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

关于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2) 说说(118) 名言(624)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龙头节的古诗词

  • 文学
  • 龙头节的古诗词

      二月二,龙抬头,抬走烦恼与忧愁;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幸福与满足;二月二,龙抬头,抬走苦闷与波折;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吉祥与好运。祝你快乐!接下来小编整理了龙头节的古诗词,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与尔亲。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

      年代:宋

      作者:洪咨夔

      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

      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二月二朝晴。

      拓展:

      龙抬头为什么称为龙抬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线以上,接*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什么

      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其它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龙呢?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能否风调雨顺,这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而在古代诸神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人们便在龙神面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除唱大戏娱龙之外,有的地方还要舞龙、戴龙尾、开笔(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能断文识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人们“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耕在即,百事开端,因此,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要举行多种纳吉活动,如舞龙灯、戴龙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龙头*俗,即二月二要理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一天理发呢?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而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而陕北在这天,不仅要唱大戏、舞龙灯、放烟火,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还要聚拢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扭一天,图个圆满。

      为了纳吉,连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龙”的头衔。如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米饭称作“龙子”、春饼称作“龙鳞”、馄饨称作“龙眼”,馄饨面条一块煮则叫做“龙拿珠”,等等。

    [阅读全文]...

2021-11-24 01:54:09
  • 诗名含有率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率字的诗词

  •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其七

    杨万里〔宋代〕

    城中担上买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卢照邻〔唐代〕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

    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

    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

    王绩〔唐代〕

    伊昔逢丧乱,历数闰当馀。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

    余及尔皆亡,东西各异居。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逮承云雷后,欣逢天地初。东川聊下钓,南亩试挥锄。

    资税幸不及,伏腊常有储。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

    朽木不可雕,短翮将焉摅。故人有深契,过我蓬蒿庐。

    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相看非旧颜,忽若形骸疏。

    追道宿昔事,切切心相于。忆我少年时,携手游东渠。

    梅李夹*,花枝何扶疏。同志亦不多,西庄有姚徐。

    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

    追念甫如昨,奄忽成空虚。人生讵能几,岁岁常不舒。

    赖有北山僧,教我以真如。使我视听遣,自觉尘累祛。

    何事须筌蹄,今已得兔鱼。旧游傥多暇,同此释纷拏。

    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

    杜荀鹤〔唐代〕

    人间寺应诸天号,真行僧禅此寺中。百岁有涯头上雪,

    万般无染耳边风。挂帆波浪惊心白,上马尘埃翳眼红。

    毕竟浮生谩劳役,算来何事不成空。

    同沉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 临高台

    谢朓〔南北朝〕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纔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杜甫〔唐代〕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瑞鹤仙·赋情多懒率

    葛长庚〔宋代〕

    赋情多懒率。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无心恋簪绂。温才高子建,韵欺王勃。胸中绝物。所容者、诗兵酒卒。一两时,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莫说。**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卼。悬河口讷。非夙世,无灵骨。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牒过清风朗月。且束之、高阁休休,这回更不。

    淬剑图为张仲率赋

    欧大任〔明代〕

    大江来万里,持以淬吴钩。波似清漳夕,山疑赤堇秋。

    [阅读全文]...

2022-03-19 14:35:10
  • 含有率字的古诗词 带率字的诗词名句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第一章》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小窗幽记·集醒篇》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荀子·非十二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佚名《北山》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论衡·卷二·率性篇》

    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然也。——《论衡·卷二·率性篇》

    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无庸徒事言词也。——《围炉夜话·第三三则》

    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佚名《凛凛岁云暮》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御寇《多歧亡羊》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杨万里《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其七》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佚名《何草不黄》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佚名《周颂·思文》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 前出师表》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杜甫《官定后戏赠》

    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佚名《周颂·载见》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佚名《周颂·噫嘻》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佚名《大雅·假乐》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佚名《赵威后问齐使》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尚书·虞书·舜典》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佚名《小宛》

    方叔率止,执讯获丑。——佚名《采芑》

    旂旐央央,方叔率止。——佚名《采芑》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佚名《商颂·长发》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佚名《何草不黄》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御寇《愚公移山》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苏轼《上梅直讲书》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欣对不足,率共赋诗。——陶渊明《游斜川》

    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方苞《孙征君传》

    城中担上买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杨万里《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其七》

    率土且弗遗,而况于邻里乎?——潘安《西征赋》

    率西水浒,化流岐豳。——潘安《西征赋》

    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蔡邕《述行赋》

    惏栗密率,掩以绝灭,霵晔踕,跳然复出。——王褒《洞箫赋》

    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李贺《公莫舞歌》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阅读全文]...

2021-12-17 14:22:06
  • 《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鉴赏

  • 阅读,文学
  • 《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本一:

      红酥手,黄縢酒⑴,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版本二: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简介

      《钗头凤·红酥手》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写的是陆游自己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作者与唐氏在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夫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作品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

      ⑴黄縢(téng):酒名,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

      ⑵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⑶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⑷浥(yì):湿润。鲛绡(jiāo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⑸池阁:池上的楼阁。

      ⑹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⑺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赏析

      历史背景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有人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琬)。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是错误,是错落,更是错责,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像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像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不然,就不会如此消瘦。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而在“人”“瘦”之间加一个“空”字却另有深意。“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那这个“瘦”就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不能不哭,不能不泪流满面。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像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词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了。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却难以表达。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意谓: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阅读全文]...

2021-12-03 20:22:12
  • 诗名含有头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头字的诗词

  • 上牛头寺(牛头山在郪县西南,下有长乐寺)

    杜甫〔唐代〕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水调歌头·遣作岭头使

    刘克庄〔宋代〕

    遣作岭头使,似戍玉门关。来时送者,举酒珍重祝身安。街畔小儿拍笑,马上是翁矍铄,头与璧俱还。何处得仙诀,发白颊犹丹。屋茅破,篱菊瘦,架签残。老夫自计甚审,忙定不如闲。客难扬雄拓落,友笑王良来往,面汗背芒寒。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

    水调歌头(九日修故事访南山,崖间有前太守所作水调歌头,率尔次韵)

    万某〔宋代〕

    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今日聊修故事,口岁大江东去,应念我穷愁。不但莼鲈口,杜若访芳洲。

    水调歌头(同黄主簿登清风峡刘魁读书岩赋水调歌头调)

    刘克逊〔宋代〕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清风峡畔,至今堂已读书名。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高于山岳,惜不大其成。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檠灯。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水调歌头 此首前原有水调歌头不用寻神水一

    佚名〔宋代〕

    东风卷帘*幕,时物又新奇。桃花院落,小桥流水柳依依。正是清明天气,茅草池塘鲜丽,何处不相宜。紫燕添新垒,小雨洒芳菲。老生涯,沽酒杖,钓鱼矶。江湖一样,几声鸥鹭夕阳微。百岁光阴石火,万叠云山烟锁,回首顿忘机。蝶梦松窗下,高卧碧云溪。

    以蜡梅分供堂头希卢首座冲南首座惠绝句次韵并简堂头二首 其二

    赵蕃〔宋代〕

    才尽年来怕及春,上人那说是诗人。拨残芋火宁馀事,故欲撩公懒是真。

    水调歌头 同黄主簿登清风峡刘魁读书岩赋水调歌头调

    刘克逊〔宋代〕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清风峡畔,至今堂已读书名。

    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高于山岳,惜不大其成。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

    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檠灯。

    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水调歌头 青溪小住,画桨迎潮,制此词,倚楫而歌之。如向廿四桥头闻箫声隐隐也

    易顺鼎〔清代〕

    曾过江山否,烟雨怕登临。六朝残梦何处,鸥影卧秋深。

    多少龙蟠虎踞,多少莺啼燕语,流水杳难寻。湖为莫愁好,一碧到如今。

    台倚凤,洲呼鹭,峭寒侵。消他几度斜照,换尽绿杨阴。

    可惜江山千古,输与红箫尺八,不付劫灰沈。四百画桥月,依旧荡波心。

    六州歌头 竹逸斋头阅冯再来所著滇考赋此怀古

    陈维崧〔清代〕

    披图长啸,发响划岩峦。日南路,真万里,扼雄关。是苴兰。

    忆昔繁华日,辇賨布,输蒟酱,僰僮丽,赕钱重,杂花丹。

    靡莫牂牁,有幻师爨弄,善舞能弹。更五溪六诏,萦绕点苍山。

    鸟道孱颜。峭难攀。叹今古事,多割据,泸水黑,甚时乾。

    㽛町国,哀牢郡,笑征鞍。不曾閒。庄蹻开边后,蒙氏废,段家残。

    离宫坏,金舆杳,没诸蛮。髣髴三郎去,淋铃也、何日回銮。

    祇昆明劫火,映战血成斑。罗袖红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阅读全文]...

2022-01-13 12:36:45
  • 《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鉴赏

  • 《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钗头凤·红酥手》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本一:

      红酥手,黄縢酒⑴,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版本二: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简介

      《钗头凤·红酥手》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写的是陆游自己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作者与唐氏在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夫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作品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

      ⑴黄縢(téng):酒名,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

      ⑵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⑶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⑷浥(yì):湿润。鲛绡(jiāo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⑸池阁:池上的楼阁。

      ⑹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⑺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赏析

      历史背景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有人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琬)。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是错误,是错落,更是错责,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像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像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不然,就不会如此消瘦。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而在“人”“瘦”之间加一个“空”字却另有深意。“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那这个“瘦”就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不能不哭,不能不泪流满面。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像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词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了。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却难以表达。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意谓: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阅读全文]...

2022-03-30 23:17:21
  • 雪的古诗词

  • 写作
  • 雪的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山。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长城内外,分外妖娆。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

      (唐李隆基)

      弧矢威天下,旌旗游*县。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

      暮云成积雪,晓色开行殿。皓然原隰同,不觉林野变。

      北风勇士马,东日华组练。触地银獐出,连山缟鹿见。

      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既欣盈尺兆,复忆磻溪便。

      岁丰将遇贤,俱荷皇天眷。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

      (唐李璟)

      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

      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热还同舞势斜。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

      (唐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安。几时鸾辂还。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

      (宋苏轼)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奈。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关中皆以板为檐。风飙助凝冽,帏幔困轩簸。惟思*醇醲,未敢窥璨瑳。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西邻歌吹发,促*寒威挫。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人欢瓦先融,饮俊瓶屡卧。嗟余独愁寂,空室自困坷。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宋苏轼)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阅读全文]...

2022-07-06 10:04:52
  • 是一场雨率先迎接了你(外二首)

  •   菊花败了,枫叶落了  晚秋的二月抵不住一枚新词的问候  一个颤抖,三千里深秋  就只剩下骨头。埋葬你,只需要  一页台历就足够了,用不了  凄凄惨惨的诗句。可是总要有些人走  有些人要来,在这枯黄的经文面前  声声木鱼才是最美的颂词  立冬来了。一场雨率先  迎接了你,让立冬这个名字  在大地上声声喊出来,虽没有把酒言欢  却在传达着上苍的旨意  该添衣了,我的故乡。当一朵梅花  翻穿岁月花袄的时候  一场雪就会拾起一个季节的苍茫  走下去吧,每一声  嘎吱都会喊痛春天的小脚丫    以牙还牙    吃过苦,吃过累,再困难的日子  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这一生总是咬着牙过着,活着  吃不保的时候  咬着牙硬撑一下,就过去了  生病的时候,咬咬牙痛就过去了  考大学的时候压力大,咬咬牙  也熬过去了。是生命给了我活着的  厚度。咬咬牙才知道生命的硬度  在苍天面前,是一口牙  帮我战胜了坎坷。赤赤条条地来  赤赤条条地走。千年之后  我回报岁月的也只有这一口牙  因为代代人都需靠咬咬牙过日子    炊烟是开往天堂的火车    我是在炊烟里长大的,他迎来了我  迎来了我的兄弟姐妹。他送走了  爷爷奶奶还有数不过的亲人  一日三餐,每一站都要加加水  添把火。跑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  走过了城市和乡村。那一声汽笛  常常喊痛了我的名字。这些年  你还好么?我的故乡,还有我的亲人  其实不管你过得高兴不高兴,我们  每天都走在天堂的路上。一屡炊烟  在梦里,把我的灵魂带到  爷爷奶奶的墓旁,终点站的墓碑  早已张开了双手。炊烟  是开往天堂的火车啊!百岁的生命  轻如一张冥币……

      编辑点评:

      《是一场雪率先迎接了你》——晚秋的词韵里,菊败枫落。一场无声的雨,迎接初始的凛冽。冬的雪衣,绣一朵梅,梅蕊暗藏一抹青绿。从容走去,尽管些许苦累,春已不远……《以牙还牙》,还有什么比这更铿锵的决心?有一句经典白话:“没什么大不了,咬咬牙就过去了!”人生,来时不带寸缕,去时万事皆空,留下的是或深或浅的脚印。活着,咬牙活着,生命的硬度,在“嘎嘣”声里支离破碎,没有过不去的坎!第三首《炊烟是开往天堂的火车》,叹时光如烟,岁月无情。生命,在一日三餐和袅袅炊烟里,增添一茬又一茬,减去一拨又一拨。人与烟火,从来都是不能分开的,世世代代,永远如斯……三首诗,都用抑郁的诗语描述生命的沉与重,令人感叹,令人冥思。感谢赐稿,推荐共赏!

    [阅读全文]...

2022-07-08 21:09:47
  • 效古诗古诗词

  •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4-19 09:59:19
当前热门
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 - 句子
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 - 语录
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 - 说说
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 - 名言
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 - 诗词
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 - 祝福
表示率先带头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