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情于景手法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寓情于景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寓情于景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寓情于景手法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白描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一、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拓展:夸张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它往往结合着想象,饱和着诗人的感情,着重从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上,去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张是使诗歌语言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惊人意境和阔大气势的重要途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的有效方法;是使源于生活的诗歌,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成功的夸张,往往使诗句顿生光辉。
李白的《横江词六首》(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中的四句:“海鲸东蹙百川回(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惊波一起三山动”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其诗闪烁出艺术的光彩。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不是生活的真实,却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赞赏。
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李益在《宫怨》中说:“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这样海水也就可以添进宫漏,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无有止期;张说在《蜀道后期》中说:“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这样秋风也就可以先到洛阳城,走到了自己的前面;李白在《劳劳亭》中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也就可以使春风知道离别的痛苦,不遣柳条发青,来阻止离别。诗仙李白最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他用得熟练、恰当、富于幻想,富有情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掌握分寸,不要使人感到太为过火。
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
1.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最高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最大的酒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5.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最多的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最险要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吓人的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最容易衰老的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最能笑的人: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12.最有力气的人: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3.最难走的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最大的风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16.最无奈的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7.最没有价值的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18.最恐怖的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19.最深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最荒凉的地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古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
导语:古诗中的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描写方法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动静结合。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或有动有静,或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1.《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大雨刚刚过去,深山中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撒落下斑驳的倩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中传出洗衣姑娘的谈笑声,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顺流而下的渔船划破了荷塘的宁静。任凭春天的芳草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尚可自由自在地留连观光。
此诗选择了初秋雨后终南山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景物,既有动态的清泉、青莲、渔舟,又有静态的明月、青松、翠竹、山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把景物和人物和谐、完美地配置在一幅画面上,描绘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和理想中纯洁美好的社会生活美。
文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很多人取名为“松月泉石图”,视觉、听觉、触觉,一应俱全,暖色、冷色、中和之色,交相辉映。山泉清澈,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啊!
又如唐代诗人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河滩,船尾大鱼跳出水面发出拔刺的响声的情景,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二)点面结合。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有点有面,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2.《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人的踪影。只见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独自垂钓。
这首诗像电影的摄像头一样先从万里高空采摘“千山鸟飞绝”的雪景,从千山万壑遍查“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再从万里高空将镜头推向山上的小径,又从一个小径“摇”、“晃”飞掠过所有的小径,再将镜头锁定在寒江的波流,悄悄地聚焦在寒江之上的一叶孤舟,再缓缓推向孤舟中垂钓的蓑笠渔翁,然后镜头从俯视的角度调整为*视,再慢慢推进特写钓者的身形和神态,直到特写出钓者*和从容的身态,直到刻画出钓者恬淡怡然的心态,直到展现出诗人广阔畅达而丰富细腻的襟怀。
文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两句没有一个“雪”字,但写出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境界,具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千山”、“万径”又把满天的雪景写得非常开阔,给人以无涯的想象,“鸟飞绝”、“人踪灭”是大雪后的效果,启发人们去想象雪之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月”属于点的描绘,因为河水在严冬不结冰,才有了披蓑戴笠的渔翁垂钓寒江,因为孤独的鱼翁与大雪背景形成对照,雪的背景被反衬得更加辽阔深远。因为满天雪景的映衬,渔翁也越发显得生动而有内涵。全诗点面结合,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突出了人物坚韧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三)诗画结合。写景状物时,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幅幅美术画面,表现出一种诗的意境。
3.《春游湖》
徐俯(北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天空中,成双成对的燕子悠然自乐地飞翔,不知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地面上*的桃花像蘸着水面一样朵朵盛开。这几天下了一场春雨,湖水猛涨,将桥淹没,游人不能过去。怎么办呢?这时摆渡的小船正从远方的柳树下向游人缓缓撑来。
此诗通过描写春天游湖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等四种具体可视的美景,动静结合,远*结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春游画面,图画中有动有静,有人有物,景与物完美地融合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体现了*古代的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这首诗全诗无一“游”字,是如何表现游的呢?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走到“春雨断桥”的地方,小桥被淹,就过不去了,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了一条小船,这一次春游就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个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受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又如唐代诗人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富诗情画意。
(四)虚实结合。现实中的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相互映衬,相互渗透和转化,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思想或情感的艺术手法。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里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映照下荷花显得分外艳丽和鲜红。
诗中前两句虚写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看似突兀,实则造句大气;后两句实写西湖六月的风光,用充满强烈色彩的句子,描绘了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无穷的碧绿之中,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艳丽,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非常优美。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又如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实写眼前桃花依旧,虚写去年人面桃花,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五)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表扬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从而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5.《闺怨》
王昌龄(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阁里的少妇不知道忧愁,趁着春天的大好时光,浓妆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欣赏风景。忽然看见田野路旁杨柳青青春意正浓,真后悔让夫君为了封侯长年在外征战不休。
这首诗本意写少妇的.忧愁,前三句却着墨于“不知愁”,第一句点出不知愁,第二三句写不知愁的具体体现,最后方说“悔”,先抑后扬,欲擒故纵,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又如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诗歌前三句以“求”、“访”、“虚前*”等极力渲染称颂孝文帝求贤若渴的美德,最后一句点明“求贤”的真正目的是“问鬼神”,而非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先扬后抑,欲抑先扬,辛辣地讽刺了不顾民生的昏聩统治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六)起兴结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一种描写方法。
6.《艳歌行》
乐府民歌(汉)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你别在这里惹是生非了。
句中的”惹是“和”生非“互文,都是招惹是非的意思。
将军角弓不得都护铁衣冷雁回春归春回雁花开花暖春花映蝶舞蝶映花蝶摇风涌风摇蝶风息树止树息风树间影动影间树影落月寂月落影月满雁回雁满月每句话都可以倒过来念,整首诗也可以每一句的第三个字是下一句的第一个字,是以景物为主.而每一句的第四个字都是动词.每句七个字,头四个字在一起念,再把后四个字在一起念,意思不变.雁回又回到第一句去了~,
例子(1):朝晖夕阴.《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例子(3)《木兰诗》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例子(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 雪》*(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千里”和“万里”是互文.)例子(5):《观沧海》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互文)例子(6):《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大漠与“燕山”互文)例子(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不因为外部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例子(8)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例子(9)酸儿辣女.
1.宅里寻常见,崔前几度闻。
(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4.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孔雀东南飞》) 可理解为“(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表现了兰芝的多才多艺和知书达礼。
并非一年学会一种。
5.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
“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 ... 6.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
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7.林寒涧肃(《三峡》)这里应该是“树林山涧显出一片寒冷和寂静”, 并非只有树林才“寒冷”,也并非只有山涧才“寂静”。
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阿房宫赋》) 这句是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是六国君主所经营、收藏、积累起来的精英。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意思是“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10.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这句是说“东西左右植松柏,东西左右种梧桐”,意思是,在坟墓的东西左右(周围)都栽种了松柏和梧桐树。
1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这句的意思是,这些树枝枝叶叶互相覆盖,互相交错连接。
12.栗深林兮惊层巅 。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
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1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寓言的三种表现手法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寓言的三种表现手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的三种表现手法:
寓言的表现手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每则寓言内所包含的故事,都是一个喻体;而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在寓言中从头到底贯串在整体中。寓言里的比喻则比较含蓄,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例如伊索寓言《狐狸和鹳》。
2、拟人:
寓言中的拟人和童话中的拟人不一样。由于故事短小,所以拟人也只是粗线条的,寓言里的拟人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训诫之意就可以了,因此只需对所拟对象作大致的描写,不必过多地考虑物性,也不必过多地考虑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在生活中的真实关系。
3、夸张:
寓言中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把哲理、教训、讽刺放大起来,以便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因此它的夸张有时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但寓言的夸张又和童话的夸张不同,它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的。如克雷洛夫的《猫和厨子》。
《寓言四则》的表现手法归纳:
1、文章强烈的对比效果: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神”为主人公,通过语言和神态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通篇采用赫耳墨斯的雕像与宙斯、赫拉的雕像价值的对比表现主题,构成强烈的艺术落差,给人鲜明的印象。
《蚊子和狮子》以动物为主人公,通篇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主人公蚊子。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蚊子在狮子与蜘蛛战斗的对比中凸现主题。以上两篇寓言,都在叙述完故事后,在文尾直接点明寓意。
《智子疑邻》运用“其子”与“邻人之子”说相同意见的类比,以及“其子”与“邻人之子”不同的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墙”这一题材表现中心。
《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机,两对比较,“其人”与“邻人”的对比,正面叙述与侧面烘托(邻人)表现主题。寓意内蕴于故事。
2、“尺水兴波”的故事情节:
《赫》文中的三次对比,《蚊》中的两次战斗截然不同的结果,《智子疑邻》中相同的意见不同的遭遇,《塞》中因马带来的四次不同命运的变化,使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尺水兴波;常出人意料之外,却在于情理之中。
用拟人手法的诗句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赠董大》)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试上张水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罗隐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云容山意商量雪,杏眼桃腮领略春。——黄公度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楚正苍然。——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用了反问的诗句,由整理,希望有关于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用了反问的诗句的这篇文章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用了反问的诗句能对您有所帮助!
关雎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首先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捉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言语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遐想和想像加以再发明,言语力求诗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小人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阐发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墨客怎样的思想情绪?
应对阐发:这是一种最罕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拜托墨客情绪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地步。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首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小人的佳偶,借助植物性的行为来烘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对佳人的殷切盼望或对抱负的执着追求,将深切的情绪和盼望隐蔽在关雎鸟的表面行为之下,团体气势派头含蓄隽永,并以此情绪统辖全诗;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小人欲求淑女或者政治抱负的动荡着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支付临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的时候,甚至“寤寐思之”,“辗转反侧”;第三、第四两章,则以主人公采芼荇菜的行为为比,兴起以小人既得淑女,抱负得到发挥的情况,借助“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如许的欢乐的场面体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愉快,一层层地写来,恰到“乐而不淫”的好处。这是一首写求配偶的颠末恋爱成功而完婚、或者追求政治抱负而得到实现的诗。人生如 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人生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捉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言语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遐想和想像加以再发明,言语力求诗意。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
很多诗句都是带修辞手法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带修辞手法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偶
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杜甫《登高》
霜落熊升树,林空路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斛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夏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爱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乡村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由*及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塞外风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自然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潮**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时光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伤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山居之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自况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愁绪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环境
寓情于景手法的古诗句
情景交融是古诗的表现手法吗
古诗词中寓情于理的手法
古诗以景结情手法的作用
用寓情于事手法的古诗文句段
运用以景结情手法的古诗
古诗借景的手法
古诗词以景写情的手法
古诗句的抒情手法
古诗借景抒情的手法ppt
古诗词用到以景结情手法的
对比手法的古诗句写景
赠刘景文古诗用的手法
用借景抒情手法的古诗词
古诗词借景抒情的手法
写景的手法古诗中
古诗抒情的手法
诗词写景的手法
古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古诗移情的手法
互文手法的诗句
古诗词写景的手法
古诗中的乐景写哀手法
比喻修辞手法写景的古诗句
古诗移就手法的诗句
情景再现法的古诗
夸张的手法的古诗句
古诗句的写作手法
有象征手法的古诗句
情景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