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

关于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6) 语录(4) 说说(3) 名言(777) 诗词(562) 祝福(1k+) 心语(114)

  • 描写层林尽染的句子34条

  • 1.一阵秋风,菊花说开就开了。 小楼一夜听雨声,深巷明朝卖杏花。 喜欢看金秋的枫叶,听那秋虫嘶鸣。 梧桐树叶恍如一顶顶金色的皇冠,在枝头招摇。 霜叶知秋;秋阳杲杲;丹枫迎秋;秋风红(查看全文)

    2.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阳光下,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3.金秋十月,秋色渐浓,天高,云淡,风轻,月冷。山乡家家门前的稻场上,都整齐有序地堆放着一垛垛清新的还在散发着清香的稻草堆儿,纯浓的稻草香味,让人心旷神怡。叶子从墨绿变成褐黄,在秋风的吹拂下,飘然落下,潜入丛中。

    4.十月的秋霜不知道从哪里携来的白白的粉底,涂抹在花朵上,涂抹在叶子上,涂抹在大地上。白白的,绒绒的,倩倩的,亮亮的非常漂亮。秋霜用千年的染料,染红了一地的枫叶殷殷。红的那个艳,红的那个鲜,红的那个美。迷醉了烂漫霜天。

    5.十月也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一朵朵黄色的桂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让秋天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香气。

    6.“不觉初秋夜渐长”。告别盛夏时节,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犹存“我言秋日胜春朝”;尽管看遍“绿池落尽红蕖却”,却仍现“荷叶犹开最小钱”……秋,诗意充盈,万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层林尽染,叹一句“轻寒正是可人天”。

    7.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

    8.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9.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查看全文)

    10.燃起,暖秋,踏着阳光的脚步,从暮鼓到晨钟,踩着清秋里的雨露,漫过半山的秋枫,等待那弯熏香的月亮,那半盏的花香;寻寻觅觅,待雁子归时,燃起心中的暖秋!

    11.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12.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13.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4.秋,因落木萧萧红叶百转,给人以盛极而衰之感,故而自古吟秋多悲怀。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把缕缕哀怨愁绪,熏染得迷离尽致。而碧空万里,白云悠悠,明净秀丽的秋高气爽,亦为诗人笔下令人沉醉其中的开阔景象。

    15.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16.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17.金色的蝴蝶呀!你是在为谁而翩翩起舞呢?花儿没有了笑容,青草失去了光泽。哦,我明白了,你是在为园子里那眨着眼睛的小雏菊。

    18.“秋晒”,即秋天的晒事,乃父母极为重要的农事,时常进入我们的梦乡,成为我永恒的乡愁。

    19.十月的天空,风已不在轻柔,阳光不再通透,如麻的细雨缱绻在发迹,寒意在心头。经年旧时天涯路,尘世嘈杂,随缘而行,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佛说:万法随缘,不求则不苦。可是,谁能做到无欲无求?一支枯瘦的笔,遗失在枯草荒地,这一年,冷风烟雨,飘零在叶子的孤寂。当时光的掠影剪下一页页浮光,枕着秋霜拥抱着我的寂凉,何曾不想拥有一份暖人的光芒。

    20."碧云天,黄叶地"是秋的清丽,"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是秋的寂寥,"无边落木萧萧下"是秋的肃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秋的羁愁……你最中意秋的哪一面?

    21.“不觉初秋夜渐长”。告别盛夏时节,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犹存“我言秋日胜春朝”;尽管看遍“绿池落尽红蕖却”,却仍现“荷叶犹开最小钱”……秋,诗意充盈,万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层林尽染,叹一句“轻寒正是可人天”。

    22.无情的秋雨吹打在窗棂上,溅落了一身的雨滴,看窗外池塘边,碧天的荷花散落一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雨无情,雨打清荷,花落谁家。

    23.秋光清朗,秋高气爽,秋总不吝泼彩,绘就斑斓多姿的秋景。秋风瑟瑟,秋云委婉,秋总酿着诗意,深得文人墨客钟情。

    2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这是庄子的秋水;也是王勃的秋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而苏东坡则将秋水比喻为一种澄明清朗的气质:“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次韵王定国得颍倅》)。此外,还有韦庄的秋水:“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形容剑器的冷气寒光;更有鲍溶的:“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说的却是镜子。自然,更多的时候,秋水指向人的眼睛,尤其是女性。秋水,不仅仅是时序的符号,其早已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怀想乃至祭奠的思绪。今宵,谁在岸边徜徉?秋水,漫过谁的梦境?

    25.站在门边望天,天上是淡紫与深黄相间。放眼又望各处,各处村庄的稻草堆,在薄暮的斜阳中镀了金色。各个人家炊烟升起以后又降落,拖成一片白幕到坡边。远处割过禾的空田坪,禾的根株作白色,如用一张纸画上无数点儿。一切景象全仿佛是诗,说不出的和谐,说不尽的美。 在这光景中的五明与阿黑,倚在门前银杏树下听晚蝉,不知此外世界上还有眼泪与别的什么东西。——沈从文《秋》

    26.秋天,与我总是感觉凄婉,逝去的岁月,遗落下淡淡的痕迹,落叶纷纷扬扬落入尘埃,它们以一种凄美的姿态离开朝夕相伴的枝桠。万物皆有生命,真想知道,叶落的那一刻,是否能够感受到枝桠的恋恋不舍,是否在坠落的一瞬感到一丝疼痛呢?自古伤情多离别,是该怨秋风的残忍,还是怪枝桠的不挽留呢,缘来缘去,或许这就是宿命,不是不够爱,而是不能继续去爱。

    27.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28.秋风欢蹦乱跳地驰骋过田野,田野的一切都变成了金黄色。一片片薄纱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动着,好像留恋着人间美丽的秋色,不愿离去

    29.秋之悠,是秋高气爽落叶飞舞;秋之雅,是清风明月,海阔天空;秋之彩,是层林尽染遍地金黄;秋之韵,是秋月融融,秋水盈盈。金秋十月,祝你开心!

    30.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

    31.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我听见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

    32.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33.立秋时节,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人们"秋忙"的身影,农家小院晒满了玉米辣椒大豆等农作物,呈现出诗一般的"晒秋"景象。

    34.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阅读全文]...

2022-06-09 08:24:21
  •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

  • 小学
  •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卢纶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及注释】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1、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明——天刚亮的时候。

      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石棱——石头的边角。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阅读全文]...

2022-04-27 14:29:38
  • 描写层林尽染的句子34条

  • 优美
  • 1.一阵秋风,菊花说开就开了。 小楼一夜听雨声,深巷明朝卖杏花。 喜欢看金秋的枫叶,听那秋虫嘶鸣。 梧桐树叶恍如一顶顶金色的皇冠,在枝头招摇。 霜叶知秋;秋阳杲杲;丹枫迎秋;秋风红(查看全文)

    2.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阳光下,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3.金秋十月,秋色渐浓,天高,云淡,风轻,月冷。山乡家家门前的稻场上,都整齐有序地堆放着一垛垛清新的还在散发着清香的稻草堆儿,纯浓的稻草香味,让人心旷神怡。叶子从墨绿变成褐黄,在秋风的吹拂下,飘然落下,潜入丛中。

    4.十月的秋霜不知道从哪里携来的白白的粉底,涂抹在花朵上,涂抹在叶子上,涂抹在大地上。白白的,绒绒的,倩倩的,亮亮的非常漂亮。秋霜用千年的染料,染红了一地的枫叶殷殷。红的那个艳,红的那个鲜,红的那个美。迷醉了烂漫霜天。

    5.十月也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一朵朵电影的桂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让秋天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香气。

    6.“不觉初秋夜渐长”。告别盛夏时节,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犹存“我言秋日胜春朝”;尽管看遍“绿池落尽红蕖却”,却仍现“荷叶犹开最小钱”……秋,诗意充盈,万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层林尽染,叹一句“轻寒正是可人天”。

    7.树林间积着半尺深的枯叶,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

    8.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9.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查看全文)

    10.燃起,暖秋,踏着阳光的脚步,从暮鼓到晨钟,踩着清秋里的雨露,漫过半山的秋枫,等待那弯熏香的月亮,那半盏的花香;寻寻觅觅,待雁子归时,燃起心中的暖秋!

    11.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12.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13.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4.秋,因落木萧萧红叶百转,给人以盛极而衰之感,故而自古吟秋多悲怀。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把缕缕哀怨愁绪,熏染得迷离尽致。而碧空万里,白云悠悠,明净秀丽的秋高气爽,亦为诗人笔下令人沉醉其中的开阔景象。

    15.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16.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17.金色的蝴蝶呀!你是在为谁而翩翩起舞呢?花儿没有了笑容,青草失去了光泽。哦,我明白了,你是在为园子里那眨着眼睛的小雏菊。

    18.“秋晒”,即秋天的晒事,乃父母极为重要的农事,时常进入我们的梦乡,成为我永恒的乡愁。

    19.十月的天空,风已不在轻柔,阳光不再通透,如麻的细雨缱绻在发迹,寒意在心头。经年旧时天涯路,尘世嘈杂,随缘而行,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佛说:万法随缘,不求则不苦。可是,谁能做到无欲无求?一支枯瘦的笔,遗失在枯草荒地,这一年,冷风烟雨,飘零在叶子的孤寂。当时光的掠影剪下一页页浮光,枕着秋霜拥抱着我的寂凉,何曾不想拥有一份暖人的光芒。

    20."碧云天,黄叶地"是秋的清丽,"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是秋的寂寥,"无边落木萧萧下"是秋的肃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秋的羁愁……你最中意秋的哪一面?

    21.“不觉初秋夜渐长”。告别盛夏时节,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犹存“我言秋日胜春朝”;尽管看遍“绿池落尽红蕖却”,却仍现“荷叶犹开最小钱”……秋,诗意充盈,万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层林尽染,叹一句“轻寒正是可人天”。

    22.无情的秋雨吹打在窗棂上,溅落了一身的雨滴,看窗外池塘边,碧天的荷花散落一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雨无情,雨打清荷,花落谁家。

    23.秋光清朗,秋高气爽,秋总不吝泼彩,绘就斑斓多姿的秋景。秋风瑟瑟,秋云委婉,秋总酿着诗意,深得文人墨客钟情。

    2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这是庄子的秋水;也是王勃的秋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而苏东坡则将秋水比喻为一种澄明清朗的气质:“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次韵王定国得颍倅》)。此外,还有韦庄的秋水:“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形容剑器的冷气寒光;更有鲍溶的:“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说的却是镜子。自然,更多的时候,秋水指向人的眼睛,尤其是女性。秋水,不仅仅是时序的符号,其早已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怀想乃至祭奠的思绪。今宵,谁在岸边徜徉?秋水,漫过谁的梦境?

    25.站在门边望天,天上是淡紫与深黄相间。放眼又望各处,各处村庄的稻草堆,在薄暮的斜阳中镀了金色。各个人家炊烟升起以后又降落,拖成一片白幕到坡边。远处割过禾的空田坪,禾的根株作白色,如用一张纸画上无数点儿。一切景象全仿佛是诗,说不出的和谐,说不尽的美。 在这光景中的五明与阿黑,倚在门前银杏树下听晚蝉,不知此外世界上还有眼泪与别的什么东西。——沈从文《秋》

    26.秋天,与我总是感觉凄婉,逝去的岁月,遗落下淡淡的痕迹,落叶纷纷扬扬落入尘埃,它们以一种凄美的姿态离开朝夕相伴的枝桠。万物皆有生命,真想知道,叶落的那一刻,是否能够感受到枝桠的恋恋不舍,是否在坠落的一瞬感到一丝疼痛呢?自古伤情多离别,是该怨秋风的残忍,还是怪枝桠的不挽留呢,缘来缘去,或许这就是宿命,不是不够爱,而是不能继续去爱。

    27.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28.秋风欢蹦乱跳地驰骋过田野,田野的一切都变成了金电影。一片片薄纱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动着,好像留恋着人间美丽的秋色,不愿离去

    29.秋之悠,是秋高气爽落叶飞舞;秋之雅,是清风明月,海阔天空;秋之彩,是层林尽染遍地金黄;秋之韵,是秋月融融,秋水盈盈。金秋十月,祝你开心!

    30.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

    31.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我听见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

    32.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坐在地上。

    33.立秋时节,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人们"秋忙"的身影,农家小院晒满了玉米辣椒大豆等农作物,呈现出诗一般的"晒秋"景象。

    34.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

    [阅读全文]...

2021-11-24 17:46:00
  • 夜色凄无声,相思尽染尘

  • 夜色,相思
  •   文/水墨雨嫣

      曲未终,弦已断

      情未了,人已散

      前世的爱,今生的债

      几世轮回,几世梦休

      惶惑的季节,红枫满地

      苍茫的光景,花飞雨细

      别离的渡口

      一帘心事,一抹清寂

      红尘沧桑,岁月蹉跎

      一些眷恋,一段缱绻

      于生命的最后踯躅独行

      静静的掀起岁月的纱帘

      爱无言,情无语

      誓言,皆在沙漏里长眠

      泪,锁在回眸的眼帘

      夜色凄无声,相思尽染尘

    [阅读全文]...

2022-03-13 10:30:04
  • 大林寺桃花古诗

  • 桃花
  •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阅读全文]...

2022-07-21 18:18:24
  • 古诗大林寺桃花

  • 桃花
  • 古诗大林寺桃花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大林寺桃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能流利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学*《大林寺桃花》

      1.出示古诗,师范读

      2.简介白居易,背诵白居易的古诗

      3.小组学*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理解诗意

      4.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农历四月,庐山脚下落红满地,浓绿深深——温柔的春天悄悄地离去了。我登上香炉峰顶的大林寺,那巍峨庄严的寺墙内,竟然会有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那灼灼似火的花朵映衬着杏电影的院墙,荡漾着浓浓的春意。我正在感叹归去的春天无处可寻,想不到可爱的春天,却调皮地东躲*,偷偷地跑到这深山的古寺中来了!

      (3)齐读古诗

      5.试背诵

      二.学*《稻田》

      1.出示古诗,师范读

      2.小组学*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春天的江南水乡,充满了绿色的盎然生机。碧绿的春水涨满了春前的池塘,极目望去,田野上肥壮的稻秧无边无际地向天边延伸,仿佛与低垂的云脚连成了一片。更有那浑身洁白、宛如片片雪白的鹭鸶,破云如雾,来到了精美无比的画屏般的江南水乡嬉戏飞翔。

      (3)齐读古诗

      4.背诵古诗

      大林寺桃花作与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也是白居易的名诗之一。

      大林寺桃花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拼音

      dà lín sì táo huā

      rén jiān sì yuè fāng fēi jìn ,shān sì táo huā shǐ shèng kāi 。

      zhǎng hèn chūn guī wú mì chù ,bú zhī zhuǎn rù cǐ zhōng lái 。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阅读全文]...

2022-07-30 11:12:46
  • 咏风_风古诗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咏风》,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作品赏析

    【注释】: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本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咏菊,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7-30 05:15:04
  • 古诗《风》

  • 文学
  •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01:22
  • 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

  • 春天,文学
  • 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

      我漫步在林间,鸟语花香,诸多自然奇景让我彻底陶醉了。大森林风景如画,是一个天然的巨大宝库,我们应该热爱它、保护它。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出处: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2、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出处: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3、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出处:杨万里《新柳》

      4、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出处:韦应物《东郊》

      5、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出处:刘方*《代春怨》

      6、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出处: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7、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出处:温庭筠《题柳》

      8、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出处:秦观《画堂春·春情》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出处: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出处:杨万里《小池》

      12、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出处:佚名《青青河畔草》

      13、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出处: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14、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出处:白居易《青门柳》

      15、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出处:李商隐《夕阳楼》

      16、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出处: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17、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出处: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8、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出处:张敬忠《边词》

      19、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出处:钱枚《忆王孙·短长亭子短长桥》

      20、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出处: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21、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出处: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2、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出处:杨巨源《城东早春》

      23、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出处:薛道衡《昔昔盐》

      24、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出处: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5、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出处:纳兰性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26、*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出处: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27、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出处: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2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处:崔颢《黄鹤楼》

      29、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出处: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30、东风静、细柳垂金缕。——出处: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3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处:贾岛《题李凝幽居》

      32、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出处: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3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出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4、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出处:纳兰性德《送荪友》

      35、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出处:曾棨《维扬怀古》

      36、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出处:杜甫《后游》

      37、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出处: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38、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出处: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39、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出处:齐己《送人游塞》

      40、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出处: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41、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出处: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42、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出处: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3、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出处: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44、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出处:白朴《天净沙·春》

      45、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出处:王维《洛阳女儿行》

      46、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出处:惠洪《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47、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出处: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48、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出处:雷应春《好事*·梅片作团飞》

      49、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出处: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阅读全文]...

2022-01-27 22:44:40
  • 今夜月明人尽望_绝句尽日古诗

  • 经典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今夜月明人尽望。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记忆的筛子,筛落了无数的往事,留下的是情和爱的晶体你,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记忆。

    假如浓密的乌云消散,月亮重新放射出清光,那只是为了让我心中对你的思念,永远不会消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不为伤春,却似伤春瘦。朝朝夜夜期,思悠悠,化做春波不断流。

    春夜的星星是那样明亮动人,在我的梦里,永远有一对星星熠熠闪烁,那就是你火焰般美丽的眼睛。

    此刻,我多羡慕那只飞在云端的雄鹰;如果我是那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不就可以看清你的容颜,不就可以飞到你的身边。

    当夕阳谱写这没有声音的美丽乐曲??晚霞时,你可听见我的心儿又唱起思恋之曲了?

    君如鸟飞远,空有梦相随。谁知相思苦,除却天边月。

    读了“今夜月明人尽望”,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小编推荐您阅读绝句尽日古诗,希望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5-07 18:06:13
当前热门
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 - 句子
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 - 语录
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 - 说说
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 - 名言
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 - 诗词
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 - 祝福
风林尽染相对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