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有高楼古诗的主要内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西北有高楼古诗的主要内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西北有高楼古诗的主要内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西北有高楼古诗的主要内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西北有高楼原文及赏析
《西北有高楼》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不遇佳人“知音”之悲,抒写了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迷茫。下面小编整理收集了西北有高楼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⑴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制造的精致。疏,镂刻。结绮(qǐ):张挂着绮制的帘幕。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⑵阿(ē)阁:四面有檐的楼阁。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
⑶弦歌声:歌声中有琴弦伴奏。
⑷一何:何其,多么。
⑸无乃:莫非,岂不是。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即杞梁殖,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
⑹清商:乐曲名,曲调清越,适宜表现哀怨的感情。发:指乐声的发散、传播。
⑺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⑻一弹(tán):弹奏完一段。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
⑼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余哀:哀伤不止。
⑽惜:悲,叹惜。
⑾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这里引申为知心好人。
⑿鸿鹄(hú):大雁或天鹅一类善于高飞的大鸟。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纹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
谁能弹奏这曲子,莫非是那因夫为齐战死而悲恸长哭竟使杞城倾颓的杞梁妻吧?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写知音难觅的诗。从诗意看,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凄凉的弦歌声从重门紧锁的高楼上隐隐传来,其声调的悲凉深深地感染了楼下听歌的人。从那清婉悠扬、感慨哀伤而又一唱三叹的歌声中,诗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经历的惨痛和被压抑的内心痛苦。这令人不禁要推想,歌者是谁?莫非是杞梁妻那样的忧伤女子?可是,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个中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作者将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对于声音的描写细腻生动,歌者与听者遥相呼应,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冀全面地展现出来了。阅读时,要细细体会诗中那种若隐若现、缥缈空灵的意境。
诗中的“托”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诗中的“歌者”是谁
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是无限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
作者简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仕宦失意士子听曲感心的诗。充分表现了黑暗时代所带给一切被压抑者内心伯乐不在、知音难觅的苦闷与悲哀,以及他们不甘於现实的想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
在西北方向有座高楼啊,
巍峨高耸就象插入了浮云一样
雕刻精美的窗户上张挂着绮制的窗帘啊,
四周有着曲檐的阁楼就矗立在层叠三重的台阶上。
从楼上飘下来的弦歌声啊,
那曲调和歌声是多么的悲苦和忧伤。
谁能弹唱这样悲伤的曲调啊,
莫非她就是那位哭倒城墙的杞梁的妻子?
清商的乐调随风传来啊,
中曲部分旋律回环就象人原地行走一样徘徊不前。
一曲虽然弹完了但歌声还在反复地吟唱啊,
那抑郁不*的情绪好象仍在余音中流淌不息。
我不叹惜歌者在歌声中表现出来的痛苦啊,
只是悲伤懂得歌者心中痛苦的知音太过稀少!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啊,
一起结伴从此自由地奋翅高飞!
【赏析】
第一层(1-4)句,着重描写诗中主人公之一“歌者”所居之环境。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首句点明诗中主人公之一“歌者”居所的方位,第二句点明其居所的高大巍峨。首起两句,简要介绍“歌者”居所的特点。在都市的西北位置上,有座高大巍峨的高楼,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高楼呢?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的高楼。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交疏结绮窗”:“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说“交疏”: “疏”,镂刻。“交疏”,交错缕刻。虽解说不同,但均指窗的制造精致。“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结”,张挂。“结绮”,张挂著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阿阁三重阶”:“阿”: 这里作曲隅,角落讲。指屋极四面有曲檐。“阁”:就是楼。阁有四阿,叫做“阿阁”。《周礼·考工记》:“四阿重屋”,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三重(台)阶梯。这一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三、四句具体描写居所高楼的外观。从诗句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绝不是一般的*常百姓人家居住的建筑,而是一座建筑考究,装饰华美的宫殿式的建筑。
笫二层(5-12)句,具体描写楼中“歌者”弹唱的情形和诗人(楼外听歌人)对楼中“歌者”弹唱的感受。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弦歌声”:就是有琴弦之类乐器伴奏的歌声。“音响”:音,指歌声;响,指琴声。“一何”:副词,作何其,多么讲。五、六句是诗人对楼上传出来的弦歌声的总体的'感受。在诗人看来楼中“歌者”弹唱的曲调和歌声是非常悲苦哀伤的。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无乃”:犹言大概、莫非、岂不是。是一种不能肯定的揣测的语气。“杞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名殖,字梁,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七、八两句是紧承上句,进一步具体地描写诗人对楼中“歌者”弹唱的曲调和歌声的感受和评价。意思是说,谁能弹唱出这样悲伤的曲调呢?莫非是那位内心深处蕴藏着无限悲哀的杞梁的妻子吧?
在诗中诗人虽然并没有点明那“弦歌”之声从高楼处飘下的时间,但从情理来说应当是在深夜才是。因为如果是在喧嚣的白天,高楼中随风飘下的弦歌和咏叹是不可能如此地清晰可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诗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忽闻西北高楼上随风飘来的阵阵弦歌,于是披衣户外来到高楼下静心倾听。那情那景是多么地凄清哀惋啊!于是,我们不仅要问诗人你为何夜不能寐?你有何烦心之事?
同样,我们不仅也要问那楼中“弦歌”的女子,你有啥烦心之事深夜了还要弹唱如此悲伤的曲子?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女子又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她有着什么样的身世和遭遇?是什么原因使她如此悲苦哀伤?从诗的前四句的描写来看,居住在如此建筑考究,装饰华美的宫殿式的高楼中,照常理来看应该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不应该弹唱这样哀伤的曲调才是啊?对此,不由人不生发出无限的想象,而由此而引发出听者和读者的无穷想象,又正是这首诗歌的魅力所在!
下面四句,紧接着进一步对乐曲的旋律、节奏等方面变化进行了描写,刻画出了一种空灵缥渺,疾徐有致,低徊变化,清婉悠扬的音乐效果。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清商”:乐曲名,是汉代民间最流行的乐调。曲调清婉悠扬,适宜表现忧愁哀怨的感情。“商”本是古代的五音之一。按照古代的乐理,“商”是金行之声(即在五行中对应着金),对应着四季中的秋季。《管子地员篇》中就说:“凡听商,如离群羊。”足见清商音乃是一种悲凉哀怨的调子。“发”:传播。“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乐曲旋律回环往复。笫九句首先点明“歌者”弹唱的曲调名称,是对乐曲开头的描写。笫十句是描写乐曲弹唱到中段的情景。从这两句的描写来看,楼中“歌者”弹唱的是清商的曲调,“歌者”弹奏的技艺又是非常的熟练自然和高超,随着乐曲的弹奏,到了乐曲的中段部分,曲调的旋律慢慢地缓慢起来,把一个曲调反复回环地弹唱着,如同人在原地徘徊往复不在前行一样。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弹”:弹奏。指琴声。“叹”:叹息;但亦有人认为这里指“歌者”的歌声,不应作叹息讲。“再三叹”,即同一段歌词无复呤唱之意。“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余哀”,指“歌者”通过弹唱表现出来的悲哀的意绪,对别人的感染,并没有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马茂元先生认为诗人“用‘慷慨’来形容‘余哀’,不仅表现情感的强度,而且从实质上显示出这一悲哀的属性,它在忧伤太息之中,深深寓有抑郁不*之感。”这两句写一曲终结,充分地表现了“歌者”内心深处的痛苦。而楼中“歌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又被敏感的诗人(楼外听歌者)捕捉感受到了。从对诗句对“歌者”琴曲和叹息声的描写中,在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女子的身影。这真是佳人凄清,令人悯惜啊!
第三层(13-16)句,写诗人(楼外听歌人)对楼中“歌者”的无限同情,愿意成为她的知音,并与她比翼高飞,同她一道逃出樊笼,飞向自由快乐幸福的新天地。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惜”:悲,叹惜。“不惜”,这里并不是说诗人(楼外听歌人)对歌者弦歌声中表现出来的痛苦不同情,而是为了强调对其内心真正的痛苦—“知音稀”的哀伤而故意反说罢了。“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知音”:不仅指精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涵义,奏乐者的心情。“知音”典出《列子·汤问》,说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来。这二句是说,我所痛惜的不仅仅是歌者弦歌声中表现出来的痛苦,而是痛惜哀伤其内心的痛苦(即伯乐不在、知音难觅)不被人所知晓理会和了解。这两句,既是全诗的一个转折,也是整首诗的点题之笔。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双鸿鹄”:“鸿鹄”,鸟名,善于高飞的大鸟。这两句是说,愿我们(诗人(楼外听歌者)和楼中的“歌者”)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自在地翱翔吧! 因该说楼中的“歌者”通过她的弦歌声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抑郁不*的痛苦之情,已深深地打动了诗人(楼外听歌者),引起了诗人(楼外听歌者)内心强烈的共鸣。为什么能打动并引引起诗人(楼外听歌者)内心强烈的共鸣?显然,诗人(楼外听歌者)和楼中的“歌者”一样,有着类似的遭遇和处境,也是一位内心有着同样抑郁不*的痛苦。所以他幻想,愿与她化身为一双鸿鹄,展翅自由高飞!
当然诗中对高楼中歌者弦歌的描写,可能不过是一种虚拟之笔,是诗人借弦歌者知音不遇的境遇,来抒写自已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诗末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的幻想,也不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宽慰罢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这一理想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念及此情,难怪乎吴淇说《古诗十九首》中,“惟此首最为悲酸。”确实如此啊!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1、疏:镂刻。绮:有花纹的丝织物。这句是说刻镂交错成雕花格子的窗。
2、阿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
3、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样的人吗?
4、清商:乐曲名,声情悲怨。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现哀怨的情绪。
5、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6、慷慨:感慨、悲叹的意思。《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
7、惜:痛。
8、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
9、鸿鹄:据*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鹅”。一作“鸣鹤”。此二句以双鸿鹄比喻情志相通的人,意谓愿与歌者同心,如双鹄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10、高飞:远飞。这二句是说愿我们象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
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
交错成绮文的窗格,
四周是高翘的阁檐,
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
正是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
谁能弹此曲,
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
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
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
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
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
从此结伴高飞,
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赏析: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
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是无限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
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读者从那琴韵和“叹”息声中,能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诗人“说得缥缈,令人可想而不可即”罢了(吴淇《选诗定论》)。当高楼弦歌静歇的时候,楼下的诗人早被激得泪水涔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不可能无痛苦,但这歌者的痛苦似乎更深切、广大,而且是那样难以言传。当她借铮铮琴声倾诉的时候,当然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鸣,但她没有找到“知音”。这人世间的“知音”,原本就是那样稀少而难觅的。如此说来,这高楼佳人的痛苦,即使借琴曲吐露,也是枉然——这大约正是使她最为伤心感怀、再三叹自的原故罢。但是,诗人却从那寂寂静夜的凄切琴声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的伤情。这伤情是那样强烈地震撼了他——因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苦苦寻觅者。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脱口而出,深情地安慰这可怜的“歌者”:再莫要长吁短叹!在这茫茫的人世间,自有和你一样寻觅“知音”的人儿,能理解你长夜不眠的琴声。“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意谓: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长云!这就是发自诗人心底的热切呼唤,它从诗之结句传出,直身着“上与浮云齐”的高楼绮窗飘送而去:伤心的佳人呵,你可听到了这旷世“知音”的深情呼唤?正如“西北有高楼”的景象,全是诗人托化的虚境一样;人们自然明白:就是这“弦歌”高楼的佳人,也还是出于诗人的虚拟。细心的读者一眼即可猜透:那佳人实在正是诗人自己——他无非是在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写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不过,悲愤的诗人在“抚衷徘徊”之中会生此奇思:不仅把自身托化为高楼的“歌者”,而且又从自身化出另一位“听者”,作为高楼佳人的“知音”而?[欷感怀、聊相慰藉——透过诗面上的终于得遇“知音”、奋翅“高飞”,人们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种“四顾无侣”、自歌自听的无边寂寞和伤情。诗人的内心痛苦,正借助于这痛苦中的奇幻之思,表现得分外悱恻和震颤人心。吴淇称《古诗十九首》中,“惟此首最为悲酸。”甚是。
春节内容的古诗
春节内容的古诗(精选41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内容的古诗(精选41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拜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元日观潮》
唐.厉元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3、《元旦试笔》
明.陈宏章
天上风云庆会朝,庙漠争遣茅草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好有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4、《田园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惟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5、《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
唐代.韦应
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
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淮滨益时候,了似中秋月;
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
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
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
6、《岁旦》
宋.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校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壤;
柏酒何劳劝,心*寿自长。
7、《拜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贺新年
烟雨寻春迹,大地纳灵气,
百花相争艳,盛世看今时!
9、《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曹植《白马篇》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江上吟》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李白《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朱元璋《庐山诗》
长城西北万重山,无数征人若个还。——薛蕙《塞下曲·长城西北万重山》
昆仑西北星连海,瀑布高低汉倒流。——汪道昆《九龙潭》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千里思》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西北有高楼》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李白《古风其七·五鹤西北来》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上赋》
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辛弃疾《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歇鞍问徒旅,乡关在西北。——宋之问《早发大庾岭》
奚寇西北来,挥霍如天翻。——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杜甫《又作此奉卫王》
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相公倦台鼎》
惊风西北吹,飞落南溟去。——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栋与参横,帘钩斗曲,西北城高几许。——吴文英《齐天乐·齐云楼》
退不见后,进不睹先,发西北而造制,启东南以为门。——阮籍《大人先生传》
金城西北郡,夕阳紫色,番马不鞍鞯。——何振岱《渡江云·送浣桐之兰州》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朝来好风色,旗尾西北掷。——苏轼《迁居临皋亭》
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吴文英《声声慢·清漪衔苑》
西北风吹数纸诗,神门枢钥鬼关机。——王令《寄满子权·西北风吹数纸诗》
西北有*路,运来无相轻。——孟郊《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从叔子云》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曹丕《杂诗二首》
东西北南,咸锡予之。——张嵲《绍兴中兴上复古诗》
西北有高楼,怀仙扁其所。——白玉蟾《怀仙楼歌奉呈鹤林尊友》
须臾黑云西北来,如盖如轮覆厅屋。——仇远《州厅设醮即事》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高昌为高昌第十一》
龛山西北水溶溶,白鹤桥边小梵宫。——喻良能《点检朝陵内人顿递至西兴道中纪事》
又云汉使把汉节,西北万里穷昆仑。——欧阳修《菱溪大石》
夷山青青汴水绿,西北高楼咽丝竹。——汪元量《夷山醉歌·呜呼再歌兮花满台》
风云西北起,天地忽改色。——尤袤《张公洞》
群峰郁崔嵬,西北天壁竦。——郭印《登致爽阁观山用种字韵同赋一首》
旄头黑云坠西北,两两比色明三台。——岳珂《饯紫微高侍郎朝天》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水方轩眉大灵智,见我西北天门傍。——梅尧臣《送寿州司理张元舆》
东南地阙多流水,西北山高少夕阳。——释文珦《山居·身寄孤猨野鹤乡》
赭白西北来,本是天马种。——梅尧臣《周仲章都官示卷因以赠之》
羽檄西北飞,交城日夜围。——沈佺期《送卢管记仙客北伐》
参差西北数行雁,寥落东方几片云。——韩偓《山驿》
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村晚
宋代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
陂(bēi):池塘。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西游记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主要内容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总结精选(1):
西游记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完成任务。
总结精选(2):
西游记主要内容
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总结精选(3):
西游记主要内容
写了唐僧受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委派去西天求取真经,在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唐僧和悟空的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行程十万八千里余里,最终到达西天大雷音寺取得真经,并四人终成正果。
总结精选(4):
西游记主要内容
西游记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总结精选(5):
西游记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一部关于师徒四人前往天竺取经的故事,是一部引人向善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僧都是经过必须夸张的人物。其中唐僧即唐玄奘,唐朝高僧。这本着作中内含必须的含义,除了作者施耐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外,唐僧的三个弟子则代表着在历史中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时,帮忙过他的好心人,而妖怪则是代表着唐玄奘所经历的苦难。书的最高宗旨是教育人们,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也许会有无数的荆棘,也许会有无数的苦难,但是只要你心怀虔诚,一丝不苟,终有一天会取得“真经”,普度世人。
总结精选(6:
西游记主要内容
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和三徒弟沙和尚一齐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在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妖魔鬼怪,整整九九八十一难呀!可惜,唐僧经常人妖不分错怪孙悟空。因为妖怪们明白吃唐僧肉能够长生不老,所以总是争先恐后把唐僧抓起来。幸好孙悟空武艺高强。
总结精选(7):
西游记主要内容
小说从“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之后写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交待取经的缘起。随后描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总结精选(8):
西游记主要内容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根据前人一千年的积累素材所创作的*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西游记》是*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来佛经,终成正果的故事。
故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从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讲的是为何要去西天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是取经路上师徒四人遇到妖怪等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克服这些困难,取到真经,并且他们终成正果的故事。然而,细读这部书,让我们从妖魔鬼怪离奇而又*乎影射社会现实中,认识了印度佛教的扩张、佛教以及道教领袖级人物对下属的放纵、新兴的佛教对*传统的道教的侵略,以至于领略到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侵略,*人陷入信仰危机而浑然不觉的状况。这是一部好书,其寓意深刻,值得深入研究。
《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介绍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介绍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话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西游记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
《西游记》一百回,大致分三部分。前面的七回中主要写了石产仙猴、闹龙宫、闹地府、闹天宫,主要是写西天取经的保护人孙悟空的非凡出身和神通广大的本领,突出体现了全书战斗性的主题,也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孙悟空原系破石而生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他纵身一跳,在那水帘洞火铁板桥下发现了一个“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在生活。他又只身泛海,访师求道,学得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这才向龙宫索得宝盔金箍棒,去冥府硬勾掉生死簿上名。孙猴子打乱了“三界”的秩序,龙王、阎王上告天廷。玉帝“遣将擒拿”不成,又来“降旨招安”,封了他个“齐天大圣”,任做天廷“弼(bì)马瘟”,进行欺骗,反被孙悟空识破诡计,一叛再叛,先后放了天马,偷吃了蟠园的所有成熟仙桃,吃光了老君的仙丹,被擒获之后又炼就火眼金星,可惜最终斗不过如来的“无边佛法”,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苦渡了五百年的艰难岁月,直至伴随唐三*天取经。
第八回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仿僧,魏征斩龙,唐三藏出世等,主要介绍了取经的缘起和取经集团中其他四名成员的出身经历,是两个主要部分的衔接和过渡。
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三藏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怪,到西天成了“正果”,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共四十一个故事。在西天取经的全部旅途中,历经宝象、乌鸡、车迟、西梁、祭赛、朱紫、比丘、灭法、天竺等九国和凤仙郡、玉华州、金*府(均属天竺国)三个地方,这些是人间的国度;又战胜了白虎岭的白骨精、黑松林的黄袍怪、*顶山的金银角大王、号山火云洞的圣婴大王(红孩儿)、黑水河的鼍龙、通天河的灵感大王、金兜山的独角犀大王、解阳山的如意真仙、假司空六耳猕猴、火焰山的罗刹女和牛魔王、木仙庵的草木之怪、小雷音的黄眉老佛、七色山的蛇精、盘丝洞的蜘蛛精、黄花观的百眼魔君、驼岭的青毛狮、黄牙老象和云程万*、隐雾山的南山大王和隐空山的地涌夫人;还经历了一场误会:与五庄观的镇元大仙斗了一番。
需要指出的是,唐三藏师徒在人间国度所遭逢的磨难,除灭法国,凤仙郡、寇员外等少数几处外,都与妖魔有直接间接的关系。在乌鸡国,与青毛狮子精斗;在车迟国,与虎力、鹿力、羊力大仙斗;在西梁女国,与毒敌山琵琶洞的蝎子精斗;在祭赛国,与万圣龙王斗、九头驸马斗;在朱紫国,与麒麟山的赛太岁斗;在比丘国,与清华洞的白鹿精斗;在金*府,与青龙山的犀牛精斗;最后,在天竺国与蟾宫下凡的玉兔精斗。总之,在唐三藏师徒西行途中所遭逢的全部磨难之中有百分之九十是由妖魔造成的;只有少数,如稀柿衕、荆棘岭之类是自然力所造成的和其他性质的磨难。这样,后八十八回的主题自然就归结到为民除害这一点上,因而也仍然是积极乐观的。
《西游记》主要情节梳理
石猴出世(第1回):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块石头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忽然有一日崩开,里面出现一只石猴。该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戴为王。
石猴拜师(第1至2回):
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变为松树,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自称美猴王。
官封弼马温(第3至4回):
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将其封为弼马温。
大闹天宫(第4至7回):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号。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便一路打往天庭。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困囚五行山(第7回):
玉帝请来西天的如来佛祖,如来与悟空斗法,悟空翻不出如来掌心。如来将五指化作“五行山”,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观音点化唐僧在五行山揭去如来压帖,收孙悟空为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唐僧身世(第8至12回):
(观音奉旨到东土寻找取经人。他变化为老和尚,在长安酒店中了解到高僧玄奘的身世,选他去取经。)玄奘姓陈,前世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因不听说法,转生东土。父亲陈光蕊得中状元,携夫人赴仕途中被强盗所害,贼人掳去陈夫人,夫人生下遗腹子,忍痛将婴儿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金山寺长老救起婴儿,取名江流儿。日后,成长为高僧玄奘。玄奘立志西天取经,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结为兄弟,将观音所赠袈裟赐予玄奘。(玄奘只身上路,夜宿猎户茅棚,想到明天就要跨越两界山,勾起思念故国之情,辗转难寐。)
双叉岭唐僧遇难(第13回)
唐僧及随行三人在巩州城受接待,唐僧赶路心切,天不亮闻鸡鸣就出发,不想走错路掉进妖怪洞穴,两随从被三妖怪吃掉,唐僧绑于洞内。太白金星变为一老翁救了唐僧,原来此地为双叉岭虎狼巢穴,三妖怪分别为野牛精、黑熊精与虎精。离开洞穴,路上遇毒虫猛兽时又获猎户刘伯钦相助,一路护送至五行山下。
紧箍咒来历(第14回):
因孙悟空打死劫经的强盗,唐僧数落,孙悟空一怒离去,观世音化作老母,传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一道紧箍咒,哄骗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动咒语,悟空就头疼难忍,以此为唐僧钳束悟空的手段。
收马鹰愁涧(第15回)
蛇盘山鹰愁涧的白龙把行经此地的唐僧的马给吃了,孙悟空与之打斗,白龙打不过,躲在涧内不出,土地神告知悟空白龙被菩萨救下并在此等候取经人,众神请来菩萨,原来白龙为西海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死罪,菩萨救下,让他当唐僧脚力。白龙在菩萨点化下,变为一白马,随唐僧西天取经。
祸起观音院(大闹黑风山)(第16至17回):
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欲火烧禅院,烧死唐僧师徒。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后请观音菩萨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计收猪八戒(第18至19回):
唐僧悟空来到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来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
大战黄风怪(第20至21回)
师徒三人来到黄风岭,唐僧被虎先锋捉走,后猪八戒打死虎先锋,悟空为营救师傅与黄风怪打斗,被黄风怪“三昧神风”吹伤双眼,护法伽蓝帮忙治好眼疾。悟空变为一蚊飞入洞中,探知黄风怪最怕灵吉菩萨,便请来灵吉菩萨帮忙收服妖怪,原来黄风怪是灵山脚下得道老鼠,因偷了清油,下界为妖。
大战流沙河(第22回):
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抢夺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四圣试禅心(第23回):
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偷吃人参果(第24至26回):
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两位道童清风明月奉命,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八戒怂恿悟空偷果,遭到二道童怒骂。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后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去。悟空求得观音医活果树,二人结为兄弟。
三打白骨精(第27回):
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妖怪,唐僧以为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
双战黄袍怪(第28至31回):
唐僧误闯黄袍怪的波月洞。黄袍怪的夫人放走唐僧给父王送信。国王恳请八戒、沙僧降妖。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拜见国王,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变作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请来星神收回,救出公主,恢复唐僧原身,师徒重归于好。
夺宝莲花洞(第32至35回):
悟空让八戒巡山探路,被莲花洞银角大王捉去。银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压住悟空,将唐僧、沙僧和白马掠回洞府。悟空挣扎脱险后,经过几番周折,终将银角大王装进葫芦内,这时,太上老君赶来,收走了由炼丹的金、银二道童变幻的金角、银角大王。
除妖乌鸡国(第36至39回):
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狮精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国王让悟空设计引太子来,告知他真相,最后由悟空除去妖精。
大战红孩儿(第40至42回):
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掳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黑水河遇险(第43回)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王昌龄《胡笳曲》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秦观《渔家傲·七夕湖头闲眺望》
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高鼎《偶书》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织女高楼上,停梭顾行客。 问君在何所,青鸟舒锦翮。——常建《春词》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李白《别内赴征三首》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刘辟《登楼望月二首》
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纳兰容若《阮郎归·杏花疏雨洒香堤》
水悠悠。长江望断无归舟。无归舟。欲携斗酒,怕上高楼。——汪元量《忆秦娥·水悠悠》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杜甫《江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舒亶《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寒雨连天夜入吴》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西北有高楼》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
湖天夜上高楼望,月出东南白苧村。——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之六》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张籍《节妇吟》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温庭筠《赠少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别浦高楼曾漫倚。——晏几道《留春令·画屏天畔》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梁园吟》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李白《拟古·其二》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王安石《西江月·梅好惟嫌淡伫》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李白《春日行》
明朝於此地,独自倚高楼。——释文珦《送人· 送子西风里》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朱庆馀《观涛》
马蹄逶迟心荡漾,高楼已远犹频望。——刘禹锡《伤秦姝行》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欧阳修《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联袂登高楼,临轩笑相视。——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绮陌高楼竞醉眠,共期憔悴不相怜。——元稹《羡醉》
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杜甫《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
意中有高楼,何日果相对。——郑孝胥《一閒》
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
高楼一衲锦毛梭,万玉屏围红叵罗。——徐渭《嘉则拟红衫四貌·其四·高楼对雪》
忽遭冀处士,豁若登高楼。——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西北有高楼古诗的主要内容
西北有高楼的古诗意思
古诗西北有高楼的不同版本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的读音
西边有高楼的古诗词
高大上古诗的主要内容
与西北主题相关的古诗词
形容西北的诗句
次北固山下古诗的主要内容
有西北两字的古诗
形容高楼的诗句
古诗主要的内容
西北的诗句
芙蓉楼送辛渐的古诗主要内容
形容高楼的句子
形容中国西北的古诗
高楼亮灯的古诗
高楼与巨云的古诗
上高楼的古诗
西北开头的古诗
西北诗句
攀高楼的古诗
有关高楼的古诗
形容高楼多的句子
高楼的诗句
高楼诗句
高楼明月的古诗
古诗高楼的寓意
西北部的古诗
浊雾的古诗
形容年龄最小的古诗词
花影古诗的配画
母爱的古诗自己编的
有卫的古诗
停停找不孕的古诗
拼搏的古诗词完整
良好开端的古诗
古诗三首浪淘沙的学情分析
赠刘景文的古诗意思小视频
云在古诗中的含义
苔古诗的停顿
关于**工作的古诗词
形容别人不知好歹的古诗
形容眼神有希望的古诗
带縠字的古诗
古诗词上的基本笔画
带虫的古诗名字
七月畅想的古诗朗诵
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字词古诗
不要遗憾的古诗词
描写樟树的古诗文
形容菜品的古诗文
赞美荷花的古诗古词
送给已婚闺蜜的生日古诗词
赞美喜事的古诗词
描写节日古诗的诗
适合表白的五言古诗词
与建筑物的古诗词
形容爱喝酒的古诗
描写辽源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