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奏凯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情怀,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全组诗既是一个整体,而每一首又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这两句是说,将军站在那里一声号令,千军万马,万众一心,一起行动。聊聊十字,把一支军队动员出发时的雄壮整肃的气势,严明的军纪和主帅的形象,都描写了出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艺术感染力很强。
原文
出自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若燕尾状。蝥(máo,一说音wù)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千营:形容部队众多。
共一呼:按一个命令行动。
参考译文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赏析
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 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是写将军手执的旗臶。“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臶,《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臶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塞下曲·鹫翎金仆姑》
作者: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1、鹫:大鹰;
2、翎:羽毛;
3、金仆姑:箭名。
4、燕尾:旗上的飘带;
5、蝥弧:旗名。
译文: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
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
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赏析:
这组诗,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诗是歌咏边塞景物。第一首写将军动员出发时的声势。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奏凯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情怀,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全组诗既是一个整体,而每一首又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这两句是说,将军站在那里一声号令,千军万马,万众一心,一起行动。聊聊十字,把一支军队动员出发时的雄壮整肃的气势,严明的军纪和主帅的形象,都描写了出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艺术感染力很强。
原文
出自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若燕尾状。蝥(máo,一说音wù)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千营:形容部队众多。
共一呼:按一个命令行动。
参考译文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赏析
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 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是写将军手执的旗臶。“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臶,《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臶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原文及译文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解】
卢纶(739—799),字允言,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诗歌创作在当时较有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白羽:箭尾的羽毛,这里指箭。石棱:石头有棱角的地方。单于:匈奴首领。
【全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①塞下曲: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张仆射,即张延赏,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官至左仆射同*章事。卢纶的这组和诗共有六首,这是第三首。②单于:古时匈奴最高统治主的称呼。③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诗大意】
没有月光雁群飞得很高,单于在今夜带队潜逃。正准备率领一支轻骑兵去追逐,漫天大雪竟然落满了弓和刀。
【鉴赏】
《塞下曲》本是乐府旧题,用来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分别描绘了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不同场景,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和艰苦的战斗生活。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写将士们雪夜追击溃敌的情景。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一、二两句写敌军的溃退。“单于”是匈奴君主的称号。匈奴是我国古代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秦汉以来,不时南侵中原,成为北部边防的对象。唐人写诗,常常以汉代唐,所以这里的“单于”是借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诗的'第一句写景:“月黑”,说明这是一个没星没月的漆黑夜晚;“雁飞高”,是说连大雁的叫声也听不到。这一句把敌军逃遁时的气氛渲染得相当充分。敌军是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逃跑的,说明已全线崩溃。敌军满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还是被察觉了,这就暗喻了我军将士斗志旺盛,打了胜仗仍不松懈。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三、四句写准备追击的情形,正面表现将士们的威武气概。当发现敌军逃跑后,我军主帅立即命令骑兵,具体是怎样的装束,下句交代了:身佩弓箭和战刀。弓箭用于远距离的射击,战刀用于*身白刃格斗。这样的装束已显示了追敌将士的英武和骁勇,他们是实现主帅部署的一把尖刀。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支轻骑兵的阵容和装束不是孤立写的,而是借写景自然带出的:刹那间弓箭和战刀上就落满雪花,雪之大、天之寒可想而知;冲寒冒雪,不稍迟疑,则士气之高、军威之壮也可想而知。
这首诗首尾写景,中间叙事,敌军摸黑逃遁是暗写,而着力刻画我军冒雪追击的场景。诗人不仅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有没有追上敌人,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追击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高潮的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惟其如此,才能给人以启发,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当然,这也和该诗是组诗之一有关。作为组诗里的一首,既要突出特定的侧面,注意自身的完整统一;又要服从全诗的总体结构、布置。如果第三首就写到破敌庆功,那么后面就难乎为继了。
卢纶虽是中唐诗人,但他的边塞诗却写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昂扬向上的盛唐气息。
作者: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742年——756年)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的昭应县令。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m.ju.51tietu.net)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的诗句解释
【诗句】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出处】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四》。
【意思】凯旋的将军,大摆酒宴,乘着酒兴,身穿金甲和乐起舞,助兴的雷鸣般的鼓声震撼了山河。诗句写征战获胜后 的欢腾景象。“醉和金甲舞”,形象地描绘出将军在醉中,连铠甲都没 有脱,就乘兴起舞的情形。
【全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四》
.[唐].卢纶.
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注释1】 ①琼筵:盛筵。羌戎: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劳:慰劳。旋:凯旋。②雷鼓:八面鼓,此指军中大鼓。
【注释2】①琼筵:喻珍美的筵*。南朝齐谢朓《始出尚书省》:“既通金闺籍,复酌琼 筵醴。”注:“(晋)袁宏《夜酣赋》曰:‘开金扉,坐琼筵。’”②羌戎:泛指西北部少数民 族。③金甲:金制的铠甲。唐王昌龄《从军古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鉴赏】这首诗似与前三首相接,为三首的结局。首句言,驱逐了残敌,旷野营盘, 大摆庆功的.盛筵。次句言,边地异族百姓,贺慰将士的凯旋。三、四句写,饮醉的将士, 欣然起舞,犹擐金甲,鼓声雷动,声震山川。此诗写得士气高昂,豪迈奔放,是一首战争 胜利的颂歌。盛唐边塞诗,以岑嘉州为最。而卢纶的四首边塞诗,其意贯通,浑然一体, 豪迈雄健,可与之匹敌。
《塞下曲(其二其三)》卢纶唐诗鉴赏
《塞下曲(其二其三)》卢纶唐诗鉴赏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 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下面小编带来的《塞下曲(其二其三)》卢纶唐诗鉴赏。
其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又一题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里选其二、其三两首。
第一首(其二),诗人借用汉将李广射石没镞的故事,赞颂了一位守边将军的勇武,从中也表现出其所率部队的飒爽英姿。
据《史记》记载,汉将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见草丛中有一石头,误以为是老虎,便一箭射去,因用力过猛,连箭尾也陷进石头中。诗人运用这一传奇的故事,将发生在李广身上的事情移置到这位守边将军的身上,使其生发出新的意义。
“林暗草惊风”,是写守边将军外出巡逻的情景。
“林暗”说明巡逻的时间是暗夜,巡逻的地点是在树林中。“草惊风”是眼前之景,因为风吹草动,将军误以为是猛兽隐伏其间,因而为之一“惊”。接着带出“将军夜引弓”的下句,生动逼真地勾勒出当时将军迅疾向草丛引弓猛射的动作和情态。“*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未两句交待事件的结果。说明将军力大无穷,竟将箭羽射没在石棱中。至此,全诗便塑造出一位象李广一样高大、威武、勇猛而有力量的将军形象。
第二首(其三)诗的主题和第一首诗一样,也是歌颂一位守边将军和他所统率的部队,只是取材的侧重点不同。前一首从将军夜巡引弓的情节来生发主题;后一首则截取雪夜乘胜追歼逃敌的场面,表现了将军及所率部队坚决、果断的杀敌精神和全军士气昂扬的英雄气概。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描绘出一幅富有悬念的战场追歼场景。从末句可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月黑雁飞,“单于”遁逃,刚刚同敌人拼杀鏖战的将军和士兵伫立疆场,望着敌人狼狈逃窜的方向充满了胜利者的`骄傲。豪情之下,一股乘胜追歼残敌的信念油然而生,“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两句表现出将士们昂扬奋发的斗志心情和誓歼残敌的决心。尤其是“大雪满弓刀”一句,不仅显示了气候严寒征战艰苦,而且形象地渲染了将军所率骑兵的雄壮阵容,使人如见一队人呼马嘶、弓箭刀剑与漫天飞雪交织闪耀的驰奔情景。由此完成了对将军的坚决、果断和所率士兵英勇杀敌精神的赞颂,给人以激昂振奋之感。
塞下曲李白赏析
塞下曲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赏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有名的大将军,他们保家卫国,上阵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成为很多人敬仰的偶像。唐朝诗人卢纶就十分崇拜汉朝的“飞将军”李广。
那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各地藩镇的势力还很强大,动不动就发生战争,卢纶就希望自己能够在军营中效力。正巧,唐朝的一位很有名的大将军浑瑊(jiān)那里缺人,就把他招去当了元帅府的判官。
军营里的生活让卢纶灵感爆发,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偶像李广将军,有了军营的生活经历,他就可以写一些李广将军的故事了。他记得曾经在《史记·李将军列传》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李将军带着卫兵巡逻,忽然发现在昏暗的密林深处,风吹得草不停的晃动,感觉草里好像有东西。为了避免危险,将军拿出弓箭,一箭射了过去。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箭射过去之后,草木也不动了,但是因为天太黑,什么都看不清楚,将军就带着卫兵回营了。
第二天一大早,将军又带着人去树林中查看,只见那只箭深深地射进了一块石头的棱角里,“*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得是多大的力量啊!
卢纶心想李将军这么大的力量,敌人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吓得逃跑的,不知道李将军还能不能找到他们呢?想知道答案就去《塞下曲(其三)》中看看吧。
这首诗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写将军夜猎的情景,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记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李广出外打猎,看到草丛中有石头,以为是老虎就用箭去射,结果箭头没在草丛中看不见了,走*去看原来是将箭射进了石头里。”通过引用典故将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早年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某的管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这首诗只有短短20个字,却饱含了大量的信息,激发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通过读诗,完全可以通过领悟诗意和丰富想象,绘出一幅金戈铁马的战争画图来。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雁飞而且高。是由声音觉察到的。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读诗至此,顿觉一股豪迈之情扑面而来。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足令读者为之振奋,于上句造成的神秘气氛中,发一惊采。敌酋遁去,我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厂一种高度的自信。仿佛敌人已是瓮中之鳖,只须少量“轻骑”追剿。便可手到擒来。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虽然站立不过片刻.而大雪竟落满弓刀。“大雪满弓刀”一句,又发惊采,将全诗意境推向*。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这是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图:在静谴中蕴藏着呐喊,在昏暗中酝酿着闪电。虽然是在漆黑的夜间,勇士们被白雪勾画出的英姿仍然是“焕尔触目”。“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虽然是绝句的难点,但诗人倘能大胆剪裁,巧妙构思,抓住典型环境与典型场景,完全能够写出精采的佳作。
整理:wjl201604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的古诗
类似张仆射塞下曲的古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古诗的拼音
塞下曲卢纶的古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古诗里的单于
卢纶写的塞下曲古诗
唐卢纶的《塞下曲》古诗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6首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其6
塞下曲的古诗是哪朝卢纶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的含义
塞下曲卢纶古诗的注音
塞下曲卢纶古诗的诗意
塞下曲的全部古诗卢纶
塞下曲卢纶的古诗词
卢纶的塞下曲其二古诗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其一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四首
塞下曲古诗卢纶的*仄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大意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的拼音
塞下曲卢纶的古诗朗读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分段
卢纶的《塞下曲》其四古诗
李广卢纶的《塞下曲》古诗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的读音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的意义
卢纶的塞下曲其一古诗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加拼音
塞下曲的拼音版古诗卢纶
描写犹豫要不要表白的古诗词
45的古诗
锈湖的古诗
乡村风骨的古诗词
望芦山瀑布的古诗意思
有关花的古诗5字
老师授课分享的古诗词
引用古诗词做的广告
中班孩子背的古诗
比喻和比喻的古诗
三七祭奠的古诗
夏天对美好生活描写的古诗
赞美风景如画的七言古诗
遮天里出的古诗
古诗中酒的别称和意思
描写爱情伤人的古诗
秦观的古诗纤云弄巧的全部拼音
题目是数字的古诗
跟领导艺术有关的古诗词
彼此不嫌弃的古诗词
关于爱祖国的古诗及背景介绍
蜻蜓在古诗词中的寓意
有冬天的古诗完整的诗100首
含有学经的古诗
一个儿歌多多的田园乐古诗
古诗带娜的诗词
关于成本的古诗
古诗关于竹林的对联
形容从容淡定的名言或古诗
积极向上长点的古诗
有关儿童的古诗儿童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