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

关于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99) 语录(40) 说说(20) 名言(5)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208)

  • 望江南古诗翻译(望江南这首诗的诗意)

  • 诗意
  •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①,车如流水马如龙②。花月正春风!

    【注释】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译文】

    多少恨意,昨夜梦魂中。还像以前那样游赏皇宫禁苑,车辆如流水,马匹如长龙。是夜花好月圆,春风微拂。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词,作于词人降宋被囚期间。

    “多少恨”三字劈空而来,直抒心中恨意,这股恨意由何而来呢?“昨夜梦魂中”昨天夜里的梦引起了他的满腔怨恨。“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由“还似”引起,铺陈梦境,深入陈述“恨”之缘由。梦毕竟不是现实,因而用“似”;“旧时”指南唐亡国以前。且看看词人身为国君时,过的是何等惬意的日子吧:他率领着众王公大臣及后宫的妃嫔们游赏精巧别致、风景如画的皇宫禁苑,一路上车马如流,队伍盛大,好不热闹。那时春风和煦,花开正艳,月光皎皎,一派欢乐景象。因此词人的“恨”来自于对过往生活的留恋,但这只是原因之一。他的恨更是一种悔恨,正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对于亡国词人来说,除了悲哀,还有反思,他是为自己的荒淫误国而悔恨不已。

    [阅读全文]...

2022-05-05 18:54:53
  • 望江南李煜古诗带拼音80句

  • 经典
  • 望江南李煜原文及译文

      《望江南·闲梦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的词作。此词借梦境抒情,表达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下面我们来看看望江南李煜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借鉴。

      望江南·闲梦远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译文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赏析

      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第一首写春景。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长江支流秦淮河。春满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这里,词人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观赏,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践起轻尘滚滚,故“滚轻尘”乃借物写人,说明游人之多。只有这样,才能与下面的描写自然地衔接起来。“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第二首写秋色。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词人笔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清”,词人才能将这秋景(无论是*、中、远景)看个清清楚楚,也才能将这秋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总括秋色之“清”后,接着,也是从三方面对之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勾画出一幅江山秋晚图。所谓“寒色”,乃清冷之色。“寒”与“清”,其义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寒色远”的“远”,既说明是远景,又是对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一个模糊的数的量度,它还与“闲梦远”的“远”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远”,来说明“闲梦”之“远”。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木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如再看这“孤舟”乃泊于芦花深处,则其孤独、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调上与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古代诗人,大都以笛声写离别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旧,有感于邻人吹笛之发声嘹亮,叹而赋日:“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唐人亦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声?……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见,词人在这里所表达的也是一种思念故国的眷恋难舍之情。不过,它不像前面那样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点出,而是隐含于笛声之中。我们只有明了了这一点,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内容的实质。

    [阅读全文]...

2022-05-13 19:16:42
  • 望江南古诗原文赏析

  • 望江南古诗原文赏析

      《望江南·游妓散》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以暮春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物动作的描述,写出了词中主人公心情的郁闷孤凄,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望江南古诗原文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江南·游妓散》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赏析】

      上片写词中人孤独地在大雨欲来的气氛中行走。首句“游妓散,独自绕回堤”便指出,酒尽曲终宴游之人已经散去,词中人独自绕行在迂回萦曲的堤岸上。“游妓”,是专门陪同达官贵人、官家子弟游乐宴游的风尘女子。同游人已散,而词中人未去,是他兴犹未尽,还是想作独自排遣?伏下了一个未知的谜,下面写他放眼望去,只见“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一派大雨欲来的景象:如茵的芳草渐渐被雾气笼罩,迷失在弯弯曲曲的河道之内;密布的乌云含着山雨,已经把整个城西变得黑暗阴沉。这雾中的绿色原野,浓云带雨的天气,尽管“九陌未沾泥”,道路上还没有泥水,但是山雨欲来之势已成。这种景象对孤独的人来说会感到更加失落与压抑。“九陌”,本指京城内的大街小巷,如汉代长安市有八街九陌;但此处都泛指原野。

      下片通过自然景色与典型动作的描写,揭示词中人心绪的'迷茫不宁与孤寂。“桃李下,春晚未成蹊”是说:春已暮,桃、李树上早已是繁花谢尽,子实初结还未成果儿,所以树下也还没有被摘果人踩出路来。这句话是翻用前人现成典语,《史记·李将军列传》篇后“太史公曰”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句子,是说桃李不会夸赞标榜自己,然而累累的果实却诱引人们纷纷走到它们身边,便踩出一条一条的路来。因为桃李果实成熟是夏天的事,而这里只是写春末的实景,未必涉及典语中的实意。接下去则抓住人物的一两个动作进而摹写他的痴迷情态,“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是写:他见到别家墙内的花枝伸出墙外,便急急忙忙弯转寻路想入园探花,而后又缓缓放马徐行在绿柳浓荫之下,入迷地倾听黄莺的宛转娇啼。上述动作的描写似乎显得词中人很消闲、很洒脱,似乎纯粹是在入迷地追逐快要老去的春光!其实不然,下面尾句“无处不凄凄”便作了回答。为什么在词中人眼内无一处风物景色不呈现着令人哀楚的凄凉?答案只能是词中人内心悲凄。这便是“游妓散”而不去,仍在“独自绕回堤”的原因。至于他悲凄的内容,虽没有正面点出,但也有侧面泄露,从“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二句,似乎可见端倪:是为了爱情的纠葛缠绵。文学作品中的花、柳、莺啼均与美女、恋情有关,诗词中更甚。

      该篇采用“万物皆着我色”的“移情”手法,抒写的全是情中景色,含蓄蕴藉,写炽烈的情爱而未露市井俚俗之气,自然中透着典雅。

    [阅读全文]...

2022-07-07 08:14:28
  • 古诗江南春拼音

  •   《江南春》是语文中的一首,古诗中美好的意境也值得我们去感受。

      qiān lǐ yīng tí lǜ yìng hóng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qí fēng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duō shǎo lóu tái yān yǔ zhōng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教案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及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阅读全文]...

2022-02-06 04:53:15
  • 江南春古诗带拼音

  •   杜牧在方面的成就颇高。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qian li ying ti lv ying hong , shui cun shan guo jiu qi feng 。

      nan chao si bai ba shi si , duo shao lou tai yan yu zhong 。

      《江南春》【赏析】

      杜牧,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在方面,他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片面追求形式。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所传诵。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时代的诗人以短短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不过白诗展示给我们的是江南风光大的轮廓,是江南风光的整体感官形象。而杜牧则不同,他不仅从整体上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明媚,而且还具体到描写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到处酒旗招展,具体到描写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读者从一个个具体的景点去体会江南风光细微之处的色彩多姿,妩媚动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开篇,诗人首先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柳绿花红,燕舞莺歌的境界,随后又向我们展示了“水村”和“山郭”“酒旗”处处迎风招展的繁荣与祥和。“千里”极言地域之辽阔广大,一个“千里”把“莺啼”响彻了整个江南,把“绿映红”掩映了整个江南; “水村”与“山郭”又把迎风招展的“酒旗”挂遍了整个江南。令人迷恋,令人心驰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是把诗作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景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桑,也使其自然地融进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与批判。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在蒙蒙烟雨中若隐若现,更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不仅是为了写眼前的景致而写景,而是在赏叹之中蕴含着讽刺,这一来无疑就大大地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既有体现具体时代特征的景观,又有渗透着历史沧桑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同时还以“千里”一词形象化地概括了整个江南,难怪诗人选择了《江南春绝句》这一命题。

      杜牧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称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

    [阅读全文]...

2022-07-23 01:27:36
  • 苏轼诗词《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 苏轼,阅读,文学
  • 苏轼诗词《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

      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⑺新火:唐宋*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赏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和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阙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阙写情,乃触景生情,和上阙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和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和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和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阙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和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阅读全文]...

2022-04-21 09:38:53
  •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

  •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

      《望江南·闲梦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的词作。此词借梦境抒情,表达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江南①

      闲梦远②,南国正清秋③:千里江山寒色远④,芦花深处泊孤舟⑤,笛在月明楼⑥。

      注释

      ①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②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④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⑤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⑥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翻译:思绪渐行渐远,我原本所在的南方应该正值清瑟的秋季。连绵千里的江山正笼罩在苍茫雾气之中,芦花深处停泊着一叶孤舟,从月明楼上传来悠远的笛声。

      简析:

      这首词像一幅清疏淡雅的出水画。“千里江山”是远景;满湖芦花,孤舟停泊,是*景。月下楼中吹笛,是画面的主体。船泊芦花深处,体现逍遥自在;月夜吹笛,笛声悠扬,则尽显风流潇洒。“自古逢秋悲寂寥”,而此词盛赞江南秋色,因为这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梦中的美景来补偿已失去的欢乐。正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全篇描写了一幅清冷寂寞的画,被俘后的南唐后主借景抒发了自己心中的亡国之痛,追思之痛。

      赏析:

      这首词以“闲梦”起,梦中所见是“清秋”。“清秋”即深秋,是不免引人怀 《望江南·闲梦远》词意图

      思、惹人烦恼的秋景。全词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开篇即写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后面两句具体写“清秋”的景色,作者是含思而视,凝情相望,秋景自然就有了抹不去的凄清寂寞之感。这首词写秋,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这是以静写烦。“千里江山”由大处下笔,愈见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显作者的情怀冷寂。“芦花深处”由小处见意,隐约可见作者无法*复、如波逐浪的烦怨心情,“泊”字随意,有无系无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实写照。“舟”实际上是借物写人,以物写心,即物咏情,这些景物虽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见,但此情此境中却已别具寓意。结尾一句“笛在月明楼”,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画面来接续,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笔意翻复,韵致更浓。笛声清远、凛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用意,向秀《思旧赋》有“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句;杜甫《吹笛》也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句。作者在这里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其人孤独,其怀寂寞,其愁悠远,其恨绵长,以一语收全词,词意毕显,寓意深沉。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释】:

      1、寒色:景物在寒冷季节的'颜色。即秋色。远:别作"暮"。

      2、芦花:芦苇花。

      此词与上阕同,都是以梦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前阕词为春景,此阕词为秋景

      开头也是以梦起。梦中的故国南唐正值清秋季节。千里江山笼罩在秋色中,万物苍茫,更显寂寞清冷。芦苇深处,一扁孤舟停靠岸边.月下的高楼中传来悠远的笛声.

      与上阕不同的是,春景是反衬.以春光的明媚反衬出现实的凄凉.而此阕秋景.则直抒胸臆,梦境中的清冷与现实中的孤寂相映衬.梦中既有”千里江山”之苍凉空旷,大气下笔又有”芦花深处”之细微深远,小处描写.但无论大景与小景,皆一片清冷秋色,如作者寂寞悲凉的情怀.而芦花深处孤舟停泊无人系,正如作者转烛飘蓬,随波起伏的经历.冷月寒笛,更谱出愁肠一片.声声催忆当初.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

      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注释】:

      1南国:指南唐。

      2江面绿:言江水清澈带绿色。绿,别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3滚:别作"辊(音同滚)。翻滚,转动。轻尘:车马扬起的尘土。

      4忙杀:杀同煞。言极盛。别作"愁杀"。

      这是后主亡国如宋之后的作品。描写的是梦中的故国春色。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

      本词起笔即言梦。说闲,实则是对故国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梦远,故国更远。国不能回,只能梦里相见。梦中的故国,一片明媚春色。江面清澈碧绿,江中的画舫上丝竹萦绕,城内飞絮乱扑,车水马龙,柳絮混着车马扬起的尘土飞扬。如此轻快盎然的春色,一片歌舞升*,令梦中的词人目不暇接,心情舒畅。

      然而,梦中的欢乐,更反衬了现实中的愁苦。当梦境醒来,现实中的凄凉悔恨,也就更加深沉。所谓的快乐,只是暂时的虚幻。而痛苦,才是无穷无尽的真实。

    [阅读全文]...

2022-04-30 11:38:40
  •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   《望江南·闲梦远》

      作者:李煜

      原文: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释:

      1、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2、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3、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4、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5、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6、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赏析:

      这首词以“闲梦”起,梦中所见是“清秋”。“清秋”即深秋,是不免引人怀思、惹人烦恼的秋景。全词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开篇即写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后面两句具体写“清秋”的景色,作者是含思而视,凝情相望,秋景自然就有了抹不去的凄清寂寞之感。这首词写秋,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这是以静写烦。“千里江山”由大处下笔,愈见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显作者的情怀冷寂。“芦花深处”由小处见意,隐约可见作者无法*复、如波逐浪的烦怨心情,“泊”字随意,有无系无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实写照。(m.ju.51tietu.net)“舟”实际上是借物写人,以物写心,即物咏情,这些景物虽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见,但此情此境中却已别具寓意。结尾一句“笛在月明楼”,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画面来接续,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笔意翻复,韵致更浓。笛声清远、凛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用意,向秀《思旧赋》有“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句;杜甫《吹笛》也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句。作者在这里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其人孤独,其怀寂寞,其愁悠远,其恨绵长,以一语收全词,词意毕显,寓意深沉。

    [阅读全文]...

2022-06-21 05:35:39
  • 古诗江南春带拼音

  •   《江南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也写出了自己对江南的热爱。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qian li ying ti lv ying hong , shui cun shan guo jiu qi feng 。

      nan chao si bai ba shi si , duo shao lou tai yan yu zhong 。

      《江南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用时:0.5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

      2、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师)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洒旗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阅读全文]...

2022-05-27 17:46:27
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 - 句子
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 - 语录
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 - 说说
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 - 名言
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 - 诗词
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 - 祝福
古诗望江南带拼音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