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临海的古诗

关于描述临海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述临海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述临海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述临海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 语录(2k+) 说说(2) 名言(563) 诗词(106) 祝福(1k+) 心语(65)

  • 临海旅游景点

  • 旅行
  • 临海旅游景点

      临海,简称“临”,浙江省台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东连东海、西接仙居、南连黄岩、北靠天台,台州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台州副中心城市,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临海旅游景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临海古城墙(江南长城)

      位于临海市区,始建于晋,扩建于隋唐,全长6000米,*年又进行了维修。城墙北枕大固山,南接巾子山,前绕灵江,东滨东湖,城北部最为险峻,逶迤曲折,气势恢宏,人称“江南八达岭”。城墙除御敌功能外,还兼防洪,四个城门及瓮城结构都别具一格。交通:客运中心外有游1线公交车可抵览胜门,由此登城,经198级台阶到达顾景楼,经白云楼到望天台,稍事休息后再经烟霞阁到“江南八达岭”,就可看到瓮城。沿城墙到望江楼这段是临海古城最美的地段。古城街道每隔一段距离都建有一座类似牌坊的挡火墙,下有圆券洞门供人车通行,是临海别具一格的街景。

      *古街

      *古街位于临海的江南长城景区。*古街因道教南宗始祖*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全长1080米,宽4至5米,为南北走向,贯穿古城区,是目前国内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古街区,沿街两侧商铺林立,药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热闹繁荣。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古老名店,显示出无限的魅力。

      临海东湖公园

      浙江台州临海东湖,位于临海市区,以紧临台州古城墙东侧而得名,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宋熙宁四年(1071),郡守钱暄开凿为湖。南北长*500米,东西宽约150米,湖分前湖和后湖,湖中有洲渚。洲上多亭阁。前湖月堤上“浣月洲”居全湖中心,后称“樵云阁”。其南又有湖中洲。洲上建有“湖心亭”。亭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流瓦,翘角滴翠,气度宏伟,构造精巧,为全湖览胜之佳处,古今游者留下颇多诗词对联,如“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分”。九曲湖桥东侧有“半勾亭”,单层六角,以六石柱擎撑水中。后湖樵云洲上原有荣禄祠、文昌阁、逢源楼等。今尚寸逢源亭,长石*架,护以栏板。桥孔沟通东后湖与西后湖之水,意为左右逢源。西后湖北侧又有一洲渚,广约0.6公顷,1983年辟为“儿童公园”。

      桃渚风景区

      桃渚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由抗倭古城桃渚,天下奇观珊瑚岩,小雁荡武坑,海滨浴场等众多景观组成,面积约150*方公里,有200多个景点。宋代文天祥称其为“海上仙子国”,清代冯庚雪赞为“风景直冠东南”。景区集峰、洞、石、瀑、滩为一体,誉为“五绝”风光。

      九台沟

      九台沟风景区坐落于浙江省临海市西部括苍镇境内的括苍山脉中,起于黄石坦村口,海拔1200米的跑马坪,全长5.5公里。全沟分龙珠台、揽秀台、倚壁台、窑基台、观瀑台、折佳台、承玉台、望月台、摘星台等九台,台台相连,景色各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集奇峻清幽于一地,汇峰林洞瀑于一域。主要景点有:黄石坦瀑布、巨石滩公园、五峰竞秀、九台岩(神犬哮天)、滴水岩瀑布、情人石、凤尾瀑(七布瀑)、岩门(玉免守蟾)、石人峰、天门瀑、骑云岩、企鹅石、群龙奋进图及括苍山风电场等。

    [阅读全文]...

2022-04-09 22:25:00
  • 临海赛智教育网

  • 临海赛智教育网

      临海教育公共服务*台是由浙江省教育厅、台州市教育局提供,临海教育局负责应用的官方*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临海赛智教育网内容,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来看哦!

      临海赛智教育网,这是临海赛智教育网的登录入口,欢迎登陆!

      拓展阅读

      学英语的方法有哪些?

      1、 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每天至少看 10-15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Never give up, keep working on. Speak English at least 10-15 minutes every day. The best time to learn English is in the morning and the evening.)

      2、方法要灵活多样。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学而不厌。

      (Different kinds of ways to learn English. One way is boring, you can use other ways, so that you wont feel bored.)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Connect up to down, dont make it alon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try to graspe the meanings of the words. )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俗能生巧。

      (Remember useful expressions, and make sure its righ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Try to Remember idioms and setences with the first calling, make sure to remember dee*.)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要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学英语。

      (Learn English in different ways. Read newspapers, listen to the radio , watch English movies, listen to English lectures, read textbooks and talk with each other ect.)

      7、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犯错误。人人都会犯错,这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Everyone can make mistakes, it is possible. Try your best to learn it well.)

      8、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Set up situation, strength comunacation practice. Language cant leave away from the situation, youd better do more practising and you can learn it well.)

      关于练*口语的方法,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记忆单词和句式,这是口语的基石,没有这些,口语想练好是天方夜谭。

      二、练语音,最好找到音频材料先模仿音标的语音,然后再找名人演讲跟读模仿,一定要一模一样才肯放过,宁求质量,不求速度,否则语音成型后非常难以更改。

      三、流畅度,这个没法取巧,其实就是练脸皮,看到一个东西或事物,就想如何用英语说,自言自语都可以,不要怕错,锻炼这种脱口而出的感觉和胆量,口语如果不去使用,是永远无法提高的,当你能从容说出一句有错误的英语别人指出你还能欣然接受时,口语水*上去就是水到渠成了。

      我们身边口语好的人无非两种,要么是海归,要么是外企人事。究其原因是他们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用到英语。知道了问题所在,那么提高英语口语就很容易了。正所谓(熟能生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英语也一样,首先要把学英语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可以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学*,比如听英语歌,看喜欢的英语电影,试着用英语写日记,在外教一对一的课堂上和外教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等等,把英语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关于学英语的方法介绍就这些,不知大家学到了哪些呢。无论如何,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坚持,再坚持!

    [阅读全文]...

2022-03-16 16:29:46
  • 临海查询个人社保缴费

  • 临海查询个人社保缴费

      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海查询个人社保缴费,希望对你有帮助。

      延伸阅读:临海市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实施意见

      为更好地解决海洋捕捞渔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浙人社发〔2016〕65号)、《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3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台人社发〔2016〕140号)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我市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做好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是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是建立更加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对补齐民生短板、改善渔民生活、维护渔区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解决渔民养老保障问题,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要依法依规。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在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内解决渔民养老保障问题。二要分类解决。区别对待传统、非传统海洋捕捞渔民,整合用足现有政策资源,并根据不同情况分类解决。三要统筹兼顾。根据我市养老保障体系现状,合理把握不同制度、不同参保群体的总体*衡。

      二、养老保障办法

      (一)传统海洋捕捞渔民。

      传统海洋捕捞渔民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市沿海各渔业社(队)体制改革前具有我市渔业户籍(含随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转为“农业户口”、“其他户口”的原渔业户籍渔民)、吃国家返销粮(含吃国家统销粮)、无承包农村土地、实际依靠海洋捕捞作为谋生手段的渔民。

      本意见下发时,不属于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在编的或尚未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传统海洋捕捞渔民,可参照我市部分土地被征收的行政村村民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办法办理参保手续并缴费(财政补助部分由参保人缴纳),符合享受待遇条件的可享受相应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后,可选择衔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办理时我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二)非传统海洋捕捞渔民。

      非传统海洋捕捞渔民,属用人单位雇用的渔民,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属自谋职业等方式灵活就业的渔民,可按照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办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可参加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三、传统海洋捕捞渔民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办理流程

      1、符合本意见规定的传统海洋捕捞渔民可向原所在渔业社(队)提出申请,填写《临海市传统海洋捕捞渔民身份审定表》(附件1),提供由*户籍部门出具的原渔业户籍的有效依据、户口簿及身份证复印件,并经户籍所在村确认无承包农村土地。

      2、户籍所在村审查后符合条件的,予以公示,公示期5天。公示后无异议的,上报所在镇(街道)审核。

      3、镇(街道)对上报人员逐一审核,符合本意见规定的',予以第二次公示,公示期5天。公示后无异议的,上报市海洋与渔业局。

      4、市海洋与渔业局对上报人员身份予以复核确认,并将审核结果及时告知市人力社保局。

      5、符合本意见规定的传统海洋捕捞渔民持审核完毕的《临海市传统海洋捕捞渔民身份审定表》,带户口簿和身份证,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尚未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手册》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手续并缴费。

      四、工作要求

      市海洋与渔业、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建立联动机制,严格核准程序,细化衔接环节,加强管理与服务。市海洋和渔业局负责政策宣传解释、牵头做好传统海洋捕捞渔民身份的界定等工作;市*局、市商务局、市档案局协助做好相关身份界定工作;市人力社保局负责政策宣传解释、参保经办和待遇发放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保障资金的监管工作,确保参保人员的待遇发放到位;各镇(街道)、村(社区)、渔业社(队)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做好政策宣传解释、身份界定、公示等工作。

      五、其他

      本实施意见从发文之日起施行,符合条件的我市传统海洋捕捞渔民原则上应在2017年6月30日前办理身份确认及参保缴费手续。

    [阅读全文]...

2022-04-15 22:23:27
  • 临海市各传统节日*俗

  • 传统节日,放假,中秋节
  • 临海市各传统节日*俗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临海市各传统节日*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家乡临海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临海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小城市当然也有着其特有的民俗。正如老师所讲的人们是生活在民俗里的鱼,家乡的民俗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家乡的一些节日民俗。

      清 明

      清明节时,家家要做菁团、菁饼,带去一扫墓。 人们采菁洗净放在锅里加水煮七八分熟,捞出捣成泥状,拌上糯米粉及小麦粉,做成菁团皮和菁饼皮,而后包上馅蒸熟,就是菁团、菁饼了。菁团的馅是豆腐干或豆腐、笋、猪肉、油泡等切成小方粒炒熟;菁饼的馅则是用甜豆沙。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上坟”。尤其是清明这一日“上坟”的人比较多,各家各户都要在各自的祖先墓前设馔致祭,并插香烧纸,鸣炮仗。上过坟后,要在坟头加封新土,俗称“加坟土”,并挂上纸幡,用漆重填墓碑上的文字表示该坟有下代人照管。 清明节,家家户户还要做“麦油脂”,并在家中设祭坛,插香烧纸,祭请老太公,称为“做清明”。 清明节,每家还要买海蛳吃。据说清明吃了海蛳能使人眼睛明亮,俗称海蛳为“亮眼蛳”。“上坟”时也要有海蛳,还记得临海有这样一句话:“上坟呒海蛳,生儿乌兹兹。”

      端 午

      端午节,临海每户人家都要裹糯米棕吃。“棕子”用竹箬将糯米裹住煮熟而成,并有甜棕和咸棕之分,甜棕里面放些蜜枣、豆沙等;咸棕则放猪肉等。

      临海有送端午*俗。就是头年结婚的女婿,在转年端午节前,用棕子、馒头、猪肉等作礼品送给丈母家,叫 “送端午”,表示孝敬。 端午节正值五月,有句俗语叫:“吃过端午棕,寒衣远远送”,这表明时已进人夏季,气候日渐湿热,正是时疫多发时候。我想大概是这个原因,在端午节有许多驱邪的*俗,如:悬艾叶、葛蒲剑,饮菖蒲酒,在房屋角落撒蜊灰粉,喷雄黄酒等.说这样做可以避邪和避蛇蝎诸毒。

      八月十六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但是临海人却以八月十六为中秋,其中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八月十六,人人都买月饼,亲朋间互相赠送。当然也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春节

      春节是*人最古老、最喜庆、最温暖也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远方的游子回归故乡与父母妻儿团聚。在临海,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止。张家渡民间流传的“拜岁过上八,清汤呒得喝”就是这个意思。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连天响。天亮后,各家插烛焚香烧纸钱,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

      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关吃汤圆,东乡都吃糯米红枣粥,沿海渔乡则吃“长寿面”,西北乡山民有的吃豆腐粥。杜桥、上盘等地,初一的早饭男人烧,*惯吃“菜头饭”。初四,民间备牲醴、烧纸马贴新“灶司”,称“接灶神”。

      初一这一天,临海过去还有许多禁忌:如不准扫地,不准将水倒在地上,不准动刀,不动针线,不劳作,不经商,不许骂人,不许讨债,不许打架,即使在*时有仇的这一天也要和睦相处。但正月活动正式结束的,还应该是过了正月十四,因为人们十四夜“闹花灯”、“接财神”,财神出街后宣告结束。

      元宵

      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而在十四过。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也无从深挖这个“文化底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有芥菜叶、冬笋、猪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瓣、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由于原料丰富,这种羹往往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临海人的元宵印象,总与一碗热腾腾的糟羹联系在一起。

      坊间流传的关于糟羹的传说许多人都能开口说上一两段,几百年的历史沉淀下一份温润感,将整个临海城独特的气质都融合在一碗糟羹里,延绵下几代人对生活的体验。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称为元宵节。*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半)、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文帝刘恒在位时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刘彻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台州的元宵活动与我国其他各地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是把正月十四作为元宵、且吃糟羹,在全国独一无二。糟羹,是本地百姓长期形成的饮食*俗,通俗的说,所谓的糟就是把乱七八糟的食材搅在一起吃称糟羹,到现在临海西乡一带在婚丧等宴*办完后把剩下的食材搅成糟羹吃的*俗。临海有首《竹枝词》写道:“别府十五我十四,台州元宵真别致。家家糟羹门前喝,苦在前头福有余”、“正月十四闹元宵,秧歌舞龙狮子跳。鼓亭吹打前头走,家家喜迎财神到”,都生动地描绘了台州府正月十四日元宵与众不同的*俗。

      【十四日过元宵的来历】

      关于十四日过元宵的来历,临海流传着许多故事传说。考证了不同个版本,可以归纳成三种类型:“孝子改节说”、“筑城说”、“战事说”。

      “孝子改节说”

      元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方国珍率浙东农民军攻入台州府,建国称王,并下诏普“天”同庆,包括传统节日。方国珍的母亲信佛,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吃素斋,每年的元宵节与中秋节刚好是方母的吃斋日。方国珍是个孝子,为了使母亲能与“天下百姓”同乐,他下诏提前一天过元宵。此后,在台州,正月十四闹元宵便成了风俗。

      与此相似的另一个故事改变了主人公,把元代方国珍换成了明代嘉靖时状元秦鸣雷。秦鸣雷自幼父母早亡,由伯父伯母抚养**。伯母待他很好,还为他请来名师授课,秦鸣雷顺利地通过了府试、乡试,并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园1554年)高中状元。秦鸣雷历任要职,虽居高位,但一直很孝顺伯母,每逢节日,总是精心备办佳肴美食供奉。可是伯母信佛,初一、十五都要戒荤吃素,元宵节恰逢十五,秦鸣雷不忍让伯母空度佳节,特将元宵提早一天。台州府城百姓知道此事后深受感动,争相效仿,时间一久,便成了*俗定例。

      “筑城说”

      据清《台州外书》记载:元宵时,“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作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相传,自唐筑城时,天寒以是犒军,遂成故事。”民间传说则比书上记载的更加详细。当年,唐开国元勋、大将军尉迟恭奉命修筑台州州城,筑好城墙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十四,台州百姓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纷纷拿来家中的米粉、芋艿、粉丝、芥菜、酒糟等食物前往军营犒劳将士,可由于天气寒冷,刚到军中时便已凉了。大家过意不去,为了能让每个士兵都吃上一口自家的菜,便把所有东西倒在了一起,烧成了“大锅羹”。这一夜,百姓们通宵点灯庆贺,从此台州形成每年正月十四亮长夜灯、吃糟羹的*俗。

      还有一种传说,唐初台州刺史尉迟恭坐镇台州筑城,时*年末,天寒地冻,材料又缺乏,开工不久连砌墙用的砺灰浆都严重短缺。眼看着工程进度慢下来,一位老农献计说,用米粉加黄泥搅拌成浆,黏度效果很好,一试果然如此,筑城速度也快了起来。筑城是重体力活,一位民工因不堪饥寒,见有米粉,就偷偷地吃了米粉糊,按律当处理。尉迟恭仁慈体民,于是抽出一部分米粉和菜、笋、酒糟等拌在一起给民工当点心。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十四日,故台州人将元宵节改为十四过,并吃糟羹。

      "战事说”

      明朝嘉靖某年的正月十四,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戚家军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倭寇,倭寇逃往内地。这时天色已晚,戚家军赶到,百姓纷纷点亮灯火,帮助戚家军搜索残敌。一时间,城里城外灯火通明。倭寇无处藏身,全部被消灭。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百姓把元宵改到正月十四夜。

      另一种说法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击倭寇的一次战斗,正值正月十四,城关居民为慰问戚家军,把原先十五日做的糟羹提前了一天,后人为纪念戚继光,就约定成俗。还有类似说法,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正月十五出兵的作战机密被泄露,戚将军将计就计把元宵节提前一夜,从而一举歼灭入侵倭寇。从此,元宵改为十四过。

      当代有民俗学研究者认为,这些传说都不能作为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由来的依据。民俗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我们无法考证每种说法的真实性,但无论十四过元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些传说故事都表达了台州人民对英雄的崇拜和纪念。

      【元宵民俗活动】

      行百步

      据《临海县志·风俗》记载,元宵夜妇女行百步可以去疾病,免灾咎。旧时妇女很少抛头露面,但在元宵,妇女却可以抛开这一偏见,尽情地外出游玩。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大户千金小姐,则在内院来回走百步。

      打生

      旧时,临海一些结婚多年而未生育的妇女,常常相约去“打生”。有民谣道:“结婚三年不见孕,婆婆背后出恶声。为使郎君不绝后,正月十四去打生。”打生*俗,通常选择在元宵正月十四日半夜三更时分,未生育妇女成群结队至石榴树下,其中一个人用随身带的.桃树枝抽打石榴树,一边打一边自问自答:“会生吗?”“会生。”“生几个?”“越多越好。”因石榴树以多籽(子)闻名,因此未育妇女以石榴树喻人,以求子孙满堂。临海《竹枝词》云:“石榴多子有名声,三更树下去打生。不管旁人来偷听,‘会生会生’叫连声。”

      满街毛兔灯:

      十四日下午起,从刚刚学步的娃娃到十二三岁的儿童,手里都捏着一根线,拉着毛兔灯,牵着大人的手,满街满村地跑,蜡烛点在兔肚子上,把白兔照得通体透亮,直到玩累了才回家休息。

      猜灯谜:

      临海人民热衷于猜灯谜。过去,灯谜一般都附贴在用五彩纸扎的透明花灯上,既可以当装饰品,又富有文化韵味。另外,在街两旁、屋檐下,用细绳拉成的线上,也飘动着灯谜片,吸引着过往来人。

      闹花灯:

      元宵节又叫“上元张灯节”,以赏花灯为主。全国各地的赏灯活动大同小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世代相沿。临海同样有这*俗。《民国临海县志》载:“自正月十三至十八日,府城及各县城的各家门前架灯棚,悬灯于上,以兆丰年。”“各保庙宇均有财神乙座,自十三起至十八止,分夜迎赛,人家及街市执爆仗,放流星花筒,或设鳌山,赛巧炫奇,喧乐彻夜。”十四夜,临海全城各种花灯、民间艺术、杂耍艺人、特色小吃全集中在城内道司里校场。观灯看戏凑热闹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参与的人往往达到几万人。广场中不但有大、中、小型的鳌山、宝船、金猴、狮子、龙、亭台楼阁等传统造型的花灯,更有独具临海特色的词调、细吹亭、闹星船、古城高跷、抬阁、锣鼓亭、花鼓戏、板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荟萃。

      元宵闹花灯活动中,临海城区人民对大田板龙应该最为熟悉。十几年前,大田板龙都会进城闹元宵,场面非常壮观。现在,大田街道还能看到元宵的板龙表演。“大田板龙”是板龙中的佼佼者,它制作精细,气势雄伟,别具一格。

      板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采用木板、竹片、各类花纸作为制作材料。龙头是整条龙的关键部分,也是区别于各类龙的标志,主要体现在龙须上。龙须分白、黑、红三色,长达50到70厘米。白须龙称为“老龙”,它是群龙之首;黑须龙为新龙(小龙),红须龙为野蛟龙。板龙大多嘴衔红珠。龙的角上都挂上各种彩色的“纸蚕花”,由于大田农民养蚕较多,这样象征着养蚕吉利。龙身制作极为精细,八根竹片作为龙骨,两张白纸作为龙皮,一张红纸糊龙身两头。几十段龙身贴有陆海动物、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等民间剪纸。龙肚内点燃蜡烛,远看是鳞,*看是画。

      每条板龙至少要有数十人组成舞龙队,龙头要有六个人擎,龙身一人一段举,龙尾由三个人摆。各类板龙的排列也有规定:老龙带头,新龙排第二,野蛟龙随尾。在整个游走过程中,野蛟龙可以随意窜插。板龙时而“腾云驾雾”,时而“伏地为虎”,夺球、赛跑、比美,场面热闹非凡。

      黄沙狮子:

      出自临海市白水洋镇和双港乡之间“黄沙洋”中的双娄乡下游孙村,是临海农村正月里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黄沙狮子也叫“上桌狮子”,能够翻桌和跳桌。翻桌,就是狮子“飞”过三四张并排横放的桌子;跳桌,就是狮子在四五张八仙桌堆叠的高度上翻滚表演。跳桌最高时,有九张桌子堆叠起来,第九张桌子四只桌脚朝上,两个舞狮人就在这四只桌脚上表演各种绝巧精彩的动作。

      此外,流传于临海大石民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石车灯”,和临海小芝镇历经二百多年历史、结构精巧、惟妙惟肖的“小芝鼓亭”等,都是临海民间闹元宵的重要活动,也是临海民间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糟羹:

      旧时,农村制作糟羹的主要和料是三十夜特别留下的肉冻、豆腐干、豆面、芋头、年糕粒(或馍糍粒)等,加水烧开,再用米粉调水,倒入锅中搅匀,烧成糊状即成。古时,台州府城居民曾用酒糟调和,故称“糟羹”,相沿至今。随着台州居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元宵糟羹的配菜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添加了贝壳类海鲜,味道鲜美。清代临海诗人陈延烈《十四夜调糟羹》写道:“豆芽小菜满庭除,万户刀声入耳徐。五味调烹金鼎沸,只须虾蛤不须鱼。”现在常以芋头、芥菜、豆面、冬笋、香菇、木耳等时令蔬菜,以及**、豆腐干、油泡、川豆板、猪耳朵、猪尾巴等,切成丁状或末状,再添加海鲜肉丁,的确鲜美异常,百吃不厌。

      吃甜羹:

    [阅读全文]...

2022-01-02 05:06:24
  • 立夏来临古诗

  • 立夏
  • 立夏来临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夏来临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立夏》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宋·赵友直《立夏》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宋·苏舜钦《夏意》

    [阅读全文]...

2022-01-17 00:34:57
  • 大海的古诗句

  • 大海
  • 大海的古诗句

      大海一望无垠,就是乎永远游不到尽头一样;大海、湛蓝湛蓝,就是乎一位生气的老师脸色发青。

      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9.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1.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1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13.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1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17.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望海楼观景》

      1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望月怀远》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4.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7.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29.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3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1.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32.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3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3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5.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3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9.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40.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4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42.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43.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韩愈《精卫填海》

      44.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洋遇雨》

      45.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4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7.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洋舟中望月作歌》

      48.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9.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阅读全文]...

2022-03-23 16:14:05
  • 海日生残夜古诗

  • 海日生残夜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日生残夜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日生残夜的下一句是什么?

      海日生残夜的下一句是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与江水齐*,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阔:潮水涨满,*与江水齐*,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名句解析

      潮**阔 风正一帆悬

      “潮**阔”,“阔”,是表现“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 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因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阅读全文]...

2022-06-19 08:08:11
  • 海棠苏轼的古诗

  • 苏轼
  • 海棠苏轼的古诗

      苏轼,苏轼,有人说你的文章似行云流水,是天地奇观,我说你的诗文是开在你心上的璀璨烟花,每一次绽放都惊天动地,留下恒久的惊叹与怀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棠苏轼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思想感情

      苏轼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美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苏轼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苏轼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苏轼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苏轼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最后一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达了苏轼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苏轼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苏轼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苏轼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而情意深永。写这首诗时,苏轼虽已过不惑之年,但这首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的感觉,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苏轼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阅读全文]...

2022-06-04 01:44:57
  • 诗海拾贝的古诗88句

  • 经典
  • 诗海拾贝活动的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四、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五、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教学后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诗歌教学,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志摩《海韵》全诗赏析

      《海韵》①

      一

      “女郎,单身的女郎,

      你为什么留恋

      这黄昏的海边?——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回家我不回,

      我爱这晚风吹:”——

      在沙滩上,在暮霭里,

      有一个散发的女郎——

      徘徊,徘徊。

      二

      “女郎,散发的女郎,

      你为什么彷徨

      在这冷清的海上?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听我唱歌,

      大海,我唱,你来和:”——

      在星光下,在凉风里,

      轻荡着少女的清音——

      高吟,低哦。

      三

    [阅读全文]...

2022-07-15 05:59:51
描述临海的古诗 - 句子
描述临海的古诗 - 语录
描述临海的古诗 - 说说
描述临海的古诗 - 名言
描述临海的古诗 - 诗词
描述临海的古诗 - 祝福
描述临海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