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棉衣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棉衣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棉衣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棉衣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棉雪歌
丘逢甲〔清代〕
南天珍木瑰奇绝,花作红霞絮白雪。文章万丈见光燄,谁意飘零更高洁。
峤南火维见雪稀,忽飘扣砌沾罗衣。初晴林雨苞全坼,微遇山风絮竞飞。
团为雪球散雪气,海国遍寻遗种地。炎荒得此太奇景,赤日行天雪花坠。
芦花秋雪杨花春,入眼偏惊夏雪新。旁人莫妄疑轻薄,此花肝胆原轮囷。
入时自作风流格,尚留清白人间说。偶教痼疾起烟霞,劫火不妨烧雪魄。
奇花曾为吟春红,长夏仍教住雪中。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
榕城八景 其二 绕窖棉阴
郭之奇〔明代〕
玉川如带绕城阴,入眼丛青翠影侵。已淈污泥从水出,遥参碧汉倩云禁。
连翩各有扶疏质,独立犹馀萧飒心。不信松寒非可并,多年海国挺孤森。
玉窖棉阴用邑乘题
罗万杰〔明代〕
千珠不省人间有,移向玉溪种最珍。柯并古松迷晓日,影随流水乱寒蘋。
菁葱乍觉炊烟绕,披拂时经细雨匀。海国蟠根多岁月,天阴潮落见龙鳞。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其一
施士洁〔清代〕
移帑靖节且休论,那有柴桑避俗喧。阅世浮屠三宿地,可儿学究几家村。
不应晏子仍居市,其奈刘伶既入裈。犵鸟蛮花此间乐,故山啼杀秭归魂。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其二
施士洁〔清代〕
如君能办买山赀,王屋愚公亦可移。愿唱鹭门归隐曲,共吟蟫窟落成诗。
元龙楼上人何在,朱鸟窗前客未窥。笑我国于蜗角左,厌厌新妇闭车帷。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其三
施士洁〔清代〕
五年消受晚花香,蹇子相于画锦堂。每对琴尊怀北海,早知金王重元方。
龙荒谪宦依骚雅,鳀国词人奉霸王。凄绝恒心园里客,吟笺飞度万羊肠。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其四
施士洁〔清代〕
欲寻净土羼遗民,奈此泥犁黑劫沦。东海昔年迟蹈我,北山今日恐驱人。
坡翁抵死居无竹,老子*生患有身。万古阎浮诗冢在,蘧庐天地一微尘。
棉江欸乃九章并序
周彦敬〔明代〕
渔翁棹歌兮石桥东,海**上兮含朦曈。荒鸡闻兮戒晓,江豚上兮知风。
普天率土兮王之宫,阳侯受职兮龟龙率从。沙寒草枯兮鱼上罶,薄言戒归兮爰发我笱。
嗔南邻兮春醅香,岂今夕兮无酒。
棉江欸乃九章并序 其二 胪溪
周彦敬〔明代〕
渔翁浩歌兮胪水曲,断港埼兮南浦缩。历远游兮凫洲,抚茸茸兮草屋。
儿力田兮饷东菑,妻烧荻兮炊粳藜。运鸾刀兮斫蟹螯,镂鳞鳞兮鲙丝。
人生此乐兮何期,秋月春风兮常在兹。良有怀兮昨之崄巇,继自今兮坦夷。
喜徵科兮未急,且归来兮迟迟。
棉江欸乃九章并序 其三 沧洲
周彦敬〔明代〕
渔翁啸歌兮沧洲浒,水寒沙虚兮石龃龉。杳凝睇兮北冈,忽已忘兮南浦。
丑妻含饴兮怜儿语,夕张灯兮在极渚。馔鲫鲤兮羹香美,村醅虽醨兮伉俪亲。
你操舟兮柁尾,予撒网兮当先。今夜水清兮霜露繁,双鸥睡熟兮黄芦天。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游。——赵翼《野步》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孙光宪《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黄宗羲《山居杂咏》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徐渭《风鸢图诗》
门掩荼縻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钱霖《清江引·梦回昼长帘半卷》
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孙光宪《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孙光宪《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孙光宪《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南乡子·捣衣古诗词
古诗原文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译文翻译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注释解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仄换韵。
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其制如此。”
鸳瓦:即鸳鸯瓦。
支枕怯空房: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清砧(zhēn):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创作背景
该词虽亦用传统题目,但却有其特定的情境与良苦之用心。那就是要借此以表达对挚友吴兆骞的思念和感情,吴兆骞与作者文坛齐名。私交甚厚,不料却因江南乡试作弊案牵连,为仇人诬陷,被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手足知己,遭此大难,诗人自是牵挂于怀,忧绪百端。
诗文赏析
该词以怨妇的口吻,描写主人公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全词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古时捣衣,多在秋夜进行,试想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四下悄无声息,只能听见萧瑟的砧杵声一下一下地响起,这是何等凄凉的意境。因此,在古典诗词中,捣衣往往用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而在这首词中,纳兰正是借捣衣这一动作,抒发了征夫怨妇的相思情怀。
词的上片,集中描绘思妇捣衣之苦情。整个上片,全以“秋声”来渲染烘托思妇心中之哀苦。“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词一开篇,作者就交代了时令,天气逐渐变凉,鸳鸯瓦上已经落满了秋霜,此时的思妇想要为远方的征人寄去寒衣,却又突然开始暗自伤怀。一个“转”字,说明妇人先前的心情并非“自伤”,但是一想到这砧板上的衣服是为远行在外的征人而捣,自然睹物思人,心中已是思念不已。“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在这里,纳兰想象着思妇怀念征夫时所流露出的纤细感情:都说出门在外的人容易消瘦,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下次在梦里相见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端详端详你。在纳兰所写的词作中,他不仅用种种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恋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这种虚幻的梦境来表达挥之不去的思念。你听,有受惊鸿雁的凄凉哀鸣,有满阶落叶沙沙的飘响,有夜半二更的更鼓声响,有萧瑟生寒的西风呼啸。这一切在静夜传响,声声真切,真是纵有“西风吹不断”。如此环境氛围,思妇倍加凄苦孤单、倍加凄切伤心,更有甚者,在这凄苦的秋声中,还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捣衣声。一声声饱含着自己的凄苦辛酸,一声声寄寓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正所谓“中有深闺万里情”。
下片形象地描绘两地相思的情境。因为思妇独守空房,既倍感寂寞,也不免会心生胆怯,无奈之下,思妇只好通过在月光下擦拭捣衣之石来消磨时光。而此时“已是深秋兼独夜”,深秋独夜里,寒月、寒砧,伴随着一颗孤独寂寞的心,词到此处,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一个让人怜惜、同情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尾句“月到西南更断肠”,进一步描写思妇内心中的相思愁苦。夜已经深了,又要与寂寞孤独相伴,连月亮都要落下了,怎能不叫我伤心断肠。纳兰的这首思妇词写出了满纸的凄苦,可谓是一首“断肠“之作。“片石”两句承上,先写捣衣之后,夜深、石冷、霜凝之状,可见思妇是长久地沉浸在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痴如果。“今夜”以下,是转写征夫归梦,今夜远戍边关之人定会在乡思的归梦中,分明看到妻子频呵着纤纤双手带月前迎国。当然,也可解作梦见丈夫归来,自己呵手出迎。两地相思一样情,这种梦幻中的相会是夫妇双方的期盼,是他们遥相思念的心灵感应。
全词*实如话,但却深情情韵。细细读来,如闻酸楚凄凉的捣衣之声。如见梦中相会的具体情景,也可体味出作者对远遣之友的深切同情。令人读罢不禁叹息欺欷,一掬同情之泪。
古诗词(精选100首)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1.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2.望庐山瀑布李白
乌衣巷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乌衣巷古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一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赏析二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赏析三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还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注意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事件,风格刚健爽朗。他的一些怀古诗,也凝练含蓄,含不尽之意鉴于言外。有《刘梦得文集》。
1、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
2、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
3、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
4、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5、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6、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雪的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山。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长城内外,分外妖娆。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
(唐李隆基)
弧矢威天下,旌旗游*县。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
暮云成积雪,晓色开行殿。皓然原隰同,不觉林野变。
北风勇士马,东日华组练。触地银獐出,连山缟鹿见。
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既欣盈尺兆,复忆磻溪便。
岁丰将遇贤,俱荷皇天眷。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
(唐李璟)
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
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热还同舞势斜。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
(唐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安。几时鸾辂还。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
(宋苏轼)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奈。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关中皆以板为檐。风飙助凝冽,帏幔困轩簸。惟思*醇醲,未敢窥璨瑳。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西邻歌吹发,促*寒威挫。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人欢瓦先融,饮俊瓶屡卧。嗟余独愁寂,空室自困坷。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宋苏轼)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1.《乌衣巷》唐朝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宋·乌衣巷》唐朝
孙元晏
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3.《乌衣巷》元朝
陈孚
鳷鹊金波事已非,江山何限泪沾衣。台空凤去无人问,只说寻常燕子飞。
4.《金陵杂兴二百首·乌衣巷侧长干寺》宋朝
苏泂
乌衣巷侧长干寺,暇日闲来看一回。未觉六朝兴废迹,凄凉先傍眼边来。
5.《乌衣巷》五代
朱存
阀阅沦亡梐(木互)移,年年旧燕亦双归。茅檐苇箔无冠盖,不见乌衣见白衣。
6.《挽柳斋陈公四首·已老乌衣巷》宋朝
刘克庄
已老乌衣巷,何心虎节门。予宁无可毁,公尚有流言。客散翘材馆,樵窥独乐园。空留殿后者,头白赋招魂。
7.《乌衣巷》宋朝
曾极
吴兵曾驻黑云都,江左夷吾此卜居。休把乌衣轻马巷,悬鹑结驷总丘墟。
8.《咸淳元年乙丑冬同金陵制幕诸公游旧乌衣巷新》宋朝
陈著
王谢风流堕渺茫,黯然怀旧见新堂。山无多树夕阳远,梅始一花春意长。燕去有时来画屋,鹤飞何日到青冈。休言枉洒新亭泪,犹胜如今似醉乡。
9.《乌衣巷》宋朝
周弼
日落凭栏感慨频,长干桥畔冷残春。桑田芜没徒多事,兰玉丛生更几人。风暖影翻花外燕,雨多痕蚀草间麟。堪嗟群从成功后,不及钟山…
10.《乌衣巷》五代
朱存
人物风流往往非,空余陋巷作乌衣。旧时帘幕无从觅,只有年年社燕归。
11.《过乌衣巷故址·其二》清朝
朱为弼
夕照无言下水滨,故家池馆半荆榛。眼前多少山丘感,不独伤心为古人。
12.《题乌衣巷陌图》元朝
叶颙
千载乌衣巷,荒凉日易斜。昔年丞相宅,今代野人家。庭弛生枫树,阶芜长草花。春风无主燕,夜雨为官蛙。
13.《赋得乌衣巷送周使君之金陵》明朝
屠隆
春风深巷旧豪奢,骏马银鞍日未斜。朱第空梁曾海燕,白门垂柳自宫鸦。草香辇路销金粉,花发江城问酒家。君去定寻王谢宅,大帆明月向天涯。
14.《过乌衣巷》宋朝
李龏
王谢风流满晋书,东南一望可长吁。*芜隔水时飞燕,更有何人在此居。
15.《金陵览古·乌衣巷》五代
朱存
阀阅沦亡梐枑移,年年旧燕亦双归,茅檐苇箔无冠盖,不见乌衣裳见白衣。
16.《乌衣巷·关车暇日劳挥尘》宋朝
任希夷
关车暇日劳挥尘,玉树春风自满庭。欲问乌衣旧时事,静无秋燕有秋萤。
17.《乌衣巷》宋朝
罗必元
乌衣池馆一时新,晋宋齐梁旧主人。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寒衣节,是一个充满着思念的日子,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会在这天给他们烧去寒衣,而古人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也留下了很多有意境的诗词句子。下面小编带来:描写寒衣节的古诗词大全 寒衣节优美有意境的诗词句子。
1、寒来无处寄寒衣唐方干 方干 《君不来》
2、月明人自捣寒衣唐冯延巳 冯延巳 《酒泉子·深院空帏》
3、不捣寒衣空捣药唐白居易 白居易 《秋晚》
4、寒衣不要宽唐白居易 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
5、独于客路授寒衣唐杜牧 杜牧 《中途寄友人》
6、寒衣徒自香唐王勃 王勃 《杂曲歌辞·秋夜长》
7、谁家今夜捣寒衣唐宋之问 宋之问 《明河篇》
8、何处捣寒衣唐刘长卿 刘长卿 《余干旅舍》
9、行客念寒衣唐刘长卿 刘长卿 《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
10、白露催寒衣唐李白 李白 《秋夕旅怀》
11、霜叶是寒衣唐包何 包何 《江上田家》
12、衣寒衣湿披短蓑唐王建 王建 《水夫谣》
13、夜寒衣袂薄宋叶梦得 叶梦得 《临江仙·不与群芳争绝艳》
14、送寒衣时节宋朱敦儒 朱敦儒 《十二时/忆少年》
15、宽尽寒衣销旧香宋曾觌 曾觌 《沁园春·更漏迢迢》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
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慿谁问老衢?
以上就是描写寒衣节的古诗词大全 寒衣节优美有意境的诗词句子。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小编。
棉衣的古诗词
关于棉衣的古诗词
棉衣的古诗
写棉花的古诗词
含棉麻的古诗词
以棉开头的古诗词
弹棉花的古诗词
形容棉布的古诗词
振衣的古诗词
有衣字的古诗词.
缁衣的古诗词
棉被山隧道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添衣
含捣衣的古诗词
含云衣的古诗词
有蓑衣的古诗词
描写红棉树的古诗词
洗衣的古诗词
与衣有关的古诗词
赞美木棉树的古诗词
含羽衣的古诗词
寒衣节的古诗词
买新衣的古诗词
木棉花的古诗词大全
木棉的诗词
古诗词带绿衣的
买衣服的古诗词
薄纱衣的古诗词
带衣裳的古诗词
带采衣的古诗词
美好心愿的古诗词
引用古诗文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含有勘的古诗
关于端午的宋代古诗
求有关校园生活的七律古诗
古诗中的修辞之美
表示山间的古诗
最后一个字是比的古诗
不可复制的古诗
回想悲伤往事的古诗
古诗的典型意义
形容记性差的古诗文
相关端午节的古诗
有关山水园林的古诗
关于中秋的手抄小报内容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的停顿
烟桥流水春如画的古诗
夏天里的成长找一篇古诗
写出带有风的字的古诗
初一要学的所有古诗
教学古诗咏柳的教学反思
有关景物描写的古诗词
写景的诗古诗大全
咏风唐虞世南的古诗带拼音
十首最有韵味的古诗
关于牛的小古诗
关于清明食物的古诗
古诗迢迢牵牛星的注解
经验宝贵的古诗词
哪个版本的古诗诵读好听
古诗词h中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