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

关于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04) 语录(14) 说说(17) 名言(13) 诗词(3k+) 祝福(5) 心语(47k+)

  •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

      1、“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又有作“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2、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赏析: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m.ju.51tietu.net)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阅读全文]...

2022-02-13 17:02:52
  •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

  • 李白
  •   菩萨蛮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赏析一: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赏析二:

      此词为登临望远、抒怀愁思之情。开篇词人用画笔在广漠的*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藏着时间的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当远眺着暮霭笼罩的*林的第一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山光,该是太阳下山没多久吧!但一转眼,暝色悄悄滴降临了。“暝色”之下用了一个神来之笔的“入”字,把把暝色人格化,比作一个带来了离愁的闯入者,比“夜幕”这一类*泛的静物更能使景色活跃在读者的心头眼底。于是,高楼上孤单的愁人,就益发和冉冉而入的暝色融合在一起了。

      这楼头的远眺者是因何而发愁呢?我们不禁要想起“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牗”这两句汉代。她是在怀念,期待远人。从下片可以想象,那征人是已经有了行将归来的消息吧。但此刻,他在何处?在做什么?是日暮投宿的时候他正在走入一家村舍吗?还是早已打尖,此刻正和旅伴在酒肆中畅饮,乃至在和当垆的酒家女调笑?或者,是由于什么事情的牵绊,至今还未踏上归程?向心头袭来的各种怪异的联想,不断增添这女子的愁思。这里面当然也缠夹着往昔的甜美回忆,遐想着久别重逢的情景。这时令,正如所说的“心事如波涛”,这样那样都会增添她期待的激情的浓度。

      这惆怅,哀怨而又缠绵的期待,自然会使楼头人产生有如诗“心怯空房不忍归”的心情。这驱使她伫立于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这归鸟又惹起无限愁思。那阻挡在她和征人之间的遥远的归程啊,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长亭、短亭!

      眼前所见的日暮景色,这*林笼烟,寒山凝碧,暝色入楼,宿鸟归林;心头所想的那远人,那长亭短亭,以及横隔在他们之间的迢递的路程……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

    [阅读全文]...

2022-03-08 00:32:31
  • 《菩萨蛮》的诗词鉴赏

  • 《菩萨蛮》的诗词鉴赏

      【年代】:宋

      【作者】:魏夫人——《菩萨蛮》

      【内容】:

      溪山掩映斜阳里。

      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

      *花。

      绿杨堤下路。

      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

      离人犹未归。

      【作者】:

      魏夫人(?-?) 名字失传,襄阳(今属湖北)人。文学家魏泰之姊,宰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时称魏夫人。现存其词十四首,语言清丽,音调谐婉,*对其词评价颇高。周泳先辑有《鲁国夫人词》。

      【赏析】: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朱晦庵云:“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词林纪事》卷十九)

      薛砺若《宋词通论》:她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花”,即与并时诸贤相较,亦为出色当行之作。

      《词林纪事》页十九引《雅编》:魏夫人有《江城子》、《卷珠帘》诸曲,脍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则《菩萨蛮》云云,深得《国风·卷耳》之遗。

    [阅读全文]...

2022-06-24 12:54:00
  •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菩萨蛮》十四首是温庭筠词中最受关注的词作之一,历来对它的赏析和解释也是众说不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温庭筠《菩萨蛮》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飞卿为晚唐诗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是词史上的一段丰碑,雍容绮乡,罕见同俦,影响后来,至为深远,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士大夫偶一拈弄,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视之。至飞卿此等精撰,始有意与刻意为之,词之为体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词,词与诗篇分庭抗礼,争华并秀。

      本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脸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指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指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画,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肋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彼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帖,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帖;偏偏是一双一以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

      讲词至此,本已完毕。若有人必定诘问:所感所触,与全篇何涉?岂非赘疣,而成蛇足乎?答曰:假使不有所感所触,则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又与下文何涉?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此一例,足以见之。

    [阅读全文]...

2022-02-03 14:38:52
  • 韦庄《菩萨蛮》鉴赏

  • 韦庄《菩萨蛮》鉴赏

      菩萨蛮,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韦庄《菩萨蛮》鉴赏,希望你喜欢。

      大唐王朝国力空前强盛,国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有唐一代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未曾有的。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阅读全文]...

2022-04-26 20:14:27
  •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古诗鉴赏

  •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古诗鉴赏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清代:纳兰性德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译文

      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赏析

      这首词写思念之苦。

      词先由凄苦情绪写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来临前时期,即深秋时节。“残香细袅秋情绪”,意思是说:悲秋的情绪,像一缕残香,细袅如丝,萦绕心头,窗外的`秋雨,不断地敲打着窗门,也敲打着他的心扉,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当时凄苦的心境。他在周围一片静寂中,望着香炉里的残烟,袅袅升起,满腹愁思,只能以酒浇愁。秋风秋雨,萧飒凄凉,搅得人愁怀似醉。“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道出了词人心情凄苦惆怅的缘由,正是因为思念心上人。诗人以“酒”、“雨”、“烟”几样景物,构成一幅凄残景象,把抒情主人公愁肠百结、泪洒衣衫的思念之苦,巧妙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指的是尽管孤枕而眠,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可是思念之心却清清醒醒,他依然还清楚地回忆着春天分手时的情景。词人在这里却将笔锋一转:“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主人公的眼睛一亮突然眼前出现一派春意融融、情意缠绵的幸福画面。这桃红柳绿的妩媚景色,这如此美好的幸福回忆,与前面的“新寒”、“窗雨”、“泪痕”的惨淡孤寂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出人意外,令人回味。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又以反常的出人意外的感受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是词人最为熟悉,并且运用最多也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全词情思翻转跳宕,屈曲有致,相思之苦表现得哀婉曲折。非有切身的体会,不会写得如此神采飘摇,真实细腻,令人感到一丝怅然。

    [阅读全文]...

2022-05-02 10:44:30
  • 韦庄《菩萨蛮》诗词赏析

  •   【原文】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赏析】

      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当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在*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对于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尤其是对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应不失人也不失言。“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在《花间集》中有词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以为证。只有西沉的月亮才会与人的脸*齐,温飞卿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点明了破晓是行人上路之时。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残月出门时”,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之可能,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相辞,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相辞,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而辞,这三种解释可以并存。《菩萨蛮》的牌调是每两句押韵。“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的“羽”、“语”应是韵字,换上“金翡翠”就不押韵了,可知此处不应是“金翡翠”,这是很简单的辨别方法。“金翠羽”是装饰在琵琶弹拨部位上的饰物,是翡翠鸟的羽毛,这是极言琵琶之精美珍贵。“弦上黄莺语”是说那琵琶弦上弹出的声音犹如那婉转的莺啼。晏几道(小山)词云:“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传达内心中深刻婉转之情意的。韦庄要写的便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弦上黄莺语”是说琵琶弹奏的如莺啼婉转的声音都是多情的叮咛叙述,说的是什么?就是下边一句:“劝我早归家”,何以要早归家?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为“绿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难道能不早归家吗?!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女子的美貌也难以持久,如果你还想见到如花的人,就该早点归来,若是晚了,既便你回来以后那人依然还在,可已经没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国维写过两句词:“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我历尽了天涯离别之苦,没想到回来以后,花已经这般的零落。总结起来,这第一首词写的都是离别珍重的感情,对于这首词所传达出的这种情感,当以后讲到第五首时,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

      第二首写他到了江南,七八年中他求仕求食,行程万里,依然一无所获。人人都说江南好,在韦庄眼里,江南最好的莫过于那些胳膊雪白的卖酒女郎了。可是他心里却惦着家乡,一心想回去,而北方此时正处于战火之中。所以江南人劝他: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只合”,合者,该也,在江南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第三首写的是“如今”——也就是他在西蜀的时候,这时他已经老了,唐王朝也已经灭亡了。不要说家乡了,就连江南也成了永远的过去。他的记忆中是“满楼红袖招”,可当时他并没有被这些“红袖”招去,所以“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也算是弥补当时的遗憾吧。

      “如今却忆江南乐”,“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据此也可以肯定这首词是离开江南之后写的。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当时年少春衫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春衫薄”三字就是形像,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像,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骑马倚斜桥”,更是形像,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像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种遇合的传统,这种遇合都同时有一种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你最好的年华,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这种可贵的遇合。“骑马倚斜桥”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满楼红袖招”是说满楼的女子都为之倾倒。韦庄的这两句词是说他当年何尝没有才华,何尝没有遇合,何尝没有人赏爱,然而他那时对满楼的红袖钟情吗?真的看重那些人吗?他没有,因为他第一句就写的是“如今却忆江南乐”,所以他所说的“满楼红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衬,是说我当年有那样的年华、遇合、赏爱,但我没有看重这些,而这一切现在都过去了。

      至此为止,写的都是对江南往昔的回忆。下半阕“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一则可能仍是写回忆中的情事,再则也可能是写今日之情事,有两种可能,也可以兼指。“翠屏”是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用“翠”“金”二字,意在写明环境之美。“花丛”在古人诗词中,不单是指自然界的花丛,广义的还指如花的女子,他说我当年面对“满楼红袖招”都没有钟情,而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遇合,“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了,“誓”表示其态度之断然坚决。“白头誓不归”这句与前首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年是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

      第四首写他与西蜀主人对饮,为了不让自己沉浸在回忆的痛苦中,还是一醉方休的好。

      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首又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下面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又表现得冷漠空泛。“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一个“今夜”,一个“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说起明天的事情。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现在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你千万别提起。为什么莫话明朝事呢?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这是主人劝客之词,如果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则当时他的希望原当在未来,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见到他“绿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现在主人劝他“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明天绝无回去的希望了。“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钟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我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敬给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对我的情谊也是深的。李白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兰陵的美酒散发着郁金花的香气,白玉碗中的酒浆闪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记了什么地方是他乡。一般人只知道欣赏李白诗潇洒飞扬的一面,其实李白诗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写饮酒的诗最多,而且多与“悲愁”联系在一起,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都属此类。在韦庄这二句写的主人劝酒之情中,也隐含了深重的悲哀。下半阕的“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我以为此处乃是客人自劝之词,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我不再推辞说你又将我的酒尊斟得太满。“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笑声,如果你认为是真的欢笑就错了。因为“呵呵”两个字只是空洞的笑的声音,没有真正欢笑的感情,韦庄所写的正是强做欢笑的酸辛。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阴,今天的欢笑,今天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会再存在了。唐朝灭亡,当时的韦庄已经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说“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第五首是对全组词的总结:现实是“洛阳才子他乡老”,而这位在他乡老去的才子并没有忘记他早年的恋人。当他看见桃花春水上成双成对的鸳鸯,便想起那个远方的心上人,可是对方知道这一切吗?

      这第五首词是全组五首词的总结,是对红楼别夜的回忆。这第五首词可分为两层意思来看:一是果然怀念的是红楼别夜真正的女子;二是有喻托的含义。按第一层意思来讲,可能是他在洛阳时确有一段遇合,因此而怀念洛阳的春光,更何况韦庄又真的见过洛阳的春光,《秦妇吟》的开头就曾说“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是洛阳之春光果然美好,使人追怀忆念。可是当年的“洛阳才子”却是“他乡老”了,再也没有回到洛阳去,而且以后也绝无回去的希望了。王建在蜀称帝以后,与篡唐的朱温成为对立的国家,韦庄因此便只能终老他乡,但他却执着地怀念着故乡,“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洛阳城外的魏王堤上遍种杨柳,白居易曾这样加以描写说:“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春天还没来而却已经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无力地垂拂的杨柳。韦庄这首词开端四句,一方面是写洛阳,一方面是写他乡,“洛阳城里春光好”,“柳暗魏王堤”是洛阳;“洛阳才子他乡老”,“此时心转迷”是他乡,“洛阳城里春光好”是昔日,“此时心转迷”是今日,四句是两两对比的呼应,都是今日此时对洛阳的回忆。我记得当年的洛阳“柳暗魏王堤”,“暗”者是茂密的样子,想起魏王堤上的柳树,那千条万缕的柳丝在我心中唤起了相思怀念的凄迷之情,所以说“此时心转迷”。下半阕的“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又用了一个“春”字,代表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但这句的春却已经不再是洛阳之春,而是今日此时在成都的春天了,杜甫当年写成都的景色,曾说“春流泯泯清”,韦庄所用的“渌”字也是清澈的意思,他说清澈的春水两旁开满桃花,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也会描述过成都春天这种美丽的景色,他说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水上鸳鸯浴”也是当年成都的景致之一,杜甫在成都也曾写过“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当然,韦庄用“鸳鸯”二字除写实外,也有象喻之意,鸳鸳是成双成对的,代表着相思的感情,韦庄看到水上的鸳鸯,就引起了他对故乡故人的怀念之情。“凝恨对斜晖”,是说我内心之中凝聚着不可排解的愁恨,“凝”是深发不散,不是短暂的愁恨,不是一时片刻的愁恨,而是深心凝聚着的愁恨。面对着落日的斜晖,“斜晖”也有两层含意,一是果然是在黄昏的时候,黄昏最易触动人们的相思怀念。二是象喻的意思,斜晖代表着一个王朝的败亡消逝。辛稼轩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便有这层托喻之意。古人常说的落日、斜阳,都是慨叹一个朝代的衰亡。而末句“忆君君不知”,

      则一下子打回到开头的“红楼别夜”的美人,他说你难道以为我说了“白头誓不归”,就真的不想念你了吗?其实我何尝不对你时时牵挂怀念,只是“忆君君不知”罢了。对他人的思念是需要以行动来加以证明的,不能只凭口说,而韦庄是不能用行动来向红楼别夜的美人证明他的怀念了,所以他这五个字写得极为沉痛,而联系到前面的“劝我早归家”一句美人的惜别之言,则更见其可悲了。韦庄这五首词是同时可以有两层含义的,第一层可以说他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因为他毕竟漂泊江南,终老蜀中而不能重返中原与所爱之人重聚了。同时更可注意的是他可能还结合有两层托喻之意,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因为唐朝最后的灭亡是在洛阳,因为据《旧唐书·昭宗纪》所载,天佑元年正月朱温曾胁迁唐都于洛阳,八月遂弑昭宗而立昭宣帝,未几朱温遂篡唐自立,所以唐朝最后的灭亡是在洛阳发生的,韦庄这首词最后点明洛阳,以历史背景和作者身世而言,其有托喻之意,自然是十分可能的。

    [阅读全文]...

2021-12-05 15:39:41
  • 关于王安石的古诗

  • 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5、《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6、《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7、《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8、《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9、《残菊》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10、《入塞》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11、《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12、《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13、《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谁零落为谁开?

    15、《渔家傲》*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16、《棋》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17、《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桌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18、《明妃曲》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9、《雨过偶书》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20、《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21、《北山》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22、《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23、《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24、《南乡子》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沉沦。祗为从来认识神。作么有疏亲。我自降魔*。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25、《甘露歌》其一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瑰。其二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其三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26、《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7、《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28、《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究似丘轲,祗个山山。

    29、《诉衷情·茫然不肯住林间》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30、《兼并》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阅读全文]...

2022-06-20 16:57:45
  •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诗词鉴赏

  •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翻译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注释解释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创作背景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这组词内容与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关。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2-24 04:57:35
2022-03-08 20:12:06
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 - 句子
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 - 语录
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 - 说说
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 - 名言
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 - 诗词
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 - 祝福
菩萨蛮王安石的古诗鉴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