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

关于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1) 语录(15) 说说(9) 名言(5) 诗词(516) 祝福(3) 心语(162)

  • “吃茶去”所蕴含的禅宗深意

  • 深意
  • “吃茶去”所蕴含的禅宗深意

      吃茶去,一句随意中却彰显兴趣的一句话,确是深藏着禅意与典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吃茶去”所蕴含的禅宗深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嗜爱饮茶,也喜欢用茶来打机锋(机锋:答非所问、预设前提)。一日,寺里新来的两个僧人拜见他,从谂禅师便问其中一位:

      “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来过”

      从谂禅师回到:“吃茶去”

      禅师又问另外一位:“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说:“没来过”

      禅师也说:“吃茶去”

      禅师仍然是这句话,引领僧人的院监见此情此景,便好奇的问:“禅师,为何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没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

      从谂禅师仍然对院监说:“吃茶去”.

      而这一典故出自禅宗历代祖师语录《五灯会元》

      茶对佛教徒来说,是很*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都会饮茶,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于佛教徒,既*常,又深奥。是否能从中悟道,这全看自己的灵性。

      而吃茶去,现在的释义,是引领人去接触,体验,茶与禅的一种感觉。也有解释说,这三个字是淡定的心态,但无论是体验,还是心态。都体现出深奥的禅理。

      身边有茶,茶中有禅,所谓吃茶去,就是在最普通的生活中,体会到隐匿与生活中的智慧。

      吃茶去,作为著名的禅机和茶道文化的典故,将茶道与悟道,紧密的联系,正是禅茶一味的寓意。

      思想在很多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对于已经掌握的东西,就不必要再胡思乱想,否则就如同画蛇添足,徒增无益。比如,学会了吃饭,再吃饭时就专心吃饭,否则容易消化不良,自寻不快。 比如,不会游泳,就要学*,开动思维的脑筋。如果要提高绘画、唱歌的技艺,就需要开动思想,反复实践锻炼,从而得到水*的提高。 这则公案提示人们:要自然而然地生活,不要演绎、推理出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思想。 “念”是指闪过的一个念头,比如在炎热的天气里忽然一阵凉风吹来,顿时感叹:好凉快!这就是“念”。 “思”是思想,推理、联想、演绎,等等,是思维的过程。 禅宗希望人们在有了“念”头时,不要由此生起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思想。这就是不“生”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思想。佛经中“无生”一词的含义与此相*。 要做到这样,需要反复锻炼。不用刻意寻找场所,生活中随时可以开始。

    [阅读全文]...

2022-05-23 04:56:51
  • 禅宗经典语录

  • 禅宗经典语录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语录吧,语录现指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有一定传播力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语录才是好的语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禅宗经典语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2、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3、刹那便是永恒。

      4、为何不必?

      5、一切皆为虚幻。

      6、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涅盘经》

      9、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10、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11、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十善业道经》

      12、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3、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4、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15、不可说,不可说。

      16、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

      17、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18、少欲,则少烦。

      19、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普贤菩萨警众偈

      20、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斌宗法师

      21、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大师

      22、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华严经》

      23、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4、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5、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五苦章句经》

      26、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

      27、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29、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0、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

      3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惠能

      32、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3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35、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无量寿经》

      36、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37、羽化不是我的抉择,我也不是羽化的抉择,注定的眼睛,俯瞰着万物苍生。

      38、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 、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3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4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5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6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7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8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9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10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阅读全文]...

2021-12-23 10:25:45
  • 佛教禅宗座右铭

  • 座右铭,励志,佛教
  • 关于佛教禅宗

    初学佛的人,看见佛法内,有所谓大乘、小乘;有所谓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乃至所谓俱舍成实等宗;禅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故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心宗。

    以禅定作为佛教全部修*而得名。

    用参究方法彻见本有佛性为宗旨。

    禅宗发展主要分成“五家七派”:沩仰宗。

    沩山灵佑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创立于湖南宁乡沩山密印寺。

    沩爷宗强调机和用,信位和人位,及文字和精神之间的差别。

    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是和庄子完全相同的。

    临济宗。

    由黄檗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今江西境内)初露端倪,义玄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建临济院创立。

    因义玄住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

    临济宗传至楚圆门下,又分出黄龙派、杨岐派。

    临济宗认为无位真人就是真实的自我。

    曹洞宗。

    由洞山良价与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良价禅师治所在今江西宜丰县洞山,良价的弟子本寂在豫章洞山(今江西境内)普利院学法数年,后到曹山(今江西宜黄境内)统扬师法。

    由于良价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禅林中把师徒两人创立、弘扬的新禅宗称为“曹洞宗”。

    曹洞宗以自忘来完成自我的实现。

    云门宗。

    文偃创立。

    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

    云门宗一面逍遥于无极,一面又回返人间。

    法眼宗。

    文益创立。

    南唐中主李璟赐谥其为“大法眼禅师”而得名。

    法眼宗完全奠基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黄龙派。

    慧南创立。

    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

    杨岐派。

    方会创立。

    因住杨*(在今江西萍乡县北)而得名。

    教八大宗派之宗和禅区别  禅宗与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两个,他们都是大乘佛教。

    禅宗是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但到了六祖慧能时,才以顿悟法门为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禅宗的特点就是四句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也就是说,禅宗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以心印心,能让你在一刹那顿悟佛的境界。

      但这种法门只有极少数禅宗高僧知道,而且以心印心难度极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所以说禅宗法门只接引利根上器的人。

    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可以概括为:信、愿、行。

    也就是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往生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

    由于净土宗简单易行,所以适合所有的人学*,不像禅宗很难懂,也很难修持。

    很多人不太看得起净土宗,但我不以其然,我认为世界上最高的法门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

    净土宗的特点就是念佛往生,而且不需要有什么修行功夫,任何人都可以带业往生。

      佛教本无门派分别,但在度众生中,因众生根器不同,产生了教法的不同。

    不同的教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就形成了自己派别。

    我们常知道的佛教法门派别有:禅宗、净土宗和*。

    三教本源,同归一处。

    因教法不同,随立三门。

      禅宗和净土中有何不同

    禅宗度的是天上飞的,净土宗度的是地上走的。

    所谓天上的,是根器大利的众生,悟性较高,不着于有,不执于相,一点即通,立处空中。

    本性飞翔类,自由洒脱,不拘层次道路。

    因人指引,立时入道,迅速成佛。

    [阅读全文]...

2022-04-16 03:07:52
  • 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论文

  • 发展,哲学
  • 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论文

      在日常学*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引言

      "反智论"译自英语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称为"反智识主义"。与其认为它是种学说,倒不如视之为一种态度。在古代*,始终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这种现象却一直存在于政治,文化等领域。(1)

      在禅宗中,反智论的表现最为突出,不仅在"智性"层面,更是牵涉到"理性"层面。

      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千百年来始终流传。成为"反智论"的旗帜,在其之下,各代禅僧依据自己"参悟",把"反智论"主义推拓尽致。本文就将探索禅宗"反智论"的发展历程,并就其缘由试作一分析

      二、菩提只向心觅

      菩提达摩以降,历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后。六祖慧能在韶洲曹溪开始了禅宗"顿悟"一派的传法活动,逐渐建立了后来的南宗禅。安史之乱后,又历肃,代,德三朝,南宗愈加兴旺发达,甚至淹没了禅宗以外的各个佛教流派。

      由于六祖慧能本身一字不识,对于如何成佛自有不同前人的认识。因此,禅宗反智识主义至此真正发端。据《坛经》"我心即佛"或"本心是佛,佛即本心"即说是人如果认识到了本心,发现真性,就自然成了佛道。

      由"本心是佛,佛即本心"可认识到六祖慧能极其重视本心的作用。在他看来,大千世界不过是本心的产物,"心量广大,遍周法界"(2),外部一切都是虚幻,所以它的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并引经据典地指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3)既然"种种法"是由心而产生,要觉悟,同样必须回归到"心"的范畴,所谓:"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4)在这里,诵读,戒律,禁欲皆可不要。甚至不识字也不成为能否成佛的障碍!例如:

      "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认,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认,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5)

      识不识字没关系,佛理依旧可得。慧能所代表的反智识主义已显端倪。然佛理如何而的?光凭几句话布道,仍还不够。六祖慧能又提出了"顿悟"。" 本心是佛,佛即本心"。要觉悟,何必绕大弯子,每日坐禅,诵读实在太麻烦了,只要只指本心不就行了吗?每人都有佛心,"若起真正般若关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心,一悟即至佛。"(6)为此,坐禅的教义也被打破,本来在印度,坐禅本已有之,并已有一套完整理论。据《坐禅三昧经》《安般守意经》等记载,可知这套方法大致是这样的--

      坐禅,把双腿叠于大腿上,挺直脊梁骨,颈稍屈于前下方,气沉于下腹部,静静的呼吸,目光散视或集中于某一个定物,排除一切杂虑。此外另有"五大法门""四禅定"等。

      可见,在印度,坐禅只不过是一种方法,通过人们在这过程间的调息,静虑,因缘来达到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即成佛)。而慧能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印度的原始坐禅既是"著心"又是"著净"。并斥照此法修行的北宗是:"一具臭骨头,何谓立功课"(7)。在《坛经坐禅品》中提出:"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於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坐禅中无须思考,只要屏息本心,不为外界所左右。坐禅目的就可达到。慧能的弟子怀然与弟子的弟子道一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怀然)一日将砖于庵前磨,马祖亦不顾,时既久,乃问曰:作什么?师云:磨作镜。马祖云:磨砖岂能成镜?师云: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8)

      坐禅不能成佛,诵读不能成佛,识字是否更无关成佛。禅宗的反智识主义在理论上已经相当成熟。在唐代,它受到极大的欢迎,乃至于后来成为释子的大都是禅僧,称为禅宗的全都是南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六祖坛经》开了禅宗反智识主义的滥殇。

      三、我手何似佛手

      "(惠南)室中常问僧出家所以,乡关来历,复扣云:人人尽有个生缘处,哪个是上座生缘处?又复当机问答,正驰机锋,却复伸手云: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云:我脚何似驴脚?"

      此即是著名的"黄龙三关"个中内容,有正常思维的人往往会大惑不解:"我手"与"佛手"有何干系?"我脚"与"佛脚"更是相距千里!但这正是宋代禅僧所热衷的内容。

      北宋禅宗由五家分为七家,临济宗中分出了由袁洲杨歧方会创立的杨歧派,有宁洲黄龙慧南创立的黄龙派。表面上看,禅宗似乎更兴旺了,由五家增为七家。但在实际理论和方法上并没起太大的变化,只是越来越从将哲理转向讲机锋,从直截转向神秘,由严肃转向荒诞,反智识主义的气氛愈发浓厚。

      即以前述"黄龙三关"为题,北宋禅僧纷纷以自己直觉体验解答:

      "我手佛手,谁人不有,直下分明,何须狂走。"(海印信禅师)

      "月下弄琵琶"(隆庆闲禅师)

      问即不知所云,答更匪夷所思。这就构成了北宋禅的特色,"我所持者,非他人能解,"而能解开的,也是得道之人。

      "(李弥逊)一日早朝回,至天津桥,马跃,忽有省,通身汗流,直造天宁寺,适圆悟出门遥见,便唤曰:且喜居士大事了毕。似之厉声曰:和尚眼花了么?圆悟便喝,似之亦喝。于是机锋迅捷,每与圆悟问答,当机不让。"(9)

      当时禅宗虽无病**,而在禅理上无大的进展,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趋之若骛,王安石,程颐,苏轼,黄庭坚普遍对禅宗发生兴趣。尤以苏轼为例,广泛的与禅僧交流,斗机锋,留下不少的公案,"(东坡)抵荆南,闻玉泉禅师机锋不可触,公拟仰之,即微服求见。泉问:尊官高姓?:公曰:姓枰,乃枰天下长老底枰。泉喝道:且道这一喝重多少?公无对,于是尊礼之。"(10)

      宋代禅宗热衷于参公案,斗机锋,以自己直觉体验作为解脱,开悟标准,而不重经书,比之唐代更甚一筹。禅宗的反智识主义更为得到发展。

      四、若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宋代之后,随理*动的兴起,禅宗日益衰微。禅悦之风再盛,乃是在明朝中叶之后了

      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禅宗不仅突然*卷江南,而且同时还出现了好几位大师,如洪恩(即雪浪),真可(达观),德清(憨山),李贽。其中尤以达观,李贽锋芒最盛,并称为"两大教主",受到无数士大夫的顶礼膜拜。即《万历野获编》所说"所在皈依""无不心折"。

      为何历经数百年之久,禅悦之风重现。让我们进入当时社会大环境作全盘考虑。明中叶之际,"文成(王阳明)以绝世之资,唱其心说,鼓动海内"。(11)阳明以"尊德性""致良知"为大纛,横扫了占统治地位的朱子之学。把儒学内部的反智识主义推拓尽致。

      "记诵之广,适以长其傲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12)

      在王阳明的宣扬鼓动下,明中叶之际,反智识主义的气氛几乎笼罩了整个*,前如陈献章,后有刘宗周,都对读书穷理的朱子之说持怀疑态度。白沙说:

      "学劳攘,这无由见道。故观书博识,不如*"。(13)

      在此大环境下,禅悦之风再盛,也不足为奇。正如陶望龄所说:今之学佛者,"皆因良知二字诱之也"。(14)然当时禅悦风行,无论从形式,内容,比之前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达到呵佛骂祖的地步,就本质而言,也是为了追求个性**,别求新格。

      "竺乾一时尊夙尽在东南,最著者则为莲池,达观两大宗主,然二老行径迥异,莲专以西方之学化诱后学,达则聪明超悟,欲以机锋言下醒人,莲枯守三条,椽下跬步不出,达则折芦飞锡,大抵莲老一派主于静默,惟修净土者遵之,而达老直截痛快,佻达少年骤闻无不心折。"(15)

      同为两大宗主,莲池格守前代教义,不越雷池一步。因而追随者并不多。而达观却另辟新径,在思想界刮起一阵旋风:

      薛元初(太春)"*举子业,始见老,庄书及《维摩》、《园觉》诸经,辄以孔孟之语解之,一夕豁然有醒,自是慧辨无碍。"(16)

      杨起元(贞复)"居闲究心宗乘,慕曹溪大鉴之风,遂结屋韶石。"(17)

      然而当时江南大批禅信者,并没停止在谈禅,交禅的程度。而在强调"本心"、"护念"的大旗下,骂佛,童心说,维护个性、情感的理论都粉墨登场。更有甚者,走上了纵欲的个人享乐主义的道路。就以前述的达观为例,《万历野获编》记载说:(达观)"心佻达,不拘细行"。既赴宴,又观戏,还有几个穿红着紫的侍者,得了个"摩登鸠摩罗什"的浑号。还有当时非常有名的理论,很能说明问题:我们养了十几个婢妾,但将来决不妨碍我们超生西方极乐世界(18)。

      此都是由当时"致良知""我心即佛"所衍生的东西,在*历史上反智识主义气氛最浓重的明朝,上述现象的出现毫不为奇。禅宗信徒完全抛弃了佛教的传统,以追求极端的个人主义为目标,掀起了思想界的层层异潮,称之为"狂禅"。禅宗的反智识主义至此达到了其顶峰。

      四、结论与结局

      禅宗作为本土化很浓厚的宗教,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印两种哲学的混合物。因此要考察禅宗的反智识主义,必须全面从两国哲学文化中求索。

      在*古代哲学中,道家,法家的反智识主义气氛最为浓厚(19)。尤以道家对禅宗影响最大,翻开老子《道德经》,关于反智识主义的例子不胜枚举:"绝圣弃知,民利百倍""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虽然道家的反智识主义集中在自然层面和政治层面,对于佛教关注的心性层面涉及很少,"但禅宗把反智识主义从自然层面统一到了"宇宙精神"和"自家精神"。它把老子的."道"转化成一种不可言说,无所执著,只可体悟的内在精神。"(20)即慧能门下最喜欢用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说似一物既不中。"另举一例,"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十年卖炭翁,不知枰畔星(21)。对于佛教的最高教义,回答却玄而又玄。但这就符合无所执著,只可体悟的禅宗精神。是对*哲学的继往并又进行了开来。

      禅宗一方面从道家中汲取反智识主义的精神,另一方面,以它所传播对象来看,基本上是以下层民众为主。在古代*,知识获得不是普及的,被特权阶级所特享,因此,禅宗所面对的,是知识程度不高的大众,这个禅宗带来了两大难题,一:如何避免阅读书本而得到"真理"二:如何避免"终极理想"的遥不可及。为克服这两大难题。禅宗不得不摒弃"智识主义"(至少对于市民阶层),采取"反智识主义"这一终南捷径。

      当时,六祖慧能身处曹溪说法,强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眼前"的简便法门。(22)摒弃了求知于书本的必要性,强调"西方世界"的可见性,使得禅宗在当时社会大获成功。这正是禅宗针对其对象,采取"反智识主义"的必然结果。而与此相反的时,慧能弟子神会,其后北方传法,虽在一定时间极其威赫,但时间不久,便日趋衰落,最终连后传法脉都不可考,虽然有"武宗灭佛"的因素,但与其缺少一定的社会基础,"反智识主义"的禅法无法推行也不无干系。和其同时,南方的禅宗却仍然发展的如火如荼:南岳怀然和青原行思二派。其盛景可引《景德传灯录》卷六刘轲语:"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橦橦,不见二大夫为无知也。"他们两支继承了慧能"反智识主义"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另作一定发展:"全身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根强调从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去政悟自己本来是佛,佛就是自然自在的自身全体,任运为任身心自运。(23)。在与市民性的结合下,禅宗的反智识主义在理论上达到了高峰。

      自宋承唐 五代后,一批儒家卫道者不满本国哲学居于次*地位,大张旗鼓的发动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追求"道学问,尊德性"尤以"道学问"为"尊德性"前的第一要务。推崇"智识主义",又以程颐,朱熹为甚。突出了人文关怀,社会关怀的重要性,深埋了个人的本性,欲望等。市民的自觉性,在宋代被无情的打压下去,"反智识主义"的禅学虽仍存在,但已下降为文人士大夫闲时斗机锋的乐趣所在。

      所以我们说,禅宗的盛衰与各时代的市民性的强弱与否大有关系,而在背后操纵这层关系的,就是"反智识主义"。籍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明代中叶那场狂飙似的禅悦之风,其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沉睡在内心深处的市民性犹如久旱甘霖,重新觉醒,焕发,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阳明心学对封建伦理摧枯拉朽打击后,禅宗又回到历史舞台第一线。再次在反智识主义的大纛下,抒发个人情感,宣扬个性**。当时禅宗主将李贽则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心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24)公开为市民性觉醒张目造势。在明代反智识主义极其浓厚的基础上,禅宗又为其厚厚涂上了一笔。

    [阅读全文]...

2022-07-27 06:16:46
  • 关于充满佛性的禅宗语句摘录

  • 语句,文学
  • 关于充满佛性的禅宗语句摘录

      摘录,动词,选择需要的部分记下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充满佛性的.禅宗语句摘录,欢迎阅读和收藏!

      1、少欲,则少烦。

      2、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3、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

      4、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5、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大师

      6、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惠能

      8、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9、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10、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涅盘经》

      1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12、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无量寿经》

      13、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华严经》

      14、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5、为何不必?

      16、少欲,则少烦。

      17、一切皆为虚幻。

      18、刹那便是永恒。

      19、不可说,不可说。

      20、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2、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2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4、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25、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6、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27、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28、羽化不是我的抉择,我也不是羽化的抉择,注定的眼睛,俯瞰着万物苍生。

      29、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0、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1、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3、一切皆为虚幻。

      34、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35、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阅读全文]...

2022-03-20 20:50:14
  • 关于律师的诗

  • 关于律师的诗

      有人说律师是风光无限

      我说不是,他们整日里险象环生如履薄冰

      是刀尖上的舞者

      有人说律师是潇洒大方

      我说不是,他们是看着挺阔的穷光蛋

      他们的收入甚至不能为家人买栋大房子

      有人说律师是有权有势

      我说不是,他们的权利只是当事人给的

      是地道的无职无权的*民百姓

      有人说律师是魔鬼的代言人

      我说不是,他们绝对有着自己的职业准则

      只是魔鬼也有善良的一面

      有人说律师是唯利是图

      我说不是,他们常常自掏腰包进行法律援助

      是公益事业的守望者

      有人说律师是自由之神

      我说不是,他们是法律的囚徒

      一不小心也可能会被监禁

      那律师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还要做律师

      其实,他们做律师的.

      只为一己心安,只为一腔真意

      只因受人之托,只想忠人之事

      我还知道,所有的律师都渴望大战、激战、恶战

      都在等待大案、疑案、难案

      然而,他们的一切属于*民

      命运早已把他们安排在*、*和恶势力的对立面

      他们常说,生命可贵,自由价高

      可如果有一天,需要他们拿头颅作为武器

      他们绝对会毫不吝啬地将它掷出去

      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

      他们的那颗思辨的头是和谁链接在一起

      他们的那一张张能言的嘴到底是为了谁

      他们掌控的是砝码还是筹砝,还有

      他们手上的那支笔,到底是救人的手术刀

      还是*的神兵利器

      也许有那么一天

      他们也会被戴上镣铐,但他们仍旧

      不容忍--法官随意呵斥

      不容忍--权力滥施*

      不容忍--恶人威胁恐吓

      不容忍--偏离法律的狗xx理念

      他们只想在阳光底下,展示一切的美和真理

      他们会始终与情感、道德和法律形影不离

      他们将用语言和智慧,在一切的矛盾中找到对立的统一

    [阅读全文]...

2022-07-11 17:31:25
  • 王维最有禅意的古诗

  • 禅意
  • 王维最有禅意的古诗(通用32首)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最有禅意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阅读全文]...

2021-12-23 22:49:29
  • 最有禅意的古诗词

  • 禅意,古诗文
  • 最有禅意的古诗词

       禅意是一个汉语词汇,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也做佛教术语。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以下是小编整理最有禅意的十首诗词,以供参考。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佛教修行更多的讲究反查自身,通过禅达到悟的境界。什么是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身的“禅”,从现代人的观念出发,禅更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花一木是禅,吃喝拉撒亦是禅,世间万物,莫不有禅,莫不有佛性真如。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静虑”,通过瑜珈禅坐的方式澄心静虑,返观自身,去除爱恨纠葛,截断贪嗔痴念,从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诸的影响,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间万物的真理,去掌握无处不在的佛性真如。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世人多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人则更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

    [阅读全文]...

2022-05-04 13:44:22
  • 江雪柳宗元古诗及诗意

  • 诗意
  • 江雪柳宗元古诗及诗意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雪柳宗元古诗及诗意,欢迎阅读。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意】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钓:钓鱼。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句句无雪,又句句见雪;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景浑然融为一体,作者的特立独行的特有品格在简短的文字中跃然纸上,凸显异常。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暗写手法,题为“江雪”,前三句却始终不着“雪”字,只是在结尾处才点出“雪”,对诗题做了一个小小的呼应。意境绮丽空灵,意蕴深邃悠远,堪称千古决“钓”。

      开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虽不见“雪”,但是从字里行间却处处是“雪”,由于大雪封锁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川,才使鸟儿不飞,人儿不行,不仅写了“雪”,而且突出了“雪”之大,看天空,连鸟儿都不出去觅食;看道路,连人的脚印都看不到,突出了“雪”之大,天之冷。诗人开篇为什么要渲染如此冰封雪飘的一幅寒冷的背景呢?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以此烘托那雪中寒江孤舟之上披蓑戴笠垂钓的老翁,突出垂钓老者的孤独,突出老着的独行,突出老者的不愿与世俗同流的可贵品格。我们不能肯定诗人作品中的老这就柳河东自己,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作品中融入了他那种被贬之后的复杂情感。冰天雪地里,老人究竟是在钓什么?仅仅是为了钓鱼吗?冰天雪地是钓鱼的季节吗,能钓到鱼吗?我们不妨回过头来,柳宗元当时在永州是因被贬而来,无论在人际还是在仕途,都处于极度孤独寂寞之中,国家朝政也处在极其灰暗之际,因此我们说,诗中老人应该钓的是一种孤独,钓的是一种寂寞,钓的是一种孤傲的心境,钓的是一种理想和愿望,钓的是即将来临的整个春天。

      此外,从老人孤独的垂钓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自我的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特别是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诗如其人,镜如其心。

      拓展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阅读全文]...

2021-12-18 15:08:16
  • 律师事务所牌匾(律师宣传广告牌)

  • 1.法度无言,胜心垂硕。

    2.胜硕,胜利赢得尊重。

    3.谋事依法,成事胜硕。

    4.胜硕在手,*无忧。

    5.我们在比赛,但没有竞争者。

    6.何以解忧?唯有胜硕。

    7.捍卫正义,胜硕领先。

    8.胜硕帮您,麻烦尽除。

    9.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活得有尊严——胜硕律所。

    10.“诉”业专攻,“讼”道胜硕。

    11.胜硕——非法之克星。

    12.诉天下公理,道人间真情。

    13.浩气长存担正义,胜硕唇枪斩荆棘。

    14.胜硕出马,正义凛然。

    15.胜辩有我,硕策多谋。

    16.做常胜将军,以硕果回报。

    17.旗开得“胜”,“硕”德长存。

    18.承诉必胜,硕果累累。

    19.依法办事,胜硕解忧。

    20.胜利在与我,硕果献给您。

    21.你的利益由胜硕守护——胜硕律所。

    22.胜硕律所,纠纷的终结者。

    23.“胜”券在握,频出“硕”果。

    24.旗开得胜,权益硕大。

    25.有理有道,为赢而生。

    26.选胜硕,只胜诉(不败诉)——胜硕律所。

    27.法律至高,胜硕名扬。

    28.诉求必胜,律争丰硕。

    29.胜·算于德,硕·丰于和。

    30.专业诉讼,自信“赢”接。

    31.铁肩担道义,胜硕捍民权。

    32.胜硕——你公*正义的家。

    33.诉讼躲不过,就去找胜硕。

    34.运筹决胜,硕果在望。

    35.胜于千里,硕于无际。

    36.牵手胜硕,企业出色。

    37.胜在诉,硕在果——胜硕律所。

    38.胜诉德开,硕果信赖。

    39.旗开得胜,法益丰硕。

    40.胜硕所向,官司必赢。

    41.胜硕律所,为您的权利东奔西走。

    42.胜硕——正义的天*。

    43.我们的法律经验,让你赢得漂亮。

    44.胜法智道,硕果累累。

    45.业精于胜,行成于硕。

    46.以法为胜,硕果斐然。

    47.依法求致胜,硕果共分享。

    48.胜券在握,硕果千里。

    49.每一天的努力,每一次的超越。

    50.胜于深思熟律,硕于秉法精业。

    51.天津胜硕,为民做主。

    [阅读全文]...

2022-07-06 08:55:02
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 - 句子
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 - 语录
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 - 说说
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 - 名言
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 - 诗词
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 - 祝福
古诗禅宗里的律师何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