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凉州词王翰的古诗书法硬笔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凉州词王翰的古诗书法硬笔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凉州词王翰的古诗书法硬笔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凉州词王翰的古诗书法硬笔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王翰唐诗《凉州词》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王翰唐诗《凉州词》,希望大家喜欢!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前言】
《凉州词》创作于开元年间,是描绘边塞生活的名曲之一,诗人性情的豪爽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写出了广袤边塞来之不易的一次盛宴,勾画出了戍边将士尽情畅饮、欢快愉悦的场面,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代曲辞》,又作凉州曲,即凉州地区流行歌曲的歌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夜光杯:据《海内十洲记》记载,夜光杯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相传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这里用作酒杯的美称。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欲:将要。
琵琶:弹拨乐器,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饮。即杨炯《送临津房少府》诗"弦奏促飞觞"之意。
沙场:*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翻译】
精美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的时候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开怀畅饮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
【赏析】
《凉州词》创作于开元年间,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这首诗的前两句言事,写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正欲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催人出征。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都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诗人借以渲染出塞外军营的特有的情调,一开始就把读者引人了塞外古战场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美酒、玉杯、琵琵催发,激起征戍将士的无限感慨。于是,诗的后两句转人言情:休笑战士醉卧沙场,自古以来,远赴边庭征战的能有几人生还?“古来”句虽然用了夸张手法写出边睡战争的激烈残酷,但诗的基调仍然是雄壮高昂的,它不仅表现出战士开朗、达观的'性格,也抒发了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坦荡胸怀。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古凉州靠*西域,风物情景与中原迥异。诗人在这首短诗中,抓住葡萄美酒、夜光杯和琵琶乐曲,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和地域感,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一幅情深、味浓的边塞风物画卷。诗中的形象鲜明,格调豪壮,它没有直接去描摩人物形象,然而在全诗所渲染的景物和氛围中,一个有动作、有性格、内心世界十分丰富的边塞健儿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塞外景色单调,作者在*常的痛饮中蕴藉了壮美的豪情,悲凉的情调,随着催发的琵琶声一起激发出来。使天地光色都显得十分壮阔。正是这种粗线条的画面,一经点染便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
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此诗极写宴饮时的欢乐,而愈写此时之快则愈反映出战士*日生活艰辛,难得一欢。其品德的高尚及视死如归的豪迈便可体会得到。这样全诗基调便显得豪迈奔放、明快劲健、引人入胜。
【名家点评】
明代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语意远,乃得隽永。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悲慨在“醉卧”二字。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清代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诗意在末句,而以饮酒引之,沉痛语也。若以豪饮解之,则人人所知,非古人之意。
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此诗妙绝,无人不知,若非细细寻其金针,其妙亦不可得而见。……若论顿挫,“葡萄美酒”一顿,“夜光杯”一顿,“欲饮”一顿,“琵琶马上催”一顿,“醉卧沙场”一顿,“君莫笑”一顿,凡六顿,“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方挫去。夫顿处皆截,挫处皆连,顿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杨仲弘论绝句,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君莫笑”三字喝末句有力。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01王翰的《凉州词》
02《凉州词》的由来
03王翰绚烂如流星一般的华彩人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凉州词》,它是王翰流传下来的唐诗中最负盛名的一首。诗中描绘了边塞将士们在盛大的酒筵上豪饮美酒的场景,表现了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慷慨悲壮之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和“琵琶”一出现,就让人在脑海里展开了一幅充满西域风情的绚烂画面。戍边将士们在盛大的酒筵上欢饮。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正喝到兴头上时,响起了催人出征的琵琶声,可能是边境突起战事催人出征,也可能是酒筵上弹奏乐器为大家助兴。于是,将士们开着玩笑说,不要嘲笑自己在沙场上醉倒的样子,自古以来参加边塞战争的人又有几个能活着回去呢。将士们一方面为国家舍生忘死,戍守边疆;另一方面将士们也感叹自己悲凉的命运。
这首诗由*及远,先把目光聚集在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这样的物象上,然后铮铮琵琶声让人忽然想起遥远的年代里,同样有一群人在边疆为国家赴汤蹈火,然而只落得了幸存者少得可怜的悲壮结局。整首诗在一句戏谑之语中结束,给人一个开放的结尾,任由读者去解读。
古籍《乐苑》中说:“《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唐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唐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因此,在唐代有很多诗人都写过叫《凉州词》的诗作,比如王之涣也有一首童叟皆知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河西都会”的美称。凉州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夜光杯”是另一座河西重镇酒泉的特产之一。
唐代疆域辽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国际交往也日益频繁。为了维护国内和国际上的良好形势,维护国家统一,保持国际上的商业往来顺利进行,唐代边疆战争时有爆发。加之帝王的穷兵黩武和一些大臣邀功边关,也使得唐王朝拓展地域版图的战争不断出现。唐代文人学子进取仕途的途径之一就是从军,这些诗人来到边塞体验了真正的苦寒生活后,触动内心,写下关于边塞的诗篇。另外,驻守边关的将领们往往喜欢招募文人进入他们的幕府,这些文人也会把感受写成诗作。
王翰生*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元年进士,后又通过了直言极谏和超拔群类的制科考试。曾出任昌乐县尉(昌乐,今山东省潍坊市下属县)、秘书正字(秘书省掌管校勘典籍的官员)、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等事)和驾部员外郎(掌管车舆、牛马厩牧之事),后谪迁汝州长史(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和仙州别驾(仙州,今河南省叶县)。当他再度遭到贬谪,赴任道州司马(道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时,在途中不幸得病,不治而亡。根据文献记载,关于王翰的史料在开元十四年(726)之后非常少见,由此推断王翰亡故于这一年。
出身名门、才学一流
王翰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诗人,天资聪颖,豪放不羁。王翰主要生活于开元前期,当时社会比较重视门第,王翰出身于五姓七望之一的太原王氏。王翰家境富饶,豪放倜傥,恃才不羁。
他又非常幸运,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进士及第,后来又通过制科考试。这在唐代的科举中是十分顺利的经验,唐代科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明经科(主要考查学子对儒家经典的背诵和理解)考试相对简单,三十岁考上了也已经不年轻了,但是进士科(主要考查诗赋和政论)比明经科要难得多,五十岁获得功名都不算晚。王翰年纪轻轻就通过了进士科考试,才学和运气都是非常出色的。
恃才不羁,影响仕途
王翰进士登第之后,当时并州长史张嘉贞非常欣赏他,特地给王翰送去厚礼。王翰收到礼物之后,非常感动,写了歌词来表达这份感激之情。王翰又在一个宴会之上,一边演唱自己写词的歌曲,一边跳舞,神情自若,气宇轩昂。后来张说在并州长史任上时,对王翰也是极为器重,更加礼遇王翰。王翰自然也是非常感动。
不过,王翰的性格之中豪放不羁的一面很快就表现出来,他在进士及第之后,自己写了一张榜文贴在了吏部的大街上,内容是给当时的文人排座次,他把张说排在第一名,李邕排在第二名,自己排在第三名,其他人都排在自己之后。王翰视其他文人如草芥一般的举动让文人们非常不满,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仕途,只好赋闲在家。
遇到转机,大展宏图
张说从并州长史被调回中央之后,由于王翰与张说交往甚密,张说提拔王翰到中央做官。王翰由秘书正字,擢升为通事舍人,后晋升至驾部员外郎,正五品官员。在唐代,正五品官员由中书省和门下省选拔,再由皇帝亲自任命。官至五品,还可以享受到税赋减免的特殊待遇,对于一个唐代官员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位置。
受到排挤,接连被贬
王翰与张说的关系让他在仕途上顺风顺水,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说罢相之后,王翰也受到排挤,被贬至汝州担任长史。没过多久,又改任仙州别驾。长史和别驾,以及司马都是刺史的佐官。
王翰终究是一位豪放不羁、恃才傲物的人。虽然被贬,他在任期间仍然常常与文人志士结交,祖咏和杜华就常常成为他的座上宾。他与豪侠们饮酒行乐、出游打猎。不仅如此,王翰生活奢华,家中豢养了许多良马,又供养乐伎。
作为贬官,心中总有一些愤懑,于是他又写文章来排解,不料得罪了有司(相当于部门的长官),将他贬往偏远的道州。王翰在赶赴道州的途中患病,不治而亡。
在唐代,一般贬谪官员都会选择岭南湘黔一带,朝廷使这些贬谪的官员远离政治中心,比如王昌龄被贬湖南的龙标,李白被流放贵州的夜郎,对于这样的官员,朝廷再度任用的可能性很小。而王翰最初贬往汝州和仙州都是距离京城不远的地方,直到最后一次才贬往湖南南部的道州。可见最初朝廷对王翰还是留有余地的,但是他在被贬期间依旧我行我素,最终死于赴任途中。
耀眼夺目,终将坠落
这是他人生的悲剧,也可以说是他性格的悲剧。王翰富足的生活让他无所顾虑,也让他获得了许多上层社会的生活经验,使他眼界开阔。但在官场中无拘无束,势必会触碰到其他人的利益,让自己成为其他人攻击的对象。
王翰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像流星闪耀着划过夜空,眩目而短暂。张说曾说,王翰的文章非常出色,但是还是有一些瑕疵,如果能弥补这些缺陷,发挥他的优势,他会成为一个时期最为优秀的人。不仅当时的文坛领袖张说很看重王翰,王翰还是大众们追逐的对象,常参加王翰组织的文人聚会的杜华搬家搬到王翰家隔壁,他的母亲激动地说能成为王翰的邻居,就像孟母三迁一样,我非常知足。
王翰自被贬出京到官死于途,前后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笔下的边塞少了几分苍凉,多了几分瑰丽。边关将士却仍然走不出悲壮的命运,王翰在官场同样如战场一般,最终沉没其中。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晋阳人。诗颇壮丽。
【赏析】: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芳香四溢的葡萄美酒斟满精美的酒杯,正要开怀畅饮时,却传来了催人出征的琵琶声。喝醉了躺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们有几人能够返回?
【注释】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此处指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它是周穆王时西胡所献的宝物。
琵琶:一种乐器,演奏时用手指拨弦。
催:催人去征战。
醉:喝醉。
沙场:战场。
【主题归纳】
诗人用酣畅的笔调,表现了一种略带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战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而令人恐惧的,诗中不免有一丝悲凉的情绪,但诗人超越了悲伤,要以“醉卧”来面对残酷的战争,这种酣畅、豪迈之情,是盛唐时期特有的时代精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朝时期属陇右道,音乐多掺杂有西域龟兹诸国的胡音,唐陇右径略使部知运在开元年间,
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即迅速流行,多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多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大唐帝国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用白玉精制而成。
王翰写有两首《凉州词》大多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是唐诗七绝的名篇。
这首边塞诗截取了戎马生活的一个片段——胜利后的音乐酒宴盛会,以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超常的意象,风格独特地展现出边塞的绮丽风光和将士豪迈的语言、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以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拉开序幕,用浓郁的边防色彩来渲染欢快宴饮的气氛。
“欲饮琵琶马上催”——这里的“琵琶”和“马上”都是乐调,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这种“鼓角横吹”,在殿堂之上,称作“横吹”,在军旅行中,称为“骑吹”,后来因为“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也称“马上乐”。所以,这句是: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着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痛饮之时,军乐突然想起,使他们不得不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中。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正面描写感情。醉正酣时军乐响,催人出征,但仍然要痛饮,甚至不惜醉卧沙场。那是因为自古沙场征战就没有几个人能生还。未战死前要尽情痛饮,醉卧方休,那是一种沉痛,甚至有绝望的情绪。作者以豪迈的语言表现出来,也就是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跃然纸上。
全诗不写正面战场,而写激战间隙的胡风酒宴,表现战士对战争和娱乐、生与死的观念,展示军人的胸襟和豪情同时也表现了唐人的奢华和豪放,以点带面。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悲壮的现实,却写出了万丈豪情堪称盛唐边塞诗中的经典力作!
王翰《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
浓郁的边域色彩,跳跃跌宕的结构,奔放的情绪使这首诗成为了边塞诗中的精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翰《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文解释】
葡萄美酒倒满了夜光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同时在催促着。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你也不要笑我啊!自古征战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回来呢?
【词语解释】
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催:这里指催人出发的意思。
①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②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场:*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④君:你。
⑤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⑥催:催人出征。
⑦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⑧欲:将要。
⑨征战:打仗。
【赏析】
琵琶弹奏着欢快而急促的旋律,夜光杯中盛满了西域的葡萄美酒,长年征战疆场的将士难得有这欢聚痛饮的时刻,于是举杯相邀:痛饮个一醉方休吧,「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满怀激情写下这沙场之宴的劝酒词,笔端洋溢着豪放、悲壮与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
浓郁的边域色彩,跳跃跌宕的结构,奔放的情绪使这首诗成为了边塞诗中的精品。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
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
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可谓深得作者用心。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注释:
①夜光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诗中用作酒杯的美称,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唐诗评析:《凉州词》王翰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对于马的古诗,实际上我认为有关马的成语很多,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马的古诗,虽然说在我们的学*过程中,学*马的古诗要比学*马的成语很复杂,但是我们能够从马的古诗中,体会出不一样的意境。
马的古诗赏析系列(二)《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听到常常在马背上弹奏的琵琶曲,曲调铿锵激越,仿佛在催促我上前线作战。喝醉了躺在沙场上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出征打仗的人,有几个活着回来?
诗是咏边塞荒寒艰苦情景之名曲。全诗描摹了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中一次难得的盛宴,将士们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
开篇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忽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眼前展现出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景象使人惊喜,为全诗抒情创造氛围、定下基调。第二句“欲饮”二字渲染出美酒佳肴不凡的诱惑力,表现出将士豪爽开朗的性格,进一层描写热烈场面。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美酒加音乐”欢快的宴饮场面。
三、四句描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历代评注家颇有争议。有的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这话对读者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赏析笔者:婧喆
《凉州词》
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凉州
古地名,在今甘肃省西北部的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段,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中原与少数民族战争的主要战场。
夜光杯
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琵琶
胡人乐器。作战时用作出发号使用,这里指欢快的琵琶曲。
催
催人出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赏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凉州词王翰的古诗书法硬笔
古诗王翰写的凉州词
王翰凉州词的古诗配画
王翰写的凉州词古诗配画
王翰凉州词古诗的故事
凉州词的古诗王翰意思
凉州词王翰的古诗背景
凉州词王翰的古诗词
凉州词王翰的古诗朗读
凉州词王翰的古诗意思
古诗拼音版王翰的凉州词
凉州词王翰的古诗带拼音
王翰的凉州词古诗朗诵
王翰写的古诗凉州词意思
凉州词王翰古诗配画简单的
凉州词古诗诵读唐王翰的
《凉州词》唐王翰古诗的诗意
凉州词唐王翰古诗的拼音
幼儿园的古诗王翰的凉州词
放古诗凉州词唐王翰的古诗
古诗凉州词王翰的诗句意思
凉州词王翰的古诗一和诗意
凉州词王翰写的古诗诵读视频
凉州词古诗王翰带拼音的视频
嗯凉州词唐王之涣唐王翰的古诗
古诗凉州词唐王翰的朗读节奏
凉州词唐王翰的古诗词及人事
水的古诗书法硬笔
古诗王翰的凉州曲音频
咏梅的古诗书法硬笔
苏教版初一下学期的古诗词
描写长冮的古诗
初春暖阳的古诗
祝生意越来越好的古诗
25字的古诗书法楷书
古诗的画像
杜牧的咏怀古诗特点
古诗中的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75首古诗中的58首
含青蛙的古诗
最*古诗词写成的歌
关于七夕的古诗李白
赞美蜀葵花的优雅古诗
春夜喜雨古诗唱的视频
带有青的五字古诗
关于新年的古诗迎春叶懿
彼此开心就好的古诗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的古诗
写抒情的古诗词
小众优美有哲理的古诗词
孝敬的古诗
描写祖国西部风土人情的古诗
踟蹰的古诗
描写长安古诗的诗词有
关关于元宵节舞狮的古诗
婷的名字的古诗词
励志共勉的古诗词
大学讲古诗词的一个老教授
带红字的四言古诗词
描写甜沫的古诗词
对故乡怀念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