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

关于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25) 语录(18) 说说(3) 名言(7) 诗词(1k+) 祝福(2k+) 心语(244)

  •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古诗赏析

  •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介绍】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5首。这首诗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名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就是出自《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这首诗。

      【原文】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作者: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①金翡翠:用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样的帷帐。帐的上部为烛照所不及,故说半笼。或谓指描有翡翠图样的灯罩。

      ②绣芙蓉:绣有芙蓉图案的被褥。

      ③刘郎:指刘晨。传东汉永*中,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仙洞。半年后返故里,子孙己七世。后重入天台访女,踪迹杳然。事见刘义庆《幽明录》。此以自喻。蓬山:仙山,指对方所居。

      【赏析】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卷539_105 【無題四首】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爲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壹萬重。

      李商隐无题有何含义

      李商隐的无题字面上看都是爱情诗,我们都认为他是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也有人说李商隐的诗是在借助诗来抒发自己的政治不得志的酸楚。李商隐在17岁就得到令狐楚的赏识,25岁在令狐楚的帮助下考取进士,成为校书郎,并与令狐绚是好友,但令狐楚病逝后,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因此李商隐被打压,心生抑郁,所以他所写的诗在清代就被人说寓意深远。

      清代朱鹤龄说自古就借芳草美人来表达君子之义,李商隐的爱情诗不该做艳情诗,而吴乔更直白的说李商隐的无题就是写给令狐绚的,借男女之情写出了对令狐绚的怨恨与寄望。但也有人支持李商隐写的诗就是男女之间的感情,没有那么复杂。不论从那一方看,都是有他的道理和依据的,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想不到那么深,所以李商隐的无题究竟有何含义大家还是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这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点我们都承认,至于他的官场仕途坎坷,我们也只能从相关的书籍里面得以考证,但他所写的无题究竟有何含义这一点我们很难分析李商隐的心理,所以不管李商隐是对令狐绚怨也好还是对爱人思念也罢都是我们对他的一种理解。

      无题李商隐介绍

      诗词原文

      (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阅读全文]...

2022-01-05 23:30:14
  • 无题其二李商隐赏析及译文(李商隐的无题三首古诗)

  • 作者:张老师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

    闻道阊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尤其是唐诗宋词,更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和结晶,甚至还有很多的抽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读解唐诗宋词的时候,就要用到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才能正确读解这些古诗词,而不可以只用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一味的把诗词中的词句往具体事物上去套,那就很难理解诗人真正的本意了。所以,在读解古诗词的时候,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和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缺一不可。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诗写的是在昨天晚上,星辰和夜风充满了画楼和桂堂的内外。

    如果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来看这两句诗,画楼和桂堂都是很高档的房子,星辰和夜风也是挺高雅的,这样的好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示昨天晚上的时候,诗人是过得很不错、很雅致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从字面上看,表示诗人没有凤凰的翅膀,却能通过心灵有所领会。

    如果用归纳综合的思维模式,再结合前面两句,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诗人具有彩凤双飞翼的话,那就马上可以称心如意了。虽然诗人没有这个能力来达到称心如意,但却有了与别人心心相通的感觉,说明诗人在昨天晚上还是有所收获的。

    在这里,又引出了另外的人,就是能够与诗人心心相通的人。那么,这又是谁呢?跟诗人又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送钩和射覆,是古人聚会时的高雅游戏。再从春酒暖和蜡灯红来看,表示他们点着红蜡烛,边喝着美酒边做着很开心的游戏。

    我们再用归纳抽象的思维模式,把星辰、夜风、画楼、桂堂、送钩、射覆、红蜡、春酒综合起来看,表示诗人在昨天晚上参加的,是皇宫或者王府贵族组织的一次高雅活动,诗人对于这个活动,以及活动中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虽然还有一点小遗憾,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太大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达到称心如意,但整体感觉还是很满意很开心的,而且还与别人心心相通了。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虽然昨天晚上的活动很雅致很热闹也很开心,但今天还得要按时去上班,还得继续在办公的地方走马灯式的处理公务。就好像现代人,昨天晚上刚参加过一个高档的酒会晚㝠,兴奋劲和满足感都还没有消去,第二天却仍旧乖乖的该干嘛还干嘛,该打卡上班的还打卡上班,该开门守店的还开门守店,这样的生活际遇,给心灵所造成的落差,多少还是有一点的。诗人似乎还在回味昨天晚上的活动,似乎还沉浸在高档雅致的情景中不愿意出来,第二天再去老单位上班的时候,觉得心里有点淡淡的失落。

    但诗人李商隐肯定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不可能会对这样一场活动而留恋,而且还要特意为参加活动而写诗。

    我们运用归纳抽象的思维模式,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能够让诗人觉得有必要写下这首诗的,只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人和事。

    至于能与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人,是一个还是多个?是男是女?究竟是谁?在诗人的这首诗中,找不到更多信息,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到似乎是个女子。好在诗人为了补充第一首诗的内容,又写了《无题•其二》,那我们就可以从第二首诗中,去寻找答案。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诗人曾经听说过,在仙境有个阊门,在阊门有一个名叫萼绿华的漂亮仙女,诗人也曾经想像过,在遥远的仙境中这位仙女的样子。

    诗人在这里说到了一位漂亮的仙女,我们结合第一首诗就可以知道,能与诗人心心相通的人,也许就是昨晚活动中的一位漂亮女子。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一夜,无疑是指昨天晚上。

    秦楼,根据百度百科介绍,是传说中秦穆公为女儿弄玉所建之楼,也就是萧史乘龙这个典故中的秦楼。一夜秦楼客,表示诗人只有一个夜晚的时间,来到了有美女的地方作客,而且还跟美女相处得不错。

    吴王苑内花六个字,很自然的会让人想起吴王夫差宫内的最漂亮的美女西施。

    偷看吴王苑内花,表示诗人看到了这场活动中最漂亮的女子,还偷偷的跟这名女子互有好感。

    诗人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终于点出了整个事情的原委,原来诗人在昨天晚上的活动中,遇到了一名漂亮女子,而且还是最漂亮的美女,而且还跟这名美女互相很有好感,两个人都有了心灵相通的感觉,这让诗人非常的高兴。

    当然,事情的发展也仅限于互有好感而已,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也不至于发生什么,活动结束之后,也许两个人就很难再见面了。但诗人的内心里,不免稍微有点想入非非,从“彩凤双飞翼”五个字来看,多少也包含一点比翼双飞的味道。但诗人也是理智的,不可能真去做出什么事情来,因为对于诗人来说,在等级森严的官场之外,还能够在这样豪华高雅的活动中,见到最漂亮的美女,还能够跟美女心心相通一下,毕竟是很兴慰很满足的事情,这也是点缀在生活中的一朵浪漫小浪花。

    于是,诗人写下了《无题•二首》的诗,其意义就跟现在有的人一样,在参加旅游活动时,总喜欢跟漂亮的女导游拍个合影,然后在朋友圈发一发,应该是差不多的。

    诗人在写作上,用了大量优美的词句,星辰、夜风、画楼、桂堂、彩凤、灵犀、送钩春酒暖、射覆蜡灯红、阊门萼绿华、秦楼苑内花,反复衬托了这次活动的豪华高雅,更衬托了这名美女的漂亮,而诗人能与这样漂亮的美女心有灵犀,这也够诗人兴慰满足了。

    由此看来,诗人李商隐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这也难怪在另外几首诗中,当他在思念妻子的时候,会如此的深切。

    [阅读全文]...

2022-06-27 16:11:03
  • 无题古诗有哪些(8篇无题古诗词)

  • 在我国诗歌中,

    诗人常常以“无题”为题作诗篇。

    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

    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

    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读读李商隐

    最著名的八首《无题》诗,

    每一首都情意绵绵。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以“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也有人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

    《无题》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诗是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是一篇“刻意伤春”之作。

    “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这首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

    溧阳公主刚刚十四岁,在这清明回暖的日子,与家人一起在园墙里赏玩。这位贫家姑娘回到家后一夜辗转无眠,只有梁间的燕子,听到她的长叹。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阅读全文]...

2022-06-04 19:31:12
  • 无题组诗赏析

  • 无题组诗赏析

      草

      所有的美丽都是春的调皮!

      流浪的白云带走我的思绪,

      桃花不再让我沉迷,

      蝴蝶,别妄想我那隐身的秘密!

      烦躁少年的风筝,

      欢快的飞吧。

      可笑的`可悲,可悲的流泪!

      线断了,抓不住,

      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哭了,笑了!

      雨滴落在泛滥的记忆,

      夏日

      长发飘过你洁白的裙锯,

      蜂儿也在为你痴迷。

      十七岁的雨季啊!

      秋千上的你在念着志摩的诗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你曾说每朵白云都镶嵌着金边,可我却从未看见!

      夏季的雨是你的妩媚,

      我是你脚底下的那株绿草。

      秋恋

      穿越幽深的隧道

      总希望一直这样走下去,

      没有尽头 没有尽头,

      肩并着肩,手挽着手,

      走过山的那头,

      走过黄土坡,

      直到最后一口气,

      可是,

      我们都没走完那个秋天。

      冬雪

      你的足迹毫不逊色于美丽的白雪!

      雪融化后风干了所有的美丽!

    [阅读全文]...

2022-04-02 22:05:59
  • 古诗词解析:出塞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赏析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 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 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 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 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 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古解析:出塞]

    [阅读全文]...

2022-01-30 08:45:02
  • 《无题》的诗词评析

  • 《无题》的诗词评析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

      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评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阅读全文]...

2022-04-12 07:11:21
  •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_古诗江行无题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

    赏析: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是十分愁苦的。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想信您读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古诗江,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7-21 09:34:20
  • 《游子吟》古诗原文及解析

  • 写作
  • 《游子吟》古诗原文及解析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下文是《游子吟》古诗原文及解析,欢迎浏览。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阅读全文]...

2022-04-21 18:47:56
  • 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

  • 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

      无题,是诗歌的一个类别。在*诗歌中,传统诗词是汉语文学文化的精华,诗人常常以“无题”为题作诗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题

      作者:【李商隐】年代:【唐】

      体裁:【七律】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诗文解释】

      相见不容易,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春蚕吐丝直到死了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烬,烛泪才流干。早晨照镜子忧愁年华消逝,乌黑的鬓发变成白发,夜里吟诗只觉得月光寒冷。蓬山离这里没有多少路,请青鸟作为信使常去殷勤探望。

      【韵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评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阅读全文]...

2022-03-09 23:57:23
  • 小升初古诗墨梅解析

  •   希望我们准备的小升初语文墨梅的赏析符合大家的实际需求,愿大家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重点初中院校!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墨梅的赏析,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小升初古诗墨梅解析]

    [阅读全文]...

2022-05-20 11:11:25
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 - 句子
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 - 语录
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 - 说说
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 - 名言
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 - 诗词
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 - 祝福
无题的古诗解析100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