请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答应出山。

    好词: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如雷贯耳,不自量力,鼎足之势,泪流满面,苦苦哀求

    启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品《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一、为何“三顾”方出“茅庐”"公元201年,刘备投奔刘表时,诸葛亮21岁;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27岁。6年之久,二人曾否相遇?

    曾经相遇。相传诸葛亮曾到刘备府上自荐。但,或者诸葛学识尚浅未能大成,或者关张二人排斥,或者刘备“有眼不识泰山”,所以他们没有早些形成“鱼水”关系。

    2。不曾相遇。直到“三顾茅庐”。

    * 为何“三顾”之后,诸葛方出“茅庐”?1。诸葛自抬身价,以期引起刘备的重视。

    2。向姜太公学*,“愿者上钩”。

    诸葛亮需要这6年的时间考察刘备是否值得他“鞠躬尽瘁。

    4。铺垫。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诸葛亮善假于“人”:他的师傅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他的朋友元直也对刘备说,“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有这二人的铺垫,刘备想不重视他都很困难。

    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屈指可数

    好句摘抄: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阅读全文]...

2022-06-02 17:39:37
  • 三顾茅庐的典故

  • 语文
  • 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 máol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表》,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三顾茅庐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三次到茅草屋中去拜访。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倾颓,各路英雄纷纷起兵。刘备是汉朝的宗室,起兵多年,很多人都来投奔他,他自己也四处访求人才。一次,谋士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刘备听了十分高兴,决定亲自去拜会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父母双亡,成年之后,就在隆中的卧龙岗盖起了几间草屋,定居下来。他熟读史书,颇有学问,而且对天下大事很有研究。他常把自己比做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很了不起,于是尊称他“卧龙先生”。

      刘备同关羽和张飞带着礼物,连夜来到隆中。看门的小童听说他们是来找自己主人的,回答说:“先生不在家,早上就出门去了,也不知去了哪儿,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失望地离开了卧龙岗。

      过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已经回家,又和关羽、张飞一起,顶着漫天的大雪去隆中。可是到了才知道,诸葛亮已在头一天和朋友出门云游去了,三人又扑了空。

      过了些时候,刘备准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些恼火了,但刘备并不灰心。三人再次来到卧龙岗,听小童说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着。过了好大一会儿,小童才出来把三人请进草屋,说是先生醒了。

      落座之后,刘备和诸葛亮各自做了介绍,接着谈论起天下大事来,刘备表明了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意愿,诸葛亮见刘备谦虚诚恳,便说:“荆州地势险要,是个用兵的好地方,刘表既然守不住它,将军应当取而代之。先占据荆州,站稳脚跟,再取益州,然后联合孙权,交好西南各族,待时机成熟,再向中原发展。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就能够获得成功。”

      刘备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表明自己想请他出山的意思,诸葛亮也不推辞,第二天便跟刘备一起去了新野。从此以后,诸葛亮用他全部的智慧和才能辅佐刘备打天下。

      【成长心语】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许多人在遭遇挫折时给自己的暗示。不可否认,这种心理鼓励法确实缓解了困境中的一些不安,它让人们在困难中勇敢坚持,从而取得了辉煌的人生成就。刘备就是坚信了这一点,才最终请出了诸葛亮。其实,成功的取得,实质上就是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因为任何一项大小事业要想取得相当的成就,都会遇到困难,每人都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只有具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态,才有成功的那一天。一个人做一点事并不难,难的是能之以恒。

    [阅读全文]...

2022-04-22 19:00:08
  • 三顾茅庐的歇后语

  • 三顾茅庐的歇后语

      导语: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改变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

      拓展: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3、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4、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5、刘备掼阿斗————假买人心

      6、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7、刘备卖草鞋————本行

      8、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9、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10、刘备编草鞋————内行

      11、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2、属刘备的————爱哭

      13、蔡辐迎刘备————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14、蔡瑁迎刘备————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15、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6、吃曹操饭,干刘备事————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17、大河里淌下床单来————刘备;流被

      18、大河里淌下卧单来————流被;刘备

      19、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20、甘露寺的刘备————安然无恙

      21、甘露寺里的刘备————安然无恙

      22、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23、刘备白帝城托孤————试探别人的心

      24、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25、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26、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27、刘备得荆州————哭来的;一借无还

      28、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29、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30、刘备的儿————无能之辈

      31、刘备的夫人————糜氏;没事

      32、刘备的舅子————孙权

      33、刘备的手————伸得长

      34、刘备的太子————阿斗

      35、刘备的兄弟————红的红,黑的黑;红黑都是对的

      36、刘备登上黄鹤楼————胆战心惊

      37、刘备丢阿斗————收买人心

      38、刘备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39、刘备对诸葛————无话不说

      40、刘备对诸葛亮————无话不说

      41、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42、刘备夫人————糜氏;没事

      43、刘备夫人见了梅娘娘————糜氏梅妃;没是没非

    [阅读全文]...

2022-06-28 19:04:06
  • 三顾茅庐的歇后语

  • 语文
  • 三顾茅庐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三顾茅庐的歇后语,欢迎大家参考!

      【读音】: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典故】: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历史背景】: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诸葛亮躬耕地(今河南南阳卧龙岗),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

    [阅读全文]...

2022-03-15 20:00:22
  • 三顾茅庐课文原文翻译(三顾茅庐白话文翻译)

  • 课文
  • 三顾茅庐连环画

    刘备先后两次拜访诸葛亮,都因他外出云游而不得见。

    网络图片

    第三次,刘备挑个好日子到茅庐。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站在门外等他醒来,才向他请教国事,并请他帮助自己安扶汉室。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做了刘备的军师。

    网络图片

    三顾茅庐,本指刘备再三到茅庐中拜访诸葛亮,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网络图片

    [阅读全文]...

2022-03-29 23:01:19
  • 高三必背古诗词

  • 文学
  • 高三必背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必背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醉花间

      李蔚

    [阅读全文]...

2022-04-16 02:07:12
  • 描写三月的古诗词

  • 三月
  • 描写三月的古诗词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下面是关于描写三月的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1.《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2.《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

      3.《三月三日》

      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4.《三月》

      韩偓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 一去不回唯少年。

      5.《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6.《阳春曲》

      胡祗遹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7.《宴词》

      王之涣

      小圃初晴风露光,含桃花发满山香。

      看花对酒心无事,倍觉春来白日长。

      8.《庭前桃》

      韦庄

      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绯桃照地春。

      坐久好风休掩袂,夜来微雨已沾巾。

      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9.《江南》

      李群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绯桃》

    [阅读全文]...

2022-04-16 22:20:51
  • 诗名含有茅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茅字的诗词

  • 补茅鸱(茅鸱四章,章八句)

    丘光庭〔五代〕

    茅鸱茅鸱,无集我冈。汝食汝饱,莫我为祥。

    愿弹去汝,来彼凤凰。来彼凤凰,其仪有章。

    茅鸱茅鸱,无啄我雀。汝食汝饱,莫我肯略。

    愿弹去汝,来彼瑞鹊。来彼瑞鹊,其音可乐。

    茅鸱茅鸱,无搏鷅鶹.汝食汝饱,莫我为休。

    愿弹去汝,来彼鳲鸠。来彼鳲鸠,食子其周。

    茅鸱茅鸱,无ew我陵。汝食汝饱,莫我好声。

    愿弹去汝,来彼苍鹰。来彼苍鹰,祭鸟是徵。

    和俞仲素太博游茅山二首·马上初望茅峰

    苏颂〔宋代〕

    三士隐沦地,上林句曲前。朅来思访道,属望赋游仙。松引飞轮路,云收积玉巅。华阳不知远,趣驾似行天。

    游茅山道中望冈阜西南来势若连环既赴三茅而尾北掷马上口占

    周必大〔宋代〕

    千峰溧阳来,势若西南奔。遥拱三茅峰,不敢迫至尊。

    三茅如轩悬,次序俨弟昆。正西辟夷涂,群仙之所门。

    至今下泊官,往往弥旗幡。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吴激〔宋代〕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杜甫〔唐代〕

    香稻三秋末,*田百顷间。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

    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

    巳上人茅斋

    杜甫〔唐代〕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

    权德舆〔唐代〕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静中闻。

    鸟啼花落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茅斋

    纳兰性德〔清代〕

    闲亭照白日,一室罗古今。偶焉此栖迟,抱膝悠然吟。吟罢有余适,散瞩复披襟。时开玉怀卷,或弹珠柱琴。檐树吐新花,枝头语珍禽。花发饶冶色,禽鸣多姣音。色冶眩春目,音姣伤春心。夕阳下虞渊,寂莫还空林。清光复相照,片月西山岭。东园桃李姿,是妾嫁君时。燕婉为夫妇,相爱不相离。良人忽远征,妾独守空帏。忧来恒自叹,冀死魂追随。又念妾死时,谁制万里衣?幸有双鲤鱼,拟为寄君辞。终日不成章,含泪自封题。君若得鲤鱼,剖鱼开素书。但看行中字,一一与泪俱。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储光羲〔唐代〕

    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

    浅濑寒鱼少,丛兰秋蝶多。

    老年疏世事,幽性乐天和。

    酒熟思才子,溪头望玉珂。

    【中吕】红绣鞋_郊行茅店小

    周德清〔元代〕

    郊行

    茅店小斜挑草欸,竹篱疏半掩柴门,一犬汪汪吠行人。题诗桃叶渡,问酒杏花村,醉归来驴背稳。穿云响一乘山簥,见风消数盏村醪,十里松声画难描。枫林霜叶舞,养麦雪花飘,又一年秋事了。雪意商量酒价,风光投奔诗家,准备骑驴探梅花。几声沙嘴雁,数点树头鸦,说江山憔悴煞。

    [阅读全文]...

2022-05-02 20:23:19
  • 优秀的田园古诗词三首

  • 优秀
  • 优秀的田园古诗词三首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鉴赏】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春中田园作》

      作者: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鉴赏: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地叙述,心情*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象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展。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赏析: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阅读全文]...

2022-06-26 20:15:47
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 - 句子
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 - 语录
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 - 说说
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 - 名言
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 - 诗词
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 - 祝福
适合三顾茅庐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