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人的语文

关于怀古诗人的语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怀古诗人的语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怀古诗人的语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怀古诗人的语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9) 语录(144k+) 说说(3) 名言(1k+) 诗词(702) 祝福(202k+) 心语(20k+)

  • 怀古诗大全_古诗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怀古诗大全》,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怀古诗大全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7、《马嵬怀古》

    [阅读全文]...

2022-01-18 14:53:59
  • 怀古诗大全

  • 文学
  • 怀古诗大全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怀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阅读全文]...

2022-06-28 15:15:33
  • 《春之怀古》语文阅读及答案

  • 语文,阅读
  • 《春之怀古》语文阅读及答案

      无论在学*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之怀古》语文阅及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之怀古》原文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壤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去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释】①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停留。湮远:久远。

      15、对于春天的美景,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像。请仿照丰面的示例,在文章第②节中找出一处来赏析。(2分)

      示例:在文章第①节中,作者把春雪消融,流水淙淙,想像成白雪像人一样忍俊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把春雪融化的景象写活了。

      答:

      16、文章第⑤节中,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的天空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3分)

      (1)(2)(3)

      17、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于(6务)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2分)

      答: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3分)

      答:

      18、仔细阅读文章第⑦节,联系题目和全文,说说宇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春之怀古》阅读答案

      15、示例一:第②节中作者把春雷、杜鹃和柳树想像成调皮的孩子,他们惹哭满天的云,斗急了一城杜鹃花,吟出一则则飞絮,把春天的景色写得富有生机,充满童趣。(2分)

      示例二:第②节中作者把柳树想像成一个多情的诗人,那纷飞的柳絮仿佛是他吟出的诗句,把春天写得情意盎然。(2分)

      【解析】此题考査对散文的赏析。赏析的`角度可以是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16、(1)蔚蓝(2)澄净(3)空旷(每空1分)

      【解析】考査对文章语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时,要理解这个比轮的含义,把握天空的特点,联系作者的感情。

      17、(1)“攻陷”一般指在战争中某个地方被敌军占领,(1分)桃花“攻陷”山村水廓,就把曾经的春天桃花开遍了山村水麻的景象写活了。(1分)(2)运用了排比和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蜂蝶翩飞、春花烂漫、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愉悦之感。(1分)

      【解析】此题考査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关键是抓住赏析的角度。(1)可以从词语运用上赏折,“攻陷”有拟人的意味;(2)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赏析。

      18、作者笔下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古典中的春天,是“春之怀古”,(1分)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1分)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的遗憾,(1分)以及对美好的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1分)

      【解析】此题考査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第⑦节是文章的结尾,理解“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的含意,联系题目中的“怀古”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2021-11-28 11:42:11
  • 经典的怀古诗

  • 经典
  • 经典的怀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的怀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12、《景阳台》

    [阅读全文]...

2021-11-23 10:41:21
  • 怀古诗鉴赏

  • 文学
  • 怀古诗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诗词鉴赏

      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

      写作特点

      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艺术特征

      1、怀古“点”的相对统一。

      既然是怀古诗,诗人的抒怀的情感必须有一个触发点,也就是说,怀古诗中一般都会出现一处(件)让诗人产生联想的“点”。

      这些“点”既可以是某处遗迹,也可以是遗迹旁的景或物,还可以是由遗迹联想起的.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

      2、怀古形式的相对统一。

      从怀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怀古诗都会选择“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变迁”这两种对比的模式。

      从物是人非的角度看,诗人往往选取的是遗迹旁的景或物,将穿越时空依然存在的景或物和诗人当世已然不存或残存的遗迹进行对比,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关照,抒发出时空更替的兴亡之感。

      从物的盛衰变迁的角度看,诗人往往将着眼点关注在遗迹本身,由遗迹现实的衰败联想到遗迹当年的繁盛,两相对比,进而抒发时空沧桑之感。

      3、蕴涵的情感趋向的相对统一。

      诗歌的终极目的都是抒**感,怀古诗在抒**感的趋向性上也表现了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寄托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感慨人世无常。

      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9、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0、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代表诗词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阅读全文]...

2022-05-01 10:43:25
  • 咏史怀古诗

  •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0、《江南怀古》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11、《月夜金陵怀古》

    [阅读全文]...

2022-06-12 16:11:57
  •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鉴赏)

  • 赤壁,苏轼,诗歌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主题

    东坡先生游赤壁,怀想古人影响事迹,望着涛涛东去的江水,感叹人生短暂,感怀身世飘零,但是诗人没有一味沉湎于伤感怀旧情绪,既而抒发今宵对月高歌,明朝海阔天空的胸怀。

    苏东坡(1037-1101)

    谈到东坡先生,中国人不禁会莞尔一笑,东坡一生坎坷,但给人留下的是人生旷达精神,在低谷时可以自得其乐地做东坡肉吃,在高峰时可以为民造福,留下有名的西湖苏堤。

    这首词写作于公元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副团练使,这是个虚职,没有权利,没有薪水。黄州在今天湖北黄冈。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之前的苏轼是一个愤青,书生。黄州之后的苏轼变得豁达起来。当时的苏轼一家生活没有来源,官府里有一个朋友将城东的一块官属坡地暂时借用给苏轼一家耕种,苏轼以这片东坡地为自己的笔名,自称东坡居士。从前人间历史上有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东坡谪居黄州时去游赤壁,写下这首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推测出苏东坡乘船从黄州出发沿长江向上游到达赤壁。

    站在船头,看见涛涛东去的江水,想起一千年前的历史名人周郎曾经在这江面上火烧曹操联营,如今一点痕迹没有,只留下涛涛江水……

    于是进入船舱,提笔写词,表达自己赤壁一游……

    黄州与赤壁地理位置图

    念奴娇

    词牌名,古人写词一般是为现有的曲子填词,目的是为了吟唱,所以一般都是词牌名。苏东坡改变了这一固定古板的规定,他为写词而词,而不过多考虑音律,不拘泥于格式限制。他用词表达人生,抒发内心。

    赤壁

    今天湖北省赤壁市,江边是三国古战场。

    赤壁这个地名起于西汉,汉高祖刘邦崇尚赤色,按照五行星宿之说,在湖北沙县小城附*也要遵行这个准则,于是当时的梅县令丈参照一个修炼百年的老道长的意见,考察周边,发现北乃玄武之象,取其壁,于是赤壁这个地名就出现了。

    赤壁这个地方有很多名人喜欢来这里抒怀,苏东坡之前唐朝杜牧也来这里到此一游,留下赤壁名诗一首。

    江边有一座临江的悬崖,崖上岩石上有‘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

    赤壁

    公元208年东吴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与曹操打了一场战役,曹操战败。赤壁之战的意义在于中国军事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

    赤壁位于长江南岸,曹操大营驻扎江北,水军停在长江中。刘备当时半占据江夏,即刘表长子刘琦处,江夏即今天的武汉,江夏在三国时还是个小地方。刘备当时军力不够,不足以对曹操造成危险,所以曹操此次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孙权。孙权的部队基本都布置在江南岸边一带。赤壁附*的陆口当时就是孙权指挥部所在地。周瑜联合刘备的目的是不让刘备军队在长江下游捣乱,不能让东吴后院起火。当时与曹操决战的就是周瑜的部队。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东坡先生站在长江边,望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发出的感慨,多愁善感的东坡先生。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瑜(175-210)

    今天安徽舒城人,早年跟随孙策一起到江东创业,那句成语“情同手足”就是源自周瑜与孙策的友谊。孙策死前将东江大权交给弟弟孙权,嘱咐:内不决问张昭,外不决问周瑜。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收复荆州刘表的水军后准备对待东吴。周瑜支持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在赤壁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火烧了曹操的战船,打败曹操。当时周瑜是总指挥,刘备是打配合战。

    赤壁之战时,周瑜33岁,正是人生好时光,指挥一场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这风光在中国历史上也没几个吧。

    周瑜为东江人喜爱,才华横溢,长相英俊,英雄武猛,所以被当时的百姓以及后世称为周郎。《三国演义》是小说创作,为了抬高刘备,所以有意抹黑了周瑜。《三国志》中的真实周瑜是个了不起的人。

    故垒

    这里是说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苏东坡游赤壁是公元1082年,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10月,二者时间间隔八九百年。苏东坡这首词距离今天时间间隔大概也是九百多年。从词中可以推测,九百年前,赤壁还留有三国战争的遗迹,今天我们去赤壁看,一点遗迹都没有了,今天在江边修建的三国古战场更多的是人工模拟赤壁战争的小公园。

    西边有古代遗留下的军营遗迹,人们都说是当年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留下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在描写赤壁江边的景色。

    江边耸立着悬崖山石,山下是乱石不规则地堆砌着,江风起时,这些乱石激起惊涛,拍打着江岸,浪花卷起的样子就像一堆堆雪花。

    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美丽壮观的山河啊,曾经孕育过无数英雄豪杰啊!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作者在想象千年前的周郎是什么样的,雄姿英发,刚娶到江南二乔中的小乔为夫人,正是人生好时光。

    [阅读全文]...

2022-02-01 06:13:24
  • 夜泊牛渚怀古翻译(夜泊牛渚怀古古诗诵读)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枫叶落纷纷。

    【古诗写作背景】:

    本次站点到了扬州。

    当时的扬州是可是一线城市,富甲天下,是当时的商业大都。经济发达必然带动其它繁荣,说明白些,就是个花钱的地方!

    李白开始挥金如土。

    玩得差不多了,顺大运河南下,到了苏州,到了杭州,继续为苏杭2州的旅游事业鼎力贡献。

    但不久便出事了。

    旅游就是花钱,一路下来,李大诗人从未算计过,直到某日,一摸钱包才发现囊中很瘪,已经所剩无几了。

    没钱就是没血,开始捉襟见肘,开始发愁。

    这期间,李白到底消费多少?

    “散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是李白后来自己的总结。

    不但自己高消费,还周济落魄公子。落魄公子们哪个是省油的灯?

    思如泉涌,李白是写诗机器,在花钱上,亦是机器,毫不逊色。

    这可能是李白首次正式发愁,愁得结果就是病了,赶紧又回到扬州,在一位孟姓的朋友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康复。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你便被鬼推。病愈后的李白,决定回湖北,表面理由是游云梦大泽。

    为什么?

    因为李白这个决定其实与兜里没钱有关,湖北离蜀*,实在顶不住就回家。帮别人时一针见血,自己有难时,那是不张口的主,这是交朋友的态度问题,与希望别人举荐入仕无关。

    而游云梦大泽正是一个好借口,一举二得。

    资料上找不到那些落魄公子们的反周济,更找不到李白写诗对落魄公子们袖手旁观的埋怨,李白这样的朋友不交,那交谁?

    好心的孟朋友知道后,为李白指了一条道,湖北安陆县的都督(地方军事总管)马正会是他的朋友。让李白到安陆找他举荐,而云梦大泽正在安陆县辖内。

    先简单介绍云梦大泽。

    李白如何得知云梦大泽?

    是通过司马相如的名作《子虚赋》。司马相如借楚人子虚之口,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云梦大泽说得神乎其神,如梦如幻。

    《子虚赋》中的云梦大泽令李白一直耿耿于怀。

    云梦大泽的范围历来说法不一,《子虚赋》中的描述是方圆九百里,跨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而到了唐代,可能就仅剩安陆县的一块。

    真实理由是想回家,顺便游云梦,去安陆找马正会举荐成最后一根稻草的李白启程了。

    逆江而上,船至安徽的牛渚时,心情复杂的李白停了下来,感慨于兜里没钱,仕途无望,想到这么一个著名故事,写下这首诗。

    【注释】:

    ①解释下诗题:《夜泊牛渚怀古》

    诗题中有“怀古”二字,李白怀什么呢?曾经在牛渚有这么一个东晋的故事。

    袁宏,河南太康人,一介草民,但文采斐然,在国家危难之际,忧国忧民。无以为计时,搞起了海上物流,靠给别人载些东西为业。

    谢尚,也是河南太康人,时任镇西大将军,通音律,善草书,文学素养极高,“清谈”专家之一,是谢安的族兄。

    之前两人并不认识。

    某夜,秋月高悬,微风**,谢尚微服,乘船溜达。行至牛渚时,远远地听见有人在朗诵诗文,再细听,这诗没读过,貌似原创。性情的谢尚伸长脖颈,洗耳恭听。

    有着CCTV男主播的清亮,再加上文辞激昂,谢尚坐不住了,赶紧派人请那诵诗者速见。

    诵诗人就是袁宏,两人一直聊到天亮,至此互为知己,当了谢尚的参军。

    后来的袁宏一发不可收拾,陆续为大司马桓温府掌*,东阳太守。

    这个故事令无数有志草民唏嘘不已,伯乐难寻!

    ②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牛渚(zhǔ):矶名,在今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北江牛渚山下。

    西江:由江西至江苏南京的长江区域,牛渚在西江区内。

    “牛渚西江夜”,指明了地点时间,也是在牛渚,也是在夜晚,这次是李白不是袁宏,会有奇迹吗?

    “青天无片云”,万里无云的夜晚,想起来就美。这么美好的景色入诗,以李白当时的心情,有用意吗?是否满怀希望?

    ③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登舟”是什么意思?

    他没在船上吗?去湖北本来就是乘舟而行啊。

    注意题目“夜泊牛渚怀古”中的“泊”,牛渚上可能有旅店,非常有可能是李白停船靠岸后,特意又返回来“登舟”,人在弱势时,用心何其苦。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今天我李白来了,历史会重演吗?

    没有,谢将军没来,令有些沮丧的李白“空忆”痴守。

    ④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阅读全文]...

2022-05-31 07:34:45
  •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古诗欣赏西塞山怀古)

  • 对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许多选本都注释为黄石西塞山,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考刘禹锡赴任夔州刺史,是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从广东连州转迁的,若走水路,有可能经黄石,不过我未见史料明证。但刘禹锡途经秭归是有史证的。巜全唐诗》有秭归县令设诗板留题的记录,可见他是路过了有楚之西塞之称的荆门虎牙和西陵峡的。而这一带正是晋*载晋灭吳王濬船战的古战场。

    巜晋书王濬传》载:“武帝谋伐吴。太康元年正月(公元280),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秭归),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戍,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

    《晋书》是唐太宗组织编撰的,身为唐朝官吏而且很有学识的刘禹锡不可能沒读过。因此他要怀古,只能在史书有明确记载的战争发生地长江西陵峡地带,他所说的西塞山也只可能在楚之西塞一带。刘禹锡不可能明知这场战史而且亲历古战场,还把黄石西塞山误当古战场。因此,巜西塞山怀古》一诗的注释,只是后来诗家的误会,不符合历史事实,应该予以纠正。

    附:西塞山怀古

    [ 唐 ]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原注释:

    西塞山: 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王濬: 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金陵: 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一片降幡出石头: 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人世几回伤往事: 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枕寒流: 一作“枕江流”。

    今逢: 一作“从今”。

    四海为家两句: 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阅读全文]...

2022-06-18 00:04:17
怀古诗人的语文 - 句子
怀古诗人的语文 - 语录
怀古诗人的语文 - 说说
怀古诗人的语文 - 名言
怀古诗人的语文 - 诗词
怀古诗人的语文 - 祝福
怀古诗人的语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