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

关于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44) 说说(94) 名言(123) 诗词(3k+) 祝福(3) 心语(1)

  • 礼记中的诗句名言

  • 名言
  • 车同轨,书同文。——《礼记·中庸》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礼记·月令》

    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礼记·月令》

    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礼记·月令》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阅读全文]...

2021-12-08 09:03:52
  • 礼记中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正已而不求于人。

      3、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6、“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7、仁者莫大于爱人。

      8、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9、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2、择不食之地而葬 。

      1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4、其德薄者其志轻。

      15、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

      16、“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17、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18、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

      19、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

      20、仁者义之本也

      21、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

      22、择师不可不慎也。

      2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5、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2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7、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8、学然后知不足。

      2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0、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3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33、古之建国,教学为先 。

      3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5、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36、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37、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38、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9、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40、风俗弊坏,由于无教

      4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42、量入以为出。

      4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5、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

      46、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 。

      4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8、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4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50、古者为政,爱人为大 。

    [阅读全文]...

2021-12-08 01:43:17
  • 礼记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礼记名言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3、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礼记

    4、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

    5、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礼记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7、量入以为出。——礼记

    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9、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礼记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12、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1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

    14、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5、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 。——礼记

    16、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

    18、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

    19、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20、风俗弊坏,由于无教。——礼记

    2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2、择不食之地而葬 。——礼记

    23、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礼记

    24、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25、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26、仁者义之本也。——礼记

    27、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28、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

    29、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礼记

    3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

    31、择师不可不慎也。——礼记

    3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礼记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34、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35、其德薄者其志轻。——礼记

    36、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37、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

    38、古之建国,教学为先。——礼记

    3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4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1、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4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4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4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45、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

    46、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4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

    4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阅读全文]...

2022-04-26 03:05:12
  • 礼记的名言警句

  • 名言,励志,语录
  • 礼记的名言警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礼记的名言警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3、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

      4、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

      5、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礼记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7、量入以为出。——礼记

      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9、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礼记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12、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

      1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

      14、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5、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礼记

      16、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

      18、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

      19、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20、风俗弊坏,由于无教。——礼记

      2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2、择不食之地而葬。——礼记

      23、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礼记

      24、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25、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26、仁者义之本也。——礼记

      27、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

      28、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

      29、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礼记

      30、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31、择师不可不慎也。——礼记

      3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礼记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34、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35、其德薄者其志轻。——礼记

      36、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37、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

      38、古之建国,教学为先。——礼记

      3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40、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41、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4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4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4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阅读全文]...

2022-04-10 02:33:06
  • 礼记中的名言名句(礼记著名的十句话)

  • 名言,著名
  • 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礼”。它的作用体现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培养民族精神两方面。《礼记》为古代士者必读之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作为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中华礼仪之美!

    0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贵乎有来有往。只有往而无来或其有来而无往,都是不外乎礼数的。在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人与人,朋友与朋友的交往中,礼节上很重视有来有往,互相都应采取同样的态度和礼仪规格,*惯上称之为“礼尚往来”。

    02.“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解读: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点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几句可用以劝人要谨言慎行,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话,也不要做不该做的事,免得授人以柄,招致非议。

    0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礼记·曲礼上》

    04.“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解读:君子爱人依照德的标准,小人爱人则对人姑息纵容。

    05.“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解读:君子身处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

    0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

    解读:“大道”系指上古时代所遵循之道,“天下为公”系指天下是大家的,不是那个人、那个党、那个派所独有的。

    07.“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08.“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解读:学*是无止境的,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刻注意谨慎言行,不能懈怠!

    09.“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解读:有仁德的人用财富来发展、成就自身,没有仁德的人则利用自己的身心去聚敛财富。

    10.“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解读: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学问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对某些知识困惑不解,然后才能奋发自强。

    [阅读全文]...

2022-07-10 03:37:38
  • 礼记关于礼貌的格言

  • 格言,礼貌,经典
  • 1、礼貌不费分文。——拉丁美洲

    2、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塞万提斯

    3、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4、有两种和*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歌德

    5、谁在*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6、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7、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8、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9、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10、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11、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礼貌温暖和愉快。——诺·文·皮尔

    12、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13、有礼貌不必须显得有智慧,无礼貌却常常显得很愚蠢。——兰道

    14、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诺·文·皮尔

    15、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就应个性留意地养成*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16、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培根

    17、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18、礼因此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吴兢

    19、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王尔德

    20、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我。——高尔斯华绥

    21、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2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23、恭*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论语

    2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2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6、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卡莱尔

    27、礼貌之于人性如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28、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霍夫曼斯塔尔

    29、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30、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31、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32、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颜元

    3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34、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卿

    35、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36、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37、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38、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洛克

    39、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1、咱们就应注意自我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我的时候,也就应受得起。——*

    42、礼貌是人生*惯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4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4、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45、有两种和*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

    4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47、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证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48、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49、奢侈总是跟随着*,*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50、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阅读全文]...

2022-01-30 18:26:09
  • 《春日》古诗的意思

  • 春日
  • 《春日》古诗的意思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日》古诗的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与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阅读全文]...

2022-07-07 10:14:39
  • 《咏柳》古诗的意思

  • 《咏柳》古诗的意思

      导语:《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一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柳》古诗的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与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与柳的颜色有关,“碧”与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与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与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与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概况来说,这一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阅读全文]...

2021-12-01 14:08:54
  • 曾巩《墨池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古文《墨池记》

      作者:曾巩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学*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着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阅读全文]...

2022-04-23 03:15:43
  • 元日古诗的意思

  • 优美,诗歌
  • 导语:元日古诗的意思是什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元日古诗的意思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

    宋代:诗人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鉴赏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诗人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诗人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诗人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诗人王安石简介

    诗人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诗人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阅读全文]...

2022-07-11 22:44:23
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 - 句子
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 - 语录
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 - 说说
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 - 名言
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 - 诗词
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 - 祝福
古诗礼记的名言意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