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

关于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65) 说说(137) 名言(5) 诗词(9k+) 祝福(58) 心语(1)

  • 咏史怀古诗

  • 写作
  • 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阅读全文]...

2022-05-08 18:56:38
  • 咏史怀古诗有哪些(咏史怀古诗鉴赏和解析大全)

  • 咏史怀古诗解析与巩固训练

    考点:

    1. (元)白朴《易水怀古》

    2.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3.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唐)戴叔伦《过三闾庙》

    【考点解读】

    一、怀古咏史诗(全景式介绍)

    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常见

    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常见

    意象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吴钩、《*花》。

    常见

    情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

    技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语言

    特点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咏史怀古诗

    1.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3. 内容: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三、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四、表达情感: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是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

    五、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六、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

    七、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八、常用的表达技术手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九、解题思路

    (1)要弄清史实。(2)要体会意图。(3)要领悟感情。(4)要分析写法。

    [阅读全文]...

2022-04-01 15:41:30
  • 咏史怀古诗

  •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0、《江南怀古》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11、《月夜金陵怀古》

    [阅读全文]...

2022-06-12 16:11:57
  • 宋代古诗词大全

  • 文学
  • 宋代古诗词大全

      1.《曲玉管·陇首云飞》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

      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4.《鹊桥仙·纤云弄巧》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5.《八归·秋江带雨》

      年代: 宋 作者: 史达祖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6.《苏武慢·雁落*沙》

      年代: 宋 作者: 蔡伸

      雁落*沙,烟笼寒冰,古垒鸣笳声断。

      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

      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

      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

      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7.《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阅读全文]...

2022-07-21 18:41:33
  •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古代,情感,诗歌
  •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导起感慨而抒*怀抱负的诗。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通常会和咏史诗结合在一上进心,并”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常见主题:

    1、悲叹怀才不遇。如《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取得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

    2、抒发昔盛今衰愤慨。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表现了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3、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如《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表现了统治者的腐败。

    4、同情下层人民。如《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怀古诗中的典型意象:

    *花:即《玉树*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乌衣巷:《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附:《一剪梅.舟过吴江》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用之,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漂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义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阴归的恼意。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漂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归家“四家,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这里是白描,词人想象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化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译文:船上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开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阅读全文]...

2021-12-27 01:20:52
  •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 诗歌
  •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鉴赏步骤:弄清史实 →体悟感情 →分析技巧

      即 怀什么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 →怎么怀古

      【鉴赏思路】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2、赏析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解题步骤】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 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2)比喻。(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3回归教材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1、怀什么古——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古迹),通过描写祠堂、柏、碧草、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氛围。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关于诸葛亮(古人)的三顾茅庐、*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作者的情感态度:(同病相怜型)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艺术手法: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颔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 深沉感慨。颈联、尾联用典。

      书愤

    [阅读全文]...

2022-01-16 05:33:06
  • 古诗咏史左思拼音版

  • 古诗咏史左思拼音版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古诗咏史左思拼音版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yǒng shǐ

      咏史

      zuǒ sī

      左思

      yù yù jiàn dǐ sōng , lí lí shān shàng miáo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ǐ bǐ jìng cùn jīng , yīn cǐ bǎi chǐ tiáo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shì zhòu niè gāo wèi , yīng jùn chén xià liáo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ì shì shǐ zhī rán , yóu lái fēi yī zhāo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jīn zhāng jí jiù yè , qī yè ěr hàn diāo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féng gōng qǐ bù wěi , bái shǒu bù jiàn zhāo 。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史左思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史左思赏析

      “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1.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层。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参考答案:

      1.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 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2.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魏晋]左思

      原文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译文:

      我仰慕段干木这位贤士,虽然隐居安卧不作官,却能(藩:保卫)保护魏国君主免遭秦国的兵祸。

      我仰慕鲁仲连这位贤士,谈笑间能使秦军撤退。

      他活在世上看重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而当国家遭受灾难时能站出来解除祸乱。

      大功告成后,又以接受封赏为耻,这种高尚的气节真是非常卓越不同一般。

      面对官印(组,系官印的带子)不肯系佩在身,面对爵位(珪,同圭,上圆下方的玉器,不同的爵位所赐予的珪也不同)他岂肯接受。

      若成串的大印使前庭大放光彩,(有的人觉得这样很荣耀)而他把这比作好像浮云一般,根本无所谓。

    [阅读全文]...

2022-03-22 09:08:38
  • 山村咏怀古诗

  • 文学
  • 山村咏怀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村咏怀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村咏怀》

      朝代:唐 作者:邵康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大意: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

      邵康节 (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注释

      去:指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赏析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写下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阅读全文]...

2022-04-08 00:02:52
  • 《咏怀古迹其二》的诗词评析

  • 《咏怀古迹其二》的诗词评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咏怀古迹其二》的诗词评析,快来看看吧。

      《咏怀古迹·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解】:

      1、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自称

      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簦旦为行云,暮

      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四川巫山县。岂梦思:意谓

      宋玉作《高唐赋》,难道只是说梦,并无讽谏之意?

      4、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

      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韵译】:

      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

      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

      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

      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

      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

      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

      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评析】: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阅读全文]...

2022-02-07 16:13:19
  • 山坡羊·未央怀古古诗词

  • 山坡羊·未央怀古古诗词

      古诗原文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译文翻译

      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注释解释

      未央:汉朝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

      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

      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

      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

      闲坐地:闲坐着。

      创作背景

      该曲子大约是张养浩于公元1329年(元文宗天历二年)在陕西救灾期间所写。

      诗文赏析

      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自然想到了这座宏伟宫殿的营造者,那些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帝国江山的开国元勋们,尤其是被刘邦称为“人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即世称之为“三杰”者。此三人,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让不绝于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被封公封侯。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中吕]《喜春来》)而壮志未酬;张良和韩信,为刘邦开创天下,尽心竭力,建立殊勋,然而当刘邦坐稳皇帝之后,前者被迫急流勇退,后者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之中。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双调]《水仙子》),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下面“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应颠倒一下先后次序去理解。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心胸顿时为之开扩,刚才那种略带伤感的意绪倏然逝去。关中真乃帝王之乡,金城千里,三杰的英名和事业,好象使壮美的山河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一句写的是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想到“三杰”,将兴汉到治汉的历史概括出来。感情至浓,是敬佩、赞美、欣赏的语气。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作后勤保障,从未拖过大军后腿,为刘邦解了后顾之忧;韩信足智多谋,将兵多多益善。当时臣忠主信,各尽其能。对比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而壮志未酬;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

      “见遗基,怎不伤悲!”一句写的是诗人见到“三杰”曾立功建业“殷勤纳谏”的处所未央宫,而今只剩下一片废墟,感到悲伤。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这里赋予山河以浓重的感*彩,好像山河显示出的是“三杰”的英雄形象,表明了“三杰”的业绩与关中山河并存天壤。这句警句充分表现出作者对“三杰”的热烈赞扬与崇高的敬意,也蕴含着“鸟尽弓藏”的愤慨。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写的是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阅读全文]...

2022-06-05 23:08:03
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 - 句子
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 - 语录
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 - 说说
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 - 名言
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 - 诗词
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 - 祝福
宋代的咏史怀古诗词 - 心语