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

关于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99) 说说(200) 名言(148) 诗词(13k+) 祝福(70) 心语(3)

  • *古代的四大美男

  • 古代,知识
  • *古代的四大美男

      美男子,指容貌俊美,外表英俊的男子。在*古代美男的容貌描写上,文字大多犹抱琵琶半遮面,对于古代男性美貌标准的总结远没有美女那般巨细无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的四大美男,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四大美男之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河南巩义(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籍贯河南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有“河阳一县花”之称。

      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潘安在当时已经拥有一大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虽说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着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潘安对妻子是痴情得很,非但妻子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男子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喜欢写哀诔之文,可以说是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很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 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昙花,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自古潘安与陆机齐名。潘安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另外唐太宗亲自为《晋书》陆机传作序,则证明了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今存的作品《寡妇赋》、《袁永逝文》、《悼亡诗》等名篇都以善叙哀情著称,而潘安在西晋时期将赋这一文体发扬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沧海赋》、《秋兴赋》、《芙蓉赋》、《射雉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古四大美男之兰陵王

      北齐战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兰陵王的,可见兰陵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即是战神又是美男,可谓是文武双全的绝世美男子啊,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最后却因太过完美,而惨遭嫉妒,含冤而死。

      北齐的徐州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关于兰陵王,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传说——他相貌过于柔美,不足以威摄敌人,因此每每戴面具上战场。邙山之战,北周攻击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其是敌军还是我军,高长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张美貌绝伦的脸,军心振奋,于是大捷。

      但究其真实历史,并未有兰陵王因面貌过美而带面具的记载。《北齐书》等史*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明确记载他戴的是头盔不是面具。史书中的东魏北齐西魏都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也就是头盔和铁护面一体的,必须摘下头盔才能露出脸的重骑兵防护装备,并非后世所流传的面具。尽管如此,兰陵王的美貌却是不容置疑、超凡脱俗的。《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美类妇人”。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长子文襄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北齐书》中记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记载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兰陵王半生戎马,战功赫赫。可这给他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厄运,因太过完美。邙山大捷后,后主高纬问他:“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高纬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开始有所忌讳。兰陵王察觉皇上对他的敌意,便开始收受他人贿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爱财的人不爱权),后又听从别人建议称病对朝政退避三舍。可就是如此小心谨慎,兰陵王依然没有躲过被赐死的命运。武*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死前烧掉所有债券。

      *古四大美男之宋玉

      宋玉(约公元前322年-约公元前298年),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古代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让许多女性心驰神往。

      宋玉貌美之说流传千古,但他到底怎么个美法却已是千古之谜,因为他连一张画像都没有留下。但我们可以从《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中,意会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

      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吗?相反登徒子不是个好东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实用当今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

      宋玉并非徒有其表,他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体现了先秦女性美的观念,他在汉民族集体意识中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从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当文人欲表达女性的美艳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回溯到这个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赋》和《高唐赋》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让后人垂涎了几千年。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辩》确信为他所作,在*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

      关于宋玉身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曾经到过楚国的京城,在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也一度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实际上不善为官,不合于时,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古四大美男之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冼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阶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后来,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命令到来,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冼马。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

      永嘉四年(310年),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卫玠临别前,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哥哥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

      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很是器重钦佩他。山简说:“过去戴叔鸾嫁女,只嫁给贤人,不问地位贵贱,何况卫氏是权贵门户有名的人呢!”于是把女儿嫁给卫玠。接着卫玠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大将军王敦镇守豫章,长史谢鲲先前就一直尊重卫玠,相见后很高兴,交谈了一整天。王敦对谢鲲说:“过去王弼在朝中的谈吐像金声,此人在江表的言论如玉振,精微言论,断绝了又续接。没想到永嘉末年,又听到正始年间的声音,何晏如果还在,一定倾倒。”卫玠经常认为人无完人,可以宽恕;不是故意冒犯,可以按情理处理,因而终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颜。

      卫玠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于是谋求到建邺(今江苏南京)。京师的人听说其姿容,看他的人挤**墙。卫玠因劳累成疾而加重病情,于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当时的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卫玠死后葬在南昌。卫玠死时谢鲲哭他很悲痛,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回答说栋梁断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间(326年―334年),卫玠改葬于江宁。丞相王导告论说:“卫洗马确实该改葬。此人是风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准备薄祭,来勉励旧日好友。”后来刘惔、谢尚共同议论朝中人士,有人问杜乂可以和卫玠相比吗?谢尚说他们二人怎能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容得下几个人。刘恢又说杜乂是貌清,卫玠是神清。卫玠就是这样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当时中兴名士,只有王承和卫玠为当时第一。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此即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唐朝仍有人感叹卫玠之死,诗云“京城媛女无端痴,看杀玉人浑不知。”

      清谈而死

      卫玠避乱渡江之初,去拜见大将军王敦。由于夜坐清谈,王敦便邀来谢幼舆。见到谢幼舆,非常喜欢他,再也不理会王敦,两人便一直清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其向来体质虚弱,常常被他母亲管束住,不让他多谈论;这一夜突然感到疲乏,从此病情加重,最终去世。

      思梦患病

      卫玠幼年时,询问尚书令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是心有所想呢?”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去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可模仿的先例。”卫玠便思索沿袭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终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他说:“这孩子心里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一代美男英年早逝。

    [阅读全文]...

2022-05-16 21:52:57
  • *古代四大美男

  • 古代
  • *古代四大美男

      导语:*古代四大美男分别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曾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也有第二种说法有 沈约 ,曹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的美男吧!

      版本之一:

      一、潘安

      人们常用貌比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潘安俨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又名潘安仁,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

      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潘安在当时已经拥有一大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虽说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着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因为潘安既是美男又是才子,潘安的妻子倒也愿意下嫁给他。潘安对他老婆是痴情得很,非但老婆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喜欢写哀诔之文,可以说是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很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 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昙花,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自古潘安与陆机齐名。潘安诗歌名列钟嵘《二十四诗品》上品,另外唐太宗亲自为《晋书》陆机传作序,则证明了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今存的作品《寡妇赋》、《袁永逝文》、《悼亡诗》等名篇都以善叙哀情着称,而潘安在西晋时期将赋这一文体发扬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沧海赋》、《秋兴赋》、《芙蓉赋》、《射雉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二、兰陵王

      北齐战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兰陵王的,可见兰陵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即是战神又是美男,可谓是文武双全的绝世美男子啊,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最后却因太过完美,而惨遭嫉妒,含冤而死。

      北齐的徐州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关于兰陵王,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传说他相貌过于柔美,不足以威摄敌人,因此每每戴面具上战邙山之战,北周攻击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其是敌军还是我军,高长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张美貌绝伦的脸,军心振奋,于是大捷

      但究其真实历史,并未有兰陵王因面貌过美而带面具的记载。《北齐书》等史*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明确记载他戴的是头盔不是面具。史书中的东魏北齐西魏都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也就是头盔和铁护面一体的,必须摘下头盔才能露出脸的重骑兵防护装备,并非后世所流传的面具。尽管如此,兰陵王的美貌却是不容置疑、超凡脱俗的。《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美类妇人。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兰陵王半生戎马,战功赫赫。可这给他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厄运,因太过完美。邙山大捷后,后主高纬问他: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高纬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开始有所忌讳。兰陵王察觉皇上对他的敌意,便开始收受他人贿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爱财的人不爱权),后又听从别人建议称病对朝政退避三舍。可就是如此小心谨慎,兰陵王依然没有躲过被赐死的命运。武*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死前烧掉所有债券。

      三、宋玉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古代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让许多女性心驰神往。

      宋玉貌美之说流传千古,但他到底怎么个美法却已是千古之谜,因为他连一张画像都没有留下。但我们可以从《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中,意会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吗?相反登徒子不是个好东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实用当今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

      宋玉并非徒有其表,他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体现了先秦女性美的观念,他在汉民族集体意识中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从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当文人欲表达女性的美艳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回溯到这个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赋》和《高唐赋》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让后人垂涎了几千年。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辩》确信为他所作,在*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

      关于宋玉身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曾经到过楚国的京城,在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也一度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实际上不善为官的,不合于时,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人物生*

      少有盛名

      因乱迁居

      正始之音

      受士器重

      死亡之谜

      清谈而死

      思梦患病

      版本之二:

      曹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气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后世广为传诵,堪称才貌双绝。

      沈约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其他说法评论:

      但对于曹植来说其才学或许更为人所传颂,对于其相貌历史上并未用过多笔墨评价,只是说长的神清骨秀,足够俊朗而已。

      对于沈约历史的笔墨或许更多的是围绕其细腰娓娓而谈。

      诸如邹忌、徐公、周瑜、吕布、韩子高、嵇康、赵子龙等人在历史文献资料中或有一两部提及或更多表述他们的其他才能,而非专注于夸赞其英俊的外表。

    [阅读全文]...

2022-01-13 02:48:28
  • *古代四大判官

  • 古代,知识
  • *古代四大判官

      判官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阴间官名,取材于传统文化中的冥府判官。判官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著名的四大判官为: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四大判官,希望大家喜欢!

      四大判官之赏善司:魏征

      执掌善薄,身着绿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奖赏。在六道轮回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只须在孟婆处喝一碗迷魂茶,忘却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间烟火。

      其人原为唐太宗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西游记》中有提及,魏征得天神授权,梦斩泾河龙王。其为人刚正果直,纵面对唐王大怒亦敢犯言直谏,面折庭争,从不退让,死后传闻被阎罗收入麾下,司掌赏善一任。

      四大判官之罚恶司:钟馗

      身着紫袍,怒目圆睁。双唇紧闭,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凡来报到的'鬼魂,先经孽镜台前映照,显明善恶、区分好坏。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他处置,他根据阎罗王的“四不四无”原则量刑,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无——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轻罪轻罚,重罪重罚,再交阴差送到罚恶刑台上,送往十八层地狱,直到刑满,再交轮回殿,拉去变牛变马,变虫变狗等等,重返阳世。

      明代万历年间剧目《*年五鬼闹钟馗》中提及,天帝怜悯,加封钟馗为“天下都领判官,专门捉绝魍魉鬼怪。”故清代以后,钟馗也多以武判形象出现。《清嘉录》中卢毓嵩有诗云:“榴花吐焰菖蒲碧,画图一副生虚白。绿袍乌帽吉莫靴,知是终南山里客。眼如点漆发如虬[qiú],唇如腥红髯如戟。看澈人间索索徒,不食烟霞食鬼伯。何年留影在人间,处处端阳驱厉疫。呜呼世上魍魉不胜计,灵光一段逃匿。仗君百千亿万身,却鬼直教褫[chǐ]鬼魂。”

      四大判官之察查司:陆之道

      双目如电,刚直不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其职责是让善者得到善报,好事得到弘扬,使恶者受到应得的惩处,并为冤者*昭雪。

      《聊斋志异》中曾言,凌阳朱尔旦与陆判为友,陆判层为猪耳道易心,使其文思大涨,于秋闱果中魁元。陆判其后为其妻子换头,只留脖颈间一条红线,线上线下判若两人,可谓神技。

      四大判官之阴律司:崔珏

      崔判官是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西游记》载,此公姓崔名珏,在唐太宗李世民驾下为臣,官拜兹州县令,后升至礼部侍郎,与丞相魏征过从甚密结为至交。生前为官清正,死后当了阎罗王最亲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赏善罚恶,管人生死,权冠古今,你们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笔,只需一勾一点,谁该死谁该活便只在须臾之间。

      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间人。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当年唐太宗因牵涉泾河老龙一案,猝然驾崩,前往阴司三曹对质。于是魏征修书重托,崔珏不但保护唐太宗*安返阳,还私下给他添了二十年阳寿。在还阳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扫荡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草寇中惨死的成千上万的冤魂前来索命,崔珏又出面排解纠纷,帮助李世民代借一库金银安抚众鬼,太宗方得脱身。崔珏也因此名声大震,并从中发了一笔横财。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阅读全文]...

2022-07-24 10:52:30
  • 描写古代四大美女的诗句

  • 古代
  • 描写古代四大美女的诗句

      描写古代四大美女的诗句,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沉鱼之西施

      浙江诸暨苎萝村,倩女西施浣纱人。水面游鱼遇她沉,吴宫王者宠伊昏。

      舍身许国雪君恨,带誉归朝引后忖。范蠡相知携汝去,泛舟五里隐烟云。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落雁之昭君

      王蔷常叹汉宫怨,玉女应招赴北奴。绿草青山迎汉女,

      胡笳羌曲进夷屋。

      单于悦后不南进,百姓欢卿消战书。骚客诗吟落雁女,游人留步冢青孤。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闭月之貂婵

      貂婵拜月闭冰盘,佳丽忧民叹国残。王允巧施美女计,娇娃戏弄恋美男。

      若无父子争风事,哪有群雄略土繁。巧计虽施身已贱,

      良方过后国仍艰。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羞花之玉环

      初嫁虽为皇子妃,鸣钟食鼎愿亦随。明皇不忌悖伦事,瑁子无能酿是非。

      妃子笑迎枝果到,禄山献媚战刀飞。诗人空赋长生殿,腴女无颜马嵬缢。

      美人四章

      咏西施

      夫差有何恨,勾贱有何恩。愿不识范蠡,还作浣沙人。

      咏昭君

      环佩归不得,塞外草如烟。犹恨汉宫月,时时照胡天。

      咏貂禅

      一许董相国,再许吕温侯。汉祚移难复,奈何寄女流。

      咏玉环

      菡萏不须发,何如解语花。霓裳空自舞,舞到日西斜。

      卓文君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般无聊,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焚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 浇花端,四月枇杷色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写“王昭君”的

      王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写西施的:

      王维《西施咏》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林黛玉《五美吟》

    [阅读全文]...

2022-06-19 14:13:05
  • 描写古代四大美女的诗句

  • 古代
  •   七绝·王昭君

      含泪回眸望故京,琵琶一曲雁哀鸣。

      汉宫才女天香色,和善胡尘出塞行。

      七绝·西施

      倾城粉黛竞风流,智败吴王尽始休。

      身在他乡怀国恨,浣纱弱女泛湖舟。

      七绝·貂蝉

      戳杀董吕是何原,设计连环命丧泉。

      笑看千军威浩荡,不如细语落花残。

      七绝·杨贵妃

      环肥色艳戏明皇,重用奸庸乱纪纲。

      祸起绿山谋叛反,香绫素帕缢身亡。

    [阅读全文]...

2022-01-25 09:07:02
  • 描写古代四大美女的诗句有哪些

  • 古代
  • 七绝·王昭君

    含泪回眸望故京,琵琶一曲雁哀鸣。

    汉宫才女天香色,和善胡尘出塞行。

    七绝·西施

    倾城粉黛竞风流,智败吴王尽始休。

    身在他乡怀国恨,浣纱弱女泛湖舟。

    七绝·貂蝉

    戳杀董吕是何原,设计连环命丧泉。

    笑看千军威浩荡,不如细语落花残。

    七绝·杨贵妃

    环肥色艳戏明皇,重用奸庸乱纪纲。

    祸起绿山谋叛反,香绫素帕缢身亡。

    [阅读全文]...

2022-01-07 00:03:05
  • 古代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 春天,古代,文学
  • 古代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描写春天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4、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经典诗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6、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7、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8、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9、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阅读全文]...

2022-01-18 13:13:28
  • 文学常识:*古代四大才女

  • 文学,古代,写作
  • 文学常识:*古代四大才女

      古代人才辈出,女子也是同样身兼才艺,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文学常识:*古代四大才女,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有争议为班昭)

      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

      民国四大才女为:吕碧城(一说庐隐)、萧红、石评梅、 张爱玲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东汉末曹魏初,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悲愤和痛苦的时代,诗人们把这血和泪、悲愤和痛苦坚忍地收藏起来酿造了一曲憎恨悲凉的时代悲歌。曹操、曹丕、王粲……都是这个时代里产生的优秀男歌唱家,就在这雄浑、高亢、悲凉的时代合唱队伍里,一个激情澎湃的女高音格外地引人注目,她便是一生饱尝战乱别离之苦的女文学家——蔡文姬。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朝大军铁蹄南下,南宋王朝的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爱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四大才女——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朝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巾帼首相第一人,继承了祖父的全部才华,擅长诗文,天分极高。上官仪获罪后被没入宫中,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在郑氏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明达吏事。仪凤二年(677年),以聪慧得幸于武则天,颇能诗,武后称帝时,诏敕多出其手者,时称“内舍人”。

      上官婉儿是(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女皇连连惊呼:“此女绝非凡!”。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后,仍得中宗、韦后宠信,专掌起草诏令。与太*公主亦多往来,与武三思私通。曾建议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又与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操纵政治,树立私党,广纳贿赂。景龙四年(710年),中宗崩,韦后欲效武后而称帝,临淄王李隆基发动*,诛韦后、安乐公主,拥立其父唐睿宗。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执意杀上官婉儿,年仅46岁。开元初年,唐玄宗广征上官婉儿的作品,编成文集20卷,张说作序。《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婉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左冲右突,成为盛唐时期的“无冕女皇”。智慧、肉体、灵气、才华……婉儿凭借这些法宝,穿梭于朝中重臣之间,谱写了一篇美丽、凄婉的人生华章。

      当时的少女婉儿即使情窦初开,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然[1]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

      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关于婉儿的伤疤另有一说,因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曌大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自此,婉儿一为纪念李贤,二是因为无欲无求,整日素衣打扮,再不梳妆照镜。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中宗即位后*掌握在韦皇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纲。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氏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昭容,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为了保住武家日渐衰微的地位,为了武家和李家可以像武曌所想世世代代交好下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把武三思荐给了韦后。韦后*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为保情人地位,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御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御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300余,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婉儿趁此机会,将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从来佳人才子,没有不相怜相惜的!当初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尚结一份私情,见了崔湜,神情之间,若接若离。如今武三思被韦皇后管住,丢下婉儿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与婉儿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缘,婉儿才得如愿以偿,但尚有不满意处,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在上面,终究不方便。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此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为洛阳第一家,上官婉儿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崔湜的弟兄崔莅、崔液、崔涤弟兄四人个个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个一个地引他们进宫来,和上官婉儿见面。婉儿见了这许多美貌少年,一时里爱也爱不过来。从此,上官婉儿行走坐卧,无时无刻都有这崔家弟兄四人追随陪伴在一旁。上官婉儿常常在宫中设宴,一个美人儿中间,坐着四个少年儿郎,在两旁陪着饮酒说笑,行令赋诗。后来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太*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为了保护情人崔湜,他又被婉儿介绍给了太*公主。

      景龙四年,势力日盛,上官婉儿一直交好的太*公主便派上了用场。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三天后即位是为唐殇帝。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而李隆基正是婉儿曾经保护过也曾预言过有帝王之相的当时的被囚禁的皇孙。因偶然看见武三思与婉儿在院内私通,便狠下决心,“我日后定要杀了这女人。”正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意。知是李隆基领军,婉儿自知命不久矣,秉烛出迎,各位官兵在整日的劳顿奔波后竟见到如此这般美妙恬静之景,竟都愣了,尤其还是从一个被诛杀的女子这里得到的温暖。刘幽求心软下来,对婉儿说,请让我代为求情。婉儿不置可否的应允了。听此信,李隆基由指挥所急驰而来,马蹄声在那天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奔入院内,却只见一把剑在婉儿身体内。一幕幕小时候这个如若天仙如若母亲般散发着母爱光辉的女子给自己讲故事、关心关爱自己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我不想要你死啊。你给我活过来。我还要听你讲故事……”之后便大吼“谁杀了她?我不是说要我亲自结果的吗?”一位士兵统领站了出来。“是娘娘自己抢了我们的剑,她说临淄王来了,听着他急切的要索我命的马蹄声,我也该去了。”(此段来源于赵枚小说)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颇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道:“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卓文君

      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

      卓文君天生丽质,容貌姣好,自幼聪明信任,博闻雅识,诗歌词赋,无一不精,更兼擅长音律,琴技无双。

      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天下。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头呤》,“……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阅读全文]...

2022-04-15 21:03:38
  • 古代四大美女中"闭月"是谁?

  • 古代
  • 古代四大美女中"闭月"是谁?

      美女,汉语词语,意思是容貌姣好、仪态优雅的女子。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代四大美女中"闭月"是谁?欢迎大家参考!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闭月”,是貂婵的代称。她是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宠爱。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闷闷不乐,茶不饮,饭不进。貂婵很为主人优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后花园烧香跪地,为主人祈祷,“月亮啊月亮,你虽清白如洗,可哪知我们老爷心中的烦恼!苍天啊苍天,你虽那样深邃,却难容我们老爷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爷的'婢女,愿为国为民,万死不辞。”赶巧,王允也来花园散心。顿时,他感情激动,赶忙走上前去将貂婵扶起。王允说:“你能为我分忧,我忧在何处,你知道吗?”“知道,大人。”“那你时哲我讨*,杀董卓吗?”“只要大人信得过奴婢,奴婢拐肝脑涂地。”王允听罢,两手一合,当即给貂婢一拜。从此、便和貂婵以父女相称。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将其女许给董卓,后又许给吕布。董、吕二人争风吃醋,发生火并,董卓被杀。这就是王允巧使连环计,一女二聘杀*。那么貂婵怎么叫“闭月”呢?

      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阅读全文]...

2022-03-13 23:18:39
  • 古代诗歌中的四季

  • 诗歌,古代,优美
  • 诗人们写诗,总是喜欢将很多自然事物写进诗里,用这些作为表象来表达、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且这些自然事物在他们的诗里,总是可以展现出不一样的一面。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在诗人的笔下,竟然是那样的生动。

    春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春夜喜雨》)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欧阳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 《春晓》)

    夏天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2下一页尾页

    [阅读全文]...

2022-02-06 16:16:01
当前热门
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 - 句子
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 - 语录
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 - 说说
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 - 名言
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 - 诗词
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 - 祝福
描写古代四大美人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