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盛唐时期诗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盛唐时期诗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盛唐时期诗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盛唐时期诗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盛唐时期诗人有哪些
说到诗,大家马上想到的就是唐诗,因为唐朝是唐诗的鼎盛发展时期。盛唐时期诗人有哪些?下面小编整理了盛唐时期诗人有哪些相关内容,一起去看看吧。
在隋唐前的齐梁时期,诗大多是宫廷诗,辞藻华丽、内容空虚,诗人也大都是达官贵人。而到唐时,由于像孟浩然、高适等一些落寞诗人影响,诗变得清新自然,至杜甫时,他的诗可称为“诗史”。
诗分为: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诗。初盛唐时期五言律诗是主体,七言律诗定型于初唐时期的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发展于盛唐时期,在中唐逐渐占主体。
初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是: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初唐四杰。陈子昂在初唐时期写的古体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是后世受到人们重视。
盛唐时期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王昌龄。
王维
进入盛唐时期,最著名的是李白、杜甫,其次是王维、孟浩然,还有高适和岑参。杜甫得名最迟,他的诗篇都是在天宝末年安史叛乱时期写的。李白是在天宝年间**入宫,暴得大名的。在较早的开元年间,最著名的诗人却是王维。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熟读佛学经典。佛教中有一本《维摩诘经》是佛教中的智者维摩诘和弟子所著,王维敬佩维摩诘,故将其名字拆开,自己取名维,字曰摩诘。善诗文、书画,又深于音乐,善弹琴和琵琶。他的诗与画,以清淡间长,苏东坡曾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官右拾遗,后迁给事中。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没及时逃出,被逼做伪官,后唐肃宗李亨重建*,唯对王维大赦,这可得归功于他的胞弟王缙,若王缙不是宰相怕他也是吃不了兜着走。他的最后一任官职是尚书右丞,故后世称王右丞。
孟浩然
世人常将王孟并称,是因为他俩的诗风格都是清淡闲逸为主。孟浩然比王维年长10岁,但是官运就不如王维亨通了,王维做了安禄山的伪官都能幸免然后继续做官,而孟浩然没有成进士,更没有过一官半职。孟浩然是襄阳人,卒于开元二十八年。后世人说“孟,文不为仕,行不为饰,游不为利”确实有些美化过分了,比如他有名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就是想要官的一个表现。他的大多思想是挣扎着求仕和灰心绝望的没落情绪。
王昌龄
字少伯,京兆人(西安)。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与常建同年进士及第,但常建的官运比王昌龄的还差)。最后的官职是龙标尉,后世人称他为王龙标。
常建、王昌龄、储光羲、孟浩然、王之涣都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诗人,且都潦倒不得意。
在盛唐诗人中,王昌龄特别是作七言绝句的高手,他的七言绝句传到今天的也是最多。题材主要分为三类:
宫词、闺怨类
朋友投赠类
边塞从军类
高适、岑参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由于盛唐时期边界常有战事,所以很多诗人在j队做幕僚,体验了边塞生活写了大量歌咏边塞和j队的体裁诗。高适岑参引领了这一“边塞诗派”,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李白
李白的诗,五言多余七言,古诗和歌行多于律诗。而他传诵千年的诗篇大多是歌行,这也和他的艺术手法相关。擅长的依次是:乐府歌行、古体、绝句、五七言律诗。其中七言律诗更是既少又弱,登金陵凤凰台是最杰出的。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用各种形象思维来表达他的豪迈、忧郁、愤慨情感,而以游仙和饮酒作为外衣。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开篇写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字用的十分坚决,所以他自己本身也否定了仙人仙山的存在。可知,李白的一切游仙诗、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不是出于他的本心,而是他的浪漫主义外衣。
杜甫怀念李白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一个“佯狂”说道是假装疯疯癫癫。
李白以布衣的身份被玄宗召见后,被留下诏翰林院。玄宗常常在其和杨贵妃赏花饮酒时让李白作歌词谱曲。他的《清*调词》和《宫中行乐词》都是在宫中奉诏作的。其中,有句诗是“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都是想恭维杨贵妃的有赵飞燕似的美丽(赵飞燕其人深得汉成帝所爱,立为皇后,在宫中做了不少坏事,朝野甚至称为祸水)。高力士在杨贵妃面前挑拨离间,最终李白官没做成,赐金放还了。
杜甫
杜甫和李白相反,杜甫性格稳重沉静,他的诗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晚年生活,穷困潦倒,他的诗也是哀音满纸,但他的诗律极细,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精妙。
年龄上,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但他不如李白运好,李白开元末年到长安,得到贺知章的吹嘘,玉真公主的'提拔和玄宗皇帝的赏识,很快就供奉翰林。但杜甫仕途没有那么顺利,开始时候也没有那么多人赏识。于开元二十三年进士落第后,漫游各地,天宝5年回到长安。在长安七年,默默无闻。后来写了几篇赋歌颂了玄宗才授官。翌年就发生安史之乱了,兵荒马乱中过了三年狼狈生活,便寓居成都。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大多描写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且他的诗篇多是记录安史之乱时期的个人生活。然而,当时,杜甫并不是和李白齐名的。同时期的收录集中收录的经典诗篇有李白但是没有杜甫的。一直到元稹极力推广杜甫以及韩愈“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才以李杜并称。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为他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少陵。他有许多组诗。如“二哀”:哀江头,哀王孙;“二悲”:悲陈陶、悲青坂;“三吏三别”:新安里、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在当时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诗篇,而是因为他上书替房琯求情而震动朝野。他的诗中有写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指的就是这件事。房琯自请兵马大元帅,然两败于陈陶和青坂,唐肃宗大怒杜甫替房琯求情然后被贬职了。
杜甫写诗,常*惯标明年月,也是他创造的诗史笔法。杜甫诗一千四百余首,大半是五言诗,五言诗中大半是律诗。尤其晚年做律诗,气格高古,律法严密,情感沉郁。虽然描写的是他个人的生活遭遇,但是对社会不安也有充分的表达,不像后来孟郊、贾岛那样只是写文人的失意和哀鸣。
唐诗鉴赏
第一幕: 初唐四杰
内容:选用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
形式:四个着古装的男生装扮成初唐四杰,或寄歌山水,或格物咏志。 附:《滕王阁诗》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 唐 · 杨炯
雁门归去远,垂老脱袈裟。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
绿琪千岁树,黄槿四时花。别怨应无限,门前桂水斜。
春晚山庄 唐 · 卢照邻
关于盛唐时期诗人有哪些
说到诗,大家马上想到的就是唐诗,因为唐朝是唐诗的鼎盛发展时期。盛唐时期诗人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盛唐时期诗人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隋唐前的齐梁时期,诗大多是宫廷诗,辞藻华丽、内容空虚,诗人也大都是达官贵人。而到唐时,由于像孟浩然、高适等一些落寞诗人影响,诗变得清新自然,至杜甫时,他的诗可称为“诗史”。
诗分为: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诗。初盛唐时期五言律诗是主体,七言律诗定型于初唐时期的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发展于盛唐时期,在中唐逐渐占主体。
初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是: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初唐四杰。陈子昂在初唐时期写的古体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是后世受到人们重视。
盛唐时期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王昌龄。
王维
进入盛唐时期,最著名的是李白、杜甫,其次是王维、孟浩然,还有高适和岑参。杜甫得名最迟,他的诗篇都是在天宝末年安史叛乱时期写的。李白是在天宝年间**入宫,暴得大名的。在较早的开元年间,最著名的诗人却是王维。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熟读佛学经典。佛教中有一本《维摩诘经》是佛教中的智者维摩诘和弟子所著,王维敬佩维摩诘,故将其名字拆开,自己取名维,字曰摩诘。善诗文、书画,又深于音乐,善弹琴和琵琶。他的诗与画,以清淡间长,苏东坡曾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官右拾遗,后迁给事中。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没及时逃出,被逼做伪官,后唐肃宗李亨重建*,唯对王维大赦,这可得归功于他的胞弟王缙,若王缙不是宰相怕他也是吃不了兜着走。他的最后一任官职是尚书右丞,故后世称王右丞。
孟浩然
世人常将王孟并称,是因为他俩的诗风格都是清淡闲逸为主。孟浩然比王维年长10岁,但是官运就不如王维亨通了,王维做了安禄山的伪官都能幸免然后继续做官,而孟浩然没有成进士,更没有过一官半职。孟浩然是襄阳人,卒于开元二十八年。后世人说“孟,文不为仕,行不为饰,游不为利”确实有些美化过分了,比如他有名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就是想要官的一个表现。他的大多思想是挣扎着求仕和灰心绝望的没落情绪。
王昌龄
字少伯,京兆人(西安)。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与常建同年进士及第,但常建的官运比王昌龄的还差)。最后的官职是龙标尉,后世人称他为王龙标。
常建、王昌龄、储光羲、孟浩然、王之涣都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诗人,且都潦倒不得意。
在盛唐诗人中,王昌龄特别是作七言绝句的高手,他的七言绝句传到今天的也是最多。题材主要分为三类:
宫词、闺怨类
朋友投赠类
边塞从军类
高适、岑参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由于盛唐时期边界常有战事,所以很多诗人在j队做幕僚,体验了边塞生活写了大量歌咏边塞和j队的体裁诗。高适岑参引领了这一“边塞诗派”,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李白
李白的诗,五言多余七言,古诗和歌行多于律诗。而他传诵千年的诗篇大多是歌行,这也和他的艺术手法相关。擅长的依次是:乐府歌行、古体、绝句、五七言律诗。其中七言律诗更是既少又弱,登金陵凤凰台是最杰出的。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用各种形象思维来表达他的豪迈、忧郁、愤慨情感,而以游仙和饮酒作为外衣。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开篇写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字用的十分坚决,所以他自己本身也否定了仙人仙山的存在。可知,李白的一切游仙诗、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不是出于他的本心,而是他的浪漫主义外衣。
杜甫怀念李白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一个“佯狂”说道是假装疯疯癫癫。
李白以布衣的身份被玄宗召见后,被留下诏翰林院。玄宗常常在其和杨贵妃赏花饮酒时让李白作歌词谱曲。他的《清*调词》和《宫中行乐词》都是在宫中奉诏作的。其中,有句诗是“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都是想恭维杨贵妃的有赵飞燕似的.美丽(赵飞燕其人深得汉成帝所爱,立为皇后,在宫中做了不少坏事,朝野甚至称为祸水)。高力士在杨贵妃面前挑拨离间,最终李白官没做成,赐金放还了。
杜甫
杜甫和李白相反,杜甫性格稳重沉静,他的诗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晚年生活,穷困潦倒,他的诗也是哀音满纸,但他的诗律极细,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精妙。
年龄上,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但他不如李白运好,李白开元末年到长安,得到贺知章的吹嘘,玉真公主的提拔和玄宗皇帝的赏识,很快就供奉翰林。但杜甫仕途没有那么顺利,开始时候也没有那么多人赏识。于开元二十三年进士落第后,漫游各地,天宝5年回到长安。在长安七年,默默无闻。后来写了几篇赋歌颂了玄宗才授官。翌年就发生安史之乱了,兵荒马乱中过了三年狼狈生活,便寓居成都。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大多描写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且他的诗篇多是记录安史之乱时期的个人生活。然而,当时,杜甫并不是和李白齐名的。同时期的收录集中收录的经典诗篇有李白但是没有杜甫的。一直到元稹极力推广杜甫以及韩愈“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才以李杜并称。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为他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少陵。他有许多组诗。如“二哀”:哀江头,哀王孙;“二悲”:悲陈陶、悲青坂;“三吏三别”:新安里、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在当时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诗篇,而是因为他上书替房琯求情而震动朝野。他的诗中有写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指的就是这件事。房琯自请兵马大元帅,然两败于陈陶和青坂,唐肃宗大怒杜甫替房琯求情然后被贬职了。
杜甫写诗,常*惯标明年月,也是他创造的诗史笔法。杜甫诗一千四百余首,大半是五言诗,五言诗中大半是律诗。尤其晚年做律诗,气格高古,律法严密,情感沉郁。虽然描写的是他个人的生活遭遇,但是对朝廷动乱和社会不安也有充分的表达,不像后来孟郊、贾岛那样只是写文人的失意和哀鸣。
标题:语文课本上,唐朝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位诗人,李贺,王昌龄上榜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本名:李白
别名: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所处时代:唐朝
祖籍:甘肃天水
出生日期:701年(长安元年)
逝世日期762年12月(宝应元年)
主要作品:静夜思、蜀道难、明堂赋、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难及的高度
去世地: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宣州)
墓葬地:当涂青山西麓
李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本名:杜甫
别名: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诗圣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出生日期:712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770年
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官职: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名:白居易
别名:诗王、诗魔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所处时代:唐朝
出生地:河南新郑
出生日期:772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846年9月8日
主要作品:《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主要成就: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墓地:洛阳香山白园
白居易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本名:王维
别名:王右丞、诗佛
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
所处时代:唐朝
古代文化常识之盛唐诗坛
1、前人常以张九龄与陈子昂并称,他的《感遇诗》十二首和陈子昂的《感遇》很*似,都是兴托讽谏之作。
2、开元初年,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
3、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它借柳树歌咏了春风,赞美了欣欣向荣的春天。
4、张说的代表作是《邺都引》,王翰的代表作是《凉州词》,王湾的代表作是《次北固山下》。
5、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但他诗歌的主要题材却多是山水行旅。其诗歌的风格是恬淡孤清。
6、《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中写得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在八句五言诗中,写了田园景物的清新秀丽,故人情谊的真挚深厚,田家生活的简朴可爱。
7、盛唐时期真正大量写田园诗的是储光羲,他偏重写农家的快乐,如《钓鱼湾》、《田家杂兴》等。
8、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后期则是吃斋奉佛。
9、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三方面:政治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10、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的评价。
11、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把边塞沙漠景色描绘得历历在目,历来为人称道。
12、王维的诗在抒情方面以构思精巧和语言新鲜见长。《送元二使安西》被《诗薮》评为唐绝句之冠。
13、王之涣仅存六首绝句,其《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非说理,却包含了生活的哲理。
14、李颀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又以赠答最多,而且善于用古诗描写音乐。
15、崔颢最著名的诗是《黄鹤楼》其中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贯穿了古今,神思邈远。
16、王昌龄曾做过江宁丞,所以有“诗家天子王江家”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只有李白能与之媲美。
18、高适诗歌今存二百余首,从体裁看,绝大部分是古诗,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19、高适边塞诗的特色是“尚质主理”,即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其代表性作品《燕歌行》即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
20、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的诗“尚巧主景”,他善于用浓重的色调描绘边塞的奇异景色;用奇特想像造成鲜明的诗句;音调悲壮宏亮,用韵灵活,有的三名一换韵,如《走马川行》;有的两句一换韵,如《轮台歌》等。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其《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名句。
解词与简答
1、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的一个重要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而得名,以王维孟浩然为主要代表,另外还有储光羲等,这一派诗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体物精细而风格淡远,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
2、边塞诗派:盛唐时期著名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故双称“高岑诗派”。此派作家有王昌龄、王之焕、李颀等。他们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多方面表现边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笔力雄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
3、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如《少年行四首》,善于描绘边塞的景物,如《使至塞上》、《陇头吟》、《老将行》。王维早年,曾经写过一些抨击*、不满现实的政治感遇诗,如《寓言》,后期的诗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有些田园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审美趣味比较高。
李白:
1、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虽然有复杂的思想倾向,担仍有一个中心主题,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积极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3、杜甫称赞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李白的诗歌的语言清新、豪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恰好说明了他诗歌的语言特色。
5、李白在汲取了民歌语言清新明快特点的同时,又注意继承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因而又具有精美的特点。
6、《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现了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在他的笔下,大自然都具有了生命。
7、《子夜吴歌》、《早发白帝城》都是用极单纯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二、解词与简答
1、简要说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1)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彩。如《蜀道难》。
(2)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3)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又是最易为人接受的。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4)李白的语言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杜甫:
1、杜甫的家庭有两特色,一是“奉儒守官”,二是“立功立言”。从杜甫的一生来看,他一直在实践着他的家训,无论穷达,他都要兼济天下,可见他的思想属于儒家,这一点从他叙事诗都统一在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中即可证明。
2、天宝十四年,杜甫往奉先县控望家小,回家后即写了《自就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3、公元七五年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将沿途所见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杜甫《春夜喜雨》中最后一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春雨的可爱,它给人们送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5、《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等诗句,表现了杜甫对国事的感慨,怅恨与家人离别。
6、杜甫喜欢歌咏凤凰,这几乎成了诗人的化身和写照。因此,他笔下的凤凰如他一样仁爱善良。
7、在杜甫的七律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是《秋兴八首》组诗。
8、杜甫诗歌在写法上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用身边琐事表现重大主题,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通过人物对话表现重大主题是杜诗的又一特色,如《兵车行》《石壕吏》等。
9、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富想象力的两个形象,在《登高》、《白帝》、《秋兴八首》等诗中,都集中了这两个形象。
10、杜甫诗歌的语言是苍劲凝炼的,用他的说法是“诗成毫发无遗憾”。
11、杜甫是一个众体兼长的诗人,五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无不运用自如,其中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他是唐代写作七律的第一大家。同时,他“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般将唐代自开元至大历年间,称为盛唐。这一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而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发展到盛唐时期,不仅出现了、这样的大诗人,还形成了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指的是以、为代表的一群诗人,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而形成的诗派。
1.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九岁能属辞,与弟缙齐名。开元七年,赴京兆府试举解头。不久,以进士擢第。后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其妻亡后,不再娶,孤居三十年。有《王右丞集》。王维除诗歌颇有造诣外,也擅长音乐和绘画。晚年尤好佛。故其诗中除了描写自然山水之美外,还启发人去领悟禅佛的奥秘。苏轼曾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王维山水诗的主要特色。代表作《山居秋暝》、《终南别业》、《鹿柴》等。
2.孟浩然(6*-740年),字浩然。他四十岁以前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方游京师。仕途困顿、波折不断,以隐士终老。他是唐代第一位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现有通行的《孟浩然集》,存诗两百六十三首。孟浩然的山水诗情景交融,诗意单纯明净,语言洗脱凡俗,沈德潜评价其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过故人庄》、《春晓》、《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是其佳作。
除王、孟外,储光羲、裴迪、丘为等亦是山水田园诗人。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岑参和高适,其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及与之相关的材料。
1.岑参(715年-770年),南阳人。他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他于天宝三年登进士第,青壮年时曾三赴边疆。他的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边疆地区的战争情景,以及对边旅生活和边塞风光的描写。其诗常赞颂战争的伟大,风格豪迈雄放。代表作《》、《逢入京使》。
2.高适(700年?-765年),字达夫。高适少时不事生业,至以丐自给,也无人赏识。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关注诗歌和文章。在当时,与岑参一起并称“高岑”。 有《高常侍集》传世。其诗将个人的经历见闻、观察思考与自我的志向糅为一体,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其二。
边塞诗派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欣等,其中王昌龄的《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王之涣的《凉州词》、《》等亦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关于他的籍贯,至今尚无定论。从小就很聪明,十岁读《诗》、《书》,观百家。少时喜好剑术,曾有成为豪侠的梦想。四十岁以前,常遨游天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至天宝初年应诏供奉翰林,不得志,遂浮游四方。其诗不仅写自然之美,亦抒发其对人生的大恋与大恨。笔势大开大合,一泻千里,却又不失清新自然。李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对后世影响极大,被称为“诗仙”。名篇佳作不可胜数,如《》、《》等。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他三十五岁之前读书与漫游,三十五到四十四岁时困居长安,后遭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最终在西南漂泊时死于病中。他的诗被称作“诗史”,表现了对于百姓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与关爱。他的诗最主要的特点是沉郁顿挫。他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评价其“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被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中秋时期的诗句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就已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成为了固定的'节日。以下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中秋时期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3、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5、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7、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8、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月夜
关于中秋时期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时期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3、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5、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7、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8、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月夜
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困于农耕,年*而立,始中进士。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唐朝诗人,*誉为“七言绝句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
王昌龄的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从军行》
第一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第二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翻译】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第三首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翻译】
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这时前方部队传来捷报:他们已在洮河的夜战中生擒敌军,大获全胜。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和名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盛唐时期的古诗
盛唐时期的古诗画
盛唐时期诗人的古诗
描写盛唐时期的古诗
创作于盛唐时期的古诗
孟浩然在盛唐时期的古诗
反映盛唐时期气象的古诗
关于盛唐时期民族交融的古诗
盛唐时期的复古诗学理论
唐盛时期的边塞古诗
盛唐时代的古诗
盛唐的古诗
古诗最鼎盛的时期
初唐时期的古诗
大唐时期的古诗
初唐到盛唐的古诗
西安繁盛时期的古诗
歌颂盛唐的古诗
盛唐古诗的发展
形容盛唐的古诗
盛唐诗句
盛唐大气的古诗
盛唐繁华的古诗
开盛唐风气之先的古诗
中唐时期的代表古诗
唐代是中国古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唐时期伤感的古诗
盛唐幻夜台词
古诗中的盛唐文明
有关盛唐景象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