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

关于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74) 说说(151) 名言(11) 诗词(9k+) 祝福(116) 心语(1)

  • 王昌龄送别诗词

  • 送别,阅读,文学
  • 王昌龄送别诗词

      导语: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王昌龄送别诗词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一)《芙蓉楼送辛渐》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二)《送柴侍御》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鉴赏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三)《送魏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注释⑴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均不详。

      ⑵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⑶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6)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当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送别友人时在宴会上所创作的,为客中送客之作。

    [阅读全文]...

2021-12-18 04:57:02
  • 王昌龄的送别诗

  • 送别
  •   1、《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4、《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6、《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7、《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8、《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阅读全文]...

2022-01-28 11:09:04
  • 王昌龄送别诗词

  • 送别
  • 王昌龄送别诗词

      导语: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王昌龄送别诗词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一)《芙蓉楼送辛渐》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二)《送柴侍御》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鉴赏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三)《送魏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注释⑴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均不详。

      ⑵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⑶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6)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当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送别友人时在宴会上所创作的,为客中送客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4-04 08:07:37
  •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

  •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片冰心在玉壶上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明:天亮的时候。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赏析】

      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1-03 18:29:08
  • 王昌龄的送别诗有哪些(王昌龄最有名的送别诗分享)

  • 送别,分享
  • 正如南朝文学家江淹在《别赋》中所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在古代文人笔下总是缠绵凄切,充满感伤的。如王勃写给同乡好友薛华的“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柳宗元写给同事兼好友刘禹锡的“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等。

    但离别也并非全都是缠绵凄切,充满感伤的,如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就一洗送别诗的“黯然销魂”之态,而是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去宽慰友人,使友人不觉离愁,深感亲切和厚谊。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王昌龄的这首《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首先,王昌龄的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当时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恰逢好友柴侍御要从龙标前往武冈,所以王昌龄便写下了这首诗为好友柴侍御送行。因此,诗的第一句“流水通波接武冈”,王昌龄主要是点出了好友柴侍御将要去的地方,以及所用的交通工具和方式。

    这里的“流水”,指沅水,在湖南西部,源出贵州都匀云雾山,流经湖南黔阳、沅陵、常德等地,至汉寿注入洞庭湖。而“武冈”虽与龙标相距约一百多里,但境内有赧水流过,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注入洞庭湖。

    因此,沅水连接着武冈,也就意味着王昌龄和柴侍御所处的两地龙标、武冈是相“接”的,于是就有了一种两地比邻相*之感,所以王昌龄才会在诗的第二句中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送你远行我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不过真要说起来,龙标、武冈虽有水相“接”,但事实还是不同的地方。

    于是王昌龄为了使两处不同地方为一处,便创造出了极其温暖,让人倍感亲切的名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你我之间青山相连,共沐风雨,又同顶一轮明月,什么时候身处过两地呢?简单来说,这两句表现出了王昌龄与好友柴侍御人分两地,却情同一心的厚谊。

    纵观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虽说他未必就没有离别的伤感,但从字里行间来看,就算他心有伤感,可是为了宽慰友人,也会将其深埋心底,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对方。而为了减轻对方的离愁,王昌龄则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现出了无比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无疑是诗人很暖心的一面。

    [阅读全文]...

2022-04-06 11:03:47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7-11 16:40:55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在唐诗的王国里,王昌龄以"诗家天子"饮誉当时,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他却屡见贬斥,"两窜遐荒",历经坎坷和不幸。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

      ②*明:天刚亮。

      ③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赏析】:

      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注释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5-15 16:24:02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鉴赏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鉴赏

      导读:《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明:天亮的时候。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赏析】

      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7-05 22:44:27
  • 送别之情的古诗词

  • 送别
  • 送别之情的古诗词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别之情的'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2、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3、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4、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5、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6、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7、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高适《夜别韦司士》

      8、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山中送别/送友》

      1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1、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12、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13、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4、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王安石《江上》

      15、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16、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薛涛《送友人》

      17、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18、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佚名《送别诗》

      19、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0、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1、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2、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3、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4、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5、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6、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7、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高适《夜别韦司士》

      8、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山中送别/送友》

      1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1、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12、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13、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4、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王安石《江上》

      15、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16、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薛涛《送友人》

      17、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18、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佚名《送别诗》

      19、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0、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21、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22、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23、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2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25、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雨霖铃》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阅读全文]...

2022-03-03 13:28:44
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 - 句子
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 - 语录
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 - 说说
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 - 名言
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 - 诗词
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 - 祝福
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