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

关于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22) 说说(48) 名言(46k+) 诗词(4k+) 祝福(2) 心语(1)

  • 西江月·梅花古诗词

  • 梅花,阅读,文学
  • 西江月·梅花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梅花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解释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雾,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下阕的前两句,结合苏轼《殢人娇·赠朝云》一词看,明显也是写朝云。再结合末两句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阅读全文]...

2022-07-22 21:39:31
  • 西江月词牌名的诗有哪些?四首经典西江月词赏析

  • 经典,优美,诗歌
  •   想必大家都听过《宋词三百首》那么到底都是哪三百首呢?关于《宋词三百首》你们又知道多少呢?它是在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宋词三百首》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作者的三百首宋词精选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疏通词义。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宋词三百首》中的四首经典的西江月词,句句诗词都令人心醉!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斜枝上的鹊鸟,半夜里的清风送来了蝉的鸣叫声;田野里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田里传来了青蛙的合唱声,人们都高兴地谈论着今年好年景。词句通过作者夜行途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田野的夏夜景色,反映了预示丰收的景象和人们内心的喜悦。

      二、《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沉醉中寻找着欢乐,要愁还没有时间。最*才知道古书中所说的一些话,现实生活中并不全是那样。昨晚醉倒在松树跟前,把松当人间道我醉得怎样?怀疑松树是人要扶自己,用手推开松树说,用不着你管!

      三、《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在“细品诗词景中情”的过程中深入,在把握关键“景语”,领悟“情语”中实现。

      四、《西江月·题情》

      有恨不随流水,闲愁惯逐飞花。梦魂无日不天涯,醒处孤灯残夜。

      恩在难忘销骨,情含空自酸牙。重重叠叠剩还他,都在淋漓罗帕。

      离恨啊不随流水而去,闲愁啊就像晴空中纷扬的柳花。魂魄无日不在追随着天涯的他,梦醒后孤灯残夜愁思更加。恩爱啊永世难忘令人形销骨立,感情咽令人空自齿寒心冷不能自拔。重重叠叠的思绪啊总是为了他,全都融汇成无穷的泪滴洒在罗帕。

    [阅读全文]...

2022-02-21 18:24:37
  • 西江月·梅花古诗词

  • 梅花
  • 西江月·梅花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梅花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解释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雾,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下阕的前两句,结合苏轼《殢人娇·赠朝云》一词看,明显也是写朝云。再结合末两句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阅读全文]...

2022-05-03 15:11:29
  • 西江月苏轼古诗答案

  • 苏轼
  • 西江月苏轼古诗答案

      《西江月》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惠州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苏轼古诗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

      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幺凤:鸟名。

      ④涴(w):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此年,侍妾王朝云病逝。

      [2]东坡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啄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

      [3]涴(w):沾污,弄脏。语出唐张祜《集灵台二首》却嫌脂粉污颜色。

      1、请分析作者笔下梅的形象。(4分)

      2、此词哪句话点明了题旨?请简要分析。(7分)

      参考答案

      1.【①玉骨仙风,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品性高洁);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意思对即可。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2.【高情已逐晓云空句。(2分)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1分)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1分)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1分)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1分)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1分)(分项给分,未答对高情已逐晓云空句不影响其他各处得分。)】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旨远,给人以深深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阅读全文]...

2022-04-27 16:44:03
  • 《西江月·*山堂》古诗翻译赏析

  • 《西江月·*山堂》古诗翻译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江月·*山堂》古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译文]

      休说死后万事皆空,身未死时也全然是场梦。

      [出自]

      苏轼《西江月·*山堂》

      三过*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注释:

      *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壁上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欧阳修《朝中措》:“*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译文1:

      我第三次经过*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时苏轼已四十二岁;“弹指”比喻时间短暂)。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在熙宁四年,即公元1071年最后见欧阳修于汝阳,次年欧阳修即去世。到写此词时整八年,词中说十年是约举整数)。我在*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译文2:

      仕途坎坷三过*山堂,弹指之间已过大半生。十年不见恩师老仙翁,看墙上龙蛇遗墨泪纵横。

      要想凭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诉衷肠。休说死后万事皆空,身未死时也全然是场梦。

      赏析:

      *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所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第三次经过*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熙宁四年(1071)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杨州,来*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山栏槛倚睛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作者由过*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

      赏析二:

      此词写于元丰二年(1079),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山堂,缅怀恩师欧阳修,同时也蕴含苏轼自身的人生感叹。

      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第三次,是丰二年(1079)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则“三过*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此时四十二岁的苏轼,顿生弹指之间,半生倏忽已过的感慨。*十年的人生跨度中,自己固然已蹉跎岁月,尊敬的恩师欧阳修亦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

      下片道出缅怀之情。“欲吊”、“仍歌”均用欧词原句,既重现当日欧公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欧公手植杨柳、所题诗词仍留存世间,可堪告慰之意。然深想一层,欧公已去,而树犹青青如此,不由得生出“万事转头空”的叹息。而苏轼还更进一步,谓人生在世,也未尝不是幻梦一场。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又算得什么呢?故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

    [阅读全文]...

2022-06-17 03:39:11
  • 西江月组词诗词

  • 西江月组词诗词

      西江月人生如梦

      岁月偷偷流逝,春秋默默频临。风霜雪满身侵,苦辣酸甜尽饮。

      半世光阴虚度,一生经历浮沉。红尘万事梦难寻,生活如茶细品。

      西江月学词作业

      雨打紫薇飘落,风吹燕语停欢。窗前团扇弄章篇。无奈言词难选。

      讲义拿来翻阅,诗书搬出钻研。潜心思索寝难安。凑得谬句敷衍。

      西江月网恋

      痴盼泰山再聚,换来寂夜无眠。屏前常忆手相牵,恩缠绵无限。

      红烛不堪凄泪,瑶琴难抚憔颜。此情无恨月长圆,怎忍人间遗憾?

      西江月自勉

      一不徇私枉法,二遵道德仙经。三存力气养精灵。四把疲劳拂净。

      五戒无名之火,六除俗礼之情。七寻康健得安宁。八保*安万幸。

    [阅读全文]...

2022-05-03 09:24:18
  • 词牌名谜语大全

  • 语文
  • 词牌名谜语大全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源自*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词牌名谜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打词牌名二)————端正好,合欢

      2、飘渺孤鸿影(打词牌名一)————信天游

      3、*明送客楚山孤(打词牌名一)————夜行船

      4、*生不解*善(打词牌名一)————维扬好

      5、让四季少了夏秋冬(打词牌名一,卷帘格)————留春令

      6、适意惟闻在一琴(打词牌名一)————中兴乐

      7、我怀郁塞何由开(打词牌名二)————倾杯令,无闷

      8、笑问客从何处来(打词牌名一,卷帘格)————生查子

      9、阎王殿上唱三年(打词牌名一)————曲入冥

      10、一醉解千愁(打词牌名二)————倾杯令无闷

      11、有约不来过夜半(打词牌名二)————误佳期,更漏子

      12、又岂在朝朝暮暮(打词牌名二)————两同心,情长久

      禹甸氓歌处处随(打二字词牌三)————夏州合欢,乐世

      13、尊中有酒且欢娱(打词牌名二)————倾杯,无闷

      14、爱恋无终止(打词牌名一)————情长久

      15、媪斥去妆饰,使与婢辈伍。(打词牌名一)————丑奴儿*

      16、碧海青天夜夜心(打词牌名一)————空相思,碧纱帐里坐佳人

      17、相送(打词牌名一)——望远行

      18、无烦无恼无忧愁(打词牌名一)——永遇乐

      19、喜将来(打词牌名一)——好事*

      20、况钟拆字(打词牌名一)——卜算子

      21、满门富贵(打词牌名一)——第一花

      22、羊叫(打词牌名一)——声声慢

      23、霸王别姬(打词牌名和古书名各一)——楚辞,虞美人

      24、火烧赤壁(打词牌名一)——满江红

      25、怀念长安美女(打词牌名一)——忆秦娥

      26、美女大比拼(打词牌名一)——斗婵娟

      27、车辚辚,马萧萧(打词牌名一)——水龙吟

      28、干干净净欢欢喜喜,**安安快快乐乐(打词牌名二)——十六字令,字字双

      29、廉洁奉公万众欢(打词牌名一)——清*乐

      30、龙车凤辇进皇城(打词牌名一)————御街行

      31、留下多少青春的记忆(打词牌名二)————好时光,长相思

      32、报得三春晖(打词牌名一)——感恩多

      33、报与桃花一处开(打词牌名一)————占春芳

      34、不觉染秋霜两鬓(打词牌名一)——忽都白

      35、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打词牌一,卷帘格)——永遇乐

      36、不重生男重生女(打词牌名一)——美人香

      37、称名忆旧容(打词牌一)——长相思

      38、春来草色一万里(打二字词牌二)——大有、绿意

      39、春来发几枝(打词牌一)————长相思

      40、此情可待成追忆(打词牌二)——长相思意难忘

      41、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打词牌一)——赞成功

      42、还抚七弦琴(打词牌名一)——于归乐

      43、缓寻芳草得归迟(打词牌名一)——探春慢

      44、老大徒伤悲(打词牌名一)————少年乐

      45、借问酒家何处有(打二字词牌二)————探春,消息

      46、酒力渐浓春思荡(打词牌二)————品令花心动

    [阅读全文]...

2022-06-06 02:55:00
  •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   《西江月·遣兴》

      作者: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1、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2、《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翻译: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

      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

      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

      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亦表露无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阅读全文]...

2022-03-14 18:25:13
  •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_绝句张志和古诗

  • 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西江月黄陵庙》

    作者:张孝祥

    原文:

    满载一船明月,*铺千里秋江。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注释:

    1、波神句:意思是行船被风浪所阻。波神:水神。

    翻译: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

    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

    赏析:

    宋孝宗乾道四年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山峰下。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铺千里秋江。这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他说: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张孝祥一生英才奇气,如果说在《念奴娇过洞庭》词中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势,使南宋魏了翁为之倾倒,盛赞此首在集中最为杰特(《鹤山题跋》卷二)。那么在这首词中浓烈的主观感*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小编推荐

    西江月的诗意

    《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

    诗意: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3-15 06:05:31
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 - 句子
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 - 语录
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 - 说说
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 - 名言
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 - 诗词
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 - 祝福
词牌名是西江月月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