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潇湘路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潇湘路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潇湘路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潇湘路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李白《远别离》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
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李白《郢门秋怀》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杜甫《暮春》
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洞庭如潇湘,叠翠荡浮碧。——孟郊《游韦七洞庭别业》
只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贾岛《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洞庭张乐地, 潇湘帝子游。——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陈陶《竹十一首》
旧曲不弹瑶瑟怨,秋风秋雨梦潇湘。——唐寅《枯木竹石图·绿云飞兴风翎长》
潇湘回雁多,日夜思故乡。 ——王建《江南杂体二首》
秋风过鸿雁,游子在潇湘。——齐己《远思》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严仁《鹧鸪天·一曲危弦断客肠》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杜牧《送薛种游湖南》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苏轼《水龙吟·雁》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卢挚《沉醉东风·秋景》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花貌些子时光,抛人远泛潇湘。——李白《清*乐·鸾衾凤褥》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李白《古风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杜甫《即事》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西江月·秋收起义》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刘禹锡《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杜牧《早雁》
潇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更讨衡阳董炼师,南浮早鼓潇湘柁。——杜甫《忆昔行》
渔父词潇湘画中,雪翻秋浪,玉削晴峰。——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滟滪口,一泊潇湘天。——白居易《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
永怀丹枫树微脱,洞庭潇湘晚风休。——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熊武走蛮落,潇湘来奥鄙。——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煌煌潇湘姿,肯杂摣梨饾而彼倚市门,讵复工刺绣。——赵蕃《向监税以前韵见贻复用韵答之》
画出一派潇湘秋,万家秋色人渔樵。——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李商隐《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幸得远潇湘,不然嗤贾屈。——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今朝灞浐雁,何夕潇湘月。——贾岛《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
永怀帝子来潇湘,瑶环琼佩千鸣珰。——刘基《旧在杭时为冷起敬赋泉石歌乱后失之今起敬为》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潇湘神·*枝》
唐代:刘禹锡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枝》译文
*枝啊*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潇湘神·*枝》注释
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
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作此词时刘禹锡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潇湘神·*枝》赏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潇湘神·*枝》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潇湘神·*枝》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红楼梦之遗梦潇湘第一章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红楼梦之遗梦潇湘第一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一个常常把林黛玉想成自己的女孩,一个爱做梦的人。
我名叫代云,无论笔名还是网名,都叫潇湘妃子,假如自己有黛玉的才情那该多好啊。只想做一会林黛玉。
那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心目中那个闲愁万种的黛玉,她对我说:“代云妹妹,如今我该下凡在人间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走一趟。我绛珠不愿经历那——红楼一梦,你可代我历经此劫?”我想了一会儿,说:“相见必定是你我有缘,我愿意在书中走这一遭。”绛珠仙子嘴里默默的说:“绛洞花主,对不起,你我之间的恩情就让代云为我还尽吧。”说完,便含泪而去。
这时,一个癞头和尚走过来,手中把玩着一块玉,他对我说:“你便是绛珠了。”我说:“我是代云。”“你就是绛珠。随我而来吧。哈哈哈哈。”我跟着他,来到一个断崖,他把手中的玉抛下去,望着我说:“此时不去,更待何时?”我望了一眼那个和尚,那和尚一脸慈祥的笑意。我纵身跳入那万丈深渊。昏睡了过去。
我醒来了,“我是谁?我在那儿?”我在心里问道。我什么也记不起来了,只知道自己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在这个空空的房子里。其实,这间房设计十分雅致。但是没有声音,也没有伴儿。
我起身出了房间,几个侍女正在修剪园中的花草。这时,一个侍女走过来,说:“小姐,你醒了。”我对她说:“我父亲呢?”“老爷去荣国府了,几天前就去了,小姐怎么忘了?”那儿,一个侍女笑着说:“雪雁,你看小姐一切安好,你不必如此担心。”雪雁皱着眉头说:“我自小就跟着小姐,小姐体弱多病,我怎能不多照顾小姐?”我对宛然一笑,说:“谢谢雪雁姐姐,姐姐辛苦了。”雪雁:“小姐多保重就是谢我了。”
“我想看看我的母亲。”“小姐随我来。”我点点头。我来到一个宽大精美的房间,一进门,挡在眼前的是一扇风屏,上面绣着一幅山水画,称得上是宏伟巨制。
里面躺着一个面容憔悴的人,但病痛遮不住清秀的面孔,雪雁上前请安:“夫人,小姐来了。”她就是我的母亲,她身边的两个侍女把她扶起,她说:“黛玉,母亲如今病重,怕是……”她的'声音那么温柔,或许以前把我当做手中的玉。在她的声音里,是不舍也是绝望。我的眼睛一热,泪水应颊而下,心中有万言而不知从何说起,许久,我用哽咽的声音说:“母亲,我、你还来不及给我全部的母爱、你不能走啊,别走啊。”她也哭了,雪雁她们也用手中的手绢擦拭着眼泪。母亲强颜欢笑地把我往外推,说:“黛玉,你先回去,我好一点了。”然后,雪雁拉着我往外走,我不停的回头,想多看一眼那个以往对我全心全意的母亲。
未完待续……
描写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
,病如西子胜三分潇湘馆的描写作品第十一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对它的描写是:“一带粉垣,数 楹修舍,有千百竿 翠竹掩映… … 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雨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 … 后园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
可以说这是潇湘馆的全景图。
第二十六回的*景则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湘帘垂地,悄无人声”, “一缕幽香,从碧沙窗中暗暗透出”。
第三十五回潇湘馆的景色又是另一番景象:“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 “窗外竹影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覃生凉”,月洞窗外 悬着鹦鹉架,架上一只会“长叹”,还会学着主人“吁磋音韵”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鹦鹉。
是客居荣国府的住所。
引用舜的潇湘二妃、的典故命名。
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
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
黛玉的诗号“”,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潇湘馆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位于大观园西,与*遥遥相对,从其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
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
《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政等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
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该院院外一带粉垣,院内千百竿翠竹掩。
入门曲折游廊,廊上挂着一架鹦鹉。
正房三间,一明两暗。
后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院墙根有隙 流入清水,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此是奉元春命住进大观园时黛玉自己选定,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
她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一生。
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
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
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在元妃省亲期间,贾宝玉题对额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并题诗有凤来仪,暗指黛玉其尊贵身份。
描绘所见之景: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行路难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行路难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襻,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炬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诗文赏析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之气。卢照邻这一首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我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诗人说:纵然*日有生死交情,但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尧年,代长寿;巢由,巢父与许由,古时隐士。“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最终不堪恶疾所苦,自投颍水,这里似有忏悟,只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行路难古诗汇编1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路难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路难(丙戌秋作)
明代·宋濂
筍舆向江行,十步四三曲。
日落天渐昏,栖止怜不夙。
有如丧家狗,望望共奔逐。
遥见洲渚边,凋杨失新绿。
一室小如舟,偶值酒新熟。
主翁面如鬼,行步苦彳亍。
延坐白木床,发问极羞缩。
百钱买一斗,聊诳先生腹。
执觞未及饮,所睹甚怪促。
昂昂舶上下,头缠布一幅。
两胫赤如染,俟食类饥鹄。
忽然来共*,迫我汗如沐。
弃酒出倚闾,远吸江上渌。
青山向我笑,不语意良足。
居常务标致,今此毋乃俗。
少时凶悍徒,几欲塞破屋。
喧嚣呈百伎,丑恶难具录。
生*见未曾,五藏为反覆。
瞠目久不语,情思殊隘蹙。
晚入一窝卧,槁秸纷不束。
瓦穿星似筛,壁坏风如镞。
水车贴四畔,转足碍轮轴。
解装暂一息,何异树下宿。
萧晨出门去,轩豁骋遐瞩。
远岭收片云,前汀落双鹜。
即景政自佳,抚怀欲成哭。
天地虽无私,人事有倚伏。
台观变坑阱,衽*为韔箙。
休嗟行路难,羊肠乃*陆。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解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分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词鉴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注释
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创作背景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被贬,情绪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赏析
中唐文学家诗人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潇湘路的古诗
写潇湘的古诗
潇湘的诗句
潇湘诗句
情满潇湘的古诗
带潇湘的诗句
潇湘奇观的古诗
带有潇湘的诗句
潇湘在古诗词中的
潇湘雨涉及到的古诗
对于潇湘的古诗
有关潇湘的诗句
关于潇湘的诗句
含有潇湘的诗句
有关潇湘的诗词
潇湘竹诗句
有关潇湘的句子
潇湘雨古诗写的哪里
烟雨潇湘的诗句
潇湘竹的古诗词
潇湘美景的诗句
描写潇湘的诗句
沧海与潇湘的古诗词
潇湘神的古诗词大全
形容潇湘竹雨的古诗
寿阳曲潇湘夜雨的古诗
描写潇湘的唯美古诗词
潇洒行路的古诗
湘妃的古诗
陈湘的古诗
金贝贝写的古诗
小女孩子写的古诗
以母亲的古诗
*墨者未必黑的古诗
当古诗遇到美食的活动
褒奖官员的古诗
含俱字的古诗词
悯农的古诗词配画
关于泽芝的古诗
听一首精灵的古诗
古诗里的文字
山路回转的古诗
好记100倍的古诗
咏鹅的七首古诗
正常的古诗变搞笑的故事
姐妹不离不弃的古诗
横塘古诗分析诗人的情感
关于奉献的七言古诗
适合用来取名字的古诗文
其运行的古诗
带有君的古诗七个字
望洞庭古诗的阅读感想
李白初中不学的古诗
古代称赞父亲的古诗
古诗三首的第一首
表现立春时节天气特点的古诗
古诗词分析意境氛围的例题
描写休戚生养的古诗
但有峡这个字的古诗
九月九思亲的古诗
形容八百里加急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