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亭夏日这首诗描写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山亭夏日这首诗描写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山亭夏日这首诗描写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山亭夏日这首诗描写了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山亭夏日的诗句
《山亭夏日》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山亭夏日》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山亭夏日》作者简介
高骈,字千里,南*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山亭夏日》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山亭夏日》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山亭夏日》作者简介
高骈,字千里,南*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⑵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整理:zhl201611
《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古诗今译: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注释解说: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品鉴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壹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贰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静的池塘倒映着远*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叁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伍
诗写夏日风光,用*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作者简介:
高骈(821—887),唐末大将。字千里,南*郡王崇文孙。幽州(今北京西南)人。时代为禁军将领。唐昭宗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唐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注释】
①辛大:作者友人,疑即辛谔。孟集中还有《送辛大不及》、《西山寻辛谔》等诗。②山光:山边的太阳。③散发:古人束发于头顶,暇时或浴后,常将发散开,以示闲适。轩:指有窗的长廊,也可指窗。闲敞:安静、开敞的地方。④清响:竹露下滴脆声响。⑤“欲取”二句: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俞伯牙鼓琴时,他能品味出乐曲中的高山、流水之志。二人遂结为知交。子期死,伯牙不再弹琴。后来就用“知音”表示特别了解自己的人,意与“知己”相似。⑥中宵:午夜,深夜。
【译文】
山边的太阳忽然从西方落下,池旁的月亮缓慢地从东方升上,沐浴完毕,我披散头发,好在晚间乘凉;打开窗户,闲适地卧在空敞的地方。风吹荷花,送来清幽的香气;竹滴露水,发出清脆的声响。我想在夏夜中取琴弹奏,但又恼恨没有象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欣赏。想到这里不禁思念起你这老朋友,直到深夜进入沉沉的梦乡。
【题解】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情逸致,很自然的引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作者*常自然的娓娓道来,蕴含着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孟浩然是长于写景的诗人,尽管他的诗多是吟风咏月的隐逸之作,或许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然而却一向受到诗论家的赞誉。明李东阳说:“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孟为尤胜。”(《怀麓堂诗话》)清翁方纲说:“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石洲诗话》)。这些称赞当然是就孟诗的境界及声韵而言的。孟诗的这些特点,不仅在他的山水诗作中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怀人之作,孟公也极善以景入情,来表达怀念友人的情思。《夏日南亭怀辛大》则是这类诗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题中的辛大即辛谔,行大,是诗人的同乡友人。根据《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可知,辛大等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饮酒。这首诗从题目上看应为怀人之作,然而孟公的怀人有别于一般,他不是一味叙写如何思念、痛不可支,而是先着重描写周围景致,而后自然转向怀人,另具一股清雅别致的'艺术魅力。“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太阳西落,山边的光芒忽然消逝,月亮从池水的东面渐渐升起。开篇即以绘景落笔,此二句既写出傍晚时分日落月出的自然变化,也点明南亭是依山傍水的优美所在。“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在宽敞的长廊里,惬意地闲卧着,散开鬓发乘凉。这是写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也透出诗人内心的安逸闲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微风送来阵阵荷香,点点竹露滴入池水,发出清爽的声响。这两句初看只是写荷开露滴,衬托出夏夜的幽静美好,仔细揣摩,却另有一层更深的意义。一般说来,傍晚时分不会有露水,当露水在植物叶上积成露珠落下时,应为夜深人静之时。从日落月出的傍晚到荷开露滴的深夜,这既是景色的续写,又是时间的延续。诗人在此停留这么久,难道仅仅是为“散发乘夕凉”吗?当然不是。根据诗的后四句不难得知,诗人之所以在此逗留良久,是因为南亭是孟公与友人辛大曾经常在一起相聚的地方。曾几何时,诗人张琴弹奏,辛大或许正是难得的知音;如今良辰美景尚在,友人却已远离,即使面对美景想操琴吟咏,也因没有知音欣赏而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是“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然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没有到此为止,住笔二句更加深切:“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诗人有感于眼前的景物,对友人更加怀念,但因遥遥相隔而无法见面,只好待半夜睡熟之后在梦中相会。尤其末句更加情真意切,用意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而真挚的思念之情。众所周知,梦境是不能尽随人愿的,一个人想念另一个人,并不一定准能在睡梦中相见,而诗人在这里却说得如此肯定——“中宵劳梦想”,似乎在南亭纳凉的当夜,准能与友人辛大在梦中相会。这一句自然不是写实,而是深深寄托着孟公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反复吟读这首诗,不难体味到,孟浩然作诗,既不象韩愈、孟郊诗派那样“拘奇抉异”,在构思与表现上惨淡经营;也不象寒山、拾得那样信口吟咏,率尔成章,而是有待于“妙悟”,即没有真实感受绝不勉强作诗。这首诗虽然也属叙写隐居幽寂、静夜相思的闲适之作,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学*了陶渊明写诗的经验,重视清淡与浑然一体的感受,通过对环境及内心的描写,创造出一种自然优雅的意境。诗人由环境的清幽淡雅而想到弹琴,又由弹琴生发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而后转向怀人,这样就巧妙地从纳凉赏景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怀念友人的主题上。尽管诗作没有夺目的思想光辉,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却能令读者回味无穷。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注释】
①辛大:作者友人,疑即辛谔。孟集中还有《送辛大不及》、《西山寻辛谔》等诗。②山光:山边的太阳。③散发:古人束发于头顶,暇时或浴后,常将发散开,以示闲适。轩:指有窗的长廊,也可指窗。闲敞:安静、开敞的地方。④清响:竹露下滴脆声响。⑤“欲取”二句: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俞伯牙鼓琴时,他能品味出乐曲中的高山、流水之志。二人遂结为知交。子期死,伯牙不再弹琴。后来就用“知音”表示特别了解自己的人,意与“知己”相似。⑥中宵:午夜,深夜。
【译文】
山边的太阳忽然从西方落下,池旁的月亮缓慢地从东方升上,沐浴完毕,我披散头发,好在晚间乘凉;打开窗户,闲适地卧在空敞的地方。风吹荷花,送来清幽的香气;竹滴露水,发出清脆的声响。我想在夏夜中取琴弹奏,但又恼恨没有象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欣赏。想到这里不禁思念起你这老朋友,直到深夜进入沉沉的梦乡。
【题解】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情逸致,很自然的引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作者*常自然的娓娓道来,蕴含着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孟浩然是长于写景的诗人,尽管他的诗多是吟风咏月的隐逸之作,或许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然而却一向受到诗论家的赞誉。明李东阳说:“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孟为尤胜。”(《怀麓堂诗话》)清翁方纲说:“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石洲诗话》)。这些称赞当然是就孟诗的境界及声韵而言的。孟诗的这些特点,不仅在他的山水诗作中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怀人之作,孟公也极善以景入情,来表达怀念友人的情思。《夏日南亭怀辛大》则是这类诗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题中的辛大即辛谔,行大,是诗人的同乡友人。根据《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可知,辛大等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饮酒。这首诗从题目上看应为怀人之作,然而孟公的怀人有别于一般,他不是一味叙写如何思念、痛不可支,而是先着重描写周围景致,而后自然转向怀人,另具一股清雅别致的'艺术魅力。“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太阳西落,山边的光芒忽然消逝,月亮从池水的东面渐渐升起。开篇即以绘景落笔,此二句既写出傍晚时分日落月出的自然变化,也点明南亭是依山傍水的优美所在。“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在宽敞的长廊里,惬意地闲卧着,散开鬓发乘凉。这是写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也透出诗人内心的安逸闲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微风送来阵阵荷香,点点竹露滴入池水,发出清爽的声响。这两句初看只是写荷开露滴,衬托出夏夜的幽静美好,仔细揣摩,却另有一层更深的意义。一般说来,傍晚时分不会有露水,当露水在植物叶上积成露珠落下时,应为夜深人静之时。从日落月出的傍晚到荷开露滴的深夜,这既是景色的续写,又是时间的延续。诗人在此停留这么久,难道仅仅是为“散发乘夕凉”吗?当然不是。根据诗的后四句不难得知,诗人之所以在此逗留良久,是因为南亭是孟公与友人辛大曾经常在一起相聚的地方。曾几何时,诗人张琴弹奏,辛大或许正是难得的知音;如今良辰美景尚在,友人却已远离,即使面对美景想操琴吟咏,也因没有知音欣赏而显得索然无味,所以是“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然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没有到此为止,住笔二句更加深切:“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诗人有感于眼前的景物,对友人更加怀念,但因遥遥相隔而无法见面,只好待半夜睡熟之后在梦中相会。尤其末句更加情真意切,用意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而真挚的思念之情。众所周知,梦境是不能尽随人愿的,一个人想念另一个人,并不一定准能在睡梦中相见,而诗人在这里却说得如此肯定——“中宵劳梦想”,似乎在南亭纳凉的当夜,准能与友人辛大在梦中相会。这一句自然不是写实,而是深深寄托着孟公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反复吟读这首诗,不难体味到,孟浩然作诗,既不象韩愈、孟郊诗派那样“拘奇抉异”,在构思与表现上惨淡经营;也不象寒山、拾得那样信口吟咏,率尔成章,而是有待于“妙悟”,即没有真实感受绝不勉强作诗。这首诗虽然也属叙写隐居幽寂、静夜相思的闲适之作,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学*了陶渊明写诗的经验,重视清淡与浑然一体的感受,通过对环境及内心的描写,创造出一种自然优雅的意境。诗人由环境的清幽淡雅而想到弹琴,又由弹琴生发出“恨无知音赏”的遗憾,而后转向怀人,这样就巧妙地从纳凉赏景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怀念友人的主题上。尽管诗作没有夺目的思想光辉,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却能令读者回味无穷。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念奴娇·昆仑》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杜甫《夏日叹》
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 ——孟浩然《夏日辨玉法师茅斋》
喜见夏日来,变为松景清。——孟郊《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少年才把笙歌盏,夏日非长秋夜短。——辛弃疾《玉楼春·效白乐天体》
无事门多闭,偏知夏日长。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 ——张籍《夏日闲居》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张籍《夏日可畏》
春景园林赏花木,夏日山间避炎屠。——马致远《杂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李端《鲜于少府宅看花》
莫厌夏日长,莫愁冬日短。欲识短复长,君看寒又暖。——元稹《遣兴十首》
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庾信《小园赋》
夏日旧来长,佳游何易暮。——皎然《惜暮景》
清虚不共春池竟,盥漱偏宜夏日长。——皇甫冉《彭祖井》
夏日郁蒸,言用于阴,凉风飒兴。 ——顾况《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十月之郊一章》
千寻练写长年在,六出花开夏日消。——徐夤《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
夏日烈烈扬晖光,阳气入土土力强。——释文珦《夏暑正隆望秋得雨风赋长句》
天地诗人少,山林夏日长。——方回《日长三十韵寄赵宾旸》
春风媚世葩华过,夏日荐茶冰蜜尝。——苏籀《园人饷果》
红菡白苹当夏日,冷烟寒雨过秋时。——张嵲《仇氏园·泠泠竹日澹疏篱》
如何夏日千雷怒,今作寒宵呜咽流。——张嵲《唁微水》
*生使节半天下,秋霜夏日大声价。——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欻别离之几时兮,谁与此夏日冬夜。——黄庭坚《悼往》
竹奴夏日凉,脚婆冬夜燠。——王炎《脚婆》
春风偶种花千树,夏日仍栽竹万竿。——吴芾《登卧龙山》
孟夏日南归,马耳竖迎风。——梅尧臣《送吴冲卿学士归蔡州》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金鸭香消夏日长,抛书高卧北窗凉。——丰坊《栀子花题画》
薄罗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板阁虚。——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东君如夏日,此花不受暑。——白玉蟾《白莲诗》
夏日苦炎热,秋风洒静便。——赵蕃《次韵何叔信雪夜》
沉香亭子傍池斜,夏日巡游歇翠华。——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唯咏冰雪辞,可以销夏日。——梅尧臣《依韵和僧说夏日闲居见寄》
炎炎夏日满天时,桐叶交加覆玉墀。——王涯《宫词三十首》
为宅傍城墙,先求夏日凉。——赵师秀《官舍初成》
况此夏日长,人间正炎毒。——苏轼《寄周安孺茶》
夏日简介
夏日,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 rì,意思是夏天。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译文: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赏析: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关于夏日临荆山湖的七言散文诗
七绝·夏日临荆山湖
癸巳年余月十六日,余兴游荆山湖,微风拂面,晚霞铺路,麦浪滚滚,呈一派丰收景象,余欣然成句。
微风拂面谢春华,
广袤荆湖映晚霞。
麦浪涌来新美景,
惠临农户万千家。
作者慕尧的文集
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动景的诗句
高骈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后的古诗
描绘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古诗的意象
山亭夏日和山中的古诗
山亭夏日古诗的诗意
山亭夏日古诗的断句
山亭夏日唐高骈的古诗
山亭夏日古诗的意境
评价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的古诗大意
山亭夏日的古诗跟读
写景的古诗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古诗的修辞
形容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古诗的介绍
山亭夏日的完整古诗
山亭夏日古诗押韵的字
山亭夏日这首诗描写了
山亭夏日带拼音的古诗
山亭夏日带拼音版的古诗
关于大暑的古诗山亭夏日
亭夏日的古诗是
春亭夏日的古诗
古诗山亭夏日的写作背景
山亭夏日古诗前两句的诗意
长亭夏日的古诗
夏日凉亭的古诗
洛丽塔摘抄
青春励志美文摘抄
硬笔书法摘抄
陶行知文集摘抄
优美段落摘抄点评
好段摘抄大全150字
战争与和*摘抄赏析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摘抄
摘抄关于生命的好段
优美的摘抄加赏析简短
唯美语段摘抄大全
初二美文摘抄600字
美文摘抄600字加点评
文明的素材摘抄
骆驼祥子摘抄和赏析
初中美文摘抄500字
名人名言精选摘抄
摘抄加赏析20字
高中摘抄大全500字
摘抄好词好句加感悟
旅行的美文摘抄经典
四世同堂惶惑摘抄
木偶奇遇记好句摘抄
自由在高处摘抄
关于启示的摘抄
三国演义好段摘抄大全
200字写景美文摘抄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摘抄
读书笔记好段摘抄大全
精彩词句摘抄大全
朱自清作品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