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

关于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6) 语录(5) 说说(11) 名言(937) 诗词(663) 祝福(1k+) 心语(515)

  • 古代清官自律诗九首欣赏

  • 欣赏,古代,古诗文
  • 古代清官自律诗九首欣赏

      据说,晋代吴隐之受任广州刺吏时路过石门,闻听此处有一“贪泉”,相当灵验。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代清官自律诗九首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地人说无论怎么清廉的人,只要饮了此水,就会变作贪得无厌之徒了,吴违众劝,亲临泉边酌水而饮,后写诗道:

      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初心不改

      宋朝张之才在担任河南阳城知县期间,清廉爱民,很有政绩,特别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从不利用职权谋私利。他离任时写过这样一首诗:

      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

      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明代刘应麟,字芝阳,江西鄱阳(今波阳)人。官江苏巡抚,致仕返乡。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临行,在巡抚衙门墙壁上写诗—首:

      来时行李旧时装,午夜青天一柱香。

      描得海图留幕府,不将山水带还乡。

      度是春风常长物,心如清心不染尘

      明朝永乐年间,吴讷巡按贵州,返京途中,贵州三司派人追送黄金百两。吴纳挥毫在礼盒子上题诗回绝!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与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明朝于谦在地方为官时,每次议事京城,便有人劝他带点丝帕,线香和蘑菇之类的土特产。于讦举起双袖哈哈大笑说:“带有清风。”并作打油诗云: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廉生勤,廉生明,廉生威。

      明孝宗即位,依例颁诏外国,刘戬以侍讲身份出使交南。时当地正值动乱,他轻装简从,携二仆由南宁直抵其境,交南人惊为天人。到达之日即颁布诏书,次日宴毕就告辞返回。交南王馈赠金珠珍玩、犀角象牙甚多,刘一无所顾;交南王复令接待的大臣于路上拦截,强行赠送。刘戬拿出他初入关时写的诗,诗曰:

      咫尺天威誓肃将,寸心端不愧苍苍。

      归装若有关南物,一任关神降百殃。

      清以自修,诚以自勉,敬而不怠,满而不溢。

      明人李汰到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有个人送给他黄金,以求考取。李汰愤然拒纳,写诗一首斥之: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清朝有个叫叶存仁的人,为官三十余载,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一次离任时,其僚属在月夜里偷偷划船为他送来离别赠礼。对此,他作了一首诗作答:

      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随将赠物原封不动退了回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宋·洪迈《夷坚志》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官员在一个名叫三鸦的贫苦地方任职,那里百姓以藕为食。于是,这位官员也以藕作粮。在离任时,他写了一首小诗:

      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粮怎养家。

      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吐莲花。

      这位官员官职卑微,只管辖了一个镇。但却能以苦为乐,与民同苦,以写诗打趣,这种胸襟,值得人们称赞。

      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胸有锦绣中华,放眼四海天下。

      古诗特点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阅读全文]...

2022-01-28 05:58:40
  • 古代清官的“拒礼诗”

  • 古代
  • 古代清官的“拒礼诗”

      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常常赋诗拒礼。

      况钟为苏州知府时,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可况钟全部拒收,并作诗一首,倾吐心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明人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一次,他到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有人暗中馈赠两根金条,李汰厉声斥责,并在礼品盒上题诗回绝:“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古代诸多清官“作诗拒礼”,并非“作秀”,而是口心一致、表里如一地“袪贪戒贿”。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为官时,一天,太子舍人张某当面送给他一条华贵的锦褥。杜甫吟诗曰:“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透迄罗水族,琐细不足名。”张某见杜甫不为所动,便说:“睡在这锦褥之上,定会神清气爽,延年益寿……”杜甫见对方仍不想收回锦褥,又吟诗一首:“领客尊重意,顾我非公卿,留之俱不祥,施之混柴荆。”那人只好收起锦褥怏怏而去。

      还有一些清官更是高明,为了防患于未然,干脆“张贴告示,有言在先”。清代康熙年间,张伯行任福建巡抚。面对官吏臣民送礼,他或婉言谢绝,或拒之门外。尽管如此,拜谒者仍然络绎不绝。于是,张伯行便写了一则如诗如歌的'檄文,张贴于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未不义之财,此物何来。”送礼者看罢檄文,一个个汗颜离去。

      送礼者与拒礼者“诗来诗往”的佳话,更有意思。北宋清官包拯六十大寿时,皇上念其德高望重,劳苦功高,要给他做寿。包拯推辞不过,只好从命。但他再三声明“拒收寿礼”。张奎是包拯的同乡好友,又同殿为臣,心想,我的礼他总该收吧。于是前去送寿礼,并赋诗一首:“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无话不谈肝胆照,怎能拒礼在府门。”包拯看后提笔写道:“我们本是知音人,肝胆相照心相印。寿日薄酒促膝谈,胜似送礼染俗尘。”张奎看罢,只好把礼品带了回去。

      行文临尾,笔者有感“拒礼诗”,拟作一首打油诗:“古代清官世人颂,吟诗拒礼实高明。今日公仆明镜鉴,反腐倡廉当用功。”

    [阅读全文]...

2022-07-17 02:25:02
  • 古代清官自律诗九首欣赏

  • 古代
  • 古代清官自律诗九首欣赏

      据说,晋代吴隐之受任广州刺吏时路过石门,闻听此处有一“贪泉”,相当灵验。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代清官自律诗九首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地人说无论怎么清廉的人,只要饮了此水,就会变作贪得无厌之徒了,吴违众劝,亲临泉边酌水而饮,后写诗道:

      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初心不改

      宋朝张之才在担任河南阳城知县期间,清廉爱民,很有政绩,特别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从不利用职权谋私利。他离任时写过这样一首诗:

      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

      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明代刘应麟,字芝阳,江西鄱阳(今波阳)人。官江苏巡抚,致仕返乡。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临行,在巡抚衙门墙壁上写诗—首:

      来时行李旧时装,午夜青天一柱香。

      描得海图留幕府,不将山水带还乡。

      度是春风常长物,心如清心不染尘

      明朝永乐年间,吴讷巡按贵州,返京途中,贵州三司派人追送黄金百两。吴纳挥毫在礼盒子上题诗回绝!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与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明朝于谦在地方为官时,每次议事京城,便有人劝他带点丝帕,线香和蘑菇之类的土特产。于讦举起双袖哈哈大笑说:“带有清风。”并作打油诗云: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廉生勤,廉生明,廉生威。

      明孝宗即位,依例颁诏外国,刘戬以侍讲身份出使交南。时当地正值动乱,他轻装简从,携二仆由南宁直抵其境,交南人惊为天人。到达之日即颁布诏书,次日宴毕就告辞返回。交南王馈赠金珠珍玩、犀角象牙甚多,刘一无所顾;交南王复令接待的大臣于路上拦截,强行赠送。刘戬拿出他初入关时写的诗,诗曰:

      咫尺天威誓肃将,寸心端不愧苍苍。

      归装若有关南物,一任关神降百殃。

      清以自修,诚以自勉,敬而不怠,满而不溢。

      明人李汰到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有个人送给他黄金,以求考取。李汰愤然拒纳,写诗一首斥之: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清朝有个叫叶存仁的人,为官三十余载,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一次离任时,其僚属在月夜里偷偷划船为他送来离别赠礼。对此,他作了一首诗作答:

      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随将赠物原封不动退了回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宋·洪迈《夷坚志》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官员在一个名叫三鸦的贫苦地方任职,那里百姓以藕为食。于是,这位官员也以藕作粮。在离任时,他写了一首小诗:

      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粮怎养家。

      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吐莲花。

      这位官员官职卑微,只管辖了一个镇。但却能以苦为乐,与民同苦,以写诗打趣,这种胸襟,值得人们称赞。

      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胸有锦绣中华,放眼四海天下。

      古诗特点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阅读全文]...

2022-03-12 13:24:41
  • 清明的古诗

  • 清明,写作
  • 清明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5、《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6、《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7、《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9、《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10、《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阅读全文]...

2022-06-15 16:25:10
  • 清明古诗

  • 清明,文学
  • 清明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菩萨蛮·杏花零落清明雨》

      年代: 宋 作者: 蔡伸

      杏花零落清明雨。卷帘双燕来还去。枕上玉芙蓉。暖香堆锦红。

      翠翘金钿雀。蝉鬓慵疏掠。心事一春闲。黛眉颦远山。

      2.《鹧鸪天·初过清明春昼长》

      年代: 宋 作者: 卢炳

      初过清明春昼长。紫红香雾蔼华堂。朱颜阿母逢生旦,采戏儿孙捧寿觞。

      齐祝颂,喜*康。天教两鬓正苍苍。壶中日月应长久,笑看蟠桃几度芳。

      3.《清明》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气候江吴异,清明乃尔寒!

      老增丘墓感,贫苦道途难。

      燕子家家入,梨花树树残。

      一春回首尽,怀抱若为宽?

      4.《清明》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气候江吴异,清明乃尔寒!老增丘墓感,贫苦道途难。

      燕子家家入,梨花树树残。

      一春回首尽,怀抱若为宽?

      5.《清明即事》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6.《清明夜》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7.《湖寺清明夜遣怀》

      年代: 唐 作者: 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8.《金缕曲 乙未清明》

      年代: 元 作者: 张之翰

      风雨惊春暮。恨天涯、留春未办,却留余住。时序匆匆催老大,又早飞花落絮。算禁得、清明几度。试倚危栏西北望,但接天烟水无重数。空目断,故山路。先茔松柏谁看护。想东风、杯盘萧然,饥鸟啼树。便做松江都变酒,醉里眉头休聚。万里南来缘底事,也何须、杜宇声声诉。千百计,不如去。

      9.《清明》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何哉清明乃尔愁,雨声中间花事休。

      一春留春不肯住,况无酒与春相酬。

      墙头笋已吹成竹,夺我斋厨苍玉束。

      满床书卷为不*,亦怨秋崖长负腹。

      10.《清明》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淡烟疏雨晴明日,飞絮落花游子心。

      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帘草色暮池深。

      《清明》(唐)杜牧

    [阅读全文]...

2022-03-12 23:27:06
  • 官仓鼠古诗带拼音(官仓鼠的诗句带拼音古诗朗诵)

  •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讽刺诗以嘲讽、讽刺的手法,描述对人、对事、对*事物的憎恨和批判,来表达文人或百姓的不满。

    这种题材的诗歌形式,多以短小精湛,富于幽默的手法,来塑造讽刺的对象。如:清代 文映江《咏针》

    诗曰: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晴长在*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此诗语言通俗易懂,只要认识几个大字的人,都会一眼看明白这首诗所讽刺的是哪类人,这就是此诗的绝美之处。

    又如:魏 曹植《七步诗》

    诗曰: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把皇帝兄长的“亲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讽刺了骨肉相屠的悲哀。

    而在唐代,曹邺一首极具讽刺意味的《官仓鼠》,将贪官污吏描写的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曹邺,唐咸通年间,约公元860年前*士。曾在今陕西洋县,出任洋州刺史。在职期间,看到吏治腐败,官员、士绅相互勾结,致使黎民百姓,贫苦难当,心中悲愤,遂写下这首讽刺诗《官仓鼠》

    诗曰: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此诗是曹邺的名篇,也是史上最有名的讽刺诗之一。

    首联,“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写出了国家粮仓里老鼠的肥大,如量米的斗,大的让人害怕,即使有人来,它都不会逃走,是何等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鼠,本来是以小著称,但是诗人将鼠描写的如此之大,还不怕人,说明它们吃的官粮,是百姓的血汗,才会与贪官污吏一样肥头大耳,而且横行霸道,即便有人看见他们也不怕,是因为有更大的上司,在纵容包庇它们。

    尾联,“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写贪官污吏相互勾连,各个吃的头大脖子粗,而戍边卫国的边疆将士,和百姓却因没有粮食而饿着肚子。造成这样的局面,又是谁让这些鼠天天有得吃呢?一语中的,耐人寻味。

    这里诗人的对比十分强烈,将尊处优的官仓鼠,与戍边将士、百姓的悲惨生活说的明明白白,令人触目惊心。更耐人寻味的是,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是谁?其实就是最高统治者,诗人点题鲜明,令人佩服。

    读完此诗,从字面上看,只是揭露官府治理能力的不足,或管理不善,实际上却是诗人,在诛伐那些贪官污吏,甚至最高统治者。

    同时写出了戍边军人的悲苦,及百姓沉重徭役下的惨状。诗人用词质朴,多采用民间口语,且笔锋锐利,讽刺到位,将贪官污吏描写的惟妙惟肖,怎不令人拍案叫绝。

    [阅读全文]...

2021-12-28 16:42:00
  • 清明古诗大全

  • 清明,文学
  • 清明古诗大全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古诗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江南清明

      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长安清明

      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寒食野望吟

    [阅读全文]...

2022-06-09 01:07:10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古诗句)

  • 河北,河南,杜甫
  •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杜甫称为“生*第一快诗”。下面让我们看看诗词的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白话来说,翻译如下:剑门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的时候这件事非常高兴,泪洒衣衫。转回头看,妻子儿女的愁云已经消失了,马上高兴地收拾好诗集书本。太阳出来照耀大地,我放声歌唱,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马上动身启程,通过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又直接奔赴洛阳。

    这首诗前半部分反映了诗人听到消息的兴奋高兴的心情,后半部分反映了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心情。

    之后有很多人给这首诗很多评价,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补充说明吧。

    [阅读全文]...

2022-05-07 22:00:22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诗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查看全文...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一年,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西安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查看全文...

      鉴赏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查看全文...

      作者介绍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

      北风*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名家点评

      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曰:岑嘉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须日诵一过,心摹而力追之。“瀚海”句换气,起下“归客”。

      范大士《历代诗发》评此诗: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中含郏*竞学盛唐,能有此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感人肺腑的边塞诗。作品中既描绘了戍边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又表现了感人至深的真挚友情,同时还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在艰苦的条件下守卫边疆。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也正因如此,这首诗才能够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写法上,首先是诗人能把“白雪歌”与“送武判官归京”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语言鲜明生。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荆州江陵人,一说南阳人,后徙居江陵,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

    [阅读全文]...

2022-06-07 08:14:48
  • 行路难古诗

  • 行路难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行路难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襻,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炬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诗文赏析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之气。卢照邻这一首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我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诗人说:纵然*日有生死交情,但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尧年,代长寿;巢由,巢父与许由,古时隐士。“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最终不堪恶疾所苦,自投颍水,这里似有忏悟,只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意】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简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南北朝]鲍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注释:

      【1】璇(xuān旋)闺玉墀:用美玉建筑的闺房和台阶。璇,美玉。墀(chí池),台阶上的空地。

    [阅读全文]...

2022-01-09 14:23:33
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 - 句子
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 - 语录
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 - 说说
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 - 名言
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 - 诗词
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 - 祝福
描写清官难做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