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疆的红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南疆的红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南疆的红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南疆的红棉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新疆南疆旅游景点
有关于新疆的旅游景点应该如何介绍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新疆南疆旅游景点,欢迎阅读!
1、天山神秘大峡谷
天山神秘大峡谷在大名鼎鼎的独库公路约70公里处,维语称它为“克孜勒亚”,意思是“红色的悬崖”。从进入大峡谷开始,暗红的山体矗立在两旁,险峻陡峭,千姿百态,相当有视觉冲击力。站在中间只能感叹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壮观、震撼!在大峡谷的每一个山体拐弯处,有种硬核又流畅线条的美感。新疆天山天池旅游攻略中有讲到,大峡谷全程三公里左右全靠步行,车不能开进景区,景区里面比较多泥石还有水,路不太好走,需要穿一双好走的鞋子。
2、喀什古城
俗话说,没到喀什古城就等于没来新疆,喀什这个*最西边的城市比乌鲁木齐小,却比库尔勒风情,比吐鲁番温暖的城市。它是一个你来了就想旅居一段时间的慢节奏城市。喀什古城一日游景点非常多,它是一个有西域特色、有浓厚的载歌载舞风情的城堡,也是一个百年历史的老城,这里的美食遍布大街小巷,这里有高原、雪山、冰川、湖泊,还有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
3、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是一个让人朝思慕想的梦想之地,神秘荒凉的帕米尔高原,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终年不化的永久性冰川,雪冠盖顶的慕士塔格峰、波澜壮阔的公格尔峰、美丽深邃的白沙湖、雪山环绕的喀拉库勒湖、世界八大奇迹--喀喇昆仑公路,还有肆意奔跑的野生动物,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世代演绎的民族风情。
4、卡拉库里湖
卡拉库里湖位于新疆喀什西南191公里,地处帕米尔高原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冰山脚下,是一座世界上少有的高山冰蚀高原湖,湖的四周有冰峰雪岭环抱,周围的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和慕士塔格峰为该湖增添的神奇而美丽的色彩。卡拉库湖四周白雪皑皑、绿色草甸、景色如诗如画。
5、慕士塔格峰
从314国道昆仑山山脉段到塔合曼乡段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到慕斯塔格峰,也会呈现出不同美的慕斯塔格峰。在这里有很多不同的观景台,看到的景致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每一个都去一下。因为你只有站在慕斯塔格峰面前,你才会知道它为什么被称为“冰川之父”,望着时光流逝却俨然不动的雪山,放空自己,觉得所有的.烦恼都不值一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注意:从慕士塔克峰到塔县,一路上都是没有吃的,建议自备食物。如果不是自驾,建议搭乘村民的车,只需要100就可以往返喀什古城,而且其中的景点都可以停留。)
6、克孜尔大佛洞(库车)
*最早开凿的石窟有堪比敦煌的壁画艺术,却有却比莫高窟年代更久远,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影响广泛的佛教石窟寺遗存。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境内,在世界艺术上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克孜尔石窟对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和佛教的文化艺术向中原传播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她是*佛教文化的摇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西、中原石窟艺术的发展,成为*石窟艺术的起始点。
7、温宿大峡谷
在这里有一望无际的雅丹地貌,风沙、流水和岁月把这里雕刻成了一个天然大型的地质博物馆。温宿大峡谷的面积非常大,这里沟壑横纵、迂回曲折,非常壮观。(要注意:这里的行车道其实就是个干枯的河道,前往峡谷前务必致电景区确认是否开放,免得白跑一趟。)
8、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作是“死亡之海”,它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是*最大的沙漠,亦是世界上第一大流动沙漠,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沙漠。它的腹地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台形沙山和沙垄宛如盘踞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的高度和规模是埃及的金字塔黯然失色。各种蜂窝状、羽毛状的沙形环变幻莫测。来到这里,仿佛就是来到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沙丘绵绵就仿佛是海洋里的波浪一般,苍穹之下,无边无际的沙漠延伸向远方,远远的与天际接壤。
9、白沙湖
白沙湖一半白沙一半湖水,它的又名:恰克拉克湖,它位于塔县的G314国道边上,由于长期风沙的侵蚀,使得沙湖周围的沙画呈灰白色的沙子,形成了白沙山。这里的湖面如镜,白沙如雪,景观令人震撼。连绵起伏的白色沙滩,波光荡漾的湖面,沙山与湖面相映,白沙与黑岩之间,天上的云随风时卷时舒,来到这里,你对它的旷世美颜只有无尽的赞美。
10、红其拉甫国门
“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是对红其拉甫的最形象的形容,红其拉甫口岸在国道G314的尽头,它是是*通往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红其拉甫口岸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前往印度、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咽喉要道,也是我国与西南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一说到花儿,总会触及心里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笑靥如花儿”,“幸福象花儿一样”,等等,所有的美好和祝福都如花儿这般明媚、娇柔、可人。
可是,木棉花却是个例外。它在清代诗人沈恭尹的笔下是这样的:“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看来,用娇柔妩媚这样的词汇是不足以形容木棉花的,因为它是属于英豪阔大的,如须眉伟岸的男子一般。
看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在广州红花岗的刑场上,陈铁军和周文雍两位气吞山河的*人,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毫不畏惧。
他们把刑场作为结婚的礼堂,把*派的枪声作为新婚的贺礼,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
在烈士倒下的那片土地上,满城木棉花如血绽放。
壮硕的木棉树保持着顶天立地的姿态,红艳艳的木棉花就像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树梢。
壮士的风骨,英雄的气魄,这就是木棉花,英雄的花。
据古籍记载,南越王赵佗曾经在公元前2世纪时献给汉朝一株木棉树。
原来,木棉花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热热闹闹地开了上千年,快来和我读几首古诗词,邂逅古老时光里的木棉花。
魏紫姚黄像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宋 杨万里《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珍贵的姚黄魏紫牡丹花还没开放,李子花樱桃花已经快开尽了。但是,南方却有特别的春色,满城都盛开着红艳艳的木棉花。
不是花期未到就是将*尾声,北方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南方的木棉花红透了半边天,霎那间令人眼前明亮起来。
奇花烂漫半天中,天上云霞相映红。
自是月宫丹桂种,嫦娥移植海门东。——明.王邦畿《咏木棉花》
奇异的木棉花在高高的枝头灿烂绽放,它们和天上的云霞遥相呼应。
木棉本来是月宫中种植的红桂,后来被嫦娥仙女移植种到了海门。
烂漫,壮观,高耸云端,这是只有木棉才有的壮观。
水气凉生晓日中,阶前过雨寺前风。
坐忘一树无青地,疑是霜林叶尽红。——明.王邦畿《海云寺咏木棉花》
太阳在水汽中升起,寺庙中风雨飘落。坐在树下看不见青绿的地面,好像树林上的叶子都变红了。
全诗无一处提及木棉花,又无处不是木棉花,因为木棉花已经红得遮天蔽日。
花期过了,火红的木棉花整朵整朵地落下,义无反顾。
花儿落在青草地,绝不枯萎,绝不褪色,即便是告别,也要保持花开时的样子,很英雄地道别尘世。
舒婷在《致橡树》里说:“我必须是你*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这就是木棉的风骨,是花的风骨,也是人的风骨,自强,独立,爱,却不依附。
如果,你的身边有木棉花一般品质的亲人或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就如它的花语一般:是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
《重返南疆》组诗八首的歌词
我亲爱的战友们:
在八一到來的今天、我再次踏上了云南文山这块我们曾经用生命守卫过的土地,致此、特向我当年的战友:李春*、胡贵贤、舒长生、李先、徐忠富、景银秀、陈绪明、李智*、罗帮荣、吴开武、向仲金、钟林、张再中、杨怀洲、刘永国、林学清、孙西全、周朝轮、等战友献上我的诗歌:《重返南疆》组诗八首。
我走在曾经走过的边防上、山道依在营房荒凉,
洗过澡的那条小河孱孱流淌;流淌的是你我的青春和梦想。
战道依在烽烟无、小河春光依流淌,
流淌的是青春;呼喊的是亲娘……
如今我已白发苍苍、却带着当年的青春重来访,
30年前的憧憬浮眼前;杀声依稀炮火鸣闪,却在那远久的时光。
我走在这熟悉地山道上、回想着战友的容颜,
呤听着晚风的乐章;为了这片土地我们洒热血,
为了这片河山死的死、伤的伤,
血、流在了这里,躯体留在了边防。
烈士圆的大门静静地望着东方、满目泪流期盼着战友的来访,
躺在里面的是我、走向世界的是同床,
我回到故乡儿孙满堂;你留在这里为我守边防!
捧一束鲜花不知献何郎?
我的泪花洒在这高高的山上,我的战友啊!
你终生守南疆;我要把你的`故事带回我的故乡。
我轻轻地拔掉你墓上的小草、不想惊扰你无尽的梦想,
我把你梦中的新娘带到你的身旁;让她向你鞠上一弓了却你的愿望……
我走在每一个战友的碑前敬礼、我在心里向你们讲述着你们的家乡,
如今、我敢大声的对你说“安祥吧!”你们的每一个家乡我都曾走访;
只要我还活着,我会代您们去看望你们的亲娘……
描写新疆风光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以前*的诗歌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描写新疆风光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作者: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落照(一作耿湋诗)
作者:马戴
照曜天山外,飞鸦几共过。微红拂秋汉,片白透长波。
影促寒汀薄,光残古木多。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
拓展: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棉雪歌
丘逢甲〔清代〕
南天珍木瑰奇绝,花作红霞絮白雪。文章万丈见光燄,谁意飘零更高洁。
峤南火维见雪稀,忽飘扣砌沾罗衣。初晴林雨苞全坼,微遇山风絮竞飞。
团为雪球散雪气,海国遍寻遗种地。炎荒得此太奇景,赤日行天雪花坠。
芦花秋雪杨花春,入眼偏惊夏雪新。旁人莫妄疑轻薄,此花肝胆原轮囷。
入时自作风流格,尚留清白人间说。偶教痼疾起烟霞,劫火不妨烧雪魄。
奇花曾为吟春红,长夏仍教住雪中。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
榕城八景 其二 绕窖棉阴
郭之奇〔明代〕
玉川如带绕城阴,入眼丛青翠影侵。已淈污泥从水出,遥参碧汉倩云禁。
连翩各有扶疏质,独立犹馀萧飒心。不信松寒非可并,多年海国挺孤森。
玉窖棉阴用邑乘题
罗万杰〔明代〕
千珠不省人间有,移向玉溪种最珍。柯并古松迷晓日,影随流水乱寒蘋。
菁葱乍觉炊烟绕,披拂时经细雨匀。海国蟠根多岁月,天阴潮落见龙鳞。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其一
施士洁〔清代〕
移帑靖节且休论,那有柴桑避俗喧。阅世浮屠三宿地,可儿学究几家村。
不应晏子仍居市,其奈刘伶既入裈。犵鸟蛮花此间乐,故山啼杀秭归魂。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其二
施士洁〔清代〕
如君能办买山赀,王屋愚公亦可移。愿唱鹭门归隐曲,共吟蟫窟落成诗。
元龙楼上人何在,朱鸟窗前客未窥。笑我国于蜗角左,厌厌新妇闭车帷。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其三
施士洁〔清代〕
五年消受晚花香,蹇子相于画锦堂。每对琴尊怀北海,早知金王重元方。
龙荒谪宦依骚雅,鳀国词人奉霸王。凄绝恒心园里客,吟笺飞度万羊肠。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其四
施士洁〔清代〕
欲寻净土羼遗民,奈此泥犁黑劫沦。东海昔年迟蹈我,北山今日恐驱人。
坡翁抵死居无竹,老子*生患有身。万古阎浮诗冢在,蘧庐天地一微尘。
棉江欸乃九章并序
周彦敬〔明代〕
渔翁棹歌兮石桥东,海**上兮含朦曈。荒鸡闻兮戒晓,江豚上兮知风。
普天率土兮王之宫,阳侯受职兮龟龙率从。沙寒草枯兮鱼上罶,薄言戒归兮爰发我笱。
嗔南邻兮春醅香,岂今夕兮无酒。
棉江欸乃九章并序 其二 胪溪
周彦敬〔明代〕
渔翁浩歌兮胪水曲,断港埼兮南浦缩。历远游兮凫洲,抚茸茸兮草屋。
儿力田兮饷东菑,妻烧荻兮炊粳藜。运鸾刀兮斫蟹螯,镂鳞鳞兮鲙丝。
人生此乐兮何期,秋月春风兮常在兹。良有怀兮昨之崄巇,继自今兮坦夷。
喜徵科兮未急,且归来兮迟迟。
棉江欸乃九章并序 其三 沧洲
周彦敬〔明代〕
渔翁啸歌兮沧洲浒,水寒沙虚兮石龃龉。杳凝睇兮北冈,忽已忘兮南浦。
丑妻含饴兮怜儿语,夕张灯兮在极渚。馔鲫鲤兮羹香美,村醅虽醨兮伉俪亲。
你操舟兮柁尾,予撒网兮当先。今夜水清兮霜露繁,双鸥睡熟兮黄芦天。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游。——赵翼《野步》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孙光宪《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黄宗羲《山居杂咏》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徐渭《风鸢图诗》
门掩荼縻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钱霖《清江引·梦回昼长帘半卷》
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孙光宪《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孙光宪《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孙光宪《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南安军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安军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赏析
诗的第一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写他所见之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冷肯定袭上了他的心头。
诗的第二句“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写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
诗的第三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写他站在岭上,遥望南安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西华山在几百年后发现了钨,使大余成为“世界钨都”,由此也成为该县曾经的经济支柱;而章江与贡江汇流成赣江,如今也还在哺育着赣南人民乃至江西人民),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诗的第四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的故乡是庐陵(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县),从南安(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到庐陵,走章江水路,在古代大概三天左右,文天祥,从经梅岭从广东入江西境时开始,便计划开始绝食,经过三天,在刚好到家乡庐陵时,就刚好奄奄一息,绝食而死了,这就达到了他生不做元人、死做庐陵人,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他希望,在梦中,也许他可以像古人一样“行采薇”了。
原文: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不归一作: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注释
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突、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赏析: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故事,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从广东开始,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然没事,就继续进食。就在文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囚徒后壮烈牺牲。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江南春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江南春古诗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注释:
1、山郭:山城。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着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着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小编推荐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注释:
1、山郭:山城。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江南春》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散译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的这首诗看来简单,没有一个字不认得,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但是,要说出它的好处来,却不容易。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说的不过是长江南岸的春天,鲜花盛开,处处鸟语鸣转。问题在于,直接说“处处”,就没有什么诗意,一定要说“千里”。在里,数字,是认真不得的。
但是,恰恰有一个人,对这个“千里”发出了疑问,此人名叫杨慎。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这个问题,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又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有一个人叫何文焕,他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云云,比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做‘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这种抬杠,在逻辑上,属于反驳中的导谬术:不直接反驳论点,而是顺着你的论点,推倒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你的论点是错误的。何文焕最后说,杜牧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不过是说诗人觉得到处都是花开鸟语而已。何文焕的原则与杨慎有根本的区别,他认为诗歌只要表现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就行了。这在当时是一种直觉,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文艺心理学,大家都知道,诗人带上了感情,感觉就可能产生变异,在语言上就有夸张的自由,没有这种自由,就不能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想象、虚拟、假定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进入想象和假定、虚拟境界不仅是诗人的自由,而且是读者的自由,诗人用自己的自由想象,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带动读者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感情和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中,一起参与创造。越是能激起读者想象的作品越有感染力,读者的想象也是一种创造,这不仅仅表现在所谓“夸张”这一类现象中,而且表现在许多微妙的方面。如下面一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如果用杨慎的逻辑来推敲,也是有问题的:除了水村、山郭、酒旗以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怎么光有酒旗,为什么没有提到酒店呢?风吹着酒旗,为什么没有人呢?等等,这样的问题,是问不完的,这种问题是外行的问题。 诗人调动读者的想象来参与,却并不提供信息的全部,他只提供了最有特点的细部,把其他部分留给读者去想象,让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诗歌的语言越能调动想象,越有质量,关键是要有效地调动。诗人要表现的客观世界和主体情感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的语言不可能全部表达出来。诗人只能选取其中最有特征的部分。特征不是整体,但是它可以刺激读者的想象,把他们的经验和记忆激活。被诗人排斥了的部分就由读者凭自己的想象去填充。所以诗人的语言,从正面来说,要抓住有特点的局部,从反面来说,就是要大幅度省略,在特征以外留下空白。
回到这首诗上来,为什么诗人只提供了几个意象:水村、山郭、酒旗和风,就抓住了最有特征的部分?这句诗的省略是很大胆的,四个意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并不确定。它们是任意的并列还是意象叠加呢?好像没有必要太认真,对于想象来说,精确的定位,是有害的。 要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明确:诗歌的想象性与语法存在着一点矛盾。
从语法上说,四个名词并列,连介词和谓语动词都没有,连一个独立的都构不成。但是,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脑海里把它想象成一幅图画。若是把四者的关系用动词和介词规定清楚了,反倒有碍诗意的完整了。在诗中,意象的空间位置不确定,才有利于读者的自由想象。最明显的莫过于酒旗和风的关系,这关系是浮动的。这是很好的,但是,如果拘泥于现代汉语语法,读者就可能追问:是风中酒旗在默默地飘舞呢,还是酒旗被风吹得呼拉拉响呢? 正是由于意象的浮动,不确定,才有利于诗人和读者的自由想象双向互动。 既然意象浮动的方法有这样的好处,就应该一直这样浮动下去吗?第三、四句诗,杜牧是不是运用同样的方法呢?似乎不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完全是另外一种句法。 前面两句的好处是十分精练,把好几句话合并成两句话,后面怎样呢?后面的两句,说的是有许许多多的寺庙,第三句还难得地提供了精确的数字,那么第四句有没有提供新信息呢?似乎不多。只把前面的“四百八十寺”变成了“楼台”和“烟雨”的意象。这不是把本来一句话可以说完的,分成两句说了吗? 但是,楼台和烟雨是局部,而前面的千里莺啼和水村山郭、四百八十寺,则是大全景。全诗形象的中心是楼台和烟雨。很明显,对于楼台和烟雨,作者不满足于华美的印象,他先是总体感受,然后把它们笼罩在江南特有的烟雨之幕中,玩味、发现、感叹。
因为在烟雨之中有点朦胧,让诗人发现佛寺之美,其特点是有点缥缈,超凡脱俗的。接着诗人将这种美的欣赏转化为历史的感叹,南朝已经灭亡了,但寺庙之美却没有变化。 这里有个玩味、发现和激起感慨的过程,如果用一句话,精练是精练了,心理的过程,特别是景观欣赏和历史感叹的双重意味却没有了。用两句写,就显出了心理感知的微妙层次。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江南春》就是在此背景下所作。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南疆的红棉的古诗
形容红棉的古诗
描写南疆古诗
古诗词中的南疆
赞美红棉树的古诗
描述红棉的古诗
关于红棉的情亲的古诗
关于南疆风景的古诗
赞美红棉的诗句
南疆土地上的古诗
有关红棉花的诗句古诗
赞美南疆短语
描写红棉树的古诗词
红棉树的赞美诗词
新疆棉口号
新疆棉标语
播放江南可采棉的古诗
关于南红的古诗
南国红豆的古诗
红薯南瓜的古诗
有红豆生南国的古诗
赞美南红的古诗
红撷南国的整首古诗
红豆生南国的古诗大全
古诗红豆生南国的图片
形容南湖红船的古诗
种棉的古诗
形容南红包浆的古诗
红豆生南国的古诗图片
红豆生南国的古诗句
青山开头的古诗词
中秋节的古诗和故事
关于写大姜的古诗
28字的古诗硬笔书法字
**淡淡生活的古诗词
含有紫气的古诗词
关于描写江西的古诗
初中古诗教学大纲的要求
恭贺新居落成的古诗
古朗月行这首古诗的拼音
和兰相关的古诗
最有名的古诗短
秋思这首古诗中意万重的注释
倾听民心的古诗
描绘秋雨的经典古诗
答谢老友的古诗文
关于带雨的古诗大全
《道不尽离情别绪》的古诗
有诺有凡字的古诗
懒洋洋的古诗
古诗梅花视频的动作
试论古诗给我的启迪
把秋天的古诗画下来
关于大年三十的古诗词
具有乐观精神的古诗词
关于朋友的现代古诗
写囊中羞涩的古诗
古诗山村邵雍的
古诗中描写诗人的四字词语
但丁的古诗
古诗(望岳)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