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佛经的古诗

关于有关佛经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佛经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佛经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佛经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1) 语录(44) 说说(11) 名言(8) 诗词(4) 祝福(4k+) 心语(6k+)

  • 佛经名言

  • 名言
  •   佛经名言

      1、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2、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4、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5、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7、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8、一切皆为虚幻。

      9、佛言:夫为道者,如**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10、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11、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2、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14、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15、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

      16、不可说。

      17、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8、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9、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2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21、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2、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23、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24、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5、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2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27、淫人妻女毁人节万恶罪名集其身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

      28、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29、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0、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31、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33、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34、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36、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37、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38、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jnv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39、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40、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41、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42、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43、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4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45、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46、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47、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48、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49、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0、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阅读全文]...

2022-02-06 15:38:02
  • 佛经名句

  • 佛家,语录
  •   佛经名句会让你感悟到什么人生道理呢?快来看看小编整理的【佛经名句 引人深思】那些精彩的佛经名句,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哟。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本文来自九库说说网!

      1、【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2、【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3、【一切皆流,无物永驻。经典语录】

      4、【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5、【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6、【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7、【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9、【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10、【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1、【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3、【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4、【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1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6、【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名句

      17、【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18、【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19、【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20、【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21、【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2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3、【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4、【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25、【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26、【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

      拿出手机扫一扫下列二维码,或微信公众号添加 语录之家 我想和你做一生的朋友!

    [阅读全文]...

2022-06-13 06:32:42
  • 佛经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2.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3.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4.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5.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7.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8.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9.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0.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1.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2.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13.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4.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5.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6.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7.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18.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9.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21.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2.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3.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4.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25.文殊当知,愚痴众生,不觉不知,寿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电光出,云何於中不惊不惧,云何於中广贪财利,云何於中耽淫嗜酒,云何於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到彼岸,凡夫众生定当沦没。无常杀鬼来无时节,纵有无量无边金银财宝,情求赎命,无有是处。众生当知,须观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罗刹处内,是身不久,当为乌鹊饿狗之所食噉,须舍秽身,求菩提心。当观此身,舍命之时,白汗流出,两手横空,楚痛难忍,*尽时,一日二日至於五日,膨胀青瘀,脓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见,乃至身骨散在於地,脚骨异处,膞骨胫骨、腰骨肋骨、脊骨顶骨髑髅各各异处,身肉肠胃、肝肾肺脏为诸虫薮,云何於中横生有我,生存之时,金银财宝,钱财库藏,何关我事?

    26.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27.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28.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29.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30.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1.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3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4.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35.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36.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37.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38.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3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40.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41.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2.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43.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44.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故功德最少。”

    45.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46.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4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8.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49.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0.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51.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阅读全文]...

2022-04-16 20:50:36
  • 佛经句名言

  • 名言
  •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觉,悟无常,生厌离心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今天小编整理了《佛经句名言》,请欣赏。

      1、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3、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5、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9、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11、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12、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3、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14、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15、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16、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7、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8、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1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0、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阅读全文]...

2022-04-20 16:06:00
  • 佛经句名言

  • 佛家,名言,语录
  •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觉,悟无常,生厌离心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今天小编整理了《佛经句名言》,请欣赏。

      1、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3、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5、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9、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11、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12、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3、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14、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15、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16、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7、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8、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1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0、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阅读全文]...

2021-11-28 01:11:26
  • 佛经名句

  • 经典
  • 1、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3、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是法*等,无有高下。

    6、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7、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8、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9、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0、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1、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3、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16、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7、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18、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1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2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21、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2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3、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24、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

    25、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26、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27、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28、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9、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3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3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33、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34、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35、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6、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37、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38、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39、世间有七苦,爱别离,怨憎会,还有求不得。

    4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41、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4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43、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44、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呼吸停了,就完事了。

    45、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47、不可说,不可说。

    48、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

    49、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0、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51、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阅读全文]...

2022-05-27 05:05:56
  • 佛经里的经典句子_超甜经典佛经短句

  • 经典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佛经里的经典句子!

    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通常指佛教全部经典。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一般分大乘经、小乘经两种。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1.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2.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4.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5. 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6. 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7. 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8.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9. 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10. 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11. 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12.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13.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4. 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15.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16. 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17.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8.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9.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0. 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21.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2.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23.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4.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5.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6. 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7.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8.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9.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30. 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31.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

    32.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33.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34. 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35.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36. 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37. 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38.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9.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40.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41. 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42.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43.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44. 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45. 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46. 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47.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48. 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49. 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50.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阅读全文]...

2022-01-07 15:17:02
  • 佛经里的经典句子_超甜经典佛经短句

  • 经典,名人,语录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佛经里的经典句子!

    1.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2.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4.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5. 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6. 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7. 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8.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9. 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10. 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11. 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12.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13.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4. 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15.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16. 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17.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8.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9.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0. 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21.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2.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23.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4.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5.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6. 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7.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8.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9.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30. 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31.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

    32.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33.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34. 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35.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36. 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37. 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38.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9.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40.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41. 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42.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43.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44. 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45. 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46. 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47.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48. 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49. 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50.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阅读全文]...

2022-04-23 04:04:28
  • 佛对爱情最经典话古文(佛经里的爱情经典句子)

  • 爱情,古文,经典
  • 佛教中的十大爱情经典名言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明,人因为有情爱,所以轮回生死;人因为有情感,因此称为“有情众生”。今天是七夕节哦,小编在这里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问世间情为何物?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第一句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的“色”和大家*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

    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1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

    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随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来的时候,以为圣人要大讲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随者说到:Iamtired。

    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淡淡才是真!最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一句情话,可是只是一个微笑也已经胜过前言万语!他们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爱情境界,只是在这*静的画面中!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先说个故事,一位老人养两只鸟儿,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会带着它们一同出去散步。雄鸟和雌鸟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鸟有时会飞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会自己飞回巢里。雌鸟却从未曾离开过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复一日,一晃许多年过去了,一切从未改变过。直到那天,一切都与往常一样。老头吃完饭,又带着两只鸟儿去散步。忽然右边肩膀上原本安静立着的雌鸟一振双翅,转眼不见了踪迹。雄鸟仰天长啸,不见回音。自此,雄鸟日日在巢中哀鸣,再也不肯离巢一步。三个月后,雄鸟郁郁绝食而死。死前仍哀鸣不止。许多年过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鸟再没有回来过。只有那个早已废弃的鸟巢,在风中独自见证那段历史。

    看完故事,我掩卷长叹。如此一雄一雌,与世间男女无异。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他们脑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举两得。他们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变心,但在现实利弊轻重的权衡之下,在结发之妻眼泪的攻势之下,在亲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严峻形势下,大多能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而女人,她们往往视爱情若生命,在她们骨子里,爱情这两个字神圣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数女人又都是怀旧的,如果没有伤及灵魂痛彻心骨的经历她们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而女人一旦决意放弃,那她曾视之为生命的那份爱情定已全然摧毁,她早已没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变了心绝了情,那是永远都不会回头的了。就如同那只飞离主人肩膀的鸟儿,一去不返。女人的爱,因为忠诚,所以毅然决然。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写一偈来确定接班人,夺冠呼声最高的神秀写的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时慧能还是个勤杂人员,还不识字,找了个小沙弥给念了一遍,然后就说出了那个现在很知名的偈子(还得找人帮着写在原作边上),五祖看了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该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来上了一课小灶(有点西游记的意思),然后为了避免纷争,传了学位就让六祖赶快带了衣钵溜了!

    这四句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

    前两句只不过借菩提树和明镜来讲明:不要执着与事物。后两句讲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执着于道,反而与道越来越远。禅宗主要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还记得冯龚相声里说到:女人一辈子也听不够的是“我爱你”三个字,《过把瘾》里的杜梅拿刀架在方言的脖子上就是为了听他说这三个字!没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女性朋友都很爱听这三个字,而且是百听不厌。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人爱她,但是其实这些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爱往往都是很深沉的,是把爱放在心里的!

    这种爱,是沉静;是一种内蕴深厚,隽永深沉的爱。它没有昙花一现的惊艳,没有“山无棱,天地绝,乃敢与君绝”的壮烈誓言。这是一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爱;是携手一起慢慢变老,共守日落日出从容的爱。这种爱,是流泻指间清逸舒缓的琴音,涤荡浮躁的灵魂,舒展纷乱的心情,梳理出沉静*和的人生。

    太热烈奔放的爱总是易于枝头凋落,而*和沉静的爱却是暗香持久,心香永恒。当火焰般燃烧的爱情化为灰烬,当爱情的潮水慢慢消去,守望在那里的,依然是一颗宽大博爱的心,包容接受抚慰着那颗伤痕累累的心。

    当然,沉静的爱绝不是沉闷的爱。那是心灵的守望,是一种心底深处深藏的真切牵挂。似清风,如明月,美丽而不媚俗,*和而不*庸,*静却不沉闷。透过爱的清清溪水,你会看到细石粒粒,看到游鱼欢快地在溪水中游来游去。这种沉静的爱所蕴含的美丽,是要用一辈子用心去读的,才能在*淡真实中读出鲜活和感动。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记得木村演的一部电影里曾经这样诠释“爱”,说爱一个人就是当他幸福的时候你比他更幸福,当他痛苦的时候你比他更痛苦……

    其实给别人幸福,被别人需要着,是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满足与快乐的事情,至少我会很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恋,也同时依恋着别人,这是我与外部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愿意相信这样活着才算是完整而纯粹的人生吧。

    看完了《宫》,很喜欢里面的律。他从小就什么都没有,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宫。但是14年以后,虽然经过母亲的一番明争暗斗,他原本可以获得王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爱的人,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的方法。

    他顶替了信的莫须有的罪名,也顶替了母亲暗中的罪行。这样,皇室虽然恢复了太*,众人皆大欢喜,然而律,还是一无所有地离开了皇宫,甚至是伤透了心地离开。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头最大的伤痛。总觉得他的眼神充满忧郁,脸上充满了若有所思的神态。但是,也许他是感觉幸福的,因为他是为爱牺牲的,他成全了那么多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2-27 13:01:05
  • 看破红尘的佛经

  • 看破红尘
  • 1、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着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2、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5、每一个在你的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6、宁静则是心灵的洁净,宁静是一种禅意。心中宁静,就不会困于喧嚣的市井,不会被流言蜚语扰乱心智。心中宁静,意味着能静下心来思考,人因思考而得到灵魂的自由和永恒。

    7、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8、茶凉了,就别再续了,再续,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人走了,就别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来的感觉了;情没了,就别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来的心情了。慢慢的都会远,渐渐的都会淡,拥有时,好好珍惜,离开了,默默祝福,人生的旅途,没有人是应该要陪你走到最后的。

    9、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1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1、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2、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强求只有痛苦。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不让自己活得累。

    13、凡事都有规律,心情再急迫,也要等待恰当的时机。时机再好,也要具备相应的素质。素质再佳,也要合适的机缘。一切皆备时,自可收获喜悦。假如条件不成熟时,该怎么办呢?最佳的方法是:等待,努力,不抱怨。

    14、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5、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有时是难免的。

    17、好的生活就是不瞎想,做得多,要的少,常微笑,懂知足。

    18、年轮一圈圈密集,能回忆的故事却少之又少。

    19、别人能帮的了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真正帮的。了你一世,这个人就是你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向别人求助,要学会靠自己救助自己。谨记:求人不如求己。

    20、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2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22、没人能一手把你拽到天堂,也没人能一脚把你踩到地狱,命运中所谓痛苦与快乐,只是内心感受,当你超越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时,你会感到处处是天堂;当你被烦恼纠缠不清时,哪里都是地狱。所以说,万法唯心,命自我造。命运如何,就看你怎么去努力,怎么去看待。命运就在你的手里,也在你的心里。

    23、人生的境界,说到底,是心灵的境界。若心乱神迷,无论我们走多远,皆难以捕捉人生的本象,难以领略有韵致的风景。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性的优雅。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和,是诱惑时的恬淡,是困苦中的从容,是微笑面对这个混浊的世界,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24、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25、生活时常和我们开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所以,做事不必太期待,坚持不必太执着;要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所以,凡事要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什么都在失去,什么都留不住,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26、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27、透过生死,才会明白健康的重要;透过成败,才会明白通达的重要;透过得失,才会明白淡泊的重要。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苦苦追求那些原本可以放弃的,却忽略了生命中那些最最宝贵的。人生难免会有迷茫,关键在于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多点淡然,少点虚荣,活得真实才能活得自在。

    28、人生,最快乐的那莫过于奋斗。不管昨天有多风光荣耀,抑或苦涩不齿,都过去了,无可更改,无法再来。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们今天唯一的抉择。人生苦短,财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简单的生活就是快乐的生活。

    29、所有的相遇,最终都会别离,只是告别的方式不同而已。这当中,没有可惜,没有不幸,只因这世界所有的故事,从缘起,从缘灭。

    30、放过自己,也是一种放生。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如果总是执着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

    31、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32、一片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一朵花,开在哪里都是芳香。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是生命。一颗心,想到哪里都是情愫。佛说:随缘放下,心安是家。

    33、放下,便是重生,舍弃,便是拥有,别懂得太晚。

    34、一个人的性格如果咄咄逼人,就算才华再超群、智慧再尖锐,也难有一展抱负的余地,如同太硬的木头最容易折断。所以,我们要懂得谦和、忍让、与人为善。

    35、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36、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38、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39、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4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有德自然香。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42、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快乐,心若放不下,自然就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就不会快乐,那么,我们又何必自寻烦恼,伤人伤己。

    43、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5、大气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事情,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钱财而纠结。大气之人能让自己的世界海阔天空,即便一时失意,终得大器晚成。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也一定会离开。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

    46、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47、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48、真正能放下的人,不会花精力解释过去,而是面向当下,乐活现在,包容过去的情缘和关系。一场情缘,应好心珍惜,怀着感恩说再见。

    49、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50、颠沛流离,只为寻找人生下一个落脚点。

    51、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和了。不要去拒绝忙碌,因为它是一种充实;不要去抱怨挫折,因为它是一种坚强;不要去选择沉默,因为它是一种伤害;不要去拒绝微笑,因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3-17 06:38:57
有关佛经的古诗 - 句子
有关佛经的古诗 - 语录
有关佛经的古诗 - 说说
有关佛经的古诗 - 名言
有关佛经的古诗 - 诗词
有关佛经的古诗 - 祝福
有关佛经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