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

关于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3) 说说(114) 名言(575)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醉翁亭记》的翻译

  • 阅读
  • 《醉翁亭记》的翻译

      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的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阅读全文]...

2022-04-02 19:05:31
  • 关于《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 阅读
  • 关于《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 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二、“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三、也

      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

      B、表陈述(解释)

      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阅读全文]...

2022-07-01 18:41:18
  • 醉翁亭记PPT课件

  • 醉翁亭记PPT课件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PPT吧,PPT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醉翁亭记PPT课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二、读课文

      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4.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

      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

    [阅读全文]...

2021-11-23 16:34:31
  • 《醉翁亭记》特殊句式

  • 阅读
  • 《醉翁亭记》特殊句式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记》特殊句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醉翁亭记》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阅读全文]...

2022-02-23 00:56:19
  •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 阅读
  •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拓展】

      原文: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词句注释

      环:环绕。

      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皆:副词,都。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壑(hè):山谷。

      尤:格外,特别。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潺潺(chán):流水声。

      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回:回环,曲折环绕。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然:……的样子。

      临:靠*。

      于:在。

      作:建造。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辄(zhé):就,总是。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曰:叫做。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乎:相当于“于”。

      得:领会。

      寓:寄托。

      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开:消散,散开。

      归:聚拢。

      暝(míng):昏暗。

      晦:昏暗。

      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阅读全文]...

2021-12-09 08:06:27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词语解释

      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靠*。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好的树木。

      40.秀:植物开花、结实。

    [阅读全文]...

2022-07-24 09:26:30
  • 劳劳亭_醉翁亭记写景抒情的句子

  • 写景,抒情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劳劳亭》,愿对您有所启发。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移家别湖上亭古诗。

    [阅读全文]...

2021-11-25 14:08:47
  •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欢迎参考。

      原文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词句注释

      环:环绕。

      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皆:副词,都。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壑(hè):山谷。

      尤:格外,特别。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潺潺(chán):流水声。

      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回:回环,曲折环绕。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然:……的样子。

      临:靠*。

      于:在。

      作:建造。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辄(zhé):就,总是。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曰:叫做。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乎:相当于“于”。

      得:领会。

      寓:寄托。

      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开:消散,散开。

      归:聚拢。

      暝(míng):昏暗。

      晦:昏暗。

      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发:开放。

      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阅读全文]...

2022-07-26 10:14:11
  • 欧阳修《醉翁亭记》诗意赏析

  • 诗意
  • 环滁(1)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山行(4)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5)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8)。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9)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10)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1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4)。野芳发而幽香(15),佳木秀而繁阴(16),风霜高洁(17),水落而石出(18)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1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20)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2),山肴野蔌(2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4);射者中(25),奕(26)者胜,觥筹交错(27),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28)白发,颓然(29)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30)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31),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33)欧阳修也。

      [注释]

      (1)环:环绕。滁(chú除):指滁州城,今安徽省滁县。

      (2)林壑(hè贺):树林和山谷。

      (3)“望之”二句:望去树林茂密而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wèi卫)然,草木茂盛的样子。琅(láng狼)琊(yá牙),山名,在滁州西南十里。

      (4)山行:沿山路而行。

      (5)潺(chán缠)潺:流水声。

      (6)峰回路转:山势曲折回环,路也随着转弯。

      (7)“有亭”句:有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展翅欲飞似的,高踞在泉水之旁。翼然,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居高临下。

      (8)“名之”二句:给亭子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醉翁”的名字来给它命名的。名,作动词用,取名。太守,即郡太守,秦代郡的行政长官。宋代行政区划有州无郡,州长官称知州。这里称太守是沿用旧名。

      (9)饮少辄(zhé哲)醉:喝一点就醉。

      (10)乎:同“于”。

      (11)“得之”句: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2)若夫:他转连词,相当于“说到那”、“至于”。日出而林霏(fēi非)开:太阳一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散了。霏:云气。

      (13)“云归”句:烟云聚扰来,山谷就阴暗了。

      (14)“晦(huì会)明”二句:或暗或明,随时变化,这是山间早上和晚上不同的景色啊!晦,昏暗。

      (15)“野芳”句:野花开了,发出清幽的香气。这是写春季。芳,指代花。

      (16)“佳木”句:美好的树木吱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这是写夏季。秀,发荣滋长。

      (17)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这是写秋天景色。

      (18)水落而石出:这是写冬天的景色。

      (19)“朝而往”二句:早上入山游赏,晚上返回。

      (20)负者:肩负东西的人。

      (21)伛(yǔ语)偻(lǚ吕):俯身躬背的样子。指老年人。提携:指被人搀扶的小孩。

      (22)泉香而酒洌(liè列):泉水香甜而酒味清凉。洌,清。一作“泉洌而酒香”。

      (23)山肴(yáo 摇):用山中禽兽作的菜,即野味。肴,荤菜。野蔌(sù速):野菜。

      (24)“宴酣(hān)憨”二句:宴会中痛饮的快乐,不在于用音乐来助兴。酣,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25)射者中(zhòng众):投壶的人投中了。射,指投壶,古代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入壶中,以投中多少决胜负。

      (26)奕(yì义):指下围棋。

      (27)觥(gōng工):用犀牛角作的酒杯。筹:酒筹,行酒令时用来决输赢的竹制筹码。交错:杂乱。

      (28)苍颜:苍老的面容。

      (29)颓然:这里指醉后昏然欲倒的样子。

      (30)已而:过了一些时候。

      (31)阴翳(yì义):树木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32)“人知”二句: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感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他独特的乐趣(指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前一“乐”字用为动词,有“得到乐趣”的意思。其乐,指滁人的快乐。

      (33)庐陵:即吉州,今江西吉安县,欧阳修的家乡。

      [译诗、诗意]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这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里的。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歇歇脚,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回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我们在溪水边上捉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做酒,泉水香,酒色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着这就是太守的宴会。宴会欢畅尽兴,不在乎有没有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于是旧杯和筹码递过来递过去,有的站了起来,有的坐了下去,吵吵闹闹的,是诸位宾客。那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昏昏沉沉倒在他们当中的,是太守醉倒了。

      过了一会儿,夕阳要落山了,人影散乱,太守回去了,宾客们跟随着。树林渐渐暗了下来,鸟儿在树林上上下下地叫着。游人离开了,鸟儿开始高兴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而不知道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而不知道太守的快乐自有他快乐的道理。酒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可以用文章记叙下这快乐,那就是太守了。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赏析]

      讲解-层次分析

      第一段:

      1、一起笔,仅用“环滁皆山也”五字,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鸟瞰全景。过去有人买到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草稿,看到原稿说滁州四面都有山,用了几十个字,后来改定,仅“环滁皆山也”五字。这一句历来被誉为锤炼字句的典范。作者从大环境、大背景写起,然后突出写西南诸峰,因为那里林壑尤美。

      下面再把范围缩小,突出介绍那蔚蓝而深秀的琅琊。再往下,视野推前,由俯及仰,沿山路而上,先写听觉,渐闻水声潺潺;接写视觉,有泉泻出于两峰之间。介绍:酿泉也。

      继续前进,峰回路转,突然出现一个翼然临于泉上的亭子的特写镜头,这镜头不是*摄,而是由下向上仰摄的。在此点题:醉翁亭也。

      这一层用最经济的笔墨和最集中的画面把作者想要突出的重点(山、泉、亭)尽收眼底,轮廓分明,眉目疏朗,方位清楚,从大到小,由俯及仰,自远而*,一步一步地把读者引入佳境。同时把下文“朝而往,暮而归”的游览路线具体交待清楚,为下文写人的活动布置好了环境。

      2、亭的得名。紧接点题,说明建亭者和名亭者。只说取名的是太守,伏下一笔,而把“庐陵欧阳修也”留作全篇的结句。这样既使文章曲折有致,也显出作者表面的闲逸和内心的深沉。“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寓之酒也”,进一步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了一个“乐”字,为下文的发挥作好铺垫。

    [阅读全文]...

2022-01-10 17:29:35
  • 劳劳亭_醉翁亭记写景抒情的句子

  • 抒情,写景,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劳劳亭》,愿对您有所启发。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移家别湖上亭古诗。

    [阅读全文]...

2021-12-01 22:06:32
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 - 句子
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 - 语录
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 - 说说
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 - 名言
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 - 诗词
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 - 祝福
有关醉翁亭记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