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有拼读古诗的好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自有拼读古诗的好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自有拼读古诗的好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自有拼读古诗的好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人言读书的好处
孔老夫子在《中庸·博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古人言读书的好处,希望大家喜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7、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0、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1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2、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1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6、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9、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20、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2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2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8、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29、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3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务于精熟”。
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经业”,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而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
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2、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3、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
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治世之道”,第二遍学*“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4、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成了书奴、书呆子。
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出入读书法,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5、郑板桥:“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
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书是一艘巨大的航船,把人们从狭隘的天地驶向广阔的海洋。
读书的好处诗句(一)
1、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2、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3、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4、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5、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6、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
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0、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1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8、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19、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20、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2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3、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2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6、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27、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2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0、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3、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3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35、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3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2.韦编三绝。——司马迁《史记》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4.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9.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10.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11.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赵恒《劝学诗》
12.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1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14.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5.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汪洙《神童诗》
16.男儿若遂*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赵恒《劝学诗》
17.丈夫富贵自有期,映雪读书徒白首。——权德舆《旅馆雪晴,又睹新月,众兴所感,因成杂言》
18.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高适《行路难二首》
19.读书云阁观,问绢锦官城。——杜甫《送窦九归成都》
20.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21.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2.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叶采《暮春即事》
23.满屋读书声,万事不到耳。——方回《留吴田霜崖吴居士宅予仲女许其孙姻》
24.武子耽书不暂忘,练囊终夜照凄凉。——郑思肖《车武子聚萤读书图》
25.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归有光《项脊轩志》
26.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27.十五好诗书, 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 出入章华里。——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
28.唯应静向山窗过,激发英雄夜读书。——薛能《雁和韦侍御》
29.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刘禹锡《送李庚先辈赴选》
30.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朱熹《朱子家训》
31.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五更三点待漏》
32.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33.生涯无一物,谁与读书粮。——朱庆馀《题任处士幽居》
34.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杜甫《孟氏》
35.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汪洙《勤学》
36.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柳宗元《读书》
37.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韩愈《符读书城南》
38.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叶采《暮春即事》
39.直须读书破万卷,始用子笔如有神。——方回《赠范君用笔工五首·世上岂无千里马》
40.读来读去东方白,笑杀流萤数点光。——郑思肖《车武子聚萤读书图》
41.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此寄》
42.闭户不求如意事,读书自得养心方。——丘葵《闭户·芝兰岂是为人香》
43.作赋凌屈原, 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 或侍朝云祀。——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
44.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45.槐市诸生夜读书,北窗分明辨鲁鱼。——刘禹锡《秋萤引》
46.行携杖扶力,卧读书取睡。——白居易《郡中即事》
47.白头留得吟诗友,每见郎君勉读书。——刘克庄《过永福精舍有怀仲白二首·一树梅花掩旧居》
48.读书过万卷,尽以资於诗。——释文珦《哭李雪林》
49.扫叶雪霜湿,读书唇齿干。——齐己《赠刘五经》
50.闻读书声,杀伐灾仿佛。——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51.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李商隐《骄儿诗》
读书的好处诗句
书读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可是,当你读书而思考得很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下面是关于读书的好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3、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4、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5、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6、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0、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1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1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16、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7、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18、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1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20、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1、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22、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23、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24、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5、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2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27、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28、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29、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30、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31、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3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33、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34、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35、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9、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唐·卢纶
40、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4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42、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7、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4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从小学*古诗词的好处
加强古典诗词的学*,倡导一个背诵古诗词的潮流,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大有裨益。这应该既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一部分。诗词既要从小学*,也应该是终身学*的文化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小学*古诗词的好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华文化中,诗教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诗教的说法是以温文敦厚的儒家价值观为基础,但学诗作为接触文化的启蒙训练则不可缺少。
古典诗词是*古典文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是一个诗的国度,一方面,诗词源远流长,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古典诗词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中笔下,是所谓活的经典。
古典诗词也是深深烙印在*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语言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而且,每个国人都非常熟悉一些诗词名句。即使是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人,也能脱口而出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而像司空见惯落花流水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诗人创作的结晶,苏轼的《水调歌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人审美理想的极致。这些诗词经典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国人所熟悉。这种熟悉其实就是*从古至今的启蒙教育中,诗歌作用的集中体现。
古代读书人接触文化,启蒙时最重要的基础训练是对对子,这种训练可以从一开始就掌握中文基本特色,也是接触*诗歌的基础。像《唐诗三百首》这样脍炙人口的选本更是明清时代的启蒙读本。《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的著名篇章,通过一个丫鬟的学诗经验提供了以诗作为启蒙教育的范本。
在现代*,用古典诗词进行启蒙教育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是接触汉语特性最直接和最生动有效的方式,将文字较为容易理解,又脍炙人口、广泛流行的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现代小学语文课本,一方面,要有今天的现代白话文;另一方面,一些诗词并不难懂,将其选入课本是非常适宜的。而且由于诗词的音律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易于背诵,往往能让学生背下来,一生受益。
事实也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一些名篇之所以家喻户晓,往往并非文学爱好者的传播,而是学校教育中背诵要求的结果。许多人都有感受,在小时候背诵古典诗词相对吃力,但小时候背下来的东西终身不忘,并且化为自己无意识的一部分,其实就是潜移默化的中华文化精神感悟和*的诗意境界感悟。
今天的社会剧烈变化,古典诗词的学*更加凸显出重要性,不少已经成为文化经典、广为流传的诗词具有永恒的价值。
小学时在学校学一些浅*易懂、生动活泼的诗词,也是对兴趣的培养陶冶。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但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来传承中华文化确实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背诵古典诗词可能并不容易,但比起背诵现代白话文章或新诗,却未必会更难。因为古典诗词有格律、讲*仄、强调声韵之美,虽然古代的发音和现在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对整齐的句子、独到的意境使得古典诗词反而更容易背诵。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学课本中选择一些现代作家的作品,反而需要做一些改写,因为有些内容对少年儿童来说可能太难了。一些浅*的古典诗词,看起来容易懂,却又常读常新。小时候背诵理解不深,经过多少年反复吟诵,每一次都觉得有无穷的意味。刚接触时层次低,感悟能力差,但也能知道一些,及至后来,越读越有味,越读越能够发现其深意。小时候懂一些,长大**后通过自己的阅历再来感悟,往往更能感受诗词之美。
学*古典诗词,是领悟*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方式,让少年儿童通过对母语之美的感悟,进一步产生对自己民族的深刻认同感。这对于全球化冲击下的少年儿童建立自己的社会认同有重要意义,这些意义无需讨论。
少年儿童要多学一些浅*生动的诗词曲作品,弄懂意思,学会欣赏;另外还应该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代经典诗词。实际上,现在大家常接触的诗词,往往也是小学学的那些首,这是很不够的。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经典的唐诗选本,一讲起来,大家都觉得不足为奇,人人都知道,但其实里面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此外,多读经典诗词也是提高文字水*的好办法,早学一点,多学一些,只有好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古典诗词,是*人成长的必须。
拓展内容:经典古诗文的魅力与作用
今天,我们读古诗文究竟有什么用?教了70年古典文学、今年业已92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一言以蔽之: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她在《与古诗交朋友》 一书中这样写道:诸位小朋友,我相信你们都是喜欢多结交一些好朋友的,我现在就要给你们介绍一位非常可爱的'好朋友,那就是*的古诗。以朋友喻古诗,可见她对母语的亲*,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对古典的礼赞。
在*传统文化中,老师和家长从小就会传授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礼记大学》)的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古代经典诗文,表现了历代知识分子把报国为民作为最高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追求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要的就是这种求索精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广阔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勇敢担当,都深深烙下先辈们胸怀天下的精神品格。
古往今来,无论历代教育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无论时光如何飞逝,传统文化的脉都不应该断,这是维系教育的根本。而*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经典古诗文,如果不能认真研读,如何渡过传统之河、到达现代化的彼岸呢?
*古代的诗文,尤其是古典诗词,较之外国和*现代的诗歌经典,也许少了一点理性精神,却更多一些直觉的、自然的美感。
*生来就是诗的国度。诗文诗文,诗是在前面的。诗歌是和心灵非常接*的一个文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读起来好像前言不搭后语,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关系?可它就是*人心里有关爱情的诗。人遭遇了爱情,自然语无伦次,心里想的变成语言,怎么说,总觉得没说好、没说对,再变成文字,自然不知如何是好。这才是最真切和最真情的。这就是诗,*人血液里的文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一首《橘颂》,开楚辞之新天地。其后逾千年,古典诗词不断凝聚民族思想与文化精神。赋兴于汉、诗兴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古典诗词一脉相承,成为*乃至世界的文化长城,见证并构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一阙,对日本、韩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演进、文明进步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就是由历代读书人对经典不断地背诵、涵咏、贯通而发展传承下来的。
过去读书人都有记诵经典的童子功。人的记忆有一个规律:年龄越小,记得越快,忘记得越慢;年龄越大,记得越慢,忘得越快。综观*的大师级人物,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小时候就大量背诵经典者。曹雪芹对各种诗词典故的运用信手拈来、天衣无缝;苏东坡晚年依然能背诵《汉书》;苏步青能背《左传》;陈寅恪更是可以全文背诵《十三经》。有这样童子功的人,学*能力特别强,并因此受用终生。
其实,记诵、创作古典诗词是一项陶冶性情的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为了用。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在《无能文学的力量》一书中写道:某种意义上,文学、文学研究是无能的,又是有力量的,而这种力量又正与这种无能紧密相连可见,文学的作用就在于它的无能的力量,在于它的无用之用。
今天,我们学*古诗文的意义,在于文化素养的提升。虽说几首诗歌改变不了生活中的缺失,学*《论语》治不了国,学《老子》更不可能解决当下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它给了我们思路上的启发、文学上的享受、想象上的惊奇。
经典古诗文的魅力与作用,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指向现今与未来。*古典诗词的活力还在与时俱进、不断展现,永远感染着读者,给人启迪。
读书好处的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好处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2、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3、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4、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裴说《句》
5、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6、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8、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9、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0、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许浑《寄殷尧藩》
11、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12、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1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1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6、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7、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18、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1、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22、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3、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24、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25、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26、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7、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28、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2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30、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闲居书事》
31、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适《答侯少府》
32、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33、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34、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35、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3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3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38、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39、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4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41、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4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4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4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45、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46、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47、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48、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49、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读书有好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读书对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孩子可以通过读书明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TA今后的人生之路,都意义深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读书有好处【1】
开卷必有益,这个“益”不仅仅是指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时互相促进的,书读的越多,懂得知识就越多,就越能促进课内阅读,使学*越来越轻松;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
有人说“如果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就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无疑相当于买了一份终生精神保险。”“人的生命底色是在童年时代铺就的。”这些,都说明了童年时代的重要性。
要奠定这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拥有这份终生精神保险,一个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想,课外阅读在精神层面对同学们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知识的掌握。
希望每个同学能够养成每天阅读的*惯,树立终生学*的意识。
张爱玲说:“‘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都看不完。”
高尔基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看到新世界的窗户。”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说了这么多读书的好处,你们一定眼馋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快乐的遨游知识的海洋。
读书的好处【2】
爸爸常说多阅读,会有好多好处的,就连老师也说阅读好处多多,也就是所谓的开卷有益吧。
可是我却不知道阅读究竟有什么好的,在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可是不久就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学校组织课外知识竞赛。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树袋熊为什么浑身是香的?三个选择:A与生俱来的,B生活在清香中,C它吃了一种香的树叶,时间长了就香了。
这道题我在哪见过,哦,想起来了,就是前天阅读的一篇科学论文。
里面提到的,说是树袋熊爱吃桉树叶,这种树叶里有一种成分,吃多了时间长了就香了。
我选了C。
过了几天,试卷发下了一看,果然是C。
还有好多题,我都见过,才把它们做对的。
还有一次,上作文课。
老师要我们写关于劝学的文章。
我就引用了一些名言、古诗。
好多人都没有想到,可是我想到了。
作文点评时,老师把这篇文章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学*,还表扬我爱读书呢。
这些都是我*时多阅读多积累的效果。
我终于明白了,阅读能让我们多补充课外知识,写出好的文章。
当然最重要的是阅读让生活变得更精彩。
所以说阅读好处多多。
读书有什么好处【3】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空间。
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
"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
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
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多读*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
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
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 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 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现今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
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1、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2、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5、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6、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7、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0、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11、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2、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5、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6、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7、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18、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9、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0、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1、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22、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2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4、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25、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8、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9、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30、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3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3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33、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34、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35、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36、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关于读书好处的诗句
在当今灯红酒绿的社会下,我们浪迹于江湖之中,心中被各种欲望和世俗所填满,若是能静下心来读几首古诗词,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一杯香茗,一把藤椅,一抹阳光,你双手捧着一本泛黄的古书,静静地读着,忘记世间纷扰,我相信这时你的心情一定是美丽的,是*静的。喜欢读诗词的人大多都把诗词当作是一种消遣吧,或许只是为了放松一下心情。春天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样看*却无”,夏天听“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领略秋天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欣赏冬天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从此我爱上了诗词,学着用心去感受世间的阴晴冷暖。
读诗词的益处首先是文学素养上的益处。对诗词的理解基于对字词的理解,读一首诗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明白里面每个字的意思,否则就会影响对这首诗的理解。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里有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簟”是竹*的意思,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又怎能体会到秋凉呢?又怎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孤独呢?要读懂一首诗,明白字词的意思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明白字词的用法,“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和“绿”形容词用作动词。从这方面来看,读诗词对我们理解古文是有益处的。
另外有些诗需要了解写作背景才更容易理解,有一首诗我们都很熟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白被皇帝发配流放夜郎,在李白取道四川赴贬地的途中,行至白帝城时,忽然接到皇帝赦免的`诏书,李白惊喜交加,立刻乘舟返回江陵,在返程途中写下了着首诗。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容易想象当时的李白是多么欣喜,当时的船为什么行的那么急了。从诗中我们还学到了历史知识。
前面说的都是读诗词在文学方面的益处,那么读诗词还有什么好处呢?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鼓励大家读诗词可以弘扬并继承中华文化,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想,那诗词就变成负担了。既然诗词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那就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而我认为诗词的生命力在于内心和情感上的共鸣。
诗词大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或悲或欢,或伤或喜。我们从诗词中能够读到百态人生,可以览尽世间冷暖,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完善人格,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落英缤纷,而且杜甫笔下拟人的花瓣让人心生怜爱。“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春色宜人的季节,纳兰容若却心事重重,因为他与心爱的人注定不能在一起,有种“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感觉……
总之,诗词能让我们活的更潇洒更美丽!
关于读书好处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读书好处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2、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3、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4、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5、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7、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8、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9、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10、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11、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12、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13、买书没有读书难,读书没有消化难。
14、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15、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16、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17、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1、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22、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23、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24、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25、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6、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27、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28、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29、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30、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3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32、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3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4、不尽读天下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
35、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36、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37、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38、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3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40、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
4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2、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4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4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4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6、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1、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2、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自有拼读古诗的好处
古诗草的拼读
论读古诗的好处
樱桃的古诗拼读
古诗晨读的好处
晨读古诗的好处
跟读古诗的好处
用网语读古诗的好处
读古诗歌的好处
读书的好处古诗
诵读古诗的好处
有关读古诗的好处
多读多学古诗的好处
小孩读古诗的好处
大班读古诗的好处
古诗和阅读的好处
读古诗的好处文案
古诗说读书的好处
多朗读古诗的好处
写读书好处的古诗
读古诗词的好处
终南忘余雪古诗的拼读
古诗拼音的拼读方法
读诗词的好处
阅读多背古诗的好处
有关读书好处的古诗
古诗中读书的好处
读古诗经典的好处
视频范读古诗的好处
读中国古诗的好处
古诗幽香的意象
初一上册曹操的古诗老版本
步出夏门的古诗意思
中学有竟字的古诗
游故乡的古诗词
有关大船的古诗
一块巨石在荒野中的古诗
形容人岁数大的古诗
清凉山的古诗解说
形容充实生活的古诗词
古诗中含飞禽走兽的诗
跟太空有关的古诗
念奴娇江上渔者的古诗
描写冬天小雨的古诗词
关于福建南音的古诗
骑鲸一词古诗的典故
描写银行服务的古诗词
碎石般的翻滚古诗
古诗词描写的美女有多美
形容浮云的古诗词
汉字带水字的古诗词
古诗暗示性的规律
深刻了解身边事物的古诗
夸人勤奋能干的古诗词
碧玉吹梅的古诗
关于朱弦的古诗
龙腾凤舞的古诗
喜欢的课外古诗词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当代人爱中国古诗词的事例
关于赞美宿州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