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百二十多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二百二十多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二百二十多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二百二十多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己亥杂诗其实有很多首。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希望对你有帮助。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其实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原文及赏析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原文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龚自珍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革命风暴。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龚自珍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龚自珍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龚自珍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像诗人龚自珍这样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对此情此境,必会痛心疾首。
“我功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龚自珍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龚自珍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龚自珍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龚自珍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龚自珍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午事的,所以诗人龚自珍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龚自珍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龚自珍变革的信心。
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诗人龚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己亥杂诗其实有很多首。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希望对你有帮助。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其实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全唐诗》卷七百二十八
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唐诗总集。共九百卷,收入*五万首诗,录作者两千余人。《全唐诗》由康熙帝下令编修,由江宁织造曹寅(即曹雪芹的祖父)负责刊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全唐诗》卷七百二十八,想对你有帮助。
卷728_1 【吟叙】周昙
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
古今成败无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
卷728_2 【闲吟】周昙
考摭妍媸用破心,剪裁千古献当今。
闲吟不是闲吟事,事有闲思闲要吟。
卷728_3 【唐虞门·唐尧】周昙
祅氛不起瑞烟轻,端拱垂衣日月明。
传事四方无外役,茅茨深处土阶*。
卷728_4 【唐虞门·虞舜】周昙
进善惩奸立帝功,功成揖让益温恭。
满朝卿士多元凯,为黜兜苗与四凶。
卷728_5 【唐虞门·舜妃】周昙
苍梧一望隔重云,帝子悲寻不记春。
何事泪痕偏在竹,贞姿应念节高人。
卷728_6 【唐虞门·再吟】周昙
潇湘何代泣幽魂,骨化重泉志尚存。
若道地中休下泪,不应新竹有啼痕。
卷728_7 【三代门·夏禹】周昙
尧违天孽赖询谟,顿免洪波浸碧虚。
海内生灵微伯禹,尽应随浪化为鱼。
卷728_8 【三代门·再吟】周昙
万古龙门一旦开,无成甘死作黄能。
司空定有匡尧术,九载之前何处来。
卷728_9 【三代门·太康】周昙
师保何人为琢磨,安知父祖苦辛多。
酒酣禽色方为乐,讵肯闲听五子歌。
卷728_10 【三代门·后稷】周昙
人惟邦本本由农,旷古谁高后稷功。
百谷且繁三曜在,牲牢郊祀信无穷。
卷728_11 【三代门·文王】周昙
昭然明德报天休,礿祭惟馨胜杀牛。
二老五侯何所诈,不归商受尽归周。
卷728_12 【三代门·武王】周昙
文王寝膳武王随,内竖言安色始怡。
七载岂堪囚羑里,一夫为报亦何疑。
卷728_13 【三代门·太公】周昙
昌猎关西纣猎东,纣怜崇虎弃非熊。
危邦自谓多麟凤,肯把王纲取钓翁。
卷728_14 【三代门·再吟】周昙
东邻不事事西邻,御物卑和物自亲。
天下言知天下者,兆人无主属贤人。
卷728_15 【三代门·又吟】周昙
千妖万态逞妍姿,破国亡家更是谁。
匡政必能除苟媚,去邪当断勿狐疑。
卷728_16 【三代门·子牙妻】周昙
陵柏无心竹变秋,不能同戚拟同休。
岁寒焉在空垂涕,覆水如何欲再收。
卷728_17 【三代门·周公】周昙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原文及赏析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原文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龚自珍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革命风暴。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龚自珍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龚自珍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龚自珍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像诗人龚自珍这样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对此情此境,必会痛心疾首。
“我功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龚自珍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龚自珍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龚自珍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龚自珍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龚自珍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民族、灭亡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午事的,所以诗人龚自珍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龚自珍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龚自珍变革的信心。
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诗人龚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爱国诗人,出生于杭州。他通过诗句写出了当时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庸、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作者认为朝庭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才有希望。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的局面,既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宗闵,字损之,宗室郑王元懿之后。祖自仙,楚州别驾。父〈曾羽〉,宗正卿,出为华州刺史、镇国军潼关防御等使。〈曾羽〉兄夷简,元和中宰相。宗闵,贞元二十一年进士擢第,元和四年,复登制举贤良方正科。
初,宗闵与牛僧孺同年登进士第,又与僧孺同年登制科。应制之岁,李吉甫为宰相当国,宗闵、僧孺对策,指切时政之失,言甚鲠直,无所回避。考策官杨于陵、韦贯之、李益等又第其策为中等,又为不中第者注解牛、李策语,同为唱诽。又言翰林学士王涯甥皇甫湜中选,考核之际,不先上言。裴垍时为学士,居中覆视,无所异同。吉甫泣诉于上前,宪宗不获已,罢王涯、裴垍学士。垍守户部侍郎,涯守都官员外郎,吏部尚书杨于陵出为岭南节度使,吏部员外郎韦贯之出为果州刺史。王涯再贬虢州司马,贯之再贬巴州刺史;僧孺、宗闵亦久之不调,随牒诸侯府。七年,吉甫卒,方入朝为监察御史,累迁礼部员外郎。
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出征吴元济,奏宗闵为彰义军观察判官。贼*,迁驾部郎中,又以本官知制诰。穆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时〈曾羽〉自宗正卿出刺华州,父子同时承恩制,人士荣之。长庆元年,子婿苏巢于钱徽下进士及第,其年,巢覆落。宗闵涉请托,贬剑州刺史。时李吉甫子德裕为翰林学士,钱徽榜出,德裕与同职李绅、元稹连衡言于上前,云徽受请托,所试不公,故致重覆。比相嫌恶,因是列为朋党,皆挟邪取权,两相倾轧。自是纷纭排陷,垂四十年。
复入为中书舍人。三年冬,权知礼部侍郎。四年,贡举事毕,权知兵部侍郎。宝历元年,正拜兵部侍郎,父忧免。太和二年,起为吏部侍郎,赐金紫之服。三年八月,以本官同*章事。
时裴度荐李德裕,将大用。德裕自浙西入朝,为中人助宗闵者所沮,复出镇。寻引牛僧孺同知政事,二人唱和,凡德裕之党皆逐之。累转中书侍郎、集贤大学士。七年,德裕作相。六月,罢宗闵知政事,检校礼部尚书、同*章事、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宗闵为吏部侍郎时,因驸马都尉沈〈立義〉结托女学士宋若宪及知枢密杨承和,二人数称之于上前,故获征用。及德裕秉政,群邪不悦,而郑注、李训深恶之。文宗乃复召宗闵于兴元,为中书侍郎、*章事,命德裕代宗闵为兴元尹。既再得权位,辅之以训、注,尤恣所欲,进封襄武侯,食邑千户。
九年六月,京兆尹杨虞卿得罪,宗闵极言救解,文宗怒叱之曰:"尔尝谓郑覃是妖气,今作妖,覃耶、尔耶?"翌日,贬明州刺史,寻再贬处州长史。七月,郑注发沈〈立義〉、宋若宪事,内官杨承和、韦元素、沈〈立義〉及若宪姻党坐贬者十余人,又贬宗闵潮州司户。时训、注窃弄威权,凡不附己者,目为宗闵、德裕之党,贬逐无虚日,中外震骇,连月阴晦,人情不安。九月诏曰:
朕承天缵历,烛理不明,劳虚襟以求贤,励宽德以容众。顷者,或台辅乖弼违之道,而具僚扇朋附之风;翕然相从,实篸彝宪。致使薰莸共器,贤不肖并驰;退迹者成后时之夫,登门者有迎吠之客。缪戾之气,堙郁和*,而望阴阳顺时,疵疠不作;朝廷清肃,班列和安,自古及今,未尝有也。今既再申朝典,一变浇风,扫清朋比之徒,匡饬贞廉之俗。凡百卿士,惟新令猷。如闻周行之中,尚蓄疑惧,或有妄相指目,令不自安,今斯旷然,明喻朕意。应与宗闵、德裕或亲或故及门生旧吏等,除今日已前黜远之外,一切不问。各安职业,勿复为嫌。
文宗以二李朋党,绳之不能去,尝谓侍臣曰:"去河北贼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宗闵虽骤放黜,竟免李训之祸。
开成元年,量移衢州司马。三年,杨嗣复辅政,与宗闵厚善,欲拔用之,而畏郑覃沮议,乃托中人密讽于上。上以嗣复故,因紫宸对,谓宰相曰:"宗闵在外四五年,宜别授一官。"郑覃曰:"陛下怜其地远,宜移*内地三五百里,不可再用奸邪。陛下若欲用宗闵,臣请先退。"陈夷行曰:"比者,宗闵得罪,以朋党之故,恕死为幸。宝历初,李续之、张又新、苏景胤等,朋比奸险,几倾朝廷,时号'八关十六子'。"李珏曰:"主此事者,罪在逢吉。李续之居丧服阕,不可不与一官,臣恐中外衣冠,交兴议论,非为续之辈也。"夷行曰:"昔舜逐四凶天下治。朝廷求理,何惜此十数纤人?"嗣复曰:"事贵得中,不可但徇憎爱。"上曰:"与一郡可也。"郑覃曰:"与郡太优,止可洪州司马耳。"夷行曰:"宗闵养成郑注之恶,几覆邦家,国之巨蠹也。"嗣复曰:"比者,陛下欲加郑注官,宗闵不肯,陛下亦当记忆。"覃曰:"嗣复党庇宗闵。臣观宗闵之恶,甚于李林甫。"嗣复曰:"覃语大过。昔玄宗季年,委用林甫,妒贤害能,破人家族。宗闵在位,固无此事。况太和末,宗闵、德裕同时得罪。二年之间,德裕再领重镇,而宗闵未离贬所。陛下惩恶劝善,进退之理宜均,非臣独敢党庇。昨殷侑与韩益奏官及章服,臣以益前年犯赃,未可其奏;郑覃托臣云'幸且勿论。'孰为党庇?"翌日,以宗闵为杭州刺史。四年冬,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郑覃、陈夷行罢相,嗣复方再拔用宗闵知政事,俄而文宗崩。
会昌初,李德裕秉政,嗣复、李珏皆窜岭表。三年,刘稹据泽潞叛。德裕以宗闵素与刘从谏厚,上党*东都,宗闵分司非便,出为封州刺史。又发其旧事,贬郴州司马,卒于贬所。
子琨、瓒,大中朝皆进士擢第。令狐綯作相,特加奖拔。瓒自员外郎知制诰,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綯罢相,出为桂管观察使。御军无政,为卒所逐,贬死。
自天宝艰难之后,宗室子弟,贤而立功者,唯郑王、曹王子孙耳。夷简再从季父汧国公勉,德宗朝宰相。夷简诸弟夷亮、夷则、夷范,皆登进士第。宗闵弟宗冉。宗冉子深、汤。汤累官至给事中,咸通中践更台阁,知名于时。
杨嗣复,字继之,仆射于陵子也。初,于陵十九登进十第,二十再登博学宏词科,谓补润州句容尉。浙西观察使韩滉有知人之鉴,见之甚悦。滉有爱女,方择佳婿,谓其妻柳氏曰:"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于陵秩满,寓居扬州而生嗣复。后滉见之,抚其首曰:"名位果逾于父,杨门之庆也。"因字曰庆门。
嗣复七八岁时已能秉笔为文。年二十,进士擢第。二十一,又登博学宏词科,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迁右拾遗,直史馆。以嗣复深于礼学,改太常博士。元和十年,累迁至刑部员外郎。郑余庆为详定礼仪使,奏为判官,改礼部员外郎。时父于陵为户部侍郎,嗣复上言与父同省非便,请换他官。诏曰:"应同司官有大功以下亲者,但非连判及勾检之官并官长,则不在回避之限。如官署同,职司异,虽父子兄弟无所避嫌。"再迁兵部郎中。长庆元年十月,以库部郎中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
嗣复与牛僧孺、李宗闵皆权德舆贡举门生,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四年,僧孺作相,欲荐拔大用,又以于陵为东都留守。未历相位,乃令嗣复权知礼部侍郎。宝历年元二月,选贡士六十八人,后多至达官。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太和四年,丁父忧免。七年三月,起为尚书左丞。其年宗闵罢相,德裕辅政。七月,以嗣复检校礼部尚书、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观察等使。九年,宗闵复知政事。三月,以嗣复检校户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观察处置等使。
开成二年十月,入为户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三年正月,与同列李珏并以本官同*章事,领使如故,进阶金紫,弘农伯,食邑七百户。上以币轻钱重,问盐铁使何以去其太甚?嗣复曰:"此事累朝制置未得,但且禁铜,未可变法。法变扰人,终亦未罢去弊。"李珏曰:"禁铜之令,朝廷常典,但行之不严,不如无令。今江淮已南,铜器成肆,市井逐利者,销钱一缗,可为数器,售利三四倍。远民不知法令,率以为常。纵国家加炉铸钱,何以供销铸之弊?所以禁铜之令,不得不严。"
八月,紫宸奏事,曰:"圣人在上,野无遗贤。陆洿上疏论兵,虽不中时事,意亦可奖。闲居苏州累年,宜与一官。"李珏曰:"士子趋竞者多,若奖陆洿,贪夫知劝矣。昨窦洵直论事,陛下赏之以币帛,况与陆洿官耶?"帝曰:"洵直奖其直心,不言事之当否。"郑覃曰:"若苞藏则不可知。"嗣复曰:"臣深知洵直无邪恶,所奏陆洿官,尚未奉圣旨。"郑覃曰:"陛下须防朋党。"嗣复曰:"郑覃疑臣朋党,乞陛下放臣归去。"因拜乞罢免。李珏曰:"比来朋党,*亦稍弭。"覃曰:"*有小朋党生。"帝曰:"此辈凋丧向尽。"覃曰:"杨汉公、张又新、李续之即今尚在。"珏曰:"今有边事论奏。"覃曰:"论边事安危,臣不如珏;嫉恶则珏不如臣。"嗣复曰:"臣闻左右佩剑,彼此相笑。臣今不知郑覃指谁为朋党。"因当香案前奏曰:"臣待罪宰相,不能申夔、龙之道,唯以朋党见讥,必乞陛下罢臣鼎职。"上慰勉之。文宗方以政事委嗣复,恶覃言切。
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李珏曰:"丧乱之时,佐命者务神符命;理*之代,只合推诸人事。"上曰:"卿言是也。"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古人拔卒为将,非治*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上又问新修《开元政要》,叙致何如。嗣复曰:"臣等未见。陛下若欲遗之子孙,则请宣付臣等,参详可否。玄宗或好游畋,或好声色,与贞观之政不同,故取舍须当,方堪流传。"
四年五月,上问延英政事,逐日何人记录监修?李珏曰:"是臣职司。"陈夷行曰:"宰相所录,必当自伐,圣德即将掩之。臣所以频言,不欲威权在下。"珏曰:"夷行此言,是疑宰相中有卖威权、货刑赏者。不然,何自为宰相而出此言?臣累奏求退,若得王傅,臣之幸也。"郑覃曰:"陛下开成元年、二年政事至好,三年、四年渐不如前。"嗣复曰:"元年、二年是郑覃、夷行用事,三年、四年臣与李珏同之。臣蒙圣慈擢处相位,不能悉心奉职。郑覃云'三年之后,一年不如一年',臣之罪也。陛下纵不诛夷,臣合自求泯灭。"因叩头曰:"臣今日便辞玉阶,不敢更入中书。"即趋去。上令中使召还,劳之曰:"郑覃失言,卿何及此?"覃起谢曰:"臣性愚拙,言无顾虑。*日事亦渐好,未免些些不公,亦无甚处。臣亦不独斥嗣复,遽何至此。所为若是,乃嗣复不容臣耳。"嗣复曰:"陛下不以臣微才,用为中书侍郎。时政善否,其责在臣。陛下月费俸钱数十万,时新珍异,必先赐与,盖欲辅佐圣明,臻于至理。既一年不如一年,非惟臣合得罪,亦上累圣德。伏请别命贤能,许臣休退。"上曰:"郑覃之言偶然耳,奚执咎耶?"嗣复数日不入,上表请罢。帝方委用,乃罢郑覃、夷行知政事。自是,政归嗣复,进加门下侍郎。明年正月,文宗崩。
先是,以敬宗子陈王为皇太子。中尉仇士良违遗令立武宗。武宗之立,既非宰相本意,甚薄执政之臣。其年秋,李德裕自淮南入辅政。九月,出嗣复为湖南观察使。明年,诛枢密薛季棱、刘弘逸。中人言:"二人顷附嗣复、李珏,不利于陛下。"武宗性急,立命中使往湖南、桂管,杀嗣复与珏。宰相崔郸、崔珙等亟请开延英,因极言国朝故事,大臣非恶逆显著,未有诛戮者,愿陛下复思其宜。帝良久改容曰:"朕缵嗣之际,宰相何尝比数。李珏、季棱志在扶册陈王,嗣复、弘逸志在树立安王。立陈王犹是文宗遗旨,嗣复欲立安王,全是希杨妃意旨。嗣复尝与妃书云:'姑姑何不敩则天临朝?'"珙等曰:"此事暧昧,真虚难辨。"帝曰:"杨妃曾卧疾,妃弟玄思,文宗令入内侍疾月余,此时通导意旨。朕细问内人,情状皎然,我不欲宣出于外。向使安王得志,我岂有今日?然为卿等恕之。"乃追潭、桂二中使,再贬嗣复潮州刺史。
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赠左仆射,谥曰孝穆。
子损、授、技、拭、捴,而授最贤。
授,字得符,大中九年进士擢第,释褐从事诸侯府,入为鄠县尉、集贤校理。历监察御史、殿中,分务东台。再迁司勋员外郎、洛阳令、兵部员外郎。李福为东都留守,奏充判官,改兵部郎中,由吏部拜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出为河南尹。卢携作相,召拜工部侍郎。黄巢犯京师,僖宗幸蜀,征拜户部侍郎。以母病,求散秩,改秘书监分司。车驾还,拜兵部侍郎。宰相有报怨者,改左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又转太子宾客。从昭宗在华下,改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卒,赠左仆射。
子煚,字公隐,进士及第,再迁左拾遗。昭宗初即位,喜游宴,不恤时事,煚上疏极谏,帝面赐绯袍象笏。崔安潜出镇青州,辟为支使。不至镇,改太常博士。历主客、户部二员外郎。关中乱,崔胤引朱全忠入京师,乃挈家避地湖南,官终谏议大夫。
损,字子默,以荫受官,为蓝田尉。三迁京兆府司录参军,入为殿中侍御史。家在新昌里,与宰相路岩第相接。岩以地狭,欲易损马厩广之,遣人致意。时损伯叔昆仲在朝者十余人,相与议曰:"家门损益恃时相,何可拒之?"损曰:"非也。凡尺寸地,非吾等所有。先人旧业,安可以奉权臣?穷达,命也。"岩不悦。会差制使鞫狱黔中,乃遣损使焉。逾年而还,改户部员外郎、洛阳县令。入为吏部员外,出为绛州刺史。路岩罢相,征拜给事中,迁京兆尹。卢携作相,有宿憾,复拜给事中,出为陕虢观察使。时军乱,逐前使崔荛。损至,尽诛其乱首。逾年,改青州刺史、御史大夫、淄青节度使。又检校刑部尚书、郓州刺史、天*军节度使。未赴郓,复留青州,卒于镇。
技进士及第,位至中书舍人。
拭官终考功员外郎。捴终兵部郎中。拭、捴并进士擢第。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祖燕客。父宁,贞元中为长安尉。少有栖遁之志,以处士征入朝。有口辩,优游公卿间。窦参尤重之,会参贬,仕进不达而卒。
虞卿,元和五年进士擢第,又应博学宏辞科。元和末,累官至监察御史。穆宗初即位,不修政道,盘游无节,虞卿上疏谏曰:
臣闻鸢乌遭害则仁鸟逝,诽谤不诛则良言进。况诏旨勉谕,许陈愚诚,故臣不敢避诛,以献狂瞽。
窃闻尧、舜受命,以天下为忧,不闻以位为乐。况北虏犹梗,西戎未宾,两河之疮磐未*,五岭之妖氛未解。生人之疾苦尽在,朝廷之制度莫修,边储屡空,国用犹屈。固未可以高枕无虞也。
陛下初临万宇,有忧天下之志。宜日延辅臣公卿百执事,凝旒而问,造膝以求,使四方内外,有所观焉。自听政已来,六十日矣,八开延英,独三数大臣仰龙颜,承圣问。其余侍从诏诰之臣,偕入而齐出,何足以闻政事哉!谏臣盈廷,忠言未闻于圣听,臣实羞之。盖由主恩尚疏,而众正之路未启也。
夫公卿大臣,宜朝夕接见论道,赐与从容,则君臣之情相接,而理道备闻矣。今自宰相已下四五人,时得顷刻侍坐,天威不远,鞠躬陨越,随旨上下,无能往来。此由君太尊、臣太卑故也。自公卿已下,虽历践清地,曾未祗奉天睠,以承下问,郁塞正路,偷安幸门。况陛下神圣如五帝,臣下莫能望清光。所宜周遍顾问,惠其气色,使支体相辅,君臣喻明。陛下求理于公卿,公卿求理于臣辈,自然上下孜孜相问,使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如此而不闻过失、不致升*者,未之有也。
自古帝王,居危思安之心不相殊,而居安虑危之心不相及,故不得皆为圣帝明王。
小臣疏贱,岂宜及此,独不忍冒荣偷禄,以负圣朝。惟陛下图之。
帝深奖其言。寻令奉使西北边,犒赏戍卒,迁侍御史,再转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长庆四年八月,改吏部员外郎。
太和二年,南曹令史李幹等六人,伪出告身签符,卖凿空伪官,令赴任者六十五人,取受钱一万六千七百三十贯。虞卿按得伪状,捕幹等移御史台鞫劾。幹称六人共率钱二千贯,与虞卿厅典温亮,求不发举伪滥事迹。乃诏给事中严休复、中书舍人高钺、左丞韦景休充三司推案,而温亮逃窜。幹等既伏诛,虞卿以检下无术,停见任。
及李宗闵、牛僧孺辅政,起为左司郎中。五年六月,拜谏议大夫,充弘文馆学士,判院事。六年,转给事中。七年,宗闵罢相,李德裕知政事,出为常州刺史。
虞卿性柔佞,能阿附权幸以为奸利。每岁铨曹贡部,为举选人驰走取科第,占员阙,无不得其所欲;升沉取舍,出其唇吻。而李宗闵待之如骨肉,以能朋比唱和,故时号党魁。八年,宗闵复入相,寻召为工部侍郎。九年四月,拜京兆尹。其年六月,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密旨捕小儿无算。民间相告语,扃锁小儿甚密,街肆汹汹。上闻之不悦,郑注颇不自安。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朋党,乃奏曰:"臣昨穷问其由,此语出于京兆尹从人,因此扇于都下。"上怒,即令收虞卿下狱。虞卿弟汉公并男知进等八人自系,挝鼓诉冤,诏虞卿归私第。翌日,贬虔州司马,再贬虔州司户,卒于贬所。
子知进、知退、堪,弟汉公,皆登进士第。知退历都官、户部二郎中;堪库部、吏部二员外郎。
汉公,太和八年擢进士第,又书判拔萃,释褐为李绛兴元从事。绛遇害,汉公遁而获免。累迁户部郎中、史馆修撰。太和七年,迁司封郎中。
汉公子范、筹,皆登进士第,累辟使府。
虞卿从兄汝士。汝士,字慕巢,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累辟使府。长庆元年为右补阙。坐弟殷士贡举覆落,贬开江令。入为户部员外,再迁职方郎中。太和三年七月,以本官知制诰。时李宗闵、牛僧孺辅政,待汝士厚。寻正拜中书舍人,改工部侍郎。八年,出为同州刺史。九年九月,入为户部侍郎。开成元年七月,转兵部侍郎。其年十二月,检校礼部尚书、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时宗人嗣复镇西川,兄弟对居节制,时人荣之。四年九月,入为吏部侍郎,位至尚书,卒。
子知温、知远、知权,皆登进士第。
知温累官至礼部郎中、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转左丞。出为河南尹、陕虢观察使。迁检校兵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知温弟知至,累官至比部郎中、知制诰。坐故府刘瞻罢相,贬官。知至亦贬琼州司马。入为谏议大夫,累迁京兆尹、工部侍郎。知温、知至皆位至列曹尚书。
汝士弟鲁士。鲁士,字宗尹,本名殷士。长庆元年,进士擢第,其年诏翰林覆试。殷士与郑朗等覆落,因改名鲁士。复登制科,位不达而卒。
初汝士中第,有时名,遂历清贯。其年诸子皆至正卿,郁为昌族。所居静恭里,知温兄弟,并列门戟。咸通中,昆仲子孙,在朝行方镇者十余人。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会议第11次常会上,*“二十四节气”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所有古诗词,请大家欣赏。
立春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唐·白居易《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迎春正启流霞*,暂嘱曦轮勿遽斜。——唐·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南宋·张栻《立春偶成》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南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立春
[当代]吴藕汀
蔬菜非时价不赀,
农家贪利俗难医。
立春喜得晴窗好,
为爱梅花写一枝。
雨水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惊蛰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后妃上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孝明王皇后 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懿德符皇后 明德李皇后 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章穆郭皇后 章献明肃刘皇后 李宸妃 杨淑妃 沈贵妃 仁宗郭皇后 慈圣光献曹皇后张贵妃 苗贵妃 周贵妃 杨德妃 冯贤妃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周人尊祖之诗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盖推本后稷之所自出,以为王迹之所由基也。宋之兴,虽由先世积累,然至宣祖功业始大。昭宪杜后实生太祖、太宗,内助之贤,母范之正,盖有以开宋世之基业者焉。观其训太祖以《无逸》治天下,至于豫定太宗神器之传,为宗社虑,盖益远矣。厥后慈圣光献曹后拥佑两朝,宣圣烈高后垂帘听政,而有无祐之治。南渡而后,若高宗之以母道事隆祐,孝宗奉明慈怡愉之乐,皆足以为百王法程。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岂不卓然而可尚哉。昭宪垂裕之功,至是茂矣。旧史称昭宪性严毅,有礼法。《易》之《家人》上九曰:"有孚,威如,终吉。"其是之谓欤。作《后妃传》。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定州安喜人也。父爽,赠太师。母范氏,生五子三女,太后居长。既笄归于宣祖。治家严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
周显德中,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封南阳郡太夫人。及太祖自陈桥还京师,人走报太后曰:"点检已作天子。"太后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众皆贺。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太祖再拜曰:"谨受教。"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谥曰明宪。葬安陵,神主祔享太庙。乾德二年,更谥昭宪,合祔安陵。
太祖孝惠贺皇后,开封人。右千牛卫率府率景思长女也。性温柔恭顺,动以礼法。景思常为军校,与宣祖同居护圣营。晋开运初,宣祖为太祖聘焉。周显德三年,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封会稽郡夫人。生秦国晋国二公主、魏王德昭。五年,寝疾薨,年三十。建隆三年四月,诏追册为皇后。乾德二年三月,有司上谥曰孝惠。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与孝章、淑德、章怀并祔太庙。
孝明王皇后,邠州新*人。彰德军节度饶第三女。孝惠崩,周显德五年,太祖为殿前检点校,聘后为继室。后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周世宗赐冠帔,封琅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册为皇后。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晨起,诵佛书。事杜太后得驩心。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有司上谥,翰林学士窦仪撰哀册文。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孝章宋皇后,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偓之长女也。母汉永宁公主。后幼时随母入见,周太祖赐冠帔。乾德五年,太祖召见,复赐冠帔。时偓任华州节度,后随母归镇。孝明后崩,复随母来贺长春节。开宝元年二月,遂纳入宫为皇后,年十七。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太祖崩,号开宝皇后。
太*兴国二年,居西宫。雍熙四年,移居东宫。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谥,权殡普济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升祔太庙。
太宗淑德尹皇后,相州邺人。滁州刺史廷勋之女。兄崇珂,保信军节度。太宗在周时娶焉。早薨。及帝即位,诏追册为皇后,并谥,葬孝明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后升祔太庙。
懿德符皇后,陈州宛丘人。魏王彦卿第六女也。周显德中,归太宗。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进封楚国夫人。太宗封晋王,改越国。开宝八年薨,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享于别庙。至道三年十一月,诏有司议太宗配,宰相请以后配,诏从之。奉神主升祔太庙,后姊,周世宗后也,淳化四年殂。
明德李皇后,潞州上党人。淄州刺史处耘第二女。开宝中,太祖为太宗聘为妃。既纳币,会太祖崩,至太*兴国三年始入宫,年十九。雍熙元年十二月,诏立为皇后。后性恭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尝生皇子,不育。至道二年,封后嫡母吴氏为卫国太夫人,后改封楚国,及封后母陈氏为韩国太夫人。
太宗崩,真宗即位。至道三年四月,尊后为皇太后,居西宫嘉庆殿。咸*二年,宰相请别建宫立名,从之。四年宫成,移居之,仍上宫名曰万安。景德元年崩,年四十五。谥明德。权殡沙台。三年十月,祔葬永熙陵。礼官请以懿德、明德同祔太宗庙室,以先后为次,从之。
李贤妃,真定人,乾州防御使英之女也。
太祖闻妃有容德,为太宗聘之。开宝中,封陇西郡君。太宗即位,进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元佐。妃尝梦日轮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惊而悟,遂生真宗。太*兴国二年薨,年三十四。
真宗即位,追封贤妃,又进上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咸*三年,祔葬永熙陵。以中书侍郎、*章事李沆为园陵使。车驾诣普安院攒宫,素服行礼,拜伏呜咽。命驾部郎中、知制诰梁周翰撰哀册。神主祔别庙。
大中祥符元年,追赠后父英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母魏国太夫人。大中祥符三年,礼官赵湘请以后祔太宗庙室。真宗曰:"此重事也,俟令礼官议之。"六年秋,宰相王旦与群臣表请后尊号中去"太"字,升祔太庙明德之次,从之。
真宗章怀潘皇后,大名人,忠武军节度美第八女。真宗在韩邸,太宗为聘之,封莒国夫人。端拱二年五月薨,年二十二。真宗即位,追册为皇后,谥壮怀,葬永昌陵之侧,陵名保泰。神主享于别庙,旧制后谥冠以帝谥。庆历中,礼官言,"孝"字连太祖谥,"德"字连太宗谥。遂改"壮"为"章",以连真宗谥云。
章穆郭皇后,太原人,宣徽南院便守文第二女。淳化四年,真宗在襄邸,太宗为聘之。封鲁国夫人,进封秦国。真宗嗣位,立为皇后。景德四年,从幸西京还,以疾崩,年三十二。
后谦约惠下,性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服饰华侈,必加戒勖。有以家事求言于上者,后终不许。兄子出嫁,以贫欲祈恩赉,但出装具给之。上尤加礼重。
及崩,上深嗟悼。礼官奏皇帝七日释服,特诏增至十三日。太常上谥曰壮穆。灵驾发引,命翰林学士杨亿撰哀册。葬永熙陵之西北,神主享于别庙。以后弟崇仪副使崇仁为壮宅使、康州刺史,侄承庆、承寿皆迁官。大中祥符中,封后母高唐郡太夫人梁氏莱国太夫人。仁宗即位,升祔真宗庙室,改谥章穆。
章献明肃刘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为华阳人。祖延庆,在晋、汉间为右骁卫大将军;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从征太原,道卒。后,通第二女也。
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摧之入京师。后年十五入襄邸,王乳母秦国夫人性严整,因为太宗言之,令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宫指使张耆家。太宗崩,真宗即位,入为美人。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大中祥符中,为修仪,进德妃。
自章穆崩,真宗欲立为皇后,大臣多以为不可,帝卒立之。李宸妃生仁宗,后以为己子,与杨淑妃抚礼甚至。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围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
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宰相上寇准密议奏请皇太子监国,以谋泄罢相,用丁谓代之。既而,入内都知周怀政谋废后杀谓,复用准以辅太子。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诣谓告,谓夜乘犊车,挟崇勋、怀吉造枢密使曹利用谋。明日,诛怀政,贬准衡州司马。于是诏皇太子开资善堂,引大臣决天下事,后裁制于内。
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重事,权取处分。谓等请太后御别殿,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谕曰:"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于是请帝与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议已定,太后忽出手书,第欲禁中阅章奏,遇大事即召对辅臣。其谋出于丁谓,非太后意也。谓既贬,冯拯等三上奏,请如初议。帝亦以为言,于是始同御承明殿。百官表贺,太后哀恸。有司请制令称"吾",以生日为长宁节,出入御大安辇,鸣鞭侍卫如乘舆。令天下避太后父讳。群臣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御文德殿受册。
天圣五年正旦,太后御会庆殿。群臣及契丹使者班廷中,帝再拜跪上寿。是岁郊祀前,出手书谕百官,毋请加尊号。礼成,帝率百官恭谢如元日。七年冬至,天子又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力言其非,不听。九月,诏长宁节百官赐衣,天下赐宴,皆如乾元节。
明道元年冬至,复御文德殿。有司陈黄麾仗,设宫架、登歌、二舞。明年,帝亲耕籍田,太后亦谒太庙,乘玉辂,服祎衣、九龙花钗冠,斋于庙。质明,服衮衣,十章,减宗彝、藻,去剑,冠仪天,前后垂珠翠十旒。荐献七室,皇太妃亚献,皇后终献。加上尊号曰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
是岁崩,年六十五。谥曰章献明肃,葬于永定陵之西北。旧制皇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自后始。追赠三世皆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父封魏王。
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有节,柴氏、李氏二公主入见,犹服髲鬀。太后曰:"姑老矣。"命左右赐以珠玑帕首。时润王元份妇安国夫人李氏老,发且落,见太后,亦请帕首。太后曰:"大长公主,太宗皇帝女,先帝诸妹也;若赵家老妇,宁可比耶?"旧赐大臣茶,有龙凤饰,太后曰:"此岂人臣可得?"命有司别制入香京挺以赐之。赐族人御食,必易以釦器,曰:"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常服絁繻练裙,侍者见仁宗左右簪珥珍丽,欲效之。太后戒曰:"彼皇帝嫔御饰也,汝安得学。"
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有漕臣刘绰者,自京西还,言在庾有出剩粮千余斛,乞付三司。后问曰:"卿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乎?此四人岂因献羡余进哉!"
后称制凡十一年,自仁宗即位,乃谕辅臣曰:"皇帝听断之暇,宣诏名儒讲*经史,以辅其德。"于是设幄崇政殿之西庑,而日命*臣侍讲读。
丁谓、曹利用既以侮权贬窜,而天下惕然畏之。晚稍进外家,任内宫罗崇勋、江德明等访外事,崇勋等以此势倾中外。兄子从德死,姻戚、门人、厮役拜官者数十人。御史曹脩古、杨偕、郭劝、段少连论奏,太后悉逐之。
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上春秋长,犹不知为宸妃所出,终太后之世无毫发间隙焉。及不豫,帝为大赦,悉召天下医者驰传诣京师。诸尝为太后谪者皆内徙,死者复其宫。其后言者多追诋太后时事,范仲淹以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闻也。"下诏戒中外毋辄言。
于是泰宁军节度使钱惟演请以章献、章懿与章穆并祔真宗室。诏三省与礼院议,皆以谓章穆皇后位崇中壶,已祔真宗庙室,自协一帝一后之文;章献明肃处坤元之尊,章懿感日符之贵,功德莫与为比,谓宜崇建新庙,同殿异室,岁时荐飨,一用太庙之仪,仍别立庙名,以崇世享。翰林学士冯元等请以奉慈为名,诏依。庆历五年,礼院言章献、章懿二后,请遵国朝懿德、明德、元德三后同祔太宗庙室故事,迁祔真宗庙。诏两制议,翰林学士王尧臣等议,请迁二后祔,序于章穆之次,从之。
李宸妃,杭州人也。祖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仁德,终左班殿直。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壮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既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妃恶之。帝心卜:钗完,当为男子。左右取以进,钗果不毁,帝甚喜。已而生仁宗,封崇阳县君;复生一女,不育。进才人,后为婉仪。仁宗即位,为顺容,从守永定陵。章献太后使刘美、张怀德为访其亲属,得其弟用和,补三班奉职。
初,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仁宗即位,妃嘿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
明道元年,疾革,进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崇勋如其言。
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壮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刘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庙曰奉慈。又即景灵宫建神御殿,曰广孝。庆历中,改谥章懿,升祔太庙。拜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宠赉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玮。
杨淑妃,益州郫人。祖瑫,父知俨,知俨弟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
妃年十二入皇子宫。真宗即位,拜才人,又拜婕妤,进婉仪,仍诏婉仪升从一品,位昭仪上。帝东封、西祀,凡巡幸皆从。章献太后为修仪,妃与之位几埒。而妃通敏有智思,奉顺章献无所忤,章献亲爱之。故妃虽贵幸,终不以为己间,后加淑妃。真宗崩,遗制以为皇太后。
始,仁宗在乳褓,章献使妃护视,凡起居饮食必与之俱,所以拥佑扶持,恩意勤备。及帝即位,尝召其侄永德见禁中,欲授以诸司副使。妃辞曰:"小儿岂胜大恩,小官可也。"更命为右侍禁。
章献遗诰尊为皇太后,居宫中,与皇帝同议*事。阁门趣百僚贺,御史中丞蔡齐目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长,*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乃诏删去遗诰"同议*事"语,第存后号。奉缗钱二万助汤沐,后名其所居宫曰保庆,称保庆皇太后。
景祐三年,无疾而薨,年五十三。殡于皇仪殿。帝思其保护之恩,命礼官议加服小功。
初,仁宗未有嗣,后每劝帝择宗子*属而贤者,养于宫中,其选即英宗也。英宗立,言者谓礼慈母于子祭,于孙止,请废后庙,瘗其主园陵。英宗弗欲遽也,下有司议,未上,会帝崩,遂罢。后父祖皆累赠至一品,知信赠节度使。知信子景宗,见《外戚传》。
1、愿苦乐同享,冷暖自知。
2、承蒙时间不弃。你一直爱我一直在。
3、承蒙时间不弃,你一直爱我一直在。
4、我早上醒来的原因有两个,闹钟和你。
5、比起天黑和鬼,我更怕你心酸和皱眉。
6、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这一程便是余生。
7、我怀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给的致命曾经。
8、她不爱他,但他不计较,还无怨无悔地说。
9、我就是你送的巧克力,在你的口中被溶化。
10、我也想浪荡一生,却一不小心钟情了一个人。
11、我管着你,你惯着我,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12、遇到你是我最幸运的事,我会一辈子对你好。
13、只要你记得我,我不介意整个世界都把我遗忘了。
14、我这一生中看过最美的风景,只有你也唯独是你。
15、曾经的我喜欢曾经的你,现在的我喜欢现在的你。
16、青梅相伴,竹马相依,世间浮华怎敌你倾心一吻。
17、感恩我们走过的每一天。愿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18、我不相信永远的爱,因为我只会一天比一天更爱你。
19、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是突然在这一刻,很想你。
20、我喜欢你,心就特别软,*淡也浪漫,无语也温暖。
21、辈子和你在一起,才叫将来,换了别人,那叫将就。
22、如果全世界都对你恶语相加,我就对你说上一世情话。
23、我愿抱你过最后行程,背上你恐惧,为你,*伏情绪。
24、我的眼里只有你,自从遇见你,一切繁华都成为背景。
25、最美好的莫过于:你在闹,他在笑,如此幸福过一生。
26、相濡以沫,无需长情告白,无声相伴,胜过海誓山盟。
27、我凡尘殛毙饮血,不为成魔,只为血雨中你能看我一眼。
28、我独奏古苑琵琶,不为良知,只为姑苏下与你醉情拨弦。
29、我谱写万里山河,不为称皇,只为与你看遍这庞杂人世。
30、我路过江南雨巷,不为沉醉,只为梦回周庄与你共结缘。
31、我踏*纷乱战役,不为传布,只为你相逢江南盛世衰退。
32、在未来的某个清晨,是否一睁眼,便是你暖入心房的笑容。
33、过尽千帆,皆不是吾心所爱;弱水三千,只有你知我冷暖。
34、你有与生俱来的气质,打败庸俗的卑微却输给了发霉地爱情。
35、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大概就是听别人讨论爱情,我只想起你。
36、我寻遍所有坟冢,不为长眠,只为切*你那陈腐陈腐的容颜。
37、最好的爱情大概是,我崇拜你像个英雄,你宠爱我像个孩子。
38、比喜欢多一点是心动,比心动多一点是爱,比爱多一点是你。
39、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你变成什么样子,你依然是我最爱的人。
40、人的一生有很多幸运,比如遇见你,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
41、刚好是今天,我养了旁边这只小懒猪整整一年,竟然觉得还不错。
42、你别怕,总有人熬夜陪你,下雨接你,说我爱你,好的总是压箱底。
43、你可知我百年的孤寂只为你一人守候,千夜的恋歌只为你一人而唱。
44、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我而言,你是我的整个世界。
45、没有你,我的天空少了一片色彩;没有你,我的世界多了一种思念。
46、我给不了你世界上最好的一切,可是我一定会把我最好的一切都给你。
47、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别的人。
48、喜欢你的笑容,喜欢静静的看着你,我的忧愁像云一般一下子就飞去了。
49、今天将变成昨天,明天将变成从前,但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把现在变成永远。
50、想对你撒娇,想紧紧抱住你,想向你证明无论这个世界多么严苛,我都偏爱你。
51、你是我毛茸茸的外套,冬日温暖的怀抱,大雪里的避风港,余生要牵手的意中人。
二百二十多字的古诗
二十多万的古诗
一百二十几字的古诗
含二十多年的古诗
二十多个字的古诗
一百二十字的古诗文
正好一百二十字的古诗
一百二十字的古诗词带
二百多字的古诗
六百二十左右的古诗文
五百二十封短句情书
己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的古诗
一百二十字左右的诗词
二十多年的友情说说
小学必背的一百二十九首古诗
有一百二十六个字的古诗词
抗击疫情的古诗词一百二十字
求二百多字的古诗词
字数二百多的古诗文
有二百句的古诗吗
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
二百三十字的古诗词
二百六十字的古诗词
古诗二百五十字的有没有
二百七十字左右的古诗
小学的古诗二百首
二百五十字内的励志古诗
古诗中的二百字
二百八十字的古诗词
摘抄二百字
含有花字和月字的古诗
辉煌的70年古诗
情景描述的古诗
提醒别人不要自作聪明的古诗
最美的立春的古诗
人无志不立的古诗
元旦的古诗有五言诗
腊黄梅花的古诗
以霜开头的古诗词
描写严冬人穿的很暖的古诗
春晚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
有关励志的八言古诗
与物理热相关的古诗
古诗的比喻修辞
古筝上的古诗词
赞美祖国的古诗(40字)
古诗江南春的简笔画
有思和锦的古诗词
清泉石上流的是哪首古诗
秋天鸟儿的古诗
赞美孔雀开屏的古诗
陵在古诗中的作用
比如继续努力的古诗词
表达老年健壮的古诗
秋天描写橙子的古诗
配古诗配画的读书卡
晓燕包含的古诗
表示知已的古诗词
有关于植物的现代古诗大全
小学课文中苏轼的古诗
浪漫的古诗简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