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吃笔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吃笔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吃笔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吃笔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笔墨纸砚诗句之一
——笔
倾心碧水丽山间,妙意浓情汝代言。
揽得千樽新绮韵,潇潇挥洒醉琼天。
——墨
多情自是化琼烟,亦淡亦浓非等闲。
绮秀空灵足下守,倾江润染水云间。
——纸
含情脉脉寸方间,意守丹田写绮天。
留得真心唱旖旎,悲欢离合总担肩。
——砚
悠悠碧水润丹田,情走风云月映天。
应是瑶池灵妙地,山高路远好成仙。
笔墨纸砚诗句之二
——笔
恩怨情仇尔代言,思维运作逐根源。
匠心独具堪魁首,落纸惊风论几番!
——墨
黛染云霞掩靓颜,淋漓尽致展幽娴。
三川五岳行麾下,四季轮回转瞬间。
——纸
秘笈箴言读在先,千般烙印一身诠。
抒情诉怨君承载。玉洁纤柔著万篇。
——砚
府邸凝馨若寸田,三江畅饮墨呈川。
千番磨砺舒筋骨,玉德金声世代传。
笔墨纸砚诗句之三
——笔
腕底惊风不畏言,纸笺乾坤是非间。
挥毫自有良贤道,揽日携壶憾九天。
——墨
松风幽粉似轻烟,水墨承香赈弱孱。
不与丹青争美艳,禅心自在白云间。
——纸
一生偎倚墨痕间,甘于诗词绾素缘。
欲把纤尘留岁月,轩窗新韵赋春笺。
——砚
万斧千凿自九天,砚池儒雅紫縠烟。
深浅珠迹抒春色,入卷香魂化墨仙。
笔墨纸砚诗句之四
笔墨纸砚
笔扫春秋诵古今,墨扬冬夏赋诗吟。
纸寻往事词间叹,砚阅前尘沐慧心。
笔墨纸砚诗句之五
——笔
万代千秋谁记言?倾心总在点横间。
洋洋大国文中秀,故事多多有醉天。
——墨
自是情高染作烟,陪红伴绿也休闲。
笔墨生寒。曾说离愁千万般。——辛弃疾《丑奴儿·和陈簿》
琼窟先生然我言,我是霆司笔墨仙。——白玉蟾《赠陈高士琴歌》
朔风归思满萧关,笔墨荒寒点染间。——吴伟业《送王元照·其三》
十杯清酒千般意,笔墨相期流锦霞。——老舍《赠木下顺二》
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姚合《秋夕遣怀》
月光久逾明,照得笔墨白。——姚合《秋中寄崔道士》
捧持且惊叹,不敢施笔墨。——姚合《拾得古砚》
笔墨游戏真,古今劫火燃。——方回《题十六罗汉画像》
赖有一筹差*,小儿笔墨日翩翩。——陆游《排闷·悠然不觉岁时迁》
功名已付来生了,笔墨尤非晚岁宜。——陆游《幽事·老夫病起日支离》
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陆游《读杜诗·城南杜五少不羁》
梅天笔墨都生醭,棐几文书嬾拂尘。——杨万里《风雨》
为赋淇奥诗,绝去笔墨痕。——杨万里《和周元吉左司东省培竹》
雪碗冰瓯翻笔墨,锦机绣假出肝肠。——杨万里《王式之直阁不远千里来访野人,赠以佳句,次》
开窗对修竹,笔墨得具陈。——赵蕃《既过曾居因访刘茂实秀才是日明叔同出恨仲威》
笔墨倘精妙,尚可令予起。——赵蕃《闻潘衡有婢出适安福传其法造墨甚精孙温叟捧》
为我寄竹隐,深意遗笔墨。——赵蕃《与叔骥父子别后怅然怀之三首·远斋老于文》
笔墨虽欲尽,典刑垂不刊。——苏轼《甘露寺》
每见昭亭壁,高璩笔墨存。——梅尧臣《宣州杂诗二十首·每见昭亭壁》
共为几桉用,相与笔墨假。——梅尧臣《王几道罢磁州遗澄泥古瓦二砚》
宛然千万重,不似笔墨描。——梅尧臣《王*甫惠画水卧屏》
未忍舍素业,笔墨老更遒。——梅尧臣《依韵和*珍寄张圣民及序》
笔墨深关键,开阖见日星。——黄庭坚《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少游五十策》
胜夜亲笔墨,因来明月珠。——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
闲无用心处,雌黄到笔墨。——黄庭坚《林为之送笔戏赠》
诗成戏笔墨,清甚韦苏州。——黄庭坚《都下喜见八叔父》
与物殊绝,笔墨易取。——黄庭坚《刘元辅画马扇赞》
妻寒尚宾敬,儿饿犹笔墨。——黄庭坚《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
风斜兼雨重,意出笔墨外。——黄庭坚《用前韵谢子舟为予作风雨竹》
醉拈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
使形如是何尘缘,苏李笔墨妙自然。——黄庭坚《次韵子瞻书黄庭经尾付蹇道士》
深闺静几试笔墨,白头腕中百斛力。——黄庭坚《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深闺静几试笔墨》
奔流骤浪势万里,至画乃扫笔墨痕。——张耒《和定州端明雪浪斋》
公岂不穷愁,聊为笔墨娱。——晁说之《别後寄东莱公》
书生复何者,肮脏老笔墨。——洪迈《戏赠吴知伯》
中郎笔墨妙他年,晚与君游喜象贤。——王安石《诗呈节判陆君》
当其幕天*地时,惜无人以笔墨随。——黄文雷《题醉僧图》
吾惭笔墨斐,丝麻视菅蒯。——李流谦《峡中赋百韵》
蒲生胡为适尔遇,画之满卷无一误,笔墨丑怪实可惧。——文同《蒲生钟馗》
知君笔墨与性合,妙处突过苏李前。——姜夔《送项*甫倅池阳》
羡君年少多才艺,笔墨潜偷造化力。——朱淑真《代谢人见惠墨竹》
吾言既可骇,笔墨尤其精。——欧阳修《答苏子美离京见寄》
破缣坏纸抹漆黑,笔墨仅辨丝毫余。——韩维《又和杨之美家琵琶妓》
关于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笔墨纸砚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笔墨纸砚诗句之一
——笔
倾心碧水丽山间,妙意浓情汝代言。
揽得千樽新绮韵,潇潇挥洒醉琼天。
——墨
多情自是化琼烟,亦淡亦浓非等闲。
绮秀空灵足下守,倾江润染水云间。
——纸
含情脉脉寸方间,意守丹田写绮天。
留得真心唱旖旎,悲欢离合总担肩。
——砚
悠悠碧水润丹田,情走风云月映天。
应是瑶池灵妙地,山高路远好成仙。
笔墨纸砚诗句之二
——笔
恩怨情仇尔代言,思维运作逐根源。
匠心独具堪魁首,落纸惊风论几番!
——墨
黛染云霞掩靓颜,淋漓尽致展幽娴。
三川五岳行麾下,四季轮回转瞬间。
——纸
秘笈箴言读在先,千般烙印一身诠。
抒情诉怨君承载。玉洁纤柔著万篇。
——砚
府邸凝馨若寸田,三江畅饮墨呈川。
千番磨砺舒筋骨,玉德金声世代传。
笔墨纸砚诗句之三
——笔
腕底惊风不畏言,纸笺乾坤是非间。
挥毫自有良贤道,揽日携壶憾九天。
——墨
松风幽粉似轻烟,水墨承香赈弱孱。
不与丹青争美艳,禅心自在白云间。
——纸
一生偎倚墨痕间,甘于诗词绾素缘。
欲把纤尘留岁月,轩窗新韵赋春笺。
——砚
万斧千凿自九天,砚池儒雅紫縠烟。
深浅珠迹抒春色,入卷香魂化墨仙。
笔墨纸砚诗句之四
笔墨纸砚
笔扫春秋诵古今,墨扬冬夏赋诗吟。
纸寻往事词间叹,砚阅前尘沐慧心。
笔墨纸砚诗句之五
——笔
万代千秋谁记言?倾心总在点横间。
洋洋大国文中秀,故事多多有醉天。
——墨
自是情高染作烟,陪红伴绿也休闲。
论笔墨时空一文房四宝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笔墨时空一文房四宝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欢迎大家分享。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房用具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无疑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它不仅拓展了书家的创作天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繁荣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学*书法技巧,实际上也是如何充分掌握与发挥书写工具的特长。不同的书法家使用不同性能的书写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两晋时期,与书法发展密切相关的诸物质要素在逐渐丰富,其中文房四宝的制作和广泛应用于书法,对书法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点。没有这个物质基础,此时的书法要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文人书法的崛起并占据书坛的主导地位是不可能的。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两晋的笔、纸、砚与墨对书法的影响。
(一)笔
文人须臾离不开笔,两晋时期笔的制作已经很精细,鹿、羊、鸡、兔等兽毛及木管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对笔毫的成分,笔管的制作均精益求精,以适应书家们的要求。晋代崔豹在《古今注》中所记用羊毫为被、鹿毛为柱的制笔法,是取不同兽毛而兼用其优点的思路,可见晋人实际上已经制作出了兼毫。晋代成公绥的《故笔赋》,郭璞的《尔雅图赞.笔》,都对晋代的笔有所描述和礼赞。另外有些书法家本人就是制笔高手,并且亲自动手制笔。如晋代的卫昶,他本人不仅是位书法家,擅长古文、篆隶,“又妙作笔,子敬得其笔,称为绝世”。书圣王羲之不但在书札中多次提到过对笔的要求,传说还做过《笔经》一文,对制笔的方法讲的很精到,羲之《笔经》云:“凡作笔须用秋兔,秋兔者,仲秋取毫也,所以然者,孟秋去夏*则其毫焦而嫩,季秋去冬*则其毫脆而秃,惟八月暑寒调和乃中用。”晋代安徽宣城出一种紫毫笔,以紫兔毫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笔尖尖挺耐用,享名于世。
晋代傅玄在《笔赋》中云:“简修毫之器兔,选珍皮之上翰。濯之以清水,芬之以幽兰。嘉竹翠色,彤管含丹。于是班匠竭巧,名工逞术;缠以素枲,纳以玄漆;丰约得中,不文不质。尔乃染芳松之淳烟,写文象于素纨。动应手而从心,焕光流而星布。”他对制笔和书写作了由衷的赞美。他还在《笔铭》云:“韡韡彤管,冉冉轻翰,正色元墨,铭心写言。”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们对笔的喜爱使得笔管的制作变得越来越华美,到了晋代对笔管的制作就愈加华贵。晋时有木、竹、玉、铁、琉璃等笔管,而奢华者有嵌宝玉的的琉璃笔管、青镂笔管、饰以黄金珠宝的笔管等,这不但与当时门阀大族的崇尚浮华,重雕饰的风气有关,而且也与当时的封建等级思想有关。
书家的书风各异,对笔毫的要求亦不同,反过来说因为笔毫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故而毛笔种类繁多。笔毫的多种制作,又促进了书风的发展、改进,这是相辅相成的。世传王羲之写《兰亭序》用的是锋端劲强有锋芒的鼠须笔,又据米芾说王羲之的《行书帖》真迹是用竹丝笔所写的,但事实难以考证,不过我想这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二)纸
两晋时期的纸比之前代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白度提高、表面更*滑、结构较紧密,纸质细薄且有明显的帘纹。晋代造纸术的进步及纸的质量的提高,可以从当时的文人咏纸的诗赋中看出。例如,晋人傅咸在《纸赋》中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这是说,麻纸由破布做成,但洁白受墨,物美价廉,写成书后可以舒卷。如果说书写材料在汉代还是帛简并用,纸只作为新型材料尚不足以完全取代帛简,则这种情况在晋代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由于能造出大量洁白*滑而方正的纸,人们就无需再用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简牍,逐步*惯于用纸书写,最后彻底淘汰了简牍。东晋的统治者已明令用纸作为正式书写材料,凡朝廷奏议不得用简牍,一律以纸为之。例如桓玄(公元369-404年)废晋帝而自称为帝,改国号为楚,随即下令曰:“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考古发掘表明,西晋墓葬或遗址中所出土文书虽多用纸,然时而有简出土,但东晋以降,便不再出现简牍文书,而全是用纸了。当时不但用纸抄写经史子集书及公私文件,佛教、道教的兴起也耗去大量纸张。如敦煌石室所楚这时期经卷多为佛经,其所耗纸量可能比抄写非宗教著作还多。
晋代纸的种类已经很多,按原料分有麻纸、皮纸、苔纸等。尤其是晋代皮纸盛况空前。西晋张华《博物志》云:“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长期隐居在那一带的谢安就曾向王羲之求过牋纸。“王右军为会稽令,谢公就乞牋纸,库中唯有九万枚,悉与之。桓宣武云,逸少不节。”求纸数量之多,充分说明当时书法之兴盛。按色彩来分,晋代的纸则又有白色、青色、绿色、黄色等之别。如《初学记》卷二十一引应德詹《桓玄伪事》称:“(桓)玄令*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又《邺中记》云:“诏书以五色纸,著凤雏口中。”这里提到的色纸又青、赤、缥、绿、桃花等色纸。晋人在造纸时将白色矿物细粉用胶粘剂均匀涂刷在纸面,再以石砑光。这样既可以增加纸表的白度、*滑度,又减少透光度,使纸表紧密,吸墨性好,比较适于做书。晋人还发展了纸张的染色技术,这不但增添了纸张的外观美,有时还有改善纸的性能的实际效果。当时最常用的色纸是染黄纸,黄纸广泛在公私场合使用,尤其是宗教信徒抄写佛经、道教经典多以黄纸。这种黄纸有以下几种优点:首先此纸能驱虫防蛀,延长书的寿命,又有书香之气。其次黄色不刺眼,可以常时间阅读而不伤目。如有笔误,又可用雌黄涂后再写,便于校勘。所谓“信笔雌黄”即由此而来。再者黄色表示庄重、典雅,是五色中的正色。在敦煌石室写经中有不少这类实物。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爱用黄纸写字。用黄纸著书的风气至南北朝时仍继续流行。
晋代纸张的尺幅,北宋人苏易简(公元958-996年)《文房四谱》云:“晋令作纸,大纸(广)一尺三分,长一尺八分。小纸广九寸五分,长一尺四寸。”换算后,晋代大纸为31.3厘米×43.4厘米,小纸22.9厘米×33.7厘米。但我们对出土的实物测量后所得的尺寸比苏易简所述略有差异。1977年新疆出土公元384年的一张完整纸,幅面的长宽分别是35.6和23.4厘米。这是晋代时的小纸,但仍比汉代的纸大。经过专家研究、测量,晋代的纸尺寸大致分为大小两种,大纸直高一般在26-27厘米之间,横长一般在42-52厘米之间,小纸直高一般在23.5-24厘米之间,横长一般在40.7-44.5厘米之间。从上述数据可以知道晋代纸的'尺幅多为长方形,很少见后世的大幅纸。由于纸幅尺寸较小,则多用于书写。晋代书法手扎之风盛行,这大概与当时纸张的尺寸有着一定的联系吧。
纸的普遍使用,不但促进了书籍文献资料的猛增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而且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汉字字体的变迁。在一片窄而坚硬的简牍上写字,笔锋受书写材料空间及质地所限制而不能充分施展。但用洁白*滑又柔韧受墨的大张纸上挥毫,情况就根本改观了。晋代之所以出现王羲之、王献之那样杰出的书法家,纸的普遍使用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晋以后字体由汉隶过渡到楷隶,最后形成现在通行的楷书,草书也因而得到发展,汉字字体的变迁也因用纸而引起,因为在纸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挥毫,没用任何限制。
(三)砚与墨
由于纸张的推广使用,使书写发生了革命,在纸上写字不似在竹木片上,纸书用墨汁教多,于是在晋代开始有了凹砚池,以贮存墨汁,晋人陶宗仪《辍耕录》载,“晋人多凹心砚者,欲磨墨贮沈耳。”另外也由于书写量的增加,也促进了墨的生产和技术改进。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载魏晋时制墨已经很讲究,并记载了制墨的工艺和配方。当时多用富含油脂的松树烧制烟料。另外晋人所制墨中已经普遍加胶,如卫夫人《笔阵图》中有“其墨取庐山松烟,代郡之鹿胶。”墨中掺胶可以增加墨色的亮度及附着力,这是划时代的进步,晋人结束了碎墨无规整形制的时代。当时的书法家对墨的选择已经比较注意,如书圣王羲之就认为好墨要用庐山松烟,用鹿胶,同时对用何地之松亦有区别。可见当时对用墨要求之高。
晋代书家文房用具除了我们常说的“笔、墨、纸、砚”之外还有笔架、笔创、笔枕、笔搁等等,但是这些用具对书法家的书法创作及书法风格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这里我就不在多加论述。总而言之,晋代文房用具的丰富和改进,对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是晋代书法发展繁荣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绝不能忽视文房用具的作用。
墨萱图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萱图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冕
墨萱图
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其二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译文及注释】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
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
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
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1、萱草花:*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
2、北堂:"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赏析】
王冕(1287-1359)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曾游大都(今北京),泰不花荐以词馆职,不就。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朱元克婺州(路治今浙江金华),授以谘议参军,旋卒。工画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别具风格,曾用胭脂作没骨梅,亦佳妙。又善写竹石。兼能刻印,以花乳石(青田石一类)作印材,相传由其创始。其诗多描写隐逸生活,也能反映人民疾苦,语言质朴,不拘常格。所著有《竹斋集》。
《墨萱图》原文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墨萱图》作者简介
王冕(1287年9月1日~1359)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老村、梅翁等。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代表作……他对画做了很大的贡献。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生于1287年七月二十二日(9月1日),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儿时喜欢作诗,《墨梅图题诗》便是其中最的一篇:“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作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着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
注释:
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闻黄墨泉建墨池书屋三首
张天赋〔明代〕
墨池旧有翰林堂,世远荆蓁迹已荒。闻说贤哉今复古,落成何日共徜徉。
汤即墨太翁南还过胶墨人追送之
赵完璧〔明代〕
华轩匆遽胶水东,三子速我玉钵诗无工。仙翁夙仰天上客,綵毫漫尔随春风。
一枝仙桂来墨阳,相从懿训称龚黄。沧海枯莱被时雨,华胥仙梦交扶桑。
兴高引旆下蓬阙,春帆缥渺吴山月。恩沾有自可能忘,挽辔空教心力竭。
柳依依,雨霏霏,桃花乱点春衫稀。子规啼歇暮山紫,清樽酒尽沧云归。
望君拟南极,雪颠方瞳瑞王国。待君游东瀛,玉笙琼佩飞天声。
劳峰鸣凤一时举,朱衣廌绣黄鹤轻。山高而海清,泽濊而永名。
赤子慕不辍,青桂当重荣。丹霄有道在*地,皇灵厥艾还分明。
顾我迂疏老林水,烟丝云斧何如情。长短有句长短亭,聊尔为墨人之诚,远人之征。
闻黄墨泉建墨池书屋三首 其二
张天赋〔明代〕
落成何日共徜徉,池水如云翰墨香。最喜孟郊老邻舍,更誇山谷旧声光。
乡士李英才得老潘墨法,善作墨梅,复喜作诗
杨万里〔宋代〕
吾卿李君磊嵬胸,夜持云梯倚秋空。月中夺得修月斧,斫倒南山千岁松。束归丹灶和玉桂,燧出绿雾霏鸾龙。捣成玄圭与苍璧,洒作横枝岁寒色。庾岭霜林和靖园,掇人生绡供戏剧。幻松作璧璧作梅,豪气勃郁尚不开。琼艘满釂梅雪下,吐出西湖有声画。
墨庄五咏 其一 墨庄
朱熹〔宋代〕
诗书启山林,德义久储积。嗣世知有人,新畬更开辟。
燕子虚赠李清墨乞予诗试墨作七言谢之
洪朋〔宋代〕
黟川诸李今寂寞,潞州残圭大不恶。燕侯固穷亦好事,探囊持赠意不薄。
眼明见此陈家玄,径呼毛颖作七言。故知身外俱长物,子墨客卿聊忘年。
乡士李英才得老潘墨法善作墨梅复喜作诗艮斋目以三奇赠之七字予复同赋云
杨万里〔宋代〕
吾乡李君磊嵬胸,夜持云梯倚秋空。月中夺得修月斧,斫倒南山千岁松。
束归丹灶和玉桂,燧出绿雾霏鸾龙。捣成玄圭与苍璧,洒作横枝岁寒色。
庾岭霜林和靖园,掇入生绡供戏剧。幻松作璧璧作梅,豪气勃郁尚不开。
琼艘满釂梅雪下,吐出西湖有声画。
彭中和有赠松林墨兰一幅许以贶余余因故以墨梅先之既而中和赐报以诗遂次韵复之
郭钰〔元代〕
往年看花落春后,金茎琪树山中少。江上老梅回瘦枝,写入山窗自妍好。
君家雪壁宜挂之,繁花不逐东风老。共怜缟袂染缁尘,何惜浮云翳晴昊。
闻君旧贮书画多,松林墨兰香未磨。夺取锦袍吾岂敢,缠绵正好如松萝。
常笑虎头每痴绝,不见人间鸿爪雪。何当来往玩心情,梅有高标兰有德。
葛惟善尝托人求虎跑泉诗附赠潘谷墨铜雀砚墨既不至砚亦云碎因谢此
沈周〔明代〕
惭愧高怀记项斯,开缄空感十年私。墨亡潘谷烟澌外,砚破铜台瓦裂时。
马德未忘千里惠,虎泉终补一篇诗。何当握手吴门笑,共付浮沈与不知。
兼道携古墨来墨面龙纹墨背识云保大九年奉敕
刘子翚〔宋代〕
长春殿古生荆荟,犹有前朝遗物在。锦囊珍重出玄圭,双虬刻作蜿蜒态。枯皮剥制弄几刓,断玦精坚磨不杀。吾闻李氏据江左,文彩风流高一代。当时好玩不独此,器用往往穷奢汰。徵工选技填御府,不惜千金为赏赍。治兵唐推英卫精,治民汉许龚黄最。惜哉取士不知术,妙手独得庭邽辈。*驱驰八极中,荒王逸乐孤城内。汗青得失更谁论,尤物竞为人宝爱。嗟余视此真粪土,事有至微犹足戒。投文欲往吊江流,幽魂未泯应惭悔。
王冕《墨梅图》
《墨梅》是一首风格质朴的题画诗,作者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王冕是元末人,籍贯是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竹斋,有《竹斋集》。王冕出身贫寒,自幼好学,根据宋濂《王冕传》的记载,他曾经“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之后有幸为大儒韩性所赏识,“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王冕好学,出于本心,对功名不甚看重,科举落第后“焚所为文”,绝意仕途,“着高檐帽,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人或以为狂生”,开始了漫长的游历、归隐生活。
王冕有诸多别号,如煮石道者、闲散大夫、饭牛翁、会稽外史、会稽山农、江南野人、梅花屋主、梅叟等等,皆寄寓着他的品行追求,值得玩味。例如“饭牛翁”典出《庄子·让王》,用隐士颜阖“饭牛不仕”的故事,寄寓不慕爵禄、逍遥自适的生活态度。又如“煮石”指制作印章,透露出王冕醉心书画、不拘俗务的自在超脱。至于“梅花屋主”“梅叟”,更与这首《墨梅》密不可分。王冕一生痴爱梅花,曾被好友刘基所戏谑,称其“一生只被梅花恼”。他痴爱梅花到什么程度呢?根据《王冕传》的记载,他带着妻子儿女归隐于九里山时,“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从创作来说,王冕对梅花的喜爱也显而易见,他留下《素梅》《红梅图》《题月下梅花》《梅花传》等等诸多与梅花密切相关的诗文画作传世,称赞梅花是“翩翩浊世之高士”,“清标雅韵,有古君子之风焉”。
梅花是贯穿于王冕各种创作的典型意象,这首《墨梅》是典型的题画诗,题在王冕《墨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左上方,是王冕完成画作后,为画题词时所作;诗本无题,现题名《墨梅》为*在整理题画诗时所加,在流传过程,又颇多异文。下面我们主要对《墨梅图》中的版本展开品读,并对一些流传较广的异文加以探讨。题画诗重在画境与诗境的交融映衬,请看:
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首句“吾家洗研池头树”,或又作“我家洗砚池边树”。“吾家”即“我家”,“研是“砚”的古字,“头”与“边”在此处含义相同,表示处所,如“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惶恐滩头说惶恐”(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一句虽然看似极为简单,却仍有争议,有人视为用典,有人则不以为然。前者认为,此处“吾家”指的是“王家”,“王家”而有“洗砚”,自然让人联想到大书法家王羲之。据说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常常因为洗笔而“创造”出许多“墨池”。一方面,王冕与王羲之同姓,不免对他有着天然的追慕亲*之感。另一方面,二人的人生轨迹也有相似之处。王羲之也是一生追求隐逸,徜徉山水,把毕生精力倾注于书法艺术,博采众长,锐意创新,开创一代书风,为同样精通书画的王冕所服膺。因此,诗中的“吾家”既指诗人自己,亦暗指王羲之。持不同意见者则认为,此处“吾家”就是最*常的意义,就是指“王冕家”。
那么,什么是吾家呢?在古人诗作中,*亲属是“吾家”,左思《娇女诗》曰“吾家有娇女”。隔了十几代仍是“吾家”,杜甫《回棹》:“吾家碑(指杜预碑)不昧,王氏井依然。”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姓友人,也可以是“吾家”,施肩吾《赠施仙姑》曰:“缥缈吾家一女仙,冰容虽小不知年。”“吾家”甚至可以用于以下称上,唐代郑愿有《守岁》一诗:“吾家贵主*开”。可见,“吾家”的使用情境非常泛化,上面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我们不必过多纠结“吾家”的实指和“池边树”的具体所属,而是要在“吾家”的用法中,看到古人的情感共性——在这里,“吾家”表达出一种浓郁的喜爱亲*之感。其实,不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的用词*惯,不管话语具体内容是什么,哪怕是抱怨,只要“我家”这个词一出,就透着一股子亲昵喜爱。总之,首句既写出了梅花的位置,长在洗砚池边,也巧妙地定下了全诗歌咏、赞美梅花的情感基调。
次句“个个花开淡墨痕”,又作“朵朵花开淡墨痕”。诗句中叠用的个个,强调了每一朵梅花都颜色淡雅,只有浅浅的墨痕,同时又暗示出梅花各自绽放,与墨梅图的构图是一致的。在解读这句诗时,也许是因为王冕爱梅的形象太过突出,有的人把这首诗来自《墨梅图》的事实忘到一边,将其误读为一般的咏物诗,把诗想得太实。于是开始困惑“花怎么会有淡墨痕呢”?进而有了“洗砚池的池水染就了池边树的独特颜色”等等解释。其实,题画诗的歌咏对象既可能是画中物,也可能是画中物在现实中的本体,更有可能是二者的结合。王冕将墨梅的外形特征和梅的精神特质融合在了一起。一方面,墨梅自然是淡墨之色,另一方面,淡淡墨色也体现出高洁淡雅的气质,与梅花淡泊闲雅的文化内涵相统一。
最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直抒胸臆,大胆赞美墨梅。这句诗很像是在代墨梅发言,替墨梅道出它的内心独白。“好颜色”和“淡墨痕”相对而言,只有淡淡的墨色自然算不上“好颜色”。古人咏花,往往爱其淡雅而恶其浓艳,备受文人雅士推崇的偏偏不是绚丽张扬的鲜花,而是那朴素淡雅的梅兰莲菊。如韩愈将兰视为“君子之守”的典范,元稹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周敦颐更把莲赞为“出淤泥而不染”,那墨梅对于自己不够娇艳、不够显眼的外形作何感想呢?墨梅不作感想!别人的夸奖评价与我何干,我只要坚守好自己的秉性就好了,我将会把梅花的清香之气布满天地之间——“只流清气满乾坤”,一个“满”字,又与上半段“个个花开淡墨痕”的“淡”对应,虽只是淡墨,可依旧能够“满乾坤”,这就更加传神写出了看似不起眼的墨梅之中,蕴含着怎样充盈醇厚的香气,暗示出墨梅坚实充沛的道德精神。
在这里,“只流清气满乾坤”也有一个异文——“只留清气满乾坤”。“留”与“流”哪个更好呢?我个人更倾向于“流”。“留”则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结果,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而“流”描绘的是一种动态,清气的流动散布是自然而然的;同时凸显了“本”——能够流满乾坤天地,不断地给周围的世界带来沁人心脾的清香,不正是由于墨梅自身香气的馥郁浓厚吗?王冕借用对墨梅的描写,表达出坚贞纯洁的人生追求,赞颂了那种不向世俗献媚的高洁品质。墨梅不求人夸,只愿为人间散播清香,我们为人处事也要高洁自守,立身天地之间,但求问心无愧。这种高洁品质与慷慨情怀令人感叹。
作为我国传统名花,梅花自古以来就以其坚韧不拔、清高孤傲的特质,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敬重,且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梅诗篇。无论是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还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亦或是*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无不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的欣赏、热爱,甚至是痴迷。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墨梅》,便是一首赞美梅花的千古名篇。它出自元代诗人王冕之手,是王冕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值得注意的是,王冕这里赞美的梅花,不是诗人笔下寻常的红白梅花,而是用水墨画的淡墨色梅花。因此比较起来,墨梅的外表就不是一个加分项了。
所以王冕在这首诗中,着重赞美了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求给人间留下清香的高尚美德。而古代诗人咏物,一般都是借物自喻。这里便是王冕借梅自喻,以表达自己坚贞不屈、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虽然《墨梅》仅有短短4句,但是全诗构思精巧,极富清新高雅之气,可以说是与梅花品格一样,美到了骨子里。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的开篇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即我家洗砚池边有一颗梅花树,朵朵梅花的颜色就如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洗砚池,指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据记载,东晋王羲之曾“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诗人化用典故,则与其另一个身份画家有关。淡墨,是水墨画中的四种墨色之一,即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由此可见,王冕这里盛赞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因此它的外表就不似真实的梅花那样娇艳,自然也就无法去夸它的外表如何吸引人了。即诗的最后两句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即它并不需要别人夸许它的颜色,只是一心要把清淡的香气留在这天地之间。显然,王冕盛赞的是墨梅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
而王冕自己就是一个如同墨梅一样的人。据记载,王冕自幼家贫,只能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靠自学成才。但由于王冕性格孤傲,又鄙视*,最终决定放弃追求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以作画易米为生。可见“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实际上就是他鄙视*,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真实写照。
纵观王冕的这首诗,墨梅的形象与诗人的形象,实际上早已巧妙地融为一体。王冕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亦是他自己坚贞不屈、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总的来说,《墨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1.《墨梅》元朝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2.《墨梅》宋朝
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3.《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宋朝
吴文英
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沙飞雪。数点酥钿,凌晓东风□吹裂。独曳横梢瘦影,入广*、裁冰词笔。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
4.《用杨诚斋韵再题欧阳长老墨梅·后来冰雪体》宋朝
袁说友
后来冰雪体,引墨为君开。寄语金鸾客,和羹人正来。
5.《题墨梅风烟雪月水石兰竹八轴》宋朝
姚勉
清晨有客南昌来,袖出数幅春风梅。芳根不种生绡上,安得的皪霜葩开。霜葩能开不能谢,始信笔端生造化。细看入趣直欲攀,亦复不知梢是画。迎风冷笑斜窥檐,披烟淡竚拖轻缣。…
6.《题墨梅·穷冬天地闭》宋朝
王柏
穷冬天地闭,万物正雕残。玉立清梢表,天然独耐寒。
7.《墨梅·其四》元朝
王冕
莫厌缁尘染素衣,山间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闲风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8.《墨梅》明朝
李东阳
碧溪寒水淡无痕,照见孤山处士魂。此夜独吟应不寐,隔江清影未开门。
9.《墨梅·才见花开似见春》元朝
凌云翰
才见花开似见春,江空岁晚寄何人。芳香只恐有消歇,凭伏金壶墨写真。
10.《墨梅四首·山边幽谷水边村》宋朝
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11.《龙眠墨梅》宋朝
张元干
江南一枝春,岁久暗香灭。怪得深夜寒,荒村映残雪。
12.《墨梅》宋朝
赵葵
须知造物元无物,刚被花光强造端。认得色空都是幻,南枝非暖北枝寒。
13.《题墨梅·冰蕤开雪颖》宋朝
王柏
冰蕤开雪颖,墨妙发孤香。不袭逃禅印,枝头有异光。
14.《墨梅三绝·笔端唤醒玉梅魂》宋朝
张子文
笔端唤醒玉梅魂,满袖春风不见痕。未许卷帘新月上,却教烟雨恼黄昏。
15.《和衡侄题孙德明墨梅》宋朝
慕容彦逢
霜风栗烈砭人肌,又是江南梅发时。写影寻真未端的,此心隐处是南枝。
16.《墨梅和苗学士韵王牧之笔为谢景明题·其一》明朝
倪谦
姑射仙人去不还,临风玉雪想容颜。王乔袖有长生术,唤醒冰魂楮墨间。
17.《墨梅》明朝
贝琼
雪后寻梅恐未真,花光一日写花神。广寒玉兔分秋颖,剪断罗浮万树春。
关于吃笔墨的古诗
笔墨诗句
关于笔墨的古诗
笔墨的古诗句
描写笔墨的古诗
笔墨诗意的古诗
笔墨丹青的古诗
关于笔墨的古诗词
笔墨飘香诗句
笔墨走天下的古诗
关于笔墨的诗句
凝于笔墨之间的古诗
传颂笔墨诗香的古诗
笔墨藏日月是谁的古诗
描写画笔墨的古诗
关于笔墨的句子
挥洒笔墨的诗句
笔墨书香诗句
笔墨不分离的古诗
体现笔墨的古诗文
赞美笔墨的诗句
笔墨丹青诗句
描写笔墨的古诗词
笔墨纸砚的诗句
形容笔墨写历史的古诗
笔墨丹青的相关诗句
描写笔墨书香的诗句
关于笔墨纸砚的古诗初中
形容笔墨书香的诗句
关于笔墨纸砚的诗句
菊花的古诗大全300首
鸟站在莲蓬上的古诗
红色的古诗毛笔字帖
冬月的古诗行书作品
有关唐代服装的古诗词
形容环卫工人的古诗词
关于秋天的古诗的字
山居秋暝的古诗体裁
古诗的作品集的前言
望天门山的古诗里的反义词
关于包青天的古诗词
少女的古诗李清照
事业更高一层的古诗
搜集其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代表艰辛的古诗
不约而同的古诗
抗疫情有关的古诗
灭的古诗和*应
说说关于月亮的古诗
形影的古诗
借物抒情的古诗带有梅字七言
登高古诗的停顿
中国古诗最霸气的
诗经里凄凉的古诗词
古诗走一步回头看一步的诗
三衢道中宋曾几带拼音的古诗
有关桥的古诗语
夸赞女子有能力的古诗
我和古诗交朋友的美篇
关于雨桐的古诗词
吉首思乡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