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书画的古诗词

关于介绍书画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介绍书画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介绍书画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介绍书画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k+) 语录(106) 说说(195) 名言(5) 诗词(8k+) 祝福(54) 心语(1)

  • 贾生古诗介绍

  • 贾生古诗介绍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贾生古诗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及注释】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赏析】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在坐*上移膝靠*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 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阅读全文]...

2022-01-27 19:00:53
  • 关于立夏的古诗词介绍

  • 立夏,写作
  • 关于立夏的古诗词介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立夏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阮郎归·立夏》

      作者:张大烈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2.《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3.《立夏奉祀太一宫》

      年代: 宋 作者: 刘筠

      舜柏森森拂绛霄,薰风瑟瑟动云H。

      琳房遍设沉榆*,金檠齐燃绿桂膏。

      秘册十行开凤检,灵辉三烛驻霓旄。

      香飘员峤空歌歇,北斗阑干月殿高。

      4.《山中立夏即事》

      年代: 明 作者: 蔡汝楠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

      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

      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5.《将出峡立夏前作》

      年代: 明 作者: 蔡汝楠

      蜀江云里唤钩,几片残花万树稠。

      未换征衣逢入夏,一年春事在行舟。

      6.《立夏》

      年代: 宋 作者: 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7.《立夏》

      年代: 宋 作者: 薛澄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

      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

      8.《立夏日晚过丁卿草堂》

      年代: 明 作者: 张

      江上茅堂柳四垂,又逢旅次过春时。

      雨多苔蚀悬琴壁,水满蛙生洗砚池。

      风浦萧萧帆过疾,烟空漠漠鸟来迟。

      避喧心事何人解,窗下幽篁许独知。

      9.《立夏前一日有赋》

      年代: 明 作者: 杨基

      渐老绿阴天,无家怯杜鹃。

      东风有今夜,芳草又明年。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酒前。

    [阅读全文]...

2021-11-29 14:43:43
  • 形容书画艺术的诗词

  • 形容书画艺术的诗词

      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中国书画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看看下面形容书画艺术的诗词。

      书

      出门无侣漫看书(宋·苏轼)

      生来不读半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唐·李贺)

      风声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宋·文天祥)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明·佚名)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宋·陆游)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

      百无一用是书生(清·黄景仁)

      相见或因中夜梦,寄来多是隔年书(唐·罗邺)

      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民国·吴芳吉)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宋·陆游)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宋·黄庭坚)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

      闲里生忙为著书(清·袁枚)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清·陈恭尹)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宋·晁冲之)

      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清·丁尧臣)

      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

      误把抄书当作诗(元·元遗山)

      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清·陶十璜)

      酒是治愁药,书是引睡媒(宋·陆游)

      留得累人身外物,半肩行李半肩书(清·张问陶)

      画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唐·高蟾)

      不向情田种根,画楼宁负美人恩(民国·林纾)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唐·韦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明·孙承宗)

      画图省识春风面(唐·杜甫)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明·思宗)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清·梁绍壬)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宋·苏轼)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唐·温庭筠)

      一生依样画葫芦(宋·陶谷)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宋·欧阳修)

    [阅读全文]...

2021-11-30 10:19:29
  • 蜀中九日古诗介绍

  • 蜀中九日古诗介绍

      《蜀中九日》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绝句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中九日古诗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字词注释

      1、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2、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3、他*:别人的酒*。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

      4、他乡:异乡。

      5、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6、那:为何。

      7、北地:北方。

      白话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文学赏析

      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愁绪推向了高峰。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似日常的口语,如“他*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1-01 10:04:35
  • 春晓的古诗介绍

  • 春晓的古诗介绍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春晓

      春眠不觉晓⑴,处处闻啼鸟⑵。

      夜来风雨声⑶,花落知多少⑷。

      词句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白话译文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作品鉴赏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刘风流闲美,正不在多。以诗*词,太以纤丽故。

      《唐诗广选》:顾云:真景实情,人说不到。高兴奇语,唯吾孟公。

      《唐诗归》:钟云:通是猜境,妙!妙!

      《唐诗解》: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

      《唐诗镜》:喁喁恹恹,绝得闺中体气,宛是六朝之余,第骨未峭耳。

      《唐诗选》:玉遮曰:“知多少”,正是“不觉晓”妙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晓景喧媚,莫卜夜无寂寞。惜春心绪,有说不出之妙。周敬曰:二十字清声婉约。

      《唐诗笺要》:朦胧臆想,构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诚非妙悟,不能有此。

      《而庵说唐诗》:做上二句便煞住笔,复停想到昨夜去,又到花上来,看他用笔不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或问:何不写“夜来”在前?曰:看题中“晓”字。“处处闻啼鸟”下若再连一笔,则便不算晓矣,故特转到晓之前下“夜来”二字。“风雨声”紧跟上“闻”字,“晓”字便隔寻丈。其作“晓”精微有若此。

      《唐诗笺注》: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诗法易简录》:亦具一气流转之妙。

      《历代诗评注读本》:描写春晓,而含有一种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

      《唐人绝句精华》:此古今传诵之作,佳处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闻风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见诗人清致,且有屈子“哀众芳之零落”之感也。

    [阅读全文]...

2022-03-09 20:51:45
  • 我的诗词歌赋介绍

  • 我的诗词歌赋介绍

      我的诗词歌赋 拥有并不一定代表付出,美好并不一定代表幸福。也许一首诗,一段话,才能把心里话表达,才能把自己的`心意送出。爱一个人也许很难,但是感觉一个人却很耐人寻味,就好像我写过的诗词歌赋一样:

      《容 思》

      昨夜风尘昨日过,今朝丽影今时括。

      容生两界恨不悔,乾坤已扭定今生。

      缘情如山颇其颠,千里之隔把心牵。

      借酒消愁愁更愁,问君何时飞因由?

      《眼之界》

      人在江湖心不熟,城非书,何为苦?

      千偿百渡数岁故,悔则心悟把经诉。

      其述:

      人文社会地理物,千疮百孔历年度,

      眼观耳听何时倾,花非雾来人半精。

      简明:

      房产开发谁为家?落地开花景自夸。

      小姐售房有源抓,佳绩已落钱囊刷。

      《含 情》

      年年有酒,今日无潮。感情谷里起波涛;

      岁岁喜悦,现今悲欢,佳人树边常留恋;

      《射 手》

      单行道,双排球,满园春色内含油。

      独自徘徊无人愁!渴欲渴求,林中显身手!

      《泪 妆》

      温柔乡里温情谷,心酸有泪无处苦。

      忠言阁前衷心话,事为无非情自吐。

      《七夕情》

      情动七夕谁为妻?家*八稳心最急。

      花前月下红绳系,万家灯火亮红旗。

      《情 骚》

      雾起边疆四处浓,心不懂,恰似一片朦胧!

      人到中年百回从,力不纵容,怎奈两地空城!

      何其换容?何时钟?只是江水永不回拢!

      《至尊忆》

      人非圣贤何为己?曾几曾记?至尊楼上夜诗意。

      起起落落牌已过,话题坐,缘情不错。

      今晨起,心影忆,善始善终把情议!

      释议:

      茶清气爽人意广,话题起落把缘闯。

      试问至尊友多深?落幕七分情奇珍。

      《荡天肠》

      天苍苍,野茫茫,地老天荒又何妨?

      情眠眠,意长长,春花秋月时候常。

      今逍遥,明歌潮,悲欢离合塑情桃。

      花为人,物为纯,前思后想事多循。

      破其财,得其爱,循规蹈矩不伤害。

      《新三字经》

      想找人,必诚仁;爱其心,勤为亲;

      情深浅,试样检;单飞路,理顺住;

      K 歌舞,要身触;赛酒茶,将心砸;

      人已压,把势加;双飞燕,两头颤;

      多连环,欲喷泉;事则成,性两程;

    [阅读全文]...

2022-07-06 09:22:42
  • 《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

  • 文学
  • 《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下面是关于《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的内容,欢迎阅读!

      以前我曾提到,汉初的诗歌有几种不同的体式,有四言体、楚歌体、杂言体,还有新兴的五言体,也就是五言的乐府诗。现在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组非常美丽的诗——《燕台四首》。有一次,他的一个叔伯兄弟吟诵他写的这四首诗,被一个叫作柳枝的女孩子听到了,就十分惊奇地问: “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话里充满了内心受到感动之后的惊喜和爱慕,意思是什么人的内心竟有如此幽微窈眇的感情,而且竟有这么好的写作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每当我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内心之中也常常萦绕着同样的感情和同样的问题。这十九首诗写得真是好,它有非常丰厚的内涵,外表却很*淡。后来的诗人也能写很好的诗,但总是不如十九首这样温厚缠绵。比如卢照邻有两句诗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写得当然也很好,可是你要知道,这两句太逞才使气。也就是说,他有意地要把话说得漂亮,说得有力量,结果在感情上反而太浅露了。诗人写诗讲究“诗眼”,就是一首诗里边写得最好的一个字。例如王安石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他在诗稿上改过好几次,写过“又到”、“又过”、“又满”,最后才改成“又绿”,这个“绿” 字就是诗眼。因为江南的草都绿了,其中不但包括了“到”、“过”和“满”的意思,而且“绿”字又是那么鲜明和充满了生命力的颜色,改得确实是好。但《古诗十九首》不属于这一类,你不能从中挑出它的哪一句或哪一个字最好,因为作者的感情贯注在全诗之中,它整个是浑成的,全诗都好,根本就无法摘字摘句。更何况,这十九首诗互相比较,其水准也不相上下,全都是这么好。这就更加使人想知道它们的作者: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人,能够写出这么奇妙的一组作品来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而大家探讨的结果,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说法。现在,我就把其中几种最早的、最重要的说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篇》说: “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词人遗翰,莫见五言。”又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刘勰说,西汉成帝时曾编选了当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共有三百多篇,但这些作品里并没有五言诗。可是他又说,现在传下来的这一组非常好的古诗,有人说是枚叔的作品,而其中的《孤竹》那一篇,则是傅毅的作品。枚叔即枚乘,是西汉景帝时的人,傅毅是东汉明帝、章帝时的人。现在我们先来讨论枚乘,等一下再说傅毅。大家知道,景帝的时代比成帝早得多,如果景帝时代的枚乘写出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五言诗,那么成帝时代编选作品时怎么会不选这些诗呢?这已经是一个问题。但认为这些诗里有枚乘作品的,还有徐陵。他编的《玉台新咏》中,收了九首枚乘的诗,其中有八首在《古诗十九首》之内。然而,刘勰、徐陵和昭明太子萧统都是南北朝时代的人,以《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和《玉台新咏》这三部书相比较,《玉台新咏》成书年代最晚。《昭明文选}选了这一组诗,标为“古诗十九首”,说明萧统当时不知道它们的作者;《文心雕龙》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说明刘勰也不敢确指枚乘就是这些诗的作者;那么徐比他们的年代稍晚,怎么反而能够确定枚乘是它们的作者呢?更何况,徐陵编书的态度是比较不认真的,因此他的说法并不可信。其实,比他们年代更早的,还有陆机。陆机曾写过十四首拟古诗,其中有一部分所拟的就是徐陵认为是枚乘所写的那些作品。但陆机只说是拟古诗,却没有说是拟枚乘。这也可以证明,在陆机的时代,人们也不以为这些古诗是枚乘的作品。

      所以,钟嵘《诗品》就又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说: “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干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所谓“曹王”,指的是建安时代的曹氏父子和王粲等人。

      你们看,现在已经有了好几个可能的作者了。一个是西汉景帝时的枚乘,一个是东汉明帝、章帝时代的傅毅,一个是东汉献帝建安时代的曹王等人。刘勰说《孤竹》一篇是傅毅所作,傅毅与《汉书》的作者班固同时,但《汉书·艺文志》里并没有记载他写过五言诗之类的作品。而且傅毅与班固齐名,《诗品序》中曾批评班固的《咏史》“质木无文”,那么傅毅似乎也不大可能写出如此谐美的五言诗作品,因此傅毅之说也是不可信的。既然如此,建安曹王的说法是否可信呢?我以为也不可信,因为《古诗十九首》与建安曹王作品的风格大不相同。而且曹丕在一些文章中对王粲等建安七子的诗都有所评论,却从来没有提到过他们之中有哪一个人写过这么好的十九首诗。

      给《昭明文选》作注解的李善说得比较谨慎。他说:“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诗云, ‘驱车上东门’,又云‘游戏宛与洛’,此则辞兼东都,非尽是乘,明矣。昭明以失其姓氏,故编在李陵之上。”所谓“辞兼东都”是说,这十九首诗中应该兼有东汉的作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上东门”是洛阳的城门,“宛与洛”也是指洛阳一带地方。只有在东汉的时代,洛阳才这样繁华兴旺。李善并没有否定诗中有西汉枚乘的作品,但又指出诗中可能兼有东汉的作品,所以说这种说法是比较谨慎的。于是后人因此又有了“词兼两汉”的说法,认为《古诗十九首》中既有西汉的作品,也有东汉的作品。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很通达,其实也不能够成立。

      为什么不能成立?因为从西汉景帝到东汉建安,前后相去有三百年之久,而这十九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却绝不像是相差百年以上的作品。综观文学演进的历史,不同时代一定有不同的风格。唐朝一共不过二百八十多年,诗风已经有初、盛、中、晚的变化。就拿北宋词来说,早期的晏、欧,后来的柳永、苏轼,再后来的秦少游、周邦彦,他们的风格是多么不同!可是《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内容相当*似,如果说二三百年之间的作品都在里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个人以为,这十九首诗都是东汉时代的作品。由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对这些诗没有记载,所以它们应该是在班固、傅毅之后出现的,但下限则应该在建安曹王之前。因为,建安时代诗风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等到讲建安诗的时候你们就会看到:由于时代的影响,三曹、王粲等人的诗已经写得非常发扬显露,不再有《古诗十九首》温厚含蓄的作风了。

      可是实际上, 《古诗十九首》全部为东汉作品的说法多年来一直不能够成为一个定论。为什么不能成为定论?因为大家都不敢断定这里边肯定就没有西汉之作。原因何在呢?就在于十九首中有这样一首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 时节忽复易。秋蝉呜树间, 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 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首诗里写了“促织”,写了“白露”,写了“秋蝉”,完全是秋天的景物,时间应该是在初秋季节。但诗中却说,“玉衡指孟冬”。孟冬是初冬的季节,但为什么诗中所写的景物却都是初秋季节的景物呢?注解《昭明文选》的李善认为,这里边有一个历法问题。大家知道,汉朝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使用太初历,太初历与我们今天使用的夏历基本相同。但在汉武帝之前人们使用什么历法呢?李善说:“《汉书》曰:高祖十月至霸上,故以十月为岁首。汉之孟冬,今之七月矣。”他认为,汉高祖刘邦打败秦军来到长安附*的霸上时,正好是十月,于是就把十月定为一年的开始。也就是说,当时把夏历的十月叫作正月。如果依此推算一下,则夏历的七月就应该叫作十月,十月当然属于孟冬了。李善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既然把初秋的季节称为孟冬,那么他就一定是汉武帝太初时代之前的人,那当然就是西汉初年的作品了。

      但我以为李善的说法有错误。要想说明这个问题,涉及很多历史文化的知识,所以我只能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我以为,“玉衡指孟冬”并非说此时就是孟冬季节,而是在描写夜深之时天空的景象。古人把天空分为十二个方位,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名称来命名,而这十二个方位,又分别代表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旧时过年贴对联,有一个横联叫作“斗柄回寅”,意思是,北斗七星的斗柄现在已经转回来指到“寅”的方位上了。按夏历来说,这个时候就是正月孟春,是一年的开始。既然斗柄指到寅的方位时是正月孟春,那么以此类推,当斗柄指到卯的方位时就是二月仲春,指到辰的方位时是三月季春,指到巳的方位时是四月孟夏……。不过,这只是夏历,而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是不同的,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也就是说,商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二月,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两千多年来,我们所一直沿用的,乃是夏历。

      然而不要忘记,地球既有自转又有公转,北斗七星不但在不同季节指着不同的方位,就是在一夜之间,也同样流转指向不同方位。只不过,随着季节的不同,它指向这些方位的时间的早晚也在变化。因此,仅仅“玉衡指孟冬”并不能判断是在什么季节,要想判断季节,还必须知道玉衡是在夜晚什么时辰指向孟冬的。也就是说,这里边有一个观测时间的问题。

      “玉衡”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 “孟冬”,当然指的是天上十二方位中代表孟冬季节的那个方位——我们推算一下,应该是“亥”的方位。在北斗七星之中,从第一个星到第四个星分别叫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它们合起来称为“斗魁”;从第五个星到第七个星分别叫玉衡、开阳、招摇,它们合起来称为“斗杓”。“杓”字读作biao(*),就是斗柄的意思。 《史记·天官书》说: “北斗七星,……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旦建者魁。”所谓“建”,就是建历的依据,就是说:如果你在黄昏的时候观测北斗,则以杓——即斗柄的最后一颗星招摇——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如果你在夜半观测,则以玉衡所指的方位为依据;如果你在凌晨观测,则以魁——即斗首第一颗星天枢——所指的方向为依据。有了这个观测时间的标准,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孟秋季节的黄昏时分,招摇指在孟秋的方位——我们推算一下,应该是“申”的方位。这也就是《淮南子》所说的“孟秋之月,招摇指申”。但倘若你在夜半观测呢?那时指在申位的就不是招摇,而是玉衡了。如果你在*明观测,则指在申位的又不是玉衡,而变成了天枢。北斗七星是在转的,玉衡在半夜时指着申的方位,而在后半夜到黎明这一段时间,它就逐渐转向亥的方位,也就是孟冬的方位。在这同一时间里,天枢就逐渐转向申的方位,即孟秋的方位。所以如果你在凌晨时观测,就不能再以玉衡所指的方位为标准,而要以天枢所指的方位为标准了。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在秋天的夜空,这景象是历历可见的。

      既然如此, “玉衡指孟冬”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它指的是时间而不是季节,是在孟秋七月的夜半以后到凌晨之前这一段时间。这时候玉衡正在慢慢地离开代表孟秋的“申”的方位,慢慢地指向代表孟冬的“亥”的方位。夜深入静,星月皎洁,再加上“促织”、“白露”、“秋蝉”等形象的描写,就烘托出一幅寒冷、静谧的秋夜景象来。所以我以为,李善的错误在于他忽略了在不同的时间观测应该以不同的星作为依据;同时又把指方位的“孟冬”解释为真的孟冬季节,这才造成了诗中所写景象与季节的矛盾。而为了解释这个矛盾,他又搬来了“汉初以十月为岁首”的说法。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不能够成立的。因为所谓“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只是把十月当成一年的开始,并没有改变季节和月份的名称。《史记》、《汉书》在太初之前的诸帝本纪中,每年都以冬十月为开始,虽然是一年的开始,但仍然称“冬”,仍然称 “十月”。这与夏商周之间的改历是不同的。所以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在汉高祖元年叙事到“春正月”的时候,曾加以注解说:“秦二世二年,及此元年,皆先言十月,次十一月,次十二月,次正月,俱谓建寅之月为正月也,秦历以十月为岁首,汉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岁首虽异,而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则相同,太初元年正历,但改岁首,未尝改月号也。”这些话足以为证,因此,李善所谓“汉之孟冬,今之七月”的说法是完全不可信的。

      既然主张《古诗十九首》中有西汉之作的一条最有力的证据现在也被推翻,那么就可以下一个结论了。我以为,这十九首诗无论就其风格来判断,还是就其所用的词语地名来判断,都应当是东汉之作,而不可能是西汉之作。更何况,这十九首诗中所表现的一部分有关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之人生观,也很像东汉的衰世之音。因此,它们很可能是班固、傅毅之后到建安曹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作品。

      《古诗十九首》的文字是非常简单朴实的,然而它的含意却十分幽微,容易引人产生联想。清代学者方东树在他的《昭昧詹言》中说,“十九首须识其‘天衣无缝’ 处”。什么叫“天衣无缝”?就是说,这些诗写得自然浑成,看不到一点儿人工剪裁的痕迹。我们读不同的诗要懂得用不同的方法去欣赏。有的诗是以一字一句见长的,它的好处在于其中有某一个字或某一句写得特别好。因此,有些人就专门在字句上下功夫。在*文学的历史上流传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刚才举过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其中的一个。另外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说是唐代诗人贾岛在马背上得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想把“推”字改成“敲” 字,自己又拿不定主意,坐在马背上想得入神,一下子就冲进京兆尹韩愈出行的队伍,被众人拿下送到韩面前。韩愈也是有名的诗人,不但没怪罪他,反而帮他斟酌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用“敲”字更好。为什么“敲”字更好?因为诗人所要表现的是深夜的寂静,推门没有声音,当然也很寂静,可是在万籁无声之中忽然响起一个敲门的声音,有时候反而更能衬托出周围的寂静。因此,后来很多学写诗的人就专门在“诗眼”和“句眼”上下功夫,费尽了“推敲”。我当然不是说修辞不重要,可是要知道,更好的诗其实是浑然天成的,根本就看不出其中哪一个字是“眼”。比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每一个字都有他感发的力量。杜甫《羌村》中有一句“群鸡正乱叫”,如果单看这一句,这算什么诗?然而这是一首感情深厚的好诗。杜甫把他的妻子、家人安置在羌村,自己去投奔唐肃宗。后来他被叛军俘虏到长安,从长安逃出来又几乎死在道路上,而在这段时间,羌村一带也被叛军占领过,听人传说叛军把那个小村庄杀得鸡犬不留。在经历过这么多忧患危险之后,诗人终于得到机会回羌村去看望他的妻子、家人。试想,当他见到“群鸡正乱叫”这种战前常见的*安景象时,心中会产生多么美好和安定的感觉!如果你不读他整个的一首诗,如果你不知道那些背景,你怎能知道“群鸡正乱叫”的好处?不但杜甫如此,陶渊明也是如此。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去写诗的。

      前几天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谈论*来的学术风气。文章说,*千百年来传统的'学术风气是把为人与为学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上那些伟大诗篇的好处都不仅在于诗歌的艺术,更在于作者光明俊伟的人格对读者的感动。那篇文章还说,现在的风气是把学问都商品化了,大家都急功*利,很多做学问的人都想用最讨巧的、最省事的、最方便的办法得到最大的成果。这是一种堕落。古人讲为学、为师,是要把整个一生都投入进去结合在一起的,而现在讲诗的人讲得很好,理论很多,分析得很细腻,为什么没有培养出伟大的诗人?就因为没有这个结合。诗人如此,诗也是如此。真正的好诗是浑然一体的诗。对这样的诗,你要掌握它真正的精神、感情和生命之所在,而不要摘取一字一句去分析它的好处。

      除了浑成之外,《古诗十九首》另一个特点是引人产生自由联想。我实在要说,《古诗十九首》在这一点上与《红楼梦》颇有相似之处。第一,它们对读者的感动都是事实而且是多方面的;第二,《红楼梦》后四十回究竟是谁所作?同样一直成为一个疑问,因而使人们难以确定它的主题。它果然是写宝玉和黛玉的恋爱故事吗? 还是如王国维所说的,要写人生痛苦悲哀的一种哲理?抑或如大陆批评家们所说的,是要写封建社会官僚贵族阶级的腐败堕落?它到底要说些什么?要写怎样一个主题?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联想,每个人都可以看出不同的道理来。如果我们讲杜甫的诗,我们可以用唐朝那一段历史和杜甫的生*来做印证,多半就能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事情。但这个办法对《古诗十九首》不行,我们只能感觉出他有深微的意思,但究竟寓托的是什么?我们无法通过考证来确定,原因就在于我们不知道确切的作者。然而,这是一件坏事吗?我说也不一定。

      刚才我引过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的“古诗佳丽,或称枚叔”一段,其实那一段接下来还有几句:“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我不久前曾在美国西部转印的香港《大公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他把刘勰这句话中“结体散文”的“散文”两个字解释为文学体裁中的“散文”。我以为这是不对的,古人没有这种用法。事实上, “结体”和“散文”是两个对称的动宾结构。“结体”,是说它构成的体式;“散文”是说它分布的文辞。刘勰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看一看《古诗十九首》体裁的结构和对文辞的使用,我们就会发现,它的特色是“直而不野”。也就是说,它写得很朴实,但不浅薄。我们大家都读过李白和杜甫的诗,在读过李杜的诗之后再返回来看《古诗十九首》,你就会发现:当你第一眼看上去的时候,《古诗十九首》并不像李白的诗那样给你一个很鲜明的印象和感动;也不像杜甫的诗那样使你感到他真是在用力量。你会觉得,《古诗十九首》所说的都是极为普通、寻常的话,可是如果反复吟诵,就越来越觉得它有深厚的味道。而且,你年轻时读它们有一种感受;等你年岁大了再读它们,又会有不同的感受。所谓“婉转附物”的“物”,指的是物象。作者把他内心那些千回百转的感情借外在的物象表达出来,就是婉转附物。在我们*诗歌的传统里,这属于“比”和“兴”的方法。《古诗十九首》善用比兴,这个特点等下一次我们看具体作品时将作更详细的介绍。什么叫“怊怅切情”呢?“怊怅”与我们现在所说“惆怅”的意思差不多,那是一种若有所失、若有所求、却又难以明白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感情,也是诗人们常常具有的一种感情。因为,凡是真正的诗人都有一颗非常敏感的心灵,常常有一种对于高远和完美的追求,这种追求不是后天学*所得,而是他天生下来就有的。一首好诗,往往能很好地表现出诗人的这种感情。“切”是切合,就是说能够表现得深刻而真切。我们都说杜甫的诗好,为什么好?就是因为他能够把他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假如你把你内心的感情表达得不够,那当然是失败的,可是你把你的感情夸大了,超出了实际情况,那也不是好诗。现在我们就要注意,把你内心的情意直接而且深刻地表达出来,这在*诗歌传统中属于什么方法?我以前讲过,是“赋”的方法。所以你们看,《古诗十九首》可以说是很成功地结合了*最传统的赋、比、兴的写作方法,因而形成了我国早期五言诗最好的代表作。

      与此看法类似的还有明代学者胡应麟。他在《诗薮》中曾评论这些诗,说它们“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兴象”两个字很简单,但却代表了心与物之间的很复杂的关系,既包括由心及物的“比”,也包括由物及心的“兴”。“玲珑”在这里有贯通、穿透的意思,就是说,它的感发与它的意象之间都是能够贯穿、可以打通的。“意致深婉”的意思是说,那种感情的姿态,在诗中表现得不但很深厚,而且很婉转。因此胡应麟说,像《古诗十九首》这样的诗,不但人会被它感动,连天地和鬼神也会被它所感动。另外,刚才我还引过钟嵘《诗品》中的一段话,其中也给了这些诗很高的评价,说它们“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温”,就是我在前边说过的那种温柔敦厚的感情;“丽”,是说它们写得也很美;“悲”,是指诗中所写的那些不得意的悲慨; “远”,是说它给读者的回味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每个人看了这些诗内心都会发生震动,认为它们真是“一字千金”的好诗。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个问题:在一般选本中,对《古诗十九首》往往只选其中的几首,但如果你要想真正了解《古诗十九首》,真正得到诗中那种温厚缠绵的感受,只读几首是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全部读下来。因为这十九首诗在风格和内容上虽然有一致性,实际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如果你会吟诵的方法,那就更好。吟诵,是*旧诗传统中的一个特色。我以为,它是深入了解旧诗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它能够培养出在感发和联想中辨析精微的能力。当你用吟诵的调子来反复读这十九首诗的时候,你就会“涵泳其间”,也就是说,你会像鱼游在水里一样,被它的那种情调气氛整个儿地包围起来,从而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对古诗十九首整体的介绍就到此为止。

    [阅读全文]...

2022-05-27 16:40:30
  • 诗名含有绍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绍字的诗词

  • 绍尧、槐庭同过,次绍尧韵

    林朝崧〔清代〕

    拥肿俱无用,人间两散人。相怜初禁酒,有梦尚嬉春。

    恃健狂成病,耽吟笑杂呻。填词湖海客,应怪负花晨。

    何绍基绍毅昆季招同沈尧许瀚江亭饮酒

    姚燮〔清代〕

    八窗明翠划烟波,静阁高筵谢绮罗。对酒山川芳草阔,入关风雨乱云多。

    几人早遂弹冠愿,有客能为拊缶歌。晚磬声中吾醉矣,醉看归鸟下林阿。

    舟过苏州齐门见娄江三尸浮露感而有作录似林思绍太守思绍以御史作郡于苏

    王缜〔明代〕

    敝帏为马存,敝盖为狗故。于物且惜之,人独无所顾。

    悯哉娄江水,浮此三尸露。不知死者谁,善恶果其数。

    眷兹春月令,掩骼政之务。耳闻太守仁,我安忍虚赋。

    仙城寒食歌·绍武陵

    成鹫〔清代〕

    亢龙宾天群龙战,潜龙跃出飞龙现。

    白衣苍狗等浮云,处处从龙作宫殿。

    东南半壁燕处堂,正统未亡垂一线。

    百日朝廷沸似汤,十郡山河去如电。

    高帝子孙隆准公,身殉社稷无牵恋。

    粤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

    当时藁葬汉台东,三尺荒陵枕郊甸。

    四坟角立不知名,云是诸王殉国彦。

    左瞻右顾冢垒垒,万古一丘无贵贱。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泪如溅。

    寻思往事问重泉,笑折山花当九献。

    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

    为袁绍檄豫州

    陈琳〔两汉〕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拔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后会鸾驾反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者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议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檀收立杀,不俟报闻。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尔乃大军过荡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于是操师震慑,晨夜逋遁,屯据敖仓,阻河为固,欲以螗螂之斧,御隆车之隧。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霆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馀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扬之遗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痍,人为雠敌。若回旆方徂,登高罔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拓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

      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绐与,强寇弱主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敢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行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同望荆门

    庞德公〔两汉〕

    千年故国岁华奔,一柱高台已断魂。

    唯有岘亭清夜月,与君长啸学苏门。

    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忆荆南

    庞德公〔两汉〕

    高名宋玉遗闲丽,作赋兰成绝盛才。

    谁似辽东千岁鹤,倚天华表却归来。

    落叶(一作孔绍安诗)

    孔德绍〔唐代〕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嘲归仁绍龟诗

    皮日休〔唐代〕

    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

    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生不出头。

    沁园春(送高君绍游霅·川)

    陈人杰〔宋代〕

    斗酒津亭,方送月芗,夫君又行。正夕阳枯木,低回征路,寒烟衰草,迤逦离情。京洛风尘,吴兴山水,等是东西南北人。思君处,只梅花解后,心目开明。江湖夜雨青灯。曾说尽百年闲废兴。叹屠龙事业,依然汗漫,歌鱼岁月,政尔峥嵘。但使豫州,堪容玄德,何必区区依景升。需时耳,算不应长是,竖子成名。

    [阅读全文]...

2022-04-02 01:19:59
  • 含有介字的古诗词 带介字的诗词名句

  •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格言联璧·学问类》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性介,不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与唱和于诗酒间。——《唐才子传·卷五》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佚名《小明》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佚名《国风·豳风·七月》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曹植《蝉赋》

    哀州土之*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屈原《哀郢》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佚名《小雅·甫田》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介人之宠,非勇也。——《左传·文公·文公六年》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欧阳修《赠王介甫》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佚名《既醉》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佚名《清人》

    报以介福,万寿无疆。——佚名《小雅·甫田》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欧阳修《赠王介甫》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陆机《猛虎行》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佚名《楚茨》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佚名《周颂·酌》

    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佚名《周颂·载见》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曹植《杂诗七首》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佚名《小雅·甫田》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佚名《清人》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曹植《薤露》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水物殊品,鳞介异族。——左思《三都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

    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韩愈《原道》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屈原《九章》

    若由夷之纯美兮,介子推之隐山。——刘向《九叹》

    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张衡《思玄赋》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曹操《述志令》

    不介马而驰之。——左丘明《齐晋鞌之战》

    [阅读全文]...

2022-03-08 12:45:26
  • 思念一个人的诗词介绍

  • 思念,一个人
  • 思念一个人的诗词介绍

      思念一个人的诗词 思之如狂

      别离是淡苦的水,孤独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浓浓,品你留下的芳味。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不为伤春,却似伤春瘦。朝朝夜夜期,思悠悠,化做春波不断流。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夫戌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夜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夜色朦胧,有相思在蔓延

      夜色朦胧,有相思在蔓延。如那晚风,轻轻地,从窗前到床沿。那是关于谁的相思,竟缠上了我的眼,在夜尽天明的时候出现,一圈又一圈。

      风轻吟,告诉了我,单恋人会很委屈,我假装不懂,不愿轻信。岁月荏苒,人走茶凉,相思之苦相思人尝。夜深人静,最易惹人思绪,勾起一些美而忧伤的珍贵记忆。翻开日记,里面写的满满都是你。一言一语,一止一行,一动一静,都拉扯着我的心。爱你,已入了迷。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已随风飘远,我却还在原地痴寻。怪我太傻,不懂爱你。写一行字,述尽胸中的苦与闷,泡一杯茶,咽下心中的相思泪。一年又过,太匆匆,日记本里不见多添你的几行言语。许久未听你音,你的声色却不曾有丝毫忘记。那是哪天,我们通信,你的话语依旧如此熟悉。时间浓了我的思念,却长了我们的距离,让我的思语不知该寄往哪里。

      夜色正浓,趁无人打扰,容我疏一疏这打结的心,理一理这入魔的'情。天明以后,我就不该再想你。

      那年那天,我们相遇,是风给的缘。怪我太傻,悟错了分,使我们不曾相恋。爱错了你,很委屈,我不愿承认。怕风笑我,痴恋于你。花不曾艳绝天下,依旧有人喜,你没有倾尽一城,依旧有人爱。我只是迷失在你城的其中一个,迷失在你那悠长、悠长的深巷里,找不到出路。祝愿你能从中找到一个比我更爱你的。

      人大了会孤单,也更怕孤单。孤单不是一个好东西,它和寂寞合伙偷走了时间。偏偏还让人知道,更可恨的是对它无可奈何。白天太忙,忙于人前微笑,对它的埋怨,只能留到夜里,诉说给星星听。说着说着,夜深了,味变了,埋怨之词变成了对某人的相思之语了。越想越乱,越乱越想。越解越愁,越愁越解。到最后,一夜不眠。乱,没有想开;愁,也没有解下,一事无成。我讨厌孤单,偷了我的时间,还欲侵占我的夜晚,我怎能如它的意。选一首最爱的歌,听着入眠。

      风若来,请轻轻地,莫要惊扰了梦中人,这梦来之不易。是否是白天想得太多,梦里也有你身影。你语我,晚灯难眠。我心喜,轻读一则童话给你听,梦中你我,你不闭眼,我不入睡,我与你一起陪伴夜至天明。

    [阅读全文]...

2022-06-09 20:04:20
介绍书画的古诗词 - 句子
介绍书画的古诗词 - 语录
介绍书画的古诗词 - 说说
介绍书画的古诗词 - 名言
介绍书画的古诗词 - 诗词
介绍书画的古诗词 - 祝福
介绍书画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