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

关于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56) 语录(13) 说说(8) 名言(13) 诗词(3k+) 祝福(4) 心语(47k+)

  • 读史王安石翻译(读史王安石诗歌鉴赏)

  • 诗歌
  •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马老师鉴赏:

    这首诗的题目是“读史”,整首诗围绕诗人读史的感受体悟展开。前两联从人的角度写在时间进程中的苦恼和遭遇,第三联从史的角度写史书的缺陷和不足,第四联从诗人自己的角度写读史时感受到的局限。

    首联,诗人将读史的体会和自己人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在议论的同时抒*感,在上下句间建立起递进关系,形成情感上的张力。体现个人在历史面前的无助和困惑。

    上句说自古以来,为了建功立业,扬名后世,都要历尽千般苦辛万般艰难,说明青史留名的不易。下句说古人的一生行藏出处的真实经历和具体情况最终能够托付给谁来秉笔直书呢?说明能够秉笔直书的史家的稀缺。

    “行藏”,语出《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用舍行藏,形容一个人在人生中经历的两种境遇,被起用有发挥作用的机会之时就出来做事;被舍弃无用武之地时就收敛行迹,养精蓄锐。这种处世态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根源。

    然而,一个人的行藏出处往往不为世人所完全理解,尤其是像王安石等这样积极有为的政治家,在历史的漩涡总是承受着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更是难以找到一个客观公正的人来记述自己一生的行迹。所以,这一句是诗人从史书中读出的感受,在自己身上得到了验证之后,将二者融为一体,发前人所未发,喷薄而出。

    颔联,黮闇(dàn àn),是蒙昧,糊涂的意思。此联紧承首联,进一步说明难以托付的原因: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因为蒙昧糊涂不明朗而不得不承受误解。而世俗民间纷纭的议论和传言,又往往扰乱歪曲了实情。此联核心意思是现实情况中也很难得到真相,不是暗昧让人误解,就是传言扰乱真相。事实尚且如此,史实可想而知。

    王安石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此诗便作于1085年。所以,颔联表面是写自己读史的感受,毋宁说是写自己在变法失败后,对在整个过程中的遭遇的辩解和慨叹,体现出诗人深深的失望和无奈。可以说,表面是咏史,本质上是抒怀。

    颈联,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史书,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丹青,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丹青合称指代史籍。此联紧承颔联的“误”和“乱真”,远应首联“付何人”的苦闷,发表诗人对历史典籍和历史事实之间的错位现象的思考。上句说史书典籍所流传下来的并不是最纯粹美好的方面,下句说史籍最难书写的是古人的精神。结合王安石变法受到政敌的批评攻击,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很难说不是一种个人面对现实际遇的愤懑和悲恸,甚至是诗人留给未来的辩解词。从中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无奈。

    尾联,诗人在读史和个人处境的感叹中回环一番之后,又回到眼前的读史之事上。区区,是自称的谦词。上句紧承颈联,说自己浅薄愚拙,哪里能够完全读出古代贤人的本意。深层含义是说面对有如此多不完美之处的史书,谁能真正理解把握历史上的贤人的境界呢?下句表面说自己只得孤独地守着落在史籍上的灰尘。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只能从难以写出古人真精神的史书中读出浮尘许信息。尾*的来说是说读史并不能完全读出古代人事的本来面目。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极强的历史敏锐性。古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历来就是毁誉参半,如:

    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颜*斋:荆公廉洁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及既出也,慨然欲尧舜三代其君。

    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

    罗大经: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王安石深知这一点。尤其是经过变法的失败,他一方面深感挫败,一方面又不能不考虑可能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所以,这首诗实质上是借咏史来发表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为自己正名、树立形象的作用。否则,大可不必对史籍进行如此大力度甚至用力过猛的批判,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在给未来的读者替自己开脱。

    全国二卷设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14.B

    15.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阅读全文]...

2022-06-15 09:31:49
2022-03-08 20:12:06
2022-04-16 06:35:21
  • 王安石《元日》鉴赏译文及赏析

  • 诗人
  • 王安石《元日》鉴赏译文及赏析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元日》鉴赏译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元日》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元日》赏析一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元日》赏析二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元日》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人评价

      王相《增补重订千家诗》:“此诗自况其初拜相时的行君政,陈旧布新,顺始行己之政今也。”

      熊柏畦《宋八大家绝句选》:“这首诗既是句句写新年,也是句句写新法。两者结合得紧密桔切,天衣无缝,把元日的温暖光明景象,写得如火如荼,歌颂和肯定了实行新法的胜利和美好前途。”

      姚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用一‘换’字,即写出当时的风俗*惯,更为读者开辟了新的诗意。揭示出新的代替旧的,进步的代替落后的,历史发展的这个不可抗拒的规律。”

    [阅读全文]...

2022-07-19 09:20:09
  • 王安石的古诗

  • 诗人
  • 王安石的古诗(精选30首)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的古诗(精选30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2、《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於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崖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仑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3、《河北民》

      河北民,生*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4、《怀元度四首》

      其一

      秋水才深四五尺,扁舟斗转疾於飞。

      可怜物色阻携手,正是归时君不归。

      其二

      舍南舍北皆春水,恰似蒲萄初拨醅。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三

      思君携手安能得,上画重城更上楼。

      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四

      自君之出矣,何其挂怀抱。

      孤坐屡穷辰,山木迹如扫。

      数枝石榴发,岂无一时好。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5、《寄朱昌叔》

      其一

      清江漫漫绕城流,尚忆城边系小舟。

      射虎未能随李广,割鸡空欲戏言游。

      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

      此日君书苦难得,谩多鸿雁起南洲。

      其二

      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一杯塞上看黄云,万里寄声无雁去。

      世事纷纷洗更新,老来空得满衣尘。

      青山欲买江南宅,归去相招有此身。

      6、《江南》

      江南春起柂,秋至尚波涛。

      问舍才能定,呼舟已复操。

      行歌付浩荡,归梦得萧骚。

    [阅读全文]...

2022-01-21 00:41:38
  • 王安石的古诗

  • 王安石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2、《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於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崖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仑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3、《河北民》

      河北民,生*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4、《怀元度四首》

      其一

      秋水才深四五尺,扁舟斗转疾於飞。

      可怜物色阻携手,正是归时君不归。

      其二

      舍南舍北皆春水,恰似蒲萄初拨醅。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三

      思君携手安能得,上画重城更上楼。

      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四

      自君之出矣,何其挂怀抱。

      孤坐屡穷辰,山木迹如扫。

      数枝石榴发,岂无一时好。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5、《寄朱昌叔》

      其一

      清江漫漫绕城流,尚忆城边系小舟。

      射虎未能随李广,割鸡空欲戏言游。

      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

      此日君书苦难得,谩多鸿雁起南洲。

      其二

      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一杯塞上看黄云,万里寄声无雁去。

      世事纷纷洗更新,老来空得满衣尘。

      青山欲买江南宅,归去相招有此身。

      6、《江南》

      江南春起柂,秋至尚波涛。

      问舍才能定,呼舟已复操。

      行歌付浩荡,归梦得萧骚。

    [阅读全文]...

2022-04-22 02:31:38
  • 梅花古诗王安石

  • 梅花,写作
  • 梅花古诗王安石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梅花古诗王安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梅花

      王安石(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词鉴赏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阅读全文]...

2022-01-22 10:41:08
  • 泊船瓜洲王安石古诗原文(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赏析)

  •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罢黜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重新起用他,召其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想起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休息时,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此时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新政,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只是朝廷内部派系林立,争斗激烈,自觉前途暗淡,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对此情景写下此诗。

    [阅读全文]...

2022-06-22 04:41:04
  • 梅花王安石古诗诗意(梅花王安石赏析)

  • 梅花,诗意
  • 梅花

    王安石 〔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诗歌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阅读全文]...

2022-02-18 12:13:42
  • 元旦的古诗王安石

  • 元旦,优美,诗歌
  • 王安石的元旦古诗:请问王安石的《元旦》诗中,为什么网上查的“瞳瞳”有两种,一种偏旁是“日”,一种偏旁是“目”?还有有的书本上,此诗的最后一句是“争插柳桃换旧符”,到底哪一句是对的?

    元旦的古诗王安石

    《元旦》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去查了下,曈是日出时光亮的样子的意思,瞳则和瞳孔有关.

    按照意思应该是“曈”这个字.

    你那最后一句可能是书上有错吧.

    关于元旦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12下一页尾页

    [阅读全文]...

2022-04-10 06:08:46
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 - 句子
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 - 语录
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 - 说说
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 - 名言
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 - 诗词
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 - 祝福
王安石的八首古诗鉴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