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参宿的古诗

关于含有参宿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参宿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参宿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参宿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 语录(1) 说说(5k+) 名言(481) 诗词(62) 祝福(1k+) 心语(51)

  • 岑参古诗

  • 岑参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岑参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正如诗题所标示的那样,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早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用饱蘸淡墨的画笔,以浪漫主义手法氢它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那风啊,简直是一把锋利的铲刀,把大地乔得净荡荡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

      在这壮观的奇景辉映下,诗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了这早雪带来的令人难耐的奇寒。那飘飞的雪花啊,连帐内的罗幕都打湿了;狐皮袍子不暖啊,盖的锦被也嫌太薄;将军的手啊,已冻得拉不开弓;征战护身的铁衣啊,也冷得难以穿上。但就在这一派难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气息。珠帘罗幕,狐裘锦衾,是多么的富丽;将军角弓,都护铁衣,又是多么威严。它巧妙地把防守边疆,战胜奇寒的将士,生动而鲜明地烘托了出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毕竟还是奇寒,从而才能显示出防守边疆的将士,是怎样艰苦卓绝。八月在内地,正是桂子飘香,皓月增辉的美好时节,而边地呢,已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可是,这瀚海坚冰,万里凝云,虽然愁惨,但不萧瑟、凄凉,而是浑厚、沉郁,这正是岑参边塞诗歌奇峭的艺术风格的特征。正是在这漫天皆白,寒气袭人的时候,中军设宴,饯别归客。一时胡琴、琵琶、羌笛齐奏,伴着塞外风光,自是别有一番天韵。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赏析: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阅读全文]...

2022-04-26 17:45:50
  • 春宿左省古诗

  • 春宿左省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宿左省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代】:唐

      【作者】:杜甫——《春宿左省》

      【内容】: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注释:

      掖垣:因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宫墙的两边,象人的两掖,故名。

      啾啾:鸟鸣声。

      九霄:指九重,指天子居处,即金銮殿。

      玉珂:饰之以玉的马玲。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袋缄封,故称。

      数问夜如何:意谓多次询问旁人,现在是什么时候?

      赏析:

      这是杜甫在担任左拾遗翌年写的诗,本诗写他自暮至夜、由夜达旦值勤时的沉思。表现其鞠躬尽瘁、忧国忧民的品质。但作为诗来说没有多少特色。

      春宿左省

      唐代·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唐代五言律诗《春宿左省》译文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唐代五言律诗《春宿左省》注释

      花隐掖(yè)垣(yuán)暮,啾(jiū)啾栖(qī)鸟过。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kē)。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珂:马铃。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阅读全文]...

2022-07-21 20:17:08
  • 古诗春宿左省全解

  •   《春宿左省》

      【唐】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释】

      ①掖垣:朝廷的门下省与中书省。因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宫墙的两边,象人的两掖,故名。

      ②啾啾:鸟声。

      ③栖鸟:投巢的鸟儿。

      ④九霄:九重天,此代指皇宫。

      ⑤多:指得月光多。

      ⑥明朝:明晨。

      ⑦封事:奏章。

      ⑧数:屡次。

      ⑨听金钥:指听宫门的锁钥声。

      ⑩玉珂:马上的玉铃。

      【译文】

      朦胧花影伴着宫禁黄昏,啾啾归鸟飞过高墙树荫。星空灿烂,宫中万户千门流光闪烁;清辉遍照,高入云霄的楼殿月色最明。夜不成眠,静听午门的锁钥声响;风吹檐铃,似听到上朝的马铃声。心中想着明晨要上的奏章,几次起身询问夜已有多深?

      【赏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诗人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情景,反映了这时诗人忧谗畏讥的感慨,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暮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章法严谨,情景交融,含蓄细腻。

      本诗通篇写上朝前夜的不安和焦盼的心情,但作为诗来说没有多少特色。

    [春宿左省全解]

    [阅读全文]...

2022-05-18 07:40:15
  • 碛中作岑参古诗翻译(碛中作唐岑参古诗赏析)

  •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赏析导航】

    作为唐朝最重要的边塞诗人之一,岑参的诗歌挺拔俊秀,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绝美的塞外风光。与一些无病*的作品不同,岑参的作品大多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这首《碛中作》就写于其第一次随名将高仙芝西征之时。

    唐朝前期,注重开边,其疆域曾一度达到1200余万*方公里,东至朝鲜,西达咸海,南到越南,北包贝加尔湖。此次西征,作者从长安出发,骑马奔走了两个月,仍然没有到达目的地,由此也可见一斑。

    走马西来欲到天。策马扬鞭,一路向西,仿佛来到了天的尽头,可前面仍是一望无际辽阔无边。“欲到天”三个字,形象地写出了西北高原那种野旷天低的独特风貌,犹如《敕勒川》所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大地苍茫,天空低垂,人行其间,仿佛手可触天。极目远眺,天地似已融为一体。

    第一次出征,诗人想必也与将士们一样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不过,离家已经两个月了,“辞家见月两回圆”,不由得心中升起思亲的念头,而今夜,又恰逢月圆之时。在高原之上,月亮显得特别大特别圆。但这种情思瞬息即逝,因为马上要面临的是现实中的急迫问题:今夜不知何处宿!天色已晚,人困马乏,大家都需要睡眠休息,而现在,还不知道会在哪里停下,哪里休息!作为出征的将士,这一切都要听从上级的安排。

    纵然这样,诗人并无一丝抱怨,而是马上振作精神,眺望远方:*沙万里绝人烟。月光之下,大地朦胧而苍茫,万里之遥,一片戈壁荒漠,没有生机,绝无人烟。

    画面苍凉,但并不忧伤,反而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雄豪之气:纵有千难万险,也会勇敢冲过去!

    杜甫曾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也就是结尾给人以气魄宏大,雄浑苍茫之感。从此诗来看,诚然!

    【韵译】

    策马向西

    地阔天低

    茫茫戈壁

    杳无人迹

    辞别家乡

    再次看到圆月

    朗朗清辉

    却容不得愁肠百结

    今夜

    置身旷野

    不知

    何处可以安身

    何处可以停歇

    看——

    一望无际

    听——

    万籁俱绝

    [阅读全文]...

2021-11-26 14:41:41
  • 夜宿山寺古诗(夜宿山寺这首诗的全解)

  •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阅读全文]...

2022-03-05 01:00:21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电影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特别是学*《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二、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二)朗读感悟

      低年级的研讨教学要避免逐字逐句讲解。教学这两首古诗,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大概了解诗意。

      1.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由教师简单介绍),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范读或配乐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阅读全文]...

2022-07-29 12:55:04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赏析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暮春四月,已是春末夏初、鸟语花香之时,我怎么抵制得了春天美好的诱惑!沐着晚风,踏着春光欣然前往乡村。当最后一抹晚霞落山时,终于来到了山村--新市。哦,累了,就在这家徐公开的店住下吧! 第二天凌晨,阵阵清脆的鸟鸣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映入眼帘的是那通向远方的小径和小径两边稀稀落落的篱笆以及远远**那金灿灿的油菜花。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小屋踏上小径悠闲地漫起步来。曾经兴旺一时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而路旁的几株杨树,每一个树枝上都吐着嫩绿的新叶,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闪光;那边的柳树垂下的无数条绿丝绦在柔和的春风中飘荡;鸟儿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小草摇晃着脑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 菜园里那盛开的油菜花,正尽情舒展着粉嫩嫩的花瓣,迎着阳光拂着春风,好不热闹!突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像强磁力的吸铁石把我的目光吸了过去。原来是一群可爱的顽童正在捕蝶。这时,有一只蝴蝶落在了菜花上,一个小女孩蹑手蹑脚地走*它,闪电般地抓住了它。那个女孩拿着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着,由于兴奋过度,她的手一松,机灵的蝴蝶哧溜飞走了。等女孩反应过来,蝴蝶早已飞入菜花丛找不到了。她弯下身子在花丛中仔细寻找着蝴蝶,她找啊,找啊,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注释:

      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篱落:篱笆。

      疏疏:稀稀疏疏。

      一径:一条小的路。

      深:深远。

      树头:树枝头上。

      花落:花落下。

      未:没有。

      阴:树叶茂盛浓密。

      急走:奔跑着、快追。

      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无处:没有地方

      寻:寻找、找寻。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的春意盎然的美图。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新市徐公店:地名。

      2.篱落:篱笆。

      3.径:小路。

      4.阴:树叶茂盛浓密。

      5.急走:奔跑着。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阅读全文]...

2022-03-07 21:42:20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改写

  •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改写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古诗改写,欢迎大家分享。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春悄然而至,带着它独一无二的美来到了人间。

      仰望天空,春在蔚蓝的空中飘荡,春日的云朵更加洁白如雪。

      俯视大地,春在可爱的地上萌发,春日的小草更加生机勃勃。

      眺望山川,春在挺拔的林中生长,春日的树林更加青翠欲滴。

      菜园里,春在小朋友的脸上绽放,春日的孩子更加活泼可爱。

      就在这个油菜园中,一群孩子们在追逐着,欢笑着。瞧,那金黄的油菜花犹如一张硕大的黄地毯,令人眼前一亮。花丛中,一群群电影的蝴蝶翩翩起舞,好似为可爱的孩子们尽情伴舞。

      这时,一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正歪着脑袋,注视着眼前金灿灿的的油菜花,小声嘀咕着:“咦?那只蝴蝶飞到哪里去了呀?”不经意间,突然一只“小精灵”扇动着*的`翅膀,准备起飞。小男孩见状,眼疾手快,迅速扑向了蝴蝶,结果蝴蝶一跃而起,瞬间便“逃之夭夭”了。可他却扑了个空,一下子扑进了花海之中。他连忙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土,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身上竟然多了一只“黄蝴蝶”。他轻轻拍上去,原来,那“蝴蝶”竟然是被油菜花染上去的。于是,小男孩赶紧叫来了他的小伙伴,大家纷纷拿出手帕,开始了各式各样的“扎染”游戏……

      此时,太阳照耀着大地,孩子们嘻嘻哈哈地说笑着,连树上的鸟儿也唱起了动听的歌曲,“叽——喳,叽喳——叽喳”,这声音听起来婉转动听,如天籁之音。后来,孩子们都玩累了,倚着树木小憩,脸上依然露着欣喜。

      早已驻足此地的诗人杨万里看到此情此景,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随后,孩子们都各自归去了,只留下了一片美好的景象,——蝴蝶在油菜花丛中飞舞着,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摆着。而这美好的春景随着杨万里的诗篇被永久定格,被世人代代传诵。

      宋代有个诗人,叫做杨万里。他非常喜欢写诗。

      有一次杨万里到新市游玩,住在徐公店里。他看见窗外的景色非常美丽,决定出去散散步。他没走多远,就看到前面有一大片金电影的油菜花地,旁边有一排稀稀落落的篱笆,还有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往远方延伸,他被这一幅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突然,他感觉头上有什么东西,他甩了甩头,才发现树上的花落到自己的头上了。他抬头一看,树上的花都快落光了,但树叶长得还不是很茂盛。看到这里,他想:怎么会这样呢?想着想着,突然迎面跑来几个孩子,原来他们是在玩捉人的游戏。有一个小朋友正跑着,就看见几只黄蝴蝶在花丛中欢快地飞舞。他连忙大喊:“这里有几只蝴蝶,我们快来抓它们吧!”于是他们就马上跑去追黄蝴蝶了。黄蝴蝶为了隐蔽自己,躲进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小朋友们东找找,西找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看见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杨万里准备用诗把它记下来。经过反复斟酌,这首诗终于写好了,杨万里给它取名“宿新市徐公店”。

      春天来了,大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

      一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弯弯的、又细又长的小路一眼望不到边,小路两边,又高又粗的大树上的花都掉光了,树叶只发了一点点嫩芽。路边的油菜花地里,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好看极了。

      突然,一个穿着粉色上衣、蓝色裤子的小孩儿连跑带跳地跑向小路深处,她正在追赶一只美丽的黄蝴蝶,黄蝴蝶东躲*,一下子飞进了油菜花地里,追黄蝴蝶的小孩儿就再也找不到它了。

      虽然小孩儿没有追到黄蝴蝶,但是她仍然很开心,因为她看到了春天的美景。

      一天早上,杨万里来到了新市的郊外,住到了徐家的客店,客店里冷冷清清,但干干净净。诗人安顿好一切后,走到窗前想欣赏窗外的景色,看到了一个破损的篱笆墙和一条弯弯的小路。小路又细又长,看不到头。小路两旁的小树发出了许多嫩芽,树上的花早已了。忽然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跑进他的视野,那小孩正在追一只电影的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小孩忽左忽右,一路追赶。忽然,蝴蝶飞入了金*的油菜花里。小孩站在那里望啊望,蝴蝶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看到了这美丽的暮春景色,诗人当即写下了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阅读全文]...

2022-02-06 22:16:37
  • 游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

  • 游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

      引导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描写冬天的古诗分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rì mò cāng shān yuǎn

      日 暮 苍 山 远 ,

      tiān hán bái wū pín

      天 寒 白 屋 贫 。

      chái mén wén quǎn fèi

      柴 门 闻 犬 吠 ,

      fēng xuě yè guī rén

      风 雪 夜 归 人 。

      作者背景

      刘长卿(726-790),唐代诗人。字文房,祖籍河间(今河北河间),自小生长在洛阳。自视为洛阳人。他的诗工秀委婉,格调清淡,很有韵味自称五言长城。

      注词释义

      苍:青色。

      白屋:指贫穷人家的房屋,屋顶常用白茅草覆盖,或用木板而不涂油漆。

      柴门:篱笆门。

      闻:听。

      吠:狗叫。

      古诗今译

      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我是风雪夜投宿的人。

      名句赏析——“风雪夜归人。”

      这是诗中有画,画中见情的.四句诗。叙写诗人在一个风雪的冬日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农家的情景。前两句寥寥数语,点明了时间是冬日的傍晚,地点是苍山的脚下,而且通过房屋的“贫”与天气的“寒”相互映照,生动刻画了这户人家的清贫境况。后两句转而叙写自己冒着风雪前来叩门求宿,引得狗叫起来。全诗简练含蓄,写到此处悄然而止,没有再进一步交待主人开门、自己进屋以后的种种场面,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阅读全文]...

2022-03-06 02:03:04
  • 百字令·宿汉儿村古诗词

  • 百字令·宿汉儿村古诗词

      古诗原文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译文翻译

      无情的野火,趁着阵阵西风,烧光了天涯芳草。冰天雪地里再次来到边塞,鬓发染霜,我已被寒风吹老。牧马长嘶,胡笳乱鸣,一并闯进我忧愁的怀抱。定然知道今天晚上,我这个庾信般多愁善感的'诗人,会瘦掉多少。

      即便是脑满肠肥的过去,尚且难以消受,这里的荒烟落照。更何况司马相如早已憔悴,不再有当垆卖酒的风流格调。回乐峰彻骨寒冷,受降城如此僻远,思念家乡的梦儿夜夜萦绕。登高凭栏,四野茫茫,不由百感交织,只能向着远方,发出一声清啸。

      注释解释

      百字令: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汉儿村: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境内。

      榆塞:榆关,即山海关。

      “牧马”两句:汉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庾郎:北周诗人庾信。他身经丧乱,作品饱含愁思,曾作《愁赋》。

      脑满肠肥:不操心的人,吃得饱,养得胖。

      文园:指司马相如。

      酒垆风调: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和妻子卓文君在酒店当垆卖酒。

      回乐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受降城:有三处,这里泛指边塞。

      创作背景

      按词中描写的是秋冬景色,且曰‘榆塞重来’,可知是指作者于康熙二十一年八,*至十二月随副都统郎谈赴梭龙时第二次至山海关,故应系于该年八、九月份。

      诗文赏析

      上片写塞上萧瑟荒凉之景,再借用多愁多病的庾郎典映自己,表现词人心中绵绵的伤感情怀。

      下片进一步渲染愁怨之深,以“便是” “何况”步步写来,层层烘托,一咏三叹,婉转曲折,并以“文园憔悴”的典故突显了此刻的乡愁,感情所至,情韵深挚,自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全词除了抒写远在边关的征夫怀人思乡的愁情外,还把“脑满肠肥"、“五陵公子”和“文园”、 “庾郎”(也是作者自况)对比,为才人薄命痴儿多福而不*。

    [阅读全文]...

2022-01-04 15:24:03
当前热门
含有参宿的古诗 - 句子
含有参宿的古诗 - 语录
含有参宿的古诗 - 说说
含有参宿的古诗 - 名言
含有参宿的古诗 - 诗词
含有参宿的古诗 - 祝福
含有参宿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