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的古诗还有多少

关于梅的古诗还有多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梅的古诗还有多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梅的古诗还有多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梅的古诗还有多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31) 语录(34) 说说(180) 名言(2) 诗词(495) 祝福(3) 心语(9)

  • 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

  • 中秋节
  •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基本上都是聚少离多的状态。看看古人如何用诗句表达中秋节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供您参考。

    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一)

    1.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____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5.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 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杨慎《中秋》

    8. 九十日秋色,今宵已半分。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正纷纷。《中秋月》作者:廖凝

    9.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10.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2. 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14.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5.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6.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____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7. 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8. 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邵雍《中秋月》

    19.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20. 三衢春有脚,山屋好中秋。——许月卿《重寄郭衢州》

    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二)

    1. 月宫小殿赏中秋,玉宇银蟾素色浮。——朱有燉《元宫词·月宫小殿赏中秋》

    2.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3.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____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5. 良夜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吴潜《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万顷蟾光浩不收》

    6.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7. 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8.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9.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0. 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吴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

    11.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2.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倪庄中秋》作者:元好问

    13.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

    14.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15.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6.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朱彝尊《红娘子·袖薄吹香过》

    17.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18.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19.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20. 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三)

    1.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 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 月*中秋白,风从半夜清。——高士谈《不眠》

    4.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李白《丁督护歌》

    5.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6.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阅读全文]...

2022-05-28 02:09:32
  • 李白写的古诗有多少首?盘点李白写的古诗大全

  • 李白,优美,诗歌
  •   “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一起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那么关于诗仙李白,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多少首他写的古诗文呢?

      【李白的诗文合集】

      【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蜀道难】

      李白〔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三五七言】

      李白〔唐代〕

      秋风清,秋月明,

    [阅读全文]...

2022-07-09 09:37:39
  • 诗经共有多少篇

  • 诗经,文学
  • 诗经共有多少篇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大家都知道,那么诗经共有多少篇?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诗经共有多少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诗经共有多少篇: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秦、齐、韩、赵、魏),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十九篇、鄘[yōng]风十篇、卫风十篇、王风十篇、郑风二十一篇、齐风十一篇、魏风七篇、唐风十篇、秦风十篇、陈风十篇、桧风四篇(桧即“郐”kuài)、曹风四篇、豳[bīn]风七篇。其中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三十一篇。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篇:

      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阅读全文]...

2021-11-29 08:28:07
  • 诗经风多少篇

  • 诗经,文学
  • 诗经风多少篇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诗经风多少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中的“风”共有160篇。

      诗经资料详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诗经·曹风·蜉蝣》赏析

      【赏析】

      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 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覆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毛诗序》解说此诗,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我们觉得,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实在有点比拟不伦的感觉。不过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也许因此对人生更多忧惧和伤感吧。 (骆玉明 顾伊)

    [阅读全文]...

2021-12-04 09:22:32
  • 关于多少的诗句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朱淑真《鹊桥仙·七夕》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范仲淹《春日游湖》

    看取病来多少日,早梅零落玉华焦。——皮日休《病中美景颇阻追游因寄鲁望》

    满怀多少是恩酬,未见功名已白头。 ——杜牧《冬日题智门寺北楼》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王贞白《庾楼晓望》

    回銮佛寺高多少,望尽黄河一曲无。——李商隐《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其中字数无多少,只是相思秋复春。——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潇洒高堂邃馆,那堪左右图书,凌云赋得似相如。多少风流态度。——赵长卿《西江月·邀蔡坚老忠孝堂观书》

    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周德清《双调·沉醉东风·有所感流水》

    殷勤洗拂旧东君,多少韶华聊借看。——毛滂《玉楼春·立春日》

    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李商隐《同学彭道士参寥》

    春分花事今多少,未觉心情胜去年。——袁说友《同子隆次公小饮》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王安石《咏菊二首·院落秋深数菊丛》

    人间多少佳山水,独许黄山胜太华。——老舍《咏黄山》

    为问行人多少喜,燕山南畔得家书。——郑獬《回至涿州》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

    庐山试问高多少,欲望西川万里桥。——洪咨夔《阻风呈赵史君三绝·迟速乘除转晚飚》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

    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诗三首》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诗》

    怊怅悲愤恩怨昵昵多少情,尽寄胡笳十八拍。——张嵩老《题汪水云诗卷》

    美羽奇毛有多少,尔身高稳胜他邦。——梅尧臣《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

    著身高处不知快,多少池台在下风。——胡仲弓《快倚亭》

    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乔吉《折桂令·毗陵晚眺》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一)》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韩愈《游太*公主山庄》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刘禹锡《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纹》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周邦彦《风流子·枫林凋晚叶》

    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唐寅《落花诗》

    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唐寅《落花诗》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姜夔《念奴娇·予客武陵》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阅读全文]...

2022-07-12 22:58:37
  • 2021年有多少天呢

  • 2021年有多少天呢

      2021年,公历*年,共365天,53周。农历辛丑年(牛年),无闰月,春节是2月12日。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2021年有多少天呢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1年*年共365天,共53周,公元元年至公元5000年之间,农历年有353天的年份只有以下几个:780年、1620年、1965年、2372年、3620年、3903年、3965年、4186年、4248年。

      2021年是闰年吗

      2021年是闰年,这一年闰四月。所谓的闰年,指的是为了弥补历法规定的年天数和地球实际公转的天数的不同而设立的'。一般来说,闰年每四年一次。阳历的闰年为366天,而农历的闰年比*年多一个月出来,也就是农历的闰年一共有383天或384天。例如,2021年是闰年,从阳历来看,2021年有366天;而从农历来看,2021年有384天。

      简单来说,能被四整除的年份就是闰年。以往的闰年有2004年、2008年、2012年、2021年以及即将到来的2021年和未来的2024年、2028年、2032年等,都可以被四整除。也就是说,2021年是闰年,且闰四月。在闰年的闰月,民间有着很特别的风俗*惯,如闰月鞋、闰月衣、闰月饭以及闰月袜等。

      如何判断是不是闰年

      1、判断年份是否是闰年,只须看年份的末两位,如果末两位数能整除4,那么就是闰年,反之,就不是。

      2、遇到末两位数都是0的年份,我们就看年份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能整除4,那么就是闰年,反之,就不是。

      3、如遇到2004年末两位是04的,可以直接把它看做1位数,如果这个数能整除4,那么就是闰年,反之,就不是。

      2021年节假日安排

      经*批准,现将2021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二、春节:2月12日至18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4日放假,4月5日(星期一)补休。

      四、劳动节:5月1日放假,5月3日(星期一)补休。

      五、端午节:6月14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阅读全文]...

2022-06-01 22:56:39
  • 诗经一共有多少篇

  • 诗经,文学
  • 诗经一共有多少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一共有多少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诗经一共有多少篇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诗经》目录

      国风:

      第一节 周南

      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第二节 召南

      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第三节 邶风

      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第四节 鄘风

      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第五节 卫风

      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第六节 王风

      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第七节 郑风

      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第八节 齐风

      鸡鸣、还、著、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第九节 魏风

      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

      第十节 唐风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第十一节 秦风

      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第十二节 陈风

      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第十三节 桧风

      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第十四节 曹风

      蜉蝣、候人、鸤鸠、下泉;

      第十五节 豳风

      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小雅:

      第一节 鹿鸣之什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

      第二节 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

      第三节 鸿雁之什

      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

      第四节 节南山之什

      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

      第五节 谷风之什

      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

      第六节 甫田之什

      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舝、青蝇、宾之初筵;

      第七节 鱼藻之什

      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緜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

    [阅读全文]...

2022-02-15 02:55:54
  • 关于诗经总共多少篇

  • 诗经,文学
  • 关于诗经总共多少篇

      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那么,它一共有多少篇诗歌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是关于诗经总共多少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歌分类

      《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2]。

      表现手法

      诗经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4]。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诗经》“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诗作来源

      《诗经》《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诗经

      尹吉甫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出生于江阳(现泸州市),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房县古称),死后葬于今湖北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他辅助过三代帝王,到周幽王时听信谗言,被周幽王砍了头,后来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隐蔽别人盗墓,做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面。

      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人。猃狁(古民族)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周宣王五年(前823),尹吉甫率军反攻到太原,并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献,并在朔方筑城垒。遗物有青铜器兮甲盘。湖北有尹吉甫宗庙—————建于唐朝的著名的房陵青峰区宝堂寺,泸州有尹吉甫抚琴台遗址,山西*遥古城有尹吉甫点将台、湖北有墓和墓碑遗址。

      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驻防今*遥城一带。据清光绪八年《*遥县志》载:“周宣王时,*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曾作《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

      创作背景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诗经

      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史记·货殖列传》)あ。由此可知,周代已是一个农业社会。这里所讲的虞夏之贡虽不可信,但周代的祖居之地宜于农业却是实情。这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来看,周族确是靠着农业而兴盛发展起来的。《豳风·七月》则完整地叙述出一年之中的农事活动与当时社会的等级压迫关系。另外,在《诗经》中的《南山》、《楚辞》、《大田》、《丰年》、《良耜》以及《周书》内的《金滕》、《梓材》、《康诰》、《洛诰》、《无逸》等篇中,都有农事的记载。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宗教信仰与社会政治融为一体。这就是《诗经》中为什么会有许多祭祀性颂诗与雅诗的社会基础。宰我曾问孔子何谓鬼神,孔子回答说:"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并且进一步解释:"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官室,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返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礼记·祭义篇》)以此了解《诗经》中的颂诗、雅诗,便可以得其要领。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又具有社会历史特征。我们研究《诗经》,首先要注意产生《诗经》的历史社会基础。

    [阅读全文]...

2022-01-24 11:05:47
  • 歌颂月亮的诗句有多少

  • 歌颂,月亮
  •   柔和似絮,轻均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样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样灿烂,只给你点淡淡的喜悦,一点淡淡的哀愁。

      一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1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1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1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2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2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2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2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2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2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2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2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2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3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 《别裴九弟》)

      3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暮江吟》)

      3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 《琵琶行》)

      3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 《春题湖上》)

      3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 《秋夜泛舟》)

      3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 《月夜》)

      3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 《山石》)

      3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3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 《忆扬州》)

      3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 《寓意》)

      4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 《菩萨蛮》)

      4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 《天仙子•送春》)

      4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4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苏轼: 《西江月》)

      4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苏轼: 《前赤壁赋》)

      4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 《中秋月》)

      4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 《西江月》)

      4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袁枚: 《春日杂诗》)

      4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二

    [阅读全文]...

2022-04-27 23:33:16
梅的古诗还有多少 - 句子
梅的古诗还有多少 - 语录
梅的古诗还有多少 - 说说
梅的古诗还有多少 - 名言
梅的古诗还有多少 - 诗词
梅的古诗还有多少 - 祝福
梅的古诗还有多少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