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的古诗

关于层林尽染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层林尽染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层林尽染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层林尽染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 语录(2k+) 说说(1) 名言(616) 诗词(63) 祝福(1k+) 心语(61)

  • 描写层林尽染的句子34条

  • 1.一阵秋风,菊花说开就开了。 小楼一夜听雨声,深巷明朝卖杏花。 喜欢看金秋的枫叶,听那秋虫嘶鸣。 梧桐树叶恍如一顶顶金色的皇冠,在枝头招摇。 霜叶知秋;秋阳杲杲;丹枫迎秋;秋风红(查看全文)

    2.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阳光下,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3.金秋十月,秋色渐浓,天高,云淡,风轻,月冷。山乡家家门前的稻场上,都整齐有序地堆放着一垛垛清新的还在散发着清香的稻草堆儿,纯浓的稻草香味,让人心旷神怡。叶子从墨绿变成褐黄,在秋风的吹拂下,飘然落下,潜入丛中。

    4.十月的秋霜不知道从哪里携来的白白的粉底,涂抹在花朵上,涂抹在叶子上,涂抹在大地上。白白的,绒绒的,倩倩的,亮亮的非常漂亮。秋霜用千年的染料,染红了一地的枫叶殷殷。红的那个艳,红的那个鲜,红的那个美。迷醉了烂漫霜天。

    5.十月也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一朵朵黄色的桂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让秋天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香气。

    6.“不觉初秋夜渐长”。告别盛夏时节,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犹存“我言秋日胜春朝”;尽管看遍“绿池落尽红蕖却”,却仍现“荷叶犹开最小钱”……秋,诗意充盈,万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层林尽染,叹一句“轻寒正是可人天”。

    7.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

    8.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9.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查看全文)

    10.燃起,暖秋,踏着阳光的脚步,从暮鼓到晨钟,踩着清秋里的雨露,漫过半山的秋枫,等待那弯熏香的月亮,那半盏的花香;寻寻觅觅,待雁子归时,燃起心中的暖秋!

    11.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12.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13.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4.秋,因落木萧萧红叶百转,给人以盛极而衰之感,故而自古吟秋多悲怀。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把缕缕哀怨愁绪,熏染得迷离尽致。而碧空万里,白云悠悠,明净秀丽的秋高气爽,亦为诗人笔下令人沉醉其中的开阔景象。

    15.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16.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17.金色的蝴蝶呀!你是在为谁而翩翩起舞呢?花儿没有了笑容,青草失去了光泽。哦,我明白了,你是在为园子里那眨着眼睛的小雏菊。

    18.“秋晒”,即秋天的晒事,乃父母极为重要的农事,时常进入我们的梦乡,成为我永恒的乡愁。

    19.十月的天空,风已不在轻柔,阳光不再通透,如麻的细雨缱绻在发迹,寒意在心头。经年旧时天涯路,尘世嘈杂,随缘而行,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佛说:万法随缘,不求则不苦。可是,谁能做到无欲无求?一支枯瘦的笔,遗失在枯草荒地,这一年,冷风烟雨,飘零在叶子的孤寂。当时光的掠影剪下一页页浮光,枕着秋霜拥抱着我的寂凉,何曾不想拥有一份暖人的光芒。

    20."碧云天,黄叶地"是秋的清丽,"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是秋的寂寥,"无边落木萧萧下"是秋的肃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秋的羁愁……你最中意秋的哪一面?

    21.“不觉初秋夜渐长”。告别盛夏时节,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犹存“我言秋日胜春朝”;尽管看遍“绿池落尽红蕖却”,却仍现“荷叶犹开最小钱”……秋,诗意充盈,万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层林尽染,叹一句“轻寒正是可人天”。

    22.无情的秋雨吹打在窗棂上,溅落了一身的雨滴,看窗外池塘边,碧天的荷花散落一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雨无情,雨打清荷,花落谁家。

    23.秋光清朗,秋高气爽,秋总不吝泼彩,绘就斑斓多姿的秋景。秋风瑟瑟,秋云委婉,秋总酿着诗意,深得文人墨客钟情。

    2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这是庄子的秋水;也是王勃的秋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而苏东坡则将秋水比喻为一种澄明清朗的气质:“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次韵王定国得颍倅》)。此外,还有韦庄的秋水:“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形容剑器的冷气寒光;更有鲍溶的:“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说的却是镜子。自然,更多的时候,秋水指向人的眼睛,尤其是女性。秋水,不仅仅是时序的符号,其早已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怀想乃至祭奠的思绪。今宵,谁在岸边徜徉?秋水,漫过谁的梦境?

    25.站在门边望天,天上是淡紫与深黄相间。放眼又望各处,各处村庄的稻草堆,在薄暮的斜阳中镀了金色。各个人家炊烟升起以后又降落,拖成一片白幕到坡边。远处割过禾的空田坪,禾的根株作白色,如用一张纸画上无数点儿。一切景象全仿佛是诗,说不出的和谐,说不尽的美。 在这光景中的五明与阿黑,倚在门前银杏树下听晚蝉,不知此外世界上还有眼泪与别的什么东西。——沈从文《秋》

    26.秋天,与我总是感觉凄婉,逝去的岁月,遗落下淡淡的痕迹,落叶纷纷扬扬落入尘埃,它们以一种凄美的姿态离开朝夕相伴的枝桠。万物皆有生命,真想知道,叶落的那一刻,是否能够感受到枝桠的恋恋不舍,是否在坠落的一瞬感到一丝疼痛呢?自古伤情多离别,是该怨秋风的残忍,还是怪枝桠的不挽留呢,缘来缘去,或许这就是宿命,不是不够爱,而是不能继续去爱。

    27.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28.秋风欢蹦乱跳地驰骋过田野,田野的一切都变成了金黄色。一片片薄纱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动着,好像留恋着人间美丽的秋色,不愿离去

    29.秋之悠,是秋高气爽落叶飞舞;秋之雅,是清风明月,海阔天空;秋之彩,是层林尽染遍地金黄;秋之韵,是秋月融融,秋水盈盈。金秋十月,祝你开心!

    30.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

    31.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我听见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

    32.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33.立秋时节,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人们"秋忙"的身影,农家小院晒满了玉米辣椒大豆等农作物,呈现出诗一般的"晒秋"景象。

    34.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阅读全文]...

2022-06-09 08:24:21
  • 含有层字的古诗词 带层字的诗词名句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王勃《秋夜长》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李商隐《北青萝》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李冶《明月夜留别》

    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被盖千层厚,不如肉挨肉。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陈亮《水龙吟·春恨》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张先《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皇甫冉《春思》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陆游《梅花绝句·其二》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王令《春游》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崔珏《有赠》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杜审言《登襄阳城》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苏轼《临江仙·风水洞作》

    上尽层城更上楼。——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怕上层楼,十日*雨。——辛弃疾《祝英台*·晚春》

    每登山临水,惹起*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薛涛《筹边楼》

    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周文质《折桂令·过多景楼》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秦观《长相思·铁瓮城高》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辛弃疾《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天香·咏龙涎香》

    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曹植《铜雀台赋》

    [阅读全文]...

2022-05-25 01:45:38
  • 描写层林尽染的句子34条

  • 优美
  • 1.一阵秋风,菊花说开就开了。 小楼一夜听雨声,深巷明朝卖杏花。 喜欢看金秋的枫叶,听那秋虫嘶鸣。 梧桐树叶恍如一顶顶金色的皇冠,在枝头招摇。 霜叶知秋;秋阳杲杲;丹枫迎秋;秋风红(查看全文)

    2.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阳光下,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3.金秋十月,秋色渐浓,天高,云淡,风轻,月冷。山乡家家门前的稻场上,都整齐有序地堆放着一垛垛清新的还在散发着清香的稻草堆儿,纯浓的稻草香味,让人心旷神怡。叶子从墨绿变成褐黄,在秋风的吹拂下,飘然落下,潜入丛中。

    4.十月的秋霜不知道从哪里携来的白白的粉底,涂抹在花朵上,涂抹在叶子上,涂抹在大地上。白白的,绒绒的,倩倩的,亮亮的非常漂亮。秋霜用千年的染料,染红了一地的枫叶殷殷。红的那个艳,红的那个鲜,红的那个美。迷醉了烂漫霜天。

    5.十月也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一朵朵电影的桂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让秋天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香气。

    6.“不觉初秋夜渐长”。告别盛夏时节,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犹存“我言秋日胜春朝”;尽管看遍“绿池落尽红蕖却”,却仍现“荷叶犹开最小钱”……秋,诗意充盈,万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层林尽染,叹一句“轻寒正是可人天”。

    7.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

    8.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9.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查看全文)

    10.燃起,暖秋,踏着阳光的脚步,从暮鼓到晨钟,踩着清秋里的雨露,漫过半山的秋枫,等待那弯熏香的月亮,那半盏的花香;寻寻觅觅,待雁子归时,燃起心中的暖秋!

    11.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12.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13.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4.秋,因落木萧萧红叶百转,给人以盛极而衰之感,故而自古吟秋多悲怀。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把缕缕哀怨愁绪,熏染得迷离尽致。而碧空万里,白云悠悠,明净秀丽的秋高气爽,亦为诗人笔下令人沉醉其中的开阔景象。

    15.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16.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17.金色的蝴蝶呀!你是在为谁而翩翩起舞呢?花儿没有了笑容,青草失去了光泽。哦,我明白了,你是在为园子里那眨着眼睛的小雏菊。

    18.“秋晒”,即秋天的晒事,乃父母极为重要的农事,时常进入我们的梦乡,成为我永恒的乡愁。

    19.十月的天空,风已不在轻柔,阳光不再通透,如麻的细雨缱绻在发迹,寒意在心头。经年旧时天涯路,尘世嘈杂,随缘而行,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佛说:万法随缘,不求则不苦。可是,谁能做到无欲无求?一支枯瘦的笔,遗失在枯草荒地,这一年,冷风烟雨,飘零在叶子的孤寂。当时光的掠影剪下一页页浮光,枕着秋霜拥抱着我的寂凉,何曾不想拥有一份暖人的光芒。

    20."碧云天,黄叶地"是秋的清丽,"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是秋的寂寥,"无边落木萧萧下"是秋的肃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秋的羁愁……你最中意秋的哪一面?

    21.“不觉初秋夜渐长”。告别盛夏时节,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犹存“我言秋日胜春朝”;尽管看遍“绿池落尽红蕖却”,却仍现“荷叶犹开最小钱”……秋,诗意充盈,万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层林尽染,叹一句“轻寒正是可人天”。

    22.无情的秋雨吹打在窗棂上,溅落了一身的雨滴,看窗外池塘边,碧天的荷花散落一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雨无情,雨打清荷,花落谁家。

    23.秋光清朗,秋高气爽,秋总不吝泼彩,绘就斑斓多姿的秋景。秋风瑟瑟,秋云委婉,秋总酿着诗意,深得文人墨客钟情。

    2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这是庄子的秋水;也是王勃的秋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而苏东坡则将秋水比喻为一种澄明清朗的气质:“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次韵王定国得颍倅》)。此外,还有韦庄的秋水:“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形容剑器的冷气寒光;更有鲍溶的:“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说的却是镜子。自然,更多的时候,秋水指向人的眼睛,尤其是女性。秋水,不仅仅是时序的符号,其早已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怀想乃至祭奠的思绪。今宵,谁在岸边徜徉?秋水,漫过谁的梦境?

    25.站在门边望天,天上是淡紫与深黄相间。放眼又望各处,各处村庄的稻草堆,在薄暮的斜阳中镀了金色。各个人家炊烟升起以后又降落,拖成一片白幕到坡边。远处割过禾的空田坪,禾的根株作白色,如用一张纸画上无数点儿。一切景象全仿佛是诗,说不出的和谐,说不尽的美。 在这光景中的五明与阿黑,倚在门前银杏树下听晚蝉,不知此外世界上还有眼泪与别的什么东西。——沈从文《秋》

    26.秋天,与我总是感觉凄婉,逝去的岁月,遗落下淡淡的痕迹,落叶纷纷扬扬落入尘埃,它们以一种凄美的姿态离开朝夕相伴的枝桠。万物皆有生命,真想知道,叶落的那一刻,是否能够感受到枝桠的恋恋不舍,是否在坠落的一瞬感到一丝疼痛呢?自古伤情多离别,是该怨秋风的残忍,还是怪枝桠的不挽留呢,缘来缘去,或许这就是宿命,不是不够爱,而是不能继续去爱。

    27.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28.秋风欢蹦乱跳地驰骋过田野,田野的一切都变成了金电影。一片片薄纱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动着,好像留恋着人间美丽的秋色,不愿离去

    29.秋之悠,是秋高气爽落叶飞舞;秋之雅,是清风明月,海阔天空;秋之彩,是层林尽染遍地金黄;秋之韵,是秋月融融,秋水盈盈。金秋十月,祝你开心!

    30.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

    31.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我听见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

    32.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坐在地上。

    33.立秋时节,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人们"秋忙"的身影,农家小院晒满了玉米辣椒大豆等农作物,呈现出诗一般的"晒秋"景象。

    34.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阅读全文]...

2021-11-24 17:46:00
  • 描写山林的古诗

  • 描写山林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山林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为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6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夏日山中

      作者: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9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1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阅读全文]...

2022-05-20 22:32:21
  • 诗名含有层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层字的诗词

  • 菩萨蛮·落花迤逦层阴少

    沈蔚〔宋代〕

    落花迤逦层阴少,青梅竞弄枝头小。红色雨和烟,行人江那边。

    好花都过了,满地空芳草。落日醉醒问,一春无此寒。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苏轼〔宋代〕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江城子·寒风相送出层城

    董士锡〔清代〕

    寒风相送出层城。晓霜凝,画轮轻。墙内乌啼,墙外少人行。折尽垂杨千万缕,留不住,此时情。

    红桥独上数春星。月华生,水天*。镜里夫容,应向脸边明。金雁一双飞过也!空目断,远山青。

    建康层楼

    王冕〔元代〕

    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江山如画知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三层阁上置音声

    李世民〔唐代〕

    绮筵移暮景,紫阁引宵烟。隔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

    声流三处管,响乱一重弦。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

    浣溪沙·麻叶层层叶光

    杜甫〔唐代〕

    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

    杜牧〔唐代〕

    孤驿在重阻,云根掩柴扉。数声暮禽切,万壑秋意归。心驰碧泉涧,目断青琐闱。明日武关外,梦魂劳远飞。

    瑶台第一层 次张芦川韵,春节大雪三日

    吴湖帆〔清代〕

    粉饰楼台银饰地,霏霏烂月光。蔽空天外,鹅毛挥洒,鹤羽回翔。

    上元镫未上,舞玉龙序闹春王。且凭赏,映吴绫一色,蜀素无疆。

    辉煌。百花齐放,岭梅先占小池旁。辋川蕉景,山阴晴帖,一样文章。

    谢庭传秀句,判絮飞、赌酌琼浆。耀云裳。试寒消玉帐,炬列牙床。

    念奴娇·层台云外

    王迈〔宋代〕

    层台云外,阅古今、多少兴衰成败。老木千章,若个是、南国甘棠遗爱。群籁号风,繁阴蔽日,有此清凉界。宾朋在坐,朗然心目明快。更向会景亭前,登高吊古,此景何人会。岁岁春来春又去,独有灵台春在。早稻炊香,晚禾摇穗,管取三登泰。酿成春酒,把杯行乐须再。

    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

    杜牧〔唐代〕

    孤驿在重阻,云根掩柴扉。数声暮禽切,万壑秋意归。

    心驰碧泉涧,目断青琐闱。明日武关外,梦魂劳远飞。

    [阅读全文]...

2022-04-07 14:59:48
  • 柏林寺南望翻译古诗(柏林寺南望古诗朗读)

  •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编者叹: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之说。或许古人是因为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项目,所以只能在诗词歌赋这些传统文学上谋求个业余爱好,除了为官还能做的一手好诗,清史留名,也算是难得的了。这首诗不甚新奇,却也小巧,起承转合自然潇洒,毫无凝滞,一气呵成,并且意境提升很快,仿佛在迪士尼体验“飞跃地*线”,一瞬之间,便看到云霄雨霁,一跃而飞上峰顶。如今的虚拟现实技术,让过去笔下的精美自然,一一呈现在眼前,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的诗词歌赋,来铭记了。

    [阅读全文]...

2022-03-27 16:31:10
  • 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

  • 春天,文学
  • 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

      我漫步在林间,鸟语花香,诸多自然奇景让我彻底陶醉了。大森林风景如画,是一个天然的巨大宝库,我们应该热爱它、保护它。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出处: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2、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出处: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3、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出处:杨万里《新柳》

      4、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出处:韦应物《东郊》

      5、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出处:刘方*《代春怨》

      6、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出处: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7、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出处:温庭筠《题柳》

      8、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出处:秦观《画堂春·春情》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出处: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出处:杨万里《小池》

      12、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出处:佚名《青青河畔草》

      13、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出处: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14、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出处:白居易《青门柳》

      15、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出处:李商隐《夕阳楼》

      16、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出处: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17、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出处: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8、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出处:张敬忠《边词》

      19、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出处:钱枚《忆王孙·短长亭子短长桥》

      20、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出处: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21、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出处: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2、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出处:杨巨源《城东早春》

      23、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出处:薛道衡《昔昔盐》

      24、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出处: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5、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出处:纳兰性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26、*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出处: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27、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出处: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2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处:崔颢《黄鹤楼》

      29、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出处: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30、东风静、细柳垂金缕。——出处: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3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处:贾岛《题李凝幽居》

      32、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出处: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3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出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4、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出处:纳兰性德《送荪友》

      35、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出处:曾棨《维扬怀古》

      36、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出处:杜甫《后游》

      37、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出处: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38、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出处: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39、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出处:齐己《送人游塞》

      40、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出处: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41、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出处: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42、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出处: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3、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出处: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44、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出处:白朴《天净沙·春》

      45、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出处:王维《洛阳女儿行》

      46、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出处:惠洪《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47、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出处: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48、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出处:雷应春《好事*·梅片作团飞》

      49、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出处: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阅读全文]...

2022-01-27 22:44:40
  • 《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

  • 《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题裴晋公林亭》作品介绍

      《题裴晋公林亭》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8卷。

      《题裴晋公林亭》原文

      题裴晋公林亭

      作者:唐·温庭筠

      谢傅林亭暑气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

      池凤已传春水浴,渚禽犹带夕阳飞。

      悠然到此忘情处,一日何妨有万几。

      《题裴晋公林亭》注释

      ①裴晋公:裴度。度封晋国公。大和八年(834),裴度徙东都留守,时中官用事,国事目非,度不复以出处为意,于东都洛阳午桥庄创别墅,名绿野堂,花木万株,中立凉台暑馆,极园林之胜。白居易、刘禹锡等,皆从之游。见《旧唐书》本传。

      ②谢傅:谢安卒,赠太傅。此喻裴度。

      ③《晋书·谢安传》载,安卒,其甥羊昙经安居所西州门,以马策叩扉,诵曹子建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閟音徽:音容不存。

      ④谢安隐居东山,年四十馀,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中丞高裕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谢安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见《晋书》本传。

      ⑤魏晋南北朝时中书省设于禁苑,称凤凰池。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章事,故诗文中每以凤凰池指中书省或宰相。此池凤含有双关之意,隐指宰相。

      ⑥万几:亦作万机。指日常的纷繁政务。《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题裴晋公林亭》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题裴晋公林亭》繁体对照

      卷578—57題裴晉公林亭溫庭筠

      謝傅林亭暑氣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東山終為蒼生起,南浦虛言白首歸。

      池鳳已傳春水浴,諸禽猶帶夕陽飛。

      悠然到此忘情處,壹日何妨有萬幾。

    [阅读全文]...

2021-12-08 02:04:56
  • 古诗《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 桃花
  • 古诗《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大林寺桃花》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作者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作者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作者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作者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作者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作者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作者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阅读全文]...

2022-03-08 03:40:26
  •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

  • 小学
  •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卢纶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及注释】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1、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明——天刚亮的时候。

      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石棱——石头的边角。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阅读全文]...

2022-04-27 14:29:38
层林尽染的古诗 - 句子
层林尽染的古诗 - 语录
层林尽染的古诗 - 说说
层林尽染的古诗 - 名言
层林尽染的古诗 - 诗词
层林尽染的古诗 - 祝福
层林尽染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