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

关于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87) 语录(37) 说说(16) 名言(35)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89)

  • 听弹琴刘长卿古诗的意思(弹琴刘长卿古诗赏析 )

  • 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奏出幽静、清雅的曲调,静静倾听,如同松林清风。我虽然非常喜欢古时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已大多不弹奏了。

    静听古调,如同置身于松林听涛,不由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色。世事凡尘,皆化为身外之物。这一刻,什么仕途、什么名利,都化作清风而去,唯有作者的心灵沉醉于这古调声中,和着松涛声响,感受七弦琴的悠扬。只是这弦中之清凉,不由得让人感慨世态炎凉、官场纷繁。

    写这首《听弹琴》时,正是刘长卿仕途不顺之时。刘长卿刚完成科考中了进士,结果赶上了安史之乱,跑到江苏避难,后在肃宗年间做了长州尉,还被诬陷入狱,被大赦后做了个小小的海盐令,还是代理职务。初入官场,便遭劫难。此时听得琴师的弹琴,引起了共鸣,写下了这首《听弹琴》。

    《听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刘长卿静听弹琴,夸奖琴师技艺高超,以今人不识古调之美,来抒发自己受冷遇而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遗憾。短短的20个字,从对琴声的赞叹,转到对自身的感慨,从中不难读出诗人孤高自赏、不落世俗的志趣。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也正是刘长卿一生的真实写照。从玄宗年代中了进士,历经四朝皇帝,做了一辈子小官,就没有顺利过,一次入狱、两次被贬。自己的刚正直言,得罪了多少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漂泊一生,坎坎坷坷,数次进出京城,却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唯有诗歌让他找到心灵的归宿,诗不在长,五言足矣,自己给自己一个名号”五言长城”。

    刘长卿始终处在犹豫和无奈中,内心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沉闷着、彷徨着。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落日下,风雪中,望着那扇柴门,刘长卿既希望那扇门向自己打开,走出去,找寻一片天地,给自己一个入世的机会。又害怕那扇门真的打开,外面的世界会让他头破血流。

    在这种犹豫和矛盾中,他既有《听弹琴》的*静和渴望,也有《送上人》中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放弃,更有《送灵澈上人》中的孤独和无奈。

    一路奔波、一路坎坷,最终在江州,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寻找心灵的共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阅读全文]...

2022-06-29 16:04:42
  • 听弹琴古诗的意思翻译(弹琴刘长卿古诗翻译)

  •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奏出幽静、清雅的曲调,静静倾听,如同松林清风。我虽然非常喜欢古时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已大多不弹奏了。

    静听古调,如同置身于松林听涛,不由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色。世事凡尘,皆化为身外之物。这一刻,什么仕途、什么名利,都化作清风而去,唯有作者的心灵沉醉于这古调声中,和着松涛声响,感受七弦琴的悠扬。只是这弦中之清凉,不由得让人感慨世态炎凉、官场纷繁。

    写这首《听弹琴》时,正是刘长卿仕途不顺之时。刘长卿刚完成科考中了进士,结果赶上了安史之乱,跑到江苏避难,后在肃宗年间做了长州尉,还被诬陷入狱,被大赦后做了个小小的海盐令,还是代理职务。初入官场,便遭劫难。此时听得琴师的弹琴,引起了共鸣,写下了这首《听弹琴》。

    《听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刘长卿静听弹琴,夸奖琴师技艺高超,以今人不识古调之美,来抒发自己受冷遇而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遗憾。短短的20个字,从对琴声的赞叹,转到对自身的感慨,从中不难读出诗人孤高自赏、不落世俗的志趣。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也正是刘长卿一生的真实写照。从玄宗年代中了进士,历经四朝皇帝,做了一辈子小官,就没有顺利过,一次入狱、两次被贬。自己的刚正直言,得罪了多少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漂泊一生,坎坎坷坷,数次进出京城,却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唯有诗歌让他找到心灵的归宿,诗不在长,五言足矣,自己给自己一个名号”五言长城”。

    刘长卿始终处在犹豫和无奈中,内心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沉闷着、彷徨着。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落日下,风雪中,望着那扇柴门,刘长卿既希望那扇门向自己打开,走出去,找寻一片天地,给自己一个入世的机会。又害怕那扇门真的打开,外面的世界会让他头破血流。

    在这种犹豫和矛盾中,他既有《听弹琴》的*静和渴望,也有《送上人》中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放弃,更有《送灵澈上人》中的孤独和无奈。

    一路奔波、一路坎坷,最终在江州,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寻找心灵的共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阅读全文]...

2022-02-04 18:29:14
  • 弹琴古诗翻译(独自弹琴的诗句)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情操的作用。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人隐居山野,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这样的生活,想想就羡慕呢!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花是自然绝美的创造,它五颜六色,给人以美感,展示生命自然的魅力,赏花时,愉悦身心,令人开怀。人们总爱将花比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明·高启

    斜霏动远吹,暗馥留微火。

    心事共成灰,窗间一翁坐。

    曾几何时,燕居焚香,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带着一缕香的温馨渐行渐远。时至今日,藏香、品香、赏香,又已成为众多雅士的爱好。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琴之间,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哀而不伤,怒而不怨,温柔敦厚,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之气长华心灵意境,古人士大夫,不可不备琴。

    清·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望着片片雪花飞落,是怀乡,是思乡,抑或是与家人闲坐,都别有意趣。

    [阅读全文]...

2021-11-28 17:04:27
  • 关于采薇的作者是谁(《诗经·采薇》古诗)

  • 诗经
  •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当我读到这两句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

    这两句诗太美了,一个杨柳依依,写出春天柳树刚刚发芽,柳枝迎风摆动的春意盎然的景象。而雨雪霏霏却一下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凄迷。

    一来一往,时空转换,岁月更替。

    如果不看全诗,会以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或者友情诗。然而,它却是一首战争诗篇,或者说军旅诗。

    这首诗讲诉的是一位普通的士兵,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原的朝廷无论如何更替,他们却绕不过与边境上少数民族部落的战争。于是,在《诗经》里,描写战争和军人的诗篇就有很多,很多。

    而《采薇》就是一首非常唯美却酸楚的军旅诗歌。它是《小雅》中的诗篇,但风格却完全是国风的风格。

    诗一开篇给我们描绘出这样一个画面,广阔的大地上,山野间,田边地角,一丛丛的薇冒出来了,这是初春时节,丛丛的薇把大地染绿。他们也是在这样一片大地上抗击猃狁。

    薇又称为野豌豆,它的幼苗可以食用,因此,在远古时代,先民们采摘野豌豆苗食用,充饥,甚至用于祭祀。而戍边战士也会采薇,用以果腹。

    这是真实的情景。更像是一个驻守边关抗击玁狁的军人梦中出现的情景。这个长满野豌豆的地方是他的故乡,是他熟悉的地方。

    当年,他的母亲用野豌豆养育了他,也许,在采薇的女子中有他的恋人。可是,这一切只能在梦中出现,他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也许他心仪的女孩早嫁人了。

    他没有家室,没有固定的地方,和战友们为了抗击猃狁,辗转奔波,餐风露宿,不知多少年,他想家,日夜思念着故乡,可是,他却回不去。

    野豌豆苗渐渐长高,长出嫩叶,他和战友们开始采薇,他想,家乡的姑娘们开始采薇了吧!他心仪的女孩肯定也在里边,只是,她也许成了母亲。可是,他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太多的征战,太多的徭役,当时的军人不仅仅打仗,他们还要做其他的事情,根本没有回家的机会,战事的胶着,让他们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哪儿可能回家。

    而他们驻守的边关,连鸿雁都飞不过来,又有谁为他们传递家书,为他们捎回故乡的消息。

    春天渐渐过去了,薇也长老了,枝干硬了,叶子也老了,不能食用。可是,回家的日子却遥遥无期,只因为猃狁侵犯中原,只因为战事频繁,只因为连年征战。

    日子一年年过去,多少春夏秋冬,物换星移,多少次,野豌豆苗从萌芽到长叶到叶子变老,到结出野豌豆,野豌豆又掉在地上,长出新的野豌豆苗。他们也老了,边关的风沙吹老了他们的脸庞,岁月剥夺了他们的青春。薇年年都有新生,而他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还有,和他一同戍边的将士,有多少长眠在边关。

    其实,戍边战士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他们思念故乡,想念故乡的亲人,回家是他们迫切的愿望,他们为漫长的戍边生涯痛苦,但他们却不怨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抵抗玁狁,那么家乡的薇会被血染。他们的亲人会遭殃。所以,他们只得忍受。

    棠棣之花开了,金黄的花朵点缀着春天,将领的马车开过来,多么气派,四匹骏马拉动的战车开来了,多么壮观。我们怎么敢停歇呢?战斗接连不断,捷报频传。在战车的掩护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他们的战马强壮,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他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抵抗猃狁的来犯。

    终于,战事告一个段落,年老的士卒得以回家,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季,纷纷的雪花漫天飞舞。这纷飞的雪花在常人看来是一种浪漫,但对于戍边的士卒,天气恶劣却更容易遭遇来犯之敌。当然,更增添他思念故乡的忧伤,当他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春天,可是当他踏上回归故乡的路,却不知多少年,岁月的流逝,青春的溜走,生命的匆匆,让人倍感忧伤。他走在道路上,却徘徊不前,*乡情更怯,他不知故乡以何等面目来迎接他这个儿子,不知家里的情况如何,父母怎样。茫茫旷野,他孤独地行走,无人知道他的哀伤,无人安慰他的哀愁。

    这是一个普通的戍边士卒的哀叹,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边关,为了抵抗猃狁,他和战友们连连征战,风餐露宿,没有修整,没有闲暇的功夫回家,直到老了,才能够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回想他的战斗生涯,心情感慨万端,一种浓烈的生命意识融入诗句,一种家国情怀和思乡担忧牵挂和对无休无止的战争的痛恨与无奈油然而生。

    季节更替,物候变化,从薇的发芽长大变老,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时空变幻,岁月流逝。但不变的却是士卒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阅读全文]...

2022-02-22 04:09:23
  • 赏析李白的古诗《听蜀僧濬弹琴》

  • 李白
  •   --《听蜀僧濬弹琴》

      【内容】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馀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关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馀音绕梁兀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馀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的《》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赏析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

    [阅读全文]...

2022-01-29 04:00:08
  • 听蜀僧浚弹琴古诗词

  • 听蜀僧浚弹琴古诗词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2、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3、挥手:指弹琴。

      4、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见《列子·汤问篇》。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

      “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5、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韵译】: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

      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

      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

      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

      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阅读全文]...

2022-05-01 06:16:45
  • 对牛弹琴的典故

  • 对牛弹琴的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牛弹琴的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牛弹琴

      【注音】duì niú tán qín

      【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义词】对牛鼓簧、白费口舌、错认颜标

      【反义词】谈笑风生、心有灵犀[2]、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知音识曲

      【歇后语】抱着琵琶进磨坊——对牛弹琴

      【例句】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

      对牛弹琴的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成语寓意

      该成语典故原是嘲讽牛听不懂高雅的《清角》琴曲,只能听那些“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公明仪将高雅的乐曲演奏给一头牛来听,属于没有看准对象,实在是“乱弹琴”。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不了解“听众”的时候就弹琴,难免会产生“曲高和寡”的场面。

      该成语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说话也要看对象,对方听不懂,等于白费口舌。在交谈时,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见,选择不同的话题,唯有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交谈的目的和效果。如果离开这个基点,即使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有道理,对他而言也不过是如风过耳。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偏正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运用示例

      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说起天地二字,只当是耳边风;说到关帝、城隍、直山圣母,都是当对牛弹琴的一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白蒙鬼不能做此官,行此礼,只知清风高调,对牛弹琴。

    [阅读全文]...

2022-01-05 15:01:20
  • 《弹琴》赏析

  •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弹琴【诗文解释】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弹琴【词语注释】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弹琴【诗文赏析】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诗人静听弹琴,描写弹琴人高超的琴艺,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乐慨叹不已,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全诗有感而发,叙事寄情。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2022-07-05 01:12:49
  • 刘长卿《弹琴》

  • 弹琴

      作者: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译文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阅读全文]...

2022-03-08 14:15:41
  • 雪梅的作者是谁(雪梅古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 我只能回答“那就看语文书上的”。万一考试考这首诗,当然以语文书为准。语文书上,这首诗的作者卢钺。

    语文书上,并没有对诗人卢钺作介绍。

    猜想下,难道卢钺与卢梅坡是同一个人吗?

    我以前学这首诗,作者就是卢梅坡啊。

    我去查了一些古籍,在《千家诗选》里有这首诗,作者是卢梅坡。

    它出现在一组以《梅花》为题的诗中。这首诗的题目是《梅花》,不是《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66页

    虽然《千家詩選》不完全是刘克庄编辑的,但是在刘克庄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北京大学钱志熙先生对此书做过研究,他认为,《千家诗选》可以视为南宋后期以江湖诗派为主流的诗坛对唐宋诗史的一次集体性的重新建构。说明,这个本子的编辑者,至少在时代上比我们更接*卢梅坡或者卢钺,也比我们更了解他们。那么,《千家诗选》所提供的作者是卢梅坡,可信度应该还是比较高的。

    有人说:据考证,卢梅坡与卢钺应是同一人。

    不知道是谁考证的,怎么考证的。卢梅坡与卢钺真是同一个人吗?

    在网上,能找到卢钺的资料。

    关于卢梅坡的资料就不详了。

    同在《千家诗选》中,卢梅坡有诗十首,卢钺有诗两首。很明显两人不是同一个人。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信春来有客愁

    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0页

    百万人家井水黄,江南大半田无秧

    乖龙岂是为霖物,贪弄明珠簸日光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49页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66页

    自负孤髙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69页

    玉栏四面护花王,一叚风流似洛阳

    深院不须驱野鹿,只愁蜂蝶暗偷香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80页

    荼䕷结屋是何年,风雨摧颓为怆然

    飞似绿珠楼上坠,困于毕卓瓮间眠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83页

    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摘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87页

    京尘湫隘蠓蚊多,彼美繁英玉雪窠

    见谓娇柔能特立,肯凭他物学藤萝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98页

    晴栏看尽栁花飞,一段风晴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06页

    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

    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94页

    笠泽髙风寒凛凛,苕溪凝雪白皑皑

    扁舟我独乘归兴,自是不因安道来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24页

    离骚课罢便投壶,长日身心得自娱

    多少论筹闲殿最,始终中节定工夫

    ——–出自《千家詩選》、作者:[宋]劉克莊、版本:清嘉慶宛委別藏本、第171页

    网上流传卢梅坡《雪梅》诗有两首,见下图。

    [阅读全文]...

2022-01-12 00:52:28
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 - 句子
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 - 语录
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 - 说说
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 - 名言
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 - 诗词
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 - 祝福
古诗弹琴的作者是谁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