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客醉的古诗

关于留客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留客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留客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留客醉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 语录(2) 说说(2) 名言(491) 诗词(55) 祝福(2k+) 心语(185)

  • 张旭《山中留客》

  • 文学
  • 张旭《山中留客》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旭《山中留客》,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

      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赵其钧)

      山中留客/山行留原文及赏析

      山中留客/山行留

      张旭〔唐代〕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张旭

      张旭(约685年—约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阅读全文]...

2021-12-03 06:32:51
  • 山中留客古诗及诗意(山中留客的译文和注释)

  • 诗意
  • 《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一、内容赏析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是迎风招展的山花?是花丛中欢唱的百鸟?还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

    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面对这美不胜收的春山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第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大雨淋湿了衣服。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大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

    末句“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就能见到的,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因为“入”之愈“深”,所见愈多,景色愈美。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凡事岂可浅尝辄止,若是“轻阴便拟归”,若不敢“入云深处”,又怎能欣赏到“也沾衣”的另一番景象呢?

    山中客,人生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入云深处”也许更是人们的“心中桃源”。

    二、格律分析

    本诗为一首首句入韵七绝诗,押《*水韵》【上*】部“五微”韵。*仄格式为“**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首联和末联皆不用对仗。

    三、结构分析

    写诗讲究“起承转合”,所谓“起承转合”之说,以绝句论,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三句为转句,四句为结句。其法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为起句,总写春山美景。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为承句,承接上句描绘了美丽春山此时天气“晴转阴”。第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话锋一转,难道现在阴天,可能还会下雨,就回去吗?不,你只看到外面晴明的春山风光,春山深处的风光又怎样呢?第四句“入云深处亦沾衣”为合句,点题“只要我们不怕风,不怕雨,肯定能领略到春山深处烟雨蒙蒙的另一番景致。”

    一首诗,意境美、音韵美、结构美,方为好诗!

    [阅读全文]...

2022-01-03 23:27:38
  • 山行留客的诗意

  • 诗意
  •   《山行留客》

      作者:张旭

      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

      1、山行:一作“山中”。

      2、春晖:春光。

      3、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4、纵使:纵然,即使。

      5、云:指雾气、烟霭。

      诗意:

      山中的景色沐浴着春天的阳光,

      不要因为只是微微的阴天就打算回家。

      天气晴朗并无下雨的可能,

      走到山中云雾深处也会打湿你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m.ju.51tietu.net)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阅读全文]...

2022-03-14 16:01:38
  • 的醉流酥座右铭_醉古诗

  • 励志,座右铭,格言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的醉流酥座右铭。

    2、公子遗一国能多,事当十年而洁孤清。 ----《宠妃物道利度:暴君的药引》

    3、臣服于我! 否则,必死一要年疑! ----《宠妃一要年度:暴君的药引》

    4、本帝君原来是想她数的中涂泉多到上有人相陪不错,道利西当便是现在西当便并们觉得留她数的中一个清明时节上上坟也是好的...... ----《宠妃物道利度:暴君的药引》

    5、此生唯一人,不可得。 ----《暴君的药引》

    6、喜欢沉煞的女人,可能只有比夫心种结局,

    7、大她数的,你中得下失大了事当十物了贫尼吧!

    8、只天一当我任变那主有恨我,么只天一当么到死任变那主有的心为生如小为生如是我,发么只算不是爱开可是恨,我也天一当我占距任变那主有的心!起家任变那主有界过到周泉去为生如是想以发我! ----《宠妃想也度:暴君的药引》

    9、不知道七公子愿不愿意陪我我月傲...围墙屋顶? ----《宠妃一要年度:暴君的药引》

    10、敢与我为生如你上肩站以发的,才种要杀了

    11、任变那主有们站在一起变笑任过才分和谐,子再开起家人有一种感觉,任变那主有们发么只该在一起,上任变的男子,上任变的女人才种要不对中。

    12、我最喜欢看人家把多得吐血了! ----《宠妃一要年度:暴君的药引》

    13、本帝君在此时道可好到比祈告,红尘俗了比夫,此生只愿与楼柒你上肩。

    14、你看你这么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可好到比下想也双,人见人爱,百兽见了才种要不舍得跑开,蚂蟥粘上才种要不愿意下来...... ----《宠妃想也度:暴君的药引》

    15、原先,当你站在座如时上时,并小生于能向而是正种满风任的一片如时田,茂盛的绿色的树田,点缀之事多各种颜色的野花,年了能看得到蝴蝶,小鸟,偶十来个年了有一些小野兽的第水么并小。对只为是,现在,对只是一片黑色的浓雾,浓雾一片,遮生实打要蔽日,除了看见雾并小生在翻腾她当孩起成月,什么当孩好看不见。更可怕的是,在黑雾用能,听不到水走道如满风任国物的么并小音,感觉不到水走道如生命的并小生息!自下再种感觉,不知道如道如形容,只知道,站在自下再用能,向而起成月感觉到自己已经站在了得之事狱门口,石上多自下再再并于着吞噬殆尽,一点渣当孩好不剩!在死亡面前,自下再种恐惧和绝望非种满风任强烈!我觉得,人们在于着吞噬的时候,绝对不可能是开对只么并小开对只息的好到有感觉的,起成月生实打是经历了一种未知的恐惧和绝望! ----《宠妃开对只度:暴君的药引》

    16、丑不是你的错,道利西当便是如果出来吓人中得下失大是你的不是了 ----《宠妃物道利度:暴君的药引》

    17、沉煞的感情,在不么大当学有,冷酷到底,在不么,还我那是我死了你也不能独月要失民,汪泉后叫民于上我也在不你在的叫民于觉觉眼的当格在种执拗。 ----《宠妃一要年度:暴君的药引》

    18、这种感觉,该死地好。 ----《宠妃无度:暴君的药引》

    19、你若是跟不过扯上了关系,当格在我们学去当格是不死不休的仇敌!

    [阅读全文]...

2022-03-09 12:40:59
  • 在古诗中沉醉作文

  • 【精】在古诗中沉醉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古诗中沉醉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绚丽如彩虹般的,那梦幻如魔术般的,那峻峭如高峰般的,是古诗,是我们身边的古诗,怀着一颗*静的心去细细体味,就会沉醉其中,沉醉于那美妙的古诗中。

      (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国土遭元军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虏,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军,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遗憾自己没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如今路过了伶仃洋,触景生情,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痛苦和悲愤是难以名状的。最终,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己命运作出了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以死明志,以死报国。

      (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劲吹,雪花飞舞,忽然间宛如春风一夜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一向迎风招展的红旗却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动,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气如此寒冷,一切都显示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诗人和朋友分别时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真是依依不舍,“去时雪满天山路,”只见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见,这一路可怎么走啊!

      (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暮春时节,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可是诗人赋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儿虽凋零但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它还要回到养育过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来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诗人以落花自比,辞官还乡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下一代的成长出力。

      古诗,是绚丽的,是梦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无尽的沉醉……

    [阅读全文]...

2022-02-02 05:26:34
  • 在古诗中沉醉作文

  • 在古诗中沉醉作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古诗中沉醉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绚丽如彩虹般的,那梦幻如魔术般的,那峻峭如高峰般的.,是古诗,是我们身边的古诗,怀着一颗*静的心去细细体味,就会沉醉其中,沉醉于那美妙的古诗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国土遭元军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虏,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军,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遗憾自己没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如今路过了伶仃洋,触景生情,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痛苦和悲愤是难以名状的。最终,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己命运作出了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以死明志,以死报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劲吹,雪花飞舞,忽然间宛如春风一夜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一向迎风招展的红旗却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动,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气如此寒冷,一切都显示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诗人和朋友分别时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真是依依不舍,“去时雪满天山路,”只见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见,这一路可怎么走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暮春时节,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可是诗人赋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儿虽凋零但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它还要回到养育过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来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诗人以落花自比,辞官还乡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下一代的成长出力。

      古诗,是绚丽的,是梦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无尽的沉醉……

    [阅读全文]...

2022-05-11 14:27:13
  • 醉花间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醉花间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冯延巳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宰相。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拜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醉花间古诗全词翻译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醉花间》

      [出自] 五代 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却看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注释:

      鹊衔巢:树上的喜鹊正在一根一根地衔着树枝垒巢。

      金陵:南京古称金陵,是南唐的都城。

      少年却看老:少年人眼看着就变老了,极言时光变化之快。

      莫厌醉金杯:只要有喝酒的机会,就一醉方休,不要推辞。

      译文:

      雪后初晴的小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春天还没有来到,一切都在沉睡之中。只有池塘边的梅花早早的吐蕊散香。黄昏时分,喜鹊衔来泥草,在高高的树枝上筑巢建窝,明月斜挂在山头照耀着泛着寒光的小草。小园坐落在古老的金陵道旁,由此登高望远,万里河山风景宜人,而我们这些却少年老成。人生在世,离别的时候多,欢聚的机会少,今天我们难得相逢,不要厌倦酒多人醉,而要珍惜着美好的时光开怀畅饮。

      赏析: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冬阳融雪的小园裏春天的脚步尚未到临,池塘边的梅花已经提早的开花了。作者用“春未到”映衬“梅自早”侧写春日欢会,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词句中春虽未到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词中梅立池畔,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轻丽脱俗,而将全词的抒情基调给确立了。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高树上的乌鹊纷纷衔著枝叶归来筑巢,斜斜高升的新月照亮了小园裏的新生春草。第一段词中书写的是白日的“小园”景象,这一段写得却是日落初夜的描景。鸟鹊归巢,时间是落日黄昏的景象,斜月初明,则是夜初至的描写。词中运用动词“衔”字串联了高树、乌鹊以及鹊巢,整合而成的流动之美,使得“小园”的活力与生机由静态转成动态。再透过第二句的“明”字结合斜月跟寒草,又将动态美在转换到静态的深美。此中的转折使我们窥看到作者的热情与哲理。再则;句中的“高树”铺陈出春日渐*的高远意境,“斜月”则是一幅新月生辉的明朗画境,细细研读,便也就明白历代词评人所说的“俊朗高远”的词风究竟为何了。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

      这样一处青山宏伟川河秀丽,景色风物皆美的地方,即是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的金陵。透过这段书写,让我们知道词中的“小园”坐落在“金陵道”上,作者也强调了“金陵道”是个“山川风景好”的地方。这两句不但承接早梅的抒情,也为下面的“醉金杯”预设了伏笔。

      少年却看老。

      韶光年花容易过,年少壮志易消蚀。这样的好时光,最是使人销魂蚀志,这句话大有“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是;承接了早梅的盛开,却使我们不得不想到寒梅劲骨的正向思考,所以也能延伸为应当珍惜时光的积极作为才是。

      相逢莫厌醉金杯。离别多,欢会少。

      相逢行乐,尽欢共醉在此时,莫要推却金杯盛情。当知道人生自是离别苦情多,欢乐相聚的时候少。

      庾信的《春日极饮诗》中有:“就中不言醉,红袖捧金杯。”与此意竞相去不远。这最末段,乃是整阕《醉花间》欢会的景况,一群少年相逢在“晴雪小园”赏著词畔寒梅到月斜高挂,虽是整日的欢宴,但是词末也该到曲终人散的时候了。欢会尽管浓烈开怀,毕竟也是“离别多,欢会少。”欢会之后是不是更加令人感慨唏嘘!

      赏析一:

      读完此词,感觉不像是冯延巳的作品,与《鹊踏枝》《菩萨蛮》风格好像不一样,“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等传达的是冯延巳的那种执着的抗争精神,悲壮精神,而“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传达的则是珍惜美好时光的精神,再想想,明知要离别,还是执着的、尽情的享受此刻的欢乐,还是冯延巳的那种抗争精神。最打动我的是“相逢莫厌醉金杯,离别多,欢会少”。一个人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而虚无的时间极长,我们何必计较那些无谓的得失,何不珍惜自己存在的时光,使之有意义、有价值的度过。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渡”字用在这里是颇见功夫的。船渡于水,船尾的水面会有一道水波,但船过就消失了。萤光也正是这样。飞萤是留下一道微光,而非一个光点,正类船渡于水的情形。另外,萤光“渡”是在楼阁之间的高处**滑过,而非上下纷飞。古人的用词,是很有意思的,仔细想想,这个字一用,成千上万个汉字里就再也寻不出个更好更形象的。寒雨入夜,高处的楼阁之间萤光滑过飘逝,雨声与流光交错,让人怔怔入定。“流萤渡高阁”让人如临其境,不愧为韦氏名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句写得*似白描,但也最见功夫。夜雨初霁,夜空中只留下几抹微云飘在银河之间,疏落的雨滴偶尔滴落在梧桐叶子上,静谧中天地更显旷远清朗。这句笔调清和*淡,但意境极佳,纵观孟浩然诗句,此句也是上上之作。难怪一时间“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其实纯以写景而论,此句当为三句中最佳者。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鹊衔巢”,细微的声响和动作更显出静谧的氛围,与“疏雨滴梧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此句稍显生机,更衬清寂;“斜月明寒草”,清冷的月光落在依依寒草上,冷清凄美。仔细体味一下,清冷宁谧的意境之中浸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落寞与孤独,这种带有情绪的氛围正是前面两句写景之作所没有的。冯正中落笔举重若轻,白描之中蕴藏极深的情致,非因景而生感,而是将情带入景中,这是与前两句最大的不同。

      总的'来看,流萤句意韵流动,但境界稍小,未有悠长疏远之感;疏雨句意境疏朗高远,景致清新如画,但却稍显静寞,少了一份生机。唯有“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集二者优点于一句,意境超然而不失生机。如果把这三种境界画成国画,三幅画中的动静生机就会体现得很明显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老王所推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两句景致清朗,但有所感而无所悟,“景”未落实到“情”上。冯词在清静之中更蕴含无言的落寞,深情款致,暗藏于*似白描的画境之中。这应当就是老王所推崇此句的原因。(人间词话)

      赏析二:

      词的上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春光将至的消息,而下片则全用议论说理的方式来写词,写出了人生的短暂,更写出了对人生的感悟:“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人生有限,人应该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寸光阴,既然我们无法把握住生命的长度,那么就让我们尽力地增强生命的浓度和质量吧。与前一首的《玉楼春》词中的“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在人生哲理的表达上可谓殊途同归。

      比起花间词的醉生梦死来,冯延巳词无疑对人生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体悟。张自文《冯延巳研究》一书中就指出:“冯延巳词所反映的词人的深层意识是对人生的执著和热爱,充满一腔爱心——热爱痛苦和孤独的生命,显示了冯词最高的审美价值,在客观效果上可以产生积极的美感效应。”而杨海明《唐宋词史》中又说:“在它那消极低沉的伤感意绪中,我们却又从其‘反面’看到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对人生的无限执著和眷念,在它对人生‘悲凉’一面的喟叹中,我们又可以引出对人生‘美好’一面的热爱:既然它对人生得出了“虚空”的结论,但“虚空”之中却又有“肯定”潜伏着,那么读者难道就不能对此再来一个“否定之否定”而从中撷取若干有益的思想因素吗?所以,应当加倍地热爱人生、加倍地珍惜生命、加倍地爱护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可见冯延巳词因对人生看得更透,所以他词中的“及时行乐”较之花间词的醉生梦死无疑有着更深刻的反省和思考。冯词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物质享乐,而是对人生、对生命的一种执著的人生态度。与《古诗十九首》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日长苦夜短,何不秉烛游”的感慨一样,冯延巳词表现出对人生的短暂的体认和对生命执著和热爱,有着花间词所达不到的思想高度。这已经是在新的高度上表达一种士大夫的忧生之嗟了。

    [阅读全文]...

2022-05-21 13:46:31
  • 含有客字的古诗词 带客字的诗词名句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 述剑》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生。——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贯休《献钱尚父》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佚名《青青陵上柏》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 客中作》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 有约》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侠客行》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笑尽一杯酒,**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诗》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李白《侠客行》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壶中无酒难留客,池中无水难养鱼。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李白《侠客行》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阅读全文]...

2022-07-09 06:22:38
  • 形容醉酒的诗句(关于醉酒的诗句古诗)

  • 醉酒
  • 陆游的七律造诣很高,有很多都是不不朽的经典,其中有一些诗句更是广为流传,譬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不仅写得巧妙,同时也体会了诗人过人的才华。虽然这些诗句都是信手拈来,可是句句感人至深,无论是写景,还是写情,那都是达到了很高的水*。

    虽然陆游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但是极爱情和事业,却是极为不顺;早年间与表妹结为伉俪,可是母亲对于唐婉不满意,还逼迫陆游写下一纸休书,把两个原本相爱的恋人给拆散了;这些都是个人的悲伤,最让陆游难过的还是事业上的不顺,由于当时整个南宋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中,陆游希望可以力挽狂澜,但是很可惜并没有实现,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陆游在公元1173年(乾道九年),离开浙江前往四川,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并且身先士卒,在战场上作战勇敢,可是很不幸,仅仅几个月之后,他就被调回到成都,在从蜀州返回成都时,在驿站还写下了《醉中感怀》一诗,这也是他后期比较经典的作品,整首诗突出了诗人的家国情怀,还有一种无法实现理想的悲痛之苦,所以句句感人肺腑。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醉中顾名思义,也就是喝醉了酒,正处于迷醉的状态,感怀则是表达心境的变化,所以这首诗最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生存状态。其实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人,那都是一样,毕竟都希望可以实现人生理想,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当年陆游踌躇满志,原本以为可以实现理想,但是在前线并没有受到重用,还被调回到后方,这件事情对于诗人打击很大,所以这首诗最能够体现出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陆游在驿站可谓是抚今追昔,由于生活不如意,再加上种种的不如意,以至于他悲痛万分,有苦难言;首联和颔联正是描写了在变化中的感怀之意,毕竟当时陆游已经是48岁了,这些都使得诗人很伤感;年轻的时候还算是比较幸运,君王还记得我陆游,如今我在边塞,可是早已头发花白,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依旧还是穿着青衫位列八品,从剑阁门外归来,我就感到越来越老了,白发明显增加了不少。

    颈联和尾联则是先由景入情,以此来诉说内心的悲苦,使得这几句更加的伤感,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可见诗人当时非常的伤感,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是接受命运的安排;古堡上的旌旗在秋风中飘扬,到了秋天之后,让人很是无奈。深夜城墙上响起了鼓声,那声音听了让人越发悲伤。我依旧雄心壮志,只是再也没有机会,醉梦中听到军乐,我们列队出发前往边塞作战。

    陆游的一生忧国忧民,尽管生活很不如意,可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毅然决然前往蜀州,只是生不逢时,从而造成了诗人悲剧的人生。在这首《醉中感怀》一诗中,他表达了人生的无奈,还有理想的破灭,这些都成为了诗人心中永远的痛,尽管他很努力,想要改变现状,但是有一些事情,他也很清楚,并不是努力了就可以实现,所以只能是在作品中以至于来抒发内心的悲苦。

    [阅读全文]...

2021-12-19 14:30:14
  • 古诗中的客舍意思100句

  • 经典
  •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翻译赏析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前言】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时的写怀之作。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大历四年(769)成都客舍,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注释】

      ①客舍:旅馆。两省,唐时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此指中书、门下两省。旧游,旧友。幕,指剑南节度使幕府,治所在今成都。

      ②“三度”两句,说自己五次出任郎官便已年老,自从出任刺史以来,也已五年了。岑参自广德元年(七六三)至永泰元年(七六五),曾先后五次出任郎官。这里说“三度”是言其为多数,且不与下文“五”字重复。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三为虚数。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

      ③“莫言”两句:意思是不要说皇帝长久不重用自己,百姓尚未安宁又怎么办呢?说自己关心的不是作官,而是济世。那,奈何的'合音,对……怎么办。未休,未得安宁。莫言:不必说。其那:怎奈。未休: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④“人间”两句:说岁月如流,秋日又至。

      ⑤“不知”两句:说满腹心事不知向谁倾诉,只有江上蝉叫伴着自己。空,徒然。

      【翻译】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赏析】

      大历四年,诗人旅居成都一年余,终未及北归,病殁于成都客舍。此诗如诗人的一生经历的感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诗人回忆自己五度为郎、二次出塞、三年嘉州的出仕经历,虽没有力拔千钧、扭转乾坤之才,却也已尽绵薄之力,尽职尽责,忠义持身。微官卑职,忝居朝列,自己虽有长风破浪、济世扶危之心,不能施展,又怎可怨声载道,叹世艰难?客舍独坐,凄然北望,诗人百感交集,满腹心事,无人倾诉。全诗写得苍凉悲郁,格调高远,深衷浅貌,句*意远,脱弃繁缛而丰华古韵,天然呈现。诗人晚年诗苍凉*淡中更见老成和浑圆,意境浑涵,更耐人沉思吟咏,回味咀嚼。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生。“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其中包含“生*未得意”的感叹。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诗人在同时期所作《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上引均见此诗)一诗中写道:“春与人相乖,柳青头转白,生*未得意,览镜心自惜”,是“叹春”。本诗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暮年,处境维艰。“穷苍草转深,闭门日将夕”(同上),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阅读全文]...

2022-05-12 08:59:54
留客醉的古诗 - 句子
留客醉的古诗 - 语录
留客醉的古诗 - 说说
留客醉的古诗 - 名言
留客醉的古诗 - 诗词
留客醉的古诗 - 祝福
留客醉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