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盛行于三国时期是对的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盛行于三国时期是对的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盛行于三国时期是对的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盛行于三国时期是对的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三国时期的名言,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王肃
3、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8、尸位素餐,难以成名。曹植
9、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0、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曹植
11、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王肃
1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3、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曹冏
14、得人则安,失人则危。曹丕
15、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诸葛亮
16、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孔明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曹植
21、文若春华,思若涌泉。曹植
22、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王肃
2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曹植
2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
25、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曹植
2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7、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刘邵
28、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9、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诸葛亮
30、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31、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诸葛亮
32、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3、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
34、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刘劭
35、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王肃
3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7、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曹植
38、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3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
40、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曹丕
41、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王肃
42、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43、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
44、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45、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王肃
46、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7、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王肃
48、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王肃
4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50、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三国是*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骑救主
《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一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此事还见于《云别传》。
单刀赴会
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三气周瑜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小说虚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与演义描写的完全不同。“三气周瑜”时诸葛亮在山上弹奏《长河吟》,自叙对周瑜《长河吟》之曲倾心思慕,所以重金求来,又分析天下鼎足三分之势,言语中殷切劝导之意十分动人。而周瑜回答的则很简单:“我既为东吴之臣,便与吴主谋事!”
六出祁山
诸葛亮声东击西,以奇兵“六出祁山”,*取陇右,是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魏赤壁战败后,将主力防线布于长江、秦岭,尤其刘备占据荆襄,外接好孙权,故曹操更加紧长江防线。关羽荆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败,曹魏以为“备已死,数多寂然无声”,故“略无备豫”。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陇右诸多有利因素,对尽快形成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联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擒孟获
黄承宗认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三国演义》和剧本加以渲染,使情节尤为离奇,怪诞不稽。而实际上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对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运粮。既笼络了地方首领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使他能专事北伐中原,而后方南中境内保持安定。
九伐中原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于五丈原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西元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刮骨疗伤
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射中一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等到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便大笑而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象您那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
败走麦城
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将关羽失守荆州,退守麦城,在此演出了一场千古悲剧。麦城因此闻名中外。麦城现留有残垣断壁。南北长600米,宽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横卧在沮水河畔。清同治《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这间,传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羽为孙权所袭,西走麦城即此”。
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羽扇纶巾
羽扇纶巾所指乃是周瑜,非是诸葛亮。周瑜文韬武略,尽显英雄气概,之所以用羽扇纶巾来形容他就是要体现出他的儒将风采。儒,指文人雅士。将,指大将风范。周瑜在诗中尽显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操,又不失战火纷飞中的大将风范,实乃人中豪杰!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
木牛流马
也许是否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约170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马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吴下阿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视获罪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刘帧传》:“帧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帧独*视。太祖闻之,乃收帧。”
说解:依封建礼制,臣面君自当伏拜,既赐*身乃敢*视。刘帧*眼正视曹丕夫人——后来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后以“*视获罪”比喻对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隐诗《天*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后两句“虽然同是将军容,不敢公然仔细看”,即暗中反用刘帧*视甄夫人而获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惊奇》:“适间秋千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浮瓜沉季
释源: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说解:浮瓜沉李,本谓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后指用冷水果解暑,或为消夏乐事之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水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苏轼《答苏伯固三首》:“位计龙舒为多,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名言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等等的官职。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名言,我们来看看下文。
1、正所谓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2、如果一个人,在做自我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的。
3、假如说真理都是简单的,真诚都是朴素的,真正的美都有单纯的形式。越是真话越朴素,一个有很高技巧的人,能用朴素的语言说大实话,才叫真智慧。
4、如果一个圆不能有两个圆心,一个桃不能有两个桃核,一个队伍不能有两个领导。
5、没有既得利益是不行的,只有利益是不够的。人除了利益之外还要理想要好处要认同。
6、我觉得任何学科都是深刻的片面。
7、假使原谅别人的不原谅,明白别人的不明白,理解别人的不理解。这样才能当领导。
8、这样说稳定**的士气和情绪有三个策略:持续一致,引入权威;借助暗示,输出信心;调整情绪,合明白释。
9、权威性就是自由度,权威性有多大,自由度就有多宽,有本事的人发脾气,那叫个性,没本事你敢发脾气,那叫找死。
10、人不缺打老虎的力量,缺的是打老虎的胆量。老虎在眼前的时候,你不怕它,你能把它打跑。老虎在天边的时候,你怕它,它能把你吓倒。
11、做事情能用资源和力量的人只是中等水*,能用谋略和人心的人那才是高等水*。
12、用利益获得普通人的支持,用好处获得高人的支持。
13、人的偏见都来自自我擅长的领域。
14、真理真性,先真实再讲理,看到真实的自我是一个人进步的开始,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开始。
15、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
16、常将有时思无时,眼前愉悦不贬值;人生若只如初见,愉悦美满全出现。
17、温室里养苗,养的是一棵纤弱的小草,野地里风雨中养苗,养的才是参天大树。
18、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19、不求最好,但求满意;无悔的选取是好的选取;绝不掉入别人准备好的选项里。
1、人一旦有了不良情绪,决策质量和行动质量都会明显下降。最常见的三种情形:忧伤激动疲惫。
2、很多事情,第一次想做但是没有做,以后就再没机会做了;很多话,第一次想说但是没有说,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
3、如果在正式场合有人跟你开玩笑,或者用极随便的态度跟你打招呼,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想当众显示他跟你的关系不一般,有别于常人。
4、人生要过得好,务必处理好和四老的关联。哪四老呢?就是老爸老师老板老婆。小的时候处理好和老爸的关联,上学了处理好跟老师的关联,工作了处理好跟老板的关联,成家了处理好跟老婆的关联。把这四老的关联都处理好了,那这日子就愉悦了。
5、离成功最*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
6、展示最稀缺的,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可。
7、权威性就是自由度,权威性有多大,自由度就有多宽,有本事的人发脾气,那叫个性,没本事你敢发脾气,那叫找死。
8、一个人做事情,如果人人都觉得你了不起,说明你发奋了;如果自我也觉得自我了不起,说明你发烧了。英雄和强者不是被敌人打败的,都是被自我打败的。
9、给领导提意见,有两点特别不要做:第一个是揭领导的短揭得狠,第二个是探领导的心探得准。
10、当你迎合别人、照顾别人感受的时候,不能丢掉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我们不能无原则地去迎合别人。
1、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2、用价值观管高人,用制度管普通人,用人盯着小人。
3、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4、真理真性,先真实再讲理,看到真实的自己是一个人进步的开始,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开始。
5、教育是指导不是指责,教育是示范而不是口传。
6、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7、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8、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像一只弹簧,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9、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见的鬼比你见的人都多。
10、一个成功者,想单枪匹马、单人独骑成功是不可能的,得有人支持你。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孙礼简介
孙礼,字德达,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孙礼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经为保护魏明帝曹叡而欲独身搏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孙礼简介,欢迎阅览。
孙礼生*简介
三国孙礼是一个耿直刚武之人,在魏明帝修建宫殿的时候,全国百姓的粮食歉收,孙礼想要帮助百姓办点事情,于是力争免除百姓的劳役。魏明帝在听到孙礼的进言之后,立马下诏书表示让百姓都是从事农业的生产,并且说孙礼进言是正直进言。
当时负责修建皇上宫殿的是李惠,李惠上奏魏明帝表示,要求百姓再停留一日的时间,等将宫殿修建完成再让百姓返回家乡。孙礼知道之后直接来到修建宫殿的地方,在没有上奏的情况下,直接口称魏明帝已经下诏书要免去这些百姓的劳役,让他们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后来魏明帝得知情况,认为孙礼也是出于本身的善意,便没有对魏明帝进行责罚。
魏明帝在死后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并且任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让孙礼辅助大将军曹爽,因为孙礼的为人非常刚正,曹爽认为如果让孙礼呆在自己身边的话,会对自己非常的不利。于是,曹爽便将孙礼派到扬州做刺史。
此后,在东吴进行侵犯的时候,因为当时城内已经没有多少的将士,孙礼亲自带领这些将士抵抗东吴的侵犯,在战场中,孙礼奋不顾身一直将敌人击退。在将敌人击退之后,孙礼对死去的将士们举行了祭祀,哀悼在这场战役中死去的将士。皇上犒赏了孙礼,而孙礼直接将皇上犒赏给自己的东西全部给了这场战役中的将士。
孙礼厉害吗
孙礼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得力将领,我们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得知孙礼是一个比较刚正不阿,有勇有谋的人,能够为了保护君主能够豁出自己的性命的英雄。
孙礼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将领,孙礼在小时候因为家乡的战乱和自己的母亲分离的,但是在之后的一次战役中马台机缘巧合的救出了孙礼的母亲,之后母子两人才能够重逢的。之后孙礼为了表示感谢把家中的财务都送给了马台作为感谢,可见孙礼能够知恩图报,不在乎钱财。
曹操在*定幽州的时候马台受到了牵连将要被处死的,但是孙礼得知之后利用自己的职权帮助马台逃走了,但是自己却不愿意逃走留下来想要接受惩罚,但是温恢得知了孙礼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知恩图报。
所以并没有追究孙礼的责任。孙礼能够以理服人,不单单是通过武力得人心,所以孙礼是厉害的,为人处世是十分的而光明磊落的,这也是在三国英雄中难能可贵的品质。之后孙礼能够用自己的生命保护魏明帝,在和吴将全琮交战的时候能够奋不顾身的,即使是在战局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是能够有勇有谋的杀出重围,最终的结果是击退了吴军赢得了胜利。
但是孙礼有时候的刚正不阿的性格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之后有一次自己和曹爽的意见不合,之后就自行罢官了,但是之后又重新受到了重用,一直到公元250年的时候去世了。孙礼厉害吗?你现在是不是已经了解了呢?
诸葛亮计破孙礼
对于诸葛亮计破孙礼之后,很多读者都会想要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诸葛亮又是如何使用计谋的?当时的诸葛亮正在率领军队在祁山和魏军进行对峙,而当时诸葛亮的粮草接济不上了,魏军的孙礼便设计军队扮演成为运送粮草的队伍,想要用这种方式吸引诸葛亮上当,这样魏军就可以直接将诸葛亮带领的蜀军一举击败。
后来诸葛亮得知孙礼押解千辆的`运粮车,经过他的仔细分析,认为这是孙礼的计谋,认为这些粮草车肯定是诈骗自己的诡计。于是,诸葛亮选择将计就计,当天晚上,诸葛亮便派蜀军的大将军马岱带领部队悄悄的接*孙礼押解的粮草车队,放火将孙礼押解的粮草车队全部烧毁,并且派兵将孙礼的部队围住。魏军在被四面攻打之后,顿时乱了自己的阵脚,魏军部队大乱,孙礼领着部队狼狈的逃跑了。
诸葛亮可谓是非常聪明之人,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他都非常的精通,在大战的过程中,诸葛亮可以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而打胜仗。这是很多军事家没有办做到的,也是很多军事家学*的地方。诸葛亮的计谋也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是诸葛亮是军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除了在军事中非常精通之外,他还有非常多的发明,当时诸葛亮的发明有天灯、连弩以及木牛流马,这些发现到现在为止还在使用中,所以,诸葛亮计破孙礼等事迹也成为千古以来的佳话。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三国时期的名言,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王肃
3、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8、尸位素餐,难以成名。曹植
9、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0、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曹植
11、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王肃
1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3、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曹冏
14、得人则安,失人则危。曹丕
15、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诸葛亮
16、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孔明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曹植
21、文若春华,思若涌泉。曹植
22、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王肃
2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曹植
2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
25、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曹植
2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7、思心一至,不闻雷霆。刘邵
28、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9、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诸葛亮
30、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31、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诸葛亮
32、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3、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
34、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刘劭
35、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王肃
3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7、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曹植
38、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3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
40、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曹丕
41、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王肃
42、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43、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
44、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45、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王肃
46、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7、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王肃
48、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王肃
4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50、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1.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2.赵云: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3.诸葛亮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4.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5.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6.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7.曹操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8.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羽
9.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龙争。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四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线。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10.关羽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11.读作者读的书。例如,莎士比亚为了写《裘力斯·凯撒》《仲夏夜之梦》,曾仔细阅读了诺斯的《蒲鲁塔克传记集》的翻译本。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的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你理解作家的观点。作家的观点不一致,没关系,起码它使你思考。
1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3.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湖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向前远望,满眼银光的水痕。淼淼碧波,层层水浪,风在自由的滑翔。清爽的水气(查看全文)
14.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1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论英雄
1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四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18.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19.操*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
20.关羽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
21.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22.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23.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4.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马超
25.面如重枣丹凤眼,五绺长须飘前胸,身披绿色英雄氅,内套箭衣绣团龙。一顶风帽头上戴,牛皮战靴二足蹬。——关羽
26.重读一遍。所有名著都经得起反复读。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如果几年前你读过一部名著并且喜欢它,就再读一遍。书里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告诉你,你简直不会相信这是同一本书。
27.司马师: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
28.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29.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3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1.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32.知道你正在读什么。这是一部小说,剧本,还是传记或历史?要想知道这一点,查一查目录,读一读封面和前言,或者在《读者百科全书》中查一查题目或作者。
33.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34.庞德:身高八尺,面黑发黄,首不能回顾,衣不能任体,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
35.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36.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37.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38.不要躺在床上读。我承认读名著会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思想活跃,器官敏锐。如果你躺在床上读,你就想睡觉,那么当你开始打瞌睡的时候,你就会埋怨那本书。
39.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40.曹操吾一愿扫*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41.曹操宁要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
4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苏轼各个时期的诗词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下面是下小编整理的苏轼各个时期的诗词,欢迎来参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此时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此时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此时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此时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此时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然后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和子由踏青】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浣溪纱
苏轼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行香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龙吟
苏 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调歌头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村行古诗词
古诗原文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译文翻译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注释解释
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创作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作于淳化三年。
诗文赏析
古代文人被贬谪期间,难免情绪抑郁,但却摆脱了案牍之劳形,可以纵情流连于山水胜景之中,而偏远之地,美丽的大自然最能安顿迁客的心灵。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偁极大的抚慰,他曾在《听泉》诗里自嘲说:“*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时间久了,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人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这首诗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诗人迷恋山间那份宁静,然而暮色已悄然降临,还是且行且回。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诗人看见了: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林,很是眼熟。似乎重归故里,那份*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便恍然回转过来,——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关羽名人名言:
玉可碎不可改其质,竹可焚不可毁其节。
城池我丢得起,军心我不能丢。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关羽名人名言
爱国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国的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
作者: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2、少年行·弓背霞明剑照霜
作者: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3、金错刀行
作者: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4、国殇
作者: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5、望阙台
作者: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6、岳忠武王祠
作者: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7、从军行·烽火照西京
作者: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古诗词盛行于三国时期是对的吗
三国时期的诗词
三国时期的名言
三国时期的古诗曹丕
古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三国时期拜年的古诗
三国时期写月亮的古诗
三国时期人物和故事的古诗
民国时期的古诗词
盛唐时期的古诗
夜书所见古诗词的盛行
民国时期的诗词
古诗最鼎盛的时期
盛唐时期的古诗画
三国时的古诗词古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诗词
盛唐时期诗人的古诗
描写盛唐时期的古诗
唐盛时期的边塞古诗
曹魏时期的古诗词
创作于盛唐时期的古诗
困难时期的古诗词
秦国时期的古诗
楚国时期的古诗
西安繁盛时期的古诗
古诗盛行的朝代
唐代盛行的古诗
古诗盛行的年代
魏晋时期的古诗词康
关于非典时期的中国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