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

关于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7) 语录(4) 说说(9) 名言(688) 诗词(1k+) 祝福(2k+) 心语(170)

  •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二

  •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二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卷232_1 【太岁日】杜甫

      楚岸行将老,巫山坐复春。病多犹是客,谋拙竟何人。

      阊阖开黄道,衣冠拜紫宸。荣光悬日月,赐与出金银。

      愁寂鸳行断,参差虎穴邻。西江元下蜀,北斗故临秦。

      散地逾高枕,生涯脱要津。天边梅柳树,相见几回新。

      卷232_2 【元日示宗武】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卷232_3 【远怀舍弟颖、观等】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得书。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卷232_4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杜甫

      自汝到荆府,书来数唤吾。颂椒添讽咏,禁火卜欢娱。

      舟楫因人动,形骸用杖扶。天旋夔子国,春*岳阳湖。

      发日排南喜,伤神散北吁。飞鸣还接翅,行序密衔芦。

      俗薄江山好,时危草木苏。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

      卷232_5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远游长儿子,几地别林庐。

      杂蕊红相对,他时锦不如。具舟将出峡,巡圃念携锄。

      正月喧莺末,兹辰放鹢初。雪篱梅可折,风榭柳微舒。

      托赠卿家有,因歌野兴疏。残生逗江汉,何处狎樵渔。

      卷232_6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主簿前阆…亲事遂停】杜甫

      禁脔去东床,趋庭赴北堂。风波空远涉,琴瑟几虚张。

      渥水出骐骥,昆山生凤凰。两家诚款款,中道许苍苍。

      颇谓秦晋匹,从来王谢郎。青春动才调,白首缺辉光。

      玉润终孤立,珠明得暗藏。馀寒折花卉,恨别满江乡。

      卷232_7 【人日两篇】杜甫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

      胜里金花巧耐寒。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卷232_8 【江梅】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卷232_9 【庭草】杜甫

      楚草经寒碧,逢春入眼浓。旧低收叶举,新掩卷牙重。

      步履宜轻过,开筵得屡供。看花随节序,不敢强为容。

      卷232_10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凡四十韵】杜甫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

      窄转深啼狖,虚随乱浴凫。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险,狼头如跋胡。恶滩宁变色,高卧负微躯。

      书史全倾挠,装囊半压濡。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不有*川决,焉知众壑趋。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

    [阅读全文]...

2022-01-01 15:44:09
  •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 古诗文
  •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己亥杂诗其实有很多首。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希望对你有帮助。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其实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阅读全文]...

2021-12-30 09:36:34
  • 《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五

  • 《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五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卷245_1 【送客一归襄阳二归浔阳】韩翃

      南驱匹马会心期,东望扁舟惬梦思。熨斗山前春色早,

      香炉峰顶暮烟时。空林欲访庞居士,古寺应怀远法师。

      两地由来堪取兴,三贤他日幸留诗。

      卷245_2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韩翃

      主人持节拜荆州,走马应从一路游。*冈连山雨暗,

      枇杷门向楚天秋。佳期笑把斋中酒,远意闲登城上楼。

      文体此时看又别,吾知小庾甚风流。

      卷245_3 【送客水路归陕】韩翃

      相风竿影晓来斜,渭水东流去不赊。枕上未醒秦地酒,

      舟前已见陕人家。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棠梨也作花。

      好是吾贤佳赏地,行逢三月会连沙。

      卷245_4 【送丹阳刘太真】韩翃

      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下箸已怜鹅炙美,

      开笼不奈鸭媒娇。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

      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

      卷245_5 【送客归江州】韩翃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客舍不离青雀舫,

      人家旧在白鸥洲。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篮舆相访为淹留。

      卷245_6 【题张逸人园林】韩翃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麈尾手中毛已脱,

      蟹螯尊上味初香。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

      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

      卷245_7 【又题张逸人园林】韩翃

      藏头不复见时人,爱此云山奉养真。露色点衣孤屿晓,

      花枝妨帽小园春。时携幼稚诸峰上,闲濯眉须一水滨。

      兴罢归来还对酌,茅檐挂著紫荷巾。

      卷245_8 【送刘将军】韩翃

      明光细甲照錏鍜,昨日承恩拜虎牙。胆大欲期姜伯约,

      功多不让李轻车。青巾校尉遥相许,墨槊将军莫大夸。

      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

      卷245_9 【送郑员外(郑时在熊尚书幕府)】韩翃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孺子亦知名下士,

      乐人争唱卷中诗。身齐吏部还多醉,心顾尚书自有期。

      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

      卷245_10 【寄徐州郑使君】韩翃

      江城五马楚云边,不羡雍容画省年。才子旧称何水部,

      使君还继谢临川。射堂草遍收残雨,官路人稀对夕天。

      虽卧郡斋千里隔,与君同见月初圆。

      卷245_11 【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韩翃

      都门霁后不飞尘,草色萋萋满路春。双兔坡东千室吏,

      三鸦水上一归人。愁眠客舍衣香满,走渡河桥马汗新。

      少妇比来多远望,应知蟢子上罗巾。

      卷245_12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韩翃

      少年结客散黄金,中岁连兵扫绿林。渤海名王曾折首,

      汉家诸将尽倾心。行人去指徐州*,饮马回看泗水深。

      喜见明时钟太尉,功名一似旧淮阴。

      卷245_13 【送王少府归杭州】韩翃

    [阅读全文]...

2022-06-24 22:23:24
  • 作文导游词二百字

  • 经典
  • 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电影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

    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黄帝陵区约4*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

    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

    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

    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再后面便是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

    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

    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

    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

    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

    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

    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西湖导游词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郑导,欢迎来到有2200年历史的杭州游玩。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的风景特别美丽,尤其是西湖。

    今天,我就带你们到西湖好好游玩一番。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方向,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

    西湖有十景,有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湖秋月、花港观鱼、三潭印月等等。

      我们先来到了断桥残雪。

    它位于白堤东端,为什么要叫断桥残雪呢

    因为每当雪初晴,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

      断桥残雪的后面是花港观鱼,池里有成千上万的红鲫鱼,非常的好看。

    你们看

    有的鱼躲来躲去,一会儿藏起来,一会儿看看别的鱼的动静,像是在捉迷藏呢

    有的鱼游来游去,像是在池中巡逻,保卫大家的安全。

    [阅读全文]...

2022-02-17 09:21:41
  •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己亥杂诗其实有很多首。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希望对你有帮助。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其实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阅读全文]...

2022-01-16 12:57:15
  •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后妃上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孝明王皇后 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懿德符皇后 明德李皇后 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章穆郭皇后 章献明肃刘皇后 李宸妃 杨淑妃 沈贵妃 仁宗郭皇后 慈圣光献曹皇后张贵妃 苗贵妃 周贵妃 杨德妃 冯贤妃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周人尊祖之诗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盖推本后稷之所自出,以为王迹之所由基也。宋之兴,虽由先世积累,然至宣祖功业始大。昭宪杜后实生太祖、太宗,内助之贤,母范之正,盖有以开宋世之基业者焉。观其训太祖以《无逸》治天下,至于豫定太宗神器之传,为宗社虑,盖益远矣。厥后慈圣光献曹后拥佑两朝,宣圣烈高后垂帘听政,而有无祐之治。南渡而后,若高宗之以母道事隆祐,孝宗奉明慈怡愉之乐,皆足以为百王法程。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岂不卓然而可尚哉。昭宪垂裕之功,至是茂矣。旧史称昭宪性严毅,有礼法。《易》之《家人》上九曰:"有孚,威如,终吉。"其是之谓欤。作《后妃传》。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定州安喜人也。父爽,赠太师。母范氏,生五子三女,太后居长。既笄归于宣祖。治家严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

      周显德中,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封南阳郡太夫人。及太祖自陈桥还京师,人走报太后曰:"点检已作天子。"太后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众皆贺。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太祖再拜曰:"谨受教。"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谥曰明宪。葬安陵,神主祔享太庙。乾德二年,更谥昭宪,合祔安陵。

      太祖孝惠贺皇后,开封人。右千牛卫率府率景思长女也。性温柔恭顺,动以礼法。景思常为军校,与宣祖同居护圣营。晋开运初,宣祖为太祖聘焉。周显德三年,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封会稽郡夫人。生秦国晋国二公主、魏王德昭。五年,寝疾薨,年三十。建隆三年四月,诏追册为皇后。乾德二年三月,有司上谥曰孝惠。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与孝章、淑德、章怀并祔太庙。

      孝明王皇后,邠州新*人。彰德军节度饶第三女。孝惠崩,周显德五年,太祖为殿前检点校,聘后为继室。后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周世宗赐冠帔,封琅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册为皇后。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晨起,诵佛书。事杜太后得驩心。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有司上谥,翰林学士窦仪撰哀册文。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孝章宋皇后,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偓之长女也。母汉永宁公主。后幼时随母入见,周太祖赐冠帔。乾德五年,太祖召见,复赐冠帔。时偓任华州节度,后随母归镇。孝明后崩,复随母来贺长春节。开宝元年二月,遂纳入宫为皇后,年十七。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太祖崩,号开宝皇后。

      太*兴国二年,居西宫。雍熙四年,移居东宫。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谥,权殡普济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升祔太庙。

      太宗淑德尹皇后,相州邺人。滁州刺史廷勋之女。兄崇珂,保信军节度。太宗在周时娶焉。早薨。及帝即位,诏追册为皇后,并谥,葬孝明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后升祔太庙。

      懿德符皇后,陈州宛丘人。魏王彦卿第六女也。周显德中,归太宗。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进封楚国夫人。太宗封晋王,改越国。开宝八年薨,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享于别庙。至道三年十一月,诏有司议太宗配,宰相请以后配,诏从之。奉神主升祔太庙,后姊,周世宗后也,淳化四年殂。

      明德李皇后,潞州上党人。淄州刺史处耘第二女。开宝中,太祖为太宗聘为妃。既纳币,会太祖崩,至太*兴国三年始入宫,年十九。雍熙元年十二月,诏立为皇后。后性恭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尝生皇子,不育。至道二年,封后嫡母吴氏为卫国太夫人,后改封楚国,及封后母陈氏为韩国太夫人。

      太宗崩,真宗即位。至道三年四月,尊后为皇太后,居西宫嘉庆殿。咸*二年,宰相请别建宫立名,从之。四年宫成,移居之,仍上宫名曰万安。景德元年崩,年四十五。谥明德。权殡沙台。三年十月,祔葬永熙陵。礼官请以懿德、明德同祔太宗庙室,以先后为次,从之。

      李贤妃,真定人,乾州防御使英之女也。

      太祖闻妃有容德,为太宗聘之。开宝中,封陇西郡君。太宗即位,进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元佐。妃尝梦日轮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惊而悟,遂生真宗。太*兴国二年薨,年三十四。

      真宗即位,追封贤妃,又进上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咸*三年,祔葬永熙陵。以中书侍郎、*章事李沆为园陵使。车驾诣普安院攒宫,素服行礼,拜伏呜咽。命驾部郎中、知制诰梁周翰撰哀册。神主祔别庙。

      大中祥符元年,追赠后父英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母魏国太夫人。大中祥符三年,礼官赵湘请以后祔太宗庙室。真宗曰:"此重事也,俟令礼官议之。"六年秋,宰相王旦与群臣表请后尊号中去"太"字,升祔太庙明德之次,从之。

      真宗章怀潘皇后,大名人,忠武军节度美第八女。真宗在韩邸,太宗为聘之,封莒国夫人。端拱二年五月薨,年二十二。真宗即位,追册为皇后,谥壮怀,葬永昌陵之侧,陵名保泰。神主享于别庙,旧制后谥冠以帝谥。庆历中,礼官言,"孝"字连太祖谥,"德"字连太宗谥。遂改"壮"为"章",以连真宗谥云。

      章穆郭皇后,太原人,宣徽南院便守文第二女。淳化四年,真宗在襄邸,太宗为聘之。封鲁国夫人,进封秦国。真宗嗣位,立为皇后。景德四年,从幸西京还,以疾崩,年三十二。

      后谦约惠下,性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服饰华侈,必加戒勖。有以家事求言于上者,后终不许。兄子出嫁,以贫欲祈恩赉,但出装具给之。上尤加礼重。

      及崩,上深嗟悼。礼官奏皇帝七日释服,特诏增至十三日。太常上谥曰壮穆。灵驾发引,命翰林学士杨亿撰哀册。葬永熙陵之西北,神主享于别庙。以后弟崇仪副使崇仁为壮宅使、康州刺史,侄承庆、承寿皆迁官。大中祥符中,封后母高唐郡太夫人梁氏莱国太夫人。仁宗即位,升祔真宗庙室,改谥章穆。

      章献明肃刘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为华阳人。祖延庆,在晋、汉间为右骁卫大将军;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从征太原,道卒。后,通第二女也。

      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摧之入京师。后年十五入襄邸,王乳母秦国夫人性严整,因为太宗言之,令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宫指使张耆家。太宗崩,真宗即位,入为美人。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大中祥符中,为修仪,进德妃。

      自章穆崩,真宗欲立为皇后,大臣多以为不可,帝卒立之。李宸妃生仁宗,后以为己子,与杨淑妃抚礼甚至。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围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

      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宰相上寇准密议奏请皇太子监国,以谋泄罢相,用丁谓代之。既而,入内都知周怀政谋废后杀谓,复用准以辅太子。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诣谓告,谓夜乘犊车,挟崇勋、怀吉造枢密使曹利用谋。明日,诛怀政,贬准衡州司马。于是诏皇太子开资善堂,引大臣决天下事,后裁制于内。

      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重事,权取处分。谓等请太后御别殿,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谕曰:"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于是请帝与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议已定,太后忽出手书,第欲禁中阅章奏,遇大事即召对辅臣。其谋出于丁谓,非太后意也。谓既贬,冯拯等三上奏,请如初议。帝亦以为言,于是始同御承明殿。百官表贺,太后哀恸。有司请制令称"吾",以生日为长宁节,出入御大安辇,鸣鞭侍卫如乘舆。令天下避太后父讳。群臣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御文德殿受册。

      天圣五年正旦,太后御会庆殿。群臣及契丹使者班廷中,帝再拜跪上寿。是岁郊祀前,出手书谕百官,毋请加尊号。礼成,帝率百官恭谢如元日。七年冬至,天子又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力言其非,不听。九月,诏长宁节百官赐衣,天下赐宴,皆如乾元节。

      明道元年冬至,复御文德殿。有司陈黄麾仗,设宫架、登歌、二舞。明年,帝亲耕籍田,太后亦谒太庙,乘玉辂,服祎衣、九龙花钗冠,斋于庙。质明,服衮衣,十章,减宗彝、藻,去剑,冠仪天,前后垂珠翠十旒。荐献七室,皇太妃亚献,皇后终献。加上尊号曰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

      是岁崩,年六十五。谥曰章献明肃,葬于永定陵之西北。旧制皇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自后始。追赠三世皆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父封魏王。

      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有节,柴氏、李氏二公主入见,犹服髲鬀。太后曰:"姑老矣。"命左右赐以珠玑帕首。时润王元份妇安国夫人李氏老,发且落,见太后,亦请帕首。太后曰:"大长公主,太宗皇帝女,先帝诸妹也;若赵家老妇,宁可比耶?"旧赐大臣茶,有龙凤饰,太后曰:"此岂人臣可得?"命有司别制入香京挺以赐之。赐族人御食,必易以釦器,曰:"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常服絁繻练裙,侍者见仁宗左右簪珥珍丽,欲效之。太后戒曰:"彼皇帝嫔御饰也,汝安得学。"

      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有漕臣刘绰者,自京西还,言在庾有出剩粮千余斛,乞付三司。后问曰:"卿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乎?此四人岂因献羡余进哉!"

      后称制凡十一年,自仁宗即位,乃谕辅臣曰:"皇帝听断之暇,宣诏名儒讲*经史,以辅其德。"于是设幄崇政殿之西庑,而日命*臣侍讲读。

      丁谓、曹利用既以侮权贬窜,而天下惕然畏之。晚稍进外家,任内宫罗崇勋、江德明等访外事,崇勋等以此势倾中外。兄子从德死,姻戚、门人、厮役拜官者数十人。御史曹脩古、杨偕、郭劝、段少连论奏,太后悉逐之。

      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上春秋长,犹不知为宸妃所出,终太后之世无毫发间隙焉。及不豫,帝为大赦,悉召天下医者驰传诣京师。诸尝为太后谪者皆内徙,死者复其宫。其后言者多追诋太后时事,范仲淹以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闻也。"下诏戒中外毋辄言。

      于是泰宁军节度使钱惟演请以章献、章懿与章穆并祔真宗室。诏三省与礼院议,皆以谓章穆皇后位崇中壶,已祔真宗庙室,自协一帝一后之文;章献明肃处坤元之尊,章懿感日符之贵,功德莫与为比,谓宜崇建新庙,同殿异室,岁时荐飨,一用太庙之仪,仍别立庙名,以崇世享。翰林学士冯元等请以奉慈为名,诏依。庆历五年,礼院言章献、章懿二后,请遵国朝懿德、明德、元德三后同祔太宗庙室故事,迁祔真宗庙。诏两制议,翰林学士王尧臣等议,请迁二后祔,序于章穆之次,从之。

      李宸妃,杭州人也。祖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仁德,终左班殿直。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壮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既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妃恶之。帝心卜:钗完,当为男子。左右取以进,钗果不毁,帝甚喜。已而生仁宗,封崇阳县君;复生一女,不育。进才人,后为婉仪。仁宗即位,为顺容,从守永定陵。章献太后使刘美、张怀德为访其亲属,得其弟用和,补三班奉职。

      初,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仁宗即位,妃嘿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

      明道元年,疾革,进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崇勋如其言。

      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壮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刘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庙曰奉慈。又即景灵宫建神御殿,曰广孝。庆历中,改谥章懿,升祔太庙。拜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宠赉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玮。

      杨淑妃,益州郫人。祖瑫,父知俨,知俨弟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

      妃年十二入皇子宫。真宗即位,拜才人,又拜婕妤,进婉仪,仍诏婉仪升从一品,位昭仪上。帝东封、西祀,凡巡幸皆从。章献太后为修仪,妃与之位几埒。而妃通敏有智思,奉顺章献无所忤,章献亲爱之。故妃虽贵幸,终不以为己间,后加淑妃。真宗崩,遗制以为皇太后。

      始,仁宗在乳褓,章献使妃护视,凡起居饮食必与之俱,所以拥佑扶持,恩意勤备。及帝即位,尝召其侄永德见禁中,欲授以诸司副使。妃辞曰:"小儿岂胜大恩,小官可也。"更命为右侍禁。

      章献遗诰尊为皇太后,居宫中,与皇帝同议*事。阁门趣百僚贺,御史中丞蔡齐目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长,*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乃诏删去遗诰"同议*事"语,第存后号。奉缗钱二万助汤沐,后名其所居宫曰保庆,称保庆皇太后。

      景祐三年,无疾而薨,年五十三。殡于皇仪殿。帝思其保护之恩,命礼官议加服小功。

      初,仁宗未有嗣,后每劝帝择宗子*属而贤者,养于宫中,其选即英宗也。英宗立,言者谓礼慈母于子祭,于孙止,请废后庙,瘗其主园陵。英宗弗欲遽也,下有司议,未上,会帝崩,遂罢。后父祖皆累赠至一品,知信赠节度使。知信子景宗,见《外戚传》。

    [阅读全文]...

2022-07-05 18:49:55
  • 雪梅的作者是谁(雪梅古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 我只能回答“那就看语文书上的”。万一考试考这首诗,当然以语文书为准。语文书上,这首诗的作者卢钺。

    语文书上,并没有对诗人卢钺作介绍。

    猜想下,难道卢钺与卢梅坡是同一个人吗?

    我以前学这首诗,作者就是卢梅坡啊。

    我去查了一些古籍,在《千家诗选》里有这首诗,作者是卢梅坡。

    它出现在一组以《梅花》为题的诗中。这首诗的题目是《梅花》,不是《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66页

    虽然《千家詩選》不完全是刘克庄编辑的,但是在刘克庄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北京大学钱志熙先生对此书做过研究,他认为,《千家诗选》可以视为南宋后期以江湖诗派为主流的诗坛对唐宋诗史的一次集体性的重新建构。说明,这个本子的编辑者,至少在时代上比我们更接*卢梅坡或者卢钺,也比我们更了解他们。那么,《千家诗选》所提供的作者是卢梅坡,可信度应该还是比较高的。

    有人说:据考证,卢梅坡与卢钺应是同一人。

    不知道是谁考证的,怎么考证的。卢梅坡与卢钺真是同一个人吗?

    在网上,能找到卢钺的资料。

    关于卢梅坡的资料就不详了。

    同在《千家诗选》中,卢梅坡有诗十首,卢钺有诗两首。很明显两人不是同一个人。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信春来有客愁

    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0页

    百万人家井水黄,江南大半田无秧

    乖龙岂是为霖物,贪弄明珠簸日光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49页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66页

    自负孤髙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69页

    玉栏四面护花王,一叚风流似洛阳

    深院不须驱野鹿,只愁蜂蝶暗偷香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80页

    荼䕷结屋是何年,风雨摧颓为怆然

    飞似绿珠楼上坠,困于毕卓瓮间眠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83页

    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摘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87页

    京尘湫隘蠓蚊多,彼美繁英玉雪窠

    见谓娇柔能特立,肯凭他物学藤萝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98页

    晴栏看尽栁花飞,一段风晴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06页

    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

    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94页

    笠泽髙风寒凛凛,苕溪凝雪白皑皑

    扁舟我独乘归兴,自是不因安道来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24页

    离骚课罢便投壶,长日身心得自娱

    多少论筹闲殿最,始终中节定工夫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71页

    网上流传卢梅坡《雪梅》诗有两首,见下图。

    [阅读全文]...

2022-01-12 00:52:28
  • 西游记读后感二百字

  • 西游记,感言,经典
  • 读游记》有感读过《西游记》后,受益匪浅。

    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那就是——想要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

    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

    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是一部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饿历险记。

    他们必须坚强跨越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顺利取得真经,普渡众生。

    在这取经途中,妖魔鬼怪会处处刁难着他们,艰难险阻会时刻伴随着他们,上什么让他们最终战胜一切,取得真经呢?  团结!是四个人的团结将他们凝聚在了一起,是四份力量的融合让他们不畏艰险,战胜重重困难.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而《西游记》不正是更加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吗

      有人说过:“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

    放入大海。

    只有溶入大海,水才会长流不息。

    唐僧师徒就是团结的化身,是团结让他们排除万难。

    我们现在不应该如此吗

    在学*、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团结。

    当今时代,处处讲究合作精神,只有合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才能战胜更大的困难。

    国与国如此,人与人也如此。

      《西游记》,它让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让我了解到团结的重要性,唐僧师徒教会我只有讲团结,才会获成功的大道理。

      眼见未必为实  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会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印象深刻。

    白骨精变了三次摸样,成功地骗过了唐僧、八戒和沙僧,但唯独没有骗过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

    孙悟空为大家而战,为生命而战,为正义而战,可结果却换来了被驱赶的下场。

    我相信在孙悟空满怀委屈离去的那一刻,一定让很多人感到震撼,让很多人感到愤怒,也让很多人感到伤心,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我是一个极不爱流泪的女孩,但是从小到大,每次看到孙悟空无奈离去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

    心中充满了对唐僧的气愤,对白骨精的憎恨和对孙悟空的同情。

    现在,我长大了,从这一章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眼见未必为实。

      村姑、老奶奶、老爷爷,他们的表面都是那么得朴实,那么得善良,可实质却是一个狡猾*的妖怪,通过这件事,“眼见为实”这句古训还真得让人重新审视呢

    尤其是在当今如此杂乱的社会,欺骗的手段愈发高明,欺骗的行径愈加猖獗。

      面对这些繁杂的事物,我们不该只看它的表面现象,而要去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相信科学,现象真理。

    要知道,任何的谎言在科学面前都会自露马脚,任何的欺骗在科学面前都会原形毕露。

    让我们理智冷静地看待事物,那么我坚信,每个人都会远离虚伪,远离欺骗。

      《西游记》让我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与谎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会我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西游记》第九、第十回中说了件有趣的事,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

    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

    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

    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

    唐太宗梦见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没空斩龙。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打了个瞌睡,梦斩老龙。

    老龙王最终还是一命呜呼,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觉得龙王该斩,一是瞧不得别人能干,嫉贤妒能,无事生非;二是为了私利,忘忽职守。

    倒是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辨好坏,一味地做老好人,令人大跌眼镜。

    [阅读全文]...

2021-12-26 14:08:41
  • 雪梅古诗现代文67句

  • 经典
  •   雪梅

      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古诗简介

      雪梅,指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雪梅》诗,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千古名句。

      光有梅花没有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翻译/译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注释

      1、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2、降(xiáng),服输。

      3、骚人:诗人。

      4、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赏析/鉴赏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阅读全文]...

2021-12-02 00:30:46
当前热门
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 - 句子
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 - 语录
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 - 说说
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 - 名言
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 - 诗词
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 - 祝福
关于雪和梅的二百多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