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

关于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6) 语录(6) 说说(66) 名言(1k+) 诗词(1k+) 祝福(17) 心语(422)

  • 山中留客原文翻译及赏析

  • 学生
  • 山中留客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中留客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

      春天的阳光沐浴着山,山中的景色十分美丽,不要因为阴天就打算回家。

      即使天气晴朗没有下雨样子,走到山中云雾深处雨点也会打湿你的衣裳。

      赏析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充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机勃勃,光彩焕发,争奇斗艳。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很有想法。(赵其钧的评价)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便是上边所说,其实可以有另一种理解。世界如此美好,天地万物都展现着美好的姿态。但是不要因为一点挫折便觉得受挫,丧失信心。你看,就算是万事如常,也会有看不见的矛盾会使你受伤。山中留客,不是在山中留,而是在人生中留;客,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在人生中遭受挫折的朋友们。

      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又把山中之景细致精确的表达了出来,这是因为“弄”的本意是卖弄,而在此却加以引申了,有“起舞弄清影”中的“弄”之意。

      “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首先,春天雨水多,山中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山中的游客从“云”中出来时衣服就已经变的湿润润的了。其次,是在对客人进行挽留。你怕下雨吗?下雨不过是把你的衣服打湿而已,在这山中,即使是晴天也不会让你的衣服干着,那么你又何必害怕下雨了?留下来吧!何不欣赏欣赏这雨中美景呢,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作者简介

      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高,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公元711年前后在世。曾为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相传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世呼为“张颠”。其诗存世六首,均为写景色绝句,以意境幽深、构思精巧见长。

    [阅读全文]...

2022-04-09 10:55:31
  • 张旭《山中留客》

  • 文学
  • 张旭《山中留客》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旭《山中留客》,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

      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赵其钧)

      山中留客/山行留原文及赏析

      山中留客/山行留

      张旭〔唐代〕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张旭

      张旭(约685年—约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阅读全文]...

2021-12-03 06:32:51
  • 山中留客古诗及诗意(山中留客的译文和注释)

  • 诗意
  • 《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一、内容赏析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是迎风招展的山花?是花丛中欢唱的百鸟?还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

    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面对这美不胜收的春山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第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大雨淋湿了衣服。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大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

    末句“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就能见到的,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因为“入”之愈“深”,所见愈多,景色愈美。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凡事岂可浅尝辄止,若是“轻阴便拟归”,若不敢“入云深处”,又怎能欣赏到“也沾衣”的另一番景象呢?

    山中客,人生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入云深处”也许更是人们的“心中桃源”。

    二、格律分析

    本诗为一首首句入韵七绝诗,押《*水韵》【上*】部“五微”韵。*仄格式为“**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首联和末联皆不用对仗。

    三、结构分析

    写诗讲究“起承转合”,所谓“起承转合”之说,以绝句论,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三句为转句,四句为结句。其法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为起句,总写春山美景。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为承句,承接上句描绘了美丽春山此时天气“晴转阴”。第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话锋一转,难道现在阴天,可能还会下雨,就回去吗?不,你只看到外面晴明的春山风光,春山深处的风光又怎样呢?第四句“入云深处亦沾衣”为合句,点题“只要我们不怕风,不怕雨,肯定能领略到春山深处烟雨蒙蒙的另一番景致。”

    一首诗,意境美、音韵美、结构美,方为好诗!

    [阅读全文]...

2022-01-03 23:27:38
  • 山中王维古诗

  • 文学
  • 山中王维古诗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一首五绝,作于诗人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此诗抒发了诗人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中王维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山中》

      诗人: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

      弯曲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山色却浓得仿佛就要润湿了人衣裳一样。

      注释

      1、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一作“溪清”。

      2、红叶:秋天,枫、槭、黄栌等树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3、元:原,本来。

      4、“空翠”句:形容山中翠色浓重,似欲流出,使人有湿衣之感。空翠:指山间青色潮湿雾气。

      鉴赏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大概是穿行在山中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颜色,蜿蜒穿行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色彩有特殊敏感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绚烂秋色遐想呢。所以,这里“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是山中景色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却是它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浓翠之中。苍翠山色本身是空明,不像有形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复杂作用所产生一种似幻似真感受,一种心灵上快感。“空”字和“湿”字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深山另一种美境界;王维这首《山中》“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山色给人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

      这幅由白石磷磷小溪、鲜艳红叶和无边浓翠所组成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情调。和诗人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拓展:《山中送别》王维描写友人送别的古诗词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山中送别】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

      掩:关闭。柴扉:柴门。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山中送别】王维人物背景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山中送别】赏析

      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阅读全文]...

2022-02-16 12:37:12
  • 山中古诗王勃诗意(《山中》赏析)

  • 诗意
  • 读过《红楼梦》的人,可能会记得香菱学诗的时候,香菱说:

    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却说:

    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可见不同欣赏水*的人,喜爱的诗是不一样的。现代诗人冯至说:

    我个人在青年时期,并不了解杜甫,和他很疏远,后来在抗日战争流亡的岁月里才渐渐与他接*,那时我写过一首绝句:‘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句句真。不识诗中尽血泪,十年佯作太*人。’从此杜甫便成为我最爱戴的诗人之一,从他那里我吸取了许多精神上的营养。”(《祝〈草堂〉创刊并致一点希望》)

    可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背景环境下,也会喜欢不同的诗。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王维(701年-761年),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一个是初唐四杰之一,一个是王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两个都写过一首题目为《山中》的五言绝句。

    这两首诗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下写成,作为读者来说,喜欢哪一首也反映了自己的心境。我们先看看这两首诗。

    王勃这一首是羁旅诗:

    长江悲己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王维这一首是山水诗: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即使不懂诗的人,读完也能感觉出不同的味道,同样写秋冬之际的”山中“,一个充满了悲凉,一个却是一片闲适。

    长江悲己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长江悲己滞,万里念将归。前两句写空间,滞留一方而悲,路途遥远而念。可以细细品味诗中动词,一个”悲“、一个”滞“,一个”念“。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说过: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诗人的诗心也是如此,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万不得已“。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后两句写的是时间,秋冬之际,满山黄叶纷飞,更加心情郁结。末句以景收,但是此景中,一个”黄“,一个”飞“,把暮秋的悲凉如同画一样展现出来。

    王勃除了这首伤秋的诗,还有一首《羁春》 诗写了同样的伤感: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这首《羁春》同样情景交织、羁旅伤时。开端对仗起,千里之外,游子思念之情已经疲倦,更逢春天仿佛一日归来。出句”千里“是空间的遥远,对句”一朝“时间的迅捷。

    结束时同样写景收尾。和”黄叶“一样,也有”落花“这种令人神”伤“的意象, *淡之中可以感受到意境的浑厚 。

    假如您没有这种羁旅思乡的经历,很难感同身受。终日生活在舒适区里的人,如果说喜欢这首诗,多少有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意思。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关于王维的这首诗,胡仔《冷斋夜话卷四·五言四句得于天趣》记录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评诗:

    吾弟超然善论诗,其为人纯至有风味。尝曰:「陈叔宝绝无肺肠,然诗语有警绝者,如曰:『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王维摩诘《山中》诗曰:『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舒王百家衣体曰:『相爱不忍发,惨澹暮潮*。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皆得于天趣。」

    予问之曰:「句法固佳,然何以识其天趣?」超然曰:「能知萧何所以识韩信,则天趣可言。」予竟不能诘,叹曰:「溟滓然弟之哉!」

    胡仔说,我的弟弟(字超然)善于论诗。他说陈叔宝的”午醉醒来晚“、王维的”溪清白石出“、王安石集句诗”相爱不忍发“都得于天趣。胡仔觉得挺玄乎,问怎么辨别这些诗的天趣呢?

    胡弟弟说:你要是明白萧何为什么能辨识韩信的秘密,那么就可以跟您讨论天趣了。胡仔%#@&…………………..胡仔叹了一口气,我这个弟弟真是深不可测(不着边际)呀!

    老街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刘邦瞎了眼,而萧何就能看出韩信的本事来,如果活到今天,萧何一定是个最优秀的HR。

    我们还是回到凡间,听一听苏轼的评价吧: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王维诗中有颜色:白、红、翠。有景物:溪、石、叶、路、雨、衣。如果是苏轼的版本则更加五彩斑斓:蓝溪、白石、玉川、红叶、空翠 。

    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评价王维这首《山中》的名言。王维通过色彩鲜明的意象组合,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呼之欲出的画面。如果说喜欢的话,我更喜欢王维这幅山水画中闲雅疏淡的生活。

    另外,王维这首《山中》流传的版本真不少,苏轼的第一句是:蓝溪白石出;胡仔的第一句是:溪清白石出;我们今天流传的版本是:荆溪白石出。抛开王勃的那首诗不说,单看王维的三个版本,您喜欢哪一种呢?

    读王勃诗,感受到的是一位为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就像今天那些在北上广深漂泊的异乡人们,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得已和不如意,但是仍旧坚持而不肯放弃 。

    读王维诗,看到的似乎是一位喜欢享受生活的中年人。当然,像王维这种人人羡慕的山水田园生活,多是经过王勃这种努力工作才能换来的结果。看看今天在山村建别墅居住的人,多是当今的有钱人。

    古代有位诗人不是说过:

    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非是等闲人。

    对于王维《山中》的闲适生活,大多数人仅仅是偷闲梦想一下吧?其他的时间还是要经历王勃《山中》那种奔波的痛苦。

    读过这两首诗,您喜欢哪一首呢?王维还是王勃?

    [阅读全文]...

2022-05-28 09:25:51
  • 季节的古诗

  • 季节
  •   一年四季,不断更替,形成不同的季节自然景观。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树阴里白沙堤.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山行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阅读全文]...

2022-03-31 10:42:36
  • 山中王维赏析简短(山中王维古诗解释)

  • 解释
  •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诗词鉴赏:①“注释”:“白石"秋末冬初水落石出;"红叶稀”秋霜红叶稀稀拉拉;"元"即原,本来的意思;"空翠"即苍翠欲滴的山色。②“译文”:荆溪水浅石出*磷,深秋天寒红叶稀疏点缀。山路上原本没有下雨,但苍翠欲滴的山色沾湿人的外衣。③"鉴赏":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音乐家,苏轼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五言绝句采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深秋时节的山水风景图。对于山中四季的轮回变幻迁客骚人多有涉及,记得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也有类似的描绘,“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中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阅读全文]...

2022-05-22 08:39:49
  • 描写季节的古诗有哪些(描写季节的古诗分享)

  • 季节,分享
  • 春天的风,温暖和煦,唤醒世间生机;夏天的风,舒心惬意,带来难得的清凉;秋天的风,萧瑟肃杀,吹落片片花叶;冬天的风,寒冷凛冽,捎来刺骨的寒意。

    一年四季都是风的季节,不同时节的风也有不一样的容颜呈现。

    在古诗词中,我们常常能见到风的身影,轻柔的,猛烈的,快乐的,悲伤的,姿态不一,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其中寄托的别样情感。

    春风拂过大地,如同母亲一声柔情的呼唤,叫醒了自然万物,使天地间的一切逐渐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样貌。欣欣向荣,是春的代言词,而春风,也像是春的使者,告诉我们春的讯息。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的脚步缓缓来到,刚一现身,高高的柳树上就长出了嫩绿的新叶,柳枝随风起舞,犹如那轻盈的绿色丝带,看起来清新可人。风是无形无状、捉摸不透的,但贺知章别出心裁,把春风比作剪刀,瞬间化无形为有形,将大自然的巧工完美地描写出来,原生态的美感尽数流露。

    《春思》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浪漫的文学家总有许多出人意料的想象力,在他们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就像春风,季节一到就忙碌了起来,伴着花草柳树成长,陪着燕子筑巢蜜蜂采蜜,吹来小雨滋润大地,又匆匆放晴让春日阳光温暖各地。春风无处不在,热情洋溢地为大家服务,亲切又体贴。

    炎炎夏日,随之而来的是刺眼的阳光,高涨的气温,还有满身的大汗。这时候,要是能来一阵夏天的风就太好了,虽说略带暑气,但那也是盛夏中极为宝贵的礼物。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悠长,酷暑难耐,若是有条件去山亭里避暑,简直是一大美事。在高骈笔下,山亭周围绿树成荫,池水清澈见底,偶然有风淡淡划过,水面便泛出层层涟漪。夏风带来的不只有涟漪和清凉,还送来阵阵蔷薇花香,令人身心舒畅,为之着迷。夏天的风,情感热烈奔放,多了几分活泼外向的可爱魅力。

    《宿山寺遇雨》

    独抗尘容过梵宫,残阳犹自拖微红。

    黄牛下坂前溪雨,绿竹摇窗曲径风。

    石露危崖山骨出,水流深涧地喉通。

    绳床兀坐清无寐,满耳蛙鸣芦荻中。

    如果只有风,可能还不够凉爽,若是再夹杂一场夏雨,那就更加消暑了。明代文学家杨文卿一次留宿山寺的时候,就碰上了一场夏天的风和雨。窗外雨声、风声以及绿竹随风摇曳发出的沙沙声,共同交织出一支美丽动听的夏日狂想曲,听得人沉醉其中,毫无睡意。既然不觉得困,那就索性躺在绳床上,用心倾听自然界的曼妙乐章,肆意享受这场风和雨带来的清爽凉意。

    “伤春悲秋”,是古诗词创作里一个经典的主题。春光虽美,却会让人有光阴易逝的感慨;秋风萧瑟,花叶凋敝,又予人悲凉之感。久而久之,秋风渐渐染上了忧伤的色彩,潜伏在文字里,为我们留下可寻味的空间。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萧萧,送来一群群大雁,雁群掠过天际,划破寂静的高空。风的行踪难以捉摸,此刻又吹进了庭院,吹落了树叶,也吹入了刘禹锡的心。“独在异乡为异客”,这时候的刘禹锡客居在外,眼前的萧瑟肃杀之景,不免引发其心中的孤独与哀伤,更是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游子心思敏感细腻,秋风犹如那情绪的导火索,点燃了他的伤感与孤寂。

    《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秋天的诗词不全是悲凉的基调,同是刘禹锡的作品,《始闻秋风》却有进取高亢之意。又是一年秋天,秋风应时来临,再度与诗人见面。时间流淌,人也慢慢老去,容颜日渐衰老。虽说青春不在,身体抱恙,但是刘禹锡仍然迎着秋风登上高台,极目远眺,颇有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思,仿佛年老和伤病并不能影响刘禹锡前进的步伐。这也是少有的,把秋风写出高昂情绪的作品。

    北风呼呼刮起,便是冬天的时节,此时气温日趋降低,人会觉得越来越冷。古代没有所谓的温室效应,保暖装备也没有现代这么齐全,一到冬天,顿感冰冷刺骨。冬天的风,正如不速之客,也就变得不那么讨喜了。

    《北风行》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城外北风卷地起,大雪纷飞冻彻骨,城楼上戍守的士兵冻得好像耳朵都要掉了,受苦受累保家卫国。然而,将军却穿着锦帽貂裘,手持酒杯赏雪景,与守城士兵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诗人刘基虽无直接表露情感,但通过如此强烈的对比,我们已经能感受到那种辛辣的讽刺口吻。这极寒的北风,不仅刮在士兵们身上,更刮在有志之士的心里。

    《北风吹》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阅读全文]...

2022-02-18 05:25:45
  • 描写季节的古诗有哪些(关于季节的古诗分享)

  • 季节,分享
  • 春天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夏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秋天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冬天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阅读全文]...

2022-03-01 22:40:00
  • 小满季节的有关古诗

  • 小满,季节
  • 小满季节的有关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满季节的有关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绝·小满》宋朝·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十九弟生日·西堂旧作春池梦》宋朝·项安世

      西堂旧作春池梦,南国今逢小满天。

      重四巧排黄阁印,百分宜泛紫金船。

      夜闻素月初生涯,晓看丹枝已属贤。

      万种春红都敛避,一庭槐日翠阴圆。

      《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中耕除草在农田。

      勤劳流热汗,努力获丰年。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从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小满农事诗》

      小麦粒渐满,收割还需十多天。

      收前十天停浇水,防治麦蚜和黄疸。

      去杂去劣选良种,及时套种粮油棉。

      干旱风害和雹灾,提早预防灾情减。

      芝麻黍稷种尚可,春棉播种为时晚。

      早春作物勤松土,行间株间都锄严。

    [阅读全文]...

2022-04-10 10:28:45
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 - 句子
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 - 语录
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 - 说说
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 - 名言
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 - 诗词
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 - 祝福
山中留客古诗写的哪个季节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