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

关于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36) 语录(1) 说说(16) 名言(657) 诗词(903) 祝福(2) 心语(64)

  • 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

  • 古诗文
  • 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笔墨纸砚诗句之一

      ——笔

      倾心碧水丽山间,妙意浓情汝代言。

      揽得千樽新绮韵,潇潇挥洒醉琼天。

      ——墨

      多情自是化琼烟,亦淡亦浓非等闲。

      绮秀空灵足下守,倾江润染水云间。

      ——纸

      含情脉脉寸方间,意守丹田写绮天。

      留得真心唱旖旎,悲欢离合总担肩。

      ——砚

      悠悠碧水润丹田,情走风云月映天。

      应是瑶池灵妙地,山高路远好成仙。

      笔墨纸砚诗句之二

      ——笔

      恩怨情仇尔代言,思维运作逐根源。

      匠心独具堪魁首,落纸惊风论几番!

      ——墨

      黛染云霞掩靓颜,淋漓尽致展幽娴。

      三川五岳行麾下,四季轮回转瞬间。

      ——纸

      秘笈箴言读在先,千般烙印一身诠。

      抒情诉怨君承载。玉洁纤柔著万篇。

      ——砚

      府邸凝馨若寸田,三江畅饮墨呈川。

      千番磨砺舒筋骨,玉德金声世代传。

      笔墨纸砚诗句之三

      ——笔

      腕底惊风不畏言,纸笺乾坤是非间。

      挥毫自有良贤道,揽日携壶憾九天。

      ——墨

      松风幽粉似轻烟,水墨承香赈弱孱。

      不与丹青争美艳,禅心自在白云间。

      ——纸

      一生偎倚墨痕间,甘于诗词绾素缘。

      欲把纤尘留岁月,轩窗新韵赋春笺。

      ——砚

      万斧千凿自九天,砚池儒雅紫縠烟。

      深浅珠迹抒春色,入卷香魂化墨仙。

      笔墨纸砚诗句之四

      笔墨纸砚

      笔扫春秋诵古今,墨扬冬夏赋诗吟。

      纸寻往事词间叹,砚阅前尘沐慧心。

      笔墨纸砚诗句之五

      ——笔

      万代千秋谁记言?倾心总在点横间。

      洋洋大国文中秀,故事多多有醉天。

      ——墨

      自是情高染作烟,陪红伴绿也休闲。

    [阅读全文]...

2022-05-01 01:13:51
  • 关于笔墨的诗句

  • 笔墨生寒。曾说离愁千万般。——辛弃疾《丑奴儿·和陈簿》

    琼窟先生然我言,我是霆司笔墨仙。——白玉蟾《赠陈高士琴歌》

    朔风归思满萧关,笔墨荒寒点染间。——吴伟业《送王元照·其三》

    十杯清酒千般意,笔墨相期流锦霞。——老舍《赠木下顺二》

    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姚合《秋夕遣怀》

    月光久逾明,照得笔墨白。——姚合《秋中寄崔道士》

    捧持且惊叹,不敢施笔墨。——姚合《拾得古砚》

    笔墨游戏真,古今劫火燃。——方回《题十六罗汉画像》

    赖有一筹差*,小儿笔墨日翩翩。——陆游《排闷·悠然不觉岁时迁》

    功名已付来生了,笔墨尤非晚岁宜。——陆游《幽事·老夫病起日支离》

    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陆游《读杜诗·城南杜五少不羁》

    梅天笔墨都生醭,棐几文书嬾拂尘。——杨万里《风雨》

    为赋淇奥诗,绝去笔墨痕。——杨万里《和周元吉左司东省培竹》

    雪碗冰瓯翻笔墨,锦机绣假出肝肠。——杨万里《王式之直阁不远千里来访野人,赠以佳句,次》

    开窗对修竹,笔墨得具陈。——赵蕃《既过曾居因访刘茂实秀才是日明叔同出恨仲威》

    笔墨倘精妙,尚可令予起。——赵蕃《闻潘衡有婢出适安福传其法造墨甚精孙温叟捧》

    为我寄竹隐,深意遗笔墨。——赵蕃《与叔骥父子别后怅然怀之三首·远斋老于文》

    笔墨虽欲尽,典刑垂不刊。——苏轼《甘露寺》

    每见昭亭壁,高璩笔墨存。——梅尧臣《宣州杂诗二十首·每见昭亭壁》

    共为几桉用,相与笔墨假。——梅尧臣《王几道罢磁州遗澄泥古瓦二砚》

    宛然千万重,不似笔墨描。——梅尧臣《王*甫惠画水卧屏》

    未忍舍素业,笔墨老更遒。——梅尧臣《依韵和*珍寄张圣民及序》

    笔墨深关键,开阖见日星。——黄庭坚《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少游五十策》

    胜夜亲笔墨,因来明月珠。——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

    闲无用心处,雌黄到笔墨。——黄庭坚《林为之送笔戏赠》

    诗成戏笔墨,清甚韦苏州。——黄庭坚《都下喜见八叔父》

    与物殊绝,笔墨易取。——黄庭坚《刘元辅画马扇赞》

    妻寒尚宾敬,儿饿犹笔墨。——黄庭坚《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

    风斜兼雨重,意出笔墨外。——黄庭坚《用前韵谢子舟为予作风雨竹》

    醉拈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

    使形如是何尘缘,苏李笔墨妙自然。——黄庭坚《次韵子瞻书黄庭经尾付蹇道士》

    深闺静几试笔墨,白头腕中百斛力。——黄庭坚《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深闺静几试笔墨》

    奔流骤浪势万里,至画乃扫笔墨痕。——张耒《和定州端明雪浪斋》

    公岂不穷愁,聊为笔墨娱。——晁说之《别後寄东莱公》

    书生复何者,肮脏老笔墨。——洪迈《戏赠吴知伯》

    中郎笔墨妙他年,晚与君游喜象贤。——王安石《诗呈节判陆君》

    当其幕天*地时,惜无人以笔墨随。——黄文雷《题醉僧图》

    吾惭笔墨斐,丝麻视菅蒯。——李流谦《峡中赋百韵》

    蒲生胡为适尔遇,画之满卷无一误,笔墨丑怪实可惧。——文同《蒲生钟馗》

    知君笔墨与性合,妙处突过苏李前。——姜夔《送项*甫倅池阳》

    羡君年少多才艺,笔墨潜偷造化力。——朱淑真《代谢人见惠墨竹》

    吾言既可骇,笔墨尤其精。——欧阳修《答苏子美离京见寄》

    破缣坏纸抹漆黑,笔墨仅辨丝毫余。——韩维《又和杨之美家琵琶妓》

    [阅读全文]...

2022-03-11 14:50:38
  • 传颂母亲的古诗

  • 母亲
  • 传颂母亲的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颂母亲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豫章行》

      唐·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阅读全文]...

2021-12-13 03:56:15
  • 笔墨童年阅读理解及答案

  • 童年,阅读,语文
  • 笔墨童年阅读理解及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笔墨童年阅读理解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文脉》)

      15.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2分)

      (1)(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3)(4)乡人敬惜字纸。

      16.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5分)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17.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4分)

      18.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9.作者说“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请把“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人的神圣使命”这句话认真抄写在田字格中。(3分)

      答案:

      15.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用小楷字借书。(2分,每空1分)

      16.(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的细节,写出了老师对我的关爱,体现了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答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表达效果2分,共3分)

      (2)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2分)

      17.补充强调农夫和渔民都不识字,突出乡人对字纸及文化的敬重,深化文章主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对作者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留下深刻印象。(4分)

      18.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4分)

      19.、评分说明:根据书写的规范与美观程度适当赋分,满分3分。

    [阅读全文]...

2022-01-07 16:09:13
  • 墨梅古诗

  • 古诗文
  • 墨梅古诗

      墨梅,元代诗人王冕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情操的追求和恪守。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字词解释:

      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此处的池是指王冕的洗砚池。

      池头:池边。头 :边上。

      个个:朵朵的意思。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 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清气:清香的气味,此指人品的纯净高洁。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的`那棵老梅树啊,开出的朵朵花儿都带着淡淡的墨色。它不需要人们夸它的花色美不美,只希望撒下幽清的香气充满人间。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贞洁自守、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视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作者简介:

      王冕(1287年一1359年),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别号很多,有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等。诸暨(今浙江)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

    [阅读全文]...

2022-03-04 16:14:06
  • 迢迢牵牛星古诗意思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经典传颂

  • 经典,牛郎织女,诗歌
  •   古诗是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创作背景的,那么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肯定离不开爱情。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迢(tiáo)迢:一望无际,遥远的地方。

      擢(zhuó):伸出

      札(zhá):一种声音,在文中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间(jiàn):间隔。

      脉(mò)脉:相望无言。

      译文:

      东南的牵牛星在银河中一望无际,在银河的西方织女星皎洁明亮。

      就像是织女伸出了纤细柔长的双手,在织布机上面札札地摆弄。

      一整天都没有织好一段完整的布匹,她哭泣的泪水就像是雨滴般滴落。

      银河看起来清又浅,银河恋爱的间隔又有多长呢?

      虽然只是隔了一条银河,但是两个人也只能相望无言、含情脉脉。

      赏析:

      这首诗是由民间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所创作的,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只能在银河的*相望但是却不能相见,因此,这首诗也是借此来抒发了因为爱情上面的阻碍而失落伤心的心情。

      尤其是诗中后四句将银河的清又浅和两人之间的相视无言形成了对比,可以说全诗感情真切动人,虽然都是在以物喻人,但是对于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描写的跃然而出。而其中叠词的运用更是自然贴切的表达了对于事物的情思,像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些无疑不是让整体诗篇的感受加强。

    [阅读全文]...

2021-12-01 01:23:43
  • 论笔墨时空一文房四宝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 论笔墨时空一文房四宝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笔墨时空一文房四宝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欢迎大家分享。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房用具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无疑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它不仅拓展了书家的创作天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繁荣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学*书法技巧,实际上也是如何充分掌握与发挥书写工具的特长。不同的书法家使用不同性能的书写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两晋时期,与书法发展密切相关的诸物质要素在逐渐丰富,其中文房四宝的制作和广泛应用于书法,对书法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点。没有这个物质基础,此时的书法要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文人书法的崛起并占据书坛的主导地位是不可能的。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两晋的笔、纸、砚与墨对书法的影响。

      (一)笔

      文人须臾离不开笔,两晋时期笔的制作已经很精细,鹿、羊、鸡、兔等兽毛及木管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对笔毫的成分,笔管的制作均精益求精,以适应书家们的要求。晋代崔豹在《古今注》中所记用羊毫为被、鹿毛为柱的制笔法,是取不同兽毛而兼用其优点的思路,可见晋人实际上已经制作出了兼毫。晋代成公绥的《故笔赋》,郭璞的《尔雅图赞.笔》,都对晋代的笔有所描述和礼赞。另外有些书法家本人就是制笔高手,并且亲自动手制笔。如晋代的卫昶,他本人不仅是位书法家,擅长古文、篆隶,“又妙作笔,子敬得其笔,称为绝世”。书圣王羲之不但在书札中多次提到过对笔的要求,传说还做过《笔经》一文,对制笔的方法讲的很精到,羲之《笔经》云:“凡作笔须用秋兔,秋兔者,仲秋取毫也,所以然者,孟秋去夏*则其毫焦而嫩,季秋去冬*则其毫脆而秃,惟八月暑寒调和乃中用。”晋代安徽宣城出一种紫毫笔,以紫兔毫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笔尖尖挺耐用,享名于世。

      晋代傅玄在《笔赋》中云:“简修毫之器兔,选珍皮之上翰。濯之以清水,芬之以幽兰。嘉竹翠色,彤管含丹。于是班匠竭巧,名工逞术;缠以素枲,纳以玄漆;丰约得中,不文不质。尔乃染芳松之淳烟,写文象于素纨。动应手而从心,焕光流而星布。”他对制笔和书写作了由衷的赞美。他还在《笔铭》云:“韡韡彤管,冉冉轻翰,正色元墨,铭心写言。”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们对笔的喜爱使得笔管的制作变得越来越华美,到了晋代对笔管的制作就愈加华贵。晋时有木、竹、玉、铁、琉璃等笔管,而奢华者有嵌宝玉的的琉璃笔管、青镂笔管、饰以黄金珠宝的笔管等,这不但与当时门阀大族的崇尚浮华,重雕饰的风气有关,而且也与当时的封建等级思想有关。

      书家的书风各异,对笔毫的要求亦不同,反过来说因为笔毫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故而毛笔种类繁多。笔毫的多种制作,又促进了书风的发展、改进,这是相辅相成的。世传王羲之写《兰亭序》用的是锋端劲强有锋芒的鼠须笔,又据米芾说王羲之的《行书帖》真迹是用竹丝笔所写的,但事实难以考证,不过我想这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二)纸

      两晋时期的纸比之前代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白度提高、表面更*滑、结构较紧密,纸质细薄且有明显的帘纹。晋代造纸术的进步及纸的质量的提高,可以从当时的文人咏纸的诗赋中看出。例如,晋人傅咸在《纸赋》中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这是说,麻纸由破布做成,但洁白受墨,物美价廉,写成书后可以舒卷。如果说书写材料在汉代还是帛简并用,纸只作为新型材料尚不足以完全取代帛简,则这种情况在晋代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由于能造出大量洁白*滑而方正的纸,人们就无需再用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简牍,逐步*惯于用纸书写,最后彻底淘汰了简牍。东晋的统治者已明令用纸作为正式书写材料,凡朝廷奏议不得用简牍,一律以纸为之。例如桓玄(公元369-404年)废晋帝而自称为帝,改国号为楚,随即下令曰:“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考古发掘表明,西晋墓葬或遗址中所出土文书虽多用纸,然时而有简出土,但东晋以降,便不再出现简牍文书,而全是用纸了。当时不但用纸抄写经史子集书及公私文件,佛教、道教的兴起也耗去大量纸张。如敦煌石室所楚这时期经卷多为佛经,其所耗纸量可能比抄写非宗教著作还多。

      晋代纸的种类已经很多,按原料分有麻纸、皮纸、苔纸等。尤其是晋代皮纸盛况空前。西晋张华《博物志》云:“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长期隐居在那一带的谢安就曾向王羲之求过牋纸。“王右军为会稽令,谢公就乞牋纸,库中唯有九万枚,悉与之。桓宣武云,逸少不节。”求纸数量之多,充分说明当时书法之兴盛。按色彩来分,晋代的纸则又有白色、青色、绿色、黄色等之别。如《初学记》卷二十一引应德詹《桓玄伪事》称:“(桓)玄令*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又《邺中记》云:“诏书以五色纸,著凤雏口中。”这里提到的色纸又青、赤、缥、绿、桃花等色纸。晋人在造纸时将白色矿物细粉用胶粘剂均匀涂刷在纸面,再以石砑光。这样既可以增加纸表的白度、*滑度,又减少透光度,使纸表紧密,吸墨性好,比较适于做书。晋人还发展了纸张的染色技术,这不但增添了纸张的外观美,有时还有改善纸的性能的实际效果。当时最常用的色纸是染黄纸,黄纸广泛在公私场合使用,尤其是宗教信徒抄写佛经、道教经典多以黄纸。这种黄纸有以下几种优点:首先此纸能驱虫防蛀,延长书的寿命,又有书香之气。其次黄色不刺眼,可以常时间阅读而不伤目。如有笔误,又可用雌黄涂后再写,便于校勘。所谓“信笔雌黄”即由此而来。再者黄色表示庄重、典雅,是五色中的正色。在敦煌石室写经中有不少这类实物。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爱用黄纸写字。用黄纸著书的风气至南北朝时仍继续流行。

      晋代纸张的尺幅,北宋人苏易简(公元958-996年)《文房四谱》云:“晋令作纸,大纸(广)一尺三分,长一尺八分。小纸广九寸五分,长一尺四寸。”换算后,晋代大纸为31.3厘米×43.4厘米,小纸22.9厘米×33.7厘米。但我们对出土的实物测量后所得的尺寸比苏易简所述略有差异。1977年新疆出土公元384年的一张完整纸,幅面的长宽分别是35.6和23.4厘米。这是晋代时的小纸,但仍比汉代的纸大。经过专家研究、测量,晋代的纸尺寸大致分为大小两种,大纸直高一般在26-27厘米之间,横长一般在42-52厘米之间,小纸直高一般在23.5-24厘米之间,横长一般在40.7-44.5厘米之间。从上述数据可以知道晋代纸的'尺幅多为长方形,很少见后世的大幅纸。由于纸幅尺寸较小,则多用于书写。晋代书法手扎之风盛行,这大概与当时纸张的尺寸有着一定的联系吧。

      纸的普遍使用,不但促进了书籍文献资料的猛增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而且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汉字字体的变迁。在一片窄而坚硬的简牍上写字,笔锋受书写材料空间及质地所限制而不能充分施展。但用洁白*滑又柔韧受墨的大张纸上挥毫,情况就根本改观了。晋代之所以出现王羲之、王献之那样杰出的书法家,纸的普遍使用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晋以后字体由汉隶过渡到楷隶,最后形成现在通行的楷书,草书也因而得到发展,汉字字体的变迁也因用纸而引起,因为在纸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挥毫,没用任何限制。

      (三)砚与墨

      由于纸张的推广使用,使书写发生了革命,在纸上写字不似在竹木片上,纸书用墨汁教多,于是在晋代开始有了凹砚池,以贮存墨汁,晋人陶宗仪《辍耕录》载,“晋人多凹心砚者,欲磨墨贮沈耳。”另外也由于书写量的增加,也促进了墨的生产和技术改进。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载魏晋时制墨已经很讲究,并记载了制墨的工艺和配方。当时多用富含油脂的松树烧制烟料。另外晋人所制墨中已经普遍加胶,如卫夫人《笔阵图》中有“其墨取庐山松烟,代郡之鹿胶。”墨中掺胶可以增加墨色的亮度及附着力,这是划时代的进步,晋人结束了碎墨无规整形制的时代。当时的书法家对墨的选择已经比较注意,如书圣王羲之就认为好墨要用庐山松烟,用鹿胶,同时对用何地之松亦有区别。可见当时对用墨要求之高。

      晋代书家文房用具除了我们常说的“笔、墨、纸、砚”之外还有笔架、笔创、笔枕、笔搁等等,但是这些用具对书法家的书法创作及书法风格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这里我就不在多加论述。总而言之,晋代文房用具的丰富和改进,对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是晋代书法发展繁荣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绝不能忽视文房用具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3-06 01:17:31
  • 歌颂母亲的古诗

  • 母亲,歌颂,文学
  • 歌颂母亲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歌颂母亲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十报父母恩》

      一报

      累却因缘重,今来托母胎。 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却风灾。 罗衣都不挂,妆镜惹尘埃。

      二报

      临产受苦恩。今日 怀胎十个月,难产将欲临。 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 含悲告亲族,惟具死来侵。

      三报

      三报生忘忧恩。今日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来张。 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 儿键,欢喜倍加常。 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四报

      咽苦吐甘恩。颂日 父母恩深重,顾怜没失时。 吐甘无稍息,咽苦不颦眉。 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 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

      五报

      日干就湿恩。颂日 母原身抽湿,将儿移就干。 两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 思怜恒废忱,宠弄 能欢。 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六报 哺乳养育恩。颂日 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 覆载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增无怒目,不嫌手足挛。 诞腹亲生子,终日惜兼怜。

      七报

      洗濯不净思。颂日 本是芙蓉质,精神健且康。 眉分新柳碧,脸色夺莲红。 思深摧玉貌,洗濯损盘尤。 只为怜男女,慈母改容颜。

      八报

      远行忆念思。颂日 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 子出山关外,母忆在他乡。 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 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

      九报

      深加体恤恩。颂日 父母恩情重,恩深报实难。 子若原代受,儿劳母不安。 闻道远行去,怜儿夜卧寒。 男女暂辛苦,长使母心酸。

      十报

      究竟怜惜恩。颂日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 起坐心相逐,*遥意与随。 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 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阅读全文]...

2022-06-21 17:13:34
  • 墨梅王冕_墨梅古诗

  •   《墨梅》

      作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着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

      注释:

      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阅读全文]...

2022-06-30 20:04:14
  • 端午粽香古诗

  • 端午
  • 端午粽香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香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阅读全文]...

2022-02-15 16:11:31
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 - 句子
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 - 语录
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 - 说说
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 - 名言
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 - 诗词
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 - 祝福
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