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南曲之一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南曲之一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南曲之一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南曲之一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江南曲李益诗鉴赏
《江南曲》是唐代李益写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以白描手法叙述了丈夫常年在外经商的妇人的闺怨之情。前两句用*淡、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后两句突然从*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益《江南曲》诗鉴赏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鉴赏
这首诗写商人妇因丈夫外出、逾期不归的怨艾之情。
全诗均以商人妇的口吻来写。开头两句,诉说她嫁给一个商人,丈夫由长江入蜀经商一去不归,她天天都在等待,然而,秋水望穿,希望却一次次落空。
这两句,既没有景物的铺陈,也没有气氛的渲染,而是以晓畅明白的诗句,直接抒写商人妇心中无处诉说的离恨和深情。唐朝年间,商业发达,新荣暴富的商贾们,往往轻绝情义,生活奢靡。商人重利轻别离,诗人用朝朝二字,不仅传神地写出这位妇女焦急的企盼与难耐的孤独,而且,也暗含着她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和失望。
三四两句,诗人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进一步揭示人物的内心感受。这位独守空闺的妇女,面对浩浩长江,看着起落有时的`潮水,不由大梦初醒;自己错嫁人了。如果早知潮水有信,不如嫁给那些迎着潮头,在激浪中表演技艺的青年。虽然他们贫穷低贱、恃勇轻生,但跟着他们,总能过上几天安心的日子,比嫁给腰缠万贯的富商在家备受冷落孤独要好。这两句,看似随口说出的愤懑之词,但却很富于表现力。
诗人借助江水这一典型形象,运用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对照,来刻画人物曲折细致的内心世界,达到了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地步。这种含情之处,不见其情,将深厚的感情融进叙述和议论之中的手法,实在高明。清人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论及这两句诗时说: 诗又有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乎?然自是妙语。
创作背景
唐代出现了大量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作,这些诗作主要有两大内容:一类是思征夫,另一类是怨商人。李益的这首《江南曲》就属于此类闺怨诗。
评价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认为李益的这首诗与张先《一丛花令》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诸句,都是“无理而妙”。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这首诗说:“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说:“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
江南曲
作者: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江南曲【诗文解释】
嫁给一个经常来往于瞿塘峡做生意的商人,他久久不返,再三耽误归期。假如早知江河中的潮水都能定期涨落,我情愿嫁给那个随同潮水有规律进退的弄潮儿。
江南曲【词语注释】
瞿塘:长江三峡之一。
贾:商人。
妾:古代妇女自称。
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
弄潮儿:在潮头搏浪戏水的年轻人。
江南曲【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在唐代,有两类以闺怨为题材的诗:思念远征的丈夫;嗔怨作为商人的丈夫。这是有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的。唐代疆土辽阔,边境不宁,大量将士被远征去戍守边疆;另外,唐代商业发达,出现了很多经商之人。这两类人的妻子难免要独守空闺,寂寞度日。所以,出现了很多反映这类问题的文学作品。
商人长年在外,行踪无定。独守空房的少妇寂寞孤独,极度苦闷中她竟突发奇想: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给弄潮人。这既是无奈之语,也是情至之言,虽「荒唐之想」,却至情至理,正是少妇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心理过程。
整理:zhl201611
《江南曲》
作者: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释:
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2、贾:商人。
3、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译文: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
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
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赏析:
这是一首写商妇候夫不归的闺怨诗。诗的首二句,以商妇口吻,道破夫外出经商,独守空闺的孤寂。后二句,写商妇想入非非,悔不嫁个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语言*实,不事雕饰,空闺苦,怨夫情,跃然纸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看似轻薄荒唐,实则情真意切。从“早知”二字,可见商妇并非妄想他就,而是望夫不止之痴情痴语。
江南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暮春增岁自题》
乌飞兔走添新岁,镜染秋霜鬓成灰。
性如流水赋常形,心比丘山藏翠微。
偏爱新词搜枯肠,喜把旧文酌浅杯。
闲来也好少年事,不画丹青画蛾眉。
《游璧山三担湖湿地公园》
(前言:2018戊戌暮春,偕妻游重庆璧山三担湖湿地公园。其中山如黛,水如蓝;花田如海,彩带似练;枯荷如戟,睡莲似梦。茅草以结凉亭,竹木以建曲廊;鸳鸯戏水,白鹭翔空。间遇春雨潇潇,凉风**,池面如烟如雾,花瓣垂玉含珠,别有韵味。真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古诗二首记之。)
(一)
谁引虹霓染彩练,赤橙黄绿满人间。
璧山碧空映碧水,红叶红花羞红颜。
蝶逐暗香新蕊嫩,鱼戏浅影枯荷残。
风生绿萝满池塘,一枕春梦遗清涟。
(二)
雨满青山水满塘,一夜碧芜换彩裳。
清漪漾漾三担湖,春水滟滟两重光。
花开幽谷引蝶舞,柳织淡烟惹莺藏。
人间四月竞芳菲,满园春色满园香。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澡兰香淮安重午》
宋·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宋·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江南》
汉·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称为乐府诗。
2、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山郭:山城。
2、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着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着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官;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好,忆江南,盈盈水乡,柔柔细雨,悠悠人情;融入了春的润泽,夏的翠绿,秋的清冷与冬的纯净的江南水乡泽国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又一次流入了躯体中深藏了很久很久的古老而醉人的梦……
水上人家、灰板红木,细雨啲啲嗒嗒、啲啲嗒嗒,打湿了水泥小巷,飘入了轻漾水面的乌篷船,洒落在远方前来游赏的游客心田。
温润的雨天里,或煮一壶热茶独自伫立于雕花的纸窗前,细看那撑着油纸伞的摇曳少女在仄长的小巷里如风吹花瓣般飘过,那一低头如水中莲花般百转千回的温柔足以掩盖了所有的天地豪情。
或温一壶热酒,伴着迎面拂来的轻风,在炽热的红泥小火炉旁与朴拙的老者把手长谈,说起江南清白的天,纯净的水,说起那些没有名字、不知来由却一直流传不息的遗落的古老传说,说起另人黯然消魂寸断柔肠的江南那清净玲珑剔透的美……
在某个淫雨霏霏的三月我终于如愿游历了心中向往的杭州天堂,终于得以一见波光潋滟的明净西湖水,手捧一泓柔美细腻的西子湖水,水中映出我清纯的容颜;”百年修得同舟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抚心自问与那旖旎的西湖是前生多少年的修炼才有了今世的相遇。
那被夕阳红霞照染得如火嫣红的沉寂雷锋塔,还有那在融融春光中与绿树红花相亲相融、相依相抚的亭台楼阁。苏杭,你果然不负我所望,有着不可企及的妩媚让人心驰神往,让我在摇曳多姿如烟如雾的水色中插上了翅膀,于明净的空中捕捉着昔日那如痴如醉的梦。
千年等一回,我无悔,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断肠也无怨;雨心碎,风流泪,梦缠绵,情悠远……
如果说是玉龙、金凤日夜打磨的明珠落入人间变成了如今神州大地上最美的西湖,那断桥相会的白娘子和许仙无疑给西湖蒙上了一层朦胧而又绮丽的面纱。这对恩爱夫妻的凄美故事足以让千万向往西湖的游子心醉神迷。
我所喜欢的不仅仅是蓝天白云间的秀丽西湖而是一个深藏内涵、饱含情感的西湖,它像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身穿旗袍、手执一把团扇,红唇微抿,向我悠悠的诉说着属于她浪漫而又温情的故事……
人生若如初见,我愿撩拨那如琴的苏杭奏一曲如水的东方神韵;人生若只如初见,我要再一次梦回西湖,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唱一曲悠扬动听的歌。
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最美丽的邂逅就是遇见了清丽脱俗的你;“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古老的楼阁窗花依旧、铺满落花的青石台阶在静静哭泣,是否因为”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否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想,今日不舍的诀别是为了明天更炽烈的相逢;就如诗人白居易所思念的”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啊,你让人如何能甘心?如何甘心只能远观而不能拥你入怀,一亲芳泽、一醉方休。
江南啊,你让人如何能甘心?如何甘心于只隔着面纱去窥探你的容颜,而不可伸手撩开你神秘的面纱把你的美颜尽收眼底。
江南啊,你让人如何能甘心?如何甘心于放弃对美的渴求、对美的拥有、对美至始至终苦苦寻觅而难以割舍的情怀。
远道而来的游子唯有在醉人的美景中轻轻驻足停留,生怕把你惊醒、扰你清梦,悄悄的把一片一片美景永远地镶在心里。
如诗如画的美丽江南,你给予了努力追寻美与梦想的人以动力和希望;生活是艰辛的,生命的成长是苦痛的,但在困顿迷惘时想起你,把精神、把心灵、把最明澈的泪水与最甜美的希望寄托在里面,然后再轻轻的鼓舞自己,千万别灰心、别失意,更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止步,因为在生命的前方有那么一片如诗画般的净土在等待着你……
《江南春》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是杜牧的名作之一。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诗意
《江南春》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江南春》散译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江南春》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江南春》就是在此背景下所作。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江南春》/原文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韵译
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江南春》/散译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江南春》/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江南曲之一的古诗
江南曲其一的古诗
古诗里的江南曲
古诗《江南曲》的诗意
江南曲古诗李益是男的吗
古诗江南曲的作者是
江南曲唐李益的古诗
江南曲的古诗作品
江南曲的古诗词采莲曲的古诗
江南曲这首古诗的注音版
江南曲唐李益古诗版的视频
江南曲其三的古诗和视频
江南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古诗
古诗忆江南的歌曲
忆江南的古诗的歌曲
江南古诗的伴奏曲
江南和采莲曲的古诗
描写江南的古诗歌曲
一梦江南的古诗
与江南一样的古诗
忆江南的古诗词歌曲
谷建芬的古诗歌曲江南
江南的古诗放一遍
江南一首古诗读的
读一遍江南的古诗
江南一的古诗词
一江南的古诗词
江南春的一首古诗
江南古诗江南的地图
江南的古诗江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