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梦江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一梦江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一梦江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一梦江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梦江南·昏鸦尽》
清朝:纳兰容若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昏鸦尽》古诗简介
《梦江南·昏鸦尽》这首小词营造了一个意境,由几个意象组成: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这是一个何等伤感的画面。清代人把纳兰爱情词概括为“哀感顽艳”,这首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梦江南·昏鸦尽》翻译/译文
黄昏的鸦群飞远了,为什么还站在那里呆望?像急雪一样的柳絮飘落到香阁里,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花瓶里的梅花,心字香已经烧成了灰烬。
《梦江南·昏鸦尽》注释
⑴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⑶胆瓶:长颈大腹,形同悬胆之花瓶。
⑷心:即心字香。明朝杨慎的《词品·心字香》写到“范石湖《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索篆成心字也。”宋朝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写到“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梦江南·昏鸦尽》赏析/鉴赏
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寻味。
这一首二十七字小令。题材*见,却因为经了纳兰容若的笔,变得如此情媚动人。词里,有美人独立,有夕阳斜照,有心香成灰。词外,是思盼,是顾念,是深至不悔的情意。
上阕有情,“昏鸦尽,小立恨因谁”,心中有爱念。下阕有意,“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萧索淡静的.景,竟处处有哀痛。
他写了这样一个痴心女子。在这日暮昏鸦扰攘群飞的时分,不知因谁,依旧立在那一处,踟蹰,张望,心不安。窗外柳絮飞如雪,轻缈缈飘入内。又有微风轻拂,与她插于胆瓶内的数枝梅交相缠绵。柳絮、清风、寒梅,本是温柔景意,却在这一日凉了她的心。
如许经年,她早已失了他的音信。不知道他何年何月身在何处,周身有何人相伴相依。她一如你,我,每一个人。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人是长住心底的。*日里绝然不敢肆意去想,去念。只能偶在宁静日暮时分,偷偷探身去望一望。望一望过去,望一望曾经,望一望那些共相依偎的温柔年光。
只是,过去,便就是过去了,不会再回来,不能再拥有。唯念一句“心字已成灰”,关上窗,拉上帘,转身一声叹,然后结束这一程不为人知的黯淡心念。
末句“心字已成灰”写得最是怆然,最是凉薄。心字成灰,一语双关。既是写心字香烧,也是小立女子心意灰凉。
一句“心字已成灰”写下,似是真就要从此绝了她对他的想头。从此以后,再不牵挂,再无心念,再不追忆不休,纵她心中有千万不忍不甘不舍不愿。至为感伤。
“心字已成灰”一句,心字,有人说是心字形的香。范成大在《骏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自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这句的意思,是屋内点的心字形香,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光阴,成了灰烬。随同心字形香一起化为灰烬的,还有什么呢。
这一阕《忆江南》,将纳兰词中那一种轻清之境写得令人心骨柔软。读来便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缱意绻。初读即知是一首闺情词,以他笔写她之思,如此理解自然稳妥。但又或者,纳兰容若写作此词之时,本身即是心恨渐浓,自抒情思。
《梦江南·昏鸦尽》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
梦江南·新来好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
译文翻译
*来心情很好,闲来吟诵你的诗句。那咏梅的词句冷香、清瘦,不正是你的写照吗?大约这些均已经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领会了。
注释解释
虎头词:指纳兰好友顾贞观客居苏州时所填之词。虎头,东晋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顾贞观与顾恺之同里同姓,故以虎头借指顾贞观。
冷香:指梅花之清香。宋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
标格句:意思是你词中表现出的标格,大约能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知晓。标格,风范、风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纳兰容若收到好友顾贞观寄赠的梅花词后的答谢之作。顾贞观词作于康熙十七年或十八年冬天,寄达容若时是除夕时候。
诗文赏析
“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这是顾贞观词中的`句子,有着临水照花的灼灼之美,又冷艳的让人不敢亵渎。容若肯定是极爱这两句话的,他有欢喜,亦有叹息,就那般的缠绕在眉间心上意识里。梁汾之才,天地共知,然而中间却隔了一个昏昏浊世,以至他受人排挤而仕途失意,怅怅而伤。
“标格早梅知。”这首词,容若用了一个别致的写法,以梁汾词喻梁汾风度。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续编里说起这首词是“以梁汾咏梅句喻梁汾词。赏会若斯,岂易得之并世。”君之风情,梅花有知。此花不与群花比,只留清气满乾坤。“知”,是一个多珍贵的词,足以令人掏心以付,无言而落泪。生灵有知,世间的真情真义亦有知。
这首词本是词人为好友顾贞观新词所作的评点,但词人一反常理,在词中直接挪用顾贞观原词中的句子:“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写出来竟浑然天成,又别有情致。
顾贞观的原词写的是苦寒之中梅花清芳自许的绮丽身姿,其中亦隐含有自喻之意。而词人直接挪用,这种别出心裁的写法,热情地赞扬了顾贞观词作的美妙和高洁,宛如天成。
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梦江南·昏鸦尽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梦江南·昏鸦尽》
清朝:纳兰容若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昏鸦尽》古诗简介
《梦江南·昏鸦尽》这首小词营造了一个意境,由几个意象组成: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这是一个何等伤感的画面。清代人把纳兰爱情词概括为“哀感顽艳”,这首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梦江南·昏鸦尽》翻译/译文
黄昏的鸦群飞远了,为什么还站在那里呆望?像急雪一样的柳絮飘落到香阁里,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花瓶里的梅花,心字香已经烧成了灰烬。
《梦江南·昏鸦尽》注释
⑴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⑶胆瓶:长颈大腹,形同悬胆之花瓶。
⑷心:即心字香。明朝杨慎的《词品·心字香》写到“范石湖《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索篆成心字也。”宋朝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写到“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梦江南·昏鸦尽》赏析/鉴赏
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寻味。
这一首二十七字小令。题材*见,却因为经了纳兰容若的笔,变得如此情媚动人。词里,有美人独立,有夕阳斜照,有心香成灰。词外,是思盼,是顾念,是深至不悔的情意。
上阕有情,“昏鸦尽,小立恨因谁”,心中有爱念。下阕有意,“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萧索淡静的景,竟处处有哀痛。
他写了这样一个痴心女子。在这日暮昏鸦扰攘群飞的时分,不知因谁,依旧立在那一处,踟蹰,张望,心不安。窗外柳絮飞如雪,轻缈缈飘入内。又有微风轻拂,与她插于胆瓶内的数枝梅交相缠绵。柳絮、清风、寒梅,本是温柔景意,却在这一日凉了她的心。
如许经年,她早已失了他的音信。不知道他何年何月身在何处,周身有何人相伴相依。她一如你,我,每一个人。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人是长住心底的。*日里绝然不敢肆意去想,去念。只能偶在宁静日暮时分,偷偷探身去望一望。望一望过去,望一望曾经,望一望那些共相依偎的温柔年光。
只是,过去,便就是过去了,不会再回来,不能再拥有。唯念一句“心字已成灰”,关上窗,拉上帘,转身一声叹,然后结束这一程不为人知的黯淡心念。
末句“心字已成灰”写得最是怆然,最是凉薄。心字成灰,一语双关。既是写心字香烧,也是小立女子心意灰凉。
一句“心字已成灰”写下,似是真就要从此绝了她对他的想头。从此以后,再不牵挂,再无心念,再不追忆不休,纵她心中有千万不忍不甘不舍不愿。至为感伤。
“心字已成灰”一句,心字,有人说是心字形的香。范成大在《骏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自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这句的意思,是屋内点的心字形香,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光阴,成了灰烬。随同心字形香一起化为灰烬的,还有什么呢。
这一阕《忆江南》,将纳兰词中那一种轻清之境写得令人心骨柔软。读来便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缱意绻。初读即知是一首闺情词,以他笔写她之思,如此理解自然稳妥。但又或者,纳兰容若写作此词之时,本身即是心恨渐浓,自抒情思。
《梦江南·昏鸦尽》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
梦江南·昏鸦尽
清代纳兰性德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译文
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怨恨,临风独立。眼下是急雪翻飞,有如柳絮散落香阁。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注释
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胆瓶,长颈大腹,形如悬胆之花瓶。
心字:即心字香。
赏析
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寻味。此词一般解作闺情词,是女子在冬日黄昏思念心上人,然而,解作容若思念意中人也未尝不可。
以“尽”与“立”描摹一种状态。而“恨因谁”,则郑重地提出问题。但是,并不马上回答。而已“急雪”与“轻风”一组并列对句,展开画面。即将内在情思物景化,令其与外部景物融合为一,又将外部景物情思化,谓其“乍翻”与“吹到”。究竟有情、无情,难以分辨。然后,直至结尾,才推出答案。谓心字香与香字心,都已死去。用的是双关语,颇饶意趣。而言情如此,亦够决绝。或以为说闺中情,代女子立言,谓于冬日黄昏,思念着远游人。
这首词存在一个镜头转换,如同拍电影一样。前面两句写的是纳兰自己站立在黄昏渐渐笼罩的昏暗之下,望着渐渐飞远的昏鸦,心里充满伤感,不停地叹息。后面写的.却是闺中的女子所住的香闺。这个女子是纳兰心爱的女子。纳兰把镜头对准了她的香闺,对准了香闺的一切物事:从窗外飘进来的柳絮、胆瓶、插在胆瓶内的梅花、落在书案上的梅花花瓣、已经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烬。
银笙声声衬着天涯游子的心香飘摇,归乡之念绵延却始终杳杳。某日醒来惊觉流光已把人抛闪。流光无情比起自觉心如死灰,更叫人心下惘然。
创作背景
据说,这首词是写在纳兰性德的表妹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他与表妹雪梅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如今,表妹走了,走进了皇宫,当了妃子。他经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凝神,初恋是彻底没有希望了,这辈子也别再想与表妹雪梅见一面了。
《梦江南·千万恨》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赏析: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m.ju.51tietu.net)“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此词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于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长于质朴凝练的绝妙好词。
梦江南 如黛江山,林深云淡,烟雨画屏,风景旧曾谙? 半亩荷塘,十里韶光,良辰美景,最爱是天然。 对月轩窗,波心柳,疏影摇曳轻晓寒。 朦胧夜雨,西窗烛,洒下星光向晚照。 长恨此身,不在江南,一瓦一砖一红尘。 梦醒时分,山海为远,更喜更忧更思念。 游园惊梦,断桥缘浅,相思相负不相逢。 明月清风,莲叶田田,山水深处是桃源。 清*乐 梦后漫卷帘,夜已过半。夜景阑珊更难眠。往事萦绕轻如烟,不负流年。 花落暗香远,空留思恋。明月楼高不胜寒。浮云散月似眉弯,知为谁圆? 闲停杂诗 藕花深处低舞袖,一梦方觉已是秋。 千千结,词换酒,心上离愁知何解? 梧桐深锁碧云天,十里稻香说丰年。 月常圆,如相见,人间有味最欢颜。 夏日叹歌 春雨不来春去也,夏至未至夏日长。 晴空万里暑热起,一梦不觉夏已深。 看大地草木枯黄,听风涌似叹息声。 井深汲水水已干,白渚汀沙晚苍苍。 一牛一锄一农夫,道不尽世态炎凉。 农家耕织遥无期,民间疾苦事事茫。 风调雨顺民安宁,盛世太*无饥荒。
编辑点评:
轻轻地吟咏才女的诗歌,如阳光倾泻在秀美的河川,又如细雨洒落在青青的禾苗和嫩绿鹅黄的柳枝,给人惊喜和温婉秀丽之美。这是一组关于夏日的诗歌,亦是夏日悠扬情韵,欣赏并推荐阅读,问好,祝写作愉快!
【原文】
梦江南
九曲池头①三月三②,柳毵毵③。香尘扑马喷金衔④,涴⑤春衫。
苦笋鲥鱼⑥乡味美,梦江南。阊门⑦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注释】
①九曲池头:据考察,苏州并无九曲池。《建康志》裁,九曲池在台城东宫城内,粱昭明太子所凿。长安有曲江池.,为都中第一胜景,开元、天宝年间上巳日(三月初三)游人云集,盛况空前。建康又有九曲池,蜀中有所谓龙池九曲,贺词中的“九曲池”可能指的是京都汴京的游览胜地,并非实指。五代后蜀花蕊夫人宫词云:“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风。”花蕊夫人写的是蜀中指汴京供皇帝游乐与士庶纵赏的金明池等一带河塘。《越绝书》中云:“胥门外有九曲路,闺庐造以游姑苏之台,以望太湖。”
②三月三:阴历三月三日。魏晋以后固定这一天为上巳节,人们都到水边嬉游采兰或洗沐,以示驱除不祥,名叫“修禊”。
③毵毵(sānsān):枝条细长的样子。孟浩然《高阳池》诗:“绿岸毵毵杨柳垂。”
④衔(xian):马嚼子。
⑤涴(wǎn):污染。
⑥鲥(shi)鱼:生活在海中,五六月间入淡水产卵时,脂肪肥厚,味最鲜美,中国沿海各大河流中都有。王安石诗《歌元丰》:“鲥鱼出网蔽江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⑦阊(chāng)门:苏州城的西门。
【白话译文】
三月三的九曲池畔,细嫩的柳条随风飘扬。前来游春的士人很多,车马如云,踏起的尘土直扑鼻子,弄脏了游人美丽的春衫。
这使我常常梦见故乡江南,那里的苦笋、鲥鱼味道很鲜美。苏州城笼罩在烟水茫茫之中,晚风轻轻吹来,使人感到很惬意。河汊中的归舟慢慢落下风帆。
【赏析】
这首小词的结构是独特的。上片语言绚丽,写京都春景,下片语言淡雅,写江南春景。作者对两处春景都有着一份爱意,这之中的感情是含蓄、复杂而又微妙的。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杜甫《丽人行》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文学作品中常有以少总多的效果,在这里贺铸用“九曲池头三月三”这样的词句,调遣着杜诗所铺叙极写的曲江水边丽人踏青的壮观。借着读者的联想,贺铸轻而易举地将杜诗的意境拽到了读者面前,柳丝摇曳,美女如云。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仍未直接写人,但士女如云,帝城春游的场面,却从一个侧面被渲染出来了。照说,通过香尘来写游人之多,也是较常见的写法。但“香尘扑马喷金衔”一句,却颇能造成气氛。《东京梦华录》云:“*旧日多乘驴,宣、政间惟乘马,披凉衫,将盖头背系冠子上。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谓之‘花褪马’,用短缰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缰’,呵喝驰骤,竟逞骏逸。”贺铸曾居汴京,于都人行乐场景自寓于目而记于心,故能绘声绘色,生动地写出了境界。经过这样渲染后,再接上“沆春衫”三字,这春便有十二分的浓腻。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下片写江南春景。苦笋、鲥鱼乃江南美味,佐酒佳肴。王安石《后元丰行》诗云:“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欧阳修《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诗云:“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这美味佳肴足以引起人对江南的怀念。这种怀念又让人想起晋代的张翰。时政混乱,翰为避祸,急欲南归,于是托词见秋风起,思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辞官归吴。贺铸于“梦江南”中透露着的也是思归的情愫。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结句将这种情愫表达得更为清晰。“君到姑苏去,人家尽枕河。”门巷对着烟水,春日将暮,晚风恬静,点点归舟,缓缓地驶来,悠悠地落下白帆。“晚风恬”的“恬”字,极其准确地把握江南日暮晚风的特点。风恬,烟水更美,归帆落得更悠闲。“恬”,不仅是风给人的印象,也是词人此刻想到江南烟水时的情绪表现。“落归帆”三字,用语淡淡,造景淡淡,心绪似也淡淡,然而于淡淡之中分明有着一份浓浓的乡思。
江南雪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雪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七律《江南雪》
(*水韵)
寒宵塞北行云去,晓色江南雪景栽。
但觉朱楼更旧貌,忽闻紫陌建瑶台。
飞檐点笔银花现,望眼倾心玉魄开。
落笔携梅香一缕,诗风共缀雅频来。
五律《冬雪》
(*水韵)
腊月芳游尽,开轩羽翼飞。
凉亭铺锦被,玉粉叠罗帏。
柳色身姿弱,农家巷陌稀。
天工生妙笔,风雪故思归。
七律《咏雪》
(*水韵)
亭际嫣红别玉台,万朵银花一夜开。
满枝频借寒风舞,小径寒欺粉蝶来。
缓缓峰前雕素景,茫茫陌上砌云腮。
山阴绝地神飞笔,漏境寻幽醉欲徊。
五律《雪仙子》
(*水韵)
道是天宫粉,人间水国铺。
疑春飞柳絮,醉意捧花奴。
抱去娇娘软,飘来玉骨酥。
窗开临入寝,切切正相扶。
五律《迎雪》
(*水韵)
梨花临别院,入牖舞悠哉。
落砚香池染,飞檐玉榻来。
亭楼移画栋,水国砌云腮。
远*茫茫白,梦倾诗泄台。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望雪
唐代: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官;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好,忆江南,盈盈水乡,柔柔细雨,悠悠人情;融入了春的润泽,夏的翠绿,秋的清冷与冬的纯净的江南水乡泽国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又一次流入了躯体中深藏了很久很久的古老而醉人的梦……
水上人家、灰板红木,细雨啲啲嗒嗒、啲啲嗒嗒,打湿了水泥小巷,飘入了轻漾水面的乌篷船,洒落在远方前来游赏的游客心田。
温润的雨天里,或煮一壶热茶独自伫立于雕花的纸窗前,细看那撑着油纸伞的摇曳少女在仄长的小巷里如风吹花瓣般飘过,那一低头如水中莲花般百转千回的温柔足以掩盖了所有的天地豪情。
或温一壶热酒,伴着迎面拂来的轻风,在炽热的红泥小火炉旁与朴拙的老者把手长谈,说起江南清白的天,纯净的水,说起那些没有名字、不知来由却一直流传不息的遗落的古老传说,说起另人黯然消魂寸断柔肠的江南那清净玲珑剔透的美……
在某个淫雨霏霏的三月我终于如愿游历了心中向往的杭州天堂,终于得以一见波光潋滟的明净西湖水,手捧一泓柔美细腻的西子湖水,水中映出我清纯的容颜;”百年修得同舟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抚心自问与那旖旎的西湖是前生多少年的修炼才有了今世的相遇。
那被夕阳红霞照染得如火嫣红的沉寂雷锋塔,还有那在融融春光中与绿树红花相亲相融、相依相抚的亭台楼阁。苏杭,你果然不负我所望,有着不可企及的妩媚让人心驰神往,让我在摇曳多姿如烟如雾的水色中插上了翅膀,于明净的空中捕捉着昔日那如痴如醉的梦。
千年等一回,我无悔,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断肠也无怨;雨心碎,风流泪,梦缠绵,情悠远……
如果说是玉龙、金凤日夜打磨的明珠落入人间变成了如今神州大地上最美的西湖,那断桥相会的白娘子和许仙无疑给西湖蒙上了一层朦胧而又绮丽的面纱。这对恩爱夫妻的凄美故事足以让千万向往西湖的游子心醉神迷。
我所喜欢的不仅仅是蓝天白云间的秀丽西湖而是一个深藏内涵、饱含情感的西湖,它像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身穿旗袍、手执一把团扇,红唇微抿,向我悠悠的诉说着属于她浪漫而又温情的故事……
人生若如初见,我愿撩拨那如琴的苏杭奏一曲如水的东方神韵;人生若只如初见,我要再一次梦回西湖,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唱一曲悠扬动听的歌。
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最美丽的邂逅就是遇见了清丽脱俗的你;“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古老的楼阁窗花依旧、铺满落花的青石台阶在静静哭泣,是否因为”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否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想,今日不舍的诀别是为了明天更炽烈的相逢;就如诗人白居易所思念的”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啊,你让人如何能甘心?如何甘心只能远观而不能拥你入怀,一亲芳泽、一醉方休。
江南啊,你让人如何能甘心?如何甘心于只隔着面纱去窥探你的容颜,而不可伸手撩开你神秘的面纱把你的美颜尽收眼底。
江南啊,你让人如何能甘心?如何甘心于放弃对美的渴求、对美的拥有、对美至始至终苦苦寻觅而难以割舍的情怀。
远道而来的游子唯有在醉人的美景中轻轻驻足停留,生怕把你惊醒、扰你清梦,悄悄的把一片一片美景永远地镶在心里。
如诗如画的美丽江南,你给予了努力追寻美与梦想的人以动力和希望;生活是艰辛的,生命的成长是苦痛的,但在困顿迷惘时想起你,把精神、把心灵、把最明澈的泪水与最甜美的希望寄托在里面,然后再轻轻的鼓舞自己,千万别灰心、别失意,更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止步,因为在生命的前方有那么一片如诗画般的净土在等待着你……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江南春》就是在此背景下所作。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一梦江南的古诗
古诗梦江南的全诗
闲梦江南的古诗
梦江南的古诗句
梦江南和望江南的古诗意思
梦中的江南古诗
梦回江南诗句
梦回江南的古诗词
梦中的江南古诗意思
与江南一样的古诗
江南的古诗放一遍
江南一首古诗读的
梦里下江南的古诗词
江南曲之一的古诗
读一遍江南的古诗
江南一的古诗词
一江南的古诗词
江南春的一首古诗
江南古诗江南的地图
江南的古诗江南的古诗
江南的古诗
江南曲其一的古诗
忆江南还有江南忆的古诗
忆江南的忆江南的古诗
古诗忆江南一的词意
放一首忆江南的古诗
一首关于江南的古诗
看江南雪的古诗
江南村的古诗
江南雪的古诗
初升高分班考必背的古诗文
果然如此的古诗
孔望山文化的古诗
度播放周末的女古诗
高考考过的带飘字开头的古诗
唐代关于清明的古诗
关于泗县草沟的古诗
描写古诗的简笔画视频
逆流而上的你典故古诗词
关于春的古诗解析
古诗暗藏的成语
古诗四首课堂作业的答案
描写绿萝的古诗孟浩然
假期检查古诗背诵的方案
形容声音的古诗
稍共夜凉分的古诗
关于四季景色的古诗10首
张籍对家人的牵挂古诗
我给的不是你想要的古诗
山行古诗的诗意思
悯农其一和其二两首古诗的格式
不怕远的古诗词
跟名人学的古诗
容易仿照的古诗
古诗中的颔联指的是
有关于爱的名言古诗
写出含有月亮的古诗
星和阳的古诗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前言
描写有关生日的古诗文
上元侍宴苏轼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