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

关于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9) 说说(12) 名言(12)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59)

  • 立春杜甫的古诗意思及注释

  • 杜甫,立春,文学
  • 立春杜甫的古诗意思及注释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立春杜甫的古诗意思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立春

      [唐]唐朝诗人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

      春盘:古代*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

      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那对眼:那,通挪,挪动、移动;对眼,双眼。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目光随着巫峡的滚滚江流移动。

      杜陵远客:诗人的自称。杜陵,即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称杜陵。杜子美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的少陵住过,因而经常自称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远客。

      作者介绍

      唐朝诗人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人物生*

      家世背景

      唐朝诗人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唐朝诗人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唐朝诗人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唐朝诗人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唐朝诗人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唐朝诗人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唐朝诗人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唐朝诗人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唐朝诗人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唐朝诗人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唐朝诗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唐朝诗人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的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唐朝诗人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唐朝诗人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唐朝诗人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唐朝诗人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唐朝诗人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唐朝诗人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唐朝诗人杜甫往奉先省家,唐朝诗人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唐朝诗人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唐朝诗人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唐朝诗人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阅读全文]...

2022-04-18 13:49:46
  • 守岁古诗唐杜甫(守岁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 杜甫
  • 今天这首诗,与杜甫求官的背景有关。

    公元747年,时任宰相李林甫整了一出“野无遗贤”的闹剧,而雄心壮志的杜甫,遭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

    公元751年,杜甫再次迎来了机会,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很顺利地为唐玄宗献上《三大礼赋》,而且得到了唐玄宗的称赞,命待制于集贤院,但他却一直没有等到被任用的通知。

    康震教授对此做了一个推测:李林甫先前已经告诉唐玄宗“野无遗贤”,而杜甫就是其中的遗贤之一,这不是打脸么,所以这次应该还是李林甫从中作梗。

    我非常认可这种解释。

    因为杜甫并没有得罪其他人,而且他出自官宦之家,在朝廷内也有不少朋友,没有人会刻意阻挡他的仕途;更何况,他的文章已经得到了唐玄宗的亲口称赞,不管什么官员,但凡有点眼力劲,都会顺水推舟送杜甫一个人情。

    唯独只有李林甫,他会出于私心,继续阻拦杜甫。

    杜甫当然也明白,那么他能不能把李林甫这层关系也打通呢?

    比较难,因为这会触碰到李林甫的个人利益,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为杜甫的堂弟杜位,正是李林甫的女婿。

    同一年的除夕,在长安漂泊的杜甫来到了杜位家,在宴*上写下一首诗,后来成为了守岁诗中的千古名篇,但这首诗看起来狂放,其实隐含了诗人深深的痛苦。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椒盘

    首联,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阿戎,堂弟;椒盘,盛椒的盘子,古代*俗,年节之时,以盘盛椒,将花椒撮点于宴*的酒杯中;颂花,指新年祝词。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堂弟家守岁,椒酒摆上桌,主宾已经发表完新年祝词。

    这两句很简单,是描写宴会开始后喝酒前的情景,喝酒之前,主客分别发表新年祝词。

    可能有人会说:杜甫与杜位是堂兄弟关系,一家人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还用这么正式么?

    当然不用,这说明参加此次宴会的不只是亲人。

    还有谁呢?

    我们继续读颔联,可以想见,颔联紧接着要写喝酒时的情景。

    年夜饭

    2、宾客们很拘谨。

    颔联,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盍簪,指朋友聚会;枥马,马槽中的马;列炬,排列火炬。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宾客们的骏马在马槽中喧闹;庭中排列的火炬,惊散了林中的乌鸦。

    您看,是不是很奇怪?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酒*上的情况,却写与宴会毫不相干的马和乌鸦。

    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两句非常巧妙,都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但是很容易产生误解。

    首先,马槽中的骏马为什么会喧闹?

    有人认为,因为宴会太热闹,所以惊扰到了马槽中的骏马。

    我认为这种理解不对,马受到惊吓确实会鸣叫,但马对人很熟悉,人的说话声怎么可能让马受到惊吓呢?如果真的可以,那么马戏团表演和马的比赛都没法看了。

    这句话的关键是这个“枥”字,宾客们的马不是直接栓在门口,而是在马槽中。当马被关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里,感到非常不自在,这才是枥马喧闹的原因。

    乌鸦

    其次,林中的乌鸦为何飞散?

    “林”,是指树林,排列的火炬惊飞了树林中的乌鸦,这说明火炬数量多,排列很长。

    为什么有这么长的火炬呢?

    当然是宾客自己带来的,这又侧面说明参加宴会的宾客数量很多。

    再把这两句结合一起看:除夕夜来了很多宾客,而宾客们的马在马槽中因为不自在,喧闹个不停。

    既然马都感觉到了不自在,那么这些宾客呢,他们自在么?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除夕夜,这些宾客不在自个家里守岁,却跑到别人家来,你觉得他们会自在么?

    但是,他们肯定不会像马一样直接闹腾,只是会表现得很拘谨,比如这样:面前的这杯酒该什么时候喝?是等别人先敬酒,还是自己主动敬别人?还有,一杯酒该分几口喝?喝少了吧,对方可能会觉得你不够意思,喝多了吧,又担心抢了对方的风头。

    这不是开玩笑,主人可是李林甫的女婿,喝酒的分寸掌握不好,仕途很可能就会受到冷淡。

    您看,诗人没有直接写宾客,却借林中乌鸦侧面写出了宾客的人数众多,又通过写马的不自在,含蓄地表达出宾客们的拘谨。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宾客如此拘谨,为什么还要跑到别人家来呢?我们继续读颈联。

    除夕夜

    3、宾客们来贺岁的原因。

    颈联,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飞腾,指攀上龙凤,求得官职;暮景斜,指夕阳西斜。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明天就过了四十岁,即使求得官职,也像夕阳一样没有多少时日了。

    这两句,弯转得有点急:前面还在写宴会,颈联怎么突然就思考人生了?

    这就是我要在开头介绍杜甫求官背景的原因。

    杜甫真的只是来堂弟家守岁而已吗?

    当然不是!

    通过两次求官经历,杜甫已经知道谁在给他使绊子,就是杜位的丈人李林甫。很显然,他很想让杜位帮忙做一做李林甫的工作。

    在我们看来,堂兄弟这么*的关系,有什么不好说的嘛。但实际上,这会让杜位很为难,因为杜甫的仕途问题,牵涉到了李林甫的个人利益,杜位也不太好向丈人开口。

    杜甫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才借除夕夜守岁的机会来找杜位,都是一家人,再喝点小酒,很多不好说的话可能就说开了。

    [阅读全文]...

2021-12-06 15:31:32
  • [唐]杜甫《佳人》原文、注释、赏析

  • 佳人,杜甫,学生
  • [唐]杜甫《佳人》原文、注释、赏析

      《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杜甫《佳人》原文、注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杜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

      1、上句言其色之美,下句喻其品之高。绝代:犹绝世、举世无双,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幽居:隐居。空谷:幽深的山谷。

      2、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女子,据后“官高”句,则佳人出于官宦人家。

      3、依草木:应上“幽居空谷”。

      4、关中:今陕西中部一带,此实指长安。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丧乱:指安史之乱。

      5、“官高”二句:谓连兄弟的尸骨都不能收殓,官高又有何用?

      6、世情:世态人情。恶(wù):厌恶,嫌弃。衰歇:衰败失势。

      7、转烛:比喻世事变幻,富贵无常;亦喻时间变化迅速,转瞬即逝。

      8、轻薄儿:夫婿喜新厌旧,故曰“轻薄儿”。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即夜合花,又名合欢花,朝开夜合,故曰“知时”。

      11、鸳鸯:水鸟,雌雄上句言其色之美,下句喻其品之高。江总《闺怨篇》:“池上鸳鸯不独宿。”

      12、旧人:指弃妇,佳人自谓。

      13、“在山”二句:徐增曰:“此二句,见谁则知我?泉水,佳人自喻;山,喻夫婿之家。妇人在夫家,为夫所爱,即是在山之泉水,世便谓是清的;妇人为夫所弃,不在夫家,即是出山之泉水,世便谓是浊的。”(《说唐诗》卷一)仇兆鳌则曰:“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杜诗详注》卷七)亦通。

      14、“侍婢”二句:极写佳人生活之艰苦凄凉。侍婢卖珠,见其生活拮据。牵萝补屋,见其所居破败。萝:即女萝,一种有藤植物。

      15、“摘花”句:花以插发,而佳人却摘而不插,说明无心修饰,亦“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意。

      16、“采柏”句:柏实味苦,自不能食,却常常采满一把,有清苦自甘、其苦自知意。动:常常。掬(jū):两手捧取。

      17、翠袖:泛指佳人衣着。

      18、修竹:长竹。竹有节而挺立,以喻佳人的坚贞操守。

      赏析:

      诗中佳人的形象典型而又独特,可怜而又可敬。国难当头,家庭破败,个人被弃,遭遇是悲惨的。诗人用赋的手法叙述佳人的悲惨遭遇和孤苦生活,又用比兴的手法赞美她的高洁情操,将客观描写与主观寄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着意塑造的绝代佳人身上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感慨和理想。

      《佳人》原文

      作者:唐·杜甫

      绝代有佳人(1),幽居在空谷(2)。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3)。

      关中昔丧乱(4),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5),不得收骨肉(6)。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7)。

      夫婿轻薄儿(8),新人美如玉(9)。

      合昏尚知时(10),鸳鸯不独宿(11)。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12)。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13),牵萝补茅屋(14)。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15)。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16)。

      《佳人》注释

    [阅读全文]...

2022-02-09 03:39:02
  • 寒食唐杜甫全文注释

  • 杜甫
  • 寒食唐杜甫全文注释

      这首七律于自然流转中显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寒食唐杜甫全文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唐杜甫全文注释1

      小寒食舟中作唐

      [唐]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译文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注释:

      【1】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2】佳辰:指小寒食节。

      【3】强饭:勉强吃一点饭。

      【4】隐:倚、靠。隐几,即*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见《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几”在这里指乌皮几(以乌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爱的一张小桌几,一直带在身边,在一首诗中还写道:“乌几重重缚”(《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意思就是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鶡(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仇兆鳌注:“赵注:鶡冠,隐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五:“浑忘憔悴无颜色,翻笑他人戴鶡冠。”鹖,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海经》。

      【5】“春水”两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6】“娟娟”二句:语含比兴。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益觉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状蝶之戏。片片,状鸥之轻。闲幔(màn),一作“开幔”。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

      【7】“云白”句:极写潭州距长安之远。这是诗人的夸张,实际上长沙距长安也就一千多公里。

      【8】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山金鼓震”(《秋兴八首·其四》)。朱瀚注: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毛奇龄说: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纪事生感也(《西河诗话》)。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在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历五年(770)春淹留潭州的时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凭几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读来倍觉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不能不惊叹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了。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景,故曰“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故曰“下急湍”。这里表面看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实则不然。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作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语云:“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看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而曰“白”,山而说“青”,正是寒食佳辰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绾,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这首七律于自然流转中显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创作背景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寒食唐杜甫全文注释2

      寒食

      [唐]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注释:

      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浣花溪作。《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①。汀烟轻冉冉②,竹日净晖晖③。田父要皆去④,邻家问不违⑤。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⑥。

      (上四,寒食所见之景。下四,寒食所接之人。招要则赴,馈问不辞,人情既相亲狎,至于鸡犬忘归,物性亦与之相忘矣。)

      ①江总诗:“风花拂舞衣。”②陶潜诗:“冉冉星气流。”③何逊诗:“晖晖视落日。”④陶诗:“田父有好怀。”⑤刘向《新序》:“出讼邻家,未为通计。”《诗》:“杂佩以问之。”注:“问,遣也。”⑥《汉书》:高帝作新丰,一如丰沛道路人家,鸡犬放之,皆识其家。

      【远注】江村止八九家,故尽相识。

      (上四,寒食所见之景。下四,寒食所接之人。招要则赴,馈问不辞,人情既相亲狎,至于鸡犬忘归,物性亦与之相忘矣。)

      江总诗:“风花拂舞衣。”

      陶潜诗:“冉冉星气流。”

      何逊诗:“晖晖视落日。”

      陶诗:“田父有好怀。”

      刘向《新序》:“出讼邻家,未为通计。”《诗》:“杂佩以问之。”注:“问,遣也。”

      《汉书》:高帝作新丰,一如丰沛道路人家,鸡犬放之,皆识其家。【远注江村止八九家,故尽相识。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阅读全文]...

2022-07-10 12:38:04
  • 杜甫《秋兴八首其六》全诗注释赏析

  • 杜甫
  • 杜甫《秋兴八首其六》全诗注释赏析

      本篇慨叹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城满目疮痍。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想往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对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化,不胜感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秋兴八首其六》全诗注释赏析,欢迎阅览。

      秋兴八首(其六)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释:

      [1]瞿唐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2]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3]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为了潜行曲江,于开元二十年(公元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4]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5]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黄鹄:鸟名,即天鹅。《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6]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7]歌舞地:指曲江池苑。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8]秦中:此处借指长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风烟:战乱、战火。

      素秋: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这两句是说,瞿塘峡与曲江相隔万里,但战乱遥接,形成如秋天般的'萧森气象。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寓情于景。黄生《杜诗说》评曰:“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可谓评得精当。

      赏析:

      本篇慨叹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城满目疮痍。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想往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对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化,不胜感慨。

    [阅读全文]...

2022-02-16 15:52:28
  • 《清*乐·村居》注释及翻译

  • 古诗文
  • 《清*乐·村居》注释及翻译

      《清*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乐·村居》注释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乐·村居》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乐·村居》翻译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乐·村居》注释

      ⑴清*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⑷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⑸翁媪(ǎo):老翁、老妇。

      ⑹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⑺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⑻亡赖:”亡“读wú,通假字,通“无”。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⑼卧:趴。

      《清*乐·村居》赏析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阅读全文]...

2022-02-09 07:54:40
  • 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

  • 杜甫,佳人
  • 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

      《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解】:

      (1)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2)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3)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4)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5)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6)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7)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8)夫婿:丈夫。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11)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12)旧人:佳人自称。

      (13)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14)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15)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16)修竹:高高的竹子。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①修竹:修长的竹子。

      《佳人》是一首五言古诗。这两句写佳人孤高,绝世而立——傍晚时分,天气寒冷,只见佳人穿着薄薄的翠衫,静静倚在那修竹旁边。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很像那经寒不凋、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借物喻人,曲折委婉地包含着诗人自己的遭遇和情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二: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好女子,幽静地居住在空旷的山谷。

    [阅读全文]...

2022-07-06 10:22:22
  • 《村居》高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 文学
  • 《村居》高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时学*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居》高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

      村居①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儿童散学归来早③,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作品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作品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作品鉴赏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名人点评

      《归田诗话》:瞿佑:纤媚如晚唐,不俗,故别。

      《文絮笺注》:许梿:体物浏亮,斯为不负。

      作者简介

      高鼎(1821~1861),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等。

      【拓展】高鼎《村居》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人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请简要赏析“拂堤杨柳醉如烟”中“醉”字和“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忙”字各有何妙用?

      参考答案

      1、对乡村春天美景的热爱,对儿童天真快乐生活的欣羡。

      2.“醉”字用拟人手法形象描绘了柳枝在烟霭氤氲中低垂飘拂的情态。“忙”字突出了儿童放风筝兴趣之浓烈,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6-29 16:21:32
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 - 句子
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 - 语录
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 - 说说
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 - 名言
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 - 诗词
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 - 祝福
村居唐杜甫古诗的注释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