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山亭夏日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山亭夏日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山亭夏日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山亭夏日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山亭夏日的诗句
《山亭夏日》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山亭夏日》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山亭夏日》作者简介
高骈,字千里,南*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山亭夏日》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山亭夏日》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山亭夏日》作者简介
高骈,字千里,南*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⑵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整理:zhl201611
高骈,字千里,南*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高骈《山亭夏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山亭夏日诗人:高骈 朝代:唐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全诗意思: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描写夏日古诗句
朱樱羊酪喜新尝,碧井桐阴转午凉。书几得晴宜试墨,衣篝因润称熏香。枯龟自觉支床稳,老马安能试草长?半世学骚终不*,空余清梦上沅湘。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雨霁逢初夏,胡床荫绿槐。半酣方嵬峨,假寐忽咍台。小穗闲簪麦,微酸细嚼梅。衰翁不禁老,更著物华催。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昔如转战堕重围,今幸骞翔脱骇机。晓树好风莺独语,夜窗细雨燕相依。安居不恨蜗庐迮,得食宁论鹤料微?更喜暮年强健在,又看刀尺制缣衣。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水际闲将鹤,林间独拥琴。披丛采香草,映树看珍禽。正使居无屋,犹胜突不黔。过春差觉健,处处得幽寻。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山绕*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绿荫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篱落鱼池北,房栊道院东。水纹藤坐榻,山字素屏风。采药松冈*,投竿荻浦通。悠然搔短发,心事寄冥鸿。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过尽一春雨,园林气少和。偶然扶楖栗,复尔坐盘陀。小草数行字,残花一曲歌。公卿非傲汝,无奈爱闲何!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长虹。
谁把青红绒两条,半红半紫挂天腰。
双崖断处造桥工,仿佛凌霄架彩虹。
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蓬莱。
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影共楼飞。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绝壁一线天,瀑布彩虹舞山涧;水秀陶醉四海宾,山奇吓倒洞中仙。
断涧迎风撒碎玉,雾雨当空飞彩虹。漫天流云增松翠,暮色斜阳映山红。翻卷沧海天作岸,会凌绝顶君为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虹当空舞?
长桥驾彩虹,往来便市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 。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描写夏日炎炎的古诗(通用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夏日炎炎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
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
甘蕉吐白莲。
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
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
蛙声作管弦。
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
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
泛水闲鸥个个轻。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
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
有愁人有不愁人。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首夏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
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过尽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纳凉
【宋】范成大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
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荷花与蹲蛙(局部) 明·沈周
白天黑夜,知了和青蛙叫得没完没了,如果不是痴聋以对,怎么能进入梦乡?
蜩螗:蝉别称;
蛙黾:蛙,也指蛙声;
对治:对付;
藜床:藜草编成的床。
夏日题老将林亭诗文赏析
夏日题老将林亭
作者:张槟 (唐)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译文】
经过百战后老将军反而喜欢安静,官宦人家逐渐成为与世无争的仙人。
细雨中的墙头上垂下了细细的青草,风刮过的水面上聚集了一些落花。
放下井辘轳取上冷水冰着酒,开打笼子自由的鹦鹉报告主人煮茶待客。
有几个在凌烟阁上挂画像的人,不是在边塞沙漠中交锋征战出来的.?
【简要赏析】
这首诗因颔联两句饮誉诗坛。据载,张槟在唐末中进士,做过栎阳尉,后避乱于蜀。前蜀时,做金堂令。一日,后主王衍与徐太后游成都东门内的大慈寺(见《分类诗话》卷一),见壁上题有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欣赏良久,询问寺僧,知是张?所作。于是赐?霞光笺,并将召掌制诰。权臣宋光嗣以其轻傲驸马,遂止。
据新旧《五代史》载,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内宠,及病危,把持朝政的宦官、重臣,密谋尽去建故将。《成都县志》亦载:王建晚年,多忌好杀,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后主王衍即位后,其旧勋故老,皆弃而不任。由此看来,诗中老将的退隐是有其政治原因的。
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冷落。一个翻字,甚妙。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渐欲似,这就把这位老将不同于一般的性格揭示出来。
颔联、颈联四句,作了具体刻画。墙头雨细垂纤草,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已是纤草丛生,斑剥陆离。状纤草着一垂字,见毫无生气的样子,荒凉冷落之意,自在言外。水面风回聚落花,写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这里只用了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风自吹拂、花自飘零、湖面凄清、寂寞萧条的景象。园林冷落如许,主人心境可知。这是诗人寓情于物之笔。
井放辘轳闲浸酒,辘轳是汲取井水的装置。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写其闲适生活。笼开鹦鹉报煎茶,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这两句从侧面借助物情来反映人情,不仅使画面的形象鲜明生动,构成一个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细腻地揭示出老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手法相当高明。
尾联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用反诘的句式对老将进行规劝与慰勉,揭出诗的主旨。 凌烟阁指唐太宗为表彰功臣,绘其画像于凌烟阁上事。据《新五代史》载:蜀王建五年曾起寿昌殿于龙兴宫,画建像于壁,并且还起扶天阁,画诸功臣像。这两句是说,在凌烟阁画像留名的人,又有谁不曾在战场上立过功呢?功劳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与萧条是大可不必的。
这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前六句铺写老将寂寞闲适的仙家生活,后二句笔锋一转,点明旨意,文势波澜曲折。本来,以百战之功赢得封侯的老将,在诗人看来更应竭力报国。可功成反爱起静来,这是出人意外的:静且不说,还愈来愈欲似仙家,一点世事也不关心了;不唯如此,竟连自己居住的园林也懒得去经营修葺了。铺写老将的消沉,一层比一层深入,反过来证明规劝老将的理由越来越充分。如果说,前者是画龙,那么后者就是点睛;二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使诗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来,规劝之旨,体现于诗情画意之中。
山亭夏日的古诗
高骈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后的古诗
描绘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古诗的意象
山亭夏日古诗的诗意
山亭夏日和山中的古诗
山亭夏日古诗的断句
山亭夏日唐高骈的古诗
山亭夏日古诗的意境
评价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的古诗大意
山亭夏日的古诗跟读
写景的古诗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古诗的修辞
形容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古诗的介绍
山亭夏日的完整古诗
山亭夏日动景的诗句
山亭夏日古诗押韵的字
山亭夏日带拼音的古诗
亭夏日的古诗是
山亭夏日带拼音版的古诗
关于大暑的古诗山亭夏日
春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这首诗描写了
古诗山亭夏日的写作背景
山亭夏日古诗前两句的诗意
长亭夏日的古诗
夏日凉亭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