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

关于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1) 语录(3k+) 说说(2) 名言(645) 诗词(289) 祝福(2k+) 心语(114)

  • 三顾茅庐的佳句摘抄

  •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题 目:《 三 顾 茅 庐 》

    好 词:疏 疏 朗 朗 、潺 潺 、青 翠 欲 滴 、恭 恭 敬 敬 、茅 塞 顿 开

    好 句:岗 前 几 片 松 林 疏 疏 朗 朗 , 潺 潺 的 溪 流 清 澈 见 底 , 茂 密 的 竹 林 青 翠 欲 滴 , 景 色 秀 丽 宜 人 。

    感 想:我 看 了 这 篇 文 章 , 我 觉 得 刘 备 非 常 尊 重 诸 葛 亮 , 而 且 , 刘 备 已 经 第 三 次 诚 心 诚 意 的 邀 请 他 ( 诸 葛 亮 ) 出 山 , 辅 助

    自 己 统 一 中 国 的 大 业 。

    书名:《三国演义》

    篇名:《三顾茅庐》

    内容:写刘备因长期寄人篱下,四处奔波不定,在其强烈的兴 复汉室的思想下,经徐庶指引,到南阳——隆中——卧龙岗三次拜请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答应出山。

    好词: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如雷贯耳,不自量力,鼎足之势,泪流满面,苦苦哀求

    启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品《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一、为何“三顾”方出“茅庐”"公元201年,刘备投奔刘表时,诸葛亮21岁;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27岁。6年之久,二人曾否相遇?

    曾经相遇。相传诸葛亮曾到刘备府上自荐。但,或者诸葛学识尚浅未能大成,或者关张二人排斥,或者刘备“有眼不识泰山”,所以他们没有早些形成“鱼水”关系。

    2。不曾相遇。直到“三顾茅庐”。

    * 为何“三顾”之后,诸葛方出“茅庐”?1。诸葛自抬身价,以期引起刘备的重视。

    2。向姜太公学*,“愿者上钩”。

    诸葛亮需要这6年的时间考察刘备是否值得他“鞠躬尽瘁。

    4。铺垫。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诸葛亮善假于“人”:他的师傅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他的朋友元直也对刘备说,“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有这二人的铺垫,刘备想不重视他都很困难。

    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屈指可数

    好句摘抄: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阅读全文]...

2022-06-02 17:39:37
  • 三顾茅庐的典故

  • 语文
  • 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 máol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表》,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三顾茅庐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三次到茅草屋中去拜访。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倾颓,各路英雄纷纷起兵。刘备是汉朝的宗室,起兵多年,很多人都来投奔他,他自己也四处访求人才。一次,谋士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刘备听了十分高兴,决定亲自去拜会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父母双亡,成年之后,就在隆中的卧龙岗盖起了几间草屋,定居下来。他熟读史书,颇有学问,而且对天下大事很有研究。他常把自己比做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很了不起,于是尊称他“卧龙先生”。

      刘备同关羽和张飞带着礼物,连夜来到隆中。看门的小童听说他们是来找自己主人的,回答说:“先生不在家,早上就出门去了,也不知去了哪儿,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失望地离开了卧龙岗。

      过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已经回家,又和关羽、张飞一起,顶着漫天的大雪去隆中。可是到了才知道,诸葛亮已在头一天和朋友出门云游去了,三人又扑了空。

      过了些时候,刘备准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些恼火了,但刘备并不灰心。三人再次来到卧龙岗,听小童说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着。过了好大一会儿,小童才出来把三人请进草屋,说是先生醒了。

      落座之后,刘备和诸葛亮各自做了介绍,接着谈论起天下大事来,刘备表明了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意愿,诸葛亮见刘备谦虚诚恳,便说:“荆州地势险要,是个用兵的好地方,刘表既然守不住它,将军应当取而代之。先占据荆州,站稳脚跟,再取益州,然后联合孙权,交好西南各族,待时机成熟,再向中原发展。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就能够获得成功。”

      刘备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表明自己想请他出山的意思,诸葛亮也不推辞,第二天便跟刘备一起去了新野。从此以后,诸葛亮用他全部的智慧和才能辅佐刘备打天下。

      【成长心语】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许多人在遭遇挫折时给自己的暗示。不可否认,这种心理鼓励法确实缓解了困境中的一些不安,它让人们在困难中勇敢坚持,从而取得了辉煌的人生成就。刘备就是坚信了这一点,才最终请出了诸葛亮。其实,成功的取得,实质上就是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因为任何一项大小事业要想取得相当的成就,都会遇到困难,每人都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只有具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态,才有成功的那一天。一个人做一点事并不难,难的是能之以恒。

    [阅读全文]...

2022-04-22 19:00:08
  • 三顾茅庐的歇后语

  • 三顾茅庐的歇后语

      导语: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改变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

      拓展: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3、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4、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5、刘备掼阿斗————假买人心

      6、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7、刘备卖草鞋————本行

      8、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9、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10、刘备编草鞋————内行

      11、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2、属刘备的————爱哭

      13、蔡辐迎刘备————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14、蔡瑁迎刘备————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15、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6、吃曹操饭,干刘备事————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17、大河里淌下床单来————刘备;流被

      18、大河里淌下卧单来————流被;刘备

      19、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20、甘露寺的刘备————安然无恙

      21、甘露寺里的刘备————安然无恙

      22、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23、刘备白帝城托孤————试探别人的心

      24、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25、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26、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27、刘备得荆州————哭来的;一借无还

      28、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29、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30、刘备的儿————无能之辈

      31、刘备的夫人————糜氏;没事

      32、刘备的舅子————孙权

      33、刘备的手————伸得长

      34、刘备的太子————阿斗

      35、刘备的兄弟————红的红,黑的黑;红黑都是对的

      36、刘备登上黄鹤楼————胆战心惊

      37、刘备丢阿斗————收买人心

      38、刘备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39、刘备对诸葛————无话不说

      40、刘备对诸葛亮————无话不说

      41、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42、刘备夫人————糜氏;没事

      43、刘备夫人见了梅娘娘————糜氏梅妃;没是没非

    [阅读全文]...

2022-06-28 19:04:06
  • 三顾茅庐的歇后语

  • 语文
  • 三顾茅庐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三顾茅庐的歇后语,欢迎大家参考!

      【读音】: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典故】: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历史背景】: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诸葛亮躬耕地(今河南南阳卧龙岗),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

    [阅读全文]...

2022-03-15 20:00:22
  • 关于茅庐的诗句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李商隐《北青萝》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黄庭坚《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黄庭坚《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

    数间茅屋闲临水, 一盏秋灯夜读书。——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诗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乐·村居》

    九华峰顶礼三茅,五色云中按六幺,雪迷花下烧丹灶。——张可久《湘妃怨·乐闲吹箫按》

    几间茅屋,一竿风旆,摇曳挂长江。——杨果《仙吕·赏花时》

    江城柳色海门烟,欲到茅山始下船。——王建《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倪瓒《题郑所南兰》

    茅屋秋雨漏,稻陂春水深。——陆游《古意·绁足饲饥鹰》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王建《水夫谣》

    池上茅檐覆水低,早来秋雨尚虹霓。——苏辙《和毛君州宅八咏·方沼亭》

    春分采石仙人酒,夜读茅山道士书。——萨都剌《寒夜即事次韵呈许荣达》

    远功名却怕黄茅瘴,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张可久《水仙子·梅边即事好》

    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 ——孟浩然《夏日辨玉法师茅斋》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钱起《药堂秋暮》

    梅花一树映疏竹,茅屋三间围短篱。——陆游《初春·漠漠春寒罢对棋》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正是清明天气,茅草池塘鲜丽,何处不相宜。——宋无名氏《水调歌头·东风卷帘》

    锦城鲊送蒲茅白,玉盌酒泻桃花红。——贝琼《立夏日》

    瀑布想匡庐,香山葺茅屋。——俞瑊《孙氏池亭》

    匆思春雨宿茅店,最苦仆夫催去程。——杨万里《不寐四首·初闻一犬两犬声》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孟浩然《西山寻辛谔》

    茅斋寄在少城隈,冬至阳生春又来。——黄佐《至后诸郎中子兴过草堂寻梅登玄览台循城墙而归集杜句以纪其事》

    霜飘枫叶满长郊,家指西山旧结茅。——王禹偁《送郑南进士归洪州》

    西风策策黄叶舞,茅檐三尺鸣秋雨。——岳珂《拙妇吟》

    连日秋风思故乡,况复家田有茅屋。——周弼《菰菜》

    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杜甫《奉赠射洪李四丈》

    一纸家书心惙惙,三更茅店夜漫漫。——祝泉《送家兄豫堂归省》

    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阳枋《端午自乐温往垫江道中作》

    荒榛野草置茅屋,坐令海贾输金钱。——苏辙《次韵子瞻游径山》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远是非,绝名利,盖座团茅松阴内。——张养浩《普天乐·辞参议还》

    诸葛茅芦,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任昱《上小楼·隐居》

    董奉接官何处宅?相依愿与结衡茅。——范梈《自戎府出还珠门,晚归廨舍》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杜甫《佳人》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陶渊明《饮酒》

    [阅读全文]...

2022-04-10 14:49:55
  • 三顾茅庐歇后语的答案

  • 经典
  •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顾茅庐歇后语,你们知道答案是什么吗?不知道的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好难请

      1、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2、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4、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5、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6、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7、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8、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9、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10、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1、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12、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13、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14、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15、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6、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17、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8、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19、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20、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21、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22、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23、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4、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25、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阅读全文]...

2022-02-08 03:20:22
  • 关于庐山的古诗

  • 庐山
  • 关于庐山的古诗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关于庐山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吧!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阳光下庐山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缭绕,远远地望去像一道瀑布挂在山前。奔腾的水流飞泻而下足有三千尺高,就像银河从高高的天上落到人间。

      【鉴赏】

      这首七言绝句,以大开大合之笔,摹写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象,堪称千古绝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香炉”即位于庐山西北部的香炉峰,峰顶终日云烟缭绕,有如巨型香炉,故而得名香炉峰。朝日初升的瞬间,晨光遍洒香炉峰上,山中雾岚氤氲出一片紫烟,香炉峰更像一座巨型香炉。白雾袅袅腾起,处处弥漫,苍天山川之间,红日喷薄如金丹乍炼成,紫色的云霞缭绕在其周围,更添浪漫光环。首句的精妙比喻为下文庐山瀑布的出场,创造了仙境缥缈的氛围。一个“生”字,不仅写活了香炉峰,也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游浮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到第二句时,诗人才把视线集中到山前的瀑布上,“遥看”,点明诗人是站在山脚下,抬头远望。“挂”字与“悬”字,都能摹写出瀑流在陡崖高壁上飞奔而下的气势,然而“挂”字较之“悬”字,更能表现出飞瀑有如白练千尺的形貌,行文也显得更从容,仿佛这挂前川的瀑布乃是造化神奇天工自成。同时“挂”字也从布局上呼应了首句“遥看”的视角,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承接更为自然,点题更为巧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飞流”可见其喷涌而出的态势,“直下”可见飞瀑如银蛇从天而坠,毫无阻碍的迅猛之势;“三千尺”就是三百丈,然而“千”与“百”之异,却造成迥乎千里的艺术效果。三千尺的夸张之词,将飞瀑从高空直扑而下,势不可挡的雄壮之姿一笔带出。李白素有率性之为,这三千尺的飞瀑形象,恰是诗人洒脱不羁、义无反顾气质的寄托。

      而结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则写得声震九天,寰宇皆惊。银河由大量恒星构成。古亦称云汉,又名天河、天汉、星河、银汉。“银河”在古典诗歌中是经典意象,或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或关宇宙洪荒的寥廓。然而诗人别出心裁,将银河与庐山瀑布关联,庐山瀑布飞流三千尺,惊人魂魄,诗人竟疑心是天上银河因乾坤扭转从天际泻落人间庐山,又从庐山飞流直下。李白素好以气遣词,这样气吞天宇的想象,很能显示他“纵意骑射,弩末尤壮”的艺术个性。

      全诗共四句,区区二十八言,却是意随笔至,写景宏壮,情感激切。在尺幅之内,诗人用他与生俱来的谪仙人气质驱遣着自己的想象纵意驰骋,用他独有的胆识与文采,想出了他人所不敢想,写出了他人所不能写,虽为绝句,却大开大合,纵横捭阖,并有歌行之气质。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

      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

      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2022-07-10 17:50:18
  • 描写庐山古诗句

  • 庐山
  • 描写庐山古诗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庐山古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贾岛《寄白阁默公》

      4、飞云渡险脊,走雾隐幽潭;鸟掠丛林隙,人游松壑巅;劲风摧细雨,峭壁断浓岚;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岭含。——《游含鄱口》

      5、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6、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白居易《庐山桂》

      7、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8、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韦应物《郡内闲居》

      9、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10、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

      11、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孙鲂《湖上望庐山》

      12、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13、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14、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15、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朱元璋《庐山诗》

      16、劲风湮细雨——孟浩然《秀甲东南》

      1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8、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19、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龙首岩,侧看成峰横似岭,高低远*不一般,要知庐山真面目,携云伴雾不下山!——《登庐山》

      2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

      21、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22、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23、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24、攀千仞削壁,临万丈深渊。过崎岖盘道,登巍峨峰巅。天高地险,流水潺潺瀑飞悬;穿云破雾,清风拂拂衣衫翩!——《登庐山》

      25、苍龙昂首朝天啸,倚壁虬螭斗厉饕;尾扫石狮云水怒,爪擒方印雨风啕。——《远眺龙首崖》

      26、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7、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28、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元稹《庐山独夜》

      29、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储光羲《升天行贻卢六健》

      30、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1、青云直上九霄天,峭壁凌虚万丈渊;破雾穿云盘道险,蜿蜒曲折石桥连;崔嵬孤突龙崖秀,诡异峥嵘牯岭悬;岚影波光仙境界,登峰造极峙江边。——《赞庐山》

      32、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33、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唐·唐彦谦《登庐山》

      34、惊心动魄,喷雪鸣雷双耳愦;恸地憾天,波翻浪涌乾坤旋!断桥飞度,风声鹤唳肝胆裂;逶迤而上,缥缈一身似神仙!——《登庐山》

      35、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36、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37、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38、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39、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40、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41、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王贞白《庐山》

      42、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

      43、劲风湮细雨,峭壁晓岚生;瀑布悬云际,清泉堕碧汀;蜿蜒松顶道,峻险石盘城;坐爱庐山秀,崖岩也有情。——《秀甲东南》

      44、佛手灵崖作道场,仙人洞里祭纯阳;华胥梦里十年相,簪笏门中百味伤;漫步蓬莱羡美境,常游庐岭爱风光;千年苦守不离去,只为清醇一滴香。——《清醇一滴香》

      45、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46、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白居易《庐山桂》

      47、奇花争锦秀,怪石竞嵘峥。路险盘松顶,桥高半岭横。叠崖随雾隐,飞瀑伴云生。兰蕙香幽谷,邀春结伴行。——《锦绣谷》

      48、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4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阅读全文]...

2022-06-19 18:31:03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古诗翻译(湖口望庐山瀑布颈联赏析)

  • 庐山,瀑布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作者: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宫氤氲。

    注释:

    湖口:即鄱阳湖口,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庐山,在今江西省。

    红泉:指阳光映照下的瀑布。

    迢迢(tiáo):形容瀑布之长。紫氛(fēn),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ní):彩虹。

    天清:天气清朗。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秀色,秀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氤氲(yīn yūn),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的远景,每一联都是从大处着手,不仅写其形貌,更重在传其风神。首联赞叹它从天而降的不凡气势;颔联写瀑布在杂树和云彩掩映中的风姿,若即若离,豪放而潇洒;颈联两句分别从视觉写其光彩夺目,从听觉写其声威远闻;尾联赞叹瀑布与天地相接的宏伟境界。诗中在描摹和赞美庐山瀑布壮美景色的同时,蕴含着诗人豪放的风度和开阔的胸襟,激情满怀,壮志凌云。这首诗浓墨重彩而又繁简得当,毫不繁冗。

    [阅读全文]...

2021-12-06 04:10:48
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 - 句子
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 - 语录
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 - 说说
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 - 名言
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 - 诗词
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 - 祝福
三顾茅庐的古诗对联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